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生猪规模生产与猪场经营图书
人气:28

生猪规模生产与猪场经营

前 未来10年,随着中国人口复合增长率与城镇化率的双重增长,养猪业将进入黄金10年,猪肉需求的复合增长率预计在2%~3%。“猪粮安天下”,养猪业已经成为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猪产业的发展与...

内容简介

蔡志斌、伍均锋、王伟华主编的《生猪规模生产 与猪场经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系列教材)》分为8章, 主要介绍了猪场选址及建设、猪品种与繁殖、饲料配 制及使用、饲养管理、猪群保健与疾病防控、猪场环 境控制、猪场设备操作与维护、猪场经营管理等方面 内容。

本书围绕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满足职业农 民朋友生产中的需求。重点介绍了生猪生产的基础知 识。书中语言通俗易懂,技术深入浅出,实用性强, 适合广大新型职业农民、基层农技人员学习参考。

作者简介

伍均锋简介:男。1965.12生,农学学士、工学学士,滦南县职业教育中心教科研处主任兼农科教主任、高级讲师、农艺技师,获全国教师、河北省职教名师、唐山市名师、唐山市管专家、县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正式出版教材20部、160余篇。多次主持省部级规划课题,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省政府教学成果奖、中华农业科教基金神内基金农业推广奖、省农业综合开发科技进步奖、市政府农业推广奖等56项。担任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精品课程《土壤肥料》课题组组长,主要参与《作物生产》精品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主持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并担任现代农艺技术重点专业建设负责人。

目录

及时章 猪场选址及建设 及时节 猪场场址的选择 第二节 猪场规划设计 第三节 猪场的建设 第二章 猪品种与繁殖 及时节 不同品种猪的体形、外貌和生产性能特点 第二节 确定合适的杂交模式 第三节 繁殖技术 第四节 挑选优良的种猪、商品仔猪 第三章 饲料配制及使用 及时节 不同生产阶段猪的营养需要特点 第二节 消化与吸收 第三节 饲料原料及主要营养成分 第四节 猪的日粮配合 第五节 饲料选购及配制 第四章 饲养管理 及时节 猪场管理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种公猪的管理 第三节 后备、空怀母猪饲养管理 第四节 妊娠、哺乳、断奶母猪饲养管理 第五节 哺乳仔猪、生长肥育猪管理 第五章 猪群保健与疾病防控 及时节 猪群健康与健康管理 第二节 生物性病因防疫措施 第三节 主要疾病针对性防控 第四节 安全用药和药品保管 第五节 病死猪处理及隔离制度 第六章 猪场环境控制 及时节 环境与养猪生产的相互作用 第二节 猪舍的日常清洁 第三节 猪舍温度、湿度控制 第四节 粪污处理 第七章 猪场设备操作与维护 及时节 喂料、饮水及消毒器具的操作及维护 第二节 计量及运输设备的操作及维护 第三节 饲料加工设备的操作及维护 第四节 温控设备的操作及维护 第八章 猪场经营管理 及时节 生产计划及规章 制度的建立 第二节 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第三节 生猪产业政策与生产补贴 第四节 成本核算与效益化生产 第五节 市场预测和销售 主要参考文献

在线预览

及时章猪场选址及建设及时节猪场场址的选择根据养殖规模,综合考虑今后发展余地,确定猪场建筑面积。面积确定后,再选择场址。场址的选择应根据节约用地、不占良田、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考虑场地的地形地势、水源、土壤、当地气候等自然条件,同时应考虑饲料及能源供应、交通运输、产品销售,与周围工厂、居民点及其他畜牧场的距离,当地农业生产、猪场粪污处理等社会条件,需要周密计划、事先勘察,才能选好场址。

一、面积

猪场一般分为生产区、管理区、生活区、隔离区。地形要求开阔整齐,有足够的面积。猪场生产区面积一般可按繁殖母猪每头45~50平方米或商品育肥猪每头3~4平方米考虑,同时把管理和生活区都考虑进去,并留有余地,计划出建场所需占地面积。

二、地形地势

猪场地势要求较高、干燥、平坦、背风向阳、有缓坡,同时要地下水位低,土壤通透性好。地势低洼的场地易积水潮湿,夏季通风不良,空气闷热,而冬季则阴冷。有缓坡的场地便于排水,但坡度不能过大,以免造成场内运输不便,坡度应小于25°。

三、防疫

距主要交通干线公路、铁路要尽量远一些,距居民区和其他畜牧场至少2千米以上,既要考虑猪场本身防疫,又要考虑猪场对居民区的影响。

四、交通

选择场址时既要求交通方便,又要求与交通干线保持适当的距离。但因猪场的防疫需要和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考虑,不可太靠近主要交通干道,好离主要干道400米以上。如果有围墙、河流、林带等屏障,则距离可适当缩短些。禁止在旅游区及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建场。

五、供电

距电源近,节省输变电开支,供电稳定,少停电。

六、水源

规划猪场前先勘探,水源是选场址的先决条件。猪场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取用和进行卫生防护,并易于净化和消毒。水源水量必须满足场内生活用水、猪只饮用及饲养管理用水的要求。及时章猪场选址及建设 及时节猪场场址的选择根据养殖规模,综合考虑今后发展余地,确定猪场建筑面积。面积确定后,再选择场址。场址的选择应根据节约用地、不占良田、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考虑场地的地形地势、水源、土壤、当地气候等自然条件,同时应考虑饲料及能源供应、交通运输、产品销售,与周围工厂、居民点及其他畜牧场的距离,当地农业生产、猪场粪污处理等社会条件,需要周密计划、事先勘察,才能选好场址。

一、面积

猪场一般分为生产区、管理区、生活区、隔离区。地形要求开阔整齐,有足够的面积。猪场生产区面积一般可按繁殖母猪每头45~50平方米或商品育肥猪每头3~4平方米考虑,同时把管理和生活区都考虑进去,并留有余地,计划出建场所需占地面积。

二、地形地势

猪场地势要求较高、干燥、平坦、背风向阳、有缓坡,同时要地下水位低,土壤通透性好。地势低洼的场地易积水潮湿,夏季通风不良,空气闷热,而冬季则阴冷。有缓坡的场地便于排水,但坡度不能过大,以免造成场内运输不便,坡度应小于25°。

三、防疫

距主要交通干线公路、铁路要尽量远一些,距居民区和其他畜牧场至少2千米以上,既要考虑猪场本身防疫,又要考虑猪场对居民区的影响。

四、交通

选择场址时既要求交通方便,又要求与交通干线保持适当的距离。但因猪场的防疫需要和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考虑,不可太靠近主要交通干道,好离主要干道400米以上。如果有围墙、河流、林带等屏障,则距离可适当缩短些。禁止在旅游区及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建场。

五、供电

距电源近,节省输变电开支,供电稳定,少停电。

六、水源

规划猪场前先勘探,水源是选场址的先决条件。猪场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取用和进行卫生防护,并易于净化和消毒。水源水量必须满足场内生活用水、猪只饮用及饲养管理用水的要求。

七、排污与环保

猪场周围有农田、果园,并便于自流,就地消耗大部或全部粪水最理想。否则需把排污处理和环境保护做重要问题规划,特别是不能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源、河流。

第二节猪场规划设计

场地选定后,须根据有利防疫、改善场区小气候、方便饲养管理、节约用地等原则,考虑当地气候、风向、场地的地形地势、猪场各种建筑物和设施的尺寸及功能关系,规划全场道路、排水系统、场区绿化等,安排各功能区的位置及每种建筑物和设施的朝向、位置。

一、场地规划

猪场一般可分为四大功能区,即隔离区、生产区、管理区、生活区。为便于防疫和安全生产,应根据当地全年主风向和场址地势,顺序安排以上各区。

二、建筑物布

猪场建筑物的布局在于正确安排各种建筑物的位置、朝向、间距,布局时需考虑各建筑物间的关系、卫生防疫、通风、采光、防火、节约占地等。生活区与生产管理区和场外联系密切,为保障猪群防疫,宜设在猪场大门附近。门口分别设行人、车辆消毒池,两侧为值班室和更衣室。生产区各猪舍的位置考虑配种、转群等联系方便,并注意卫生防疫,种猪、仔猪应置于上风向和地势高处。繁殖猪舍、分娩舍应放在较好的位置,分娩舍要靠近繁殖猪舍,又要接近仔猪保育舍,生长猪舍靠近育肥舍,育肥舍设在下风向。商品猪置于离场门或围墙近处,围墙内侧设装猪台,运输车辆停在墙外装车。病猪隔离区和粪污处理应置于全场最下风向和地势低处,距生产区应保持50米以上的距离。

道路对生产活动正常进行、对卫生防疫及提高工作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场内道路应净、污分道,互不交叉,出入口分开。净道的功能是人行和饲料、产品的运输;污道为运输粪便、病猪和废弃设备的专用道。

绿化不仅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也可以防暑、防寒,改善猪场的小气候,同时还可以减弱噪声,促进安全生产,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在进行猪场总体布局时,一定要考虑和安排好绿化。

三、猪场总体布

规模猪场在总体布局上至少应包括生产区、生产辅助区、管理与生活区。

一)生产区

包括各种猪舍、消毒室(更衣、洗澡、消毒)、消毒池、药房、兽医室、病死猪处理室、出猪台、值班室、隔离舍、粪便处理区等。

生产区包括各类猪舍和生产设施,这是猪场中的主要建筑区,一般建筑面积占全场总建筑面积的70%~80%。种猪舍要求与其他猪舍隔开,形成种猪区。种猪区应设在人流较少和猪场的上风向,种公猪在种猪区的上风向,防止母猪的气味对公猪形成不良刺激,同时可利用公猪的气味刺激母猪发情。分娩舍既要靠近妊娠舍,又要接近保育舍。育肥猪舍应设在下风向,且离出猪台较近。在设计时,使猪舍方向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成30°~60°,使每排猪舍在夏季得到的通风条件。

病猪隔离间及粪便堆存处这些建筑物应远离生产区,设在下风向、地势较低的地方,以免影响生产猪群。

兽医室应设在生产区内,只对区内开门,为便于病猪处理,通常设在下风方向。

总之,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充分利用有利因素,从而在布局上做到对生产最为有利。在生产区的入口处,应设专门的消毒间或消毒池,以便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的消毒。

二)生产辅助区

包括猪场生产管理必需的附属建筑物,如饲料加工车间、饲料仓库、修理车间、变电所、锅炉房、水泵房等。它们和日常的饲养工作有密切关系,所以这个区应该与生产区毗邻建立。自设水塔是清洁饮水正常供应的保障,位置选择要与水源条件相适应,且应安排在猪场较高处。

三)管理与生活区

管理与生活区包括办公室、接待室、财务室、食堂、宿舍等,这是管理人员和家属日常生活的地方,应单独设立。一般设在生产区的上风向,或与风向平行的一侧。此外猪场周围应建围墙或设防疫沟,以防其他动物和闲杂人员进入场区。

四、猪舍总体规划

养猪工厂的生产管理特点是“全进全出”,一环扣一环的流水式作业。所以,需根据生产管理工艺流程来规划猪舍。步骤是:根据生产管理工艺确定各类猪栏数量,计算各类猪舍栋数,完成各类猪舍的布局、安排。在生产区内,不同类别、不同年龄的猪应该养在相互隔离的舍内,猪舍栋间距离10~15米。生产工艺流程可依次为配种—妊娠—产房—保育—生长—育肥。场内道路布局合理,主干路需要硬化,进料和出粪道严格分开,防止交叉感染。设有种猪运动场,便于公猪、下床母猪的运动。化粪池必须建在最下风向,并要及时处理、除臭,防止蚊蝇滋生。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