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学校教师论文

摘要: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形成大量的教师业务档案。随着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和教师职称评定工作的进行,教师业务档案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从宏观上它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本文将从学校教师业务档案的作用来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学校教师论文

学校教师论文:民办职业学校青年教师论文

一、民办职业学校青年教师的心理特征

总体说来,民办职业学校青年教师具有良好的素质特征:思维发展快,思想敏锐,不保守,精力旺盛,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有广泛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随着生理与心理的发展,青年教师的自我意识、独立性、自尊心、事业心、责任感、社会归宿感等也都得到了发展和增强。他们的理想、信念、世界观基本定型,但仍然有很强的可塑性。由于年轻,具有活力,知识新颖,所以容易与学生交流思想,深受学生的欢迎,在教学中易于取得成果。从社会背景来看,青年教师多出生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从社会大背景分析,他们在个人经历上不曾遇到过大风大浪,面临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国内商品经济大潮不断高涨,物资丰富的社会环境,导致青年教师身上表现出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相互交织的现象。比如,他们办事效率高,专业技能强,但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有些青年教师自信心强,集体荣誉感强,但缺乏服从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而民办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教育的发展靠的就是苦干与协作);有个别教师甚至形成“金钱万能”的错误认识。一次,在心理学沙龙中,笔者认识了一位外语教师,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在介绍自己的履历时,她说及时份工作是在一个外企做翻译,因为和同事处不好关系,一气之下辞职;第二份工作在一所培训机构任教,因为和学生家长吵架,被辞退;目前在合肥一所有名的民办院校任职,8月中旬才进的学校,很多人羡慕她这份工作,她说正在考虑辞职,为何?“新生开学报到那天,老师们忙到晚上7点才下班,却没有加班费,太抠!”从她的谈吐看出她是一个很有才情的女教师,但是思想激进,缺乏服务意识,担心吃亏。这种现象在很多青年教师身上都有所体现,对此,学校应加以重视,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认识,并完成自己的专业发展。

二、民办职业学校青年教师的心理类型及其表现

在民办职业学校的教师成分中,青年教师占大多数,因各自的教育背景、择业观念、就业期望等不同,他们在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也各不相同。

1.观望型。此类青年教师既有个人追求,又能做好本职工作。例如,有些教师在执教的同时刻苦攻读,考研、考博、考编,他们好学上进又能自觉遵守校纪、校规,认真工作,尽职尽责,但一旦能继续深造或考编成功,他们就会离开民办学校,这部分员工占10%左右。在民办学校任职,是他们磨练自己,提升业务能力的良好机会,但是他们的付出与钻研成果积累了民办学校的校园文化。

2.敬业型。此类青年教师能把本职工作放在首位,他们对学生有耐心,也有爱心,对学校的政策大力支持,同时又积极进取,不断给自身“充电”,以新的知识为工作补充能量,以“身正为范,学高为师”来要求自己,尊重自己。随着政府对民办学校的支持,市场经济政策的合理化,全国多所民办学校的发展态势良好,加上高校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这部分教师的比例逐年提高,通过对合肥5所不同层次民办学校的不记名问卷调查,发现70%以上的年轻教师愿意坚守民办学校的执教岗位。他们是民办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言行理念以及教学成果将会形成一个学校良好的隐形课堂,是一个学校人文环境的坚实基础,对学生和学校发展都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3.动摇型。此类青年教师受近几年来全国范围内的普高热和高职大幅扩招影响,有的青年教师对职业教育或民办教育能否持续发展失去了信心。他们基本上能够完成工作任务,但是不关心学校的发展,教书是暂时的职业,为了“混口饭吃”,对学生的热情不够,对工作持敷衍态度,这类教师占10%左右。4.跳板型。此类青年教师思想活跃,但纪律松弛,没有把民办教育当成自己的事业,而是把民办学校当作进入社会的一块跳板,在工作中我行我素,不服从管理,稍有不如意,便立即辞职,这部分教师占10%的比例。由于及时种和第四种青年教师的存在,导致民办学校教职工流动性较大,也给学生心理留下不少阴影,严重时甚至有可能导致学生对学校失去信任。马斯洛把人的社会心理需要分为五个等级: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价值实现需要。只有低级需要得到满足了,才会产生高层次需要。根据对青年教师心理特征以及现实表现的分析,我们必须认识到青年教师的心理需要。民办学校的人力资源部不能仅仅盯着年轻人的业绩,还应把对青年教师的心理管理当作民办学校一项十分重要的管理工作来对待,以便更好地发挥当代青年教师在民办教育事业中的“领头羊”作用。

三、加强民办职业学校青年教师心理疏导的着力点

1.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正当、有益、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民办学校的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满足青年人的广泛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活力,丰富和活跃他们的课余生活;更可以使他们旺盛的精力得以释放,满足他们的交际需要。校团委、工会不仅仅应组织开展各项学生活动,同时也要组织教师开展各类球赛、棋赛等文体活动,在节假日或周末组织青年教师就近郊游,组织室外拓展活动,让年轻人在活动中醒悟道理,在活动中获得心理上的依赖感和安全感。

2.对青年教师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加以积极引导。民办教育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来发展学校,教职工的任务和责任相对较重,各种纷繁复杂的事务容易让教师产生疲惫、消极情绪,所以民办学校的管理者要鼓励青年教师加强自我意识,正确理解和评价自身能力。在《教育法》和《教学大纲》规定的范围内对学生的教育及班级管理工作可以不盲目顺从老教师的经验说教,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创新思维,尊重青年教师独立性的发展,鼓励他们形成别具一格的工作方法与风格,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在能力,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3.维护青年教师的自尊心。自尊心是推动青年教师积极向上的动力,青年人自尊心都很强,民办学校管理者要善于注重培养、激发和保护青年教师的自尊心,这也是培养青年教师不可缺少的内容。青年人往往社会经验不足,对人毫无防备之心,说话真诚直率,神采飞扬,这样往往遭到中老员工微妙地反感。于是“高调”一词如同一道紧箍咒扣在年轻人的头顶,慢慢消耗了年轻人的激情,扼杀了年轻人的创造性。在工作中,如果青年教师由于经验不足导致工作失误,不要一味地加以责罚、处分,否则必然会制造对立情绪,使工作难以开展。对于已经意识到错误并且情绪沮丧的青年教师,要从其它工作或角度肯定他们的成绩,鼓励他们,开导他们,协助他们走出消极状态。事实上,青年教师大都刚离开学校进入社会不久,便担负起教育学生的责任,他们自身也需要教导和关心,他们的积极情绪不仅在学校对学生是一个榜样,也是当今社会需要的正能量。

4.正确引导青年教师的审美情趣。正确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点对于提高年轻人的精神文明与心理健康有指导意义,学校领导理应对青年教师的爱美之心进行具体的外表审美教育,如女教师的外在形体应该整洁、大方;也可以用艺术形式,如文学、音乐、电影、绘画等对教师进行具体的审美教育,陶冶他们的情操,激发他们对学生、学校及教育事业的热爱,并且将优良的文化传承给学生,真正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

5.关心、指导青年教师的恋爱、婚姻心理。恋爱是青年人生活中不容忽视的大事,是青年心理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如今物质膨胀的社会环境下,民办学校的教师收入相对微薄,这增加了不少年轻男教师的恋爱压力。青年人具备良好的恋爱婚姻心理,对自身工作、学习、家庭生活都将起到积极作用。民办学校在加强学习《教师法》中严禁师生恋的同时,还要引导和教育他们正确把握恋爱时机,纯正恋爱动机,正确处理好双方的情感关系,注意心理相容程度,以促进他们的事业、爱情、家庭得到和谐、协调发展。有极少民办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要求新员工在2年之内不能结婚,要求年青女教师3年之内不能生育小孩,这都是极其荒谬的规定,这严重违背了我国的《婚姻法》,从学校单方利益来约束员工是不道德的做法,将会失去学校的良好发展环境。民办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补充,也是解决青年大学生就业的一个宽敞渠道,民办学校在积极寻求发展的同时,应对青年教师进行合理、科学的心理管理,这是民办学校稳定师资队伍的重要措施之一,一种科学合理、充满人文关怀的管理体系也必然会促进民办学校的持续发展。

作者:陶荣华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

学校教师论文:高等学校青年教师论文

一、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培养的现状和必要性

有的青年教师没有经过当助教的锻炼,直接走上大学讲台,结果由于讲课经验不足,就会造成课堂教学效果不良,有可能使教学双方互不满意。此外,有些青年教师,由于职称评定、评价指标等原因,把重心放在了科研和课题等方面,而在教学上投入的精力不足,使得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没有得到加强,不能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最终不能提高教学能力,也将导致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师资队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高校青年教师素质的也要求越来越高,青年教师只有不断进行教育创新,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二、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1.青年教师的教育背景对其从事高校教学工作有着较深远的影响。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多数为非师范类毕业生,他们没有参与系统的教师教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教师职业训练,只是经过短暂的岗前培训后,直接担任一线教师。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青年教师没有建立良好的教学基础,又没有较好的渠道来培训教学方法和手段,这使得教学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青年教师们只有通过实际教学过程中慢慢摸索,而这种方式的代价就是不高的教学能力所产生的不良的教学效果,既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将导致整个学校的教学水平较低。

2.高校中普遍存在的轻教学、重科研现象也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由于社会氛围和竞争压力,科研和发表学术论文的分量远超过教学的观念深植于广大青年教师心中。导致青年教师对教学的投入较少,影响了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高校必须承担起科学研究的重任,自然也要求教师重视科学研究。但重视科研不等于忽视教学,科研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大学的科研应与人才培养有效地结合,培养人才才是大学教育的根本。

3.教师自身发展的欲求影响青年教师对教学的投入力度。青年教师刚刚参加工作,对自己的事业都有一定的规划和期望,认为自身发展同样重要。因此,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有些教师会选择出国进修或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这些压力所在,使得他们投入教学的精力很有限,这些都将对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

4.学校的教学氛围也是影响青年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大学除了要求教师的基本学历外,缺少对进入大学教师行列的人员进行系统的教育教学专业培训,使得他们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领导能力与管理方式等方面不能够多方位地熟悉和掌握相关的教学、教育知识,距离成为合格的专业教师还有很大差距。此外,有些学校在老教师“传、帮、带”方面做得不够到位,不能有效地利用原有的教学资源,将优良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一代传承下去。

三、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机制

为系统地反映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水平,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价机制,其评价指标有很多方面,主要包括:教学的认知能力、理念更新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管理能力、教学的监控能力、敏锐思维能力、反思教育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教学创新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等,并增加了“综合测评”这一关键指标。评价内容主要侧重于青年教师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教学内容的能力,与受教者的沟通和交流能力,组织和协调教学过程的能力,更新教学理念以及学习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手段的能力,进行教学研究和总结分析的能力,自我提高和自我充实的能力等要素。影响当前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如教师的敬业精神、教学态度、职业志向等。教学效果的优良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效果上,学生的评价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最有发言权,也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将学生评教纳入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是最关键的一项措施。为保障教学质量,一般高校都有听课、评课和学生评教制度。对评分结果进行评奖或与职称评定挂钩,对改善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很多学校采取了多种措施激励青年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工作。如哈尔滨工程大学采取了课堂授课评价的方式,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测评。包括学校和学院两级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对青年教师进行课堂听课测评,课程结束后,学生对每一位老师进行打分评教,将两项结果结合得出综合测评分,以确定奖励等级。该评价工作共设置了本科教学主讲教师、研究生授课教师、示范主讲教师、终身示范主讲教师、青年主讲教师、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多项奖项。而且对研究生课任课教师和本科生课任课教师进行分别评价。截至目前,该校已连续三年对教师进行了教学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一举措对青年教师给予了必要的肯定,充分调动了青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从而鼓励青年教师更加认真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四、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对策

1.完善岗前培训。岗前培训是青年教师在上岗前进行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的培训,是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教师在正式上岗前,需要给教学评价较好的教师当助教至少半年时间,以此来学习其优良的教学方法,吸取其的教学经验。且青年教师在讲授一门课程之前,必须通过课程竞聘,以对所教课程进行充分的准备和研习,并通过专家的点评和指导,通过考核后,才能进入授课阶段。授课过程中,也要有相应的督导对其教学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价,以期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实行导师制。对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为使青年教师顺利地通过教学关,学校要对青年教师实施一对一的帮扶计划。对即将任教的青年教师,要根据其所学专业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安排相应的高水平的指导教师,积极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3.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科研和教学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两方面,只有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才能达到以科研促教学的目的。高校教师要积极研究学科的内容、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教学经验,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在鼓励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同时,还要采取相应措施对其教学研究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阶段总结,促使教学研究成果丰硕,对于具有较强推广价值的教学研究成果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彰,使教学改革和研究的思想贯彻到青年教师队伍中。

4.加大青年教师授课评比力度。教师课堂授课评比是培养和发展教学名师的重要渠道,是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以赛促教强化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练,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重视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重视教学基本功的锻炼,注重与学生的课堂交流,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创新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5.建立青年教师的测评激励制度。青年教师刚刚参加工作,对崭新的事业都有一定的抱负和期待,学校应在政策和人文等多方面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在教学方面投入更大的精力,让青年教师对教育事业更加有信心,从思想和行动上都更加积极地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到教书育人上,以期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能力,最终培养出更能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人才。

作者:肖模昕田凯于立君池海红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校教师论文:学校教师论文:学校工会教师权益简析

本文作者:李定双工作单位: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建立健全法律机制工会的领导基本上都不是法律专家或者律师,而且教师的权益涉及面很广,门类繁多,很难较好地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所以应当建立健全法律体制,把维权工作纳入法律体系当中去,设立法律咨询小组,以教师为本,强化维权机制建设,以主动维权为政治态度,依法维权为根本手段,科学维权为工作目标,三者有效结合,做到多方配合,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合法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二)规范组织机构和制度加强工会在组织机构方面的建设,进一步推动工会工作的群众化、民主化和规范化,积极稳妥地推进工会领导、负责人的民主选举。教师参与民主管理的好载体是职工代表大会,所以要完善职代会制度,不断提高职代会的质量,定期召开职代会,把普遍关心的问题纳入会议日程,这是对教师政治权益的较大维护,也是为教师参与民主管理创造条件。在制度建设方面,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及学校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广泛听取教师的意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职代会制度,充实和完善职代会职权,对那些涉及到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必须经过职代会投票表决后才能实施,切实保障职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民主选举等各项民主政治权利的落实,及时解决涉及教师和工会工作的重大问题,使职代会制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三)成立教师维权委员会目前教师更多的是以个体的力量来进行维权行为,明显处于弱势群体,维权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虽然很多教育系统的工会组织已建立了教师维权委员会,但是发挥的作用还不够理想。所以工会组织不仅要成立教师维权委员会,还要借助其自身的影响力,由具有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的教师职工组成维权委员会,或者聘请律师事务所的职业律师作为工会组织的法律顾问,将维护教师权益作为基本职责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四)强化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目前,随着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高职院校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但是教师与学校已经形成了实质上的劳动关系,仍然适用劳动法律和规范,在这种情况下,工会可以发挥组织优势,强化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关注和积极参与学校劳动关系的调整工作,缓和教师与学校之间的矛盾,建立起劳动关系仲裁和协调机制,切实维护教师收入分配、职工住房、劳动安全卫生等合法权益。同时这也可以促进学校各项改革和谐、持续的发展,提高工作效率,共同谋划学校事业的发展。(五)拓宽理论学习培训形式集中组织基层干部进行内部培训,让广大工会干部及时接受工会新的业务知识,认真学习、领会上级部门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把握新时期工会工作的特点及规律,学习国外工会维权的经验和方法,深入理解工会维权的本质,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对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研究,增强工会维权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指导和推动维权实践。(六)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维权知识宣传教育,大力营造宣传气氛,使维权知识深入人心,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如广播、电视、板报、专栏开展维权知识宣传、维权知识竞赛、维权状况调查等活动。组织人员进行维权知识问卷调查,针对调查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提出解决方法,切实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新时期对高职院校工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只有做到坚持依法治会,建立健全工会工作的各种机制,以法律为武器,切实维护好教师合法权益,才能把广大教师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促进高职院校各项事业健康、稳定、协调发展。

学校教师论文:探索信息技术教师在中学学校教育中的角色

探索信息技术教师在中学学校教育中的角色

摘要】信息技术教师在中学学校教育中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以多样化的角色对学校教育改革和信息时代学生形象的塑造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旨在通过浅析信息技术教师在中学学校教育中的角色,提出他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中学学校教育、角色、作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已渗透到教育领域,教育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它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先进技术手段来解决教育问题,以实现教育的化。而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信息技术教师是作用发挥的有效中介,他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无可比拟。

一、单从教书育人的角度谈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

1、立足信息技术教材,分析学生情况,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相关知识,掌握信息技术技能操作。

信息技术教师作为一名教师,他的首要任务是根据信息技术的特点,教给学生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科学知识、简单的程序设计知识等)以及帮助学生完成信息技术技能操作训练(包括word编辑文字、excel表格处理、e-mail发送、简单的网页设计等)。其中,在教学前测阶段,信息技术教师应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了解学生现状,分析学生个性和需求等。教学中注重学生反馈信息,预测教学目标实现程度并进行形成性评价。此外还应重视后期测评等。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完成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目标,储存了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体现了信息时代教学改革中课堂教学的一个发展方向。

2、向学生传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思想,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悟信息技术教育的优越性,从而能够有效地学习。

信息技术教育不是单纯地计算机教育,如果信息技术教师只是一味地按信息技术学科教材进行教学,教学内容过于单纯和专业化,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地培养,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将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为此,信息技术教师应向学生传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思想,让学生结合各科学习需要接触和使用相关工具软件,启发学生利用各种新的信息手段和技术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等等,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受信息技术教育的优越性,从而巩固和拓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达到学科学习有效性的目的。

3、培养学生的信息素样,为学生终身学习创造条件,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即信息意识、信息常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比如,教师鼓励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可促使学生信息意识的形成;通过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有关的信息文章和设置信息讨论会,学生的信息常识可不断扩增;借助互联网完成学习任务和创设师生、生生的情景交流来评价信息的有效性有助于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师教育学生杜绝滥用信息资源和乱交网友以及教会学生防止计算机病毒等途径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

二、从学校教学系统方面分析信息技术教师的多样化角色

1、教学活动的设计者

信息社会需要教育领域能够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和快出人才。面对教育信息量的激增,教师要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包括学习者分析,学习需要分析,教学目标的分析和设计,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方法、媒体、策略的分析与运用,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等环节),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这种教学设计,大到整门课程的设计,小到一个单元目标的设计、一节课的设计,它可为教学设计活动提供依据。信息技术教师由于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设计理论的依托,又懂得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由他带头进行教学设计,定可在全校范围内掀起“教学设计热”,这又是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付诸实践的一个有效途径。

2、教学资源的开发者

信息社会中,媒体教学已走进教育领域,各学校都在筹备资金大力建设多媒体教室,教学资源的形式更加多样化。信息技术教师应带头做好教学资源开发工作(如制作简单的教学软件、幻灯投影教材、简单的音频和视频教材、用PowerPoint、Authorware等制作多媒体课件等),以保障有足够的教学资源满足教学的需要。

3、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

教育信息时代,大量新型的学习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学校教育中,合理的教学模式的选择,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信息技术教师能够根据具体的学科内容和学生特点,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下选择出合理的学习模式。比如:网络探究式学习模型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小组学习和游戏型学习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辩论和反思能训练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信息技术教师可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向相关的教师和学生建议学习模式选择的重要性。

4、创设和谐的学习情景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情景的创设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师应努力创设情景,充分尊重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施展给学生主动探究、参与的时间和空间,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形成意义建构。信息技术教师可教育叙事,通过活生生的教学实例启发教师教学思维的改变,真正的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模式。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教师以其多样化的角色参与到学校教育中,对学校教育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他的先进教学思想引导下,学校教育定会培养出适合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同时,学校教育自身也得到一定的改革。

学校教师论文:基于中道思维的学校教师管理

学校管理者不仅要从现代管理科学和当代国外学校办学实践中学习,还应从的传统文化中学习,吸收宝贵的经验和理论。在教师管理中,管理者需要处理很多矛盾的对立面,以中道思维作为教师管理的基本思维方式,为处理好这一系列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教师管理哲学。

中道是我国儒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和基本的价值取向,也是中国文化的基本要义。中道思维不仅存在于我国传统哲学,也得到了早期西方哲学家的普遍认可。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极力主张中道哲学,后经苏格拉底、柏拉图传到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成为中道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道思想极度推崇。他认为,中间才是好的,它属于德性,德性就是中庸,过度和不足都属于恶,中庸才是德性,是较高的善和极端的美。

从管理学视角看,中道思维的内涵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及时,中道思维强调顾全矛盾的双方或多个方面,是一种富含辩证法思想的方法论,渗透着矛盾双方或多方对立统一、转化的思想。老子提出“反者道之动”,在将矛盾双方中一方的缺点凸显出来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另一方存在和发展的意义。这便提出了一种看问题的思维方式,不是只顾一面而舍弃了另一面。这种“兼济”矛盾各方和统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并在其间取得平衡的思想,是贯穿中国古代中道哲学的核心。但是,中道思维并不是折中调和,也不是在两者之间的摇摆。中道思维的本质是在不同事物之间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取得一种有益的、合理的平衡,保持一种适度的张力。

第二,中道思维主张避免因走极端而犯过犹不及的错误。中道之意是凡事都有一个“度”,只有把握好这种度,才能把事情做得恰到好处,如果过度或不及都不能及“道”。关于这一点,亚里士多德论述得很清楚:“一切有识之士,都在避免过多和过少,而寻求中间和选取中间,当然不是事物的中间,而是对我们而言的中间。”更进一步地说,就是要在应该的时间、应该的情况下,对应该的关系、应该的目的,以应该的方式去做。

第三,中道要切中伦理之道。中道的“中”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即作为动词,表切中、契合之意,也即郭沫若所说的“中的之中”。这种意义上的中道即是要符合伦理德性之道,没有伦理德性作为基础,即使“中”也是没有意义的。亚里士多德的论述明确地揭示了这一点,他认为:“恶意、歹毒、无耻等,在行为方面如通奸、偷盗、杀人等,所有这一切以及诸如此类的行为都是错误的,因为其本身就是罪过,谈不上什么过度和不及。”

第四,中道不能固守教条,要有灵活性。明代思想家王阳明认为:“若徒拘泥于古,不得于心而冥行焉,是乃非礼之礼,行不著而习不察者矣。” 这种道不乏权,权不离道,道权统一思想是中道思维的内涵之一。

当学校管理者把中道思维融入学校教师管理时,就能在处理各种矛盾(如集体与个人、硬性管理与柔性管理之间)时,巧妙地把握好度;对老师采取灵活的管理方式,因人而异等。这些,都将使学校管理走上一条良性之路。

一、 制度规制与柔性激励相互结合

东西方国家相比,西方注重法治规范、信守契约;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则注重人伦规范,崇尚,遵循等级,表现为对专家的建言和上级的指示言听计从,却不喜遵守规章,法制不健全。要做好学校教师管理工作,需要融合东西方文明的这两种特点,即把制度规范和柔性激励结合起来,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一方面,学校要健全规则和程序,并在制度执行中按照制度规定来办事,不随意更改。有些学校管理者对与自己关系亲近的人采取一种政策,而对其他人采取另外一种政策,这常常导致学校管理的混乱。而有些管理者不按制度办事,比如在关系教师切身利益的职称评审中,校长先行摸底,如果自己想推的教师分数不够的话,马上想办法,甚至于临时更改制度。这些都是不符合程序正义的。

另一方面,教育组织有其特殊性,组织中的很多要素并不联系紧密,而是松散地联系在一起,呈现出松散耦合组织的特点。所谓松散耦合,即是说组织的规范结构与行为结构之间的联系是松散的,规则并不总是能够制约行动,某些规则的改变可能并不影响行动,反之亦然。在专家看来,学校中至少有两类组织:一类是负有制度与管理职能的科层组织,具有较为紧密的层级关系;另一类是专业组织,负责实际的教与学的技术过程,具有松散耦合的特点。在专业组织中,更多需要柔性管理,要符合教师管理伦理,不能侵犯教师的个人活动空间。柔性管理的本质是把教师当“人”而不是“物”来管理。康德曾论述过一种建立在物的方式上的对人权,① 即把一个人除了人身之外作为物来占有。当前教师和单位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形成了教师对单位的人身依附关系,这样容易形成单位对教师的人身控制,甚至把教师当作实现管理者个人政绩的工具。此时教师被当作“物”来处理,这种工具理性主义对于学校发展来说,最终将弊端丛生:教师的积极性被压制,创新精神无从谈起,主动性也消失不见。

二、整体对待与个体区别合理统一

在知名学者费孝通先生看来,西方人就像捆在一起的柴束,团体内的人是一伙的。而我们的社会是不一样的,我们是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因此,西方人虽重竞争,强调个人主义,但其合作观念也很强。我们虽强调集体主义,但合作精神淡薄。在很多学校,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形成了一个个的“圈子”,校内校外、学科组之内与学科组之外、朋友与其他人、圈内人和圈外人分得非常清楚,甚至彼此之间老死不相往来。这就很好理解为什么教师之间不好合作,不同类型的学校之间更不合作的现象。因此,学校教师管理要鼓励教师合作,形成教师合作文化,激发教师合作的共同愿景和信念。

为此,管理人员要有大局观念,具有公共利益至上的管理伦理观念。公共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甚至高于学校利益,管理人员当有促进学校相关主体发展,进而促进社会进步的高远情怀。如果迫于压力或个人利益而放弃公共利益,那便是没有切中“道”。

同时按照契约论的观点,所有人进入某个集体后就需要达成一个契约,这便是大家在自愿的基础上把每一个人所有的权利让渡给集体,由集体来行使每一个人让渡的权利。那么每一个人都失去了同样的东西,就有权获得同样的东西,换句话说,每一个人就都是平等的。因此,学校对每一个教师要一视同仁,公平和平等地处理每一件事情,不能有失偏颇。学校规则的制定、程序的施行,都应当遵循平等的原则。

但是,学校中每一个个体,无论从思想观念、个性特征、自我需要等方面又有着很大区别。因此,学校管理人员对教师的管理也要因人而异,不能固守教条。要针对教师的个人特点施行有差别的管理。有的教师物质方面的需求多些,学校管理者便要正视这种需要,不能只讲奉献;有的教师社会性需求更多,就需要学校创建和谐融洽的学校人际关系,让教师感受到学校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和帮助;有的教师渴望专业方面的发展,这就需要为教师搭建学习提高的平台,鼓励教师多参加赛课、科研等活动;有的教师有参与学校管理的需要,这需要提供一定的管理任务甚至提拔到一些管理岗位上;有的教师喜欢有挑战性的任务,而有的教师追求稳定,这都需要针对不同教师特点进行有差异的管理。

三、行政权力与教师权利的和谐共生

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冲突大为增多,集中表现在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之间。罗纳德·G·科温(Corwin)专门研究了学校中的教师冲突,发现在学校管理中,管理者较多使用法定的权力解决问题,教师和管理者的冲突非常高,多达一半的教师冲突都在教师和管理者之间。② 因此,处理好行政权力和教师权利的关系,减少学校冲突,构建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是当前管理者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管理者把握好自己手中的权力。韦伯根据权力的性质把权力划分为三种类型:传统的权力、感召的权力和合法的权力。一个的学校管理者一定是善于合理运用几种权力的人。同时,中国文化更看重感召的权力,对“德治”心悦诚服,“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第二》)这需要学校管理者不断学习和提高,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出色的才干感染教师。这也对学校管理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管理者不能做“老好人”,但也不能油腔滑调,精于世故而不务实。

其次,明确行政权力和教师权利的边界。《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试行)》的通知规定,我国中小学校长依法拥有教育教学管理权、校务工作综合管理权、人事管理权和校产管理权。而教师的权利分为两类,一类是法律规定的教师应有的权利,一类是教师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社会公民所应具有的基本权利。按照康德的理解,后者是天赋的权利,前者是获得的权利。当校长在执行自己的权力时,一定不能侵犯甚至剥夺教师的权利,要在两者之间,把握好度,处理好“权”和“道”的关系。在上级要求、规章制度和自由裁量之间取得一种平衡,是管理人员水平的体现。

学校教师论文:论公立学校体育教师的法律地位

摘要:在聘任制改革的过程中,公立学校体育教师法律地位不确定,使得其与学校法律关系的性质模糊,这已经成为实现其合法权益的障碍。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在探讨公立学校与体育教师法律关系的基础上,明确体育教师的法律地位,在其合法权益受损时采取的不同法律救济途径。期望为确立公立学校体育教师法律地位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公立学校;体育教师;法律地位

1前言

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师劳动价值的认识存在偏差,其劳动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这直接导致体育教师的合法权利不受重视、甚至常常被忽视,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法律救济……这些问题已经成为羁绊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上述因素,究其根本原因,是在聘任制过程中,教师的法律地位发生变化,目前的法律规范对其尚无明确规定,学界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法律地位不明确使得教师与学校和教育行政机关之间的法律关系出现混乱,不仅有上下级的行政法律关系,还有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不同的法律关系采取的法律救济方式不同,这给教师权利救济的法律适用造成诸多不便,法院与教育行政主管机关互相推诿,致使教师合法权利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法律救济。

研究公立学校体育教师法律地位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以下意义:

首先,探讨公立学校体育教师法律地位有助于发展和完善学校教育领域以及我国的教育法学研究。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法律主体,其法律地位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法律关系和权利的法律救济理应成为教育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其次,只有明确公立学校体育教师的法律地位,才能规范学校和的教育行政机关管理行为,保障其合法权益。“探讨教师的身份问题,在于不同的身份及其法律地位决定了适用法律不同,不单是决定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资格任用以及工资待遇等,更重要的是当教师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寻求救济的途径和方式会截然不同。”

,研究公立学校体育教师法律地位和权利救济有利于推进和深化教师聘任制改革,规范教师聘任制度。

2文献综述

法律地位(Status),在英语上与法律身份是同义语。根据《法学大辞典》的解释“法律地位,即法律规定的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的实际状态。关于教师法律地位的研究中,学者们的观点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及时种是专业人员说。该观点认为依据《教师法》的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教师必须从教于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具有特定的权利和义务”。所以教师是专业人员。

第二种是雇员说,认为根据《教师法》和《教育法》的规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并应当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由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教师和学校之间在聘任合同的基础上形成劳动雇佣关系,是平权型的民事法律关系。因此,教师的法律地位应为“雇员”,其地位与一般的雇员没有什么区别。

第三种是公务员说,认为公立学校的教师仍处于公职人员的地位,与国家构成公务关系。教师要履行国家指派的教育教学职责,按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包括教师工资在内的教育经费由国家财政直接划拨,教师的职务具有很强的公务性。国家对教育实施严格的行政管理,在教师任命上学校依然没有的自主权,还要受到定岗定边的限制。因此,教师与国家的关系仍属于国家公务关系,教师的法律地位类似于公务员。

第四种是公务雇员说,持该种观点的学者认为,教师兼具雇员和公务员的双重身份。该学说主要是受英、美两国公立学校的教师任用制度影响。主张公立学校的教师应由政府任用,教师同地方政府签订合同,并依此合同调整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教师与学校签订雇佣合同,双方是平等的民事法律关系。

3文献评述

专业人员说和雇员说是从现行教育法规的解释出发,对教师的法律地位进行论述。从严格意义来讲,专业人员只是对教师工作的特征进行了描述,不是一个专业的法律术语,并没有真正描述出教师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从而不能清晰地界定其法律地位;雇员说,描述了聘任制下学校与教师之间本着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签订聘任合同的主要特点。但是该说忽视了聘任制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校与教师之间上下级的隶属、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依然存在;而公务员说和国家工作人员说,考虑了教育的公务性质、教育经费的来源等问题,但过分强调公务员法律地位的稳定性对教师的保护,却没有考虑到我国教育改革的整体趋势就是要“去行政化”,其目的是加强教育人才的流动和优胜略汰,达到优化教育资源的目的。

4结论与建议

我国公立学校体育教师法律地位不确定,主要是因为上个世纪80年代的教育改革之后,教师由国家认命,是国家工作人员,属于国家干部,教育改革使教师的法律地位发生改变。而我国现行的《教师法》和《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对教师的法律地位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体育教师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法律地位不明确致使其与其他教育主体之间法律关系混乱,既有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又有上下级的行政隶属关系。直接导致在其权利受损时法律救济的适用上,教育行政主管机关与法院互相推诿,致使教师合法权利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法律救济。

笔者认为,教育改革20多年来,《教师法》、《教育法》的一些规定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进程了,应在今后的教育法制建设中对教育法律法规不断进行完善,对不合理的法律规定进行废、改、立,重新构建合理、有效的教育法律体系。具体建议如下:

在聘任制过程中,合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将教师定位为“公务雇员”,既能体现教育的公务性,又便于教师聘任,提高竞聘上岗和教师的流动性。

《《教师法》、《教育法》、《体育法》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应对体育教师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以及权利救济等问题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

完善教师的行政和民事法律救济,使多种救济途径达到深层次的协调。教师权益受损时即可以寻求行政救济也可以寻求民事救济,各种救济方式协调并行、不相互抵触。

,只有明确体育教师法律地位,及时、有效地保护其合法权益,才能真正达到发展体育教育的目的。

学校教师论文:论建立高中学校教师业务档案的作用

【摘要】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形成大量的教师业务档案。随着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和教师职称评定工作的进行,教师业务档案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从宏观上它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本文将从学校教师业务档案的作用来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中学; 教师业务档案; 作用

教师的劳动,是培养人才的创造性劳动。如何建立一种比较科学、合理的考试、评估教师劳动的办法是很有必要的,而教师业务档案的建立则有助于学校对本校教师进行科学考核、评估办法的实行。

1 紧跟课改,提高认识

广西壮族自治区二O一二年秋季学期已经进行高中新课改,学校可以借高中新课改之机,建立教师业务档案,对每一位教师按照“二二一”进行规范落实。首先是二要求:即基本素质要求,职业道德要求;其次是二检查:即教案、学生作业批改情况;是一考评:即教师业务能力的考评。

2 真抓实干,规范填写

每位教师按照学校拟定的业务档案内容如实填写,该内容将作为每位教师业务考评的主要依据。由于每位教师都会关心自己的职称评定,因而他们能积极主动完整地归档自己的业务材料,并能及时上交学校相关部门进行存档。学校教师业务档案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每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2)每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3)每学期每位教师的教改记录

(4)每学期教师之间互相听课活动记录

(5)每学期参与学校汇报课、公开课、展评课及全员竞赛的情况

(6)每学期学生月考、模拟考以及每年高考成绩质量分析情况

(7)每学期教师晚自习辅导情况

(8)每学期教师“一对一”培优学生情况

(9)每学期教师代课、缺课情况

(10)每学期教师业务进修情况

(11)每学期教师的各种获奖情况记录

(12)每学期教师坐班考勤(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情况记录

(13)每学期教师例会到会检查情况记录

(14)每学期教师参与教研组活动记录

(15)每学期教师论文及参与课题研究活动记录

(16)每学期期中评教评学活动结果

(17)每学期期末教师上课满意度测评结果

(18)每学年年度考核结果

(19)每学年年度教师继续教育情况

(20)每学期学校领导、年级组长、教研组组长、班主任、学科负责人的工作情况。

3 按时归档,突出作用

(1)教师业务档案能使每位教师对自己在一学期的工作一目了然,也便于学校领导了解学校各位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

(2)教师业务档案能够让教师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帮助和共同提高。

(3)教师业务档案能把教师的职称、职责、荣誉和物质利益挂起钩来,有利于克服平均主义、大锅饭,改变了过去那种期末、年末一次性凭印象评比先进等弊端。从而为全校营造一种自觉为教书育人做贡献之风气。

(4)教师业务档案能为学校领导的决策和选拔人才及合理使用人才提供比较直观和依据。有了齐全完整的教师业务档案,领导就可以随时了解每位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在使用上就可以做到人尽其才、合理使用。在教育调动工作时,进入单位即可看人事档案,也可看业务档案,克服了过去那种只凭人事档案中对业务能力几笔定性评语的弊端。

(5)教师业务档案能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学术信息参考。档案中收集了大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专著、教案及科研成果,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这样可以及时交流信息,鼓励教师之间的业务竞争,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为了使教师业务档案更好地发挥作用,我们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和借阅制度,并采取一些方便教师利用的措施,使教师做到:存放心,借及时,从而不断促进全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提高。

学校教师论文:职业学校教师教学的思考

【摘 要】近几年来,江西现代技师学院职教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由于职业学校生源素质的特殊性,对职教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就业的形势进行多方面的探索,逐渐形成符合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有职业特色的、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从而有力促进职业院校良好的教风、学风的形成。

【关键词】低端生源 文化底蕴 职业素养

一 面对低端生源,教师需要改变教育观念

1.教师塑造人格魅力,发挥模范作用

“教育”,如果说可以理解为“教书育人”的话,很多教师“教”得多,“育”得少,大多科任教师以为教育就是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教学生的实际操作技术就可以了,育人则是班主任、德育教师和父母的事。殊不知,这样是很难真正实现教育学生的目标的。大部分学生是成绩不理想才来职业院校读书的,面对这样的低端生源,教师要想实现良好的教育目标,就得做出改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有的学生也会做出“反问”的心理,即你对我进行教育,你本人自己做得怎样,是否有资格教育我?此时,学生的大脑里马上在放映着教师平时的言行表现。所以,教师教育学生,首先要做好自己。如果教师本身是敬业的,平时认认真真备课,认认真真上课,把好每堂课的关,学生也就从教师身上学会了毕业后在工作岗位爱岗敬业;如果教师自己平时上课随意接听电话、看手机,那么学生也很难在课堂不玩手机;如果教师上课都会迟到,而且也不向学生解释和道歉,那么很难要求学生做到不迟到,迟到打报告;如果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中主动积极,自觉爱护班级卫生,主动清扫卫生,乐意在学生的面前做好表率,学生看在眼里,在他们遇到同类似的情境时,也就容易做出好的行为来。师者,为人表率也。教师平时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一个好的形象,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他们、教育他们,充分发挥教师的模范作用。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

教育学生以爱入手,用爱去培养师生的感情,教育也就更能产生好的效果。教师对学生的爱,它应该是深沉的,它蕴含在为学生所做的一切事情之中,是学生能真真切切感受到的爱。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容易喜欢学习成绩好、听话的乖学生,而对上课看手机、说话、睡觉或学习糟糕的学生心生厌恶。可想而知,教师抱着挑剔的爱心对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也是很难做好教育工作的。所以,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爱“金凤凰”也要爱“丑小鸭”,不仅爱“乖乖女”也要爱“调皮男”。教师要以宽容的心对待学生的过失,用期待的心去陪伴学生的成长,用欣赏的心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喜悦的心赞美他们的成功。这样,知识的传授借助爱的力量更加事倍功半,学生良好的性格借助爱的感染也会水到渠成。

二 重视基础文化课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职业素养

我校有两个系,一个教务处直属的基础教育中心。学校学生的定位是培养具有适应社会、适应现代企业一线生产管理岗位需要的、会学习的劳动者,致力于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合格的社会应用型人才。作为文化基础教育课程的语文、数学、英语、政经、哲学、法律、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职业礼仪、心理健康、就业指导在职业学校不能缺少,这一点我校做得非常好,而且按照独立的课程来设置。这些基本教育课程,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不能只有知识、只懂技术、没有素养、素质不高的学生。

近年来,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使我们看到了职业技能教育的重要性,但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没有被提到一个相当的高度,出现培养的学生没有好的职业素养的现象。如有些学生在实训场地上课时不遵守实训场地的管理规定,甚至不服从课堂管理。一个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全体教师的一起努力。当教师不以一个职业者具备的素养要求和教育学生时,学生很难做到以一个职业者的素养要求自己。当不同的教师在同一事情上对同一个班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时,学生很容易产生抵触的心理和抱怨的情绪。如在机房上课时,有学生抱怨“为什么上某某老师的课就一定要穿鞋套、关机、摆凳子、打扫卫生?上某某老师的课就不用”等,造成事倍功半。试想一下,一个连实训器材也整理不好的学生还能胜任什么工作岗位呢?连老师的管理都不服从的学生能当好一个让老板满意的员工吗?当教师抱怨学生越来越不懂得尊重人,越来越懒惰,越来越自私,综合素质越来越差时,是否想过为什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社会对全体教师的共同要求,只有每位教师都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学生学会学习,更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才能真正培养出企业满意的、社会满意的、高素质、高技能的综合型人才。

学校教师论文: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校本培训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本文对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标定位,对培养内容探索出采用模块化递进式进行,设计出有效的培训方案,落实培训方式,并提出了有效的保障措施,彰显出良好的培养效果。

【关键词】中职学校; “双师型”教师; 校本培训; 探索; 实践

从2006年至今,我校为解决“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专业教学与实践能力不强”这一问题,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适合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可操作经验。

1 定位教师培养目标

我校在制定“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中,对我校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标定位如下:

(1)定性目标:“通过培养,使我校的教师具有一定的工艺能力、设计能力、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能力,并有技术开发或设计成果;具有较高的企业生产操作能力,获得与本人专业教学相关的行业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技术等级证书;具有胜任专业实践课教学工作的能力,并有一定的专业实践经验,具有工艺实验及创新能力”。

(2)定量目标:“在十二五期间,‘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专业课教师比例的90%以上,高级工以上技能等级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占95%,其中持有技师证书的教师占双师型教师比例的50%以上”。

(3)各专业部依据这一计划将培养目标细化到具体的专业课教师人头上来制定《专业部学期“双师型”教师校本培训实施方案》,每个专业课教师制定《“双师型”教师个人成长规划》,明确本人在哪个时段达到怎样的培养目标。

2 “双师型”教师校本培训内容的探讨确定

从2006年开始,我们就一直坚持做好“双师型”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在校本培训中,学校制定了“双师型”校本培训计划,专业部制定了“双师型”培训实施方案。几年来,从培训计划与培训方案及培训过程中我们提炼出了以下五个模块方向的培训内容。

模块一: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

模块二:教学方法导论。

模块三:职业教育教学设计能力。

模块四:行动导向型教学法的应用。

模块五:专业实践课教师专业操作技能训练。

我们在研究实践中不断完善以上五个模块的培训内容,将模块一至模块四的培训内容经过提炼与编撰,形成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校本培训教材,模块五的培训内容形成培训教材的副本,以专业为单位形成任务培训包。

3 按照校本培训计划制定有效的实施方案,落实有效的培训方式

(1)教学能力培训方式。我们利用校本校训资源对“双师型”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主要采取了以下方式进行培训:及时,岗前培训。由于本专业每年的新聘教师大多数都是从大学到中职校的,这些教师缺乏教学实践经验,对教学的全过程还不熟悉。因此,就要在他们上岗之前,利用本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和校内的教学资源对其进行培训,通过讲座、培训使教师了解学校以及学科教学或实验教学、实习教学的特点,掌握教育的基本理论,了解所承担教育教学任务的具体要求,让他们尽快适应教师角色,了解岗位的要求。第二,在岗培训。对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结成“师徒帮带”的方式,由专业部派一名老教师与新任教师结成“一帮一”的师徒关系,定期听课、评课、相互交流、共同研讨,通过老教师的示范、点拨和指导,为新教师架起由理论到实践的桥梁,大大缩短了新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周期。第三,专项培训。我们利用本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对专业理论课和专业课教师进行实际操作的培训;利用理论课较强的教师对实践指导课教师进行专业理论的培训。第四,通过科研教研活动进行培训。我校利用专业和地方的优势,与相关行业和企业进行课题研究和研发,使教师得到锻炼。

(2)实践能力培训方式。校本培训中“双师型”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培训:及时,利用实验室和校内实训车间进行培训。在实验室和校内实训车间,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挑选有专长、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对缺乏实践技能的新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从而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操作技能水平。第二,利用校内工程进行培训。专业建设中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校内工程实践,这样也可以免除工程承包给商家所耗费的资金,同时也使学校的教师得到锻炼。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中机械加工设备的安装、维修等,都由本专业的教师组织完成,使教师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就能得到锻炼、培养。第三,通过建立车工、铣工等职业技能鉴定站进行培训。教师通过担任考评员,深入系统地研究机械加工行业员工的岗位职业能力,同时与来自企业的其他考评员有了更多的接触,通过对职业技能鉴定等级标准和试题、考试方法的深入研究,对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岗位职业能力有更深刻的认识,在参与制定教学计划时有更多的发言权和更切实际的意见,在担任实践教学任务时有更强的针对性及更为合理的教学方法。第四,选派中青年“双师型”教师到企业进行参加实践锻炼。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对口、专项短期实践,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

4 切实做好有效的培训保障机制

(1)培训制度保障,包括建立健全培训制度与激励机制。根据“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结合2006年至今的校本培训成效,我校制定并完善了《“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双师型”教师校本培训制度》、《校本培训考勤制度》、《“双师型”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技能培训制度》等校本培训制度。

(2)培训师资保障。我们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选送到国内外知名大学进行专项技术培训,然后回校担任本专业的校本培训指导教师。

(3)培训经费保障。学校建立了师资培训费专项帐户,从办学经费中按教职工工资总额的5%-10%列支出师培费,用于教师培训的生活补助、培训教材、比赛奖励等。

(4)培训时间保障。每周末两天是集中培训,而周六上午安排为全校学科教师分教研组进行课堂教学能力培训,下午安排专业课教师进行专业操作动手能力实践培训,每月利用24小时时间进行专题讲座或研究课讨论反思或说课比赛或品质课比赛或示范课观摩活动。

5 “双师型”教师校本培训取得的效果

在培训中我们注重三个“实”字。通过几年来的实践与研究,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真正做到了“培训讲求实际,过程追求实效,评价落到实处”,有效的提升了“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专业实践能力,规范了校本培训管理,充实了校本培训内容。从2006年至今,本专业的中青年文化课教师10余人经过校本培训,转型到专业理实一体教学中;有20余名专业课教师经校本培训及相关劳动部门、行业考核认定先后获得高级工、技师等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由2006年的40%提升到如今的90%以上。

我校“双师型”教师校本培训工作实践的经验曾于2012年10 月19 日由学校科研室主任黄志同志在德阳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并在全市中职学校中推广应用。

学校教师论文:当前中学教师心理问题及学校管理对策

【摘 要】中学教师的心理是否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使教师更好地促进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适应当前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应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本文分析了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原因,如何提升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学校管理对策,以最终实现中学教师健康状况的根本改善。

【关键词】中学教师 心理健康 管理对策

随着社会转型向纵深发展,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改善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当前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 当前中学教师心理主要问题及其现状

据机构调查分析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严重: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国内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作过一个大型综合性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168所中小学校的2292名老师中:30%~40%的教师经常性处于情绪波动之中,7%有心理障碍,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由此说明维护和提高教师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许多中学教师里经常发现这些现状,主要表现为:

1.社会适应不良

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对教师角色、学校人际关系、工作方式、生活环境等诸多方面不适应,从而产生压抑、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

2.人际关系紧张

一些教师不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不能与学生、同事、领导融洽相处,久而久之形成孤独、无助、郁闷、自卑等不良心态与情绪。

3.情绪不稳定

一些教师常处于情绪低落、心境不佳的状态,不能调节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借题发挥,造成人际环境恶化,使他们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忧郁状态。

4.心理失衡

许多教师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不能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矛盾,遇到挫折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衡,并诱发不良情绪。

5.不良的个性特征

某些不良的个性特征也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如心胸狭窄、意志脆弱、过于争强好胜、个人中心、自我封闭、过于敏感等。

二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所经受的心理挫折以及缺乏正确的心理调节手段,是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当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职业特点的制约

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的特点。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还要面临升学率、评优考核、继续教育、职称评聘等诸多挑战,造成教师心理压力比较大,这种状况易于激发教师的不良情绪,形成不良心态。

2.社会环境的冲击

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虽然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经济收入还处于中下水平;教师职业的社会认可度和利益回报率并不是很高。这种差异使得中小学教师极易产生巨大的心理不平衡感和失衡的心态。

3.教师自身因素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必然有其自身的因素。如教师的角色意识模糊、对自身角色缺乏认同、没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对自己期望过高、对他人期望过高、难于应对挫折,以致自暴自弃、悲观失望、紧张焦虑。

三 针对教师的心理问题,学校管理工作的对策

1.学校领导要有正确的教师观、质量观、人才观,正确看待教师和教师的工作

作为学校的领导,要有正确的教师观。教师的能力、专业水平有差异,在管理工作中,要承认这些差异,要给予每一个教师机会、寄以希望。要科学地看待教师的工作成绩,科学地评价教师的能力水平。

2.要创设良好的学校人际氛围

在领导与教师的关系上,学校领导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既然把教师作为自己的服务对象,那么,对教师就要宽容、理解,要善待每一个教师,学校要设法增加与教师之间相互交往的机会。

3.指导教师根据实际进行角色适应,合理定位,适时调整目标,培养积极心态

成功才会自信,在教育困难比较大的情况下,学校领导要引导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学生取得进步。要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质量观,正确看待学生在自己指导下所取得的进步,进步的学生就是好学生,能让学生进步的教师就是好教师,只要学生取得了进步,无论这个进步有多大,做教师的都应该感到愉悦、满足,从而不断来培养自己积极的心态。

4.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把好选人关,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同时要促进教师在校内外流动

有时教师的心理问题与教师个人的心理素质有关,因此,在引进新教师的时候,要注重对新教师的心理素质的考察。在教师的培养过程中,要积极开展教师的心理健康指导活动,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5.建立心理状况定期检查和心理素质考核制度

建立心理状况定期检查和心理素质考核制度是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各中小学校可成立专门机构,聘请专业人员,采用通用的检测量表或指标体系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测验,并依据保密原则建立档案,使教师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有选择地调整自己的心理。

综上所述,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师自身利益的解决,关系到整个民族,整个国家的前途。因此,要把提高教师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切实加强和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健全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帮助广大教师走上健康从教的道路。

学校教师论文:高等师范学校教师思想状况及对策分析

[摘要]文章通过调查发现高等师范学校教师政治思想状况主流积极向上,广大教师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拥护党的领导、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少数教师也存在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够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信心不足、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和奉献精神等问题。为此,必须多措并举,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师德建设,促进高等师范学校教师的发展。

[关键词]高等师范学校 教师 思想状况 师德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作者简介]吴智育(1974- ),女,河北正定人,河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赵小兰(1968- ),女,河北遵化人,河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杨辉(1971- ),女,河北行唐人,河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河北 石家庄 050024)

高等师范学校的教师肩负着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任,肩负着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合格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他们是引领学生思想的航向标。因而,要增强对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必须关注高等师范学校教师的思想状况。为更好地了解高等师范学校教师思想状况,我们设计了高校教师思想状况调查问卷,对河北某师范院校的专任教师进行了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发放试卷380份,回收364份,回收率为95.8%,有效试卷为359份,试卷有效率为98.62%。此外,还通过召开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代表座谈会、一线教师代表座谈会、重点走访等形式进行调研。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提高高等师范学校教师政治思想提出了一些建议对策。

一、高等师范学校教师政治思想状况的主流积极向上

高等师范学校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总体是积极向上,主要表现在:及时,大部分教师认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中国的指导地位,具有较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78%的教师认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依然有很强的说服力,没有过时”,指导地位“巩固”;第二,大部分教师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88%的教师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教师的影响程度相当大;第三,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超过80%的教师认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取得巨大成就“与党的正确领导密不可分”;第四,拥有较强烈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教师们普遍关注国内外的形势变化,并通过多种渠道积极、自觉地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对国内外重大问题的态度和认识理智、客观;第五,坚持集体主义原则,拥有正确的金钱观,69%的教师同意“劳动和奉献是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准”,64%的教师不同意“金钱是人生幸福的决定因素”;第六,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90%的教师在教学上都真正做到了“热爱学生”“爱岗敬业”,74%的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看法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奉献社会的平台”。

二、高等师范学校教师政治思想状况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1.少数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够坚定。调查显示,52%的教师认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受到了其他社会思潮的影响和冲击,实用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普世价值等思潮对教师们影响较大。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前景,有9%的教师表示不看好。这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1)客观上,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这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严峻的挑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大量的西方社会思潮涌入,对我国的意识形态形成冲击,加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凸显。调查显示,57%的教师认为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情感淡漠的原因是“多元信息、文化、思想的冲击”;67%的教师认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更多地追求物质生活,忽略精神家园的建设,出现信仰危机”的观点。(2)主观上,教师政治理论学习主动性不够,缺少必要的经典著作研读,导致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的掌握和理解不够深刻,当理论和实践发生冲突时,就会陷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质疑的泥潭。

2.少数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信心不足。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和问题,使少数教师不能客观地看待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改革。有些人对社会主义前途感到渺茫。调查显示,在关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看法上,26%的教师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日趋融合,23%的教师同意“私有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一观点有一定的道理”,8%的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前途选择“没有信心”,11%的教师对党的领导能力选择“不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由中国共产党倡导和带领全国人民走出来的,是超越了资本主义、苏联模式,并和我国国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它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和我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之所以会出现对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心不足的现象,客观上是因为“资强社弱”的现象依然存在,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相比较于发达国家仍然落后;主观上是理论研究和学术创新落后于这一伟大实践,还没有用中国的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没有打造出中国的学术话语体系。因此,必须增强理论自觉,提升理论自信,不断升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提升中国发展道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3.部分青年教师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和奉献精神。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部分青年教师摒弃了无私奉献的价值观,他们把原先的以社会利益作为较高价值的评价标准转变为兼顾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在“劳动和奉献是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准”这一问题的看法上,35岁以下的教师有69%的选择了“同意”,比46~60岁教师低5%;在“金钱是人生幸福的决定因素”这一问题上,35岁以下的教师有20%的选择了“同意”,比46~60岁教师高7%;在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看法这一问题上,认为教师职业是“谋生的手段”的,35岁以下的教师比46~60岁教师高10%,认为教师职业是“教书育人,奉献社会”的,35岁以下的教师比46~60岁教师低21%。由于高校的青年教师大多在人生观、价值观成熟阶段经历了我国对外开放、对内改革的社会转型时期,多元文化的渗透融合,使得这一群体呈现出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与外来文化观念并存的态势,因此,道德观念和行为上往往呈现矛盾性。他们既认同集体主义原则又主张个人价值的凸显,因此价值观往往是多元的。

三、加强高等师范学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与对策

1.把握教师思想动态,做好教师思想调查和分析。把握教师思想动态是做好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教师的基础。学校首先要把教师思想调查和分析当作一项经常性工作,甚至制度化;其次,学校各级职能部门、基层党组织,都应熟练掌握和运用思想调查分析的技能方法,善于开展思想调查,并把调查分析的成果适时运用到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做好与教师的有效沟通,善于通过个别访谈、座谈、校长、部门负责人信箱、论坛等途径了解教师的真实思想,甚至利用工作餐、健身场所等生活场所与教师交流,了解掌握教师的真实思想情况,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教师头脑。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它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始终和我们“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休戚相关。高校教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只有学习了才能避免因为不懂、不了解而误解甚至曲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事情发生,因而,在教师中开展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活动很有必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近期成果。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教师的头脑,应坚持把思想理论武装作为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养、确保学校办学方向的头等大事。其次,学校应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紧密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近期成果和社会关注的理论问题开展研究,增强广大教师析事明理、解疑释惑、辨别是非的能力。,应进一步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开放教育和国防教育,用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坚定广大教师的理想和信念。

3.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工作,大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首先,学校应进一步组织实施“双百工程”“名师工程”和“名师带动工程”,培育身正、德高、博学的良师、名师楷模,给中青年教师搭建发展的平台,大力鼓励和支持这一群体脱颖而出。其次,要建构符合各自学校情况和特点的大学精神,比如,河北师范大学以“怀天下,求真知”为校训,通过大学精神的培育和弘扬,使校训精神内化为教师的文化自觉,渗入教师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情感之中,渗透到教学科研的工作实践之中。以“天下”为怀抱,以“真知”为追求,以不懈攀登的行动完成教师思想的升华。,要大力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比如河北师范大学推出的“思想导师制”“党员教师进宿舍”等活动,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4.依托顶岗实习支教平台,加强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目前,在高等师范学校中大多实施了顶岗实习的活动,这对锤炼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对高等师范学校青年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平台。如在河北师范大学实施的“顶岗实习支教工程”中,学校专门制定文件要求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必须参加顶岗实习,担任驻县指导教师。青年教师作为驻县教师带领学生顶岗支教的实践,使他们得以亲历中国社会基层的真实面貌,接触河北省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见证中国农村教育的现实,更好地认识中国国情,令这些青年教师增加了更多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深入思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树立了鲜活饱满的爱国情感,同时,有效培养了他们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作风,锤炼了坚韧的意志和高尚的情操。这种影响作用于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内化为一种教育良知与学术担当,在改造、提升自身精神世界的同时,也把、积极的思想传播给了学生。高等师范学校学校应总结深化这方面的工作经验,并在全省乃至全国不断地推开、深入,进一步发挥顶岗支教平台的作用,以克服青年教师中各种不稳定思想的产生。

总之,高等师范学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应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结合师范院校自身和教师的特点,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手段和新方法,促进高等师范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学校教师论文:开发区学校青年教师教学反思的问题与化解

摘 要:文章从对苏州工业园区第十中学的青年教师“七认真”检查出发,并对工业园区部分青年教师开展问卷调查,由点到面,呈现了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思路。从教学观念、方法、评价和教师素质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七认真检查; 教学反思; 对策研究; 教师素质

2012年9月苏州工业园区第十中学(以下简称十中)出台了备课、听课等常规工作要求及考核方案。本方案对在35周岁以内的青年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特别强调课堂教学中的反思:每次的检查内容包括:备课、听课、作业、教学反思等多个环节,以能较为地了解青年教师的教学现状。作为几次检查的参与者之一,我参与了几次检查的整个过程,对我校的数学青年教师的情况作了详细记录与了解,总结这几次检查过程及结果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青年教师教学”七认真”检查情况反馈

案例一:《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课的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从学生上课情况、作业等多方面发现,本节课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是值得肯定的,但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为此,本人针对本节课的教学,从内容设计、新课标理念、教法等几个方面作了如下的反思:

成功:流畅的教学设计、精心的内容编排、巧妙的时间运用是上好一节新课标理念下的新授课的大前提。

不足:没有通过探究活动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去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以上是一位青年教师上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课的教学反思,可以看出,该教师对自己的课堂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成功和不足都进行了总结,但我们从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对反思着重于点,而不是面。“对于课堂中的这个环节我处理的不好”,“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还有多少没有完成”或“本节课的重点目标有无达成”等词句。

(2)缺少深层次的反思,反思较片面。多为对课堂教学一些零散式的思考,缺少对问题深层次的思考,有形式,但无成效,体现不出反思活动后续情况反馈。

(3)缺少理论上的指导,只知道这种做法不对,但为什么不对,“只思不动”,很多反思感性有余,理性不足。

(4)反思停留在“纸上谈兵”,缺少实践的支持。很多教师对于教学反思仅仅是停留在“写”,对于把反思付诸于实践却很少,通过实践去检验反思的成果就更少了。

剖析:通过对十中所有青年教师七认真检查,学校教务处对检查结果进行汇总。以教学反思为例,从教案的书写规范上来看青年教师都比较敬业,都有教学反思,反思内容较为,对原教学内容有自己的思考,有对学生作业中错误类型的记录,教学反思书写认真规范,但普遍缺乏深层次的思考。

二、青年教师教学反思情况原因再调查再反馈

1.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反思现状的再调查

前段时间,我做了一些调查,调查的对象是我校30名青年教师。下面是几项调查结果:

教学反思抽样调查表

从上述调查中,可以看到青年教师反思意识薄弱。一个教师,如果不对自己教学进行反思,不能分析自己和学生实际情况,那么教育改革就是一句空话,教师没有反思和创新意识,教出来的学生更何谈创新意识。

2.对当前青年教师对待教学反思的再思考

目前很少有青年教师意识到教学反思对自我专业成长的积极促进作用,对教学反思内在要求不强,反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不足,停留在应付检查的现状,教师整天忙于应付一些琐碎而重复的日常工作。没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更没有时间静下心来细细体会,其反思多为完成任务,流于形式,反思质量整体不高。很明显,当今的教师群体大多数还是停留在“经验型”,“科研型”教师还是少数群体。但确有部分青年教师已经意识到了转型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体现在部分青年教师为了适应当今的教育形势,能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积极思考,有主动性和内在要求。

三、解决目前存在青年教师教学反思问题的策略

1.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桎梏,树立正确的教育发展观

转变观念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观念不转变,一切都是空谈,但这种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需要包括老教师和青年教师在内的广大教师不断的学习和研究,要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要有相应的激励制度,很多学校在制定相关制度的时候以批评为主,惩罚落后者,但缺少奖励先进者制度。我校把教学反思列入对青年教师七认真检查的范畴,要奖励那些七认真做得好的教师,这样才能调动起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2.新的教育形势下,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必由的出路

不研究的教师,就不可能体会到教育的乐趣,也不会成为一位出色的教师。在新课程的形势下,教师必须要转型,要求教师角色由“经验型”转变为“科研者”,教师必须学会反思、创新,要成为实践的研究者。只有不断学习,完善自我,把思考与学习、思考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使反思真正成为教师成长的阶梯。

3.反思必须要认真细致,重在“小”而不是“大”

教学反思,宜小不宜大。表面过大式的反思不利于深入研究问题的本质,对教学工作也无太大的好处。比如我校某位青年教师开始的选题是“学困生的转化”,感到这个反思选题太广,要研究的东西太多,很不利于操作。很多专家都没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作为青年教师在这个问题上要研究出新意出来,难度可想而知,后来这位教师把选题改为“利用分层来解决学困生的学习困难”。由于研究对象单一,易于深入细致地开展研究,更容易获得成功。

4.作为学校,必须建立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的良好环境和制度

新课程下,没有一个相应科学的评价机制来激励青年教师的成长,是难以想象能够获得成功的。因此必须建立民主的、科学的、能够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激励机制。在内容和标准的制定上,要体现新教育的精神,注重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另外,要允许青年教师有失败,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失败的基础上成长发展起来的。所以这个机制是要宽松、宽容、包涵的,要能为青年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能够让青年教师明确自己今后成长和努力的方向。

学校教师论文:中职学校教师推行素质教育应从哪里入手

摘 要:“打铁还须自身硬”教师要推行素质教育必须自身要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以平等博爱的胸怀关注着学生的成长,以克精克勤的精神对待我们党的教育事业。只要中职学校的教师能够真正做到热爱工作、勤奋努力、善于思考,我国的素质教育就一定能取得辉煌

成就。

关键词:素质教育;心理素质;职业素质;综合素质;身体素质;诚实守信;文明素质;团队精神

推行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趋势和必然结果,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利国利民的重大的系统工程。它既是关乎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也是关系到每个家庭和个人切身利益的大事。同时,也是每一个有志于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和切实落实的重大问题。

实施素质教育,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教师,是学生受教育的主体,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最关键的指路人和引导者,也是关系到我们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教师队伍的素质,既关系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的优劣 ,也关系到全民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队伍首当其冲,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队伍,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心理素质方面

心理素质,应该是指人们的政治思想、人生观、价值观和各种心理活动的总体。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自身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高的道德修养。因此,教师首先要做到以下两点:

1.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提高政治思想素养

要树立素质教育的理想,把学生的素质教育同国家的长远利益、民族的兴衰联系起来。应该确信“有德无才是庸人,有才无德是魔鬼”。决不能再按照应试教育的要求和套路,只向学生灌输文化理论知识,而忽略学生的思想政治的进步和心理承受能力方面的教育。在更新自身教育观念的同时,也要向学生、家长和全社会做广泛和细致的宣传教育活动,使人们更加充分认识到应试教育的局限性和弊端,真正理解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指南

只有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我们的工作才有目标,并且最终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之中。首先,我们要转变“心理素质教育只是针对个别学生”的观念,并不是只有少数极个别的、行为差的学生才存在着心理障碍。“人无完人”,其实每个学生在不同的侧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因此,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其次,是要由传统的教育方式转变为更科学、自然和谐的教育方法。要掌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了解不同学生的成长环境和成长历程。寓德育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于学习生活和各种活动过程之中,营造和谐愉快、平等互助、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学会“会做人、会学习、会生活、会工作”。

二、职业素质方面

职业素质,是指人们在所从事的行业活动过程中,应该具备的高尚情操、优良品德和精湛的技艺。

1.要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教育工作,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这就要求每位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都应该具有平等博爱的胸怀、良好的品质和精湛的业务能力。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劳动更多的是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以示范的方式和方法,在直接的影响着他周围的学生。同时,教师的品质和行为,也常常成为学生们特别关注的焦点。教师的言行举止,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这就要求教师在政治思想、道德意识、行为习惯等诸多方面,应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时时处处做好学生的表率。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则要求具备更加精湛和规范的专业技能和技术素质。在生产实践活动中,要身体力行,以良好的精神风貌感染学生、以高超的专业技能激励学生、以严格的行为规范鞭策学生,使他们树立起“做好人、求学识、有技术、守纪律”的坚定信念,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奉公守法的社会主义公民。

2.要提高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

教师,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做好本职教学工作的同时,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应该提高以下几个教学管理方面的能力:

一是认识了解能力。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源比较复杂,学生年龄和经历参差不齐。只有充分客观地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家庭状况和性格特点,才能扬长避短、因材施教,从而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挥和成长。

二是教育管理能力。教师不能只是教授书本知识的讲读机器,只重视文、理课程的教学,而且也是教育管理学生并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为了更好的教育学生,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能够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并且灵活机动地开展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同时要充分地认识到,学校既是一个局限的集体,也是社会整体中一个开放的系统。学生们每天都会感到来自于社会上积极进步因素的影响和消极诱因的侵蚀。因此,要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强化学生的组织管理,净化校园的学习环境,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集体生活,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综合素质方面

综合素质,是个人在生产、生活中各个方面的集中体现,是人们对个人的整体印象的综合评价。综合素质主要考察人的身体素质、仪表举止、文化修养、团队精神等各个方面的表现。

1.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首先学校和教师应该端正态度和认识。国家倡导的“德、智、体发展”绝不是一句空话,这就要求大、中、小学及职业技术学校,根据本学校的办学条件,合理的安排体育训练计划。但是,目前有很多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或者规避体育活动给学校带来的风险,个别学校甚至已经取消了体育课和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致使很多中小学生中体胖、体弱、近视等健康不达标的现象相当普遍。因此,教师应该认识到身体是保障学习的首要条件。锻炼身体不仅不能影响学习,反而会提高学生的智力和思维反应的灵敏度。同时社会也应该为学校提供相应的保障,降低学校的风险。

2.提高学生诚信、感恩的道德意识

“诚实守信”“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但是,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和受网络虚拟世界的影响下,在许多人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意识当中,形成了“欠钱是大爷”“诚实是傻瓜”的一种错误理念。如何纠正和改变学生头脑之中这些错误的思想观念,教师首先做到诚实、敬业。在学生面前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绝不可失信于学生,要树立诚实守信的榜样。教师要真正认识到教师职业在社会地位上的提高,以感激社会、感谢党和人民的良好心态努力工作。防止在学生面前谈论和宣传在工作和生活中消极、落后的负面影响。让学生树立感恩父母、感恩家庭、感恩学校、感恩社会的思想意识并使之付诸于行动。

3.提高文明礼貌的素质

中华民族是有着悠远文明文化的礼仪之邦,教师的文明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文明程度。因此,在教育学生讲究文明礼貌的同时,也要求教师要学习和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用文明的行动做学生的表率。除在学校内讲究文明礼仪之外,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同样应该讲文明、讲礼貌。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为学校赢得良好的声誉。

4.加强团队精神

“团结同学”“关心集体”,这几乎是每位教师都会对学生提出来的要求和教育。在学生的集体生活中,怎样加强团队精神教育?教师应该如何教育学生团结同学、热爱集体?首先教师应该有博爱的胸怀、积极向上的热情对待班级和学校的工作,教育学生每时每刻都以集体的利益为重,以团结互助、共同进步为主旨,努力学习和钻研科学的教育方法,时刻抓住教育的机会,加强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教育,正确引导、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加强班级集体的凝聚力,树立“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团队意识和为集体争取荣誉的信念。

总之,推行学生的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客观要求的必然趋势。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相对优势。要推行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师必须从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开始,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加强教育理论研究,不断改革与创新。只有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蒸蒸日上,我们的祖国才能繁荣富强。

学校教师论文:浅谈私立学校教师满意度问题

摘要:结合本人所在的私立学校,本文首先简单阐述了私立学校的性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了私立学校教师满意度的问题。顾名思义,满意度的提高,就是效率的提高,就是学生成绩、素质的提高。那么,如何提高私校教师满意度呢?本文从五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了如何提高教师满意度的问题。

关键词:私立学校 教师工作满意度 人力资源 发展机会 命运共同体

当下,我国正经历一个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过渡阶段,教育观念的转变,离不开精英教师的支撑,尤其是私立学校。在国外,比如美国,私立学校以独特的视角和不断超越的勇气,昂然充当着改革的先锋。在中国,体制的原因,通常情况下,比较成功的私立学校凤毛麟角。那么,私立学校如何生存发展,如何出类拔萃,便成了当今教育不可忽视的话题。在逐渐渗透市场经济体制的冲击下,铸造成功的私立学校教育之魂,主观认为,就是私立学校的软件——精英教师群,也即教师满意度。

站在人力资源的角度,就是如何建立管理机制,使董事会、管理人员、教师、家长、学生等形成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主线,简化为一点,无疑是教师工作满意度。

一、何为教师工作满意度?

教师工作满意度就是教师对于所从事的职业及工作条件与状况的一种总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感受与看法。这个概念自从被提出,几十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教师工作满意度关乎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产生的效率和质量,即为学校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教师本人,比如身心健康。两方面相辅相成。

教师工作满意度问题,就男女性别、教师职称、教师年龄、任教科目、所在地区等都有很大的差别。

二、人力资源角度剖析教师满意度。

教师压力通常有几个方面,比如管理者和教师之间、专业不足、教学常规和班级管理、同事之间等等。压力肯定会有,合适的度,会造就合适的教师工作满意度。下面从几个方面具体论述造成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因素。

1、待遇因素。

教师也是社会人,除了职业之外,其他方面再平凡不过。有人曾说,教师,就如清扫马路的环卫工,只是工种不同。尤其是私立学校,和以盈利为目的的私人企业没什么区别。如此,就必须和私人企业类似的要求,即利润较大化,价值较大化。所谓师德,只不过工种特殊,社会在要求成绩的同时,外加了一个更为严肃的要求。私立学校的教师都明白,所谓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只是说说而已。教师,别把自己看的那么重要,需要的是爱好教书这一工作,进而全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做好本分,进而成就学生,成就社会,也变相成就了自己。

倘若我们明白了以上道理,就可以处之泰然地投入到教师工作中去了。其实,据不统计调查,七成教师首看待遇。在中国,私立学校普遍待遇低于公立学校。而且,私立学校往往生源三等,承载着某一地区弱等生的成长教育,这些学生,不但基础相对较弱,成长习惯更是五彩缤纷,早恋、打架、抽烟、游戏,甚至堕胎吸毒。无疑加大了管理的难度。所以,私立学校的教师,需要的是更加强大的内心,更加彪悍的管理模式和教学特色。换句话说,要想做好私立学校的工作,需要的是比公立学校更加精英的教师队伍。而现实是,私立学校的待遇不如公立。

如何才能解决待遇原因造成的教师满意度问题呢?在当地,长远考虑,私立学校教师逐渐提高教师,逐渐追平公立学校,这固然好。

倘若条件所限,从人力资源的角度讲,我认为以下二种方法可取。及时,拉大绩效奖金,有能力、态度好、肯做事等,多拿。如此,的教师会使自己更加,表现不理想的教师查缺补漏,争当,就是争取自己提高自己待遇。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第二,多搞一些教学、娱乐方面的活动,锻炼身心素质的同时,让教师有事可做,同时多关心教师私人方面的问题,让教师有归属感,有事业而不是仅仅一份工作的心态。当然,依照年龄处境,比如年轻亟需买房的教师,可以提高公积金,并在工作上适当加大难度和压力。比如四十五岁以上的教师,他们需要的就是养老保险、工作的恬淡和稳定。

因人而异,有的放矢。从人力资源的角度科学管理。显然,对私立学校的教师待遇问题,大有裨益。

2、发展因素。

社会发展坐上了火箭,科技日新月异,学生、家长、社会对教师硬件软件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尤其是私立学校班级管理上,90后的孩子想法光彩流溢,做法更是千奇百怪,教师如果一成不变,即使讲课超级棒,学生也不一定能静下心听好每一节课。因而,如何适应90后乃至00后的教学与管理,好不羞赧地摆上了舞台。

也就是说,如果想适应社会的发展,想做好自己的工作,进步是必须的,不断学习是必须的,不断自我调整也是必须的。其实,在不断学习、不断充电的同时,就是自我发展的因素了。尤其是年轻教师,在保持和学生由于年龄差距下比较投缘的同时,确需向年长教师学习,学习教学,学习管理,学习规划自己的人生。当然,一个人,在做教师的道路上,如果有合适的自我规划,有感觉到符合自己发展轨迹的道路。无疑就会更加坚信自己的职业,进而提高了效率,真正做到自己和学校利益同体,命运同体。

那么,对于一所私立学校,如何制定适合教师发展的规划呢?结合本人所在的学校,认为有以为几点需要仔细审视。及时,入校培训。这一点非常关键,虽然目前我所在的学校多以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加盟。实际上,即使非常有经验和特色的教师,以前所教学生不一定和A校学生基础一致,以前所教地区不一定和广州学生生活习性一致。何况,每一所学校,必定有自己根本的教学理念和特色,的教师进来,只是在这个本质的教学理念上修葺,而不是千姿百态的恣意。当然,新加盟教师如果经过一段短期的培训,就更能的把握教学和管理,从而非常从容的融入学校飞驰的轨道上。第二,为每一位教师的成长设定大概的轨迹,定期培训考核。这一点,在中国特色的公立学校里,做的不好,因为公立学校就像计划经济,很难按照人力资源的角度安排教师成长的轨迹。私立学校不同,因为私立学校就像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可以从工资的高低、教学路线、行政路线这三条轨迹规划每一位教师。诸如,比较擅长教学并且具备钻研的精神,加以引导,向合格、、带头人方向发展;有管理思想和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理念,可以引领行政;同时增加待遇,树立品牌,留住人才的同时带动周围人进步。至于如何规划,应该是个体和组织沟通讨论的结晶。

其实,倘若学校能够把每一位教师的发展轨迹并入学校发展的大方向,最终把学校的和每一位教师的成长结合起来,我想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3、管理因素。

一个共同的问题,私立学校不喜欢刚毕业没有经验的,为的是不给别的学校培养人才。也不喜欢四十八岁以上的(除非是特殊人才或者管理人才)因为年纪稍大的,站在管理者的角度,认为老资格不好管理,尤其是变通比较难,更有养老而疏于学生管理的嫌疑。

对于年轻教师,性格相对较有个性。管理人员年龄相对较大,而且最重要的,学校管理人员通常是教学能手,而非管理能手,对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技巧,更是涉及较少。因而,这些因素,无疑造成了私立学校行政和教师之间的鸿沟。

其实,管理在树立了原则性的大方向后,更注重细节。细节来源于现代会的管理理念,比如马斯洛的需求管理五个层次。如何抓住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格、不同亟需等等,成了管理者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和非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需要仔细琢磨的问题。

4、人际因素、环境因素。

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政治,金玉良言。其实,我认为,人是社会的人,不但中国,任何一个国家,在没有达到共产主义之前,有人的地方,必定有政治。只不过,中国人有着源远流长的政治文化背景,更能把人际政治发挥的淋漓尽致而已。

私立学校的管理,尤其是待遇方案,不可能不存在绩效考核,即奖金。奖金比较能说明一个人的能力和一段时间的表现。有绩效有晋升,必然产生竞争,有竞争就必然产生勾心斗角的正面和负面政治。耍手段,打小报告等再正常不过。相对正直的教师、有能力的教师,当然不希望卷入如此无休止的政治斗争。于是便有了人际关系压力。

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呢?这是一个说来话长的问题。这里长话短说,我认为,产生这样的问题,关键在于管理者。管理者通过内部渠道了解办公室的内部信息是正常的,只要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便了然无事。毕竟,客观角度,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鸿沟始终存在,教师偶尔有怨言,发发牢骚,实属正常。只要管理者有豁达、强大的内心,了解信息用于改善管理,并有意的疏导流言蜚语,再加上待遇公平、晋升公平,好制度化管理,办公室政治便会慢慢趋于平静,即可控、不影响人才正常发挥并身心愉悦。

当然,教师本身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是非常必要的。所谓干一行爱一行,在自身正能量的同时,言传身教的传播正能量尤其重要。没有强大的内心,没有过硬的修养,办公室政治即人际关系,很难一帆风顺,最终害了学校也害了自己。

另,实体环境也很重要,我所在的学校,除了交通不便之外,花草树木犹如世外桃源,置身之中美不胜收,确实是学习家园,工作乐土。故而,尤其是教书育人,硬件环境非常重要。

5、压力因素。

社会发展到今天,无论从事哪种行业,压力都不小。教师这个行业,在外人看来,似乎轻松宜人。实则不然,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在私立学校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如成绩排名、班级管理情况、教学大赛等等,无疑都是压力,也可以理解为动力。

如何缓解压力因素呢?对学校管理者来说,比如增加教师趣味活动,创造愉悦的人际环境等都有助于缓解教师压力。不过,本人认为,更重要的,是教师本人。管理者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做好每一件事,关注到每一个人。我们所需要的,是如何调节自己,锻炼自己强大的内心,这些非常重要。比如,学生能做的事让学生做,多看有益身心缓解压力的书籍,加强体育锻炼,学习一种乐器,尝试做适合自己胃口的饭菜,锻炼自己超尘脱俗的内心等等。同时,教学、管理能力的提高,工作得心应手,是好最重要的减压途径。

因而,不同的私立学校,压力虽然有大有小,倘若自己能够调节自己,一切都能迎刃而解。

综合以上五点,如何提高私立学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的问题,显然不是学校单方面的事,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的是管理者努力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技巧,从制度入手,从细节入手。同时,也需要身为教师的我们,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加强正能量,加强自身素质能力的提高,修炼强大的内心。

学校教师论文:谈学校的教育服务和教师定位

这些年我们常常谈到教育观念的转变,什么课程目标、教学手段、评价方式等等,但是关于教育服务,上级领导提得最多,我们有时理解不到位,这是我们的观念问题,我们需要转变观念。作为同仁,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下教育服务的问题。大家知道在WTO协议中,教育是怎样归类的吗?服务贸易业!也就是说,教师是从事服务行业的。当然,教育服务不同于一般的服务,不存在“消费者是上帝”这一说,学生仍然是我们的教育对象,家长不对的地方我们不能屈从,但是,一定要明确,我们是服务者。教师是怎样的服务者?我的理解有三点:

一、服务于学生

让学生学会做人,不是我们要强迫学生接受我们的道德观,而是因为学生将来要面对成人世界,我们现在就帮助他掌握一些方法。教学生读书,不是强迫学生接受我们曾经受过的教育,而是因为他将来的工作需要。明确这个观点,我们作为教师,是为学生的将来服务的,学生如何能应对未来世界,我们就如何教他,学生读书不是为了老师,老师教书是为学生。比如学校组织一项比赛,某学生不擅长此项但是想参加,某学生擅长此项又不想参加,我们的老师一定会让有特长的学生参加,理由是为班级争光。这个时候,你的立足点就不是为学生服务,而是为自己的名利服务。请大家思考如下的问题:1.某教师在期考前给某学生加班加点补课,停副科补主科。是为了学生补课还是为了班级平均分补课?2.某教师动员成绩差的学生不参加中考或高考,得到的是什么?牺牲的是什么?3.为比赛,让该小组的同学停课专心练习,结果获得大奖,但该组学生需补课才能完成其他的学业。此举谁得谁失?4.为参加计算机比赛中的一项——打字比赛,让某生除上主科外的其他时间全部用于打字练习,虽然比赛获奖,但导致该生高度近视。这样的教育为谁服务?5.某教师为参加赛课,在同一个班试讲同样内容多次,学生都能背出教师和每一个同学回答问题的句子。这样的试讲为谁服务?6.要检查学生作文,某教师让一丢了作文本的学生将从前的作文全部补做一遍,意义何在?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作出这些决策时,是将学生利益放在前面还是将学校利益放在前面?教师在工作时,是将学生利益放在最前面还是将自己的形象放在最前面?就能充分体现你是否真的在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有很多老师,在工作时考虑的是如何完成上级交给的;平时想得最多的是如何尽快完成校长交代的工作任务,如何让自己的工作得到校长的认可。有多少老师,是将学生未来需要放在心上的?所有的家长都希望所有的老师在工作中,特别是当发生矛盾的时候,在权衡利弊的时候,能将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

二、服务于家长

在好的学校,如果服务态度差,家长也不愿意为自己的孩子选择这样的学校,你就是失败的学校;对好的老师,学生不爱听你的课,教师的价值就不存在了。因此,家长希望各位老师,在学校工作时,要将家长的意见和评价放在首位,这样的老师有服务家长的意识。哪怕校长不高看你,可有一百个家长喜欢你,校长肯定不敢把你咋样,因为好的老师有一批家长跟着他走,他不愁没学生教。作为一名家长,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孩子碰到一位缺乏服务理念的老师,很多小事情上暴露出对家长的不信任和不尊重,比如“叫你妈来学校,我有问题找她。”“今天我要来家访,让你爸妈别出门。”“回家听写五遍,叫妈妈签字。”开家长会,一个劲批评学生甚至家长,好像学生学不好是家长对不起老师,老师要借机发泄一番。在这里家长郑重提醒我们老师,任何时候,别对家长发号施令,为了配合教育孩子,可以协商协商再协商,但是,决不可强求家长做任何一件事情。哪怕这种强求对他、对他的孩子有好处。就像餐厅的服务员,可以向客人推荐好菜,但是不能说,这菜好,你非吃不可。对孩子可不可以强求,可以,那是教育的需要。但是,要慎用。树立教育服务的观念,是学校的立校之本。我们也不妨借鉴一下星级服务态度,或许会对教育服务意识有所启迪。当然,强调为家长服务,不是无原则对家长服从。如果为了讨好家长,不敢坚持正确的教育原则,实质上是损害孩子的利益,也是在害家长,那么,后果会更恶劣。比如,有的学校个别老师为讨好家长,故意对家长只报喜不报忧,形成一团和气。这不是服务家长,而是欺骗家长。这只会降低学校与教师的身份。

三、服务于学校

看到这个题目,有人说,我们老师在学校工作,肯定是为学校服务。其实不然,绝大多数老师多年习惯于被学校服务,而不是服务于学校。比如上课了,当你走进课堂,如果没有粉笔,你的及时反应是什么?多数人会责怪,而不是去解决。课间操,某班班主任不在场,班级纪律很乱,有人会视而不见。有的老师一篇篇文章谈德育,可是从不做学生思想工作,为什么只是空谈多,只因为他不是班主任。很多教师习惯了自己的工作就只是拿着校长分给他的教科书,走上讲台,像一个教授一样讲课,讲完就走。学生不交作业,找班主任告状,找家长算账,好像班主任是他的教学助理、家长是他的保安。很多老师已经习惯了工作安排等校长、出了问题找校长。不要以恩师自居,更不要以长官自居,请记住我们是服务者。服务型教师有以下的特点:1.以学校主人翁自居。发现学校或同事存在的问题会着急,会主动想办法提建议、提意见、动手动脑解决问题而非发牢骚讲怪话。2.好管闲事好操心。事不关己,也不挂起,好管“闲事”。3.勤动脑筋做工作,不是简单被动服从。如发现家长对自己有意见,主动去沟通。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树立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服务学校的意识,最终才能很好地服务社会。

学校教师论文: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探究

【摘 要】通过对中职学校专业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对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在职业教育教学方面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专业教师;教师素质;可持续发展

当前,国内外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在迅猛的发展,我国正在经历教育发展这一历史进程。中等职业教育要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这一艰巨的历史重任。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中等专业学校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的情况为数不少,而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对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1 中职学校专业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

1.1 思想观念有所转变但创新不够

部分专业教师的观念比较落后,思想局限在原有的思维定势上,习惯按部就班,不关心教育教学改革,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用陈旧观念来教育和管理学生。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和推进,许多专业教师的思想观念已经有所转变,但教学中仍存在创新意识不够。主要表现在教学上没有以就业为导向,缺乏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缺少适应中职学生学习的有效教法,忽略学生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1.2 规模不断扩大但数量仍旧匮乏

随着中职学校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专业教师的数量也在逐步增加。但许多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缺额不仅普遍存在而且依然很大,这样就造成专业教师课时多,任务重,生师比例过大,加上学校的专业设置变化较大,课程开设门类较多。由于专业教师的数量不够,就会妨碍专业教师人才梯度的建立,造成有的专业新老教师衔接不够连续。专业教师的匮乏已成为中职规模扩大、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1.3 学历水平逐步提升但实践经验缺乏

许多专业教师的起点学历是专科或本科,通过参加培训和考试,专业教师的学历水平逐步得到提升,陆续晋升了各类职称。但大多数青年教师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需的专业技能,而中老年教师观念相对落后,知识和技能老化,教学方法及手段陈旧,缺乏对生产前沿新技术、新知识的了解和应用。部分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仍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知识更新不够,教学方法保守,实践经验缺乏。很多理论教师只能教授理论课,无法上实践课,而很多实践课教师则不熟悉专业理论,甚至有的也不能胜任实践课,于是导致职业教育教学中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的分离,导致毕业生既不能系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也不能熟练进行实践操作,以致于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脱节,严重地影响了培养技术型人才目标的实现。

1.4 综合素质逐步提高但仍存在差距

通过专业建设、继续教育学习等多种途径,专业教师的整体水平在逐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有所增加。随着教育的改革,教育环境的改进、教育目标的完善,教师不仅要掌握精湛的专业知识和系统的教育科学知识,还应具备广博深厚的文化素养,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大多工作后取得教师资格,据资料显示66.6%的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上讲台,教师的综合素养还有所差距,专业教师对所教专业科目内的高新技术知识和专业操作的技能掌握尚不够。中职学校缺少科研氛围,长期远离教学理论研究,专业教师素质与教学要求仍然存在差距。教师素质不高已成为中职学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制约因素。

2 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2.1 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和讲座,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职业道德等课程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科学理论,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教学上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根据提高学生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的实际需要,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基础理论知识要适度,注重对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培养。专业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探索的精神,才能更好更快地培养出高素质和创造力的创新型、开放型人才。

2.2 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专业教师要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技能,争取成为“双师型”素质教师。积极参加校内外实训项目建设,解决实训项目建设中的具体问题,积累实训教学需要的技能和实践经验,从单一教学型向产学研一体化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转变。

突出实践教学,注重“匠型”人才培养。教学上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基础理论以突出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专业理论课可以运用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专业实践课程强调动手能力,加强实践性教学,改革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起了“基本技能训练+阶段实习+综合实习+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模式,设立技能实训中心,以现代技术和方法武装实验室,为使学生获得系统的职业能力训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专业教师要具有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能力的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过程中,自己的能力也得到提高。

2.3 加强专业教师培训

学校要逐步形成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短期培训、基地轮训、专家培训等有机结合的、富有职教特色的培训体系。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既要把实践丰富的专家请进来,又要让我们的专业教师深入到临床实践中,让培训基地与企业进行有效的合作,把教师培训课堂拓展到企业生产车间,使教师深入了解掌握企业生产实际、管理过程和企业文化等,参加岗位实践和职业技能鉴定,切实解决教师动手实践能力薄弱的问题。专业教师充分利用教学之余或假期中去参加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进修培训。通过培训,更新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或者提高学历,利于培养专业教师持续学习的能力。学历的提高,也是教师对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的积累。

2.4 提升专业教师素质

教育的真谛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塑造人格、养成道德、培养人文精神。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没有学习,就没有教师的成长。教师作为积累知识的一个载体,承担着传授知识的重大责任。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通过学习,达到知识的积累,教师才能不断增加自身的修养和内涵,这样才能成为学生思想的引导者,用自己的学识、人格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才能以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理智去生动地感染学生,以自然真实的情感表达与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以形式多样的心理技巧增进教育教学的成效。

师资队伍整体状况和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高低,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解决中职教育教学中制约专业教师队伍发展的因素,使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能适应教育教学的改革,并能可持续发展。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