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同龢(上下)图书
人气:23

翁同龢(上下)

六十年中事,凄凉到盖棺。不将两行泪,轻向汝曹弹。 翁同龢(1830—1904),两朝帝师,清流领袖,是晚清政局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内外交困的时局,云谲波诡的官场,他历经南北之争、帝党后党之争、甲午战争、戊戌政变...
  • 所属分类:图书 >小说>中国当代小说   图书 >小说>历史  
  • 作者:[高阳] 著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高阳历史小说系列
  • 国际刊号:9787532152322
  •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6
  • 印刷时间:2014-06-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六十年中事,凄凉到盖棺。不将两行泪,轻向汝曹弹。

翁同龢(1830—1904),两朝帝师,清流领袖,是晚清政局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内外交困的时局,云谲波诡的官场,他历经南北之争、帝党后党之争、甲午战争、戊戌政变,从光绪"每事必问同龢",眷倚尤重,到晚年被革职,永不叙用,结局凄凉。翁同龢居于枢纽地位,虽是恺悌君子,但志大才疏,且不免意气,以至于祸己、祸君、祸国。这是时代的悲剧。

翁同龢(上下)》作者高阳深入揭示翁同龢的内心世界,为他一抒难言的隐恨委屈。

编辑推荐

高阳借翁同龢这位两朝帝师、政坛枢纽六十年政坛浮沉为主线,以丰富史料,揭秘罕为人知的宫廷内幕、官场定律,还原甲午战争、戊戌政变历史真相!《翁同龢(上下)》为台湾已故著名作家高阳作品集中的一本。在晚清政坛上,"两代帝师"翁同龢是一身牵动全局的关键人物,硕德清望,士林所宗。甲午之后,继以戊戍政变,翁同龢居于枢纽地位,而以志大才疏,且不免意气,致为李鸿章、刚毅、荣禄等人排陷闲废。临终口占"六十年中事,凄凉到盖棺。"何以致此,本部历史小说高阳先生就将为我们做出详尽的解答与深刻的分析。

作者简介

高阳 台湾著名历史小说家,本名许晏骈,出身于浙江钱塘望族。一生著作有九十余部,并以《李娃》、《慈禧全传》、《胡雪岩》、《乾隆韵事》等著作确定了他当代首席历史小说家的地位。其作品畅销几十年,雅俗共赏,读者遍布华人世界,故有"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之说。

目录

上册

01 天子门生

02 门生天子

03 朴园路线

04 再为帝师

05 依违南北之间

06 朝局的大翻覆

07 常熟门下

08 渤海换了昆明湖

09 "盍簪喧枥马"

10 主战复迫战

下册

11 黄海熸师

12 求和终得和

13 回纥马与督亢图

14 穷极思变

15 "独坐看雨"

16 戊戌政变

17 山中岁月

附录 十疑康有为诗并注

在线预览

由拔贡而状元《离骚》:"准庚寅吾以降。"苏州府的唐寅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因取此语,刻为闲章;同府同一年生的还有文征明。后三百六十年,清宣宗道光十年庚寅,苏州府又降生了两位犹如唐寅与文征明齐名的士林魁首,一个是潘祖荫,一个是翁同龢。

翁同龢籍隶苏州府治以北九十里的常熟。翁家在常熟是大族,但先世除了康熙十五年丙辰探花、官至刑部尚书的翁叔元以外,没有出过什么烜赫的人物,直到道光后,方始兴旺。

翁家之盛,始于翁心存。心存之父名咸封,官至海州学正,生两子,次子心存字二铭,号邃庵,生于乾隆五十六年,道光二年三十二岁,成进士,人翰林。翰林院庶吉士,常例教习三年,复经考试,以等第高下,分别任用,称为"散馆",名列前茅者,二甲授职编修,三甲授职检讨,称为"留馆",其次用为部员,再次用为知县。庶吉士散馆时,绝大多数希望留馆;翁心存不但留馆,而且散馆由三年缩短为一年,因为宣宗即位,例开恩科,道光元年辛巳恩科乡试I则二年壬午恩科会试。子午卯酉之年正科乡试,辰戌丑未之年正科会试;道光三年癸未舂闱,"胨常馆"无法容纳两科的庶吉士,所以翁心存得以提前散馆。

翁心存的宦途非常顺利,一年散馆,又一年"开坊",擢为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又一年充福建乡试正考官,提督广东学政,时为道光五年。

学政俗称"学台",例得专折奏事,与督抚平礼相见。三年差满回京,奉旨在上书房行走,为惠郡王的业师。惠郡王名绵愉,宣宗胞弟,行五;咸丰年间为亲贵首脑,内廷外朝皆尊称之为"老五太爷"。翁心存晚年蹉跌而能复起,未始非由于有此一重渊源。

翁同龢即生于其父当上书房翰林时。翁心存共生四子,长子同书,字祖庚,号药房,道光二十年庶吉士,跟他父亲一样,也是一年散馆,授职编修;其时早翁同书一科的曾国藩,因是三甲出身,在当检讨。

后来李鸿章尊称科名、功名皆是晚辈的翁同龢为"丈",即由曾国藩与翁同书的关系而来,老师的同寅为长辈,则此长辈之弟亦为长辈;李鸿章所以如此谦下,作用是要突出他继承曾国藩的形象。

翁心存的次子名音保,早殇;三子名同爵,出嗣堂叔;幼子即翁同龢,字叔平,号瓶生,亦号瓶庐,晚年自署松禅。他的祖父是学官,父亲又是上书房的师傅,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之下,书自然读得极好。十三岁时作试帖诗,题目是"元夕张宴夺昆仑关",咏狄青的故事,有"及时回圆月,奇功及时人"之句,传诵一时。

道光二十九年己酉,翁同龢二十岁,成为拔贡——出类拔萃的生员(秀才),称为拔贡,定制逢酉年由学政在"科考"后选拔,共试两场,即日交卷,及时场试四书文两篇,经文一篇;第二场试论一篇,策一道,判一条,五言八韵诗一首。较之乡会试仅试四书文、五经文及试帖诗,更为繁重;而且除文字以外,兼重书法,此又与殿试无异。

因此,在昔科举时代,常以"名贵"二字来形容拔贡。又有人说,拔贡之名贵,是因为三年出一个状元,十二年才出一个拔贡。此虽为戏言,但有不通的翰林,而拔贡则必是真才实学,这是毫无例外的事实。

定制:拔贡为正途出身。进京复试考列一、二等者,以七品小京官或知县任用。但翰林院毕竟是储才之地,所以除非年龄太长,急于出仕,否则仍会赴秋闱。翁同龢趁进京复试之便,参加北闱乡试,轻而易举地成了举人。

这一科顺天乡试的考官是工部尚书王广荫、户部尚书孙瑞珍、工部右侍郎宗室灵桂。孙瑞珍之子孙毓汶、灵桂的女婿荣禄,后来与翁同龢的关系极其密切,却都交谊不终。先谈孙毓汶与翁同龢同榜的故事。

孙毓汶是山东济宁人,咸丰年间,为北方士族及时家。他的祖父玉庭官至体仁阁大学士t玉庭有一孙毓淮,是毓汶的堂兄,道光二十四的状元。咸丰六年丙辰,翁同龢、孙毓汶会试中式后,孙家希望孙毓汶夺魁,造成兄弟状元的佳话,因而有一段关于孙瑞珍计陷翁同龢的轶闻。

据高拜石在《古春风楼笔记》中说:"殿试前夕,赴试贡士,住家离殿廷稍远的,每多借宿朝门附近亲友家,以便第二天清早进入隆家门。那时孙家第宅是在皇城附近,翁家比较远些。当晚,孙家以通家之谊,延翁同龢到家里夜饭,孙瑞珍以父执世谊,殷勤款待,频频劝酒,絮絮畅谈,宾主非常欢洽。席散之后,孙尚书又邀翁同龢到他书斋里,把殿试一切规例,不厌其详地一一指点,直到深夜,翁同龢已有倦意,加以不胜酒力,两眼微涩,孙尚书始促其就寝。毓汶早于散席之前就寝了。"可想而知的,到得第二天金殿对策,翁同龢的精神决不如孙毓汶;但翁同龢毕竟还是夺魁了。据高拜石记,正当翁同龢精力不济时,"猛记起他父亲给他的老山人参两枝,藏在卷袋里,因找了出来,折下半枝,含入口中略加咀嚼,果觉津液流贯,神志奋发,振笔直书,一气到底,如时缴卷。"这段故事的真伪,以及人参是否有那样的功效,都是疑问,但翁同龢的日记中,从未提过孙瑞珍,则是事实。

金殿胪唱后,翁同龢以一甲及时名授职修撰;孙毓汶以第二名授职编修。这一榜后来成显宦者,还有浙江归安沈秉成、宗室延煦、湖南茶陵谭钟麟、浙江仁和夏同善、宗室霍穆欢、陕西长安薛允升、镶黄旗满洲乌拉喜崇阿等。

……P1-4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哈罗书**的评论:

商品与描述相符

2016-09-11 11:25:5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喜欢,史家笔法

2016-09-26 21:26:2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多定了一本 还给免费退了 太棒了?

2016-11-22 18:27:0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棒

2016-11-26 17:25:1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好

2016-12-15 22:09:44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书很不错赞一个

2017-01-02 22:53:09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一本很好看的书

2017-01-03 20:20:35
来自r***x(**的评论:

晚晴历史名人,值得一读,不愧是大家作品。

2017-01-23 16:00:16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皇上的老师不好当。

2017-03-09 15:49:52
来自u***o(**的评论:

挺感兴趣的,不错

2017-03-27 15:40:23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不喜欢!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

2017-04-19 11:23:56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翁同龢(上下) 一直信赖当当

2017-04-27 12:47:32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非常非常好!

2017-05-03 18:34:36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书不错值得阅读

2017-06-09 21:03:07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性价比超高的

2017-06-25 09:14:17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整体感觉不错

2017-07-09 10:26:57
来自直冲**的评论:

翁同龢(上下) 豆瓣高分,值得好好收藏,性价比高,高阳的书坑定好

2017-09-01 17:22:30
来自yhongci**的评论:

写的好,历史感很强

2017-09-15 14:57:20
来自q***7(**的评论:

值得一看,历史资料。

2017-11-02 13:41:5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翁同龢(上下) 好书,值得珍藏细读

2017-11-09 07:46:5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看高阳写的历史书不会觉得乏味,他把历史人物写活了,本人是高阳迷。

2016-03-01 02:47:5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高阳笔下的帝王师,双11价格优惠,又买了一部高阳的作品。

2016-11-22 13:56:18
来自***(匿**的评论:

书很好,在当当做活动的时候买超级便宜,参加读书节600-400活动一次买了好多书,超划算。

2017-04-29 18:27:4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一代帝师翁同龢就是智慧过人,谋略之高,百人莫及,很好。

2016-12-17 15:34:2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翁同龢(上下)(高阳历史小说系列),看看如何当皇帝的老师!

2017-11-04 09:52:03
来自寒***(**的评论:

高阳借翁同龢这位两朝帝师、政坛枢纽六十年政坛浮沉为主线,以丰富史料,揭秘罕为人知的宫廷内幕、官场定律,全面还原甲午战争、戊戌政变历史真相!

2017-02-07 15:00:02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