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全脑教育 : 日本脑科学婆婆加代子的育儿经图书
人气:27

0-6岁全脑教育 : 日本脑科学婆婆加代子的育儿经

日本脑科学久保田加代子婆婆,经历数十年的育儿及科研工作,总结出了大量科学育儿、开发幼儿脑功能的育儿方法。一本书浓缩三本书的精华,为读者全力打造看似简单,实则暗含无限科学道理的实用育儿法。附赠四
  • 所属分类:图书 >育儿/早教>早教/亲子互动  
  • 作者:[久保田加代子]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12714793
  •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11
  • 印刷时间:2017-11-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252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通过对加代子婆婆曾出版过的3本书,《加代子婆婆的73句名言》《加代子婆婆的男孩教育法》《加代子婆婆告诉你让自家孩子聪明的诀窍》进行严格的筛选修订,归纳总结出这部“一本足矣”的浓缩精华版本。

•每天照顾孩子实在太累,没有太多精力读书。

•家里没有亲戚帮忙,担心自己带不好孩子。

•即便如此,也希望孩子能够更加多才多艺。

本书针对家长的这些困惑,将以的脑科学研究成果和日本传统育儿经验为基础的“久保田育儿法”进行归纳总结。内容通俗易懂,旨在为独自育儿的父母提供安心保障。

编辑推荐

日本脑科学久保田加代子婆婆,经历数十年的育儿及科研工作,总结出了大量科学育儿、开发幼儿脑功能的育儿方法。

这些方法帮助她将很多孩子都培养成的人才,其中她的两个儿子都是日本东京大学毕业的高材生。

一本书浓缩三本书的精华,为读者全力打造看似简单,实则暗含无限科学道理的实用育儿法。

附赠四色全彩菜谱,让宝宝吃上妈妈也爱吃的食物。

作者简介

作者:久保田加代子 译者:郝萌;吕潇潇

久保田加代子,1932年出生于日本大阪,知名育儿专家,“脑研工坊”株式会社董事长。大约30年前,她重新审视日本的传统育儿方法,以自己在美国、日本两地的妊娠、育儿经验为基础,并以丈夫久保田竞(著名脑科学研究、京都大学名誉教授)的脑科学理论为依据,创立“0岁开始教育”的久保田式育儿法。20年间,她对3000余名婴儿进行了大脑开发训练,并以“脑科学婆婆”闻名全日本。

著书累计销量突破38万册,代表作有《加代子婆婆的73条箴言》《加代子婆婆的男孩教育法》《加代子婆婆告诉你让自家孩子聪明的诀窍》《加代子婆婆的育儿日历》《婴儿教育——学会走路之前就可以决定孩子的头脑是否聪明》,与丈夫共同著有《脑科学婆婆久保田加代子老师:从出生到走路》,参与监制古典CD《加代子婆婆的健康经典》。

久保田加代子给出的忠告温和可信,在日本广受好评,并受邀在全日本境内演讲、授课,让新手爸妈获益良多。

目录

第1章

用传统育儿法培养孩子“坚韧不拔品格”的13条心得 1

01 应该大量借鉴“轻松育儿经” 2

02 没有比育儿更有趣的事情了,这是女性的特权 4

03 请避免过度关注婴儿 6

04 孩子晚上9点以后睡觉也没有问题 8

05 为什么说“背着”比“抱着”好 10

06 不要屈服于孩子的“哭泣” 12

07 用鱿鱼干和苹果来锻炼孩子的“咀嚼能力” 14

08 请不要轻易对孩子说“不行” 16

09 巧用海苔,让孩子爱上刷牙 18

10 不断给孩子买新玩具,只会让孩子越来越笨 20

11 让孩子认识到爸爸的作用 22

12 能够坦然面对考试的失败,继续前进的孩子才是“聪明”的 24

13 孩子腹泻时,请试试“魔芋暖腹袋” 26

第2章

为自己能出生而庆幸、开心——培养孩子“感恩之心”的15条心得 29

14 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30

15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34

16 坚信所有的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 40

17 让孩子切身感受到敬语的重要性 45

18 爸爸们,请尽情展示你们的运动神经 50

19 让孩子认识到获得父母许可的重要性 53

20 3岁之前,妈妈是孩子的最爱 59

21 导致孩子病情恶化的“禁语” 63

22 给孩子断奶的方法 67

23 不要过分强调“奶爸”的作用 72

24 请正确对待老大 78

25 坚韧小女人的育儿经 82

26 请保持让孩子“追之不及”的骄傲 89

27 请这样教孩子使用筷子的方法 94

28 凭着无私的精神,妈妈的努力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97

第3章

120%开发孩子脑力的15条心得 103

29 会摔跤的孩子不会受重伤 104

30 只需要教给孩子在“争吵”中脱身的时机 108

31 控制孩子坏脾气的方法 112

32 鼓励孩子鼓起勇气从高处跳下 116

33 训练非惯用手的感觉 120

34 锻炼手指的灵活度 125

35 教孩子认清刀具的危险性和便利性 129

36 这样教授孩子写字的方法 133

37 如何锻炼孩子“对气味的感知” 137

38 在自然中训练孩子的立体感 141

39 培养孩子能够迅速辨认触碰到的物体 145

40 培养孩子健全的竞争心 149

41 让孩子掌握“3分钟时间长度”的训练法 153

42 什么是真正的撒谎 157

43 不要把压岁钱全部存起来 161

第4章

培育孩子坚强品格的10个心得 167

44 如何培育孩子对数学的感知 168

45 孩子在四五岁的时候要学会方位感知 172

46 所有的孩子都会在运动后酣然入睡 176

47 孩子上幼儿园时不要轻易请假 180

48 不被感情左右的训斥方式 184

49 活用电视培养孩子的知性与感性 188

50 如何为孩子选择合适的爱好 192

51 如果孩子对生殖器产生兴趣,请这样应对 196

52 教孩子认清“残忍”和“善良” 200

53 审美意识的培养方式 204

附录 脑科学研究界久保田竞关于培养儿童头脑与品格的心得 209

特别收录 225

在线预览

01应该大量借鉴“轻松育儿经”

婴儿呱呱坠地后,不能立刻走路。这让育儿变成一项非常耗费精力的工作。

过去没有便捷的家用电器,妈妈要一边背着婴儿一边做家务。婴儿靠在妈妈的背上,看着妈妈的一举一动,听着妈妈的声音或轻声哼唱的歌曲,在不知不觉中便很好地锻炼了视觉和听觉。由于婴儿的腹部紧紧地贴着妈妈的背部,所以他通常感觉不到饥饿,而到妈妈喂奶的时候,他却会喝进很多的奶水。

当今社会,妈妈的育儿笔记上都会详细地记录下孩子喝了10毫升奶或者喝了20毫升奶,令人感觉非常机械呆板。就连一些指导新手父母的机构也会告诉新手妈妈“孩子一哭就喂奶”。如今这样的环境使喂奶成了按命令操作的事情,几乎失去了填饱婴儿肚子的本来目的。

训练如厕这件事也一样。过去,因为清洗尿布非常麻烦,大人通常会在孩子1岁左右训练孩子如厕。孩子尽早摘掉尿布,就像为妈妈颁发了一枚合格勋章。这些都是从妈妈“希望轻松”的心情中衍生出的育儿经。要知道,“希望轻松”的心情并没有错。

02没有比育儿更有趣的事情了,这是女性的特权

孩子出生以后,妈妈和朋友在一起的时间减少,甚至连和晚归的丈夫说话的时间都没有。这难免让妈妈有种被整个社会隔离、抛弃的感觉。

有这种想法的妈妈好像很多。所以,妈妈带孩子时难免心情烦躁,还会向晚归的丈夫抱怨:“你就不能早点儿回家?至少可以帮我给孩子洗个澡吧!所有事情都是我一个人在做!”

在我看来,“育儿是一件多么值得珍惜的事情”。抚养这些以后会担负起社会未来的孩子,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社会活动”。而且,育儿过程中的泪水和欢笑,都是妈妈辛劳点滴的忠实反映。抚育日渐成长的婴儿,是一项意义非凡的事业。孩子的将来会因为妈妈的抚养方式不同而千差万别。

可以说,孩子身上有很多地方都会体现出妈妈的影子。看着他们,妈妈自己也有种为社会贡献力量的喜悦。我先生 一直致力于对育儿的研究,他认为,“如此有趣的事情,岂是丈夫可以夺走的!抚育孩子是女性的特权”。女人不要总想着这是“我心爱男人”的孩子,多想想这是“我自己”的孩子,何不尝试换个角度呢?

03请避免过度关注婴儿

新生儿具备许多先天反射,比如为了顺利吸到乳汁,新生儿的嘴巴会吸吮所有接触到的物体,这是“吸吮反射”;如果用手指按压新生儿手心、脚心,他会立刻将手指或脚趾往中心靠拢,这是“抓握反射”。这些先天反射到婴儿4个月大时就会消失,所以要充分利用这些先天反射,对新生儿进行吸管喝水及抓握力的训练。

另外,当听到稍大的声响时,婴儿身体会一震,同时双手双腿大幅张开。这也是先天反射的一种,叫“拥抱反射”。婴儿表现出拥抱反射往往会吓到父母,为了避免婴儿受惊,有些家长会刻意降低日常生活的音量。

实际上,拥抱反射属于自然现象,无须担心。相反,应该尽量让婴儿适应各种声音。当婴儿出现拥抱反射时,不要将他抱起,不必过分在意。

因为担心婴儿而刻意压低日常生活音量,反而会造成孩子过于敏感。

04孩子晚上9点以后睡觉也没有问题

经常可以从育儿书中看到,“要让孩子晚上9点之前入睡,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所以,很多家庭晚上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晚上9点,辛苦工作24小时的爸爸终于回到了家,但为了不吵醒好不容易才睡着的宝宝,妈妈一再提醒爸爸:“小点儿声,宝宝刚睡着。你轻一点儿,别吵醒他。”爸爸只好蹑手蹑脚地收拾,即使想看会儿电视,也得把声音调到最小甚至静音。

的确,早睡早起非常重要。当孩子上了幼儿园或是小学,无论有多不情愿,都必须这么做。

但是,在这之前,没必要遵守这个要求。即使在9点以后睡觉也没问题。爸爸工作了24小时,回到家里已经十分疲惫了,肯定想跟自己可爱的宝宝一起玩一会儿。而宝宝也一定愿意跟爸爸好好亲热亲热。

我建议,爸爸晚上9点到家后,先花一两小时的时间陪宝宝说说话、玩一玩、洗洗澡。然后,全家一起睡觉。

我们要培养的不是让孩子尽早睡觉,而是要养成规律的健康作息。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