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深夜谈吃图书
人气:19

深夜谈吃

(你与吃的故事,讲予十万人听,暗号:增胖报国。微信美食公众号“深夜谈吃”首次结集出版!中国版的“深夜食堂”!可以下饭的疗愈美文!让我们一起谈谈吃,说说爱。四色,精美手绘插图,精美书签说送就送!)

内容简介

《深夜谈吃》,可以下饭的疗愈美文,献给食物的赞美诗。

胃舒服了,心才能安定下来;肚子美满了,一切便都美满了。

从一碗难舍难离的牛肉面到深夜孤独的盐烤秋刀鱼,从武林高手范儿的驴火大师傅到慢悠悠吃着鲜奶米哺的姑娘,从老妈的暗黑料理到父亲心心念念的红烧肉,从炎热大马的肉骨茶,到墨尔本雨后的蛋挞店……

《深夜谈吃》,不止是一本关于吃的书,它,是最温情的疗愈;是浓浓淡淡的乡愁;是父母默默的关爱;是恋人之间的恋爱密码;是地沟油时代的福利;是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和价值观……《深夜谈吃》不仅善于在饥肠辘辘的时候虐待你,更蕴含让人流泪的情感。

长大之后才渐渐懂得:好吃的菜是妈妈做的菜,好的风味是故乡的风味,好的味道是旧时光的味道。在失恋的伤口还隐隐作痛,忧伤的情绪还不能够释怀的时候,吃,是比借酒浇愁或深夜痛哭都更治愈的神器。

无处安放的情绪,都能在细细品尝中找到它应得的归宿。如果心情找不到倾诉的耳朵,那么请打开《深夜谈吃》,在这里为心灵寻得一处柔情似水的安慰吧!

编辑推荐

“深夜谈吃”是新浪传媒梦工厂“中国新媒体三十强之自媒体”之一,微信美食公众号。本书为“深夜谈吃”授权出版之同名图书。

中国版的《深夜食堂》,可以下饭的温情疗愈美文。

“深夜谈吃”精品文章全新编排,配上精美手绘插图,包装精美,文字上乘,兼有阅读、收藏与馈赠功能。

吃,深厚广泛的文化内涵和时尚温暖的全民话题。

深夜看《深夜谈吃》,是只有真吃货才敢面对的惨烈艺术。

喝一碗撒着粉红火腿丝的热汤,看金黄色的蛋液缓缓在锅中铺开,听翠绿葱花落在油里的“滋啦”一声,浸在蒸笼打开瞬间弥漫的白气里……或许这就是劳碌了24小时后幸福的时刻。

生为中国人,自有一种口福。在这一点上,我们早已傲然赶英超美。吃,吃好,好好吃,吃好吃的,都可以说是中国梦的一个组成部分。

而今的你,结束了24小时的工作,或是完成了一个难缠的项目,饥肠辘辘地坐在饭桌边,渴望得到食物的抚慰。但,记忆中的好味道,为什么不在这里?

它,或许在你奶奶的饭盆里,或许在你妈妈的铁锅中,或许在老爸的瓶瓶罐罐之间,隐藏在浓浓淡淡的乡愁中,平平静静的日子里。

深夜,在一个人不设防的时候,谈谈吃,说说爱,看看《深夜谈吃》,你终会发现,味蕾与心灵,同觉芬芳甘美。

作者简介

这世界最幸福的倒霉事,就是不幸成为一名吃货。

世上有两种吃货,一种是看《深夜谈吃》的,一种是不看《深夜谈吃》的,前者纯属找虐。深夜谈吃——是传媒梦工厂“中国新媒体三十强之自媒体”中的美食微信公众号,十万吃货的精神故乡。

每天晚上10:30分,当人们即将休息的时候,“深夜谈吃”开门谈吃,与吃货讲述吃货的故事。

目录

唯美食与爱情不可辜负

就像那时一样,握紧她的手掌。骑单车去流浪,累了有碗热汤。幸福的模样,不在乎几栋房。你不必慌张,她只愿你陪她看夕阳。他们的故事,说起来很平常。布满城市街坊,岁月不痛不痒。

-02 那个和你一起吃路边摊的姑娘/文 赛马

-06 干了这碗绿豆粥,我们就分手/文 残小雪

-09 你有没有分手的那道菜/文 Jacqueline Yeung

-11 滋味儿/文 ArMt

-14 恋人的食物密码/文 Jacqueline Yeung

-16 里斯本,雨;蛋挞店,晴/文 周怡冰

-18 魔都之巅圣诞大餐装腔指南/文 傅踢踢

一切有情,皆依食住

越过淡季、森林和电,牵引我们黑暗的心。在愿望的一个季节,解散清晨还有黄昏。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

-24 普洱红烧肉/文 金雯

-27 老妈的暗黑料理/文 公牛小姐

-30 请一定要等我/文 咖哩

-33 前世冤孽, 生死冤家/文 韩磊

-35 只属于外婆的凉面/文 Louise

-38 等待是一件幸福的事/文 璇儿

-40 五仁月饼,微凉初秋/文 丫米的小确幸

-45 东北一锅出/文 路虎儿

-47 慢城市里的鲜奶米哺/文 阿达

-49 那碗凉粉的滋味,至少一直不会变老/文 子元荣

孤独家的美食

在失恋的伤口还隐隐作痛,忧伤的情绪还不能够释怀的时候,吃,大概是比借酒浇愁或深夜痛哭都更治愈的神器。

-54 深夜的秋刀鱼/文 MISS 猫在广州

-58 食花记/文 韩磊

-61 何以解忧,我有夜宵/文 罗格

-65 吃货/文 阿毛

-70 哈尔滨的及时场雪/文 杨坤

-73 屉大馒头最难将息/文 丫米的小确幸

-78 抛却红豆,还有好多/文 红豆大控

-83 谁都可以分开,金枪鱼和蛋黄酱不行/文 残小雪

人生较大的问题:吃什么

在平静的生活下,很多人有着不平静的故事。浓浓淡淡的乡愁,浸润在平常的食物中,一餐别离后,相见不知何时。在猪一样的孩子眼里,吃好吃的就是全部的理想。

-88 老爸的辣肉酱/文 兔兔黎不开

-90 馍已成魔/文 王淼

-93 宁夏羊肉臊子面/文 rushwitch

-96 冬季家乡有驴火/文 扬羽

-99 食蟹记/文 韩磊

-103 师傅,给下个二细/文 李大刚

-106 拼死吃河豚/文 李展怀

-110 那不变的滋味,跨千山万水而来/文 鸥鸥鸥

-113 一碗热汤,抚慰心肠/文 破壳玫瑰

-115 口水淌过/文 韩磊

-117 蒸红 文 Jacqueline Yeung

-119 那不动声色的凉意/文 鸥鸥鸥

-122 味道没变,人却易老/文 高杰

淡,是人生最深的滋味

很多人都有一颗自由的心,却仍不幸纠缠于凡尘琐事。很多食物,它可以填饱你的胃,却无法满足你的灵魂。

-128 苦瓜哲学/文 吴佩

-131 一别,就是一生/文 杨燕妃

-133 食草记/文 林莉颖

-136 我爱泡饭/文 周最最

-138 焯碗益母草/文 在云上唱歌

-140 湿漉漉的泪流满面/文 Jacqueline Yeung

-142 有些味道,因为纯粹而香甜/文 在云上唱歌

-145 就是那个味儿/文 雷莉莉

-148 再难见到韭花了/文 杨燕妃

-151 比牛肉面更多的/文 思遥

-154 清明前后,念念不忘/文 李展怀

-157 若来潮汕,必点蚝烙/文 在云上唱歌

旧时光的味道

这市井中重复出现的细密温存,虽简单无奇,却也能有种让人安顿下来的力量。

-162 无非求碗水蒸蛋吃/文 嘟嘟钱

-165 你好,番薯先生/文 林莉颖

-169 每一个追梦的日子/文 莲子小汤圆

-172 好“色”之徒/文 丫米的小确幸

-176 时间,揉碎在齿颊间/文 鸥鸥鸥

-180 那碗冰清姜薯羹/文 在云上唱歌

-183 妈,鸡汤真好喝/文 小仙

-185 家乡没有麦当劳/文 Jacqueline Yeung

-187 我的小玛德兰点心/文 吴青瑜

-190 这丝缕的甜,最是摄人/文 傅踢踢

-194 炒饭滋味的灵魂所在/文 Tifa

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

即使远隔千里,也难忘家乡,且用这一碗鲤鱼穿沙来寄托一下乡情。人生苦短,记忆绵长,且让我用柴米油盐来陪你写诗。

-198 找家小铺,来碗饺面/文 韩磊

-201 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文 周最最

-203 夏日肉骨茶/文 明小如

-205 酱酱酱/文 木子玉

-208 宁吃家常布朗尼/文 Candice

-210 酸梅冰镇,谁与争锋/文 Bamboo Wang

-212 湿答答的清晨,暖洋洋的米粉/文 Yan g

-215 那一种叫作“回家”的味道/文 小蘑菇一样傲娇

-217 桂林人的桂林米粉/文 铠源mo

-220 喵呜~妙/文 林莉颖

-222 最是一抹蒜蓉懂我/文 Jacqueline Yeung

-224 会跳舞的饺子君/文 丫米的小确幸

-228 老字号/文 Jacqueline Yeung

喂人民服务

一个人应该有能力买菜、洗菜、杀鱼、切土豆、炒饭、卤牛肉、煮茶蛋、炖菜、包饺子、煮毛豆、煎刀鱼、做辣酱、泡茶、酿果酒、熬姜汤、下面条、煎韭菜盒、煲汤、整理厨房和做夜宵。

-232 冬阴功汤/文 Jacqueline Yeung

-234 私家靓汤速成法/文 Jacqueline Yeung

-236 胡椒水浸花甲/文 韩磊

-238 公司三明治/文 Jacqueline Yeung

-240 酸菜红豆汤/文 韩磊

-242 蔬菜暖身汤/文 崔绮雯

-244 麻辣香锅/文 Amy He

-246 厚蛋烧与强迫症/文 Jacqueline Yeung

在线预览

普 洱 红 烧 肉

文 金雯

父亲在那些日子里,突然特别想吃红烧肉。医生叮嘱化疗

病人不可食油腻,然而看他实在咽不下去日复一日的清粥小菜,我

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

那些日子,我曾天天绞尽脑汁。南美的虾仁,澳洲的海参……

又要高蛋白,又不能油腻,还得注意跟中药不能冲突。往往清晨起

来忙乎好三菜一汤,送到医院再去学校时,日头已经定定地怔在当

空了。

有一日傍晚,天微微地有些光亮,他讲起念书学农的时候,奶

奶去看他,用搪瓷茶杯装了满满一杯红烧肉。那时候家里贫困,他

舍不得与同学分享,就偷偷塞两块在饭碗底下,上面压了实实的糙

米饭。每扒一口,便将筷子深深地插下去,触到红烧肉的油,带出

来一路无声的酱油色,将白饭遍染。说到这里,父亲咽了咽口水,

感慨道:此后不管什么样的山珍海味,再也比不上那一款梅菜红烧

肉了!

看着骨瘦如柴的他那样惆怅的神情,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

24

烧一盆解馋的红烧肉。

五花肉先氽水两次,去油花,再用冰水淬了保障口感。小香干

横刀花面切了,铺在砂锅底下。然后把切成方块的猪肉平铺上去,

桂皮和八角用纱袋包了扔进去防止煮散。平日里下一步就是加啤酒

了,不用一滴水,烧出来是入口即化,但是给病人烧的,不能有酒

也不能太油,更不能有酒骚气。思忖良久,翻出丽江带回来的熟普

洱,掰一小块,出两次水,渐渐有了琥珀般的色泽。用普洱茶代替

水,另加生抽和冰糖调味。

小火“嘟、嘟、嘟”地炖上一个时辰,五花肉呈现出一种接近

果冻的状态,仿佛再用力一些就要碎了。那种熟透的酱油气息混

合着猪肉特有的醍醐香,在厨房里一点一点晕染开来,仿佛在呐

喊着一碗白米饭。择一把小葱,洗净了,撕成两三节丢进去,盖

上锅盖,再焖个十五分钟。正是晚春的周末,空气里都是无忧无

虑的颜色,小贩的叫卖,大婶的说笑,孩子们打闹嬉戏。那一刻,

突然无比清晰地意识到,父亲永远不可能回来跟我一起享受这样

一个无心无事的午后了。这石灰剥落的墙壁、灰尘蒙蒙的窗帘和

25 深 夜 谈 吃

油渍斑斓的灶台,他很多年前就不曾回来过,从今往后,也再不

会出现在回忆里。

我连着砂锅将红烧肉给他送去病房,走进房间的那一刻,他眼

睛一亮。人走到尽头的时候都分外知足,为吃喝拉撒的一点点小

事都能幸福上半天。那24小时他胃口好一些,我们就如同过节一般

喜气洋洋起来。

那天晚上,父亲竟破例喝了一大碗粥,还特意嘱咐保姆,粥要

打得浓稠一点,这样才配红烧肉。他说,这肉别有一股香气,说不

出是什么,但是格外爽口。吃了三四块,到底是有心报国,无力回

天了。他再三交代:搁在冰箱里,我明儿还能再吃。

然而事实上,他再也没吃到。

只 属 于 外 婆 的

凉 面

文 Louise

离开家乡有好多年了,走在大都市的柏油马路上还是不习惯,

高楼大厦,灯红酒绿,快速的生活节奏总是让我喘不过气来。喜

欢走着走着,突然拐进不起眼的小巷子里,躲开车水马龙的喧嚣,

在安静中慢慢地穿过街道。街边看上去旧旧的小店,曾经的白色

招牌已经发黄,沾满了油渍, “凉面凉皮”几个字也是缺胳膊少

腿,店前几张木质桌椅随意地排开。老板低着头熟练地做着面条,

偶尔抬头憨厚地笑一笑。老板娘抄着一口浓重的四川口音招呼客

人。我心一动便说: “老板来碗凉面,多加辣。 ”

……

有多久没吃到凉面了?记不清了,反正很久很久了。在老家的

时候,每到夏天,天刚刚热起来,就拉着外婆的手嘟着嘴讨凉面

吃,外婆总是一口答应,第二天一大早便去市场买来水面(带碱的

面)和各式新鲜的配料。

大锅放上满满的凉水,放在煤炭炉子上烧,等水滚开的时候,

把面条抖散了放在沸水里,沸水马上就安静了;等水再一次滚开,

35 深 夜 谈 吃

加入一大碗冷水;等水第三次滚开了,再放一碗冷水;等第四次水

滚开了,用长长的竹筷捞出凉面,摊开放在竹编的筛子上,老式电

风扇开到三档对着面吹。外婆一只手用竹筷不停地把面挑起来抖动

散热,另一只手把熟菜籽油均匀涂抹在面条上——这是给面条上

油。外婆年轻的时候就是做面条生意的,凉面是从老一辈卖面人那

里传承的手艺,她老人家说,这样做出来的面不仅筋道,还很香,

吃起来爽口。

好的凉面自然有好的配料。外婆的凉面要放上十多味料:红萝

卜、黄瓜、绿豆芽、葱、姜、蒜、油炸黄豆、榨菜条、花生酱、香

油、花椒油、油辣椒、醋、酱油、盐、味精。红萝卜和黄瓜要切成

细丝;新鲜的豆芽要焯过水后放在凉水里冷却,再控干水分备用;

姜、蒜放在擂钵里捣成泥。

作为四川凉面的精髓,不得不提的就是我外婆的秘制油辣椒,

用的是最辣的朝天椒面,在锅里不放油稍稍炒一下,把里面的水分

烘干。另起锅热油,放入八角、香叶、草果、桂皮、花椒、蒜瓣,

等所有的味道都渗入油里,关火,把香料都捞出来,控好油温,放

入芝麻和辣椒面不停搅拌,让辣椒面均匀受热,不一会,秘制辣椒

油就出锅啦!把香香的油拌进小小的一碗凉面里,小小的我,每次

都能吃上两碗呢!外婆总是在一旁叮嘱我少吃一点,凉的吃多了会

生病,手却忙个不停早已为我拌好了第二碗面。

……

这家店虽然也是四川人开的,在做面时,却少了给面上油的

工序,又放久了,面条吃起来烂烂的,少了凉面清凉爽滑的口感,

36

配料换成了海带和豆干,调料也少了好几味,最精髓的辣椒油中

也只是辣椒和油。

面剩了大半碗,我轻轻叹口气,付过钱继续我异乡的漂泊。远

在故乡的外婆早已年迈,再也不能给我做凉面了,但我会记得这只

属于外婆的味道,祈望她老人家身体安康。

这 丝 缕 的 甜 ,

最 是 摄 人

文 傅踢踢

糖。

我们的目标是:没有蛀牙。可是有了糖,目标算神马玩意儿?

现在流连糖果店,非但目迷五色,单是口味也弹眼落睛,什么

榴莲凤梨满目皆是,更神的还有槟榔和火龙果味。实在说,全国人

民争相吃大白兔奶糖的日子远去了,如今的糖果形质兼美,味也醇

厚,可甜蜜的情境却难再现了。小时候的糖果掰着指头数得过来,

可那真是糖果的时代。

若是居家,最常吃的是大白兔奶糖,捏起蓝白的糖纸,用手一

拈,块状的乳白色就落在手里。覆着的透明纸衣永远是不去撕破

的,往嘴里一丢,先是纸衣溶解,再沁出馨甜的奶味,唯恐太快吃

完,都不舍得咬上一口。最常吃的硬糖也简单,基本是果味,添了

不知何种香精色素,苹果是绿色,橘子是橙色,又质地透明,粗劣

的工艺甚至会留下气泡,可剥去糖纸还是满心喜悦。不同的是硬糖

倒常嚼碎,好像这碎片的缝隙里裹挟着更多秘密,所以也更有余味

一般。

190

巧克力在那时还不盛行,德芙、好时云云还不见踪迹,最常有

是酒心巧克力,有散称,有礼盒,彩色锡纸裹成酒瓶状,一口下去

全是酒液,味怪不提,还会被家里长辈调戏,仿佛说“醉了,醉

了” ,就真晕眩在甜蜜里一般。纯巧克力在食品店的玻璃货架里躲

着,大块敲碎,都有砖头大小,奇形怪状,咬一口还都是粉末,只

是吃个味而已。最红是散装申丰黑巧克力,小片方形,含一片,还

能觉出后来巧克力的影子。但因为珍稀,印象尤深。

若是街边小吃,糖亦是不可或缺的名角。常常是公园门口,会

见着上了年纪的大叔,蓝色工装,架副眼睛,坐在小折椅上。左手

边架个小煤炉,用毛巾捏着锅柄,左右摇晃锅里焦黄的糖液。身前

是一个小支架,翻开的铁板上刻着十二生肖,竹条作指针,转到哪

个,便画哪个。

画需是铁制饭勺,匀些热过的糖液,徐徐倾覆,任糖液滴在备

好的纸上。这一切便是魔法的开始。原是一张白纸,糖液流泻,先

是头,再勾出身子,而后手足,点上尾巴和眼睛,一气呵成,

191 深 夜 谈 吃

不过一两分钟光景。更绝的是,货摊上展示的样品里常有龙凤这般

线条复杂的动物,缠着摊主画一个,简直成了夙愿。快收工时穿上

竹签,用糖液封住,待冷却风干,从纸上剥下,每每不知从何处吃

起,欣喜和忐忑能一路带回家里。放到现在,大家一定会嫌这麦芽

糖不卫生,可整个过程始终四溢的麦香,入口稍焦的粮食的甜味,

和对作画的旁观,是童年买麦芽糖最深切的动力。有时分明不吃,

也能围好多人,一看便是半个小时,把麦芽糖的摊主生生炒成了小

摊贩里的明星。说真的,这手艺倒不在精绝,而在于能激发儿时纯

净深远的想象空间。

麦芽糖画得抽象,糖人要具象得多。按说糖人是北地的手艺,

流传到上海,也卓然成家。见过好的糖人师傅,除了拿手的《西

游记》 、 《三国》 ,还能就着围观的小朋友当场创作。这一手功夫一

露,哄得小朋友不买也不成,拿回家更不敢吃自己,直到白糖红

糖,都融成了灰扑扑的尘,梦里还透出甜味。

如果说糖人和麦芽糖的乐趣主要在看,搅搅糖的意味就在玩

了。竹箩筐、面盆,腻腻满满都是红苕熬成的糖浆,把手里捂热的

硬币递出去,卖糖阿姨便掏出一个竹签,掐成两段,左右分捏,轻

轻搅动,糖浆也便缓缓附着在竹签上,寻避风处拉高,糖浆成丝,

终于断开。糖浆在竹签上黏黏地缠在一起,我匆忙接过来,有时还

生怕掉在地上,手势往空中再绕个几圈,旋即开始边吃边玩。吃不

敢大口,多数只是小吮一下,然后两手捏着竹签便开始打转,顺时

针几下,逆时针再环绕,一路玩,一路风干,直到再搅不动,便咬

192

下来含在嘴里,每一丝甜味都是饱足,好像这糖竟是自己制造的。

棉花糖和所有的糖都不同,因为和云相关,也就点染了很多幻

想。做棉花糖的机器很简陋,脚下的踏板带动,用铝箔围成一圈,

往罐头里撒白砂糖,不停地踩,颗粒也就成了一丝丝的甜意,汇成

蓬蓬松松的一圈。有时候贪心,想吃一大口,会埋进糖堆里,连鼻

子上都粘着糖丝,还傻傻地笑。曾几何时,棉花糖就像纯真的隐喻

一般,成了青梅竹马的必要装备。可实际上,这丝缕的甜,才是最

摄人的地方。

人的偏嗜口味之一即是甜,糖是甜味最主要的来源。实际上,

吃糖的记忆太庞杂,和其他吃食不同之处在于,糖不仅丰富了味蕾的空间,从看到玩的参与感,也成就了一桩富有逸趣的事。

媒体评论

吃的快乐了,精神就快乐了,精神快乐了,身体就快乐了,身体快乐了,就会健康了。没有快乐哪来的健康?

——美食家 蔡澜

文艺吃货的少年情怀 少年子弟江湖老。70与80记忆中的象征,一段段和美食连在一起的往事。慢慢的品读,回到过去。

——豆瓣青年鼠头

深夜谈吃,走到是另一种路线:记忆。经历岁月的风霜,时间的洗礼,愈发见功夫。童年味道,少年食忆,饥来困时,吃食总是被衬的更加有味道。成年时的观光,有机会走南闯北、领略异族风情,但一路吃下去,领略的不仅是美食,也有文化和历史。再把它们写出来,就是韵味了。

——豆瓣青年 LazyLorna 吃的快乐了,精神就快乐了,精神快乐了,身体就快乐了,身体快乐了,就会健康了。没有快乐哪来的健康?

——美食家 蔡澜

文艺吃货的少年情怀 少年子弟江湖老。70与80记忆中的象征,一段段和美食连在一起的往事。慢慢的品读,回到过去。

——豆瓣青年鼠头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