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问题调查图书
人气:18

中国教育问题调查

【好评返5元店铺礼券】
  • 所属分类:图书 >社会科学>教育  
  • 作者:[程平源]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302326137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07
  • 印刷时间:2013-07-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280
  • 纸张:轻型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中国教育问题调查》是一部透视今日中国教育问题的警世之作。

作者程平源历时两年,带领十余位学生发放了3000多份调查问卷,访谈了一百多位家长和中小学生,根据所收集到的数据和事实,写作了八篇反映当下中国教育问题的研究报告。报告首先从教育资本化的理论层面剖析了今日中国诸多的教育问题,如天价学区房、高额择校费、课外辅导班等等推高教育成本的政策渊源和资本逻辑;其次报告揭示了教育资本化所导致的一系列社会后果,如快教育模式、赢利性教师、拼爹拼娘、教育恐慌症、社会原子化、家庭生活虚空化等问题;后报告研究了应试教育在教育资本化推动下造成的一系列教育后果,如伪智、缺德、弱体以及中小学生自杀等问题。作者提醒我们,教育资本的挺进与社会衰退互为因果,加重全社会的教育成本,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中国教育问题调查》资料翔实,读来令人触目惊心,所展现的问题体现了一个学者深刻的社会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编辑推荐

拼爹拼娘、 孩奴学奴、 沉重的减负、疯狂的奥数、变态的小升初、天价的学区房、坑钱的辅导班 高额的择校费------,这一切都是围绕当前国教育产生的一系列乱象,伴着"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魔咒,困扰成千上万的国家庭。 本书深度解析这些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意在唤醒国人,还教育的公平、神圣的职能,还孩子的健康、快乐的童年,让家长不再纠结、焦虑,让国家庭不再背负教育这个沉重的负担------

作者简介

程平源,1966年生,安徽铜陵人。先后在南京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哲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05年进入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现任教于南京师范大学。研究领域为儒家政治、哲学社会学、当代国社会的村政、劳工、教育、社会不平等。198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二十多年来在文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领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既图安身立命之学,亦冀通过社会研究实现社会公平之途。在社会研究中注重社会调查,2006年开始先后带队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农民工罹患尘肺病调查、两岸三地富士康工人调查并写作和发表了调查报告和研究论文。2010年秋季开始组织十余位同学进行了为期两年的中小学生教育状况调查,本书为这次调查的研究成果之一。迄今在海内外专业社会学刊物20余篇。

目录

及时篇 进退维谷:当前中国教育的资本化趋势

一、大逆转:中国教育的市场化改革

二、出售教育:国家为资本让渡空间

三、资本运作的辅导班

四、结语:资本挺进与社会衰退

第二篇 学奴:中小学生课外辅导班调查报告

一、辅导班:另一个分数工厂

二、快教育模式:"差额分数"的生产和相对生产

三、学奴:极限生产

四、结语:救救孩子

第三篇 拼爹拼娘:中小学生家庭投入调查报告

一、引言:拼爹拼娘进行时

二、拼金钱:经济投入与不同阶层的压力比

三、拼时间:人力、时间、知识投入中的家庭生活空心化

四、拼关系:社会不平等的加剧

五、结语:不平等的教育与资本合力下的卷入机制

第四篇 被压迫者的压迫:中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一、家庭教育:在分数至上的指挥棒下

二、家庭教育:被压迫者的压迫

三、家庭教育:逃亡还是撤退?

四、结语:家长,该何去何从?

第五篇 伪智:中小学生反智训练调查报告

一、应试教育的代价

二、标准化训练

三、机械性学习

四、单一性评价

五、结语:智力向美善回归

第六篇 缺德:中小学生德行缺失调查报告

一、学校政治与学生人格的塑造

二、压力机制与分数主体的建构

三、教育资本化与实利主义

四、结语:一国之民的铸造

第七篇 弱体:中小学生身体状况调查报告

一、被忽视的身体

二、被奴役的身体

三、被隔离的身体

四、结语:身体的解放

第八篇 致命的教育:中小学生自杀调查报告

一、文化主导型自杀

二、意义主导型自杀

三、压力主导型自杀

四、结语:生者之痛

在线预览

择校加剧教育不平等

我们今天说的择校??以钱择校是伴随着教育市场化而来的,尤其是1998年以后的教育产业化。

1994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指出:"基础教育主要由政府办学,有条件的地方,也可实行`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等形式。"

1995年国家教委要求各地把建设示范性普通高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并且规定重量示范高中必须是独立高中。

1996年《全国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规定:"现有公办学校在条件具备时,也可以酌情转为`公办民助`学校或`民办公助`学校。"

1997年国家教委在《关于规范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办学行为的若干原则意见》指出:"各地在义务教育阶段办学体制改革中,可依实际情况实行`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社会参与、举办民办学校等多种形式。"

在这一系列政策下,各地要争创"重量示范高中"的中学纷纷开始将原有的初高中分离,一些重点学校直接将初中部变为实行高收费的"改制学校",初中部由"公办"转制为"民办"。与此同时,名校办民校也蔚然成风,依托重点中学办的民办初中利用国家品质资源收取高额学费,促使国家教育资源被出售。

在争夺品质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国家开始为资本让渡空间。钱成了"硬通货","择校费""赞助费"等各种费用开始在教育体系内流通。中国教育由此进入了"以钱择校"的时代。

在1997年1月14日国家教委《关于规范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办学行为的若干原则意见》中,国家首次对一贯反对的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招收"择校生"行为表示了有限度的认可,即允许少数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招收"择校生",正是这里的"允许少数学校招收`择校生`"的规定,为此后的公立学校大肆招收"择校生"打开了方便之门。

1999年6月的《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写道:"在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均能就近进入公办小学和初中的前提下,可允许设立少数民办小学和初中,在这个范围内提供择校机会。"

2004年,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出台,我国教育管理部门出现了一个新说法,就是"公办不择校,择校找民校,名校办民校"。至此,教育部以肯定态度确认了"名校办民校"的存在。

教育资本化目前在基础教育领域出现的两大现象是:①名校办民校;②名校集团化。考察这些现象的政策依据,我们发现,实际上国家的相关教育政策对此是不支持的,或者是模棱两可,甚至国家主管教育部门的领导对这些现象是一再持批评态度的。但事实上,教育资本化的现象是愈演愈烈了。

以N市为例,原有的三大名校,其中N师附中和JL中学两家已把原有的公办初中改成民办,N市外国语学校自2000年起在东郊圈地扩张另办住宿制的民办学校。

许多名校各自兼并了多所学校,开始集团化的商业运营。

从此开始了一个择校如同选购商品的明码标价时代,并且不同级别的学校分层清晰,为定价创造了充分的根据。

……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