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湖书院图书
人气:13

鹅湖书院

江西有个鹅湖书院。鹅湖书院有个王立斌。 鹅湖书院的名号,从前的读书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的。书院坐落于武夷山的余脉、鹅湖山的北麓,是大儒朱熹、陆九渊、吕祖谦的过化之地。书院的前身是鹅湖寺。唐大历中,洪州马...
  • 所属分类:图书 >文化>书的起源/书店  
  • 作者:[王立斌] 等主编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66704665
  • 出版社:湖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11
  • 印刷时间:2013-11-01
  • 版次:1
  • 开本:32开
  • 页数:267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位于武夷山下的鹅湖书院,自然风光旖旎,环境幽雅,人文积淀厚重。在历史上,朱熹、吕祖谦、陆九龄、陆九渊的"鹅湖之会"影响深远,辛弃疾、陈亮的"鹅湖之晤"为文坛争色,影响中外学术和书院文化达八百余年。鹅湖书院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又是海内外著名的旅游文化胜地。《鹅湖书院》从历史沿革、教学管理、祭祀、藏书、学田、建筑、碑刻、诗赋、历史名人等对鹅湖书院进行了通俗而的介绍,以便广大读者和书院文化爱好者清晰地了解这一厚重的文化。

《鹅湖书院》由王立斌、刘东昌编著。

编辑推荐

王立斌、刘东昌编著的这本《鹅湖书院》为《中国书院文化丛书》之一。本书从地理环境、历史沿革、教学管理、规制、建筑、碑刻、诗赋、名人等方面对书院进行了的介绍。本书作者在鹅湖书院工作三十余年,对书院甚是了解,且掌握了大量的相关资料,故本书内容详实,资料丰富,且配有与之相关的图片,是一本了解和研究鹅湖书院的很好的读物。

作者简介

王立斌,江西丰城市人,江西省上饶市鹅湖书院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研究员、江西书院研究会副会长,著有《觅古探幽》《鹅湖书院》《辛稼轩铅山瓢泉词选》《铅山县文物志》《紫阳遗墨》《鹅湖书院的起缘》《新修鹅湖书院志》《鹅湖书院史话》等专著。 刘东昌,科学发展观首席专家,文化学者,北京大学国家软实力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中国书院课题组负责人,中华书院执行院长。著有《国家软实力概论》《中华文化软实力读本》《中外软实力比较》《文化——行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图像思维与文学》等著作。2007年获 "中国节庆十大理论人物"奖。

目录

及时章 鹅湖书院的地理山川

1.秀美峻绝的鹅湖山

2.葛玄与鹅湖玉虚观

3.禅宗胜迹鹅湖寺

第二章 鹅湖书院的历史沿革

1.宋代鹅湖书院

2.元代鹅湖书院

3.明代鹅湖书院

4.清代鹅湖书院

5.改制后的鹅湖书院

第三章 鹅湖书院的教学与管理

1.鹅湖书院的教学方法与形式

2.鹅湖书院的学规体系

3.鹅湖书院的管理制度

第四章 鹅湖书院的三大规制

1.鹅湖书院的祭

2.鹅湖书院的藏书

3.鹅湖书院的学田

第五章 鹅湖书院的建筑

1.照墙

2.礼门

3.头门

4.敬惜字炉

5.石坊

6.状元桥、泮池

7.碑亭

8.仪门

9.讲堂

10.四贤祠

11.御书楼

12.东西士子号房及其他附属建筑

13.围墙

14.鹅湖舍利斜塔

第六章 鹅湖书院的碑刻

1.元代的碑刻

2.明代的碑刻

3.清代的碑刻

第七章 鹅湖书院的诗赋

1.唐宋的诗赋

2.元代的诗赋

3.明代的诗赋

4.清代的诗赋

5.书院的楹联

6.现代新鹅湖之会主要参与者的诗

第八章 鹅湖书院历代名人

1.历代山长

2.历代来访学者与名宦

3.书院著名生徒

附录:鹅湖书院大事记

后记——书院的文脉之源

在线预览

林兴祖,字宗起,福建罗源人,至正三年(1343 )考取进十,并出任铅山州知州,政声卓著,后升任南阳知府、道州路总管,推崇程朱理学,以达"和会朱陆"之目的,并为书院作《会元堂祭器记》。

元致和元年(1328)至天历三年(1330),浙江程端礼任职于铅山州儒学教授。他的教育思想和学术水平都体现在他对朱熹"读书穷理,达于日用"的治学精神和方法的传承上。这深深地吸引着铅山知州万让,万知州也是朱学的追慕和崇拜者,因此他特聘程端礼为"稼轩书院山长"并兼理鹅湖书院事。程端礼主讲鹅湖,崇祀程朱,宣扬理学,传播朱子教学精神;并巧妙地从地方豪强势力手中夺回了鹅湖书院的地产,索赔了损失,为书院重修"四贤"塑像。

浙江兰溪吴师道,至治年进士,曾任国子监博士、礼部郎中等职,至正年间(1341-1368)任鹅湖书院山长,为鹅湖书院崇尚程朱理学做出了贡献。紧接着,吴旭出任鹅湖书院山长兼教授,修俎豆,崇祀典,课士重文,邑称贤能。至正十七年(1357)徐复任鹅湖书院山长。至正二十六年(1366)山东登州人李国用出任鹅湖书院山长。

元代,鹅湖书院传习的内容主要是程朱理学。但也有与此不同的观点,主要代表有杨汝砺、程端礼、吴澄。

杨汝砺任鹅湖书院山长、铅山州知州、侍讲学士。他是朱熹的再传弟子,是宗朱学的,但他对朱学的末流十分痛恶。他说:"自宋末年,为尊朱熹之学,唇腐舌敝,止于四书。故凡刊名簿书,金谷户几,靡密出入,皆以为俗吏而予鄙弃,清谈危坐,卒主亡国而莫不可极。近有江南学校,教法止于四书,髫龀诸生,相师成风,字义精熟,靡有遗忘,一有诘难,则茫然不能此对。""又近于宋世之末尚甚者,知其学之不能通也。于是大言以善之,议礼止于诚敬,言乐止于中私,其不涉吏者,谓自汉以下皆霸,其不能词章也,谓之玩物丧志。又以昔之大臣见于行事者,皆本于节用而爱人一语,功业之成,何所不可。殊不知通达之深者,必悉天下之利害,灌膏养根,非决于六经之言不可也。又古者教法,春夏学干戈,秋冬学习箭,若射御书数皆得谓之学,非若今所谓四书而止,儒者博而寡要,故世常以儒诟诮。"对朱学末流之害,揭露得极其深刻。可是这很像陈亮的口吻。从此可以看出朱学一派是齐和浙学的。

程端礼是史蒙卿的弟子,程端礼被称为"纯事朱者",他提倡读书,他的读书分年日程,影响很大,但也有可议处。其一是他重视收拾心性,但不能越出朱熹为涵养而读书的窠臼。他曾为集庆路江东书院山长,所作《江东书院讲义》详细解释朱熹六条读书法并归结为博文约礼。他说:"朱子平日教人千言万语,总而言之,不越乎此六条(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而此六条者,总而言之,又不越乎熟读精思,切己体察即约礼之事,然则欲学颜子之学者,岂可不由思而求之哉。"所谓颜子之学就是学做圣人之学。程颐曾作《颜子所好何学论》,文中说:"夫持书六艺,三千子非不习而通也,然则颜子所独好者何学也?学以至圣人之道也。"又说:"凡学之道,正其心养其性而已。"说:"不求诸己而求诸外,以博闻强记巧文丽辞为工,荣华其言,鲜有至道者,则今之学与颜子所好异矣。"可见他是提倡学颜子之学的。其着重读书,只是为正心养性服务,而向内求诸己则高于一切。程端礼教学生熟记体察《程子四箴》、《朱子敬斋箴》,还有南塘陈先生的《夙兴夜寐箴》。箴中有 "盥栉衣冠,端坐敛形,提掇此心,瞰如出日"、" 我则如故,方寸湛然,凝神息虑,动静循环"一类的话,都是引人走向空寂道路的。其二是他不能摆脱书院习举业的时尚。他对读书要求很严格,范围较广,除读经外,还读史、《楚辞》。从8岁到21岁都作了安排,并认为是植大本,这与专读四书应科举考试,就有所不同。但他还是要求在二十一二岁以后用两- 二年工夫学时文,还讲了一些学时文之法。这与在八华山授徒的许谦"独不以科学之文授人"(见《元史 ·许谦传》)相比,就又有差别了。

P29-31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武阳老**的评论:

到鹅湖书院游玩后就想着到网上淘一本它的详细简介,没想到真的有,书挺不错。

2015-10-15 14:00:45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