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赏下的罪恶:电信诈骗心理学扫描图书
人气:74

奖赏下的罪恶:电信诈骗心理学扫描

【好评返5元店铺礼券】

内容简介

李胜先、徐鹏著的《奖赏下的罪恶--电信诈骗心理学扫描》是一本加强普通大众进行电信诈骗防范意识的普及读本。电信诈骗――这个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和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的新的社会赘生物,如今已经成为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成了社会公害。

虽然有关电信诈骗的报道屡屡见诸媒体,但是社会上仍然有为数众多的人们对电信诈骗一无所知、一无所察,这给施骗者能得手留着巨大空间,这也是这类诈骗必将继续存在的前提条件,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本书的出版。

本书的两位作者分别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工作实践,从自己的专业学术背景出发,怀着一颗公益之心收集了大量电信诈骗案例,重点选录并分析了从1999年春到2016年12月9日的"猜猜我是谁" "中奖"短信诈骗、"凶信飞骗""做哭"诈骗、"涉嫌违法"等各类电话诈骗300余例。不仅从宏观上对电信诈骗进行类型划分,分析普通大众上当受骗原因,还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给出电信诈骗预防策略。 在新形势下,出版本书,只是希望能够在加强人们的电信诈骗的防范意识方面做些宣传普及工作;在把简单有效应对电信诈骗的办法教给读者及其亲人和朋友等方面提供一些切实有用的信息和技巧。

作者简介

李胜先,河南新县人,中国科普作家。1999年12月获评科技部、、中国科协"全国科普工作挑选工作者",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原民族心理与精神医学组秘书,原《中国民政医学杂志》专职副主编,深圳市关爱协会创会会长。从事临床心理医疗、教学、科研近50年,研究中国巫医疗病行为20余年,开展防范电信诈骗研究6年。已出版:《暗访巫医巫医骗术揭秘》《精神控制与心理学滥用》等著作。

目录

0 引论――操作奖赏性的社会侵害行为

0.0 我们的心愿"天下无骗"`

O.1 这是为什么

O.2 "效果定律"与"阳性强化"

0.3 压杠杆行为的强化和惩罚

0.4 精神控制与精神被控制

1 辛酸故事――令人震怒的心酸实例

1.1 吸血蝙蝠们制造的血腥数字

1.2 32个实例

1.3 面对来势凶猛的电信诈骗,我们该怎么办

1.4 电信诈骗类型归纳

1.4.1 虚构亲人凶信类的电话诈骗

1.4.2 虚构中奖类电信诈骗

1.4.3 "猜猜我是谁"电话诈骗

1.4.4 虚构退税电信诈骗

1.4.5 直接要求汇款的短信诈骗

1.4.6 虚构涉嫌违法电信诈骗

1.4.7 冒充"银行经理"的电话诈骗

1.4.8 虚构二手车电信诈骗

1.4.9 虚构补贴电话诈骗

2 蜂拥而来――武装到牙齿的吸血蝙蝠

2.1 电信诈骗追根寻源

2.1.1 该如何认识和界定电信诈骗

2.1.2 蜂拥而来,不断翻新的新型犯罪

2.2 罪大成势的五类电信诈骗

2.2.1 猜猜我是谁,让广东电白"名扬四海"

2.2.2 中奖短信让福建安溪背负"骗子之乡"的恶名

2.2.3 从江西余干县发出的"凶信飞骗"

2.2.4 与台湾省和福建省密切关联的"做哭"

2.2.5 缘起于台湾省的虚构"涉嫌违法"电话诈骗

2.3 施骗者大起底

2.4 附生在信息社会利益链条上的社会癌瘤

2.5 电信网络犯罪无孔不入

2.5.1 没有被归入电信诈骗的电话诈骗

2.5.2 提升信用卡额度和网银诈骗

2.5.3 银行卡调包诈骗

2.5.4 钓鱼网站

2.5.5 利用网络、快递传送新型犯罪

2.5.6 买卖身份证也成了产业

2.5.7 测录器克隆信用卡

2.5.8 "400"开头的电话诈骗

2.5.9 利用电信、网络和银行实施诈骗的其他诈骗类型

2.6 "伪基站"让电信诈骗再添利器并埋下更大的

社会隐患

2.7 诈骗犯罪风起云涌态势探源

3 引君入瓮――误判让施骗者们屡屡得手

3.1 施骗者得手的10个实例

3.2 "成与败"的推手――短程精神控制

4 警觉戒备――骗术可以被即时揭穿

4.1 让施骗者们失手的实例

4.2 拦截转账让施骗者美梦落空

4.3 深圳,作者遇到的电信诈骗

5 拉锯战争――精准打击下的花样翻新

5.1 魔高与道高的较量

5.2 打击向精、准、狠升级

5.2.1 "10?1?1"专案

5.2.2 "8?10"专案

5.2.3 "11?30"专案

5.2.4 "3?10"专案

5.2.5 "9?28行动"

5.2.6 "11?8案"

5.2.7 "11?29"专案

5.3 "七战八捷"的喜与忧

5.4 结束拉锯战的战略思考

5.5 协同作战,公安机关率先垂范

5.5.1 公安系统网络技术平台

5.5.2 防诈骗语音提示平台

5.5.3 号段预警

5.5.4 湖南张家界市的办法

5.5.5 柜面转账告知与知晓保障书

5.5.6 宣传与武装公众

6 担起责任――构筑公共"防火墙"

6.1 个人资料保卫战

6.1.1 谁在买卖我们的个人资料

6.1.2 呼唤尽快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

6.2 网络里的攻防战

6.2.1 网络猫腻知多少

6.2.2 互联网兴利除弊任重道远

6.2.3 共同营造健康可信的网络环境

6.2.4 推动反制研究

6.3 陷入是非争议之中的银行系统

6.3.1 一场官司,银行有没有法律责任

6.3.2 银行柜面上的堵截战

6.3.3 银行系统可以更有作为

6.4 电信的作为与不作为

6.4.1 谁应当为更改号码负责

6.4.2 治理垃圾短信从哪里开始

6.4.3 技术手段该为谁服务

6.4.4 手机实名制究竟有多难

6.5 加大法律惩治力度

6.6 媒体擂鼓助威

6.7 深圳专线刊755―81234567

7 武装自己――让"踩杠杆"的老鼠一无所获

7.1 从社会大背景着眼

7.2 及时重要的是警觉性(自我防护意识)

7.3 了解和熟悉相关程序性知识

7.3.1 电话查案,无此一说

7.3.2 依法冻结存款,不会事前通知当事人

7.3.3 不会用电话、短信发送传票、通知书

7.3.4 当面询问及签字认可

7.3.5 接家人遇意外需要救治的电话,不要急于汇款

7.3.6 凡打电话说退税的都是欺骗

7.3.7 电话欠费不是公安局管的事

7.3.8 电话里所说"安全账号"是百分之百的骗局

7.4 应对策略

7.4.1 基本对策:冷静、求证、不理

7.4.2 应对步骤:"三不"+报警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结束语

后记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