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学前教育论文

摘要:在当前学前教育知情权法律法规缺乏的现状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虽可以为教育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提供法律依据,但是不能有效适应学前教育行业的具体特点。因此,加强学前教育消费者的立法保护,通过具体信息公开内容、方式、渠道以及违法后果的明确、具体规定,才能有效保障学前教育消费者的知情权。
学前教育论文

学生幼儿园区域环境下学前教育论文

一、培养学生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能力的价值

(一)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幼儿启蒙教育的开展

只有在启蒙阶段开始不断传承中华文化,才能够让孩子从小树立民族认同感,避免文化断层危机的出现。而学前教育课程的本质则要求学习者在区域环境中,在幼师的教育和引导下获得应取得的教育实践活动从而得到身心的发展。因此,通过教师对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创设,不断营造多元素的教育环境,能够让孩子在合适的启蒙教育环境中不断成长和发展。

(二)有利于启蒙教育多种授课形式的建立

“人的大脑对于作用于感觉器官事物的属性反应则为感觉。”而知觉则是感觉器官产生事物在大脑中的反应,其中,视觉、听觉、触摸等感觉和知觉都是人们对日常事物所应有的反应。因此,通过幼师对于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创设,让授课形式根据实际教育环境和教育目标总体情况相结合,采取有效多元的授课方式,则会让幼儿更好地感受和吸收教育理论知识和各项专业技巧,使幼儿园的环境更有生机,使幼儿的启蒙教育生活也更有活力,让孩子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不断健康发展。

(三)有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进程

有关研究表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正处在身心发展社会化的起步阶段,需要通过一定的环境和引导突破自我中心的局限状态,要在区域环境中与相仿年龄的孩子共同成长、共同学习,激发自身的学习挖掘潜能,以学习理解、关心、认识他人和自我的目的,摆脱自我中心和自我局域,在集体中获得自我价值和地位,为自身的社会性发展水平打下基础。

(四)有利于促进幼儿教师整体水平的提升

为幼儿园输送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兼备的幼儿教师是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主体培养目标,随着社会对幼儿启蒙教育的深入认识和幼儿启蒙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幼儿园教师的素质已经成为幼儿园资质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因此,加强学生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不仅是时代的需求,更是促进幼儿师范行业整体教育水平提升的推动力。

二、培养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能力的主要创设内容

(一)创设幼儿园区域的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创设也就是教学的硬件设施,包括教学建筑环境、室内外环境场所、孩子休息室、食堂以及各项教育教学设施等。环境是幼儿进行自主活动的主要场所,应在创设时注重以孩子喜爱和有利的装饰体验方式。

(二)创设幼儿园区域的精神环境教育过程中不能将文化教育局限在具体物质媒介,不能仅以物质环境为主,而是要眼神到精神环境层面,有效利用物质环境的同时,活化其物质形态,营造师生之间积极互动的教育教学环境和良好学习氛围。

(三)创设幼儿园区域的游戏环境

寓教于乐是教育中的一种有效方式方法,对于幼儿园启蒙阶段来说,游戏环境占有一定的重要比例,游戏对于幼儿的智力、体能等因素都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要求:“重视区域环境和游戏对于幼儿发展具有独特作用”。就要求我们在创设教育环境过程中要注重教育意义的重要性,明确游戏不仅是幼儿与环境、同伴进行互相影响的主要活动形式,也是幼儿游戏行为得以拓展的重要因素,要将游戏作为幼儿启蒙教育开展的重要方法之一,积极创设室内外游戏环境。

三、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能力的途径

(一)加强环境设计理念学习,提高学生的创设主动性

任何教学活动的出发点都要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强调学生自身的潜能发挥,针对不同孩子的兴趣和个性进行教导和交流,让孩子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不能让传统的、固定的幼儿园环境束缚孩子的发展,也不能让注重表面缺乏实际的幼儿园环境掩盖了幼儿启蒙教育的宗旨。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各科课程的学习中,了解掌握区域环境对于幼儿启蒙教育中身心发展的推进作用和重要影响,深入了解掌握幼儿园环境设计理念的意义,提高自身对于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的意识,增强自身对于环境创设目标内容和目标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创新性。

(二)加强幼儿教育理论传授,提高学生的创设专业性

高校要在对学前教育学生传授幼儿教育理论同时,深入向学生讲解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的意义和作用,并且对于创设的要求和方式方法等进行规范系统的传授,包括对于幼儿园区域生活区、教育语言区、教育角色区、教育科学区、教育构建区等方面。其中,重点要学习区域中的墙面设计制作以及游戏区创设两方面,通过对这两方面相应的教学课程,让学生进行技能实训训练,在能够独立提出创设构想的同时进行有效的区域创设,以此增强学生走入工作岗位后具有独立操作能力和专业素质能力。

(三)构建学校多元化平台,提高学生的创设参与性

1、以学校为主体。

开展各项评比、展览、大赛等活动平台,讲理论与操作相结合,将学生的区域环境创设作品进行评比,通过评比将具有实效性、针对性、创新性等的作品进行作品展示以及嘉奖,让学生通过活动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及时对自己的创设进行完善和更新,增强学生自身荣誉感的同时提高其参与性。

2、以班级为主体。

班主任或辅导员要及时建立自己班级QQ群或者班级微信群组,通过群组及时与幼儿园区域创设方面相关的信息,让学生们能够在集体的氛围中进行交流和互助,确保及时时间进行资源共享。

3、以网络为主体。

学院的网络管理部门和宣传部门要将此项任务目标放在重要的日程之上,以提高学生对创设能力的认识,将课程教学中的先优典型事例、学生的创设思路、学生的创新创设作品在学校专网进行网络宣传展示。不仅让学生更让社会各界都能在学校网站上看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创设成果,提高学生学习以及步入社会后工作的积极性。

(四)加强社会实践项目建设,提高学生的创设操作性

积极创建教学活动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契机。学校要定期组织学生到创建协作关系或与学校构建实践教学基地的幼儿园进行参观、实习,通过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使学生对幼儿园环境有真实深入的了解,在实习学习过程中,通过听课以及观察树立效仿的对象,及时找到自身的差距并进行自我完善提高,取得好的成绩;对于幼儿园的环境进行自我见解和分析,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环境创设,通过参观、学习、模仿、实习以及创设过程,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回校后,对自己所取得的经验以及对所参观学习地点的意见建议进行梳理,提出自己的具有针对性的设想,老师在此基础上加以指导和帮助,并将学生的创设设想和作品用于实践基地的环境建设。让学生在工作中实践,在实践中检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加强学生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作者:徐静丽 单位: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乐理课学前教育论文

1调整学生学习心态,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好的老师。在乐理课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喜欢唱歌的特点,创建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在原来的兴趣和爱好中得到学习,在学习中产生新的兴趣和爱好,在潜移默化中把喜欢唱歌转移到喜欢乐理上来。比如:在上民族五声调式的时候,我先以演唱民歌的形式导入课堂,调动学生兴趣以达到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目的,然后我就教学生学唱各民族具有代表性的山歌、小调、号子,让学生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特征,通过师生共同比较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区别大小调式。这样乐理课就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了,而是让学生在兴趣和爱好中得到学习。另外,在学习音的长短的时候,我会先给学生来一段简单的旋律让学生熟悉,然后再要求学生根据音的长短,不变拍号、音高,把这段旋律重新改编一下,看谁改编的曲子好听。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盎然,很快就进入角色开始改编。之后再让学生来演唱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作品好在哪里,不足有哪些,该如何修改。我把学生修改的内容一一写在黑板上,全体学生再进行视唱,选出大家都满意的旋律。经过集体创作,学生得到极大的鼓舞,信心倍增,便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音的长短。

2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情绪

教师要设计一些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创建引人入胜的课堂情景,提高学生学习乐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具体教学内容上,要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丰富、充满活力的现实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在讲音名与唱名时,可以把它与人名联系起来对照讲。比如:每个明星通常都有自己的学名和艺名,那么音符也不例外,它也有两个名字,一个是用英文字母表示的叫音名,另一个是用汉语拼音来表示的叫唱名。这样,学生很快就能理解了。在讲常用记号的时候,用歌曲和音乐来感染学生,营造生动的课堂情境和轻松的课堂氛围,更利于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比如,在讲授变音记号、滑音记号的时候,我会有针对性地演唱一段艺术歌曲;在讲授装饰音记号、琶音记号的时候,我会有目的地弹奏一段钢琴曲子。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情绪,而且让学生更容易加深理解,理论联系实际得到的记忆也会更加持久。

3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更新教学思路

多媒体音乐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它的优势明显,有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能给乐理课堂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比如在讲授音程的扩大和缩小时,我先用五线谱软件把原音程、扩大音程、缩小音程通过画面展示出来,并分别倾听它们的效果,把丰富的音响和强烈的直觉感受有机地结合起来,随时进行对比,就很容易让学生分辨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另外,课堂上的乐理练习题也可以采取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学生在答对题时,课件给出鼓掌的响声或胜利的手势,能激发学生继续做题的欲望。答错题时,课件可以即刻给出正确的答案,伴有音响和动画加深印象,从而能让学生对照检查,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就使各种练习由原来的枯燥变有趣,静态变动态,无声变有声。在学习常见拍子的时候,我会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歌曲让学生欣赏,让学生从中体会各种拍子的强弱关系。如2/4拍子的《义勇军进行曲》、3/4拍子的《雪绒花》、4/4拍子的《同一首歌》等,这样学生更能形象的掌握和区别各种常见拍子。

4启发课堂创作实践,激发求知欲望

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践、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展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提升实践和创新能力。我在乐理教学中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对学生进行训练,利用学生爱唱、爱奏、爱跳的特点将乐理知识渗透其中,提高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综合和实践能力。比如:在节奏教学中,由于大部分学生对掌握不同的节奏型会出现困难和混淆,我则根据节奏的特点,把不同的节奏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结合起来,使节奏训练更形象化、生活化、多样化,并让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在教四分音符时,我让一个同学上台喊口令“12|10|12|10|12|3-|40|”,其余的跟着口令原地踏步;教八分音符时先让学生回想火车过铁轨的声音,然后再唱出“××××|”。这样,学生就很快的掌握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再如学习这段××|×××|节奏,我先用手拍节奏,学生模仿之后,再让学生分别做拍肩、拍手、击掌、跺脚等动作。这些创编动作学生非常喜欢,使她们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有跺脚的、有拍手的、有扭屁股的,五花八门各显其能,参与的热情特别高,课堂气氛也因此而活跃了。通过手、脚、口的配合活动,使学生十分感性地掌握了时值和节奏。创作实践活动作为音乐教育的一个领域,也是一个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音乐创作精神和能力的一种音乐教育活动过程。比如大多数同学喜欢弹琴,不喜欢听老师讲什么是和弦、和弦的转位与分解等知识。那么在和弦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作想象力。我会先拿大家都熟悉、而且比较容易的歌曲,如《小星星》《歌声与微笑》《送别》等,先右手弹奏单旋律,然后左手采用柱式音型、分解琶音式音型等配上和弦。让学生比较,为什么后来加左手和弦后歌曲好听了,接着讲解调式中的和弦及其运用。由于同学们急于学会弹琴,所以不得不全神贯注地听讲,大部分学生因此就能学习掌握调式中旋律与和弦的关系,以及和弦配奏的一般规律。当然,学生刚刚接触即兴伴奏,配奏的和弦有可能不太规范,音型单一,缺乏流动性、逻辑性,这时教师应予以鼓励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达到熟练运用乐理知识,提高即兴伴奏创造能力的目的。乐理教学不仅仅是要传授知识、培训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教与学都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不断从教师传授的自发性学习逐步转化为学生求学的自觉学习。所以,教师要善于创造性的传授知识,采取多种多样生动、通俗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求知、学会创造,为学生学好音乐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何莉 单位:重庆市巴南职业教育中心

专业学生音乐素养学前教育论文

1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1)学前教育专业尚未对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给予充分的重视。

当前,很多学前教育专业工作者尚未认清幼儿教育发展的趋势,进而在思想上并未对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给予充分的重视。在幼儿音乐教学中,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至关重要,只有教师具备较高的音乐感知能力,才能在教学中实现对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与音乐天赋的挖掘,进而才能使幼儿对音乐感兴趣,在音乐的熏陶中促进以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提升学前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势在必行。

(2)学生自身音乐素养较低。

目前,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是迈出初中校门就进入这一专业的,这就意味着本专业的学生自身并不具备相应的音乐知识底蕴,文化课考试的达标并不意味着学生具备艺术素养,进而也就造成了该专业学生音乐素养偏低的现状。在此背景下,很多本专业的学生对于自身的专业并不感兴趣,在初中教育阶段所接触到的关于音乐专业方面的知识有限。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中要想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3)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当前,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学前教育专业需要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而才能满足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要求。但是,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出现偏离,过于注重学生的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前音乐教育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性。在教学方法上,学前教育专业依旧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而制约了学生主观积极性的发挥,同时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也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压抑了音乐本身之美,无法实现对学生情感的陶冶,教学质量与效率显然无法得到提高。

(4)教材内容不合理。

当前,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教材的选择上,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很多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严重脱轨,教材内容过于陈旧,很多核心理论都没有与时俱进的实现创新,进而也就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该专业学生能力的实际需求。也正是因为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教材内容的脱轨,严重制约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果教材内容不更新,教师的素质再高、使用的教学方法再先进也无法充分的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2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途径

(1)要在思想上重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要想实现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就需要高校和相关教育者更新思想观念,提高对培养这一素养重要性的认识,进而在教育的过程中提升学生自身对于本专业的认识与重视。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教育讲座,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认识到当前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形势,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幼儿音乐教师,就需要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与此同时,学校可以组织该专业的师生参加各种形式的音乐会,进而使学生对音乐本身感兴趣,愿意投入到音乐教育事业中,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这一专业的稳健发展。

(2)学前教育专业要实现创新式的招生形式。

针对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生源质量偏低的现状,中职院校应该在现有文化课考试招生方式的基础上,融入艺术考试的内容。只有学生本身具备这样的基础,才能在继续深造学习的过程中,带着兴趣与本身的素养实现自我的提升,进而也能够降低该专业教育的难度。针对幼儿音乐教育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在招生的过程中,要积极的借鉴艺术学院招生的方式,实现对学生本身音乐素养与艺术细胞的考察,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地在这一专业的学习中得到成长与提升。

(3)明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方法。

明确教学目标是顺利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实现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要结合本专业的特点与需求,结合当前幼儿音乐教育事业的实际状况,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确保所培养出的学生符合该教育事业的需求,进而实现自身培养人才的目标。在教学方法上,学前教育专业要针对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具体需求,实现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将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进而塑造出音乐教育所需的课堂范围,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4)科学且合理的选择教材。

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要想实现培养学生音乐素养这一教育目标,就需要确保所选择教材的合理性,要符合自身教学目标的设置以及教学课程的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要确保教材的理论内容与时俱进,具有新时代的观点,这样才能确保理论的学习能够应用于未来的实践中,学以致用才是最终的目的。与此同时,由于中职院校学生的音乐理论基础本身就参差不齐。因此,教材理论知识的教学需要将培养学生音乐素养这一内容有机结合,并实现因材施教。此外,教材内容应尽量的多元化,进而将有效的理论知识尽量传授给学生,这样能够在弥补学生理论知识基础薄弱这一现状的基础上,确保能够更好地适应为了幼儿音乐教师这一岗位。

(5)强化实践,以实现与理论的相结合。

只有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才能确保中职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充分的运用于社会实践中,进而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实际要求。与此同时,对于学前教育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讲,强化实践还能够更好地适应幼儿音乐教育的环境,进而从实践中提高理论的掌握,并根据自身在实践中所存在的不足来完善自己,经过反复的实践与磨炼,能够在提高学生对这一专业兴趣的同时,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3总结

面对当前幼儿音乐教育的发展形势,中职院校学前幼儿音乐教育专业要重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而这就要求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相关教育者要更新自身的观念,给予这一培养目标以充分的重视,在此基础上,实现该专业招生方法的创新,以确保生源的质量,与此同时,要明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以确保学生在重视该专业的基础上,带着对音乐与教育事业的激情与热情,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提升该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而满足当前幼儿教育行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

作者:谢颖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中等专业学校

创新能力学前教育论文

一、学前创新教育中的使命观

学前创新教育不单单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创造力为目的的教育理念,它应该让受教育者在接受创新理念教育的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创新意识。因此,这也就要求教育者在优化人生观和人伦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教育,从学前阶段就培养出具备高水平的理想和高层次追求的人才来,这也是学前教育者进行创新教育的首要任务和首要教学目标,也只有这样,在教师的指引下,孩子们才会在未来的创新实践活动中,能够拥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孩子们会沿着这个方向为之奋斗和努力。这也要求学前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创新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对每位孩子的健康教育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二、在活动中对孩子进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在学前创新教育中,儿童的创新性发展还表现在幼儿的动作当中,因为孩子们的动作活动是开展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表现,儿童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运动,儿童的活泼好动,正是培养他们创新能力发展的较大时机,因此,在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时候,对孩子们进行创新理念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可以深入地去了解儿童的兴趣和爱好以及他们思维的灵活性,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兴趣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在幼儿自己选择的活动中,他们的创新思维会很容易被激发出来。此外,教师还要善于从孩子们在活动中的呼吸、脸色以及出汗程度等方面进行仔细的观察,对儿童的活动量和运动的时间进行有效的调控,因为只有科学地安排他们的运动过程,才能达到健体强力的效果,进而也才能促进他们个体创作性思维发展的作用。

三、要重视创新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有效整合

在我国的教育活动中,创新教育也是近几年来新兴起的一种教育理念,创新教育主要是以“创新”为主要的教学目标,针对儿童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制定出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来,在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效果的同时,还能够促进他们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创新意识的形成,他们的这些能力也会随之得到提高。此外,在构建学前教育的创新体系过程当中,还需要注重创新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有效整合,将创新教育的理念融合到基础的教育当中,在创新教育中去完成基础教育,在这个整合的过程当中,还要充分地尊重儿童的主体性与个体的差异性,从而为提高他们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打好基础,进而有效地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为促使儿童的发展奠定好坚实的基础。

四、学前教育思维上的创新转变目标

在过去比较传统的学前教育教学中,很多教师容易忽略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经常会认为儿童还不能分辨出事物之间的好与坏,很多教师还认为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等都需要教师给予引导,这样的教学结果就会导致幼儿在平时的学习过程当中经常会按照教师的方法去完成,教师让他们怎么做,他们就照着样子去学、去做,这样的教学观念长久下去,就会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上灌输这样一种想法,每次的学习都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学习,这样的教学后果就是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因此,为了促使教师在学前教育思维上的创新转变,就要求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不要事事亲力亲为,要让孩子们主动地去追求学习的本质,让他们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独立地解决一些问题额困难。在这种思维创新的学前教育的理念引导下,还需要教师对教学的本质有个特殊的认识和理解,在整个的教育活动当中不断地突出孩子们的主体地位,并且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以此来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知识的思想和观念。

五、创新教学有利于幼儿园课程的设置

创新教育教学理念的建立,有利于学前教育课程的设置,为学前教育的创新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支点。学前课程的内容是涉及到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但是又不同于学科的知识,其课程内容的选择也应该具有广泛性和性。它既要考虑到儿童身体的和心理方面的发展,还要包括儿童生活的全部范围,这样,在采用学科互涉路径的课程设置的过程当中,才能符合儿童发展的需要,而且又为学前教育的研究理论创新提供一个新的支点。学前教育创新体系的建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研究过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学前教育对于培养孩子们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幼教机构所的重视。现代的教育理念也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把创新理念穿插在其中进行教学,同时,还需要广大的学前教育工作者通过大量的研究来不断地完善这一体系。因此,只要学前教育工作者在遵循新课程理念改革的基础上,按照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原则来进行培养,学前教育创新一定能够顺利地开展下去,而且还能够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到接受知识洗礼的过程中得到健康的发展。

作者:颜星明 单位:辽宁省彰武县二道河子九年制学校

民歌学前教育论文

一、个性心理发展价值

(一)性格塑造

性格在人出生后头几年受后天环境的影响而逐渐形成。幼儿模仿性强的行为特征为民歌塑造其良好性格品质提供了可能性。民歌中人物形象的性格多为类型化性格,具有一定的概念化和抽象性特征,且往往存在二元对立关系,比如赞扬勤劳节俭时必批评懒惰与浪费,鼓励谦逊为人时必嘲讽骄傲自满。这种简化的对应方式正符合生活经验不足的幼儿有限的理解水平,便于他们便捷地接受人物形象中蕴含的价值观念。有一首桂东南客家山歌唱到:“‘上山无怕膝头颤,撑船无怕激水滩。千难万险照样过,前头就系幸福山。’从这些歌唱中,我们可以倾听到客家先民们那种筚路蓝缕,万难不屈,奋勇进击,乐观向上,艰苦创业的信息。”这首山歌告诉孩子,靠着双手勤劳地开拓出来的就是来之不易而值得珍惜的生活。民歌中勤劳动不畏艰难的形象让孩子铭记住的不仅是个体的,而且是整个民族的传统性格。与勤劳相对的是懒惰的性格,因而较之于宣扬勤劳必有所得的正面刻画,民歌常采用懒惰的形象及相应的惩罚性后果、从反面来肯定勤劳的特质。以反衬正的手法更能制造民歌的戏剧性.也更能刺激幼儿从中自省,养成勤奋好学的性格。例如桂东南客家民歌《懒姑娘》:“懒姑娘呀懒姑娘,朝朝睡到日头黄。人家穿梭织缝布,你在床上伸懒腰。起早三朝当一日,空气又好晨风凉,后生之人需知道,学懒容易学勤难。”

(二)气质影响

气质“没有好坏之分,任何一种气质类型都能表现为积极的心理特征,也能表现为消极的心理特征”,但缺乏适当的教育就易使幼儿往极端方向发展消极的心理特征,从而影响日后的学习甚至职业生涯。民歌可以微妙地影响倾听者的内在精神世界,使他们从中了解自己的气质并可能作出相应性的调整。特别对一些内向、孤僻、悲观的有抑郁质特征的幼儿来说,愉悦、幽默又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的民歌及轻松、喜悦的聆听气氛就是很好的强心剂,能使他们渐渐变得活泼、自由。桂东南汉族民歌《姐妹声声唱采茶》:“正月里来庆新春,真呀真高兴,锣鼓咚咚喜欢欣那个喜欢欣,姐妹声声唱采茶,越唱采茶越呀越精神,越精神呀。”欢快优美的旋律与唱词展示了新春佳节喜庆快乐的情景,听民歌的幼儿可能也禁不住跟着手舞足蹈。这就是民歌所激发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愉悦感。幼儿在笑声中可使体能与情感得到较大限度的宣泄,同时他们被现实压抑的渴望也可得到有效的满足和补偿。幽默的民歌则更使幼儿在身心得到释放之时,渐渐累积乐观豁达自信的气质因素。桂东南各地广为流传的儿歌《熟鸡公》:“熟鸡公,尾拖拖,三岁孩童会唱歌,我歌不是爷娘教,肠肚聪明记得多。”这些民歌展示了民间幽默的魅力并蕴含一定的教益,对幼儿具有双重的气质影响作用。

(三)能力培养

在民歌传唱的过程中,幼儿的思维能力、感受力、记忆力和语言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的增强,特别是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想象力。

1.增强语言能力。

根据对儿童的观察与试验,蒙台梭利认为“出生后2个月到8岁时是语言的敏感期”。因此,教养者若以民歌为语言材料,会更有效地刺激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和能力。“每一种语言都记载着一个民族的智慧与历史,语言的消亡意味着民族的消亡,不利于民族及文化的多样发展。”因此,让幼儿接触本土民歌,从中习得的不仅仅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更是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幼儿的思维方式主要是直观、形象的,民歌的语言也往往是形象化的,借用拟声、排比等各种修辞手法达到强烈的声响和图像感,迅速唤起幼儿在听觉和视觉上的感受力和想象力。例如桂东南汉族儿歌《莲花莲花几时开》:“莲花莲花几时开?正月冇开二月开。莲花莲花几时开?二月冇开三月开。莲花莲花几时开?三月冇开四月开。莲花莲花几时开?四月冇开五月开。莲花莲花几时开?五月冇开六月开。莲花莲花几时开?六月冇开七月开。莲花莲花几时开?七月冇开八月开。莲花莲花几时开?八月莲花朵朵开。”“盖儿歌学语,先音节而后词意。”儿歌和谐动听的言韵和节奏契合了幼儿对音节的敏感先于词语的语言发展特点,易于幼儿识记和理解,并能培养幼儿的语感。此外,民歌的语言体现了生活化、口语化和儿童情趣的特点。例如桂东南儿歌《滴滴差》:“滴滴差,卖咸虾,咸虾咸,买古榄。”和《落大水》:“落大水,发大风,亚瓦五,钓虾公,虾公秉秉跳,亚瓦五哇哇叫。”口语使民歌具有随意、自然的亲和力,而“滴滴差”、“秉秉跳”、“哇哇叫”这种方言土语中的形容词,又活泼,较之于普通话,别具一番生活气息和谐趣。在这种语言氛围中的幼儿也能深深感受到自己所属的本土文化之根。

2.滋养想象力。

幻想是幼儿的天性,而民歌作为人类早期精神的产物,充满着奇异、神秘、超自然的幻想成分,这种幻想性正契合了幼儿“泛神论”的思维特性及对未知事物、未来生活的好奇心。由民歌滋养的想象力可以磨炼幼儿的艺术敏感度,为日后欣赏文艺作品和求学打下基础。过早地以科学知识来解释宇宙的发生等自然现象,可能压抑甚至扼杀幼儿时期的想象力,民歌幻想性的解释则给予合时的养分。奇幻瑰丽而庄严神圣的神话往往以超人体形象及其神奇的魔力来解释世界与人类的起源,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例如桂东南民歌《初开天地乜人造》唱述了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了世界及其井然的秩序,造福于人类。又如桂东南民歌《天上雷公有几个》以幻想的形式曲折地反映了上古人类对自然灾害的理解与忧患、对自然运转和谐有序的渴望;《串古问答歌》中超人体形象以超自然能力来参与创造、规划或修整人类居住的世界。歌曲中粗朴蛮野的幻想能够培养幼儿以灵性的眼光看待大自然,并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二、伦理道德建设价值

伦理是关于人性、人伦关系及结构等问题的基本原则的概括;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指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民歌作为一种承载着历代民众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口头艺术,非常适合于幼儿教育。道德教化是民歌内有的功能,而且是千百年来适用的一种教养事实。民歌通过情节创设与形象塑造等艺术手段将抽象的伦理道德观念具体直观地呈现出来,使幼儿在倾听过程中,不断重复着扬善抑恶的情感体验,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一)家庭伦理

“孝道”表现为对长辈的物质之养和精神之敬,它作为家庭伦理建设的基础,是低限度的伦理,即“底线伦理”,对家庭稳定的维持和社会道德体系的建构都具有奠基性的功用。在孝亲观念日渐淡薄的当代社会,用蕴含孝道思想的民歌来育儿极为重要。民歌常以美德的典范人物来博得孩子的认同与效仿。例如桂东南客家山歌《想爱子孝先敬爷》:“有了江河有鱼虾,人民有国才有家,人人爱家先爱国,想爱子孝先敬爷”。还有《牛牯带胎嫂至归》、《十月怀胎》等民歌,这些民歌或是讲述一个小孩从小到大长成人的过程,或是讲述母亲十月怀胎的过程,都让小孩体会为人父母的艰辛,传达无条件的孝亲思想,非常有教育意义。

(二)社会伦理道德

家庭成员的和睦相处、社会群体的团结互助,国家民族的同仇敌忾,都能在民歌演唱的形式和情节内容中得到大量的反映。当今社会个人主义的不适当宣扬和独生子女的增多都使幼儿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个人主义、贪小便宜等的弱点,弘扬为人正直、拾金不昧、团结互助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民歌便能有效地纠正这一偏颇,如桂东南儿歌《蟾蟾蜍》:“蟾蟾蜍,背脊背卷书;谁人敢作亏心事,天上雷公就劈佢”。

(三)生态伦理

美国生态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曾提出有关“大地伦理”的生态构想。区别于以往处理人与人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传统伦理,大地伦理处理人与大地(大地包括土壤、水、动植物和人等)之间的关系。人与大地上的万物应为唇亡齿寒的伙伴关系,而非主宰和被主宰、征服和被征服的关系。中国古代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也以朴素的方式表明了人与自然的沟通和融洽,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民歌中时常不自觉地体现出一些非人类中心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智慧。那些关于天地开辟和人类起源的神话表面上呈现了人类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其深层寓意则为人与大自然之间血肉相连的关系。桂东南民歌《开天辟地盘古王》描述了盘古身体的各部分化为日月、星辰、风云、山川、田地、草木,那么就可以教育幼儿像爱护自己身体的各个器官一样去爱护大自然。反映人与动物之间关系的民歌更能直观地体现人与万物之间的平等意识。“大量野外考察证明,动物是具有个性、尊严、智力、活力、美德的。”因而动物也值得人的尊重。流传于桂东南一带的《唱春牛》中唱到:“大家听我说因由,世间最苦是耕牛,又用铁圈穿牛鼻,又用麻绳套牛头。山中横木担在膊,坚硬青藤箍紧喉,犁耙碌碡千斤重,颈破皮穿血水流。喉干喝口田中水,肚饥脚软泪双流,顺便吃口田边草,粗言恶骂发瘟牛。一生为民勤劳作,年老无用作菜牛,牛骨用作肥料使,生死为民来增收。生也有用死有用,一世勤劳为民众,奉言一句留世上,诸君一定爱耕牛。”以牛为及时人称,生动唱出了牛的心声,让孩子们了解到了牛的辛苦,因而应爱牛、护牛。这样的民歌很能培养幼儿全新的动物观:动物不是人类的工具或宠物,而是人类的伙伴,理当受到跟人一样的尊重。这些民歌委婉地传达了人与动物互相依存的关系和人必须感激、爱护动物的伦理意识。

三、情感熏陶价值

几乎每一首民歌都含有或多或少的情感内容,幼儿在倾听过程中容易达到与民歌中的人物、情节所反映的世界乃至他自己的沟通,在沟通中形成情感体验和情感认知;同时,演唱民歌活动本身也具有情感性,唱和听的人之间也容易形成情感上的互动。因而,民歌给予幼儿的是多方位的情感熏陶。父母给幼儿演唱民歌的活动情境能给予幼儿深挚的亲情氛围及双向交流的愉悦感,有利于发展他们积极的情感与情绪,也有利于建立健康与和谐的家庭氛围。演唱包含亲子感情内容的民歌尤其如此。例如桂东南儿歌《萤火虫》:“飞到东,飞到西,斩条黄竹织肖其,织肖其,捞黄米。捞黄米,做香糍,做得香糍分亚姨。亚姨不在家,拿回等阿妈。”通过以萤火虫为及时人称来向小孩讲述一个孝敬父母的基本道理。这种深厚的亲子感情一定会感染同为稚子的听者。从而教育了孩子,孩子不仅是单纯地承受着母亲的哺养和爱护,同样也可以帮助和孝顺母亲,做一点哪怕是很小的事,便可表达对母亲的深情。

四、知识启蒙价值

民歌中传达的知识内涵非常丰富,包括有关自然界万象万物奥秘的自然知识,劳作的基本常识与技能,有关名胜古迹、风俗习惯、民间工艺、土特产等由来及其命名的文化知识。这些知识不仅在科学层面上启蒙幼儿,更在人文意义上影响幼儿。如桂东南民歌《十二月节令歌》:“正月滚水泡糖米,二月赶牛出垌使。三月篷备照水底,四月煮粥米沉底。五月苦瓜酿糯米,六月禾镰翻背使。七月有人哭死鬼,八月芋头多过米。九月拜山跪地底,十月谷桶响沉底。十一月粽叶包糯米,十二月香火蜡烛回厅底。”让孩子们在歌声中了解到了节令的特点。民间谜语中蕴含的朴素哲理和闪耀的智慧火花,历来作为人们在家庭教育中口授言传教育后代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周作人说过:“皆体物入微,惟思奇巧。幼儿知识初启,索隐推寻,足以开发其心思,且所述皆习见事物,象形疏状,深切著明,在幼稚时代,不啻一部天物志疏,言其效益,殆可比于近世所提倡之自然研究欤。”桂东南民间流传着大量的谜语儿歌,如《青布包白布》:“青布包白布,白布包梳子,梳子包虾儿,虾儿包酸醋。(谜底:柚子)”;《四四方方一丘田》:“四四方方一丘田,并无牛脚到田边,长颈天鹅落喝水,黑云飞过白云天。(谜底:砚、笔、墨、纸)”等,这些包罗人世百态,囊括普天万物的民间谜语歌能很好地助力幼儿展开追求知识的向往和动机。叙说名胜古迹由来的民歌配合着秀丽宜人的山川景色,可以在人文知识的启蒙中直观地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桂东南民歌《千州万州不如欝林州》:“千州万州不如欝林州,四只城门四只楼。北街有个四川阁,豸岭有座万花楼。龙泉涌出流霞水,南流古渡水中流。一年三熟收成好,吃了番薯有芋头。男耕田来女织布,丰衣足食秋过秋。”生动形象的唱词能帮助幼儿简单地记忆地方风景,从而激发他们迫切了解家乡风景人物传说的兴趣,最终在头脑中形成热爱家乡、以家乡为荣的美好情感。土特产跟名胜古迹一样,是一个地方的风情标志。已有两百多年种植历史的广西名果容县沙田柚出现在了桂东南民歌《撑张大船去广州》中:“撑张大船去广州(嘟州),沙田柚子满船头(嘟逸嘟逸),(嘟逸嘟逸了了来呀),千年万年(基呀基基架基呀基基架),正经系啵好大只啵,大过牛啵好黄净啵甜又香啵,正经系冇错,运到北京报丰收呀(嘟逸嘟逸嘟逸嘟逸嘟逸呀依嘟逸呀嘟哟)”;还有一首桂东南民歌这样唱到:“物产丰富玉林州,仁东盛产大蒜头;樟木瓜果多又好,成均好多八角楼。……有空请到樟木游,给你一盅威豉油;拧回煲鸡味道好,吃了想两流。”让幼儿在演唱时也忍不住咽下很多口水。孩子们对食物有天生的喜好,以食物为主题的民歌更能勾起他们的双重胃口——对食物,也对民歌、文学、文化。其它如《荔枝子》、《糯米饭》等儿歌大多介绍当地的特色食品,听着这样的民歌,真是一路飘香,可使幼儿获得认知与娱乐的双重价值。

五、结语

民歌以其悠久深厚的历史沉淀,独特浓郁的风土民俗,展示道德风范,传递智慧信息,开拓了一条情系儿童心灵的文化和音乐的通道,对儿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教育价值。因此,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应把学前教育与本土民歌传承的探索实践视为己任,大力弘扬民族民间音乐文化。

作者:庞梅 单位:玉林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学生舞蹈表现力学前教育论文

1.为什么要培养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1.1表现力的特性

众所周知,舞蹈必须要表达一定的思想,展现一定的情感,否则就只能是单纯的动作展示,而缺乏思想和情感的舞蹈也只能被认为是机械性运动。但是表现力却正好拥有让舞蹈充满动感的特性,它不仅能提升舞者的舞台气质,还能衡量舞蹈好坏的标准。

1.2学习表现力的意义

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舞蹈素质的舞者应当要具备娴熟的舞蹈技巧,还应当在基本功上拥有过硬的本领。但我们决不能因为技术技能的必要性而失去了判断艺术好坏的能力,从而忽视了舞蹈表现力的重要性,忽视了对表现力的培养。毕竟,仅仅具备高人一筹的舞蹈技能并不能代表舞者就已经领略了隐藏在技能背后的乐曲韵味,而一旦舞者没有解读出乐曲传达的情感或者偏离乐曲情感去主观的进行会意,就一定无法展示自我对于乐曲的理解,也一定无法传达出乐曲想要传达的情感。所以,舞者必须在打好舞蹈基本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艺术的表现力,这样才能成为舞蹈表演方面的灵魂演绎者。当然,不同的表演者对于同一个舞蹈所表现出来的作品意义有可能不一样,但都需要对舞者的表现力进行一系列系统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舞蹈作品最真实的内在精神,才能让舞者成为一个不可多得的具备超凡表现力的好演员。

2.如何培养表现力

2.1神态方面的培养

我们要从不同方面对舞者进行表现力的培养,就必须要考虑先从哪方面入手。由于表现力不仅要求舞者要能演绎出乐曲所要传达的情感,还要求舞者要在表演过程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因此,神态的表现对于舞者来说就是一门必须课。学会拿捏舞台上自我的神态、在正确节奏点上传达自我的神态便显得相当重要。如果一个舞者能够控制好神情的传达,那么,她就能充分显露自我内心情感的变化,同时,还能带动在场观众的情感,让观众也情不自禁的跟着舞者一起进入舞蹈世界,体会其中故事情节的波折发展,倾听其中诉说的世事衷肠,进而达到情感的共鸣,达到艺术的较高境界。那么,究竟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对舞者神情的培养呢?要达到出神入化的传达神情的境界,就要求学生在平日的训练里多下苦功,时时刻刻寻找训练的机会。比如平时训练休息时间,可以要求学生自己随机放一首曲子,然后根据曲风的变化,根据当时的理解,对着镜子做出相应的神态表情,这时,一旁的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点评和建议,以便于学生快速掌握表现力的把握技能。

2.2肢体动作方面的培养

舞蹈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它的最终体现目标是让观众在舞者的一举一动中领会其中所蕴涵的内涵以及精神。而肢体动作对于传达舞者情感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个恰当得体的肢体动作,有时会对舞蹈的整体表演效果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舞蹈表现力的优劣往往就是通过手指、脚趾间的延伸、肢体转动的方向、屈伸的程度和对动作点、线、面的把握这些看似细小却最不能忽视的地方显露出来,所以一定要注意给每一个细节、动作赋予感情,这样舞蹈的感染力也就会随即增强。当然,还要加强身体综合素质的培养,其中,包括身体的柔软度、平衡能力、反应能力等多种综合能力。毕竟,学生要表演好舞蹈,就要进行严格的基本功训练,没有过硬的基本功,舞蹈动作就会出现僵硬,呆板,难以深刻的表现出舞蹈的情感与内涵,更不用说舞蹈表现力了。

2.3情感方面的培养

想要更好的表现一首乐曲,就必须先要正确理解这首乐曲,只有参透乐曲中蕴涵的思想感情,才能在得体的控制下充分展现出舞蹈的魅力。所以,很有必要在培养舞者体会乐曲传达的思想的能力上多下工夫。对于那些舞者经历过并且深有感触的情感,也许表现出来并不是什么难事,然而,对于那些从未经历过的情感,也许表现出来就会有一定的难度,这时,应该如何培养进行演绎呢?首先要让舞者克服畏惧心理,不要产生焦虑的心理,要相信自己可以拿体会出乐曲中的这份情感。等到舞者平复心情之后,就要想方设法让舞者根据自己现有的情感经历不断拓展和摸索,努力让自己走进乐曲中的世界,同时发挥无限的想象力,认真体会乐曲传达出的情感,这样,才能培养舞者挖掘出乐曲中的思想精髓,才能让舞者通过演绎地表达自己对于乐曲的理解。当然,教师应当要学会激发舞者的表演欲望,多多给予舞者语言和行为上的鼓励,通过语言和行为方式指引学生,让学生迅速进入状态,快速掌握乐曲情感。

3.展现你的表现力

当舞者具备一定的表现力之后,为了让舞者看清自己真实的水平,也为了让舞者在不断的积累中提高舞蹈的表现力,就要让学生多多接触社会,多参加各种社会艺术实践,参与各类演出活动,借此锻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舞台经验,进而在实践中增强舞者的舞台表现力。

作者:孙玲 单位: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生择业观学前教育论文

一、研究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随机选取2011级-2014级衡水学院“90后”学前教育本专科学生,从性别、家庭经济状况等方面了解其基本情况。共发放问卷220份,收回有效问卷212份,有效回收率为96.4%,基本能反映“90后”学前专业学生择业观的一般状况。改编秦俭《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因素调查》问卷,问卷分为基本情况和具体情况两部分,共计33题,调查内容包括择业心理情况、就业职位选择情况、意向就业地、求职途径工作待遇等维度。先针对改编问卷小范围测查,对问卷内容贴切性,重要性与清晰性进行评价,删去内容不项目,形成正式问卷;随机分层选被试,填写问卷施测;数据通过EXL程序统计分析获得研究结果。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择业信心。

根据调查,对本专业日后发展充满信心17%,信心不足35%,没有信心37%不知道没有考虑过11%;当问及“就业前景看法时”,有8%感到“乐观,很有信心”,16%感到“比较乐观,有信心”,56%“感到迷茫,没有信心,5%“没想过,没信心”,15%感到“心灰意冷,毫无信心”;当问及“对自己专业知识的学习程度是否满意?”大部分学生认为一般,对于“是否对自己今后择业充满信心”大部分学生给予了否定。综上可见,目前就业形势趋于严峻,就业难已经成为普遍问题。其原因在于整体就业形势比较困难,且本专业学生对专业领域内就业形势认识不够,专业信赖度较低。

(二)择业意向。

就毕业后打算方面,58.4%的学生选择“直接就业”,26.4%的学生选择“继续学习”,7.6%的学生选择“考公务员”,5.7%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1.9%的学生选择“出国深造”。这说明直接就业和继续学习是本专业“90”后学生毕业后主要选择,且对自己未来发展有考虑、有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正在影响着“90后”大学生的思想。就工作类型选择方面,选“普遍稳定工作”的占43%,选“舒适安逸工作”的占37%,选择“有挑战性工作”的占5%,选择“挖掘自我潜力工作”的占4%,“其他”为11%。由此可见,本专业“90后”大学生择业心理比较安逸,挑战心理较差。在择业单位上,“除幼儿园以外的企事业单位”,56%;其次选择“早教机构”的有15%,10%选“幼儿园(公办)”,1%选“幼儿园(民办)”。在问及“如果应聘不到专业对口的职位你能否接受?”,大部分学生表示接受,说明本专业学生并非对教育事业没有信心,而是对幼儿事业没有信心,因此,幼儿事业需进一步提高社会认知力。在工作培训方面,大部分学生认为无所谓,可见“90后”学生对工作后应注意问题不知所措,且对工作单位了解不够。在对“择业前最关心问题”调查中,6%选择“了解应聘单位”,66%选择“专业知识是否符合”,28%选择“资格证书是否有用”。由此可见,“90后”大学生在求职前,对用人单位并不了解。总之,“90后”大学生追求安逸稳定生活,对本专业没有信心且对工作后应注意问题不知所措,但对自己未来有规划。

(三)意向择业地。

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回生源地;大部分毕业生愿意留在学校所在地。由此可见,现在大学生的安逸性强,独立闯世界能力较低。在工作地选择上,11%选择“直辖市”,13%选择“省会城市”,16%选择“中小城市”,32%选择“城镇”,28%选择“农村”。在目前就业形势严峻情况下,大部分大学生愿意去基层服务,但从来源地来看又存在差异性。“择业地点选择依据”方面大部分以薪金为主,且大多数会因感情或家庭影响更改就业地,由此说明以女生为主的“90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择业地依赖程度较深,追求安逸生活环境。

(四)求职途径。

在就业渠道选择方面,“自己找”占47%,“家里帮着找”占7%,“依靠学校推荐”占9%,“自主创业”占37%,说明大多数“90后”学生自食其力,且自主创业想法逐渐提高。在希望学校提供的指导服务方面,大部分学生要求提供“求职、面试技巧培训”和“就业信息”,这说明“90后”大学生实践能力不高,且职业技能较低,同时需要进一步提高专业素质。

(五)工作待遇。

在“期望得到的薪酬待遇是多少”,选择“1000-2000”占48%,“2000-3000”占32%,9%选择“3000以上”。在目前经济社会中,择业还是以薪金为准,且部分“90后”学生在目前经济形势下对月薪的期望比较高,不能很好地根据社会现状和自身条件理性定位。

三、结论与建议

以上数据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1.“90后”学生就业信心不是非常充分,对自身专业信赖程度较低,追求安逸环境,且对本专业的就业形势认识不够,并没有意识到学前教育专业的优势,不能很好把握自身专业特色。2.“90后”学生对自己未来发展有考虑、有规划,表现为大部分学生选择直接就业,同时,追求安逸稳定生活,对工作后应注意问题不知所措,大部分毕业生实践能力不高,且职业技能较低。3.“90后”大学生对外界了解不够,对社会估量过悲观,且不符合现实社会改革发展,在经济社会中择业还是以薪金为准,部分毕业生对月薪期望值比较高,不能很好地根据社会现状和自身条件理性定位。针对以上结论提出建议:1.作为大学生本身而言,首先要确定好适合自己理想目标,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竞争意识,克服焦虑、恐惧、依赖等不利于择业、就业心理;其次不断完善文化素质、技能素质和心理素质等,符合企业、社会要求。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更应该努力培养自身专业技能,了解用人单位要求等。2.建立科学的择业薪金观是指导大学生正确择业就业重要条件。对学校而言首先要培养学生具有优良道德素质,要使其具有热爱和尊重儿童,热爱幼儿教育事业职业道德素养;其次要树立全职教育理念,培养其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能力;第三是要培养学生心理和性格,保障其具有健康、良好性格特征,同时国家和社会深化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为“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提供帮助。3.应正确认识本专业从业价值,避免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现象,且本专业学生应找好自身定位,摆正心态,为个人发展做好自身准备。培养择业信心,使其认识到本专业优势,目前幼儿教育事业远未真正普及,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需求将很大,因此,要对幼儿教育事业有信心,认识到学前教育事业广大发展空间,跟上社会改革步伐,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作者:张琦 李永霞 单位:衡水学院教育系

农村幼儿学前教育论文

1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分析

1.1隔代教育普遍存在

我国城市化建设程度的不断提高,促使越来越多的农村务工人员到城市谋求发展,这就引出了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问题的产生,幼儿的家庭教育被无形的忽略,隔代教育这一问题普遍存在。这显然难以满足新时期我国对学前教育的预期要求,幼儿的教育问题得不到应用的重视,导致农村幼儿教育质量偏低,且这一现状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改观。

1.2地方政府重视不够,经费不足

由于地方政府对学前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学前教育经费财政性投入较少。往往以学前教育是非义务教育为由,没有很好地履行对学前教育的统筹和管理责任,也没有把其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而更多地是把幼儿园推向市场。在大多数的农村幼儿园,办学条件更为简陋,没有流水洗手设备,没有保温桶等饮水设备,没有达到一人一巾一杯等最基本的办园条件,更不必奢谈有足够的教玩具和图书,有的园舍甚至还是危房。《指南》提出: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由于农村幼儿园办学条件差,根本没有资金购买图书,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就无从谈起,因此幼儿的语言能力普遍较差,有的中班幼儿都不会说一句完整的话,书面语言贫乏。城里孩子能拥有精美的故事绘本、各式各样的益智玩具,可在农村,有的孩子连一本普通的幼儿读物都没有。

1.3师资力量匮乏,教师队伍不稳定

一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仍普遍偏低,学前教育的资源配置与需求不相吻合,师资力量不能满足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需求;二是农村教师的薪资待遇水平不高,难以吸引教师人员前来任教并长期执教;三是大多数农村学前教育单位管理不够规范,教师的培训、职称晋级、教师权利保障等机制尚不完善。由此导致农村幼儿教师队伍不稳定,存在教师严重流向城市的现象。

2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对策

2.1提高认识,抓好农村学前教育奠基工程,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随着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聚焦在学前教育上,开始关注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强调要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前教育的支持力度。发展农村学前教育,首先要从促进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角度提高对农村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认清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紧迫性。

2.2改革办园机制,完善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体制

我国目前相当一部分农村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仍相当落后,由政府出资设立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远远不能满足实际教学现状的需求。针对这一现状,应拓宽办学思路,改革办园方式,通过吸收社会资金和企业单位支持的方式形成地方政府与社会资金协作的办学方式,以兴办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机构。通过乡镇独立办园、各村设计分园或者联合办园的模式,配备专职的巡回指导教师提高教学质量,逐步完善县、镇、村相辅相成的一体化办园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村集体自主举办学前教育机构,增加学前教育机构的数量。

2.3改善教师待遇,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通过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地方办学单位资金的投入,造就一支具有高尚个人品德、教师素质优良、组织结构合理、热爱儿童的幼儿教师队伍,是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存在教师资源急缺、教师年龄偏长、教师专业不对口、教师资源流失、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良性发展。因此,政府部门应深入分析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所存在的制约性问题,设立适合各地方教育发展的优惠性和支持性政策,以稳定和壮大农村学前教育的师资力量。一是建立系统、科学、合理的农村学前教育教师对策培训体系,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教师人员的专业技能,努力办好师范学院与农村学前教育单位定点培训与实习结合工作,让教师人员走入农村、深入了解农村教学现状,树立其为我国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奉献的崇高理念,建立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二是依法为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教师完善编制管理问题,承认并明确农村学前教育教师的身份,确保其享受国家的公平待遇。三是提高农村教师的薪资水平,并为其职称晋级和升迁提供优异的外部条件,以此来激励其教学的积极性。地方政府部门设立“阳光工资”等相关性政策为农村教师提供相适应的福利待遇。四是优化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为其教学提供投入教学所需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并为其提供各种信息技术支持,使其能及时时间接触到先进的教学理念,以避免农村学前教育教师被孤立化和边缘化。

3结语

总之,要明确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方向,重新树立农村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福利待遇作为保障,政策性提升农村教师的优越感和荣誉感,才能将农村学前教育推向更高的发展道路。

作者:要丽 单位: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双溪小学附属幼儿园

消费者知情权视角下学前教育论文

1调查样本分析

1.1教育服务消费者对知情权的认知情况

对知情权权益了解的消费者人数不到一半,其中大多数家长表示,他们并不清楚法律的明文规定,对于知情权益的具体内容、对象、范围认识不清。由此分析得出,权利主体的法律意识还比较淡薄,不能依法实现教育服务知情权。另外,依据表2对知情权了解主动性分析,绝大多数家长有主动维权的动力和积极性,通过法律知识的普及加之有效的法律途径,势必能达到有效的维权效果。

1.2教育服务消费者主要关注教育信息公布情况

调研结果显示,家长表示比较关注的教育信息主要有:收费标准与项目、教学设备设施、师资力量、教学理念与特色、业余活动的开展、营养餐饮状况、儿童智力开发成效等。而调查中完整公布上述信息的幼儿园极少,其中会主动公开不完整信息的占35%,主要表现为对教学理念和特色、专业课程开展、师资力量等信息的公开;而被动公开、选择性信息公开的办园机构占65%,其中尤以收费标准和收费项目、教学效果评估等信息为甚。同时消费者表示获取信息渠道太单一,主要通过家长到校、教师家访、集体活动等途径获知相关信息,不能形成多元化、开放化信息公布体系。

1.3相关制约因素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造成教育信息不透明、教育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两方面:首先,幼儿园义务主体没有依法、自觉履行义务(依上述信息公布情况可知)。这是多方因素作用的结果,主要为:自身法律意识不强,不能形成有效自律;政府监管不力,强制干预力度不够;法律法规不健全,法律依据欠缺等。其次,消费者没有主动行使知情权,主要在于消费者法律意识的淡薄。另外有关救济机制的缺乏,使得侵权行为得不到有力惩处,信息利益损害得不到及时补偿。

2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信息公开力度不够

教育服务消费者主要关注教育信息公布情况,调研结果显示,信息公布力度不够主要表现为:及时,教育服务信息选择性、虚假性公开。如前所述,办园机构为了争取生源,往往对办园优势加以夸大宣传,对于不足往往采取“隐瞒”态度,造成服务信息公开的不完整、不真实。第二,教育服务信息公开平台不够。信息公开主要通过家长到校询问、集体活动、手机收阅等亲自参与的方式进行,没能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如校园网站、校内微信、微博、QQ等新兴媒体进行及时、有效地与交流信息。因此,信息渠道有待扩展。第三,信息公布时效性不强。多数幼儿园不会主动公开信息,在家长提出信息公开申请后,往往不能及时有效公布,造成信息公布不及时,损害消费者的知情权益。

2.2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不力

学前教育知情权保护受制于多方因素,其中政府的监管不力以及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是主要原因。对于知情权,虽然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此有明文规定,但具体到学前教育则没有明确规定。另外,虽然《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学校应当“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但没有明确规定幼儿家长的知情权,对违反信息公开的处罚规定也不多,难免使教育服务消费者的知情权成为一句空话。另外,有关部门在幼儿园创办之初资格审查不严,办园过程中监管不力,对其侵权行为采取放任态度,助长了侵权行为。

2.3教育消费主体意识淡薄

学前教育信息透明化受阻,教育服务知情权得不到有效保护,从法律关系主体角度分析,主要原因为:义务主体法律意识淡薄,不能有效形成自觉;权利主体意识淡薄,外部他律力量不强。首先,义务主体意识淡薄。学前教育市场化下,更多民办幼儿园兴起,开始走上自我营利道路。受利益驱动及对法律义务主体地位认识不清,多数幼儿园不会主动、、正确公布相关信息,往往采取不主动公布或选择性公布的态度。尤其是对一些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的信息(这些信息往往又是消费者最关注的信息)更是采取“捂”“瞒”的态度。另外,学前教育信息的专业化,极易造成权利义务主体间信息的不对称,影响消费者做出正确、合理的消费选择。其次,权利主体意识淡薄。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家长对知情权法律内涵及其重要性不甚了解。例如就有家长明确表示,只要对幼儿成长有利,不会在乎对其财力投入,更不会主动向学校申请收费标准和项目公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公众的信息公开权利意识还比较淡薄,不能很好地行使教育服务信息知情权。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前教育信息的不透明,引起信息的极度不对称。,消费者学前教育服务信息的认知和防范程度决定了教育机构守法的程度。消费者若不主动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对教育消费信息缺少认知,就会丧失有效行使选择权、决定权、监督权的基础,失去对学校盲目营利行为的制约。但若消费者重视知情权,督促幼儿园主动公开相关教育信息,则能促使透明、公开的教育信息环境的形成,促进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3促进教育信息公布,保障消费者知情权的建议

3.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在当前学前教育知情权法律法规缺乏的现状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虽可以为教育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提供法律依据,但是不能有效适应学前教育行业的具体特点。因此,加强学前教育消费者的立法保护,通过具体信息公开内容、方式、渠道以及违法后果的明确、具体规定,才能有效保障学前教育消费者的知情权。

3.2健全奖惩机制,打击侵权行为

知情权的保障依赖于法律法规的实行,同时也需要激励机制的促进、监管体系的建立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服务和公共意识的增强。在此,激励机制能增强义务主体对信息公开价值与效益的认同感,激发幼儿园营业主体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而与此相对的惩罚机制,主要通过对违法主体利益的剥夺、限制来引导规范其行为。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主要通过对行为主体的经济性或非经济性惩罚以及必要责任的承担等途径来实现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此外,提高幼儿园从业者遵纪守法还得依靠教育执法部门加强对幼儿园信息公开的监督。

3.3构建多元、开放平台,保障受教者的知情权

平台搭建需要多方主体有力配合。首先,需要执法部门履行职责,加强监管,提供服务。其次,需要办园机构履行义务。办园机构应当主动承担信息公开的责任,主动向有关部门汇报相关信息并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的信息工作。与此同时,面对家长的咨询、疑惑要热心讲解,充分告知,保障受教者的知情权。第三,需要广大民众的参与。消费者作为服务质量的最终检验者和承受者,有权利也有能力对相关服务提供意见与要求,这是构建信息公开平台的动力。家长、孩子们的信息反馈要加以重视,这是检验信息真实性、科学性的有效途径。第四,社会舆论的监督也有助于促进学前教育信息的透明与完善。此外,网络通讯工具也为幼儿园及时、快捷地公布信息提供了有利条件,应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网站、QQ等多种交流工具进行信息公布。

3.4加强法治宣传,提高法律意识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而法律的实施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只有通过义务主体义务的履行、责任的承担,权利主体权利的选择和享有,法律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具体到学前教育领域,由于消费者对知情权益的主动或被动放弃,致使幼儿园信息公开懈怠、不力。加之,幼儿园义务意识不强、自律能力不够,侵犯知情权行为时有发生,易使《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知情权规定沦为一纸空文,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保护,法律价值得不到实现。所以,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法律意识就是当务之急。

作者:唐玲 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普通话教学与学前教育论文

一、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普通话教学应用背景状况论述

所谓的普通话就是以北京语音表达习惯作为基准的交际工具,如今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必须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现实中学前教育专业内部学生综合素质水准偏低,普通话表达基础较弱,在语言规范化与标准化现实意义认知力度上不够稳定,导致此类专业学生普通话教学无法落实起点位置,实际引导上出现许多屏障反应。及时,读音正确率偏低,夹杂各地方言韵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大多数在中小学阶段就开始重视汉字读写规范力度,有关听说训练不多,导致拼音识别基础较为薄弱,尤其在普通话声调、韵母等发音处理上模糊不清。尽管进入专业院校后获取一定强度训练,但是特定人文环境影响已经根深蒂固,方言习惯一时之间难以校正。依照过往实践调查结果观察,学生普遍在单音节、多音节测试环节错误率清晰凸显。第二,语音自我规范意识较差。主要表现在普通话教材上形近字的误读结果上,加上长期以来数学、英语重点科目应试教学氛围制约,在普通话课程重视力度上更加不堪直视,一经触碰到不认识的字就会采取瞎蒙手段,语音规范意识不强。第三,普通话语感表现不佳,大部分学生系统训练过后,在单音节读取上显得字正腔圆,但触碰到较长语句时便漏洞百出,吐字上显得极为不自然,方言习惯流露,至于语言美感效应就更加无从谈起了。实际上学生在说话或者朗读演练期间,经常出现一字一顿等不良反应,这基本上与个体心理素质特征紧密关联,核心的问题仍旧在于语感灵敏回应程度方面。

二、学前教育专业普通话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隐患问题以及应对策略解析

(一)实施模块化教学,规避教师精力过于分散现象

针对普通话教材进行模块划分,同期结合人员特长、兴趣灵活选取,贯彻阶段引导成就的共享效应,稳定特殊教学资源优势互补功效。依照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背景观察,教师时常将引导内容进行单音节、多音节字词与文学作品朗读训练环节设置,其中前者重视力度深刻,全程注重韵调控制潜力验证结果。如在声调长短处理细节上,结合不同训练小组考察结果进行清晰对比,提炼发音过程中四声持续时间不足问题,尤其是在上声处理完成程度上欠缺特征显著。因此,在训练活动安排上应该有所侧重,争取迎合循序渐进的流程标准。虽然字词部分训练占据考试分数不是很多,但是其对于个体文化素质产生不可小觑的决定功效。结合现下普通话测试要求解析,有关单音节字词检测工作需要加大对声韵标准维系力度,相对地多音节字词集中控制在轻声、儿化音与标调的衔接水平之上。再就是文学作品朗读过程中必须尽量稳定应试人员连续变音控制能力,并且及时贯穿差异语调的流畅衔接成果。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命题说话考察工作中,需要针对创新词汇语法规范实效与自然表达水平加以客观评估,在这类现象影响下,有关单音节字词声调教学便过渡成为多音节语句流畅自然表达的基础适应媒介。所以,实际训练过程中应该尽量稳定字词音调训练力度,之后联合专业话题训练作为突破窗口,使得整个机理模块体系能够贯彻相互影响的绩效指标。另外,在识字训练方面需要加强,培养学生在读音方面的规范能力。在普通话的练习与测试中,有很多学生都会把音读错。有的是受方言的影响习惯性读错,还有的是不认识字。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对学生多加引导,尤其是在朗读方面。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造句、组词规范发音,尤其是对形近字的运作,要学生不断增加识字量,训练的时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采用一对一的形式进行。

(二)丰富教材资料结构,使得教学难点得到精简化改造

虽然普通话测试范围相对有限,但是在细节处理上对于学生专业语言思维与应用水平存在严格的控制要求。因此,教师有必要结合学生基础认知方式进行对应改造,整合近期教学资料进行灵活引导。如在字词疏导环节中,具体依靠学生在训练环节中容易滋生的误读类型进行表格式整理,必要情况下联合形近字、外来词等做好结构补充。其核心理念在于分析不同学生语言缺陷状况,主动开创丰富语言训练环境,令学生结合多媒体情境演示自觉领悟平翘舌、鼻边音区别特征。同时可以适当贯穿作品赏析程序,依照不同主题内涵与艺术表现特征进行朗读技巧确认,进而将朗读训练环节中的重点、难点效果清除完毕。结合现实规范结果观察,学生在作品整体机能感性控制与局部细节定位上存在敏感反应特征,甚至细化至单个字词读音轻重表现层面之上,之后便可结合正确示范录音加以对比验证,将一切隐藏的表达技巧细节阐述,相对地会令学生建立长久研习信心,不至于产生过度的厌学心理。另一方面,在设置命题说话考察项目期间应该尽量联系生活实际现象进行话题表达绩效审核,经过系统修复,能够清晰地认证内容理解思路。这类追踪性的研讨工作是教学资料丰富的关键出口,而相关生活内容整合便是第二道重要工序。如若教师因为任何慵懒习惯而主动规避这部分资料搜集程序,就会令学生长期局限在自身认知习惯层面之上,基本上不能合理地响应时代主体呼应标准。

(三)科学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适当激发学生长久学习兴致

普通话课程主张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调控效果生动调试,令不同生活情境得到真实还原,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学前教育专业普通话表达能力规范水准。实际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配合多媒体技术实施随性的字词朗读指导与示范,使得说话过程情境进行得更加顺利,特定情况下可以进行重复播放,确保学生能够在反复观察环节中领悟其中真谛。毕竟这是学生进行自我完善与客观分析的特殊支持工具,同时有助于开拓师生和谐交流风尚,确保学生主观能动性自由绽放,进而在网络课程途径精准化跟踪指导路线下,将生活记录中的学习状况运用邮件形式远距离发送给教师,教师便可及时审视个别材料梳理状况并快速予以整改。此类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可以说是提升了普通话教学课堂进度条件,令教学现场顺势拓展到实践空间之中,使得不同机理安插效应表现得更加灵活与人性化。按照信息技术背景审视,学生角色定位形势已经产生动摇反应,其已经可以依据特定动力条件合理扭转教育被动局势,懂得利用现实反观手段正确观察自身一切不良状况;特别是在网络资源极度丰富基础上,个体对于自我阶段学习成效的反馈意识更加深刻,开始激励自我开展长时间可持续强化训练流程。需要特别予以强调的是,普通话教学阶段评测工作要争取依照侧重内容进行衔接处理,教师在面对广大学生时,需要灵活运用重点评测手段进行不同个体性格特征匹配。如在字词内容处理上,大部分学生在前后鼻韵发音细节处理上明显不够到位,尤其在形近字误差判断背景下,各类训练活动中集中问题广泛凸显。再就是部分学生存在先天性语言表达缺陷问题,包括大舌头与牙齿漏风现象等,教师可统一依照个性问题模式进行科学处理。必要时进行分组设置,后期实行群体教学与个别制导的灵活转化策略,评测阶段中采取个性问题应对单独调整,至于其他相关问题则是采取抽样调查来完成普遍现象验证控制任务。结合这种实践经验分析,有关朗读模块和表达训练项目也可以利用分类指标实现侧重评测,这样能够适当减少教师单独强化训练的弊端。

三、结语

结合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普通话教学质量与规划架构观察,有关师生特殊角色定位和交流模式设置任务已经产生明确回应,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深度联合多媒体技术进行实践情境与训练机制衔接,使得这部分专业学生普通话校正能力上升至另一个等级层次。结合大部分院校演讲比赛举办规模解析,包括大型文艺汇演等活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都能够尽量利用标准普通话进行奖项包揽,并且已经获得特殊领导人员客观认可成就。也就是说,目前涉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普通话测试二甲过关效率已经超出其余专业领域,整体发展前景非常可观。

作者:蒋蓉 单位:常州幼儿师范学校

多媒体课件学前教育论文

一、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组织孩子们学习《海底世界》相关内容时,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学时,教师可以启发孩子们大胆地去想象一下海洋中的生物,结合自己的想象去描绘一下海洋中各种生物的特征。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制作一些相关的课件:比如,多种海底生物在海洋中自由自在的游玩,然后再配上动感、可爱的声效。运用各种声音进行必要的点缀,让那些原本简单的图片在多媒体的作用下产生不同的音效,这样,儿童在观看视屏后,画出来的作品也都奇思妙想,且非常的有童趣。

二、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多媒体课件的合理使用,能够把在黑板上板书的内容直接投入到大屏幕当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把这些内容单独地展示给学生们看,还可以将这些知识反复地展示给孩子们,如果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也可以设置必要的例子与图形进行说明。比如,可以把幻灯片的方式和传统板书的形式相结合进行教学,在视觉上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这样既能加快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速度,还能节省一些教学时间,在促使课堂教学任务顺利地完成的同时,让所学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加的形象化、广泛化和深度化,让儿童在宽松的课堂教学中愉快地掌握一些新知识,并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记忆。

三、结合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去感受古诗的画面美

在组织学生欣赏《鹅》这首诗的时候,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当轻松明快的乐曲声轻轻响起时,视屏中一只美丽可爱的白鹅浮在河面上,昂头挺胸地对天高歌的画面栩栩如生地映入学生的眼帘;接着,教师讲解完画面后,轻轻地抽动幻灯片,这个时候,孩子们看到了一只白鹅在水面上浮动,一低一抬地向着天空叫,孩子们也能很自然地理解诗中曲项的意思就是弯曲着脖子,一双红色的脚掌缓缓地在水中划着水波,儿童就能快速地理解拨就是拨动的意思,诗中的清波指的就是清清的水波,幼儿们对鹅的喜爱之情也会油然而生。这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既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知识,而且还能帮助幼儿有效地理解古诗传达出来的意思,培养他们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的同时,还能促使幼儿感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让幼儿更愿意去学,更有兴趣去学。

四、传递的信息更加多样化,有利于开阔幼儿的视野范围

在教学时,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一些不足之处。课堂教学中适度地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既能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又能激发儿童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的兴趣。多媒体课件的有效使用,有利于加深幼儿对相关知识的感受与理解,还能够帮助他们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或者事件等。比如,在组织孩子们探究有关《昆虫》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利用PPT的形式把孩子们不常见的一些昆虫呈现给他们看,通过多媒体课件把昆虫的日常生活和习性以及食物等展示给孩子们,简单、形象、生动地把这些知识多面化、多角度地传播到儿童的大脑中,不断开阔孩子们的视野范围。

五、多媒体课件能够让课堂教学变单一为开放型,扩大课堂的教学容量

学前阶段的教育直接关系到幼儿未来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在学前教育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让课堂的教学手段更加便捷、生动,增大知识的教学容量。比如,教学前,教师可以先在网上搜索一些需要的材料,进行超链接;或者也可以把各个窗口最小化,具体教学时,再直接点击,屏幕上也会立刻显现出链接到的一些资料。还可以把搜索到的资料做成课件的形式教授,不断地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教学形式,将学习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此多方位地刺激儿童的学习热情,较大限度地优化课堂教学内容。这样既有利于开阔幼儿的视野,而且还能够让幼儿获取更多、更新的知识。

六、结语

总之,多媒体技术教育教学的使用也是学前教育领域的一个创新点,为处在幼儿阶段的儿童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宽儿童的知识范围。多媒体课件在优化课堂的教学资源方面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时,教师要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意趣犹存”的教学情境,让儿童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让多媒体课件为学前教育教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李秀美 单位: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唐口中心幼儿园

高职高专男生学前教育论文

一、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培养现状分析

1.专业学习缺乏交流的对象。

经过调查和访谈,得知他们对本班男生的数量很关心。一位男生在新生报到时,主动问起本班有没有男生,有几个男生等问题。一位男生在接受访谈时说道:“我们班只有我一个男生,24小时做什么事都是女生,上课也没一个探讨的对象,更别说有什么专业方面思想的碰撞了。”2009级学前教育2班一位男生说道:“我们班男生多,做什么有个伴,课余时间还可以约着打打球,跳跳街舞什么的,专业学习也有个交流的对象。”在高职高专的学校里,很多班级男生人数少,甚至于只有一个男生,在生活中男生缺乏同伴,没有交流和倾诉的对象,对大学的学习生活很难适应;而在专业学习方面,也缺乏交流对象,很难投入到专业学习当中。

2.课程学习难度大,尤其是专业技能学习。

高职高专的学前教育更突出实用性人才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中,专业技能课程占据很大的比重。然而部分专业技能课程,比如钢琴课、舞蹈课、音乐课(包括视唱练耳、儿童歌曲简谱、儿童歌曲演唱等)等课程,男生学习起来相对难度较大,加之没有学习同伴,自由练琴时间少,学生不感兴趣等原因,效果就更是微小。一位男生在访谈中谈到:“这个专业要学习钢琴、跳舞等,这些知识和技能我们学着很难,也不感兴趣。”另一位谈到说:“钢琴、舞蹈等技能课我之前从来没接触过,什么都不会,班里的男生少,没有共同的学习兴趣,经常挂科。”通过调查和访谈,发现男生对专业知识技能课程学习难度大,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容易失去学习兴趣。

3.学习内容缺乏针对性。

有时候,老师无视男生的存在,无论是课堂提问,还是上课讲授的重难点内容都没有顾及到男生。一位男生在访谈时提到“:老师无视我们的存在,提问、回答问题、教授内容和方法都没有针对我们,尤其是专业技能老师。比如说舞蹈课所开设的肚皮舞、印度舞,手工制作所开设的织毛线等课程不适合我们。我们喜欢体育舞蹈、街舞、雕塑等,但这些课程基本上都是不开的,即便是开设,老师们的授课方法多半也是倾向于女同学的。一位男生说:“弹钢琴我不喜欢,没接触过,但是我吹树叶吹得很好!我觉得可以教小孩子呀!”

4.男生培养方法单一。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学生专业发展,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男生很少参与本专业所组织的一些活动,比如说本系的艺术团,没有一个男生参加。一些技能大赛(讲故事比赛、课堂教学技能大赛等),参与的男生也是寥寥无几。一位男生谈到“:老师上课应该采用更多方式来教授我们,培养的方法单一,感觉只针对女生,对于我们来说很多方法方式不适合。比如说可以带我们去幼儿园看看做得比较好的男幼儿教师,这样让我们有个努力的方向和明确的目标,更好的学习这个专业。”

5.对男生要求不严、期望不高,学习竞争力小。

通过了解,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校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要求不高,男生的学习压力小,存在能混就混的消极思想。一位男生说“:我们班男生从来没获得过奖、助学金、因为我们成绩差,我们出勤率高、态度好,考试成绩及格没问题,但想获得高分就难了。因为老师对我们的期望不高。”一位男生提到:“老师总是感觉我们男生不行,对我们不重视,也没什么太高的要求。”

二、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培养探索

通过我们的观察、访谈以及分析,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培养存在一些现实的问题。我们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培养建议。

1.提高高中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识和认同感,鼓励适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填报学前教育专业。

大学的学习不仅仅是专业的提高,更是生活的学习。很多学生毕业后就用本专业的能力来实现生存生活和人生价值。对于普通高中毕业生来说,读一个好专业、自己喜欢的专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通过调查和访谈发现,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并不了解本专业、也不喜欢本专业,大学三年的学习生活对实现他的人生价值所起作用不大。所以提高高中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识尤为重要,可以给适合就读学前教育专业男生一些指导性的意见,让对本专业有所了解的男生自愿填报学前教育专业,以增强男生的专业认同感,让男生想学、乐学、好学。

2.对报到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进行调试的空间和名额。

学生到校报到注册后,学校可以给男生进行更深层次的专业介绍,甚至于试读一段时间,如果男生确实对本专业不感兴趣,学校应该对男生进行调剂,转学其他专业。

3.加强学前教育男生专业培养,让学生获取优越感和自豪感。

①合理分班,在每年的招生中,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相对很少,在分班时教师为了均衡班上的男生,就把少量的男生分到不同的班级,这样学生难得在生活和学习方面进行交流和探讨,所以尽量把男生安排在一个班级,让男生有生活同伴和专业学习的交流对象。②重视男生,学前教育男生人数少,学生反映他们似乎被所有人给忽视。学前教育专业男生数量虽然少,但是不等于没有,系级领导、班主任、教师等老师要重视男生。对于系级领导来说,应该给予男生更多关心和帮助。尤其新生,更应随时关心其生活和学习;对于班主任来说,除了关心男生的生活和学习之外,还可以让部分男生担任班委,鼓励男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这样可以让男生融入班集体中和大学生活中,更好的学习本专业。对于任课老师来说,应该多表扬、多鼓励、多发现男生的优点、多跟男生交流,重视他们、让他们担任小组长等。男生受到领导、班主任、任课老师的重视,这样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上会更加的积极、努力。

4.确定合理的培养目标。

学前教育是一个技能专业较强的专业,针对男生,不同课程老师应该设置不同的培养目标,有些可以略高些,有些可以略低一些。比如说舞蹈基本功练习,教师可以略低一些,幼儿体育可以略高一些。只有让男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更好的促进其专业发展。

5.提供不同的教学内容。

通过访谈,男生反映较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很多课程内容不适合男生。所以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针对男生的特点准备更丰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有选择的空间。比如:在毛线编织这个内容上,老师可以让男生做些木雕、雕塑、石雕等,并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在手工课创作中,鼓励男生创作汽车、遥控车等。在活动课设计与组织上,可以提供一些特别的课程,比如说工具的使用、桌椅修理等,同时,教师可以给男生一些课外的学习任务,比如多媒体技能学习,少儿武术、计算机简单维修、现代教育技术、跆拳道、书法等。这样男生到幼儿园也会更加受欢迎。

6.培养方法和途径应多样化。

在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培养方法和途径中,教师应该采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方法来促进其专业成长。在校内,除了教师课堂上的讲授之外,可以在课堂外创设环境,比如“学前男生一家人”、“学前男生QQ群”、“学前男生才艺大比拼”、“学前男生文体室”、“学前男生专场演唱会”、“学前男生主持人大赛”……也可以把毕业于学前教育并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学生请回来给师弟座谈等。在校外,可以把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安排在有男教师的幼儿园进行顶岗实习、见习;记叙小朋友最开心的24小时等各种校外实践活动。

7.对男生的评价要灵活。

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评价要灵活。有的课程有的老师就只看分数,有的就凭“印象”。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应该根据不同课程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给出不同的评价,注重男生情感态度评价。

作者:陶秋月 李昌庆 单位: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