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魂: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图书
人气:19

大学之魂: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

【好评返5元店铺礼券】
  • 所属分类:图书 >传记>科学家>工业技术  
  • 作者:[宓月] 著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220098246
  •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7
  • 印刷时间:2016-07-01
  • 版次:1
  • 开本:32开
  • 页数:202
  • 纸张:轻型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四川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著名力学科学家谢和平的本传记。书中翔实地介绍了谢和平的成长经历、科研之路和学术科研成就,他自2003年主政四川大学以来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实践等。讲述了他从一个莘莘学子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大学校长的人生经历。

作者简介

宓月,浙江绍兴人,毕业于四川大学新闻系。现为中外散文诗学会副兼秘书长、《散文诗世界》杂志主编。著有散文诗集《夜雨潇潇》《人在他乡》《明天的背后》、长篇小说《一江春水》、诗集《早春二月》等。作品多次入选各种年度选本及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

目录

前言001

1.我是一个普通005

2.少年的梦想011

3.中国矿业大学017

4.导师024

5.雏形初显031

6.科学的崇山峻岭043

7.赤子情怀056

8.岩石分形力学062

9.严谨的教授071

10.只为开采光明077

11.首席科学家083

12.星空下的温暖093

13.大学校长100

14.钱学森之问108

15.国际视野118

16.多学科的交叉融合131

17.中国力量136

18.大学之魂147

19.艺术人生159

20.浮生淡泊长求索174

附录

一、谢和平主要论著182

二、谢和平主要学术和科技工作经历187

三、谢和平主要学术荣誉和奖励188

四、谢和平教育领域的主要文章190

五、主要参考文献和参考资料195

后记

重拾理想197

在线预览

1.我是一个普通人

在大数据时代,要了解一个人的情况很容易,即使从未谋过面,也可以对他的年龄、相貌、家庭以及经历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在见到谢和平院士之后,我却觉得,对一个有温度的生命来说,无论用多少信息拼凑,哪怕用精密的计算程序分析,得到的也只能是一个大致而抽象的印象,与面对面的感受大相径庭,真可谓"百闻不如一见"。

次面见谢和平院士,是我从四川大学毕业十年后第三次回母校。从进校门那一刻起,我就开始忐忑不安,好像进考场,向校长单独汇报我毕业近十年来的工作生活情况。尽管谢

校长的形象早已"熟悉",可我仍然想象不出与他面对面会是什么样子。

我比约定的时间早到了五分钟,谢校长的秘书吴刚让我稍等一下,谢校长正在接待客人。我以为会等很久,对大忙人谢校长来说,多等一会儿也属正常。可刚到约定时间,我便看到谢校长送客人从办公室里出来。吴刚介绍我之后,谢校长便客气地请我进了他的办公室

谢校长穿着深蓝色的西装,里面是未打领带的白色衬衫。没有刻意修饰过的头发,一张朴素真实的面孔,比我心目中的模样清瘦得多。从见他眼起,我便觉得他没有"考官"的"可怕"形象,而是温文尔雅,亲切随和,举手投足都透出儒雅的学者气质。

我在沙发上落座后,他从办公桌上拿起我不久前送来的初稿也坐了下来。他大概感觉到了我的紧张,便把书稿放在茶几上,说他看过我的散文诗作品,很有文采。"表扬"我之后,他又随意地问起我的工作生活。他亲切的话语,让我几乎忘了他是校长,倒像是我熟悉的一位老师和朋友在关心我。他说,约我见面,想就书稿的一些问题与我当面探讨、交换一下意见。

据一篇材料介绍,谢和平院士6岁才会讲话,爱因斯坦也是3岁时才会讲话的。也许,天才都有些特别之处吧。为了给作品增加些可读性,我就在一些地方进行了大胆的"合理想象"。刚巧,他正指着我的那一段关于"天才"的描述。看到他用粗线画去的一大段句子,我的脸蓦然发红发烫。

他看着我,笑了笑,说:"我6岁才会讲话,是不是很笨?其实,我并不是什么天才。我就是一个普通人。"为了安慰我的窘态,他又笑着说:"我认真拜读了你的大作,看得出来,你是下了大功夫的。不过,我觉得,既然是纪实作品,就要像科学研究那样,做到客观、真实、。当然,你是作家诗人,这样写,也是可以理解的。"

他随和风趣的话语,让我真正地放松下来。我感到我那颗忐忑不安的心,终于像音符一样安静地躺在了曲谱上。

谢校长一页一页地翻着稿子,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跟我解释、商讨。书稿满是折页和批注。他怕我不理解那些图例、数学公式、科学理论等科研问题和学术用语,特意跟我解释为何要如此修改。他要求我删去对他"过分褒奖"的词句段落,要求我千万不能忘记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和帮助他的亲人、朋友、同事,他建议我多用朴素客观的文字,尽量少用文学修饰语言……

当看到一些错别字和标点符号被他逮个正着时,我当了十多年编辑的自信早已荡然无存,我好像又回到了学生时代,正在聆听老师的批改和教诲。此时此刻,要抑制住对谢校长的敬仰之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说:"如果在十多年前,我会拼尽全力去考您的专业,争取当您的学生。"他爽朗地笑起来,说:"女孩子不太适合学我的专业,要下工地,很辛苦的。"

当谈到川大教育部分时,谢校长的脸上立即闪烁出温暖的光芒。在交流中,他跟我谈得多的就是教育。我忍不住说:"我认真阅读了您2003年8月和9月两次在川大的讲话,作为曾经的川大学生,我很钦佩和感动。您到川大不到四个月,就已经勾画好了四川大学未来的蓝图。"?

"当你用心去做一件事,就能够做到好。只要你热爱你所做的事,也一样能够把它做好。"谢校长说。

谈完书稿,已不知不觉过去了近两个小时。尽管我还有许多问题想跟他交流,可看着他略显疲惫的面容,我再不忍心向他提任何要求。我知道他马上又要去参加一个会议,他见缝插针地给了我这么长的时间已属难得。

从他的办公室出来,穿过郁郁葱葱的校园,十年前次迈进川大校门的情形清晰地映现在眼前。我青涩的年华连同初到成都时的迷茫都留存在这里,它们就像池中的荷花,一年年绽放、凋零,似曾相识,却不是我初见时的那些花朵。我想,我一定是错过了什么,期望返回,却已经太迟。但我又是多么幸运,为谢校长写这本书,让我与母校的关系不再仅仅停留在毕业证书上,停留在履历表里,它唤起了我与母校另一种情感上的关联。如今,当我从校门外经过,就会有一种自豪感从内心升起。作为它曾经的学子,四川大学在我生命中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可真正了解它,爱上它,却是从我写这本书开始的。

写作的过程虽然并不轻松,但是,能一次次近距离地感受校长谢和平的风采,用文字走进他的世界,是一份幸福的差事。这是我生命中难得的一次自我升华的旅程。记得有一次在

网上与香港理工大学一个名叫Sherry的朋友交流,谈起2008年11月18日在李嘉诚楼的报告厅聆听谢院士的讲座,她仍然激动不已。她说,没想到谢和平院士那么年轻,尽管他的普通话带着明显的湖南口音,但一点也不影响讲座的魅力。她只是很遗憾,没敢上去与谢院士交流,哪怕去要一个签名。

2010届文新学院博士孙婧动情地跟我说:"身为川大学生,我感到很幸运。每年的开学典礼和团年饭,总能见到谢校长和蔼可亲的笑容、听到他铿锵有力的鼓舞。今年文新学院的毕业典礼,大家纷纷和老师们合影留念,我也等着谢校长,希望能和这位院士`走近`。他很忙,可还是满足了我的愿望,并很绅士的请其他同学稍等一下。在那一刻,我感到他就是我们身边的一位普通朋友,温和亲切,而没觉得他是一位赫赫有名的院士和校长。这么多年来,川大学风、学术的严谨和所取得的成绩,一直得到全国同专业老师学生的认同。作为川大学生,我感到特别自豪。"

在与谢和平校长的多次交流接触中,我感触深的不是他渊博的学识,早已熟悉在心的影像资料和新闻图片,而是他深厚的人文修养所折射出的人格魅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许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一个普通的人,一个不平凡的人生,一个在科研、行政管理、书画艺术等领域显示出过人才情的校长、院士,他就是谢和平。

1.我是一个普通人

在大数据时代,要了解一个人的情况很容易,即使从未谋过面,也可以对他的年龄、相貌、家庭以及经历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在见到谢和平院士之后,我却觉得,对一个有温度的生命来说,无论用多少信息拼凑,哪怕用精密的计算程序分析,得到的也只能是一个大致而抽象的印象,与面对面的感受大相径庭,真可谓"百闻不如一见"。

次面见谢和平院士,是我从四川大学毕业十年后第三次回母校。从进校门那一刻起,我就开始忐忑不安,好像进考场,向校长单独汇报我毕业近十年来的工作生活情况。尽管谢

校长的形象早已"熟悉",可我仍然想象不出与他面对面会是什么样子。

我比约定的时间早到了五分钟,谢校长的秘书吴刚让我稍等一下,谢校长正在接待客人。我以为会等很久,对大忙人谢校长来说,多等一会儿也属正常。可刚到约定时间,我便看到谢校长送客人从办公室里出来。吴刚介绍我之后,谢校长便客气地请我进了他的办公室

谢校长穿着深蓝色的西装,里面是未打领带的白色衬衫。没有刻意修饰过的头发,一张朴素真实的面孔,比我心目中的模样清瘦得多。从见他眼起,我便觉得他没有"考官"的"可怕"形象,而是温文尔雅,亲切随和,举手投足都透出儒雅的学者气质。

我在沙发上落座后,他从办公桌上拿起我不久前送来的初稿也坐了下来。他大概感觉到了我的紧张,便把书稿放在茶几上,说他看过我的散文诗作品,很有文采。"表扬"我之后,他又随意地问起我的工作生活。他亲切的话语,让我几乎忘了他是校长,倒像是我熟悉的一位老师和朋友在关心我。他说,约我见面,想就书稿的一些问题与我当面探讨、交换一下意见。

据一篇材料介绍,谢和平院士6岁才会讲话,爱因斯坦也是3岁时才会讲话的。也许,天才都有些特别之处吧。为了给作品增加些可读性,我就在一些地方进行了大胆的"合理想象"。刚巧,他正指着我的那一段关于"天才"的描述。看到他用粗线画去的一大段句子,我的脸蓦然发红发烫。

他看着我,笑了笑,说:"我6岁才会讲话,是不是很笨?其实,我并不是什么天才。我就是一个普通人。"为了安慰我的窘态,他又笑着说:"我认真拜读了你的大作,看得出来,你是下了大功夫的。不过,我觉得,既然是纪实作品,就要像科学研究那样,做到客观、真实、。当然,你是作家诗人,这样写,也是可以理解的。"

他随和风趣的话语,让我真正地放松下来。我感到我那颗忐忑不安的心,终于像音符一样安静地躺在了曲谱上。

谢校长一页一页地翻着稿子,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跟我解释、商讨。书稿满是折页和批注。他怕我不理解那些图例、数学公式、科学理论等科研问题和学术用语,特意跟我解释为何要如此修改。他要求我删去对他"过分褒奖"的词句段落,要求我千万不能忘记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和帮助他的亲人、朋友、同事,他建议我多用朴素客观的文字,尽量少用文学修饰语言……

当看到一些错别字和标点符号被他逮个正着时,我当了十多年编辑的自信早已荡然无存,我好像又回到了学生时代,正在聆听老师的批改和教诲。此时此刻,要抑制住对谢校长的敬仰之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说:"如果在十多年前,我会拼尽全力去考您的专业,争取当您的学生。"他爽朗地笑起来,说:"女孩子不太适合学我的专业,要下工地,很辛苦的。"

当谈到川大教育部分时,谢校长的脸上立即闪烁出温暖的光芒。在交流中,他跟我谈得多的就是教育。我忍不住说:"我认真阅读了您2003年8月和9月两次在川大的讲话,作为曾经的川大学生,我很钦佩和感动。您到川大不到四个月,就已经勾画好了四川大学未来的蓝图。"?

"当你用心去做一件事,就能够做到好。只要你热爱你所做的事,也一样能够把它做好。"谢校长说。

谈完书稿,已不知不觉过去了近两个小时。尽管我还有许多问题想跟他交流,可看着他略显疲惫的面容,我再不忍心向他提任何要求。我知道他马上又要去参加一个会议,他见缝插针地给了我这么长的时间已属难得。

从他的办公室出来,穿过郁郁葱葱的校园,十年前次迈进川大校门的情形清晰地映现在眼前。我青涩的年华连同初到成都时的迷茫都留存在这里,它们就像池中的荷花,一年年绽放、凋零,似曾相识,却不是我初见时的那些花朵。我想,我一定是错过了什么,期望返回,却已经太迟。但我又是多么幸运,为谢校长写这本书,让我与母校的关系不再仅仅停留在毕业证书上,停留在履历表里,它唤起了我与母校另一种情感上的关联。如今,当我从校门外经过,就会有一种自豪感从内心升起。作为它曾经的学子,四川大学在我生命中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可真正了解它,爱上它,却是从我写这本书开始的。

写作的过程虽然并不轻松,但是,能一次次近距离地感受校长谢和平的风采,用文字走进他的世界,是一份幸福的差事。这是我生命中难得的一次自我升华的旅程。记得有一次在

网上与香港理工大学一个名叫Sherry的朋友交流,谈起2008年11月18日在李嘉诚楼的报告厅聆听谢院士的讲座,她仍然激动不已。她说,没想到谢和平院士那么年轻,尽管他的普通话带着明显的湖南口音,但一点也不影响讲座的魅力。她只是很遗憾,没敢上去与谢院士交流,哪怕去要一个签名。

2010届文新学院博士孙婧动情地跟我说:"身为川大学生,我感到很幸运。每年的开学典礼和团年饭,总能见到谢校长和蔼可亲的笑容、听到他铿锵有力的鼓舞。今年文新学院的毕业典礼,大家纷纷和老师们合影留念,我也等着谢校长,希望能和这位院士`走近`。他很忙,可还是满足了我的愿望,并很绅士的请其他同学稍等一下。在那一刻,我感到他就是我们身边的一位普通朋友,温和亲切,而没觉得他是一位赫赫有名的院士和校长。这么多年来,川大学风、学术的严谨和所取得的成绩,一直得到全国同专业老师学生的认同。作为川大学生,我感到特别自豪。"

在与谢和平校长的多次交流接触中,我感触深的不是他渊博的学识,早已熟悉在心的影像资料和新闻图片,而是他深厚的人文修养所折射出的人格魅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许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一个普通的人,一个不平凡的人生,一个在科研、行政管理、书画艺术等领域显示出过人才情的校长、院士,他就是谢和平。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