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能源知识读本图书
人气:27

领导干部能源知识读本

爱学习、善学习、紧密结合实践再学习是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新时期能源发展所面临的复杂形势,要求我们广大干部认真系统地学习能源知识,增强统筹能源和经济社会发展、解决能源领域问题的能力。学好能源知...
  • 所属分类:图书 >工业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  
  • 作者:[马凯] 主编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802097988
  • 出版社:中国环境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03
  • 印刷时间:2008-03-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爱学习、善学习、紧密结合实践再学习是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新时期能源发展所面临的复杂形势,要求我们广大干部认真系统地学习能源知识,增强统筹能源和经济社会发展、解决能源领域问题的能力。学好能源知识要有国际视野,把能源问题放到国际大背景下,分析预测世界能源发展的新趋势,借鉴吸收世界各国先进的能源技术和管理经验;学好能源知识要有创新思维,不断探索能源发展与能源管理的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学好能源知识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深入实践,紧紧抓住能源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出符合能源运行规律的对策和措施,解决能源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能源专家,编写了这部能源知识读本,其内容涵盖了能源的基本概念、能源生产与消费、能源管理、可再生能源、能源节约、能源科技、能源环境、能源经济、国际能源等各个方面,可以满足广大干部学习能源知识的需要。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领导干部学习能源知识的良师益友,对普及领导干部的能源知识起到积极作用,为促进我国能源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支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

目录

及时章 能源供应与需求

及时节 能源资源

第二节 能源生产

第三节 能源运输

第四节 能源需求

第五节 能源供需平衡

第二章 能源管理

及时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我国能源管理机构沿革

第三节 能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国外主要国家能源管理体系

第五节 能源统计

第六节 能源预测预警

第七节 能源监管

第三章 能源战略规划与政策法规

及时节 能源战略

第二节 世界主要国家能源战略与政策

第三节 能源规划

第四节 能源政策

第五节 能源法规

第四章 能源效率与节能

及时节 能源效率和节能概述

第二节 我国能源效率基本情况

第三节 能源效率影响因素

第四节 国外提高能源效率主要措施

第五节 我国重大节能举措

第五章 可再生能源

及时节 可再生能源总体发展趋势

第二节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与行动

第三节 风能

第四节 太阳能

第五节 生物质能源

第六节 地热能

第七节 潮汐能

第八节 波浪能

第六章 能源与环境

及时节 主要能源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能源开发利用环境影响

第三节 我国主要能源环境政策

第四节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家行动方案

第七章 能源安全

及时节 能源安全概述

第二节 影响石油安全因素

第三节 中国能源安全现状及问题

第四节 石油储备与应急预案

第五节 煤炭和电力供应安全

第六节 中国新能源安全观

第八章 能源科

及时节 科技进步与能源发展

第二节 化石能源技术

第三节 电力技术

第四节 核能技术

第五节 氢能技术

第六节 汽车新能源技术

第七节 低碳建筑物

第八节 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技术

附录

Ⅰ 主要能源统计数据

Ⅱ 主要国际能源组织

Ⅲ 单位制与换算当量

在线预览

及时章 能源供应与需求

及时节 能源资源

一、基本概念

能源是可以直接或通过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有用能的资源。

(一)能源的分类

在种类繁多的能量和能源世界里,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把能源分成不同的类别。

1.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是指从自然界取得的未经任何改变或转换的能源,如流过水坝的水、原煤、原油、天然气和铀等。二次能源是指一次能源经过加工或转换得到的能源。例如电力、油品、焦炭、煤气、热能、氢能等。

2.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这类能源大都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包括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风能、波浪能等。不可再生能源主要是指古代埋在地下的动植物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这些能源用一点少一点、不可再生,所以称之为不可再生能源。

3.常规能源和新能源

常规能源又称传统能源,它是指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新能源是指在新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利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氢能等。

4.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

清洁能源是指使用中对环境无污染和少污染的能源,如水能、天然气、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非清洁能源是指使用中对环境污染较大的能源,如煤炭等固体燃料。

5.商品能源和非商品能源

商品能源是指作为商品经流通环节消费的能源,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核电等。非商品能源是指薪柴、秸秆等农林废弃物和人畜粪便等就地利用的能源。

(二)能源储量

1.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中国1986年《煤炭资源/储量分类》是在前苏联分类体系基础上制定的,煤炭资源量分为探明储量和远景储量,与国际通行分类体系有较大差异。所谓"探明储量"是指"经过地质勘探工作所获得的储量",分为A、B、C、D 4级。A、B、C级为精查和详查储量,D级是"普查"("找矿")储量。精查储量加部分详查储量(约占尚未利用详查储量的30%)大致相当于国际通行的"探明储量"。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委员会1997年《联合国国际资源/储量分类框架(固体燃料和其它矿产)》。为与其接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99年了新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国家标准(表1-1)。

基础储量是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是经过详查或勘探所控制的、探明的,并通过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际经济的部分,用未扣除设计和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储量是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表示。

资源量是指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和潜在矿产资源,包括经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证实为次边际经济的矿产资源、经过勘查而未进行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预查后预测的矿产资源。

新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基本与国际接轨。其中"储量"相当于国际的"可采储量","资源量"大致相当于"探明储量",基础储量即"远景储量","查明资源储量"即"探明储量"。

2.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

地质储量是指在钻探发现油气后,根据已发现油气藏(田)的地震、钻井、测井和测试等资料估算求得的已发现油气藏(田)中原始储藏的油气总量。地质储量分为探明地质储量、控制地质储量和预测地质储量。

探明地质储量是指在油气藏评价阶段,经评价钻探证实油气藏(田)可提供开采并能获得经济效益后,估算求得的、确定性很大的地质储量,其相对误差不超过±20%。探明地质储量的估算,应查明油气藏类型、储集类型、驱动类型、流体性质及分布、产能等;流体界面或油气层底界应是钻井、测井、测试或压力资料证实的;应有合理的井控程度(合理井距另行规定),或开发方案设计的一次开发井网;各项参数均具有较高的程度。

控制地质储量是指在圈闭预探阶段预探井获得工业油(气)流,并经过初步钻探认为可提供开采后,估算求得的、确定性较大的地质储量,其相对误差不超过±50%。控制地质储量的估算,应初步查明构造形态、储层变化、油气层分布、油气藏类型、流体性质及产能等,具有中等的地质程度,可作为油气藏评价钻探、编制开发规划和开发设计的依据。

预测地质储量是指在圈闭预探阶段预探井获得了油气流或综合解释有油气层存在时,对有进一步勘探价值的、可能存在的油(气)藏(田)估算求得的、确定性很小的地质储量。预测地质储量的估算,应初步查明构造形态、储层情况,预探井已获得油气流或钻透了油气层,或紧邻在探明储层(或控制储量)区并预测有油气层存在,经综合分析有进一步评价勘探的价值。

在资源评估中最重要的是"可采储量"。可采储量是指截至某一日期可从探明地质储量中开采到地面的储量,也就是探明地质储量乘采收率。剩余可采储量是探明储量减去已经采出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剩余可采储量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勘探的深入,会不断地增加和有新的发现。所以储采比(剩余探明储量和年产量的比值)不是固定的数值,会不断变化。比如2006年末中国石油储采比为12.1,经常会听到有人说12年后中国就无油可采了,这是一个误解。

二、煤炭资源

(一)资源储量及分布特点

2006年底,世界煤炭可采储量为9 946亿吨(此数据已参考中国数据变化进行修正),中国为2 000亿吨,占世界总量的20%,居世界第二位,世界煤炭储采比为160.5,中国为84。世界人均可采储量为152吨,中国与世界持平。

全国2 220多个县中,近60%的县有煤炭资源。但分布极不均衡,总体上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煤炭总资源量北部占87%,西部占52%;可采储量北部占79%,西部占26%。

我国的煤炭资源还有开采条件较差、煤层埋藏较深、煤炭灰分偏高、矿井开采深度较大和井下环境不利于安全生产等特点。我国的煤炭资源90%分布在经济欠发达、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适于露天开采的储量仅占7%;在经过地质勘探工作查证的储量中,埋深10立方米/吨/天)和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矿井占46%(全国占30%),有煤层自然发火危险的占58%,有煤尘爆炸危险的占88%。

(二)资源开发现状

"十一五"煤炭工业发展规划根据煤炭资源、区位、市场等情况,将全国划分为煤炭调入区、煤炭调出区和煤炭自给区。调入区包括京津冀、东北、华东、中南四个规划区;调出区为晋陕蒙宁规划区;自给区包括西南、新甘青两个规划区。全国煤炭工业布局原则:稳定调入区生产规模,增加调出区开发规模,适度开发自给区资源。

1.东部调入区资源不足,未来供应能力将快速下降

预测东部调入区带垂深1 000米以浅煤炭资源量0.21万亿吨,占全国的7%。截至2005年底,已查明保有资源储量约1 400亿吨(占全国的13%左右),其中70%已被占用。

该区带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和煤炭消费重心,煤炭资源开发时间长,强度大,目前绝大多数煤田已经充分开发,已查明保有资源储量利用率已接近70%。尚未利用的保有资源储量可新增开发规模基本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安排完毕;尚未查明的预测资源量多为零星区块,且埋藏较深,大多数难以单独建井,仅供矿井延深或难以利用。截至2007年底,该区带现有煤矿生产能力8.9亿吨,占全国的35%。综合考虑现有煤矿发展趋势、尚未利用的保有资源储量和尚未探明资源量的可新增开发规模,东部调入区带未来煤炭生产能力呈逐步下降趋势。预测2020年、2030年东部调入区带的煤炭供应能力将分别下降到8亿吨、7亿吨。2030年前后,广东、浙江、北京、福建、湖北、湖南、广西等7个省(区)将陆续退出煤炭生产领域。

2.中部调出区带资源丰富未来是我国煤炭调出基地

中部调出区带煤炭资源丰富,预测垂深1 000米以浅煤炭资源量近1.2万亿吨,占全国的42%。截至2005年底,已查明保有资源量约7 000亿吨(占全国的67%),其中约65%尚未利用。该区带煤炭资源赋存条件好,适宜建设大型、特大型安全高效煤矿,是我国煤炭的主要生产区和调出区,对保障全国煤炭供应、调节市场起着主导作用。特别是随着东部地区煤炭资源的日益衰竭,其越来越大的供需缺口仍然主要由该地区补给。截至2007年底,该区带煤炭生产能力12.5亿吨,占全国的49%。从资源条件来看,该区带煤炭产能增长潜力很大,煤炭供应能力可达35亿吨以上,但由于地处生态环境脆弱和水资源匮乏地区,开发规模受到很大制约。综合分析,该区带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约束下的煤炭较大开发规模为25亿~30亿吨。

……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