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后土图书
人气:64

后土

"借助文学看人生,通过微博看世界" 我一直在尝试着一种"清醒"的创作。所谓"清醒",既是指写作的思想抵达,也是指创作的充分自觉。近年来,我一直坚持这样的写作思路,陆续写出了长篇小说《富矿》和《后土》。在"清...
  • 所属分类:图书 >小说>中国当代小说   图书 >小说>乡土  
  • 作者:[叶炜] 著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43696419
  •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6
  • 印刷时间:2015-06-01
  • 版次:2
  • 开本:大32开
  • 页数:--
  • 纸张:纯质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借助文学看人生,通过微博看世界"

我一直在尝试着一种"清醒"的创作。所谓"清醒",既是指写作的思想抵达,也是指创作的充分自觉。近年来,我一直坚持这样的写作思路,陆续写出了长篇小说《富矿》和《后土》。在"清醒"的创作之路上,我慢慢找到了自己的创作地标,拓展了自己的文学地理。

文学创作,归根结底是作者一次又一次的精神还乡。很多作家都会努力为自己的写作寻找到独特的创作地标,这个创作地标必定为作家自己所熟悉,能够承担他的创作理想。有的作家,从创作的一开始就找到了创作的精神故乡;有的作家,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摸索,才能找到精神还乡的目的地;有的作家,终极一生,仍未找到安放灵魂的创作地标。我的创作比较幸运,从一开始,就没有离开生我养我的村庄以及村庄所在的苏北鲁南大平原。无论是写农村的《母亲的天堂》,还是写城市的《中年咏叹调》;无论是写矿区的《富矿》,还是写校园的"大学"三部曲,我的笔触都没有离开我所熟悉的疆域。我一直坚持着一个写作的雄心,那就是努力建构属于自己的"文学王国"——麻庄以及苏鲁大平原。

最近完成的长篇小说《后土》是我近年来倾心打造的"山乡三部曲"的第二部。与之前的《富矿》一样,这部小说的发生地依然是苏北鲁南的一个小村庄——麻庄。在这部小说中,我力求以一个作家的良知和对农民的深厚感情,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农村现状的真实画面,塑造出一群实实在在的农民形象。他们的理想和追求、他们的命运和遭遇、他们的生活和情绪,都是具体可感的,我想让读者从中能够认识和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农民,展示鲁南苏北的农村风貌。

延续《富矿》的思路,小说同样表现出了对农民百年命运的深切关注,以此寓意百年的乡土中国的发展进程。小说主要写了四代村干部带领群众建设家乡的艰苦历程以及他们之间的合作与斗争。及时代村干部老支书和老村长是早期农村先进人物的代表,他们为建设麻庄付出了毕生心血,但因为时代环境使然,麻庄没能摆脱贫困。第二代村干部王远面对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和麻庄的现实处境,在带领群众致富的过程中,也不得不经受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考验。以曹东风和刘青松为代表的第三代村干部更加具备改革麻庄以顺应时代要求的思想和能力。他们在带领麻庄群众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不得不与上一代思想保守的老人展开较量。而小说重点则在于展现了以大学生刘非平为代表的第四代村官的时代风采,塑造了新一代农民形象,有力地呼应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路。

《后土》的写作贯穿了农村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所走过的历程,涉及到了乡村的现代化,建构了乡村和都市的二元对立和融合,映射了百年乡土中国前进步伐。小说试图写出农村状况的复杂,塑造出若干立体的农村人物形象。在写作过程中,我力求展现鲁南苏北农村发展的正能量。

编辑推荐

乡土中国三部曲之一的《后土》用饱蘸深情的细腻笔触,通过精心锤炼的乡土语言、强烈冲突的故事情节、生动真实的细节描写,再现了改革开放以后当代中国农村、农民的沧桑巨变,塑造了一批有信仰、有追求、敢爱敢恨、勇于担当的新时代农民群体形象,展现了他们为实现自己的财富梦、公平梦、幸福梦而苦苦奋斗的艰辛历程。

《后土》在勾勒中国乡村世界近三十年来自然情态和政治生态变革的基础上,透过农民与土地关系的巨大变化,直面农业现代化冲击下农村的情感、人伦和精神蜕变,还原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土地信仰和图腾崇拜,氤氲着乡土中国的百年乡愁,对于重构当代乡土中国文明与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

作者简介

叶炜,本名刘业伟。1977年出生。枣庄山亭人。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大学文学与创意写作研究中心在读博士。鲁迅文学院第十八届高研班、首届青年作家英语班学员。

出版长篇小说《富矿》以及文学专著《叶圣陶家族的文脉传奇》等著作10余部。在《作家》、《小说月报》等各类文学期刊发表长中短篇小说及其他文字200余万。获紫金山文学奖等多个奖项。曾率中国作协青年作家代表团访美,参加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青年项目的交流。

目录

序 曲 惊蛰

及时卷 夏至

第二卷 大暑

第三卷 立秋

第四卷 白露

第五卷 秋分

第六卷 寒露

第七卷 冬至

第八卷 谷雨

第九卷 芒种

第十卷 小暑

第十一卷 处暑

第十二卷 秋分

第十三卷 霜降

第十四卷 立冬

第十五卷 大寒

第十六卷 立春

第十七卷 立夏

第十八卷 小满

第十九卷 小雪

第二十卷 大雪

第二十一卷 小寒

第二十二卷 雨水

第二十三卷 春分

第二十四卷 清明

尾 声 惊蛰

在线预览

序曲 惊蛰

在苏北鲁南的小山村里,差不多每个村子的东南角都会有一座土地庙。麻庄也不例外。麻庄人崇拜土地,视土地为娘亲。

麻庄一直流传着一句俗语:"土地爷本姓韩,不在西北在东南。"我一直很纳闷,麻庄的人多姓刘,那土地爷咋会姓韩呢?这不等于是说麻庄一直被异姓人统治着吗?

我曾就此询问过麻庄的老人,他们都说不清楚。他们只知道土地神是被祖先从一块大石头底下救出来的。那是一个非常古老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麻庄的及时位先人逃荒到这个山水相依的地方。他已经走了很远很远的路,实在走不动了。他在一块大石头上坐下来,屁股还没坐定,忽然听到一声呻吟:"哎哟,你坐着我的头了!"

闻听此声,先人大吃一惊。这十里荒原,哪来的人声?先人胆子大,冲着石头问:"你是何人?"

那石头吃吃笑:"我不是人,我是神!"

先人一愣:"神咋会变成石头?"

石头苦笑:"我本是天神,得罪了玉皇大帝,被他变成石块发配到此地。我已经等你等了一千年了!"

"你为什么要等我?"先人不解。

"等你来救我!只有你才能让我恢复真身。玉皇大帝说了,当及时个人来到这块土地的时候,那就是我的救星。他会把我解救出来,成为土地神。作为回报,我将保佑他的种族不断繁衍。"

先人说:"那我如何救你?"

"你给我建一座土地庙,把我搬进去,然后给我念十声:`有个土地爷本姓韩,不在西北在东南。`我就解放了!"

先人看看那块石头,他一个人根本无法搬动。

先人说:"还是等我有了子孙,我们一起来救你吧!"

石头笑笑:"你的子孙?那要等多久?没有粮食,没有女人,你哪来的子孙?"

先人说:"我有一双勤劳的双手,可以去开垦土地、播种粮食。有了粮食,我就可以娶到女人,就可以繁衍子孙!"

石头摇摇头:"没有我,这块土地不能收获,即便是你播下种子,也会被老鼠吃光!没有粮食,你会饥饿而死,根本没有机会繁衍子孙。"

先人没有办法了。

他想了三天三夜,几乎吃完了身上所有的食物。24小时,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虽然不能搬动石头,但把庙宇建在石头上,不就行了吗?

想到此,先人很兴奋。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石头。石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恐怕不行,我的庙宇必须修建在村子的东南角。"

先人一愣,随后灵机一动:"这个不难,我先给你修建土地庙,然后把村子建在你的西北方,不就行了吗?"

石头哈哈大笑:"怪不得玉帝老儿让我在这里等了你一千年,原来你这么聪明!"

那时候,因为饥饿,先人已经没有多少力气了。他咬着牙给石头盖好了一座庙。那座土地庙很小,却也把石头遮盖了起来,从此再也不用经受风霜雨雪了。

给土地庙搭上一个石片,先人便饿昏了过去。等他醒来时,身边已经多了一个貌美如花的女人,她给先人带来了许多粮食种子。

先人在这里安定下来了。

他娶了那个女人。女人为他生下了许多孩子。她的身体如同这片神奇的土地一样,有着巨大的繁殖力。

土地神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守护着麻庄,保佑着麻庄每年都能够五谷丰登,保佑着麻庄女人们都能生儿育女。

麻庄的祥和曾经被兵荒马乱打破过三次,一次是在明末,一次是在民国,还有一次是在""。前两次,土地庙只是被毁了一角,到了""那一次,就全部被铲除了。

麻庄现在的这座土地庙是""结束以后重新修建的。那时候,麻庄还专门为新土地庙举行了请神仪式。

那是一个晴天。

麻庄最德高望重的老人亲自从百里外的野荷谷请来了一位能通神的白胡子老人,让他主持了神圣的请神仪式。

午时,请神仪式正式开始。

白胡子老人高声喝问土地爷名讳。

有人答道:"我乃韩贵成!"

老人接着用苍凉的声音吟唱:"韩贵成你听清,今天搬到新屋中,麻庄全村为你盖,你要保他们都安宁。"

只听有人高声答道:"诺!"

那声音仿佛来自远古。

白胡子老人让在场的男女老幼把事先从新庙扯到旧址的一根红线抬起来,不准落地。高呼:"土地爷上轿,鸣炮奏乐!"

所有人都郑重其事地"抬"起仿佛千钧重的红线,步履蹒跚地走向土地庙,把红线缠在土地庙的基座上。

做完这些,村里人把各式水果点心、馒头美酒摆上供桌,点燃香烛,口中念念有词。只见白胡子老人用蘸满朱砂的毛笔点了土地爷塑像双耳,口中唱道:"土地爷,开耳光,纳言百家听八方。"

唱完了继续用朱砂笔依次点了土地爷塑像的眼、鼻、口、头、心、手、足,并交代土地爷:"每天围庄转八趟,消灾解难保吉祥。老人活到百岁上,儿童活泼保健康,青年都娶好媳妇,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强!"

交代完了问:"韩贵成听见了吗?"

有人答道:"听见了!保障明年全村不走一人!保佑麻庄风调雨顺,年年丰收。"

白胡子老人问:"你对新家满意吗?"

答:"满意!"

问:"还有其他要求吗?"

答:"再在门前栽两棵树。"

白胡子老人问村民:"土地爷想在门前栽两棵树乘凉,你们能给栽上吗?"

麻庄人齐声答道:"能!"

土地神迎请完毕,老人点燃火纸、冥币、金元宝,鸣炮奏乐,全体麻庄人向土地庙跪拜,一叩首、二叩首、三叩首,完毕,所有人绕庙转了三圈。

对于这些,许多麻庄老人都还记忆犹新。他们还记得,那次仪式,来村里没几年的外姓人曹柏轩也参加了。

奇怪的是,几千年来,土地爷外姓人的身份,怎么没有影响麻庄人对他的崇拜?

及时卷 夏至

1.1

刘青松当上麻庄队长那一年我十五岁。我不知道看上去老实巴交骨子里不乏精明的刘青松为什么要干队长这个职务,与村支书和村长比起来,这个职务的油水实在是少得可怜。

我记得那年发了一场大水。一场劈头盖脸的暴雨过后,洪水从村东的小龙河翻卷着泛黄的泥浆凶猛地灌进了麻庄。刚当上队长的刘青松穿着一条红色大裤衩在齐腰深的泥水中呼喊:"发大水了,发大水了,大家快到大队部去!"

大队部就是村委会办公室,那里地势比较高。

多年以后,我曾经设想过这样一个情景:假如我是一只小鸟,从高空俯视大水灌进麻庄的场景,在洪水的黄色和树木的绿色掩映中,刘青松那条红色的大裤衩一定会特别扎眼。刘青松的大裤衩无意中搭配出了一部经典电影的色彩。

刘青松忠实地在他管辖的范围内履行着他的队长职责,全然忘记了自己的女人和孩子。他的婆娘赵玉秀抱着虎子面对着一院子的滔滔洪水哇哇大哭。她哭得是那么奔放,好像麻庄迎来的不是一场大水,而是世界末日。在滔滔的洪水中,只听见赵玉秀恶毒地咒骂着刘青松:"你这个丧良心的!屁大的官!光顾别人不顾自己的死货!"

赵玉秀的咒骂声还没熄灭,洪水就慢慢退去了。

洪水冲走了村里的几头牲畜。十几间老房子也被冲塌了。

这天是夏至。

后来我从电视上知道这是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再后来就有许多装满棉被、面粉和衣物的大卡车开进了村子。刘青松家分到了两袋面粉和一件呢子大衣。面粉算是救济,呢子大衣是村长曹东风给刘青松的特别奖励。那以后的冷天,呢子大衣便长久地粘在了刘青松的身上了。

刘青松和曹东风是拜把子兄弟。

这是曹东风当上麻庄村长以后的事情。之前刘青松和承包砖厂的曹东风关系并不好。我记得在选举村干部之前他们的婆娘还吵过架。

刘青松和曹东风两家隔着一堵墙,也算是邻居,只不过这个邻居不是平常说的那样门靠门,他们两家的大门是反着的,一南一北。两年前,不知道是因为发情还是饿昏了头,曹东风家的种猪跑到刘青松家猪圈里。那头公猪一进猪圈,就把刘青松家那头大母猪尾巴咬住了,两头猪很快就连在了一起。气人的是,种猪交配完还不忘偷吃猪食,正吃得不亦乐乎,被出来上茅房的赵玉秀发现了。她一看那头种猪的架势就来气,随口骂了句:"谁家的爹跑出来了也不管一管。"这话被曹东风的婆娘刘小妹听见了,一看是自己家的猪,就回了一句恶毒的话:"白给你配种都不要啊。"赵玉秀肺都气炸了,气急败坏的她随手拿起喂猪的勺子,照着刘小妹的脸就扔了过去。只听见刘小妹惨叫了一声"我的个亲娘耶!"就捂着脸倒下了。

乌血从刘小妹的脸上喷涌而出,像一条瀑布一般倾泻了一地。看着满脸是血号啕不止的刘小妹,赵玉秀吓傻了。幸亏曹东风在家,他拿了块毛巾捂住刘小妹的脸,迅速向村卫生室跑去。

刘小妹的脸上从那以后就留下了一道很难看的疤痕。

刘青松事后很惊奇地看了赵玉秀半天,不敢相信。他说:"你哪来的胆量啊,竟敢那么狠地打人。"赵玉秀笑笑,说:"我也不知道,当时气糊涂了吧。"

那以后,连刘青松也不敢轻易对赵玉秀发火了。

赵玉秀因此时常告诫刘青松:要敢于反抗、敢于斗争,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她曾经在村里上过三年的小学,背过几句语录。

此后不久,村里搞选举,老村长刘登高推举刘青松为麻庄新村长的候选人。刘青松征求赵玉秀的意见,赵玉秀很干脆地说了两个字:"不干!"看赵玉秀语气坚决,毫无商量的余地,刘青松只得苦着个脸对老村长说:"赵玉秀不让我干,说我不是当村长的那块料。"老村长笑笑,说:"我推举你为候选人是因为你为人忠厚,又有学问,你可以为村里做些事嘛。"刘青松摇摇头,坚决不干。老村长只好无奈地说:"那我只好推荐别人了。你也别闲着,就帮着我们做选举的工作吧,你人缘好。"老村长刘登高是刘青松本家大叔,干了十年的村长了,在村子里落下了很好的口碑。

事后,刘青松问赵玉秀为啥不让他干村长。赵玉秀说:"也不是不想让你干,主要是怕咱村里人说闲话,咱和登高叔毕竟是本家呀,得避嫌。"

刘青松撇撇嘴,没吱声。

选举前24小时晚上,天气特别闷热。麻庄上方的整个天空就像一块浸过水的大抹布,死死地罩住了所有的空气出口。空气中仿佛布满了黑色的蚂蚁,一张口就有成千上万的蚂蚁钻进身体里来。村东苇塘里的青蛙像是商量好了似的,一齐发出聒噪的哇威威哇哇威威哇的叫声,听了让人烦躁不安。

胡乱喝了一点玉米粥,刘青松和赵玉秀便搬了板凳,坐到了当院。院子里有一棵三十年的老槐树,枝繁叶茂。偶尔有一点风吹过,树叶发出微微的响动。坐在门槛上的虎子说,那是老槐树在说话。赵玉秀说他满嘴跑火车,胡吣。虎子坚持说,他真的听到过老槐树开口说话。刘青松笑着问他:"那老槐树都对你说了什么?"虎子抬起头,一本正经地说:"老槐树说他能够看到土地庙里的土地爷!"赵玉秀和刘青松都不作声了。

土地庙是麻庄人的精神信仰,那不是可以随口谈论的。村里的大事小事、红事白事,哪个不要去问问土地神?这是麻庄人的规矩,谁也不敢乱。曾经有几个年轻人醉酒后扬言要把土地庙砸了,说都什么年代了,还搞封建迷信,被几个老人用拐杖兜头暴打了一顿,边打边数落:"你个不孝的东西,我叫你胡说!"那以后,再也没有谁敢说破坏土地庙的话了。

刘青松正这样想着,忽然听见有人推门。

刘青松问:"谁啊?"

"我,曹东风。"

刘青松紧张起来,以为曹东风要来找茬,起身开门时顺手从墙角摸了块砖头。

曹东风一脸笑容地进来了,边走边对刘青松说:"我没啥事,就想过来跟你扯呼扯呼。"

刘青松一看曹东风并没有什么恶意,也客气起来,把他让进屋。

赵玉秀见曹东风进来,红着脸抱着刚刚睡着的虎子进了里屋。

曹东风说:"咱们两家是邻居,俗语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嘛,咱们该常走动走动才好。有空到我那里去喝两盅?"

刘青松给他冲了杯茶,说:"是啊,咱们两家只隔着一堵墙哪。"

曹东风笑笑,说:"她们老娘们之间的事情,咱们大老爷们可都别往心里去啊。"

刘青松一听这话心里就有些过意不去,毕竟是自己婆娘把人家刘小妹打了,而且打得很严重,就想说点客气话。

这时赵玉秀从里屋走出来,对曹东风说:"那事确实是怨我,我这人头脑好发热,一着急就把持不住自个儿了,你回去告诉弟妹可千万多担待点啊。"

刘青松心说:你都把人家打成那样了,还让人家多担待?

曹东风很大度地说:"这事过去就算了,以后咱们两家还是好邻居嘛。"

曹东风东拉西扯地在屋里坐了半天,又说了些无关紧要的闲话,走了。刘青松把他送到门口。曹东风像是突然想起来似的,说:"老哥你明天是不是要帮着村里搞选举啊?"

刘青松说:"是啊,你有什么事吗?"

曹东风说:"我想参加这次选举,正不知怎么办才好呢。"

刘青松一听这话愣住了,心里想这家伙今天来是为选举的事啊,不知道老村长推荐的人是不是他。

"你想干你就干嘛。"刘青松笑着说。

"我在麻庄独门独户,虽然我很想为村里做点事,但乡亲们不一定信任我啊,还望你老哥多支持嘛。"

曹东风满面笑容地走了。

刘青松站在门口,呆愣了半天。

曹东风在麻庄不仅是独户,而且还是外来户。

""开始没多久,他的老子曹柏轩带着他从山西一路逃亡到此,蓬头垢面,活像两个游魂野鬼。刚一开始村里人都不容他俩,但后来见爷俩实在可怜,也没个女人,一老一小整天在村里游荡,被村里的狗撵来撵去,确实于心不忍。村干部一合计,干脆把他们收容下了,让爷俩在村头的一间破屋子安了家。爷俩还算本分,在马鞍山上找一荒凉地儿开了几分山地,日子也就慢慢过起来了。

曹东风十六岁那年,曹柏轩突然染上了肺痨,没多久死了。临闭眼前,把曹东风叫到床前,有气无力地哼了两句: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问我老家在哪里?山西洪洞老鹳窝。

还没哼完,曹柏轩就闭上了眼睛。

曹东风号啕大哭,哭声惊天动地。

因为有着外来户的身份,曹柏轩无法葬在麻庄的坟场,就在村东果园的一个角落里找了块地儿,草草葬了。

有了这些背景,刘青松琢磨着曹东风很难在这次选举中获胜。

选举那两天,一直在下雨。

刘青松几个忙选举的人跟疯了圈的猪似的,抱着个大红的木质投票箱挨家挨户地跑,磨破嘴皮子动员大家填选票。但大部分人似乎并不关心谁来当这个村长,他们说谁当村长都是一个样,都一样的贪污,一样不为百姓做事。再说他们选了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上面想让谁来干。抱着这样的想法,有一些村民的选票还是让别人替填的。刘青松这一组选票相对比较集中,许多人选了曹东风和老村长,其他的几个组选得很乱,但集中起来就属曹东风得票最多了。

刘青松有些纳闷:曹东风对乡亲们使了什么法子,竟然获得了这么多的选票?他后来自己分析这主要是因为曹东风承包着砖厂,有钱,曾经给村里小学解决了三间大瓦房,修过一条路,在群众中间树立了一些威信。

外来户曹东风成了麻庄村的村长。

曹东风上任做的及时件事就是找到刘青松,要和他拜把子。刘青松一开始没反应过来,不知道曹东风是什么意思。

曹东风也没做别的解释,就说他觉得两个人对脾气。

刘青松跟赵玉秀合计。

赵玉秀皱着眉头说:"他曹东风现在也算是有钱有势的人,干吗要和咱穷人套近乎?"

刘青松说既然人家主动提出来了,就应了吧。

赵玉秀说:"恐怕没这么简单,他是一个外来户,而你是一个重义气的人,曹东风可能就是想利用你这一点,还是小心一点好。"

尽管赵玉秀反对,刘青松后来还是和曹东风成了拜把子兄弟。拜把子那天,两个人各穿了新衣服,在土地庙前事先摆好的香案前咚咚咚磕了仨头。曹东风口中念道:

"我曹东风,愿当着土地爷的面,和刘青松拜为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从今以后,我俩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绝不反悔!"

念完,两人咕咚咕咚一起喝下了鸡血酒。

按照麻庄的规矩,喝完血酒要把碗在土地爷面前摔个粉碎,以表决心。曹东风用力往地上摔碗,却没有摔碎,只得再摔一次,还是没碎,又摔了第三次,总算碎了。这不是一个好兆头。刘青松的碗倒是摔碎了,却在摔碗的时候听到一声笑声,那笑声很诡秘,笑得刘青松身上直起鸡皮疙瘩。更奇怪的是,这笑声曹东风竟然没有听到,而刘青松却听得那么清楚!这事有点儿邪乎,刘青松心里直犯嘀咕,回去的路上默默不语。曹东风因为没有一次把碗摔碎,心里堵得慌,也是闷闷不乐。

走到麻庄村头,两人看到几个小姑娘在跳大绳,她们嘴里大声唱着:

小汽车,滴滴滴,马兰开花二十一;

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

四五六,四五七,四八四九五十一;

五五六,五五七,五八五九六十一;

……

几天后,刘青松又答应了曹东风要他担任队长的请求。

1.2

曹东风当上村长以前干过麻庄砖厂的厂长。在老村长还干着的时候他就出资把村办砖厂承包过来了。砖厂本来是几年前村里以挖河泥造砖为理由向镇上李强书记申请下来的,当时主要是想把村里的闲散劳力集合起来,省得他们到处乱窜,闹心得慌。

李强书记是麻庄老李家的后代,也是麻庄一个在镇上吃公家饭的人。他也是个苦孩子出身,靠着自己肯吃苦能折腾的劲头当上了镇党委书记。他上去以后对村里特别照顾,老村长提出村办砖厂的申请,他没啥犹豫就给批了,但强调一定不要用水田做原料。实际上砖厂开起来以后就是吃的水田的土,这事村里人都知道,碍着老村长的威望和砖厂对村里闲散劳力的作用,没有人捅出来罢了。后来砖厂不知怎么慢慢变得不景气起来,老村长一合计,不如把它包出去算了,这样又省心,还能赚到钱。

这事经村委会一研究,就定下来了,马上召开承包动员会。一时间砖厂要承包出去的消息惊动了整个村子,几个有钱的人都跃跃欲试想把砖厂包过去。谁都知道这里面的油水大了去了,吃村里的地,用村里的劳力,一年只需要上交五万块土地使用费,肯定会赚钱,而且能赚得盆满钵满。村里之所以干不好,那是因为没人管,又不懂技术,光堵窑就堵了两回了。这哪能行?曹东风偷偷到砖厂看了不知多少回了,算计了好几年,早就想把它承包过来。他前几年跑运输发了大财,后来因为出了一次车祸,就把车包给别人,自己当起了老板,整天琢磨着如何把手里的死钱变成活钱,这次机会来了。

曹东风以较高价承包了麻庄砖厂,重新聘了个烧砖的技术员,效益果然直线上升。他这样的人,脑子好使,活泛,吃得开。村里人都说这年头就需要他这样的人。不是说了嘛,甭管白猫黑猫,逮着老鼠就是好猫。曹东风是个鬼精,不发财那才叫怪呢。

现在曹东风又当上了麻庄村的村长,管理砖窑的事就得耽误了。他本想让刘小妹一个人把砖厂撑起来,无奈她一个娘们家不太顶事,又没有什么文化,连小学也才念到三年级。以前做砖厂发货员的时候,她还经常记错账。有一次,明明发出去两万块砖,她硬生生多写了个零,记成了二十万块,结果账目怎么对都有一个大缺口,把那个老实巴交的会计吓得好几天没睡好觉。

这些日子一直在下雨。每年的这个时节都是这样。按照刘青松的说法,这是老天爷可怜咱们这些庄稼人呢。下雨了,咱们这些当农民的就可以理直气壮地歇歇了。平常谁敢歇呀,又是庄稼又是婆娘孩子的。

下雨天,刘青松大部分时间都是躺在床上。他在那里睁着眼睛,也不知在想些什么事情。赵玉秀喜欢在这样的天气里做些针线活什么的。和麻庄的其他人家一样,他们家的大门总是紧闭着,这样的天没有谁来串门。

刘青松在里屋隐隐约约听见有人在外面喊自己的名字,跑出去开门。曹东风披着一件雨衣站在门外,他问刘青松有没有空。刘青松说哪能没空,这样的天。曹东风进来,抖抖雨衣。赵玉秀给曹东风倒了杯热茶。

"你倒挺悠闲的。"

刘青松笑笑:"我又不是村长,忙什么。"

曹东风也笑笑,没吱声。

"有事?"

"也没啥事,就是闷得慌,出来和你聊聊。选举都好几天了,我这个村长也上任了,至今还没有为村里做成什么事,心里有些着急。"

"你没和王支书一起合计合计?"

"他这些日子好像有什么事情,一直没和我照面。"

"可能是镇上李强书记闺女出嫁的事。"

曹东风疑惑地说:"王支书和李强书记关系是不是很黏糊?经常见他有事没事往镇上跑。"

"还不是因为以前在一个村嘛,李强这人挺在意麻庄的人对他的看法的。"

曹东风没再说话,愣了一会儿说:"我很想给村里做些事情,老哥你可要支持我。我虽然在麻庄待了三十几个年头了,但终归是个外来户,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否真在麻庄站稳了脚跟。"

刘青松笑着说:"你都当上了麻庄的村长了,还站得不算稳?"

曹东风也笑:"理是这么个理,但整个麻庄就我一个曹姓,不像你,全村有一多半都是你的血亲。你知道我为啥和你拜把子,还让你当队长?就是想得到你的支持!"

刘青松说:"那当然,我也是你手下的兵嘛!"

曹东风笑笑,说:"你能帮我料理砖厂吗?我实在没有时间再去管砖厂那些事情了。"

"厂里不是有弟妹吗?你交给她不就行了嘛。"

曹东风叹了口气,说:"她哪行啊,一个娘们家,她不行。"

刘青松不说话。

曹东风说:"你不要有什么顾虑,队长这个职务说白了就是村长助理,对你来说是个轻松的事。我把砖厂交给你,也不给你发工资,到年底我给你分红,就算是我出钱你出力还不行吗?"

刘青松想了一会儿说:"也不是不能干,主要是怕别人说闲话,再说要是把砖厂的生意搞砸了,我也对不住兄弟你呢。"

曹东风说:"我在麻庄是单门独户,又没有什么亲戚,你让我去找谁?咱两个既然是拜把子兄弟,你就不要见外了。"

刘青松沉吟了半天。

曹东风说:"你也不要考虑账目的事情,我让你弟妹继续做发货员,账目上的事情可以让她去做。"

刘青松说:"你真想给村里做点事?"

"那当然,我在麻庄的这些年你也知道,当初我就是一个人人可怜的穷光蛋,但我能吃苦,知道怎么去赚钱。我现在是钱也赚到手了,老婆孩子也吃穿不愁了,什么都有了,如今我就只有一个心愿,就是想让乡亲们也快点富起来。看目前的情形,光靠砖厂已经不行了,必须得想点其他办法。"

刘青松说:"难,老村长刘登高也想为村里做点大事情,一直都没做成。"

"我知道这有些难,咱村这几年运转不正常,连党员会都开不起来。以后咱得下点工夫,我既然当上了麻庄的村长,就得干点事情,现在只要你能替我把砖厂接了,把厂子里的事情做好,我就有底气干了。"

刘青松犹豫了一会儿,看看一直在一旁低头做针线的赵玉秀,说:"行。"

见刘青松答应了,曹东风很高兴,拍拍他的肩膀说:"有你老兄帮助,我就可以在麻庄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

曹东风走了以后,赵玉秀开始埋怨刘青松:"你的心也太软了,砖厂这么大的事情你也敢干?"

刘青松说:"怕什么,怎么不敢干了,再说虎子慢慢也大了,也该给他攒些钱了,这砖厂我给曹东风摆弄好了,一年总有些收成罢。"

赵玉秀一听这话就不再说什么了。人家曹东风确实不容易,也确实是个大能人。想当年他老子曹柏轩死了以后,他连下葬的钱都没有,如果不是乡亲们一家一家给他凑了钱,曹柏轩连副棺木都睡不上。埋下老子,曹东风咬着牙到外面去讨生活了,赚了一些钱回来跑运输,日子慢慢好了起来,娶了婆娘刘小妹,娃也有了,日子越来越滋润。这些,全都是靠他自己。或许就是因为这些,他才想着要给乡亲们做点事情吧。

1.3

刘青松和曹东风一起去看砖厂。

砖厂位于麻庄正东方,离麻庄苹果园不远,和小龙河只隔了一条路,正对着麻庄苇塘

媒体评论

《后土》以广阔的现实主义视野,既真实展现了社会转型期农村日常生活的"常"与"变",又表现了农民的伦理道德和生存状态,体现出作者强烈的社会忧患意识。在艺术上,《后土》以二十四节气来谋篇布局,叙事结构浑然圆融,自如运用方言俗语,乡土气息浓郁。

——《文艺报》

叶炜是一个写作的多面手,既写诗歌、小说,还写评论。在现在的文坛上,越来越多的青年作家在拓展自己的写作面,有一种"作家学者化"的趋势。这样的作家往往具备自觉的文学观念,如果能够持续地进行探索,他们的写作体量会非常庞大,从一个"作家"逐渐成为真正的"文学家"。

——中国作家网

作家的创作,归根结底是一次又一次的精神还乡。《富矿》是如此,《后土》更是如此。与我的所有农村题材的书写一样,这部小说呈现的依然是我所熟知的生活在家乡土地上的父老乡亲。因此,在小说中,他们的念想和追求,他们的命运和遭遇,他们的生活和情绪,都是具体可感的,都是浸染着我生命的体温的。

——《作家》杂志"创作谈"

《后土》这部作品是叶炜继《富矿》之后的又一部长篇作品,也是我们徐州市的精品力作。现在的农村确实是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旧的文化没有了,过去的宗祠文化,靠宗祠的纽带关系割裂了,找不到价值观念了。怎样深刻的挖掘这些,是作家们要思考的问题。希望叶炜在这方面深刻挖掘一下,写出像《白鹿原》那样的作品出来。

——《都市晨报》

专家皆对叶炜一直致力于乡村题材的书写给予了赞赏,他们由这部崭新的《后土》谈到了赵树理的"山药蛋派",谈到了路遥《人生》里那个令人难忘的农村青年高加林,谈到了阎连科小说的苦难叙事,谈到了陈忠实《白鹿原》的宏大叙事,谈到了梁鸿《出梁庄记》对当下农民命运的书写……比照映对当中,有批评与荐言有期待与厚望,徐放鸣教授更是在现场送上寄语:"叶炜要有更高的努力,要向着成为大文学家的方向努力。"

——《徐州日报》

小说涉及到了乡村的现代化,建构了乡村和都市的二元对立和融合,是一部有自己思考的长篇力作。小说既写出了农村状况的复杂,又成功塑造了若干立体的农村人物形象。塑造人物与乡村淳朴的人情交织着写,写出了每个人物背后的故事,使得人物的性格变得立体。小说主题具有双重性,这丰富了小说的内涵。

《后土》是一幅意味深长的鲁南乡村风情画卷,写到了鲁南苏北地区的乡风乡情,文化和人文景观贯穿作品始终。

《后土》取材于苏北鲁南一个小山村,作家站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大背景下,以广阔的现实主义视野、"密实流水式"的叙写方式,从"传统与现代"、"裂变与转型"、"守旧与创新"三组对立统一的审美范畴出发,既冷静真诚地审视、展现社会转型期农村日常生活的"常"与"变",又指向社会伦理道德、人的生存状态这个深邃的文化哲学命题,表现出了强烈的社会忧患意识、审美批判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

——网易读书

叶炜对这部作品倾注了很多心血。叶炜既写评论,又搞研究,还有创作。这部作品和以前他比较快的作品相比,很不一样,磨了十年,反应出这些年来叶炜的进步。

——凤凰网

小说对当下农民心态的剖析很见功力。小说在细节描写上也是很下功夫的。小说的叙事简洁生动,描写都很贴近农村的现实生活,生动地描摹出了鲁南苏北农村的生活场景。

总起来说,这个小说的文学性和故事性都比较强,语言很扎实。

——风起中文网

小说以二十四节气来谋篇布局,叙事结构浑然圆融,广泛运用方言俗语,细腻描摹乡风乡俗,乡土气息十分浓郁,在勾勒中国乡村世界近三十年来自然情态和政治生态变革的基础上,透过农民与土地关系的巨大变化,直面农业现代化冲击下农村的情感、人伦和精神蜕变,还原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土地信仰和图腾崇拜,氤氲着乡土中国的百年乡愁,对于重构当代乡土中国文明与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是一部创作较为成功的乡土题材长篇小说。

——上海大学文学院网

《后土》是叶炜创作的"山乡三部曲"的第二部,及时部《富矿》为中国作协2007年重点扶持作品。《后土》为江苏省作协2009年重点扶持作品(原名《山乡CEO》),作品从2003年开始创作,2013年定稿,作品共计30万字,单行本由青岛出版社出版。该作品前后创作、修改历时10年,可谓十年磨一剑。

——江苏师范大学网

专家评论:

叶炜写作面比较宽。叶炜2010年出版的一部小说《山西煤老板:黑金帝国的陨落》在网上小说点击阅读量已经达到了一千多万。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叶炜并不是不能写当下流行的小说。叶炜《后土》用很平静的语言,不是很强烈的故事来表现农村,他是有他的选择,他并非不能写那些表现很强烈的东西。所以从这一点看,叶炜的写作宽度还是很广的。包括叶炜写作的理论文章,小说创作和评论研究,所有的种种都说明叶炜的宽度是很高的。70后作家能有这样的宽度,是很难能可贵的。

在《后土》中,叶炜以民间信仰土地爷,作为精神支撑表现传统文化的东西,这和其他的现实主义小说区别开来。作者在表现了自我的东西同时也达到了一定的宽度。既表现了农村也表现了城市。

——储福金(著名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叶炜和其他作家的不同。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可能有些人是个诗人、是个小说家,可能是一个各种文体都擅长的作家,那么,作家再往上走是什么,我们称他为文学家。文学家的标志是有自己的观念,有自己的自觉的文学理想,能够开一代文风,并且不仅在文学的层面,而且在人类的层面上留下很深的印象,我觉得虽然叶炜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但是在众多的青年作家当中,他是在向这个方向努力的,叶炜已经有了这样一个气象,他是有自己的自觉追求的。

关于《后土》这部作品。我曾经参加过叶炜长篇小说《富矿》在北京召开的研讨会,很多作家对《富矿》有很高的评价。从我的比较看,我觉得《后土》比《富矿》要好,要有高度。首先看是气象不一样。每一部作品在刚一打开的时候就有一个调子,《后土》的开头很大气,给人的感觉是不急不躁很沉重,气象就很好。相对比较的话,《富矿》有点急。刚一读到《后土》及时句我就感觉,叶炜这次放开了。

刚才储福金谈到,叶炜的写作面很宽。叶炜在创作的同时,还搞学术研究和文学评论。我相信,只要叶炜沿着自己的路子走下去,等到他有了足够的体量和能量,文学史就会绕不过他。——汪政(著名评论家)

《后土》很厚。

这部作品叶炜花费了十年。在这十年当中,作家的思想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境界提升了多少,在改动的时候是很难融进去的。这部作品2003年已经写出了初稿,已经定型,在写的时候怎样加入个人的思想观念境界,这个对于作家是一个考验。在这十年当中,物质变化很快,其实精神变化也很快。十年前对一个事情是个什么看法,十年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到十年后要是把这个事情加进去是相当难的。叶炜是一个写作的多面手,写作面很宽,创作、研究、评论各方面都做出了自己成绩的,气象很大,这个有好处。同时也要需要自己衡量,因为学术研究和评论可能会占去专心创作,闷头创作的时间。

——范小青(著名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

我个人认为,首先叶炜是敏感的。在这样一个时代,他抓住了这样一个非常热点的敏感话题——土地问题。土地问题毫无疑问是三农的核心问题,围绕土地问题诞生的三农问题,到今天为止不能不再引起关注,尤其是作家。作家对土地问题关注还是太少,当然我们江苏作家的关注还是比较多的,比如赵本夫等。

第二,无疑叶炜是有才华的。我一直强调对于作家而言,才华是基本的,但关键是才华用在什么地方。在《后土》中叶炜的才华表现是非常充沛的,酣畅淋漓的,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年轻作家借鉴和效法的,一个作家的才华体现在对语言的驾驭和对问题穿透力的认识上,这一点非常可贵。

第三点,对中国的农村,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作家而言,不能不产生忧患。在现代作家中,没有哪一个作家像鲁迅那样忧患、嫉恶如仇,像鲁迅那样富有诗意。所以在这里我们提三个问题,在鲁迅和赵树理之间,在正规的文学杂志和《故事会》之间,在一个以作家为名号的头衔之下和一个农村拉呱村妇村夫之间有什么区别这三个问题。在这里我谈一下,作家的倾向性。首先所有的作家都应该有倾向性。第二文学的倾向性应该移植在作品当中,第三作家的倾向性到底该给谁。叶炜的《后土》对这些已经有所体现。

——田崇雪(江苏师范大学教授)

《后土》是反映九十年代以来乡村面貌的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小说,它对当今农村村级政权的运作情况和种种世相、问题的描绘是具体的,也是发人深省的。

——疏延祥(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

叶炜的《后土》是有看点的。首先是切入生活的角度方面明显和当下的乡土小说相比,能看出他的特殊性。90年代以来中国乡村变化很大,改革开放,农民进城打工,而叶炜的小说所写是改革开放后农民还没有进城打工,这一段时间。选择这个点还是比较特殊的。

第二个特殊是叶炜看待生活的角度,在我之前看过的小说,作家的角度大多是下层,描写农民和农村干部之间的矛盾,比如阎连科等,就善于写苦难,写激烈的矛盾。而叶炜《后土》的特殊性是对乡村干部的描写褒贬都有,同之前作家所写的那样肯定和否定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对小说的把握还是比较的。

小说在艺术上的特点,用节气来架构,很自然,也不简单是时间,实际上是反应民间的中国本土的方式来理解中国,叶炜将景物描写以及人物心态同节气连在一块,很自然,也独具匠心。

——张卫中(江苏师范大学教授)

继长篇小说《富矿》引起广泛好评之后,叶炜十年磨一剑,又发表内容厚重扎实的长篇小说《后土》,在其农村题材小说的书写上迈上新的台阶。从描写内容来看,对80年代至今的苏北鲁南乡村生活的展现尽可能包罗万象,详尽完备:重大的历史背景材料包括农村推行承包制、农民外出务工潮、98特大洪水、全球经济不景气,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2006年废止农业税等。具体的乡村生活描写则包括:村支书称霸一方,纵容其子女伤人,造成冤案不得伸张;农村混乱随意的男女关系、婚外情、四川媳妇、私生子、乱伦、小学老师性侵学生、进城打工的女青年的堕落,进城上大学的男青年看到的大学乱象(招妓),还有反腐败(村支部书记王远的贪污腐败)、超生、农村人"在主"(信仰基督教)等等新老问题。尽管小说没有明确的时间交代,但显示出颇为明显的时代痕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明显,张扬的是一种正能量,结尾处亦留有光明的前景。从这个意义上说,此农村题材长篇小说有着其独有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需要提出的是,《后土》关于地域文化的自觉表达。段落章节的设置,以惊蛰为序曲,分别以二十四节气名称为二十四卷题名,以惊蛰作尾声。以二十四节气的变换来结构全文,此创意是全文的亮点,不仅是带出时间的前后顺序,而且将节令的变化与农人的生产劳作、日常作息融汇于一体,既体现了乡村生活的节令时序,也体现出着浓郁的乡土文化意蕴。此外,不时插入的歌声和童谣,更彰显着苏鲁豫皖交界之地特有的乡土民间文化色彩。另外,柳琴戏《喝面叶》和拉魂腔等都在叙事展开的同时增添了奇异的文化色彩,给平实的叙事笔调带来舒缓有致的节奏变化。被称为齐鲁及时汤的"西集羊肉汤赋"把此地人善食羊肉的和羊肉汤的悠久习俗娓娓道来,有关饮食文化的这一笔,虽轻轻带过却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土地庙、土地爷传说故事的引子开启和线索穿插,白胡子老人主持下的请神仪式、下雪天打兔子时发生的灵异事件,跳大神治病的神奇效果等,这些被看作迷信的内容在小说中却成为一种文化观念的表达:冥冥之中不时托梦和显灵的土地爷昭示着叙述者对土地文化和乡村文明的希冀与担忧,期待与怅惘。

而这一切的民俗文化、地域文化的意义和担当寄予在两个主人公身上:外来户村长曹东风和本地户队长刘青松——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出小说的另外一个特点:边缘化的乡村政治图式。在节气的转换中,小说为我们铺展出一幅乡村生活的图景,这图景犹如清明上河图一样徐徐展开,质朴的语言,平实的语调,还有波澜不惊娓娓道来的故事,生死悲哀都是那样的平和,不使人痛彻心肺,也不使人肝肠战栗,稍微带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叙事却呈现非常明晰精简的乡村政治图式。

在叙事方式上,小说追求奇异的叙事效果。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前面已经提到,还有叙事迷宫的问题,小说开头有一个叙事者"我",再也没有出现,分明交代的很清楚:刘青松当上麻庄队长那一年"我"十五岁。"我"记得那年发了一场大水。"我"是电视上知道这是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同时,叙事追求传统的故事性,有一环一环的设计,包括伏笔、悬念等,甚至可以看到赵本夫等前代作家的文风。

——王艳芳(江苏师范大学教授)

《后土》应当是叶炜三部曲当中的第二部,叶炜十年磨一剑,书写熟悉的乡村题材。我觉得这个挺令人感动的,为什么令人感动,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农民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现代的中国文学,用种种方式表现乡土中国,在现代化的进程当中,农民、乡土、农村一直成为现代中国文学的重要话语。但是随着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以及农民向城市迁移,城乡农村的格局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去年统计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不仅是简单的数字变化,还是城乡微妙的的变化,作家们看到这个变化与变迁,很多作家开始面对乡村文学的式微以及城市文学的崛起。很多作家的创造范围开始向城市转移。但仍有一部分作家关注农村,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一些七零后作家。

书写农村还是要落脚到土地上,因为土地不仅是乡民生长的厚土,也承载了乡村的社会文化和精神信仰,土地的流失、变迁以及人民对土地的态度将直接或间接反映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的变迁。叶炜的《后土》以苏北麻庄为背景,在真实再现了30年来中国乡村世界中的政治生态和生命情态变迁的基础上,通过人与土地关系的变化、现代化,引出乡村农民的负面和精神信仰的危机。《后土》这部小说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是显而意见的,但是我更认为,叶炜的土地书写不仅展现了他的文学追求和文学抱负,而且表达时代秩序的背后,他是想为自己营造一个神圣的写作背景,寻找一个深厚的、雄厚的有生命力的创作空间,因为任何一个作家,一个成熟的作家都有一个独特的地域文化背景。从叶炜的校园系类小说,《大学.com狼》、《大学.com羊》到都市言情《糖果美不美》,再到《富矿》。我认为叶炜一直在找寻一个使他创作更持久的一个发明点。《后土》是他成功的艺术实践,经过《后土》他回到了故乡,回到了"苏北鲁南"文化蕴涵丰富的地方,我们坚信"苏北鲁南"将为叶炜的艺术创作提供坚实的支撑。假以时日,我们相信"苏北鲁南"将会和"洼里镇"、"东北高密乡"、"神农架"以及"商州"同样被文学史提及,我们也相信"苏北鲁南"将会和汪曾祺的"里下河"、苏童的"枫杨树"、叶兆言的"秦淮河"和赵本夫的"故黄河"共构江苏文学的风采。

叶炜的《后土》有着深刻地艺术自觉性。这种自觉性表现在他小说的语言、结构和手法上。叶炜小说的语言一贯是干净而又深富弹性的,文字所呈现的艺术张力在《后土》中是随处可见的,他借助或场景或动物或景物描写,寥寥几笔让读者回味无穷而又平添无尽的想象。同时,《后土》中大量方言的运用,不仅显示了叶炜对"苏北鲁南"文化的拥抱和认同,也彰显了地域文化主体性的存在。如果打开王安忆的《小鲍庄》,我们发现叶炜同王安忆苏北语言一样给予了读者同样的审美感受——陌生而又亲切。《后土》的结构是独特的,《后土》中的"土地"是传统乡土中国的衣食所在,也是现代社会的商品资本,更是进城乡民的精神家园。土地对于农民意义的变化,也显示了乡土中国命运的变化。但这一命运的变化不是从"夏至"到"惊蛰"一年的时间,而是三十年时间。叶炜巧妙地运用了二十四节气作为小说的标题,这样的安排很容易让读者将其与韩少功的《马桥词典》和阎连科的《风雅颂》的结构美学结合起来。时间就是历史,《后土》如此的结构安排既很好地讲述了一个个故事,同时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好小说必然要有好的故事,叶炜精于讲述故事,在这他的作品《糖果美不美》以及《富矿》中已有很好的表现。麻庄是中国农村的缩影,叶炜要表达的是乡土中国的三十年的历史,这样宏达的叙事对于一个有过农村生活体验而又身居都市的70后作家而言是艰难的。这种艰难一方面在于国家体制对于最基层的乡村社会的影响,作家难以把握与触摸;另一方面在于农民形象的理解上,也即作家如何去塑造一个怎样的个性感、时代感都较为鲜明的农民形象。叶炜以过往真实的乡村生活体验以及对当下乡村审美想象相结合,通过一个个精炼、真实、细腻的小故事,去架构起他宏大的文学叙事。结构对《后土》而言不仅是塑造作品的形式之美,对于深化作品的主题和刻画人物形象也同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后土》对于地域文化的书写是成功的,小说中富有"苏北鲁南"风味的民间歌谣、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俗语谚语俯拾皆是,这些地域文化描写运用,显示了"苏北鲁南"的文化性格和文化。

吴义勤:《后土》对当下的乡土世界进行了一次真实鲜活、荡气回肠的情感书写。小说中的麻庄是整个中国农村的缩影,麻庄的声音是大变革时代农民唱出的交响乐,述说了农民离开土地时灵魂的挣扎、泪水、希望、绝望,以及对土地的背叛与热爱。从这个意义上说,叶炜是"70后"新乡土小说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作家。《后土》是一部厚重的乡村史诗,折射和承载的是山乡中国的百年巨变,几代人饱含血泪的追梦历程,百年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乡村生活万象。应该说,《后土》标志着"70后"作家对乡土中国书写的新高度。

雷达:《后土》是一种乡土知识分子回到自己故乡的写作,叶炜是从内部向外看的,他就是乡土的一分子,他本身也是怀着很深的乡愁。在作家的深心里,还是希望农民不要离开土地。在这个作品中有一个潜在的主题,实际上就是人和土地的关系。叶炜在语言方面的功底很好。这部作品带有很浓郁的乡土气息。叶炜没用很多的方言,但鲁南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这就使这部小说成为一部有风格的作品,不会和别的作品相混同。《后土》采用了二十四节气的结构,但不是连续的节气,而是根据故事所要发生的时间设置了不同的节气。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节气的出现横跨了三十多年。这一点比较让人佩服。这样一个结构就和农业文明的时间观达成了一致。农业文明是周而复始的按照自然时间行走的,和自然的关系非常密切,这个结构和土地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和二十四节气是和谐一致的。这一点应该说是作家的一个神来之笔,是作家悟性的闪亮。《后土》是叶炜目前为止写得好的一部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作家的本色出来了,作家对生活的感悟出来了,作家的乡愁也出来了。

胡平:艺术上的探索和出新是纯文学的生命,出于探索,叶炜的新作《后土》与其它乡土长篇小说相比,有了独到之处。首先,他写出了中国乡土社会的渐进和改良,这种意蕴在目前同类作品中是不常见到的。作品写了麻庄一段很普通的历史,而这个麻庄是个很普通的村庄。在书中,历史是慢慢发展的,叙述是不慌不忙的,节奏把握得很平稳。麻庄处于变革时代,村里必然发生一些冲突,冲突表面看不是很激烈,像一条河中出现一些漩涡。相当长篇幅里,没有出现剑拔弩张的情境,没有发生太轰动的事件,但表面平静的日常生活中有暗流涌动。和许多作品一样,《后土》力图刻画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作者的别出心裁之处是把这种关系具象在村民的土地爷信仰上。作品从土地爷写起,突出了土地崇拜背景。麻庄经历了曲折的道路,最初破坏农田办砖厂赚钱,以后劳力纷纷外流城市,留在村里的人则多去信主,不再信土地爷。以后,村人又有了新的生存观念和新的认知,土地庙里重新香烟缭绕,年轻人也开始返回家乡。这条线索里作者的想法是有些意思的。《后土》努力推进了以真实感为基础的美学实验。

贺仲明:现在70后作家写乡土的比较少,我们很多作家现在写乡土都是带有一种很强烈的个人情绪化的色彩去写。个人感伤、怀念的情绪太强,对乡土文化伦理风俗的关注、对这个乡土本身和他生活的本身关注不够。但实际上,农民包括那些在农村和城市之间奔波打工的农民,他们的生活包括留守妇女儿童都非常值得关注。在这个方面我们可能关注虚的比较多而回避了实的这个方面。叶炜的《后土》在这个方面有非常真实的一种把握,写得比较实在,并且直面了严峻现实问题,包括土地流转,权力的争斗,砖厂和土地的紧张关系等等。希望叶炜有更大的发展,也希望叶炜能在乡土小说这个领域里面继续开掘,继续升华,因为叶炜有生活,有文化,有自己熟悉的方面,有自己的思考,应该能够在这个方面有更大的收获。《后土》有一种浓郁的地方色彩,有一种地方风俗画的味道。叶炜写鲁南地区的农村,写一些地方的风俗,包括一些歌谣、礼俗这些方面,虚实结合,比较典型。另一个方面更关注自然风景和节气结合起来,这说明作者是一种有意识的追求。小说的章节标题都是以这个节气时令为题,横跨三十年,这是一个很好的构思。《后土》在这个方面是一个非常好的自觉,很值得肯定。

张炯:自新文学运动以来,百年间乡土文学成为我国被众多作家耕耘的沃土,也为广大的读者所喜爱。鲁迅的《阿Q正传》和《祝福》等写的就是那时的乡土,新中国建立后,大批反映农村社会主义合作化的作品,更使乡土文学的创作掀起高潮。最近三十年,这方面的题材也被许多作家所关注,产生了大量的作品,涌现了许多描写农村题材的大家。这与我国至今仍是个农业大国密切相关。当然,这也给新的乡土文学创作带来新的难度。《后土》的特点是,它表现了乡土文学的新的世界和新的人物。小说重视从生活出发,以现实主义的笔触相当而深致地描画了一个村庄变革中的人物关系史和人们精神的演变史,相当真实地塑造了不同性格的基层干部和众多农民的形象,从而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对新农村的感性认识,也以包括杂有许多民谣、曲腔,富于乡土特色的语言和风格,和娓娓动听的故事情节与生动的细节,熔铸成独特的艺术世界,给我们提供了清新的审美感受。从而也为我国乡土文学的画廊增添了新的彩色。

梁鸿鹰:叶炜作品里的主人公,刘青松也好,曹东风也好,他们在村子里面都是举足轻重的人,我觉得对叶炜来说是非常难的课题,非常难处理。就叶炜本人的处理来说,我觉得都是很成功的。这个村子作为咱们国家最小的一个环节,所有矛盾都集中在这些人的身上,他们必须去做一些事情,既要应付上面,又要应付老百姓,经历着诸多艰难的选择。我觉得叶炜对他们的处理总的来说还是很好的,当然,他冒了很多风险——把这些非文学的东西变成我们愿意看的文学化的东西。乡村故事好看的是什么呢,实际上就是家长里短,就是乡村的百业兴旺和风俗民情等,是它们组成了村子的气息,是好看的。叶炜选择在村子权力结构中至关重要的人来串这个故事,我觉得他还是很有胆量的,我觉得这样写的风险太大。尽管不好写,但叶炜却处理得很好。

韩春燕:过去,我们一百多年来,乡土文学一直是主体,各种奖项中的获奖作品也大多是乡土题材,而现在我们的城市文学很兴盛,最近几年获奖的作品大多是城市文学。乡土文学和它的书写对象乡土一样正在走向落寞,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叶炜依然坚持对乡土的书写,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赞赏的。面向中国,书写中国,写出具有中国气韵和中国气派的作品来,这体现着作家向自己的传统和根的一种努力。西方的好东西我们要学习和借鉴,但我们得站在中国的大地上,将其消化在我们的传统里。叶炜的书写正是体现着向这种中国式叙事的努力,他的小说力求的就是中国叙事的中国气派和中国韵味。有一个评论术语叫"魔幻现实主义",其实在许多中国作家那里,它就是"本地现实主义"。比如说《后土》里面的土地爷,几次托梦给刘青松,说刘青松是他第十五代传人的肉身等,当然小说里还有很多神神道道的东西。可能从文学理论层面上讲,这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东西,但我们很多作家其实从心里就认定我们本来就生活在这样一种现实之中,这不是迷信,它是我们本土文化的一个真实的表现。我相信叶炜由于被这种故土文化的长期浸润和塑造,他在书写这些事物时虽然有着叙事策略上的考虑,但基本还是一种内心中信奉这种文化的真实流露。

北乔:《后土》中麻庄人的生活,没有遍地疯长的苦难,也没有纯粹的杨柳风清的美好,而是具实的生活抒写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