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部门经济学(第三版)图书
人气:37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三版)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3版)》包括公共部门经济学基础理论;公共支出理论;公共收入理论;公共部门宏观经济理论等内容。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3版)》按结构分5篇18章: 及时篇包括1——4章,侧重于公共部门经济活动一...

内容简介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3版)》包括公共部门经济学基础理论;公共支出理论;公共收入理论;公共部门宏观经济理论等内容。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3版)》按结构分5篇18章:

及时篇包括1——4章,侧重于公共部门经济活动一般原理的阐释。第1章讨论市场和政府的关系;第2、3、4章分别讨论了公共部门经济领域的三个重要理论范畴:外部效应、公共物品和公共选择。

第二篇包括5——7章,侧重于公共支出理论以及相关制度的阐释。第5章讨论的是公共支出的分类及其经济影响;第6章重点考察公共支出的增长趋势,以描述有关公共支出增长模型为线索,阐释了导致公共支出增长的种种因素。第7章是对公共部门预算决策效率的分析,主要介绍了进行公共部门预算决策效益分析的两种方法:机会成本分和成本一效益分析。

第三篇包括8——13章,侧重于阐释公共收入理论及其制度结构。第8章概括讨论了公共收入的主要形式,先后进入考察视野的有税收、公债、政府引致的通货膨胀、对政府的捐赠、使用费和规费。9——13章则着力于对税收理论及其制度结构的阐释。

第四篇包括14——16章,侧重于阐释公共部门宏观经济理论。第14章以公债管理和宏观经济调控作为标题,介绍关于公债的一般理论观点。第15、16章则转入对财政政策以及作为其理论基础的财政乘数的讨论。

第五篇包括17、18章,侧重于阐释政府间财政关系理论。第17章研究的是政府间财政关系。第18章考察的是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主要介绍了政府转移支付的基本理论、世界各国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目录

第1篇 公共部门经济学基础理论

第1章 市场与政府

1.1 资源配置的效率

1.2 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

1.3 公共部门的经济职能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本章阅读书目

第2章 外部效应理论

2.1 外部效应的分类

2.2 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

2.3 外部效应的内在化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本章阅读书目

第3章 公共物品理论

3.1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

3.2 纯粹公共物品

3.3 林达尔均衡和免费搭车者

3.4 混合物品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本章阅读书目

第4章 公共选择理论

4.1 简单多数规则

4.2 简单多数规则下投票结果的惟一性和循环性

4.3 投票交易

4.4 政治行为和分析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本章阅读书目

第2篇 公共支出理论

第5章 公共支出的分类及其经济影响

5.1 公共支出的分类

5.2 消耗性支出的经济影响

5.3 转移性支出的经济影响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本章阅读书目

第6章 公共支出增长及其经济分析

第7章 公共部门预算决策效益分析

第3篇 公共收入理论

第8章 公共收入概论

第9章 税收原则理论

第10章 税种分类与税制结构

第11章 税收制度

第12章 税收效应分析

第13章 税收的转嫁与归宿

第4篇 公共部门宏观经济理论

第14章 公债管理与宏观经济调控

第15章 财政乘数与经济均衡

第16章 财政政策

第5篇 政府间财政关系理论

第17章 财政分权管理体制

第18章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参考文献

在线预览

第1篇 公共部门经济学基础理论

第1章 市场与政府

在当今的中国,我们生活的市场环境称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个体制环境中,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体,我们可以通过市场获取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大部分物品或服务。但是,市场并非是满足我们需要的渠道,它无法满足我们所有的需要。对于市场满足不了的需要,只能求助于另一个能够保障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运行的系统——政府部门。正因为如此,市场与政府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共同担负着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任务。

本章的基本思路是:从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评判人手,分析市场机制的缺陷,揭示政府部门经济活动的必要性。以此为基础,界定政府部门经济活动的范围和公共部门的经济职能。

重点问题

·资源配置效率的实现条件

·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

·公共部门的经济职能

1.1资源配置的效率

1.1.1资源配置效率的含义

经济学家将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视为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并把"效率,,作为衡量社会资源配置状况的标准。

那么,如何把握和理解资源配置效率的含义呢?

如果经济社会中只有一个人,资源配置效率的含义是很容易说清楚的。经济学家常用的是鲁滨孙的例子。这位处在荒岛之上的英国人清楚地了解其可以利用的全部资源以及可供其使用的技术手段。对于自己所需物品的种类、数量以及对各种物品的偏好顺序,他也了然于胸。于是,他根据自己的需要顺序安排生产,产出的构成将使他获得满足。如果有24小时他的需要发生了变化,他可以改变资源的用途,从而生产出新的物品构成,使之与他新的需求相吻合。所以,鲁滨孙与其所生产的各种物品之间的关系是一目了然的。然而,鲁滨孙的例子不过是一个故事,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资源配置要复杂得多。在一个包含众多消费者,而且通过商品交换关系联系起来的现代化经济社会中,有多少消费者,几乎就有多少种需求偏好结构。如何安排出一种人人都满意的生产秩序,即达到社会资源的配置状态,则不是一个容易的问题。

在经济学家们看来,对资源配置效率含义最严谨的解释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V.帕累托(VilfredoParet0,1848--1923)作出的。按照帕累托的理论,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就是的,也就是具有效率的。如果达不到这种状况,即可以通过资源配置的重新调整而使得某人的境况变好,而同时又不使任何一人的境况变坏,那就说明资源配置的状况不是的,也就是缺乏效率的。这就是著名的帕累托效率准则。

……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