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及实施路径图书
人气:35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及实施路径

透彻阐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和政策 澄清理解和操作七大误区 详尽分析去产能 房地产库存 企业“高杠杆” 实体经济中“高成本” 中国制造业短板等具体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多方位探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所属分类:图书 >经济>中国经济>中国经济概况  
  • 作者:[郭杰] [于泽] [张杰] 著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国家发展与战略丛书
  • 国际刊号:9787516180631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5
  • 印刷时间:2016-05-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编辑推荐

本书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专家执笔,从理论到政策以及具体问题的对策措施等方面,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了多方位的探讨,是国家发展与战略丛书 人大国发院智库丛书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以下称“国发院”)以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为指导,以“四个”战略为研究框架,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特色研 究领域,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整合品质智库智力资源,打造独立、非营利实体研究机构。作为首批25家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国发院坚守“国家战略、全球视野、决策咨询、舆论引导”的目标,国发院聚焦“经济治理与经济发展”、“政治治理与法治建设”、“社会治理与社会创新”三大核心研究领域,着眼于思想创新和全球未来,致力于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与社会进步。

作者简介

郭杰,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行为金融理论与中国资本市场,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管理世界》等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过数十篇与所研究领域相关的论文,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等宏观经济课题的研究。曾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中国人民大学博士论文等学术奖励,以及北京市教师、宝钢教畜基金会教师奖等社会荣誉。

于泽,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西方经济学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增长、货币理论与政策。2015年9月在中央党校哲学社会科学骨干班学习。曾获得北京市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核心期刊20余篇,专著1部。

张杰,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战略研究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经济学、创新经济学以及对外贸易与中国经济发展。近年来,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经济学(季刊)》、《中国工业经济》、《金融研究》等国内著名期刊上发表100多篇学术文章。曾获得两项省部级奖励。 郭杰,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行为金融理论与中国资本市场,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管理世界》等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过数十篇与所研究领域相关的论文,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等宏观经济课题的研究。曾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中国人民大学博士论文等学术奖励,以及北京市教师、宝钢教畜基金会教师奖等社会荣誉。

于泽,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西方经济学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增长、货币理论与政策。2015年9月在中央党校哲学社会科学骨干班学习。曾获得北京市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核心期刊20余篇,专著1部。

张杰,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战略研究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经济学、创新经济学以及对外贸易与中国经济发展。近年来,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经济学(季刊)》、《中国工业经济》、《金融研究》等国内著名期刊上发表100多篇学术文章。曾获得两项省部级奖励。

目录

上篇理论与方案

及时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认识上容易产生的误区及其理论根源 (3)

一常见误区的表现 (4)

二误区的理论根源 (18)

第二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 (40)

一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性质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逻辑起点 (41)

二矛盾主次方面的相互转化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客观要求 (47)

三经济中的结构性问题是供给侧的重要结点 (55)

四解决供给侧结构性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改革 (58)

第三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原则、重点方面及政策着力点 (66)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66)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方面 (74)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着力点 (86)

下篇问题与对策

第四章当前“去产能”战役可能面临的困局、风险及对策 (93)

一当前“去产能”工作可能遭遇的困局 (94)

二当前“去产能”工作推进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 (99)

三当前“去产能”需要重点把握的几对平衡关系 (105)

四对策措施 (110)

第五章房地产库存的结构性特征及对策 (116) 一房地产市场现状 (117)

二当前房地产库存的本质是结构性问题 (126)

三结构性库存下的有关政策思考 (129)

第六章中国企业“高杠杆”的表现、成因与对策 (133)

一企业高杠杆的表现 (134)

二企业高杠杆的成因 (137)

三对策建议 (149)

第七章中国实体经济中“高成本”的成因及对策 (155)

一当前中国“高成本”的突出表现 (156)

二当前中国企业“高成本”的成因 (165)

三对策建议 (173)

第八章中国制造业“补短板”的核心在于激发创新活力 (179)

一中国制造业短板的突出表现 (180)

二当前中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制约性因素 (182)

三对策思路 (190)

参考文献 (197)

在线预览

第 五 章

房地产库存的结构性特征及对策

中国房地产市场经过了20多年的大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同时,也累积了一些问题,比如:某些地区的房价上涨过快,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存在比较普遍的高库存现象等。这些现象的存在,甚至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为了有效地稳定房地产市场投资,防止其大起大落,就需要在化解房地产库存的同时,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目前化解房地产库存的一个主流观点是通过放开限购、利用信贷支持提高杠杆率等手段刺激需求,提高销售。实际上,因为人口分布和土地使用等不匹配,当前的房地产库存是一种结构性的问题。这在一、二线城市房价上涨过快,而三、四线城市又高库存两种现象同时存在的情况下,以往惯用的总量需求管理政策只能延缓问题的发作,并进一步助推一线城市的房价过快上涨,通过高杠杆率抬高本来就已高企的房价,制造更多的泡沫和风险,将更大的困难留给未来。因此,当前需要尊重市场规律,客观地认识到房地产投资下滑的合理性,通过在部分地区减缓或降低供给、利用金融等手段化解房地产库存。

一房地产市场现状

1房地产投资增速出现下降。

房地产市场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从图5—1可以看出,20世纪90年代开始,房地产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就持续上升。在 90年代启动住房商业化改革以来,比重进一步上升。从图5—2可以看到房地产投资的重要性。本次经济下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房地产投资增速快速下行,比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行更快,所以,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出现了下降,从而导致经济增速下降。因此,要稳定中国经济,就需要一个平稳有序的房地产市场。这就要求我们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房地产投资下降。

2高库存降低了房地产投资增速成为去库存的重要诱因。

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尤其是在 2009年之后楼市的高歌猛进,导致了房地产库存大幅度上升。从图 5—3可以看出,在 2012年达到了一个顶点之后,房地产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增速都出现了快速下滑。 在这个快速下滑的过程中,图5—4显示出房地产库存的累积量迅速上升。因为库存增加,房地产企业的经营情况出现了困难,现金流紧张,利润下降。这自然就抑制了房地产企业拿地投资的热情。

3提高杠杆率为代表的各种需求刺激政策,结果是扩大了房地产的地区市场分化,但却并未有效降低库存。

为了降低房地产库存,改善房地产企业经济绩效,从而稳定房地产投资并稳定经济,2015年,各级政府从需求端屡次发力,以期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及时,各地区纷纷解禁限购。甘肃、四川、安徽、山西等省份房地产新政,明文取消楼市限购。在曾经明文限购的46个城市中,2015年中只剩下北京等少数城市还在坚持限购。

第二,财政部将二手房交易营业税免征年限从原来的五年降至两年。

第三,央行、住建部、银监会屡次发文降低首付比例。拥有一套住房并已结清贷款的家庭,再次申请住房公积金购房,低首付比例首先降为30%,之后又降低至20%。在不实施 “限购” 措施的城市,对居民家庭首次购买普通住房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低首付

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25%。

第四,在降低首付比例、提高杠杆的同时,2015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多次降准、降息降低贷款成本,扩大金融对房地产市场的支持。

第五,央行、财政部、住建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切实提高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推行异地贷款业务。缴存职工在缴存地以外地区购房,可按购房地的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向购房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申请贷款。

第六,国务院办公厅出台 《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强化服务民生的基本功能,形成以大众化市场为主题、适应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 的住宿餐饮业发展新格局”,“积极发展短租公寓、长期公寓等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 细分业态”,首次把公寓定性为生活性服务业,并将在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这些政策不可谓强劲,从图5—3可以看出,2015年3月之后,房地产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出现了快速上升。特别是在2016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快速复苏,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增速明显增大。从图中可以发现,销售额涨幅快于销售面积涨幅,这表明价格出现了较快上涨。图5—5显示,2015年以来,房价同比上涨城市数量快速上升。

不过,虽然总体上有所回暖,但是。。。。。。

媒体评论

当前社会上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层面,都存在许多认识上的误区。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调结构,就是一种在实践层面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错误认识。这种认识,无论在理论界,还是政策制定者当中都有比较广泛的市场。

其实,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过程如影相随,它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改革开放后我国几十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方面因素,造成了以产业结构为代表的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所以,近十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强调经济结构的调整问题。正因为如此,有种观点就认为:当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等同于过去的调结构,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新说法,甚至是一种更加晦涩难懂的说法而已。

显然,这种看法滞后于实践,是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简单化、片面化理解,它没有认识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社会在新常态下的新要求,是一场改革,而非传统意义上的结构调整。

及时:传统意义上的调结构更多的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的,理论上来说,它并不涉及到在保持一定生产关系根本性质不变的前提下,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问题。从最近十多年强调的调结构的实践来看,这种调结构更多的往往是就需求结构、供给结构本身而言的,主要通过需求管理政策来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从而达到经济结构调整的目的,重点是产业结构的调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尽管同样强调结构调整,但其意义却与传统意义上的调结构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不仅在结构调整的内容、范围等方面要广泛深刻得多,更重要的是,它涉及到在保持一定生产关系根本性质不变的前提下,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的问题。通过改革部分不适应新常态下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以达到结构调整的目的,因此,才将其定义为“结构性改革”。

第二:传统意义上的调结构更多是强调增量意义上的补充,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从量的角度给实体经济补短板,所以,那是以产量为导向下的结构调整,目标是弥补瓶颈,目的是提升供给总量。在 经济快速增长期,运输、能源等行业就容易成为瓶颈,从而限制了产量的提升,推升了通货膨胀。在这种环境下的调结构是为了弥补这些缺口,从而更快地提升产量。但随着经济社会步入新常态,面对经济增长放缓,环境承载能力下降,对经济发展的要求就已经不仅仅是提升产量的问题,而是在钢铁、水泥等行业出现了趋势性的拐点,从瓶颈的易发点变为了过剩的状况下,如何化解产能,促进资源向新兴行业的转移。尤其是在生态环境压力下,能源行业就更加不仅是量的提升,而是需要进行结构调整,提升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占比。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煤炭等传统能源行业也会出现趋势性的过剩。因此,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挑战就是去产能,而去产能的这些行业正是以往的瓶颈行业。这是新常态的要求下经济发展导致的拐点性的变化,也就决定了应对这种拐点性变化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以往的调结构在实践上是截然不同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多的是强调存量意义上的改革,那是以质量为导向下的结构调整,目标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目的是改革供给模式,提升供给质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另外两个任务,补短板和降成本就充分体现了它的这个目的。在经济总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量的累积就已经显得没有那么迫切了,而供给的效率、产品的竞争力等供给的质的问题却成为事物本身的关键。当前我国经济社会中面临的许多结构性问题,都与供给的模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传统的粗放式供给模式的副产品,因此,需要进行结构性改革,而不是通过传统意义上简单的调结构来解决。

第三:传统意义上的调结构是在需求管理的环境下进行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通过需求端的改善来解决结构性问题,从调节总量平衡的角度来平抑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这也就成为很自然的调结构思维逻辑。在以往以量为导向的发展模式下,我国的需求以出口需求和投资需求为主,因此,在出口受阻的情况下,需要着力强调启动国内消费需求,以及加大企业投资需求。但 是,从实践来看,在国内消费受多方面因素制约难以有效提升的情况下,为了保持量的增长,只能是扩大企业的投资需求,这导致刺激总需求的结果是更加固化了出 口和投资,进一步强化了以量为导向的供给模式,加剧了总量供给与现实需求之间的不匹配。其实,我国当前大量海外购买行为表明,国内消费并不是不足,而是产品品质跟不上人们的需求。因此,要调整的就应该是供给侧,从供给侧的改革入手,提升产品品质,拓展国内需求空间。

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义下的调结构,是要直接从供给端入手,通过创新等手段来改善生产中的要素投入,消除无效供给,解决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以及经济中的其他结构性问题。因为从现实来看,当前经济中的很多问题,其根源在供给侧而非需求侧。只有从供给侧的角度入手,改革以量为导向的传统的粗放式供给模式,才能使得经济中的诸多结构性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第四:传统意义上的调结构更多强调的是结构调整本身,主要是通过政府借助行政手段直接推动企业,企业按照政府制定的行业发展规划进行投资的扩张或收缩,从而达到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它的方式和手段,都带有一定的计划经济的痕迹。当然,这种政府主导的调结构方式,在特定的时期和情况下,也在一定的范围内达到了它想要达到的目的。但是,以往的这种调结构方式,借助于现行体制,往往会大幅度的放大它所希望的结果。由于地方政府响应中央号召而引发的一窝蜂上,导致调整过度。更有甚的是,因为有时候不符合市场规律,导致的结果是,局部行业出现越调产品越过剩,结构越调越扭曲。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的是改革,关注的是市场机制在结构调整中的作用。通过改革建立高效合理的体制机制,界定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释放微观主体的活力,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以市场力量倒逼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市场在效率方面的优势。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更多是制定市场规则,强调事中事后监管,通过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提质增效,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传统意义上的调结构有着本质的区别,它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结构调整,而是在新常态的生产力发展要求下,通过生产关系的改革,以存量调整,调节思路、调节方式的转变,来达到解决经济中结构性问题的目的。

(本文作者:郭杰 于泽)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整体不错!

2016-10-27 19:53:06
来自ping11**的评论:

很专业!值得一读!

2016-11-14 20:16:58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还是很不错的

2017-03-03 22:51:4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图书质量好

2017-06-13 22:40:44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看了有提升,很好

2017-06-23 10:09:58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