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发挥科技期刊功能作用的路径分析

科技期刊滞后于我国科技创新的现状,已经不能很好地体现科技期刊服务科技创新发展的本义,成为我国科技体系中的突出短板。事实证明,我国科研成果在全球科技版图上迅速崛起,我国科研机构正在引领全球高质量科研产出的快速增长,然而,我国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科技期刊还很少,能够像英国《自然》、美国《科学》那样为国家的科技进步豪迈代言的刊物没有几家,我国的高水平科研论文大量外流,我国科学研究呈现出“仪器买进来、论文发出去”的两头在外的问题,科技期刊成为我国科技体系中的突出短板。究竟是什么影响了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笔者试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1.树立办刊自信,实实在在服务科技与创新

科研靠创新取胜,论文靠内容取胜,学术期刊要回归学术的本色,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学术生态环境,树立我国良好的学术形象。

高质量科研成果由高水平的研究决定,好的科研论文来自实实在在的科学研究。学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需要借鉴前人的成果、方法、经验,方能站在巨人肩膀上有所创新发展。我国科技期刊要从“量产大国”转向与国际期刊看齐,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学术期刊唯有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发扬创新精神、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做学术的守护者,不异化为金钱所驱动。国外科技期刊的诞生和发展有其外部有利环境因素,同时也是办刊者历经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坚持努力的结果。我们要想把科技期刊办成在世界上叫好的期刊,就必须持之以恒,敬畏学术,保持学术良心,树立良好信誉,构建有公信力的学术诚信体系,吸引实实在在做研究的学者向其投稿,才能留住国内稿件,吸引国外稿件,真正为我国学科建设服务。

2.提高期刊影响力的政策要统筹兼顾

一是要着眼长远,在高度重视自办英文期刊的同时,不忽略中文期刊的均衡发展与普遍提升,在尽快推动形成精品期刊群的同时,不忽略促进普通期刊的提升。近些年,我国政府不断加大支持科技期刊的力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技期刊的发展。但历史原因造成我国期刊出版单位过于分散、规模小,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多数期刊不具备盈利能力,得不到有力支持的期刊在生存边缘挣扎。除了期刊自身要进行编委与主编的改组、运行机制改制、落实同行评议外,也需要政府加大对科技期刊的资助力度,包括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等。目前,我国支持英文学术期刊发展的政策力度大于支持中文学术期刊的力度,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计划连续多年支持英文学术期刊,而专门支持中文期刊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建设工程尚未正式启动,实际受益的只有获得出版政府奖期刊奖和“百杰期刊”的获奖期刊。但我国学术期刊整体质量的提升,不是仅仅靠部分精品学术期刊的努力就能完成的,一定要让占据科技期刊多数的、质量评估一般达标期刊都能享受普惠政策,不断进步成长为精品学术期刊,才能补齐我国科技期刊的短板,真正实现提升我国学术期刊服务科技的能力。

二是要从国家宏观层面加强引导,鼓励提倡科研人员在国际和本土科技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平等对待。科研考核机制也应该对本土科技期刊有倾斜政策,在课题审批、职称晋升等方面加重中文科技期刊的分量,鼓励甚至“法定”国内期刊在科技成果评价中的地位,如建立重大科研成果在中国期刊首发制度、构建人才评定的本土期刊论文倾斜体制、设立科技论文部级奖励制度等,从制度上确保国内科技期刊能在及时时间刊发我国重大、基础和前沿的科研成果,为打造我国国际顶级期刊奠定基础。

3.废除单一评价指标惯例,建立丰富多元的科研评价体系

科研评价指标是科技工作者的重要导向,科研工作者的投稿意愿往往受到科研评价导向的影响。科学研究是复杂的,学术期刊学科众多,衡量其学术水准也是非常复杂的工作。评价学术论文不能简单划一,过分指标化。过度地依赖某种显性的、量化的指标,以为导向,唯SCI影响因子、核心期刊马首是瞻的价值取向,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的科技创新,必须进行调整。

调整科研绩效考评政策,制定弹性的、多维度的绩效考核措施。弱化学术评价中的功利色彩,将影响因子等期刊影响力指标与论文评价适度分离,设计不同指标、综合指标评估人才和期刊,加强科学共同体在学术评价中的重要作用,重视科研成果的创新意义和应用价值,消除“指标驱动的研究”,铲除追风式科研、短平快科研、碎片化科研等的土壤。

调整科研绩效考评政策,制定弹性的、多维度的绩效考核措施。弱化学术评价中的功利色彩,将影响因子等期刊影响力指标与论文评价适度分离,设计不同指标、综合指标评估人才和期刊,加强科学共同体在学术评价中的重要作用,重视科研成果的创新意义和应用价值,消除“指标驱动的研究”,铲除追风式科研、短平快科研、碎片化科研等的土壤。中,既要考虑高影响国际论文的重要性,又要兼顾发表在国内期刊上高质量论文的影响力。要充分认识到SCI收入范围十分有限,不同学科、专业的科技期刊被SCI收录的差异,不同学科之间影响因子的差别,作者、地区间引用文献的差异,影响因子与学术影响力实际上存在的偏差,SCI文章引用情况与某人或某单位学术水平的区别。在各类评审中不再单纯地看期刊的影响因子,而是重在研究结果水平本身,将科研人员的注意力重新聚焦在文章本身的价值上,让期刊把注意力从为影响因子服务中解放出来,重新回归为科学家服务,为我国学科建设服务。

4.更加广泛深入地利用互联网,积极融入全球学术开放进程

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的大趋势是更加广泛、深入地利用网络技术,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积极融入全球学术开放进程。

在国际上,开放科学正成为欧美科研政策的新焦点,欧盟推出的Horizon2020规划,计划投入800亿欧元,打造基于数字开放理念的科研创新体系。欧盟已经要求其资助科研项目的研究数据对公众开放。一些世界级的学术机构如欧洲核子研究理事会(CERN)已开始构建开放数据存储库,学术出版商如Plos和Nature也开始尝试科研试验数据出版。“开放获取”的OA期刊,得到了欧美科学界和政府的广泛支持,如德国斯普林格Sringer和荷兰的Elsevier出版集团,日本和韩国甚至将其作为评价国际性期刊的标准之一。然而我国几乎没有真正的OA期刊,经审批的纯电子版期刊很少,大多期刊是电子出版与纸质出版并存,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国际影响力不足。中国学术出版界需要理性对待OA发展中出现的一定数量的以敛财为目的掠夺性OA期刊现象,积极融入全球学术出版体系。2014年,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了强制性OA政策。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平台已经收录了180种期刊,十几个主要一级学科的专业刊和若干个专题刊在中国知网等大型数字平台上进行整体传播。

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是提升学术期刊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我国的学术期刊需要从分散走向集约,避开期刊管理的体制性障碍,把各刊优势资源相对集中,进行专业化重组和数字化编排,建立以我为主的科技期刊在线系统及全文数据库,实现期刊内容的开放存取(OA)和在线,这是实现我国专业化、数字化转型和集约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