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精装插图本)图书
人气:39

菊与刀(精装插图本)

日本,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地,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岛国,它造就了一场极度惨烈的世界大战,但也造就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伟大的经济奇迹。
  • 所属分类:图书 >文化>世界各国文化>东方文化  
  • 作者:(美)[鲁思·本尼迪克特] 著;[王颖],[杜翠云] 编译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201084107
  •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11
  • 印刷时间:2013-11-01
  • 版次:1
  • 开本:32开
  • 页数:266
  • 纸张:轻型纸
  • 包装:精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日本,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地,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岛国,它造就了一场极度惨烈的世界大战,但也造就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伟大的经济奇迹。日本为什么会成为令人发指的侵略者?日本的野心到底有多大,真的想吞掉美国吗?作为世界上一个被原子弹轰炸的国家,是怎样迅速复兴崛起的?所有问题都能在这本《菊与刀》中得到解答。

"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本尼迪克特用"菊"与"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以一个西方人的冷静视角,通览日本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此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其极大的影响至今不减。

编辑推荐

1.全世界认可的现代"日本学"开山之源,了解日本不可不读的经典名著!

2.20世纪50年代美国用它改造日本,20世纪80年代世界用它分析日本,21世纪我们用它重新认识与发现日本。

作者简介

鲁思 本尼迪克特: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她曾经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文化人类学,其导师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弗朗兹 博尔斯(Franz Boas),鲁思受到导师的影响,一生注重原始文化的调查研究。

目录

译者序

章 任务:研究日本

第二章 战争中的日本人

第三章 各就其位

第四章 明治维新

第五章 历史和社会的负债人

第六章 报恩于万

第七章 难承受的道义

第八章 洗刷名誉

第九章 人之常情的世界

第十章 进退维谷的道德

第十一章 自我修养

第十二章 儿童启蒙

第十三章 投降后的日本人

在线预览

每种文化传统都有它关于战争的惯例,尽管西欧各国各有特点,但也有他们的共性。因为这些国家的文化同根同源,包括战争在内。所以西欧的战争中,很多情况是可以预知的,例如,战前动员士兵全力以赴,局部失败时如何坚定信心,战死者比例达到多少就该投降,还有战俘的待遇等等。

通过了解日本与西方在战争惯例上的差异,我们可以明白他们的人生观以及对人应负的责任的看法。我们的目的是对日本的文化及行为进行系统的研究,去解答他们的行为所反映出得与其性格有关的许多问题。至于那些不符合我们信条的东西是否具有军事意义,我们不必去管。

日本对战争正义性的界定与美国恰恰相反,衡量国际形势的出发点与我们也不同。美国认为战争的起因是,日本、意大利、德意志三国非法冒犯并破坏了国际和平,他们无视了一条国际惯例,即"自己生存,也让别人生存",侵犯了国际上对自由企业"开放门户"的准则。他们不管是占领满洲国、埃塞俄比亚还是波兰,都已经证明,他们推行的是压迫弱小的邪恶政策。日本发动战争的理由很特别,他们要结束世界上这种"自立为王"的无政府状态,为建立等级秩序而奋斗。当然,这一秩序只能由日本来知名品牌,因为只有日本真正建立起了自上而下的等级制度,在国内平定了叛乱,实现了和平统一,建立了交通、电力、钢铁产业,可见"各就其位"是必要的。另外,据官方公布数据来看,99.5%的日本青少年都在公立学校里接受义务教育。根据日本等级秩序的理论,"大东亚"诸国是同一种族,因此,它应该扶持拖后腿的小兄弟――中国,然后逐步将美国、英国、俄国从"大东亚"区域中驱逐出去,让他们"各回各家"。各国只有在国际等级链条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各司其职,才能形成统一和谐的世界。在下一章,我们将探讨这种广受好评的等级制在日本文化中的含义。"大东亚"其实是日本民族幻想出来的,符合国民口味,但是其大程度的不幸就在于,那些被侵占的国家并不认同这一理想。尽管如此,日本在战败后仍然不承认"大东亚"这一理想是不道德的。就连那些在外交上具弱势的日本战俘,也很少责难日本对亚洲大陆和西南太平洋地区的心怀不轨。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日本肯定不会轻易抛弃一些固有的态度,特别是对等级制的信仰和依赖。虽然这一点与热爱平等的美国人截然不同,但我们还是要了解等级制对日本的含义,以及它的好处究竟在哪里。

日本人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精神上,他们叫嚷着日本必胜,精神必将战胜物质。他们说:"我们早就知道,美国确实是个大国,军备力量确实优越,但这算得了什么,我们根本没有把这些放在眼里。"我们还可以从他们的一家发行量很高的报纸一《每日新闻》上读到这样一段话:"敌人有丰富的资源,但是却不是这次战争创造的,我们要是害怕这些数字,当初就不会开战了。"

不管是日本打胜仗还是我们打胜仗,日本的政治家、领袖以及军人们都反复申明:"这不是一场军备上的较量,而是日本人的精神与美国人的物质之间的较量。毫无疑问,这场较量,胜利必将属于日本。"但这一信条却成了塞班、硫黄岛溃败时的托辞,虽然它并不是专门为失败而准备的。早在偷袭珍珠港以前,它就已经深入人心。在日军夸耀胜利的那几个月,它更是充当了冲锋的号角。日本前陆军大臣、狂热的军国主义者荒木大将,曾在20世纪30年代的一本小册子《告日本国民书》中写道,日本的"天授使命"在于"弘扬皇道于四海,力量悬殊不足忧,船坚炮利不足惧"。

日本与西方的差别并不是它不关心物质军备,事实上,像其他备战国家一样,日本也心存忧虑。在整个20世纪30年代,日本国民总收入的一大部分都用于军备,到了偷袭珍珠港的那年,国民收入将近一半用在了陆海军的军备上,而且这一比例还在急剧上升,而民用支出却只占总支出额的17%。但是,日本人认为物质并不重要,"船坚炮利"就像代表武士道德品质的佩刀一样,只不过是"日本精神"的表面象征而已。

美国一贯注重强大的实力,日本则一贯重视精神。他们说,精神就是一切,可以永恒;物质虽不可少,却是次要的,转瞬即逝。所以日本虽然也像美国一样开展增产运动,但这项运动却是基于他们的这一独特认知。日本的广播电台经常播放:"物质资源有限,终将覆灭,这是永恒的真理。"这种对精神的信赖也鲜明地反映在他们的战术手册中:"以吾等之训练以抗敌军之众,以吾等之血肉以抗敌军之固。"这句口号并非是为这次战争而特意制定的,而是他们的传统,他们的军队手册页始终都印着"推荐阅读必胜"四个大字。日本那支著名的"神风突击队",就是精神战胜物质的活生生的例子。他们的飞行员会驾着飞机向我们的军舰做自杀式袭击,以此来表达对物质的蔑视。突击队命名为"神风",是因为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攻打日本时,船队遇飓风而遭覆灭,这次"神风"拯救了日本。P22-25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广州小**的评论:

书的质量很好!

2016-10-12 15:08:32
来自A***蕾(**的评论:

送货快,价格很实惠,纸质还ok

2017-04-23 10:55:11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看看日本的历史,特价买很划算

2017-04-25 16:00:19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还是希望加快配送速度

2017-04-27 12:24:4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菊与刀(精装插图本) 已收藏你家,价格合理,还包邮,书很棒,绝对正版,当当最好的一家店,生意兴隆!

2017-03-31 13:35:43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