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武林/高术莫用/武人琴音图书
人气:80

逝去的武林/高术莫用/武人琴音

香港电影金像奖得主徐皓峰“民间武术”三部曲!《逝去的武林》《高术莫用》《武人琴音》演绎武人百年命运
  • 所属分类:图书 >文化>中国文化>其他  
  • 作者:[徐皓峰] 等著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23474818
  •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5
  • 印刷时间:2014-05-01
  • 版次:1
  • 开本:大32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逝去的武林》曾在武术专业杂志《武魂》上连载,在未出版前已轰动国内外武术界,初版即成为畅销书。 《高术莫用》是《逝去的武林》续篇。

《武人琴音》是《逝去的武林》系列收官之作

形意拳是内家拳,表面上凶悍无比,实际上在其内涵中、在武者的个人修养方面都有无限进境。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形意拳曾为必杀技,核心却是上古养生之法 推荐理由:

武学前辈李仲轩亲历 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录

唐维禄 尚云祥 薛颠 一代形意宗师口传直指

薛颠传世之作——象形术 领悟人与自然的奇妙关系 一种开悟入道的修炼法

形意拳一门三代:尚云祥、韩伯言、韩瑜的人生故事 《逝去的武林》曾在武术专业杂志《武魂》上连载,在未出版前已轰动国内外武术界,初版即成为畅销书。 《高术莫用》是《逝去的武林》续篇。

《武人琴音》是《逝去的武林》系列收官之作

形意拳是内家拳,表面上凶悍无比,实际上在其内涵中、在武者的个人修养方面都有无限进境。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形意拳曾为必杀技,核心却是上古养生之法 推荐理由:

编辑推荐

掌风拳影里的中国 彰显一脉华夏文明的千古传承

一代武学宗师口传心授 独步天下的技击与养生之法

香港电影金像奖得主徐皓峰"民间武术"三部曲

《逝去的武林》《高术莫用》《武人琴音》演绎武人百年命运

同出尚师门下的武学大家李仲轩、韩伯言先生分别讲述民国时期三位形意拳大师:唐维禄、尚云祥和薛颠的言行、造诣实录上世纪至今百年传承中,武林中人的生活情境、习武者特有的思维意识和为我中华所独有的身体训练法门秘传与绝技之外,更有生活理念、生命感悟的余音"三部曲"作为"中华武学时期的后见证",除了系统整理代表武术实战水平——形意拳的珍贵史料和拳理,还根据薛颠《象形拳真诠》和李仲轩口传,对象形术进行了完整的阐释和解析;另有尚门韩传形意拳心法和"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的喜峰口之战刀法。

作者简介

徐皓峰:导演、作家、道教研究学者、民间武术整理者。

1973年生。高中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油画专业,大学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文学作品:

纪实文学

《逝去的武林》《大成若缺》《武人琴音》

长篇小说

《道士下山》《国术馆》《大日坛城》《武士会》

短篇小说集

《刀背藏身》

影视评论集

《刀与星辰》

话剧作品:

《北京无冬天》(导演)

《这块儿的黎明静悄悄》(导演)

电影作品:

《倭寇的踪迹》(导演、编剧)入围68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获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新导演提名、改编剧本提名

《箭士柳白猿》(导演、编剧)获4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改编剧本提名、动作设计提名

《一代宗师》(编剧)荣获2014年香港电影金像奖编剧奖

李仲轩(1915~2004),名軏,字仲轩,天津宁河县人,形意拳大师唐维禄、尚云祥、薛颠的 弟子,武林名号"二先生"。其父系和母系均为京津地区的官宦大家族,因遵守"武林人士不能有官场身份"的门规,放弃做官机会。34岁自武林退隐,晚年在北 京西单的一家电器商店看门为生。

徐皓峰:

导演、作家、道教研究学者、民间武术整理者。

李帼忠:

职业为医生。形意拳名宿李仲轩的侄女,增协助父亲整理天津李氏王氏家族史料。其父为李仲轩兄长李辕(字捷轩),天津宁河县文史所荣誉研究员。

韩瑜:

形意拳大师尚云祥再传弟子,为现在山东形意拳代表人物。其祖父韩伯言为上世纪四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山东形意拳代表人物。尚云祥晚年弟子中的"大师兄",亦为《逝去的武林》讲述者李仲轩的师兄。

徐骏峰:

自由写作者。曾为报社记者和杂志撰稿人。李帼忠次子,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和兄长徐皓峰追随李仲轩先生一个时期。

目录

《逝去的武林》

《高术莫用》

《武人琴音》

在线预览

唐门回忆

一、丈夫立身当如此

唐师维禄喜欢穿白马褂,那天他拿了碗酱面,一边吃一边给我们讲拳。我们几个徒弟都很调皮,一拥而上撞他,想用他手里的酱面弄脏他的白马褂。他不用手也不用脚,走了一圈,把我们都撂倒了。

他说这是形意拳的肩打、胯打、臀打(注1)。这种打法就是一蹭,而不是像出拳似的打出去,摆胯、凸肩、甩屁股是很难看的,这种近身打法是要蜻蜓点水一般,一闪一闪的。

24小时,唐师被辆大马车拦住。马车夫是练拳人,车栏上有一个铁环,马车夫用胳膊在铁环上撞了一下,铁环就歪了。他问:"唐师傅,您能再把铁环撞回去吗?"

唐师说:"你的胳膊比铁环硬,我就不撞铁环撞你的胳膊吧!"一撞,车夫连连叫疼,瞅着唐师的胳膊发呆。唐维禄说:"你胳膊撞过来时,我的胳膊拧了一下,说是咱俩撞胳膊,其实是我打你的胳膊。"

二、王门女子

李仲轩的母亲王若萳,是近代爱国将领王锡朋的重孙女。王锡朋55岁时,在鸦片战争抗击英军阵亡,官至"从一品"。

1841年10月,浙江舟山抗英保卫战维持了六个昼夜,中方官兵每日每人只有三碗稀粥。当炮管热得红透,不能再发炮弹时,王锡朋率将士以长矛砍刀与英军对杀,共打退英军九次进攻。

王锡朋右耳部受伤后,仍坚持战斗,最终头部中弹而死。在清朝的官方纪录中,他的尸体周围有十多名英国士兵的尸体。

在中国档案馆编写的《鸦片战争在舟山史料选》中,记载他率领的寿春兵杀敌最多。英国占领舟山后,将王锡朋的尸体碎尸了,没有尸身。芦台老家坟地埋葬的是他的衣冠。

王锡朋1808年中了武举人,28岁入京任二等差官。他与士兵同甘共苦,同时精通兵法。他任寿春总兵后,寿春部队以打硬仗著称,有"敌见寿春兵即远遁"的说法。

他在民间号称"仁义将军",因为他善待下属士兵,从不扰民。一次行军途中见一名士兵无伞,便叫士兵和自己共用一把伞。在一次行军途中遇到了一个被遗弃的男孩,就将这男孩收作了马童。

三、修得门窗接天碧 唐门回忆

一、丈夫立身当如此

唐师维禄喜欢穿白马褂,那天他拿了碗酱面,一边吃一边给我们讲拳。我们几个徒弟都很调皮,一拥而上撞他,想用他手里的酱面弄脏他的白马褂。他不用手也不用脚,走了一圈,把我们都撂倒了。

他说这是形意拳的肩打、胯打、臀打(注1)。这种打法就是一蹭,而不是像出拳似的打出去,摆胯、凸肩、甩屁股是很难看的,这种近身打法是要蜻蜓点水一般,一闪一闪的。

24小时,唐师被辆大马车拦住。马车夫是练拳人,车栏上有一个铁环,马车夫用胳膊在铁环上撞了一下,铁环就歪了。他问:"唐师傅,您能再把铁环撞回去吗?"

唐师说:"你的胳膊比铁环硬,我就不撞铁环撞你的胳膊吧!"一撞,车夫连连叫疼,瞅着唐师的胳膊发呆。唐维禄说:"你胳膊撞过来时,我的胳膊拧了一下,说是咱俩撞胳膊,其实是我打你的胳膊。"

二、王门女子

李仲轩的母亲王若萳,是近代爱国将领王锡朋的重孙女。王锡朋55岁时,在鸦片战争抗击英军阵亡,官至"从一品"。

1841年10月,浙江舟山抗英保卫战维持了六个昼夜,中方官兵每日每人只有三碗稀粥。当炮管热得红透,不能再发炮弹时,王锡朋率将士以长矛砍刀与英军对杀,共打退英军九次进攻。

王锡朋右耳部受伤后,仍坚持战斗,最终头部中弹而死。在清朝的官方纪录中,他的尸体周围有十多名英国士兵的尸体。

在中国档案馆编写的《鸦片战争在舟山史料选》中,记载他率领的寿春兵杀敌最多。英国占领舟山后,将王锡朋的尸体碎尸了,没有尸身。芦台老家坟地埋葬的是他的衣冠。

王锡朋1808年中了武举人,28岁入京任二等差官。他与士兵同甘共苦,同时精通兵法。他任寿春总兵后,寿春部队以打硬仗著称,有"敌见寿春兵即远遁"的说法。

他在民间号称"仁义将军",因为他善待下属士兵,从不扰民。一次行军途中见一名士兵无伞,便叫士兵和自己共用一把伞。在一次行军途中遇到了一个被遗弃的男孩,就将这男孩收作了马童。

三、修得门窗接天碧

李存义跟尚云祥是师徒,但两人太不一样了,李是豪杰型的人,尚是隐士型的人,舍了其余,守一技而终老。

李存义教出过一个跟自己像的,容貌仪表、组织能力、交谊能力样样都好,叫郝恩光,把李存义创的中华武士会在日本开了分会,立威数年。

可惜早死。有一种说法,当时军阀初起,李存义想让他成为平定一方、与群雄竞争的人物,将他从日本召回,托关系让他当上军官,不料天嫉英才,陨于战事。

他死后,李存义心灰意冷,不再主持天津的中华武士会,告老还乡。

此说法,有一定可信度,因为形意门人一直参与反清起义,清初时形意拳被定为禁拳,练了要受抓捕。李存义年轻时在形意门得授兵法,晚年对徒弟们说:"你们见过我的拳,没见过我的大本事,我最的大本事是排兵布阵。"

限于机缘,他成就在拳术上,而他自我定位是军事将领,期许郝恩光,在情理中。

另一种说法,郝恩光死于军中,不是意外,是设计。他在日本办中华武士会分会,教授华侨,日本武人来比武,比过几场后,便罕有挑战者了,赢得漂亮是一方面,日本人对形意拳好奇是另一方面。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