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然的智者图书
人气:23

淡然的智者

《淡然的智者——蒋梦麟》一书,作者用真实的笔触让我们体验了一位天真的孩童成长为一代学者和教育家的艰辛路程,并希望读者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明确自己内心渴望到达的方向,一路坚持,创造一个即便不,也要...
  • 所属分类:图书 >传记>教育家  
  • 作者:[陈雪]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15813561
  •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8
  • 印刷时间:2015-08-15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轻型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淡然的智者——蒋梦麟》一书,作者用真实的笔触让我们体验了一位天真的孩童成长为一代学者和教育家的艰辛路程,并希望读者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明确自己内心渴望到达的方向,一路坚持,创造一个即便不,也要终生无悔的人生。

编辑推荐

古往今来,所有的成功者,他们的人生和他们所激赏的人生,不外是:有志者,事竟成。

励志并非粘贴在生命上的标签,而是融汇于人生中一点一滴的气蕴,后成长为人的格调和气质,成就人生的梦想。无论从是哪一行,有志不论年少,无志枉活百岁。

这套《传世励志经典》共收辑了100部图书,包括传记、文集、选辑。我们想为励志者提供心灵的营养,有如心灵鸡汤那样鲜美;有如粗茶淡饭却为生命所需。无论直接或间接,我们定会从先贤们的追求和感悟中收获一份惊喜。

蒋梦麟,一个北京大学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一个中国教育史上的杰出代表人物,一个出生于江南水乡,却长眠于海峡另一岸的多情之人。

有人说,蒋梦麟是一个"有种"的人。他有胆量先后两次接下一团混乱的北京大学,并终将北京大学恢复到兴盛时期的状态;他能在日本人的威胁下面不改色,淡然自若,并且不失骨气和民族精神。

有人说,蒋梦麟是一个"多情"的人。他对学生有情,对同人有情,对祖国有情,对事业也有情。为了保护学生,他宁愿遭受学生们的误会也要阻止学生盲目参与政治运动。而他自己却为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努力地奋斗终生。他爱护北京大学的教授们,努力为他们提供优越的待遇,让他们能够有安稳的环境进行教学研究。为了国家的发展,他不惜得罪执政者,抨击时弊。为了事业,他不辞辛劳,临终前还在惦记着自己负责的项目。

有人说,蒋梦麟是一个可称为"三不朽"的人,即同时在立德、立功和立言三方面做出贡献。他有令人钦佩的高尚品德,"遇名利多谦让,遇责任勇担当";他在各领域立下的功劳数不胜数,支持文化改革,发展国内教育,提倡农业改革;他的《西潮》被许多后人当作"人生教科书"。

本书描写了蒋梦麟的一生,让我们看到他是如何从一位天真的孩童成长为渴望新知的少年,如何变成一位有志青年,如何成为一代学者和教育家,又如何成为社会上举足轻重的人物。通过对他童年生活的描写,我们可以明白他成年后为何会那么在意教育的发展,又为何那么重视农村的发展。

纵观蒋梦麟的前半生,年少离家求学,长大后出国进修,回国后从事教育事业,这些都与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纵观他的后半生,担任"农复会"主任,修建石门水库,主张台湾实施计划生育,又都和农业及民生不可分割。这说明他并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清高书生,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在学习生涯中,他经历了许多波折,而这些波折从未打消过他继续求学的念头;在职业生涯中,他经历了许多困苦,而这些困苦也从未让他退缩。在战火连天的日子里,他写下了《西潮》一书,用真实的事件向人们展示着他前半生所见、所闻、所经历的一切,以及他一向积极乐观,永不言弃的生活态度。

不守旧,不唯新,不激进,不绝望。蒋梦麟用这样的态度影响了许多他身边的人。在北京大学的日子里,他用他独到而周到的处事方式得到了教职员工们的尊重,平定了校园的混乱,树立了浓郁的学术氛围,激发了教授们的责任心和学生们的上进心。在"农复会",他用他对工作的热情召集起了许多人与他并肩努力。

蒋梦麟凭着他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当时社会中的种种弊端,并大胆指出。他也曾凭着他的眼光提前预知了弊端所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预警。为了社会更加美好,他一直在努力,哪怕会因此失去自己的生命,他也在所不惜。

台湾的《仙人掌》杂志称:"蒋梦麟生在一个左右中都不是的年代,但他却慎重地选择了自己的路,向时代做出了他的贡献,对后代献出了他的宝贵经验,他应死而无憾了。"蒋梦麟是否真的死而无憾?或许他的遗憾,便是没能在有生之年回到家乡,再看一看那片熟悉的土地,喝一口家乡的水吧。

希望此书能够为读者们带去一些启示,在今后的日子里,更加明确自己内心渴望到达的方向,朝着那个方向一路坚持下去,创造一个即便不够,也要终生无悔的人生。

作者简介

陈雪,女,毕业于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有经管类,生活类,幼儿读物及传记类图书编写经验,已出版作品《FBI逻辑推理学》。

目录

及时章清末小村忆童年

1.名士出余姚001

2.世代为人杰003

3.小熊入清梦007

4.童年心未明012

5.渐敛顽童心017

6.天性难泯灭022

7.出村求新知026

第二章求学之路步履艰

1.辗转成长时031

2.少年志气盛035

3.不忍抑真心040

4.受益新思想045

5.挥剪去陋俗050

6.初遇引路人055

7.海外修心路060

第三章衣锦还乡重教育

1.衣锦归故里065

2.再踏上海滩070

3.创刊明己愿074

4.新文化之光078

5.校园历风波083

第四章北大重任一人担

0891.无招胜有招

0942.改制为重生

0993.能者必多劳

1044.一心为栋梁

1085.内忧与外患

1146.奋力抵风潮

第五章社会责任亦为重

1191.无私爱生情

1232.阶级责任感

1273.跨界担双任

1334."三一八"惨案

1375.伤怀离北大

第六章投身教育不复悔

1411.浙大肩重任

1462."中基会"之魂

1503.无心入纷争

1544.无大臣之风

1595.接手烂摊子

第七章重振北大寄新愿

1651.定制束众人

1692.甘心做"恶人"

1733.学制先行者

1784.一心助师生

1825.改良图书馆

1876.文理需平衡

第八章抗战岁月尽其能

1.华北陷危机192

2.再度起风潮197

3.爱国情未淡202

4.辗转护果实206

5.建西南联大211

6.批役政之陋216

第九章奔忙不息至终生

1.挥手别北大221

2.兴农为兴邦226

3.携会赴台湾230

4.曲终人未散235

在线预览

及时章清末小村忆童年

1.名士出余姚

都说江南好风景,烟雨蒙蒙柳色新。一提到江南,人们脑海中总会自然地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弯弯的河流,青青的垂柳,精致的石桥,典雅的长廊,桥上是撑着纸伞的温婉女子,长廊边是手持书卷的白衣书生,桥下有船夫划着小船经过,清清的河水呈现出条条清波。如今的江南与古时有所不同,却也没失了它特有的清新和雅致。大多江南的名城都有着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特点,而且历史悠久,文化氛围浓郁,名人辈出。

余姚地处浙江省东部,临山近海,气候温和,是一处人杰地灵之所。关于余姚这一地名的来历,有多个版本的传说,有人说余姚是舜的后代所封之地,因为舜姓姚,所以此地被称为余姚;也有人说余姚位于余山和姚水之间,将一山一江各取一字,便有了"余姚"。

距离余姚不远的地方,卧着一条以美景奇观而著名的江——钱塘江。钱塘江由于水路曲折,在古代又被称为"浙江",浙江省的名字正是取自于此。数百年来,江水不断冲刷着两岸,反复之间,将养分充足的泥土带到了这里,并留在了这里。久而久之,泥土越来越多,致使江的两岸越来越向杭州湾扩张,竟形成了一处平原。

平原刚刚形成时还不方便居住和种植,却有其他用途,两岸的居民在这片平原上建起了临时的围堤,将存在泥土中的海水晒干,得到海盐,以满足他们日常生活。海盐的产量非常可观,于是居民们除了自用,也将这些盐运送到其他地区出售,增加收入。随着时间的流逝,平原上的盐渐渐晒尽了,土地也渐渐干燥了,于是居民们将这片土地保护起来,留作畜牧之用。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平原的土壤越来越适合生活,于是,这里便出现了新的村庄,它们或大或小,分散着排列开来,南至山麓,北至沿海,像宇宙中的一条星河。面积不太大的稻田分散在这些村庄之间,看起来随意却又有着一定的规律。

蒋村便是这些村庄中的一个。数百年前,这里和它周围的小村庄一样,保守而原始,宁静而安逸,并没有什么不同,若不是因为一百多年前,这里诞生了一位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使这座小村庄出了名,或许,至今仍然不会有几人知道蒋村的所在,也不会有几人去了解它的过去。

几百年前,蒋村只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小村庄,总人口不过300人左右,在当时算得上是规模较小的村庄了。虽然规模较小,村民们的日常生活却过得有滋有味,这都要归功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三面环河的有利条件使这里成为一个盛产鱼虾等水产品的小村,富饶的土壤也滋养着各种农作物健康生长,使这里的居民从来不需要为衣食担忧。

这里的人们每日过着简单的生活,自给自足,不需要向外界索取,自然也就很少与外界联系。就在这样的一种环境里,孕育出一户不一样的蒋家人,而这户蒋家人中又诞生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思想开放,好奇心强,喜欢新事物,喜欢观察,也喜欢钻研,他的名字,叫蒋梦麟。

2.世代为人杰

据记载,蒋村人的祖先是徽州蒋氏的一支,所谓"江南无二蒋",在蒋村人的心中,江南所有姓蒋之人都拥有同一个祖先,蒋村的村民们自然也是一家人。

在蒋村中一旦有人发生口角,旁人又无法劝解时,人们都会将辈分较高的人请来,对发生口角的双方进行规劝和调解。

辈分较高的人也总能够公平公正地解决问题,不偏私,不袒护,正因如此,他在村中的威望才会越来越高。

蒋梦麟在自传中提到,蒋氏的始祖是周公的第三个儿子——姬伯龄。周公曾在周成王尚且年幼时辅佐他从政,对周朝贡献极高,后来,他的儿子姬伯龄受封于黄河流域下游一处名为"蒋"的地域,所以他后来的子孙便都随了封地的姓,姓蒋。再后来,蒋国被灭,蒋国的子民流落各地,并将蒋姓带到了其他地方,这其中就包括余姚一带。

蒋梦麟的家庭在蒋村算得上是小康之家,这主要归功于他的祖父蒋斌润。太平天国期间,蒋斌润前往上海,在上海开了一个小的钱摊儿,帮人兑换各种钱币,以从中赚取手续费。当时的上海已经有不少大钱庄了,并没有人把他这个小钱摊儿放在眼里,然而蒋斌润有一手好本事,任何银圆只要让他看上一眼,他就能辨别出这块银圆是真是假,并且从未失误过。

凭着辨别真假银圆的能力,蒋斌润的名气很快在上海打响了,各大钱庄的老板也纷纷注意到这个年轻人,对他刮目相看,并且有意将他请到自己的钱庄做经理。面对各大钱庄的邀请,蒋斌润一一婉拒,他的心里早有了自己的主意。

不出几年,蒋斌润的小钱摊儿变成了一家小钱庄,他凭借自己的好本事和经营头脑,用了很短的时间便将小钱庄发展壮大,变成了当时在上海排名及时的大钱庄,令各大钱庄的老板佩服不已。

在那个年代,能够将钱庄开起来,并且开得规模很大,收入自然相当可观。在蒋斌润的努力经营下,蒋家的经济状况越来越好,积累的财富也越来越多,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蒋家日渐兴旺之时,蒋斌润却受了重伤,需要截肢。

听说蒋斌润需要截肢,家里人都担心极了。蒋斌润刚过而立之年,若是在此时失去一只脚,不要说以后行走不便,生活和生意上也都可能受到影响。然而他们还是同意了,只希望蒋斌润截肢后能够快些好起来。

截肢前,蒋斌润还笑着安慰妻儿,这只是一个小手术,让他们不要太担心,没想到,截肢后不久,他的身体便出现了不良的症状。医生对此的诊断是血液感染,虽然马上进行了抢救,可最终还是没能挽回蒋斌润的性命。蒋家的顶梁柱就这样撒手西去了。

蒋斌润去世时,蒋梦麟的父亲蒋怀清还只是个12岁的孩子,既不懂经营钱庄,也不懂打理家事,一夜之间失去相依为命的父亲,对于年仅12岁的他而言无疑是重大的打击,他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一大笔遗产,也不知道如何处理父亲的后事,心里自然生出些茫然和不安。

蒋斌润一生只有蒋怀清一个儿子,他的妻子李氏虽然懂得勤俭持家,可毕竟只是一位普通妇人,不懂经营,也不便出面管理生意。幸好,蒋斌润生前曾给蒋怀清定过一门亲事,而这户人家的男主人又是位心地善良,处事谨慎,为人正直的人,他看到蒋家这对孤儿寡母的无助,便主动出面帮忙处理蒋斌润的后事,并在蒋怀清成年之前代他管理蒋家的财产。

蒋怀清一夜之间成了全村最有钱的孩子,也成了全村最富有的孤儿,这使他同时招来了村里人的同情和羡慕。蒋怀清只是个单纯的孩子,他没有考虑过人们怎样看他,也没有考虑过要如何处理这些财产,和遗产相比,他更希望父亲能够一直平安健康地与自己一起生活。

蒋怀清相信父亲给他挑选的亲事,也相信他的岳父,所以他放心地将财产交给了他的岳父。他的岳父将他得到的遗产作了合理投资,并使这些遗产在30年内整整翻了10倍。可以说,蒋家日后能够过上富裕的生活,这其中也有一部分是蒋怀清岳父的功劳。

蒋怀清成年后,岳父便将钱交还到他的手中,由他自己支配。得到钱财的蒋怀清并没有像那些纨绔子弟一般,大肆挥霍手中的金钱,将钱财用于和狐朋狗友吃喝玩乐,而是坚持着俭朴的生活作风,在他身上,看不出丝毫富家子弟的劣性,他就和每一个普通人家长大的孩子一样,单纯,善良,节俭。

蒋怀清自小便是个非常懂事聪明的孩子,成年后,他立刻从母亲手中接过了管理蒋家事务的担子。蒋怀清继承了父亲的聪明头脑和母亲的勤俭,将家里大小事务管理得井井有条。蒋家每一笔开销都要经过他的审核,非他点头应允不可。蒋家虽然富甲一方,被称为姚西首富,却从未有过奢侈的生活,也从未过度浪费过一分钱财。

不知是与当地淳朴的民风有关,还是与蒋家一贯乐善好施的家风有关,蒋怀清的心地极好,为人又诚实。在当地的居民心中,蒋怀清就像一尊"活菩萨",他虽然对自己要求严格,勤俭持家,却一点也不吝啬,谁家遇到困难,需要帮助,他都会慷慨解囊,从不推脱。

蒋怀清相信善恶终有报,也相信与人为善可以为家中添福,为家人添寿,保佑家人一生平安,他还相信即使上天注定一个人今生要遭受许多灾难,只要这个人一心向善,与人为善,多做善事,就能够改变多灾多难的命运。这种念头令他不但与人为善,乐善好施,还非常关注公益事业,时常向各种慈善机构捐款,以表心意。在他心中,捐善款能够帮助许多需要帮助的人,同样是一种善事。

蒋村有一座桥名为牛栏桥,是出入村子的必经之处。1886年,蒋怀清见牛栏桥破损不堪,担心村民们出行不便,便出资将桥重建;1892年,他见许多穷人过世后无钱安葬,便和几位好友一起设立了一处负责丧葬的慈善机构,并出资买下一片土地作为义冢,以免家境过于贫困的人因为无钱安葬而曝尸街头,他还命该机构为穷人施棺,让他们能够体面下葬。

1899年和1910年,蒋村遭遇两次重大水灾,许多人家的家园和田地皆被冲毁,蒋怀清见状,立刻联合几位企业家去其他未遭受水灾的地方大批购买粮食,然后以平价售给当地的居民。为了方便村民购买,他还临时开设了一些售粮处,这使得村民们对他感激不尽。

蒋怀清的为人令他赢得了许多人的尊重和爱戴。在蒋村,只要一提到他的名字,无人不称赞,无人不夸奖,无人不心怀敬意。渐渐地,蒋怀清的名声传到了其他村庄,方圆百里内的人都知道,蒋村出了这么一位年纪轻轻便有着大胸怀和悯人之心的富家绅士。在蒋怀清的影响下,蒋村的名声也变得响亮了起来。

由于成年后,家中的各种事务都由蒋怀清接手,而许多由蒋怀清投资的钱庄又都在上海,所以蒋怀清年轻时免不了时常往来于上海和蒋村。上海不同于蒋村,也不同于余姚,那是一座繁华的城市,早早就被西方的风潮所吹过。在那里,蒋怀清接触到了许多西方的文明,这也让他的头脑中时时浮现出一些不同寻常的念头。也是因为接受了西潮的影响,他对教育事业也开始有了关注。

在当时,农村的教育非常薄弱,许多家境贫困的孩子们都没有机会接受教育。1902年,蒋怀清号召其他乡绅一起创办义塾,以保障家境贫寒的孩子们有学上,有书读。之后,他又创办了浙江及时所新式私立高等小学堂,余姚师范讲习所,附属初等小学堂等教育机构,对余姚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蒋怀清的这种性格和为人在日后对蒋梦麟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蒋梦麟曾说,他一生都视他的父亲为较高榜样,却遗憾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只能学到父亲的几分,无法将父亲身上的优点全部发扬光大。

3.小熊入清梦

随着前往上海的次数越来越多,在上海停留的时间越来越久,蒋怀清与西方文明和西式生活的接触也越来越多。他被西方物品所吸引,平日里,也会对那些吸引他的西方事物进行仔细观察,记下它们的样子,研究它们的结构和功能,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去画一些草图。他也曾找来工匠,命他们按照自己画的草图去打造相应的器具或者建造一幢房子。但要说到蒋怀清最出名的一次"创造",应该是他试图凭一己之力制造出一艘轮船的事。

蒋村虽然临江,却不靠海,蒋怀清每次前往上海,都需要先乘坐人力船到达宁波,再从宁波换乘轮船到上海。相比从宁波到上海的距离,从蒋村到宁波的距离并不算远,甚至不足从宁波到上海的十分之一,可是所花费的时间却要多出好几倍。这一事实让蒋怀清深感西方文明的先进。

从蒋村前往宁波的途中,看到太阳升起又落下,落下又升起,看到船家辛苦地划动着船桨,用力地撑着竹篙,有时还要下船拉纤,蒋怀清的心里冒出一个念头,为什么不自己打造一艘轮船呢?这样自己以后的出行就会方便许多,还能节约不少的时间,船家也可以不用那么辛苦了。

有了想法,蒋怀清便开始设计他的"轮船"。在几经考虑之后,他决定将水轮作为推动"轮船"前进的动力。在画设计图的过程中,他花了不少的心思,也反复修改了无数次,终于,设计图画好了,他兴奋极了,立刻找来木匠和造船匠,让他们按照他的设计图制造"轮船"。

一个多月过去了,蒋怀清的"轮船"终于完工了。早在"轮船"没有制造完成时,蒋怀清造船的事情就已经传遍了整个村子,所有人都满怀期待地等着看他的"轮船"到底会是什么样子,到底会有怎样的表现。"轮船"试航的那24小时,村里的人早早就来到了"轮船"下水的地方,抻着脖子,张大眼睛,等待奇迹的发生。

"轮船"终于下水了,两位身材彪悍的水手负责推动水轮的两个木柄,让"轮船"前行。"轮船"刚刚下水之后,速度还不算太快,然而没过多久,"轮船"的速度便渐渐快了起来,这让围观的人们都感到很兴奋。最兴奋的当然还是蒋怀清本人,他以为这是个好兆头,可是没想到,"轮船"在达到与桨划船相同的速度之后,再也不加快了。

围观的群众都很着急,他们大声为水手们加油,水手们听到加油声,更用力地转动水轮,想要让船再快一些,可任凭他们怎么用力,船的速度都没有变得更快。一向处变不惊的蒋怀清也急了,他也出手去和水手们一起转动水轮,可结果还是一样。

围观群众们发出了叹息的声音,眼中露出了失望的神情,蒋怀清知道,"轮船"的首航失败了。然而,蒋怀清并没有就此放弃,他对"轮船"进行了几次改良,又一次次下水实验,可结果仍然不理想,一次,水轮竟然被水草缠住了,并且越是前行,缠的水草就越多。当看到水轮彻底被水草缠得死死的,动弹不得时,蒋怀清终于认输了。

虽然"轮船"没有造成,蒋怀清却由此想明白了一件事,那便是当时西方的教育远比当时国内的教育要先进得多。特别是当有人告诉他瓦特和蒸汽机的事后,他彻底明白了为什么他的"轮船"会失败,也彻底被西方先进的文明所征服了。他深深地意识到,表面的模仿没有用,只有明白深层的原理,才能真正掌握一门先进的知识。

"轮船"事件之后,蒋怀清不再幻想以人力与先进的技术抗衡,他也由此做了一个决定,等他的孩子们到了该读书的年纪后,一定要让他们接受现代化的教育,让他们从小就明白这个道理,然后学会西洋人制造东西的诀窍,真正制造出与西方那些神奇物品一样的物件。

1886年1月19日夜里,蒋怀清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头熊来到了他的家中。当时他的妻子身怀六甲,临盆之日将至,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梦见熊入家中说明家里要添男孩,这个梦令蒋怀清非常开心。虽然当时他已经有了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但是一想到家里又要多一个男孩,他还是止不住兴奋。

第二天,蒋怀清的妻子果然生了一个男孩,孩子出生后,蒋怀清高兴极了,连忙感谢祖先的庇佑,并给这个新出生的孩子起名为梦熊,取自孩子诞生之前他梦见一头熊之意。

根据孩子出生之前的梦境给孩子命名是蒋怀清的习惯。长子出生前,他梦见了兰花,于是给长子起名梦兰,次子出生前,他梦见了桃子,于是给次子起名梦桃。从名字上看,蒋梦熊算是比较幸运的,因为两位哥哥的名字听起来都有些像女子的名字,而他的名字中有个"熊"字,至少从名字上听能够分辨得出是一个男孩子,然而,这个名字却并没有伴他一生。

初中时,蒋梦熊参与了学潮运动,并因此被列入了黑名单,没有办法进入高等学堂继续读书。为了不耽误儿子的学业,蒋怀清为蒋梦熊改名为蒋梦麟,字兆贤、少贤,号孟鄰,从此,世上便多了一名叫作蒋梦麟的男孩子。

蒋梦麟是余姚蒋氏第十六世孙,在蒋怀清编写的《兰风蒋氏宗谱》中,关于蒋梦麟的部分是这样写的:"德铭,谱行微,名梦麟,号兆贤,配孙氏。"宗谱中还记录了蒋梦麟的儿子一辈。

蒋梦麟诞生时,祖母也已过世多年,家中只有父母,三位兄长和一位姐姐。对于这样一个富贵之家而言,多一个孩子对家里的经济状况不会产生任何影响,所以蒋梦麟的到来让全家都感到开心。身为蒋家最小的一个孩子,又是男孩,蒋梦麟自然受到了全家的疼爱。

蒋怀清是个知书达理,温文尔雅的人,他的妻子经氏是一位非常有教养的大家闺秀,说话轻柔,待人温和,样貌柔美,知晓韵律,会弹琴,会唱词,她最常唱的一首词叫《古琴引》,每当她唱起这首词,幼年的蒋梦麟都会安静地陪在母亲身边倾听,听着母亲柔和的声音,他的心里就感到无比的安心。直到经氏病故多年之后,蒋梦麟仍然能够记得母亲吟唱《古琴引》时的样子。

经氏是在蒋梦麟7岁那年病故的。经氏病故之后,她的书房有许多年都一直保持着她还在世时的样子——红木制成的琴几上一把白玉制成的古琴,琴身上盖着一条白色的丝缎,琴的后面是挂满了名家书画的书斋的墙。蒋梦麟每每看到此景,都会不由得希望母亲能如往日般坐在那里,恬静而美丽,他有时甚至会将自己想象成那把古琴,用琴声倾诉满心的思念。

孩子们还小,家里没有女主人总算不得是个完整的家,于是经氏过世后,蒋怀清娶了继室宋氏。宋氏也是一位贤良淑德的女子,懂得持家,待人也好,蒋梦麟在她身边没有受过一丝半点的委屈。可惜的是,宋氏在嫁入蒋家的第五年也病逝了。

虽然年幼丧母,父亲又娶了继母,但这些经历都没有在蒋梦麟的心中留下阴影。或许因为陪伴在他身边的一直都是些温柔体贴的人,所以在回忆童年的时候,蒋梦麟曾说,他所受到的家庭影响是良好而且健全的。

在蒋梦麟的生命中,对他影响较大的人还是他的父亲蒋怀清。这些影响包括为人诚实,生活节俭,与人为善,关心公益,乐善好施,严于律己,还包括赞同西方文明和重视新式教育。蒋怀清愿意让儿子们接受新式的教育,接触西方的文明,至于西方的一些风俗习惯,他不提倡,也不反对,交由孩子们自己决定,由此可见蒋怀清在子女教育方面的开明。

正是由于蒋怀清的开明,蒋梦麟才有机会在日后接触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才会自然地去选择自己要走的路。虽然在这过程中,他也听到了许多反对的声音,但这些并没能对蒋梦麟产生什么影响。

4.童年心未明

蒋梦麟的童年也与这里的孩子们相差不多,或许的不同便是他不愁吃穿,不需要像其他农家的孩子一样,在农忙时节下田帮忙,或者帮助母亲做一些家务。更何况,他是蒋家最小的儿子,父母兄姐对他疼爱还疼爱不过来,怎么舍得让他去做那些粗重的活呢?于是,他便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做他有兴趣的事,研究令他有兴趣的东西。

蒋村是一个传统气息浓郁的村庄,这里的人崇尚传统文化道德,提倡孝道,重视贞洁,将欺诈、偷窃、奸淫等行为视为极大的恶行。如果有人对父母不敬不孝,全村的人都会指责他,单是那些指责就可以让这个人无地自容,在村子里抬不起头来;如果有人为了获得利益采取欺骗行为,全村的人都会对其唾弃,这便是最重的惩罚。

蒋梦麟自小便从环境中接受到"为人子女要孝顺"的思想,虽然祖父母都早已过世,使他不曾有机会亲眼见到父母如何对待长辈,但从父母的言行之中,他却也能觉察出,父母对长辈的敬重和孝顺。哥哥和姐姐平日对待父母也是毕恭毕敬,这让小梦麟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将这份孝顺继承了下来。

在蒋村,婚姻靠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人丧妻后可再娶,女人丧夫后不可再嫁。若是再嫁,会被人斥责不守妇道,若是终身守寡,则会人人称赞,并在她死后立一座贞节牌坊。正因如此,蒋怀清年幼丧父后,他的母亲李氏便不得不一人支撑起整个家庭,而蒋梦麟年幼丧母之后,蒋怀清却可以续弦。

重视传统的地方总会设立祠堂,蒋氏的家庙又叫"四勿祠"。"四勿"原本出自《论语》中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而将蒋氏家庙称为"四勿祠"的蒋氏祖先却把这四勿改为"勿欺心,勿负主,勿求田,勿问舍",以此来对蒋氏的后人进行道德规范。

传统的东西有其好的地方,也有其不好的地方。在传统道德规范下,人们可以拥有纯朴的思想和平静的生活,却过于保守也让人们无形中失去提升自己和改善生活的机会。蒋怀清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才会赞成孩子们去学习西方的文明,他也相信西洋人并非都是喜好烧杀抢夺的恶徒,其中同样有老实忠厚之人,孩子们接触西方文明,并不见得是坏事。

蒋梦麟的舅舅却不这么认为,在他眼里,只有坚持传统,才能让人走上正路。蒋梦麟的舅舅是一位非常传统的秀才,自小受的都是传统教育,他为人古板,却没有许多老顽固常有的那种暴脾气,整日斯文得体,书生气十足。

蒋梦麟的舅舅为了强调传统道德的重要,在书桌旁贴了一张大纸,纸上写着:"每日清晨一支香,谢天谢地谢三光。国有忠臣护社稷,家无逆子闹爷娘。但愿处处田稻好,我虽贫时也不妨。"这是他的人生箴言,从这几句话中便可以看出,他崇尚敬祖敬天,希望家和子孝,国泰民安。

保守引发的另一个弊端便是迷信。在闭塞的小村庄里,总少不了对神明的信仰,或相信梦会给人以预示之类,比如蒋怀清在梦到有熊来到家中之后便认为妻子会生下男孩,就是当地人对梦的一种解释。村子里还相信人死后会经历轮回,生前坏事做得多了,来世一定会变成牲畜或者虫子,一世受苦。

蒋村的人也信神佛,蒋梦麟在自传中提到,村里的人没有宗教限制,信什么神的都有,大家都对自己信的神佛很虔诚,却也不干涉其他人信什么神佛。于是,在蒋村可以看到各种各样迷信的表现,这些迷信都是从几百年前延续下来的。

一些人生病后不去看医生,只知道烧香拜神,甚至认为只要心够诚,神仙就会让香灰变成万能灵药,病人服下香灰后就能痊愈。这种想法不知耽误了多少病人的治疗,严重的时候还会导致死亡,可是那些人仍然执迷不悟,认为是因为不够虔诚,香灰才没能起作用。

蒋村的人也犯过这种错误。有一次,村里人患上了疟疾,于是他们更加虔诚地烧香拜神,希望神仙能够让这种病离开村子,可是他们的祈祷全都没有用,病人症状没有丝毫减轻。后来,一些西方的传教士和在外经商的人路过这里,看到村里的情况,立刻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并将身边的西药给村民们服下,村民们才得以痊愈。

那个年代,生活在乡村的人们往往缺少文化,讲的故事也无非是些从祖上听来的,真假难辨的传说。然而对于正值好奇年龄的孩子们来说,这些故事无论真假,只要有趣,便足以吸引他们了。在听过的故事中,令蒋梦麟记忆比较深刻的有关于人类进化的故事,关于一名和尚的故事,以及一些关于太平天国的故事。

村里的一位老人告诉蒋梦麟,在几万年前,人类也像猴子一样长着长长的尾巴,尾巴共有十节,会随着年纪的增长渐渐变黄,变黄的节数越多,余下的生命就越短暂。那些长着尾巴的人被称为人猿,他们会根据自己尾巴的颜色变化判断出自己还有多少寿命,一旦发现自己快要死了,就会躲进窑洞里,在里面静静地死去。

关于和尚的故事则是说,一位武功非常了得的和尚在化缘时遭到了米店小徒弟的冲撞,于是他在对小徒弟鞠躬的时候暗自发功,使小徒弟受了极重的内伤。七天后,小徒弟得到一位好心拳师的搭救,捡回了一条命。为了防止和尚会来确认小徒弟的死亡,拳师让小徒弟假装出殡,在棺材里放上砖头,这才躲过一劫。

蒋梦麟在听这两个故事的时候都很投入,可是听完故事后,他的心里却产生了不同的感觉。他不喜欢那个和尚心存报复的故事,倒是对那个关于人类进化的故事有着比较多的兴趣。当老人对他们说,现在的人虽然没有尾巴,但是尾巴根还在,就在脊骨末端时,他和一起听故事的孩子们都不由得伸手去摸了一下。

蒋梦麟从村中许多老人口中听说,蒋村并不是一直都这样太平,多年前也曾经历过战乱。当年,太平军杀入村子时,大部分人都逃进了附近的山里,只有一些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人留在了村子里。结果,太平军在村子里放了一把大火,烧毁了几间房屋,也烧死了留在村子里的人。

太平军离开后,村民们返回村子,看到满目的惨状,不免心有余悸。按理说,村子里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村民们应该怕了,不想再留在这里了。可即使这样,村民们还是没有丝毫离开的打算,他们修整了房屋,打扫干净庭院,安葬了死去的村民,然后继续在这里生活了下去。

等到蒋梦麟再长大一些,开始对人情世故有些了解之后,细心的他突然发现,那些特别喜欢提起太平天国时期的事情的人总是同一些人,听起来,他们对政事很关心,可是一提到外面的世界和时事,他们就没有了兴趣。后来,蒋梦麟明白了,讲这些故事的人大多是曾经参加过太平军或清军的人,他们曾亲身经历过那些事情,所以每次讲起时都会有极高的兴致。

在参加过太平军的人中,有一位是蒋氏的族长。身为族长,不可胡言乱语,所以从他口中听说的故事有着较强的真实性。蒋梦麟曾在他那里听说过关于太平军吃人肉的事情,看着他不一样的眼神,蒋梦麟的心里有些害怕,可还是忍住害怕听了下去。

蒋梦麟在族长那里听到了许多关于太平军的事,他还记得那位族长对他讲,太平军每天都会对天父和天兄进行感谢和祷告,族长曾在一次祷告时开了几句玩笑,结果差一点被资历高一些的太平军成员砍了头,从此便再也不敢和太平军成员开玩笑了。

除了太平军的事情,村子里偶尔也有人会提

媒体评论

1.知性、诗化的语言,铿锵有力的风格,在介绍人物经历同时,穿插点到为止的客观评述;

2.抓住每个人物自身特点,由此及彼,展现每位大师的独有风范;

3.民国人物,因时代的特殊性而被赋予个性含义,多受市场追捧。从才女才子系列,到整个民国史,都为读者所热衷探究。而民国教授系列,以套系方式面世,尚属首例。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爱***命**的评论:

作为当当的忠实读者和客户,多年来,始终热爱当当,信赖当当。当当带给我发现好书的惊喜、购买好书的快乐、阅读好书的愉悦和收藏好书的满足。当当是爱书人的明灯、向导和天堂。感谢当当!为当当点赞!

2017-06-15 21:59:52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