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蓝皮书: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6)图书
人气:14

非物质文化遗产蓝皮书: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6)

本书真实记录了广州市非遗保护工作的十年历程以及发展现状,总结了广州市十年来非遗保护工作的亮点与难点,详细介绍了“广州模式”的建立过程,并就非遗的区域性保护实践加强理论研究。各分题针对&ldqu...
  • 所属分类:图书 >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 作者:[宋俊华]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非物质文化遗产蓝皮书
  • 国际刊号:9787520101271
  •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1
  • 印刷时间:2017-01-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本书真实记录了广州市非遗保护工作的十年历程以及发展现状,总结了广州市十年来非遗保护工作的亮点与难点,详细介绍了“广州模式”的建立过程,并就非遗的区域性保护实践加强理论研究。各分题针对“文化遗产日”“非遗进校园”“生产性保护”“非遗旅游开发实践”“非遗的社会化运作”等热点问题,进行了专题探讨;并将视野面向国际,对日韩、欧美地区的非遗保护模式进行了研究阐释和经验借鉴。

编辑推荐

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6)》秉持第三方的专家视角,以不同角度,综合分析全市非遗保护工作的内容、成绩、问题与发展方向,力求兼具科学性、性、性与指导性。《发展报告》以文字叙述为主,以资料汇总归纳、大数据分析、案例调研、纵向和横向比较(尤其善用表格、图表)等形式,分析非遗保护工作的现状和走势。

作者简介

宋俊华,男,1968年生。现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古代戏曲学会理事、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促进委员会常务理事。1987年考入陕西师范大学,先后获得文学学士(1991)和文学硕士学位(1994)。1999年考入中山大学中文系师承黄天骥、康保成教授攻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2002年6月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工作。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戏剧史、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2004年获全国博士论文奖,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和广东省高等学校第四批“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2010年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第四批“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和广东省宣传思想战线人才“十百千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

目录

Ⅰ 总报告

1 广州非遗保护的历史、现状、经验与对策[撰稿:宋俊华 董 帅 屈浩丽]/001

Ⅱ 热点问题

2 广州非遗保护的“文化遗产日”实践分析[撰稿:张 哲 审稿:黄 艳]/057

3 广州非遗保护“进校园”模式分析[撰稿:王一如 审稿:宋俊华]/077

4 广州非遗保护的公益培训实践[撰稿:林佩娜 审稿:杨明敬]/091

5 海上丝绸之路与广州非遗[撰稿:梅 强 审稿:蒋明智]/108

6 广州非遗保护的“一区一品”实践[撰稿:赵金强 邓正恒 审稿:蒋明智]/130

Ⅲ 专题研究

7 广州市非遗保护中的社会力量参与

——以广州地铁集团对非遗保护的参与为例[撰稿:徐沛仪 审稿:黄 艳]/145

8 广州非遗保护的生产性保护实践

—以广药集团的传统中药保护为例[撰稿:李子艺 审稿:宋俊华]/162

9 广州非遗的区域整体性保护实践

——以越秀区推进广府庙会为例[撰稿:杨 瑾 审稿:杨明敬]/180

10 广州非遗保护的旅游开发实践

——以沙湾古镇为例[撰稿:周 奇 审稿:高小康]/191

Ⅳ 国际经验分析

11 日韩非遗传承模式对广州非遗保护的启示[撰稿:董 帅 审稿:宋俊华]/204

12 美国本土民俗保护对广州非遗保护的启示[撰稿:李子艺 审稿:黄 艳]/216

13 欧洲国家非遗保护案例对广州非遗保护的启示[撰稿:李子艺 审稿:蒋明智]/222

Ⅴ 大事记

14 2015年广州市非遗保护工作大事记/232

15 2006~2014年广州市非遗保护工作大事记/249

Abstract/271

Contents/273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湛蓝198**的评论: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2017-08-19 12:47:47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