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缠不是禅图书
人气:25

纠缠不是禅

他,曾名满天下,风流倜傥,对红尘有着深深的爱恋,不曾想会抛开凡尘,打坐为众生祈福度过后半生。他,当年的风流才子,后来的一代高僧,这是怎样的人生历程? 《纠缠不是禅》一书旨在解读弘一大师李叔同的前半生...
  • 所属分类:图书 >传记>宗教人物  
  • 作者:[康蚂]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307121638
  •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9
  • 印刷时间:2014-10-01
  • 版次:1
  • 开本:12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他,曾名满天下,风流倜傥,对红尘有着深深的爱恋,不曾想会抛开凡尘,打坐为众生祈福度过后半生。他,当年的风流才子,后来的一代高僧,这是怎样的人生历程?

《纠缠不是禅》一书旨在解读弘一大师李叔同的前半生(以1918年出家为界)所经历的人生故事。

编辑推荐

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张爱玲

今天我们探究弘一大师,启迪就是拿得起、放得下。——濮存昕(著名演员,弘一大师扮演者)

李叔同是一个万事皆认真的人。少年时做公子,像个翩翩公子;中年时做名士,像个名士;做话剧,像个演员;学油画,像个美术家;学钢琴,像个音乐家;办报刊,像个编者;当教员,像个老师;做和尚,像个高僧。——学生丰子恺

作者简介

康蚂,诗人、作家,弘一大师李叔同研究者。现居天津,曾在杂志、网站、图书公司担任编辑。作品入选《诗歌月刊》《世界诗人》《五月的殇咏》(汶川地震诗文集)等选本和刊物。六次入选"新世纪诗典"、四次入围"中国汉诗榜"。已出版数部畅销图书。

具有诗人特质的康蚂,无比迷恋大杂家,却样样出色的李叔同。他翻阅了国内外无数有关李叔同的书籍,苦苦追寻李叔同那"温而厉"的教育精神。

目录

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代序一)

十问弘一(代序二)

及时章 比丘

一、飞鸟归山林

二、笑着当了和尚

三、追求下一个信仰

第二章 学生

一、显赫家世

二、童年

三、国学控

四、学生有大智慧

五、先生们

六、"五哥"有慈悲

七、最纯粹的艺术氛围

八、娶了一房不爱的原配

九、纠结的青春险境

十、"乱世悲歌"的掌声

第三章 才子

一、最闲逸的时光

二、相聚与离散

三、积累办报经验

四、与蔡元培二三事

五、难忘的穆君与沈君

六、渐行渐远的风尘

七、葬礼为母亲歌唱

第四章 游子

一、音乐慰藉心灵

二、诗歌中的理想主义

三、人体模特福基

四、春柳社的热血

第五章 编辑

一、及时次失业

二、鼓吹女权

三、低调的社员

四、编辑与广告

五、抽签得诗扇

六、探讨民国教育

第六章 教师

一、西湖落我手

二、写生引发的误会

三、力与美的享受

四、《送别》作于清明前夕

五、首写"欧洲文学史"

六、出家前的"盛宴"

七、玉石遇到名匠

八、我去去就来

第七章 李叔同韵语

一、诗

二、词

三、歌

附录

参考文献

在线预览

十问弘一(代序二)

以下文字节选自《弘一大师新传》(秦启明)、《弘一大师传》(林子青)、《法味》(丰子恺)、《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改过实验谈》、《竹园居士幼年书法题偈》、《为漳州印友题偈》、《题王梦惺居士< 莱园文稿>》、《辞世二偈》、《为红菊花说偈》、《图画修得法》。部分文字进行过加工处理,访谈为作者模拟,是为序。

一、伟大的艺术家童年与众不同,您的童年是这样的吗?

我的幼年也和一般当时的文人一样,攻读《四书》《孝经》《毛诗》《左传》《尔雅》《文选》等,对于书法、金石尤为爱好。十三四岁时,篆字已经写得很好,十六七岁时曾师从天津名士赵幼梅学填词、又师从唐静岩学书法。

这个时期,我和严范孙、王仁安、孟广慧、姚品侯、王吟笙、曹幼占、周啸麟、陈宝泉、李绍莲等天津艺术精英都有交游。

二、您曾经是世家子弟,家里颇有背景,您介意谈这些吗?

我父亲筱楼公是清朝同治四年的进士,曾在北京出仕吏部,和李鸿章同朝为官。时任北洋大臣的李鸿章往来保定与天津之间,与我父亲有业务往来,二人关系非同一般。筱楼公为官期间,是清末重臣李鸿藻的部下。

我家与清末重臣王文昭、荣禄也有来往。我15 岁时到北京游玩,曾拜访过王文昭和荣禄,并出示书法作品。两位叔叔辈的高官,对我这位晚辈的书法造诣惊叹不已,大力传播。 1896 年8 月中旬,我在给账房先生徐耀庭的信中写道:李鸿章兄至九月间,可以来津。王文昭兄降三级留用。我曾为李鸿章刻过两方名章,一方是鸿章私印,一方是少荃。

三、有人说您不谙世事,不近人情,您同意这种观点吗?

我在东京美校求学期间,确实有过两次书呆子行为:一、让迟到五分钟的欧阳予倩原路返回,改日再约。二、一日下雨,日籍岳母要用一把伞,我不同意,还说,你嫁闺女时,也没说要伞啊。后岳母得知,伞是我母亲遗物,谅解之。

四、您出家前有两位妻子,能否谈谈与她们相处的时光?

我的婚姻由母亲包办。18 岁时,我娶了天津南运河边芥园茶庄女俞氏为妻。俞氏比我年长两岁,她属虎,我属龙,我家保姆戏称"龙虎斗",说我们属相不合。确实如此,我们一辈子合不来,未能白头偕老。我和俞氏育有二子,长子李准,次子李端。李准育有一子一女,李端育有三女。我出家后,二哥李文熙让俞氏到杭州劝我还俗,俞氏对二哥说,您别管了。俞氏48 岁去世时,我已出家多年,因各种原因,没有回去吊唁。

我的日籍夫人,是我在日本留学期间认识的,她是我的人体模特。后来我们结婚,回国后她一直与我居住在上海。她曾苦劝我不要出家,委托我的朋友杨白民转告我,说日本和尚可以有妻室,她愿意继续留在中国做我的妻子。我说,要做就做中国和尚。她曾到杭州找我,我们约在湖滨一家旅馆见面,她不停地哭,我一言不发。我送了一块手表给她作纪念,告诉她上海家中的钢琴字画等珍贵物品可处理,处理后的钱财可作为她回国的盘缠。我安慰她说,你有做医生的基础,回日本后不会失业的。离别时,我乘船而去,她在岸边失声痛哭。从此我们再也没有见面。我们结婚后没有要孩子。

五、您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您如何理解母爱?

从小我母亲就以自己日常的言行,规范我的行为举止,希望我做个懂礼之人。之后又按照《论语·乡党篇》规范我的日常生活。每日吃饭之前,必须要摆正餐桌,否则就要遭到席不正不食的训斥。多年之后,我每次吃饭前,都要把餐桌摆正再吃。这样良好的生活细节,来自母亲的教诲。

我20 岁至26 岁之间的五六年,是平生最幸福的时候。此后就是不断的悲哀与忧愁,一直到出家。我母亲去世的时候,我正在买棺木,没有亲送。我回来,已经不在了!我运送母亲灵柩回天津,二哥不让进门,说是家族的规矩。我们发生激烈争吵,后来在账房先生徐耀庭的说和下,二哥才让步。

遵照母亲丧礼一切从简的遗愿,我为其举行了文明丧礼。要求来宾不赠钱物,改送花圈挽联。亡人之子不再跪地读祭文,改为献花致悼词。出殡时来宾鞠躬即可。送葬家人不穿孝衣孝帽,改穿黑衣黑裤。不请僧人念经,改为合唱哀歌。

六、您有很多挚友,如杨白民、夏丏尊等,他们与您的友情伴随您一生。您的交友观是什么?

"君子之交淡如水",如果执意苛求,那就把距离拉远了。你要问我去往哪里,前路广阔,我用语言无法表达。大约是"春季花满枝头,圆月高挂在天心"。

七、您在诗词文章、音乐美术、金石篆刻、书法绘画等方面皆有造诣,有人说您是少有的艺术全才,您同意这种说法吗?

一枝亭亭玉立的菊花,挺直的姿态显示出高贵的气节。为什么它颜色这样鲜红,那是来自于殉教者的鲜血。这是我对艺术的理解。

我认为的书法:文字的表象,本来就不可轻易获得。靠着分别心,怎么能够测度。好像风在空中吹过,分不出能所,领悟了这一点,就是智者。

我认为的金石篆刻:金石不分古今,艺术的事业是随时都创新的。为体现于个别法中的共相,是实相的印记,通过各种事显示出其本真。

我认为的写文章:写文章是表达思想的,哪能一味追求辞藻的华丽。只要蕴含真实的思想感情,就能取得成就成为名家。读书人要靠人格的魅力传播文艺,而不应靠文艺的影响传布个人。

我认为的图画:评论家说,图画,是用来娱乐的,没有实际效用。即便如此,图画的范围很广,不是单纯娱乐一方面所能概括的。图画的效力,与语言文字相同,其性质也很相似。倘若把图画单纯概括为娱乐,又如何解释语言文字呢?音乐戏曲的华丽辞藻不单单是语言,既然这样,那么听音乐戏曲的华丽辞藻,也称为语言,属于娱乐吗?小说传奇也不单单是文字,既然这样,那么诵读小说传奇,也称为文字,属于娱乐吗?三尺儿童也知道不是这样的。有一句常言说,言语的发达,与社会的发达密切相关。现在请让我变一种说法:图画的发达,与社会的发达密切相关,没有什么不可以。还有一句常言说,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无声的诗。现在请让我变一种说法:语言,是无形的图画,图画,是无声的语言,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八、"断食"试验为什么选在虎跑寺?

总要有个很幽静的地方才好。当时我就和西泠印社的叶品三君来商量,结果他说在西湖附近的虎跑寺可作为断食的地点。我就问他:"既要到虎跑寺去,总要有人来介绍才对。究竟要请谁呢?"他说:"有一位丁辅之是虎跑的大护法,可以请他去说一说。"于是他便写信请丁辅之代为介绍了。

因为从前的虎跑寺不像现在这样热闹,而是游客很少,且十分冷静的地方啊。若用来作为我断食的地点,可以说是最相宜的了。

九、您为什么出家?

有很多人猜测我出家的原因,而且争议很多。我并不想昭告天下我为什么出家。我出家是为了以教化自己和世人,是追求一种更高、更理想的方式。每个人的故事、原则、兴趣、方式方法,以及对事物的理解,本就永远不相同。我不想过多解释,说了他人也不会理解,所以干脆不说,慢慢他人就会淡忘。

十、出家后有何感悟?或者说精神上有什么收获?

1. 虚心。常人不明白善恶,不知道因果,决不会承认自己有过错,更从何处谈论要改正呢?古代的圣贤就不会这样。现在举几个例子:孔子说:"五十岁以后学习《易经》,就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又说:"知道怎样做符合道义却不能改变自己,有不善的地方而不能改正,是我担忧的事情。"蘧伯玉是当时的一个贤人,有人让他去见孔子。孔子与他坐下来,问:"老师是做什么的?"对方回答说:"夫子想使自己的过错更少而很难达到。"圣贤尚且如此虚心,更何况我辈,怎么能自满呢?

2. 慎独。我辈凡是有所作为,起了念头动了心思,佛菩萨乃至鬼神,都能知道看见。如果时时刻刻这么想,就不敢胡作非为了。曾子说:"眼睛所看到的,手指所指到的,都是严厉的!"又引用《诗经》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几句话是我常常想起来而不敢忘记的。

3. 宽厚。造物所忌恨的,是虚伪不厚道。圣贤处事,只讲究宽厚。这方面古训很多,就不详录了。

4. 吃亏。古人说:"我不知道什么样就算是君子,但是每每看到肯吃亏的就是君子。我不识别什么样的就是小人,每每看到喜欢占便宜的就是小人。"古时候有贤人某某临终时,子孙请示他有何遗训,贤人说:"无他,你们要学会吃亏。"

5. 寡言。这事最为紧要。孔子说:"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很可怕啊!这方面古训很多,就不详录了。

6. 不说别人的过错。古人说:"时时检点自己的行为都没有时间,哪有功夫检点别人呢。"孔子也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以上的话,我时时不敢忘。

7. 不掩饰自己的过错。子夏曰:"小人的过错一定会加以刻意掩饰。"我辈须知用漂亮的言辞掩饰自己的过错是最可耻的事。

8. 不遮蔽自己的过错。我辈常常有得罪他人的地方,那就必须发大惭愧之心,生大恐惧。发露陈谢,要忏悔自己的过错,切不可为了自己的面子,隐藏着不说,还自欺欺人。

9. 听到诽谤不辩解。古人说:"怎样平息诽谤之言?回答:不辩解。"又说:"吃得小亏,就不至于吃大亏。"以我三十年来的多次经验,深信此话是真实不虚的。

10. 不愤怒。愤怒的习惯最不易去除。古代贤人说过:"二十年来治愈一个怒字,到现在还没消磨改尽。"但是我辈还是不得不尽力改正治愈这个毛病。《华严经》说:"怒气是一念之间,能打开百万危害的大门。"这话难道不使人害怕吗?

……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