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乐水图书
人气:16

乐山乐水

小品文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中国古代散文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钱穆先生曾指出:"中国散文之文学价值,主要正在小品文。"中国古代小品文短小隽永、活泼灵动,富有情趣,在中国散文史上具有独特的魅力。古代小品...
  • 所属分类:图书 >文学>中国古代随笔  
  • 作者:编者:[蒋松源]//[江晓英]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40342210
  • 出版社:崇文书局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1
  • 印刷时间:2017-01-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228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小品文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中国古代散文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钱穆先生曾指出:"中国散文之文学价值,主要正在小品文。"中国古代小品文短小隽永、活泼灵动,富有情趣,在中国散文史上具有独特的魅力。古代小品文也是古代人的微信微博,小品文的作者大多是那些有情怀的古代哲人,那份温暖、那份幽默、那份倜傥、那份超然,值得现代人去回味。 蒋松源、江晓英主编的《乐山乐水(历代山水小品)/中华传世小品》遴选历代山水小品中的上佳之作,以自然景观的特色和作家的情感个性分类系之。期待山水之灵与当代读者的灵魂碰撞。

作者简介

江晓英,笔名紫翘。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四川内江人。曾担任文学网站高管,安徽省诗歌学会会员,诗人采风杂志执行主编,曾担任文学网站高管,《诗人采风》杂志执行主编。已出版人物传记《月若有情月长圆 ,痴不过张爱玲》,古诗词赏析《只为回首,不为阑珊》,在二十多家刊物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杂文近百篇。

目录

寻幽

西陵峡

寒亭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

袁家渴记

新城游北山记

登白云亭

游王官谷记

韬光纪幽

青溪三潭记

三游乌龙潭记

再游乌龙潭记

游灵岩记

揽秀

游斜川诗序

阳城淀

千泉"

右溪记

过彭浪矶、小孤山

浣花溪记

游敬亭山记

游西山小记

湖上小记(选十)

水尽头

五云山

游马驾山记

游珍珠泉记

西溪记

超山梅花记

穷奇

秋于敬亭送从侄游庐山序

过巫山神女祠

景州陈公山观鸡寺碑铭

上方山四记(其一)

华山后记

临安至昌化

黄果树瀑布记

红螺睑

游黄山记

山市

霍山

少寨洞记

游狮子林记

竞雄

谢太傅吟啸风浪

江水三峡

孟门

黄鹤楼记

剑阁赋

天门山铭

观潮

松风阁记

小西天

白洋潮

登泰山记

瀚海记

天寿山说

挹趣

秋夜小洞庭离宴序

醉翁亭记

游沙湖

书临嗥亭

黄州快哉亭记

雁山观石梁记

壶公山记

仰天山记

岳阳纪行

游西山

游桃花记

虎丘

雨后游六桥记

西湖(二)

游玉山小记

戊子中秋记游

流韵

行宅诗序

游大林寺序

记承天寺夜游

龙井题名记

观月记

吴兴山水清远图记

飞来峰

灵隐

游居柿录

湖心亭看雪

湖山小记

招隐寺题名记

月牙山记

湖心泛月记

怡情

王子猷雪夜访戴

冷泉亭记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游灵岩记

晴、雨、霁三游西湖

青溪集序

答梅客生

满井游记

东山

净业寺观水记

烟霞岭游记

焦山题名记

游百门泉记

峡江寺飞泉亭记

绎理

游石门诗序

题峡山寺

览翠亭记

沧浪亭记

醒心亭记

前赤壁赋

石钟山记

记游松风亭

龙门记

游虞山记

登扫叶楼记

骋怀

游天台山赋序

燕喜亭记

小石城山记

峡州至喜亭记

木假山记

鞍山斋记

月泉游记

活水源记

游天平山记

游骊山记

西湖七月半

游雁荡山记

红桥游记

在线预览

这篇小品,承"初游"之续,开头连用六个"宜"字发论,总结昼游泛览的观感,由于是得之于乌龙潭常见的情景,所以由此发问:造物主"岂以予为此拘拘者乎?"表现了作者不可自遏的游兴,也为下文大笔勾绘潭上暴雨奇景作了很好的铺垫。 文中勾勒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骤雨,"客七人,姬六人"遭遇狂风、暴雨、震雷、疾电的天气变化,作者笔下所呈现的感觉、视觉、声觉及幻觉等跌宕交替,极尽奇幻,构成了一幅如同海市蜃楼的壮观图画。这幅画面上的乌龙潭,不澄、不静、不稳、不朗,却以其"风物倏忽""咫尺相乱"的奇情幻境,更为贴近作者追新求奇的心性,所以产生了审美上的愉悦和感情上的陶醉。再是作者通过对"湿幔""持盖""湿透""惶恐""无措""移席""未定""掩耳""谈笑""极畅"等场景和情态的勾勒和描写,将游者的动作和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有如身临其境之感,醉美其间,顿觉酣畅。 文中惊雷疾电、飙风飞雨中的乌龙潭,正是竟陵派山水小品所要描绘的"荒寒独处,稀闻渺见"这种自然景观的典型意象,也符合谭元春奇诡幽僻的审美情趣。 游灵岩记姚鼐 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其状如叠石为城墉,高千余雉,周若环而缺其南面。南则重嶂蔽之,重溪络之。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灵岩寺在柏中。积雪林下,初日澄澈,寒光动寺壁。寺后凿岩为龛,以居佛像。度其高当岩之十九,峭不可上,横出斜援,乃登。登则周望万山,殊骛而诡趋,帷张而军行。岩尻有泉,皇帝来巡,名之曰"甘露之泉"。僧出器,酌以饮余。回视寺左右立石,多宋以来人刻字,有墁人壁内者,又有取石为砌者,砌上有字,曰"政和"云。 余初与朱子颖约来灵岩,值子颖有公事,乃俾泰安人聂剑光偕余"。聂君指岩之北谷,溯以东,越一岭,则人于琨瑞之山。盖灵岩谷水西流,合中川水人济;琨瑞水西北流人济;皆泰山之北谷也。世言佛图澄之弟子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法于灵岩。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朗公石焉。当苻坚之世,竺僧朗在琨瑞大起殿舍,楼阁甚壮,其后颓废至尽。而灵岩自宋以来,观宇益兴。 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近大路,来游者日众。然至琨瑞山,其岩谷幽邃,乃益奇也。余不及往,书以告子颖。子颖他日之来也,循泰山西麓,观乎灵岩,北至历城,复诉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麓,以返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张峡夜宿。姚鼐记。 (注释) ①姚鼐(173l一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号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官至刑部郎中。后辞官,主讲梅花、钟山、紫阳、敬敷等书院达四十年之久,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主张文章必须兼具义理、考据、词章之长,要讲究神理气味、格律声色,使桐城派文论进一步系统化。 ②灵岩:在山东济南长清区。四面方正,又名方山。东晋时竺僧朗来此说法,传说能使猛兽归伏,乱石点头,起舞,因名灵岩。 ③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④翳:遮蔽。 P22-23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网间寻**的评论:

老师要买的,收到很满意

2017-10-31 08:54:40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