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羊效应图书
人气:45

黑羊效应

【现货发售】在焦虑的世界里,我们活得小心翼翼,每个人都在把无法自圆其说的问题转移给相对软弱的人。从而,陷入一群好人欺负一个好人,其他好人却坐视不管的心理陷阱
  • 所属分类:图书 >心理学>心理百科  
  • 作者:[陈俊钦]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12640818
  •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6
  • 印刷时间:2016-06-01
  • 版次:1
  • 开本:32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当我们面对巨大的压力时,通常会把无法自圆其说的问题转移给相对软弱的人,从而形成一群好人欺负一个好人,其他好人却坐视不管的“黑羊效应”。

◎无助的黑羊——受害者

常常什么也没做,就无辜遭受周围人群的攻击。

◎持刀的屠夫——加害者

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只觉得跟着大家一起对某个人做某些事很有趣。

◎冷漠的白羊——旁观者

目睹部分或全部过程,却没采取任何行动。

看似与你无关的角色,也许你正是其中之一,

只是你还未被唤醒。

解答你生活中必定经历过,却从未意识到的沉默困局。

为什么你常常会感觉到在和空气打架?

为什么一群好人会欺负一个好人?

为什么一群人做坏事时就不会有罪恶感?

为什么你什么也没有做就受到别人的攻击?

为什么我们都会争着做“好人”?

为什么越多人坚持的观点越有可能是错的?

编辑推荐

七十年前,卡尔维诺写给世界的黑羊预言,著名心理学家陈俊钦历时二十多年终于将其破解。

1.揭示一群好人欺负一个好人,其他好人却坐视不管的诡谲现象。

2.解答每个人生活中总是遇到,却从未真正解决的沉默困局。

3.生活中,我们都在为回避责任而制造“黑羊”,总是将自己在事件A上的原因归结到事件B上,认为事件B应该为自己在事件A上的不利局面负责。

4.焦虑世界里,你还是原来的自己吗,你是否已沉迷在角色扮演中,等待着被唤醒,黑羊效应将为你揭开谜底。

5.一本比《墨菲定律》更经典,比《乌合之众》更,阐述群体意识的心理之书。

作者简介

陈俊钦

台湾著名精神科主任医师,现为杏语心灵诊所所长。对“黑羊效应”有二十多年的研究心得。著有《我忧郁,但是我没病》《焦虑也是病吗》等作品。

目录

CHAPTER 01

被围困的黑羊:大众情绪下的无辜受害者

为什么你会成为受委屈或受伤害的一方

谁在找你麻烦,你是在跟空气打架吗

讨厌你的人这么多,是真相还是幻觉

你的支持者渐渐消失,生活成了一种酷刑

你到底做错了什么,大家要如此对你

透视:原来你是焦虑人群中的牺牲者

CHAPTER 02

正视你的心灵暗影,才有机会打破人生困局

我们是否活得太过小心翼翼了

暗影之下,逃避无法解决问题

不快乐也是种权利,谁也不能轻易夺走

做好准备,正向迎击黑羊效应

CHAPTER 03

一群好人为什么会无端欺负一个好人

为什么你怎么做都是错,你到底错在了哪儿

当者参与介入后,能否就此改变一切

如何确认黑羊效应正在逼近自己

什么也没错,就是你犯的较大错误

在我们的生活中,黑羊效应无所不在

直接突围,是破解黑羊效应的方式

CHAPTER 04

为什么加害者意识不到自己做了坏事

加害者的心理状态与犯错动机

加害者的原罪之一:认知行为失调

加害者的原罪之二:集体意识与从众行为

加害者的原罪之三:罪恶共享

究竟是谁在助长加害者的恶行

加害者也需要救赎

CHAPTER 05

噤声的白羊:旁观者的形成、心境与行为

不属于加害者与受害者的第三方势力

旁观者的矛盾情结

众人对于旁观者的期待

CHAPTER 06

内心创伤可以治愈,但受创经历难以遗忘

理解、预防进而解开黑羊效应的困

一位黑羊效应下的受害者

受害者所承受的痛苦,不能被量化与比较

CHAPTER 07

破局,不要给黑羊效应创造机会

如何从黑羊效应的三种角色中脱困

黑羊效应的搜寻期、发展期与影响期

抢在风暴成形之前,就先终结掉一切

集体减压是预防黑羊效应的终极手段

当发现身处黑羊效应时,我们能做些什么

CHAPTER 08

如果黑羊效应无可避免,你要如何自救

别让自己成为受害者候选人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面临被加害的危险

当你不幸成为受害者时,要如何自救

做好身心管理,是治疗创伤的途径

如何较大程度降低受害者的损伤

CHAPTER 09

怎样帮助受害者走出困局,重建自我

你必须学会从严重的创伤中重建自我

越多人坚持的观点,越有可能是错的

黑羊效应的起因与结果有所相关吗

“别生气”这种安慰话,反而更会激怒生气者

符号与隐喻,是破解黑羊效应的关键因素

CHAPTER 10

告别黑羊效应,从伤痛中重获新生

自我觉醒,摆脱沦为受害者的厄运

重新诠释受害者过往的伤痛经历

驾驭负面情绪,让一切都好起来

千万别忽视受害者身体症状的治疗

卸下盔甲,无人受害,就是对凶手的较大反击

在线预览

做好准备,正向迎击黑羊效应 你的人生,从基因、成长背景、受的教育,到你的聪明才智、家庭资源等,没有一样是你能决定的。然而,上述的每一项,都会深深地影响你的人格特质、内在需求与情绪特质的构成。如果你在生命历程中遭受的创伤很多,就没办法拥有足够的自我强度与人格特质,更没办法贯彻自己的意志。同时,在社会生活中,也会遭遇到更多与更严重的适应障碍问题。当你能够想到这些问题时,一切都已经被决定。更糟糕的是,你不得不去承受,因为那就是你自己。

我最常说的一个比喻,就是用冷血杀手与总统进行对比。一个冷血杀手,不值得同情──问题是,如果换作是总统,出生在一个没有爱、没有温暖的家庭,面对残酷的生存竞争,为了活下去,只能靠本性中的邪恶去抢夺,就像一只野兽。那么,总统的表现会比较好吗?如果以自我感觉良好,听不进别人的规劝,永远以自我为中心来思考,不在乎别人的痛苦等特质来说,我想,恐怕总统未必会表现得比冷血杀手要好。所以,无论好坏,都不要把一切表现都归因到自己身上,成就未必是自己努力的结果;相同的,缺点与失败一样不能全部怪到你身上。

这就是我们即将开始探讨的话题,你千万不要用“二分法”来断言黑羊效应当中的任何人。在黑羊效应中不管哪一个角色,都有他们的苦衷、无奈、痛苦与不为人知的一面。你没有义务为谁打抱不平,也没有权利去厌恶任何人。

在即将展开话题的此刻,我希望读者把自己的价值观通通暂时搁下,无好、无坏、无善、无恶、无优、无劣、无爱,也无恨──每个人都只是浑浑噩噩地在这个社会中成长,被各种心理效应摆布,就像吃了迷幻药一样,在不清醒当中做出连自己也不明白的事。

千万不要把黑羊效应理解成坏人欺负好人的现象──恰恰相反,黑羊效应是一群好人欺负一个好人,其他好人在旁边,却视而不见、坐视不管的诡谲现象。

下面让我来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如果状况是发生在办公室里,一群人为了抢夺少数升迁的机会,因而组成派系,恶意攻击特定对象,那么,这就不是黑羊效应,因为那种攻击行为明显是恶意的,不管是在事前、事中或事后,人们表现出来的思想与行为都不会遵守黑羊效应。然而,实际上到底是恶意斗争还是黑羊效应,从表面上看都是一样的。而在一个团体里面,这两种状况都可能发生。

本章的目的,从拿下伪善的面具,面对真实的内心到悲悯每个丑陋的心灵阴影与停止随意做出善恶的判断,都在为理性地了解黑羊效应与疗愈在回忆中继续淌血的伤痕而做准备。

此刻,就是这场旅程的起点,准备好了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还记得先前对于黑羊效应的形容吗?那是一个最普遍、最激烈、伤害程度最深、受害者最难以忘却、而参与共谋的人数最多的破坏性心理效应之一,在各种造成人类痛苦的事件中,到处都可以见到它的影子。直到今天,它依旧天天在各处上演,以惊人的力量在无数的人身上留下一道又一道伤痕。受害者可能在多年以后,依然无法抹去痛苦,只好通过工作让自己忙一点,让自己不要胡思乱想。然而,只要一停下来,过往的画面就会冒出来,那永不止息的心绪再度逼问起自己:“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就算你们要惩罚我,至少给我一个理由吧?”

从这里开始,接下来几章,我们将要把整个黑羊效应中的参与者,做一个完整的分析,你可能会发现:原来自己曾经也是黑羊效应中的受害者─

黑羊

黑羊效应中较大的受害者,常常什么也没做就无辜地遭受周围人群的攻击,以至于自己的内心备受煎熬。只有当你处在“黑羊”的角色中时,才能够真正体会到那种内心上的痛苦。

屠夫团体

一群通常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的人,只觉得跟着大家一起对某个人做某些事很有趣,但是到底是什么事,他们却不知道。有些时候,他们想起来,似乎觉得很不应该,但因为大家都这样做,所以“应该”不会是错的。但无论如何,跟着别人一起做那些事,可以让自己有种归属感与被接纳感。

旁观者

泛指所有不是“黑羊”,但也没加入“屠夫团体”的人。是可能目睹部分或全部过程,却没采取任何行动的人。这群人尽可能不参与这个团体的任何行动,避免自己遭到波及,也避免自己的情绪受到影响。这群人可能会密切注视着整个局势的发展,但也可能不想理会。

在随后的章节,我们将从以上三个角度来详述这三类人的心理状态与具体行为。

看穿黑幕

理解黑羊效应的好处之一,在于发生集体冲突的时候,你能快速弄清楚局势是恶意斗争还是黑羊效应,也就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掌握局势的发展,从预测每一个人的行为,到思考出应对方法,甚至是破解之道。

“别生气”这种安慰话,反而更会激怒生气者 很多人厌恶愤怒,认为愤怒是恨的化身,用愤怒的态度去处理事情,只会搞砸很多事,破坏人际关系,伤害彼此的感情,搞坏了自己的形象,让别人讨厌,浪费时间也浪费生命,造成无谓的人与事物的损失。所以,“黑羊”从早到晚,都会听到一大堆这样的话:“恨他们如果对你有帮助,那你尽管恨他们;如果不能,一直把那些事放在心上,对你有什么好处?”“生气能解决问题吗?学会放下,化敌为友,那不是很好吗?学会转念,换个心情,看看世界多美好!”

不管你是否当过“黑羊”,至少,你自己一定生气过,那时候,别人是不是也会这么说?你听了感觉如何?通常会更生气,对吧?至少,心情不会变好;若会变好,那也是因为别人的陪伴、倾听以及你想到一些你还拥有的人和事物。事实上,很多人一直气难消,放不下,就是因为别人24小时到晚劝他不要生气!所以,本来好不容易快忘掉了,别人一说,他的怒气又上来了。

别人生气的时候,要他不要生气,通常会更激怒他。但更奇怪的是人人都知道生气对自己的身体,人际关系,事情处理都没好处,但还是会生气;也都因为别人劝自己不要生气,自己反而更生气,所以当别人生气时,讲上面那些话不但没用,而且还会激怒对方,所以万万讲不得。但偏偏遇到别人生气的时候,我们又会不自觉地把上面的话讲一遍!

而在黑羊效应当中,“黑羊”被众人攻击,他们对抗不了“屠夫群”的围攻,再加上“旁观者”的袖手旁观,不难得知,他的内心有多生气!但是他们不管向谁诉苦,或是有人想劝他不要再白白牺牲受伤害了,每个人都跟他们这样讲,反而让他们更生气。我听过他们大骂这群亲友团的用语,可真精彩。

“放下?拜托!他讲的是人话吗,要是他跟我一样,当着主管跟其他同事的面被奚落,下不了台,请他表演一次‘放下’,有本事做得到再说。”

“你连我要说什么都不知道,就一直跟我说‘你的痛苦我知道’。”

“奇怪,你到底是我朋友还是他们的朋友,怎么全都在为他们说话呢?”

我们试着用另外一种语气说话:

“什么!他们竟然敢这样对待我的朋友!岂有此理!他们算老几,谁怕谁?告诉你,这件事我管定了!”

当原本愤怒的对方,听到你这样说时,你猜,他们会如何反应?当你比“黑羊”更激动时,通常,原本一肚子怒气的对方,非常有可能会反过来,劝你说:“不要那么激动,这样做,不会对事情有帮助,反而会把事情越闹越大,越难收拾……”这就是最有趣的地方。要理解这样的反应,你得仔细“阅读”愤怒在心理上的意义。人们在什么状况下会生气?生气又在传达什么样的意义?

简单讲,目睹不平事,特别是当受害者是自己时,愤怒的情绪就会出现。愤怒其实是一种无语问苍天的反应,包含着“被剥夺”与“无能为力”两种心理。进一步说,愤怒是人类被夺走、被侵害、被拿走任何原本属于自己的事物且想做些什么却又什么也做不到时,自然产生的情绪反扑。它的孪生兄弟就是“忧郁”,只不过反扑的对象不同而已。

如果“加害者”拒绝沟通且具有无上力量时,人类会倾向于使用忧郁来表现自己“被夺走”的痛苦。如果“加害者”是可以沟通的,而且不具备压倒性优势,人们就会以“愤怒”来表现。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医疗纠纷。

举个例子:如果受害者开车撞在路边的树上时,车毁人亡,救出来时,尸体早已冰冷,家属只会悲伤,哀痛欲绝;但如果救出来时尚有微弱的脉搏,消防人员动作神速,只用几分钟,就将其送到了不远处的医院,急诊室医护人员上前处理,发现已经断气,那这时家属可就会愤怒了,医护人员、消防人员、医院急诊处理原则……通通都可以成为他们质疑的对象。这不是一本讨论医疗纠纷的书,我也无意讨论,但我必须指出,这是另一种心理效应,跟黑羊效应有类似的地方:反正有错,那一定要有人错,管他是谁都好。上述的那些紧急救护人员如此,“黑羊”亦如此。

当“黑羊”承载“屠夫群”长期的无理攻击时,他往往已经把所有的可能解释都想过了,但依旧找不到答案。此时,所有的心理防卫机制已经用尽,他若不愤怒(未必会讲出来),那就只好选择忧郁(忍隐不发)。同时,亲朋好友会安慰他什么,他通通都知道,但他渴望的是有人相信他,站在他这边支持他,如此而已。

当其他人老是叫他放下,那就等于要再进一步把愤怒的权利也拿走,那种感受是“加害者不但没有受到报应,这么要好的自己人还为加害者辩护”,他情何以堪?你认为他内心的被剥夺感会不会更强?

反过来,他要的只是有人相信他而已,他有理性,他不会做违法的事,他说的那些狠话,不过是寻找一个阿Q式的“精神胜利”。因此,关于愤怒,人们必须明白如下观念:

软言好语并无帮助

愤怒就如同烈火,缓和与阻止它的话语等同汽油,说得越多,火越旺。“黑羊”往往苦于亲朋好友继续火上浇油的做法,心中的怒火始终灭不了。

用更强烈的愤怒替他出气

要让“黑羊”停止愤怒,好的办法就是比他还生气──但是严肃的、认真的,不能嬉皮笑脸,故作轻松;否则“黑羊”会有被你嘲讽的感觉,而受到更大的打击。

愤怒不是罪恶的

愤怒是内心的想法,无罪;你可以愤怒,但不可以做出报复的“行动”。

你没有忍耐的义务

如果你正是“黑羊”,旁人却继续用近乎白痴的方式来试图安慰你,不要因为旁人跟你的情谊而默默忍下。你没有忍耐的义务,对方也没有因为不知道要怎么劝你而不断说蠢话与做蠢事的权利,你得教会他们该怎么做──譬如买这本书送给他们。

看穿黑幕

愤怒是人类的权利,不能被剥夺,它凌驾于所有理性之上,就像被刀割会流血一样,没人可以“理性地跟手指谈判”,然后伤口就愈合了,不再流血。

符号与隐喻,是破解黑羊效应的关键因素 要想破解黑羊效应,你就必须进入它的核心。黑羊效应的核心要素很多,但是有一种,却是关键中的关键,那就是符号。

什么叫作符号?符号就是一种表征,代表着一堆意义。在传递信息时,一个简单的符号就可能成为关键因素。不管是语言、表情、手势、动作或行为,都可以作为符号之一。例如,去朋友家做客,朋友跟你说“欢迎光临”,你能正确理解它,所以你会采取相对应的做法。但是,同样一句话,餐厅服务生说,你妈妈说,学校老师说,意义不一样。为什么?如果你身上没带钱包,你会婉拒餐厅服务生的欢迎光临,但是会轻轻松松地走进妈妈打开的门。为什么?你是怎么作判断的?关键就在隐喻。人类语言需要说的比例其实不高,其他部分都不是用说的,而是以身体姿势、表情、动作来“说”给你听。下面我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有一位中年妇人走到公交车等候区,然后站在车道旁,频频地望向迎面而来的公交车,公交车司机也果真放慢了车速。,公交车停在中年妇人面前,车门开了,司机望着中年妇人,中年妇人就走上了车。

公交车司机未等中年妇人站稳,就立刻加油往前冲,过了两站,中年妇人决定要下车,司机停下来,示意中年妇人要刷卡。

请问,中年妇人可不可以说:“我从头到尾都未开口,我当时只是站在那里,看到你开过来,我很好奇,你开那么快,停得下来吗?因此多望了几眼。你却把车停在我面前,还一直盯着我看,我以为你有话要跟我说,所以就走上了车,哪知道你就把车门关了,开始往前冲,也不管我是否有座位,更是不理会我说什么,结果我叫了老半天,到第二站你才听见,才放我下来,等一下我还要想办法回到前两站,是你应该付我车费,不是我该付车费吧。”

你觉得这位中年妇人讲的有没有道理?

这位中年妇人忽略了日常生活中的隐喻,似乎在狡辩,但请抛掉所有的社会习俗与习惯,用中年妇人的眼睛、思绪跟逻辑去思考──她的辩解,逻辑是严密的吗?是的。确实整个过程,双方都没开口说过话。隐喻必须是双方都活在同样的社会中,而且双方都充分了解。但你能证明中年妇人了解这隐喻吗?

中年妇人表达自己思绪的逻辑是清楚的吗?是的。她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论证过程,你要说她狡辩,根本无凭无据。但是要你接受她的说法,却又很困难,因为她的说法与行为会跟您脑中的“社会隐喻”严重抵触。

说得更坦白一点,你只不过用你的社会隐喻,包含社会习俗、日常习惯、经验法则,还有你莫名其妙而生的愤怒感,在指控对方的严密逻辑论证而已。

话说回来,法律上,有这么规定吗?没有。如果诉讼,骤然关起门就大力踩下油门的司机说不定还会败诉。理性上,很多人知道这道理;情感上,人却有另外一个相反的声音。而这个相反的声音必然是非理性的,无法用说理来改变它。我们只能用另外一些比较直观的情境来凸显它的荒谬性─

警察来了,一查,发现这位中年妇人原来是个外国人,她父亲是亚洲人,母亲是挪威人,她因此取得挪威国籍。她长年定居在挪威,是一家上市家族企业的前任总裁,但是她很早就退了休,决定过背包客的生活。如今她已经旅游世界7年,今年68岁。她抱着好奇跑到中国来,努力学会中文,又辗转得知有台湾这么一个地方,于是跑到台湾来。这是她及时次来到台湾,及时次搭公交车。

这个时候,请您再想想,这位中年妇人的说辞是否有道理?

差异在哪里?差异就在“隐喻”。一旦你的脑袋里装满了约定俗成的“隐喻”你就会不断受它干扰。

好,当你站起来,做了一个动作,其他同学也跟着站起来,以夸张的方式,模仿你做一样的动作,你会生气。为什么?因为对方把内心的嘲讽之意,用肢体语言的“隐喻”表现出来,而你也读懂了,所以你会生气。但是,如果有个老外问你:“为什么生气?”你一定说不出来,因为那全部是“隐喻”。但是,我的重点不在这里,我要问的是:你为什么偏偏要练习听得懂别人攻击你的“隐喻”?

每当你被“屠夫群”围攻,心情糟透时,一定会有一些看上去对你好的人跟你说一些“情报”。你也许问过他们,为什么要告诉你这些?他们会说,不忍心看你再这样被欺负下去,不希望你从头到尾像个呆瓜一样被蒙在鼓里,所以还是忍不住跟你说了一些重要的“情报”。

对于严重缺乏信息,就像瞎子过马路一样的“黑羊”,对这些“情报”是求之不得的。你可能会充满感激地掏心挖肺,把自己的内心事讲给对方听,而得到的是一些你早有预期,如今终于得到证实的对方丑陋至极的作为。

你会愤恨“屠夫群”,这些身份特殊的“旁观者”简直就是你的救星,你会期待从对方身上得到一点援助。结果,你可能真的得到了一些“重要的信息”,你也可能只获得了一些模糊的字眼与不确定的支持,但不管怎样,你会相当感激对方的所作所为。

当然,我们无法证实,他们是真的有心想帮你,还是想利用你?但我只想问一句话:“知道或证实了你心中高度怀疑的事情,除了能让你更生气,一个人的时候更孤单,对于人性更加失望以外,你还能得到什么?”

好,就算没有这些冒着生命危险来通风报信的“好人”,替你证实“屠夫群”的可恶,你不需用大脑也知道,对方能把事情做绝。但你期待得到什么?事实上,你这个动作就是一种求饶的希望,虽然明知不可能,但你还是不想面对现实,你还是渴望着“屠夫群”洗心革面那百万分之一的机会,希望梦想成真。

那么,我们不如来思考这个问题:有情报显示,“屠夫群”已经开始领悟到自己的错误了,那你是该高兴还是悲伤呢?很多人在当时的回答肯定是:当然是高兴的,事实上,那是你对过往受伤的自己的一种背叛──还没有安顿好过往受伤的心灵,就抛弃了自己的权利,这不是放下,这是另一种伤害,它们以后会在你耳边申诉个不停,让你永远难以放下。因此,每一位“黑羊”都应该知道:

放下不是一时半刻就办得到的

没有准备好就放下或转念,只不过是鸵鸟心态而已。固然,真正的“放下”是的目的,但毫无准备地抛弃自己的权利,你将要用更长更久的时间,来为自己的不负责任付出代价。

知道得越多,可能让“黑羊”越迷惘

知道得多,对于“黑羊”一点帮助也没有,这只会让“黑羊”的心更乱,日子更艰难。如果您是出于善意,真心想帮助“黑羊”,请不要再用各种信息来挠乱“黑羊”的心。

判别信息提供者的立场

如果你是“黑羊”,你可以采取一种判断“通风报信者”是善意或恶意的方法,就是请他在大庭广众公然表现对你的善意;或是在已知对你友善的人群当中公开表达。理由很简单,公开表达意见等同署名,一个没署名的信息,等同黑函,可能有价值,但少碰为妙。

留意对方言语之外的符号

身为“黑羊”,每当遇到要提供情报的“好人”时,暂时不要急着生气,不妨抬起头,看看对方脸上若有似无的那抹微笑。

身为“黑羊”,蒙受的损失已经很大,不容再受伤害。而在社交互动上,人们必然会在各个领域有所损失,也有所获得,这是一种交易。各种传统的道德、伦理所要求的对象,并不是针对所有人而设计的,每个人都一样,得先看看,这样的要求,是不是自己负担得起?

“黑羊”没有牺牲自己的权利,因为有太多默默支持与关心你的人,他们不想你牺牲,然后满足加害人的欲望。你的牺牲,实际上就是在牺牲所有支持你的人,如果你不放弃“满足加害者的念头”,时间一久,你的支持者就会选择牺牲你。

看穿黑幕

“黑羊”是受害者,受害者没有潇洒的权利。“黑羊”有义务吸取所有合理的资源,让自己有更多机会走出“阴霾”,这是报答所有关心你的人的好的做法。因此,在做任何事以前,先问问自己“做这件事,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媒体评论

对一般人来说,难受的莫过于在一个群体里却找不到认同感。

——弗洛姆

没有一个没有理智的人,能够接受理智。

——弗洛伊德

下一刻我会是什么样子,我会做什么,随时间而变,并且不可预测。

——罗杰斯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带着帽**的评论:

黑羊效应无处不在,每个人都有可能陷入其中,只是有时你会是黑羊,有时会是屠夫,有时会是围观者。只是角色不同罢了。

2016-05-30 17:25:14
来自麻麻的**的评论:

我们常常会因为他很胖、他成绩差、他家穷等一些小事,而涉入排挤或欺凌他人的事件中。最后和更多的人一起攻击那个人。其实,这就是一种黑羊效应。

2016-05-27 09:48:0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无论黑羊、白羊还是屠夫,在黑羊效应里其实都是受害者。

2016-07-07 08:10:2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受害者往往什么也没有做,就受到别人无故的攻击。奇怪的是攻击黑羊的人也不知道他们做了什么错事。整个过程都是诡异的。

2016-06-22 08:44:5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黑羊,白羊,屠夫,在黑羊效应里都是受害者,没有一个角色可以逃离。

2016-09-02 11:08:13
来自妹妹萌**的评论:

我曾经是一只典型的黑羊,那段段时间,即使我只是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但也会时不时地听到别人在议论我。那段时间感觉自己的生活就是一团糟。看了这本书以后深有同感

2016-05-30 15:15:05
来自波波是**的评论:

看这本书的时候,想到以前上学的时候,自己不喜欢学习,坐在教室的角落里,然后大家都把我当怪物看,认为我就是整个班集体的累赘。每天都嘲笑我。现在想想,其实自己当时就是典型的黑羊。

2016-05-26 16:14:52
来自小bt不**的评论:

这本书看完了,其实讲的就是当一群白羊里出现一只黑羊,白羊就会认为这只黑羊是怪物。然后就会攻击它。其实双方都没有错。

2016-05-26 16:07:5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在这个浮躁焦虑的世界里,我们总害怕自己受伤,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害怕别人嘲笑的眼神。因此,总认为自己只有接受积极阳光的东西才能远离这些对自己的消极影响。即亲近“光明面”,远离“阴暗面”。其实,越是这样我们越不知道该怎么与自己相处,看了这本书以后,我更加了解了自己

2016-05-26 10:14:3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多时候,在群体的影响下我们会失去个体意识,从而与群体做一些自认为对的事情。因为大家都在做,我跟着做肯定也不会错。很多时候,我们就处于这样一种自欺欺人的状态。

2016-05-29 16:30:13
来自脸大才**的评论:

其实,当你陷入黑羊效应里时,被无辜霸陵和排挤的你无论对抗还是示弱,在敌对群体眼里都是挑衅。此时,成为众矢之的的你只会陷入混乱,看着周遭支持的光点渐渐消失,只剩自己孤立无援。

2016-05-30 16:15:5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我理解这本书说的是一种共犯结构或不自知的恶。我们往往活在一些心理学定律里,而揭示这些定律,不是为了实用或功利的目的,只是提请我们注意我们不经意的“恶”,这种“恶”既与道德无关也与道德有关,“无关”在于,我们不能以此指责别人,“有关”在于,我们可以让自己成为更道德的人。

2016-07-06 09:33:0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不错的心理学作品,在一个人人自危,充满压力挑战的社会,焦虑的不断产生,身边也有黑羊,但是却很无助,该书正能量心理学,确实学习了,有实用的,同时也有案例,需要结合书籍思考方能有所收获

2016-07-06 09:27:09
来自贰四**的评论:

对于一群好人欺负一个好人的现象,并不少见,虽然也不显著。通过本书,能够为自己找到更多的安全感

2016-11-20 11:17:01
来自漫海畅**的评论:

对于经历过黑羊效应的人们来说,《黑羊效应》是一本摆脱黑羊角色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即使你并没有成为黑羊效应中角色的经历,读一本《黑羊效应》这样的好书,会帮助你更好的了解这个社会。

2016-05-26 09:19:3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有时候可能真的就是这样,没有所谓的好人坏人,可能也没人意识到自己到底是在做什么,只觉得大家都说那个人于是我也说。释放情绪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所以人们才这么善于排挤他人吧。

2016-05-31 17:18:2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没想到,生活里的那种一群好人欺负一个人好人的现象就是黑羊效应呀。收获颇多。

2016-06-20 19:14:5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没想到,生活里的那种一群好人欺负一个人好人的现象就是黑羊效应呀。好厉害。挺启发人的,比那些青春小说有趣多了。

2016-06-01 11:24:08
来自我就是**的评论:

没想到,生活里的那种一群好人欺负一个人好人的现象就是黑羊效应呀。好厉害。

2016-06-16 16:37:0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当所有已经从黑羊效应中觉醒的人们,开始为了自己生命攸关的议题而奋发起来时,这股热情与动机,将有助于人群有节制地控制住自己在团队中所遭受到的压力,掌握到更大的包容力,更重要的是赢回所有话题的主控权。

2016-06-21 13:45:4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看完了,以前上学时自己总是被同学们无缘无故的冷落,当时以为可能是自己不擅长交友,使得大家不喜欢我,看完这本书以后发现那时的我就是典型的黑羊。现在心里好受多了。强烈推荐和我有一样经历的人看看这本书。它可以帮你从阴影里走出来。

2016-05-28 23:03:4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在心理问题逐渐获得重视的今天,大多数人都明白,一个人不能长期处在焦虑状态中,否则身体是会垮掉的。个人焦虑如此,集体焦虑也是如此。集体焦虑必须找个出口宣泄掉,否则团体会崩溃。但是出口在哪里呢?如果没有,那只好做一个。此时黑羊就诞生了。

2016-06-22 08:52:3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物流很快,下单一天就收到货了,《黑羊效应》写的很精确,丝丝入扣,看的出作者写作的时候很用心,拨开一些自己的朦胧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黑羊效应的时候能立刻辨别出来,对黑羊效应做出正确的反应,很赞的一本书,对我帮助很大。

2016-07-08 16:04:5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我曾经是一只典型的黑羊,在上初中的时候,每天都会有一群人在背后议论我,我想找他们问个明白,可总是感觉无能为力,找不到谁是攻击我的主谋。我只是在心里默默地承受着,看完这本书以后我感觉自己放下了以前的那段经历。

2016-06-08 11:29:23
来自一只大**的评论:

自己也总是会无缘无故因为一些小事嫉恨某个人,以前总认为确实是这人太无耻,读了这本书以后发现自己无意中充当了黑羊效应中的屠夫角色。这个人其实根本不坏,只是大家都说他坏,所以我也就感觉他坏了。但是当时却没有意识到。

2016-05-26 17:47:4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有群体出没的地方,“欺凌”与“排挤”的现象就不会消失。受害者就像白羊群中最特别的黑羊,一举一动都会成为被人挑起攻击的理由。而加害者也不见得是坏人,却在群体意识的逼迫下成为持刀的屠夫。在一旁的旁观者,则成了不敢吭声的白羊。

2016-09-06 10:23:19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