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美德指南:激发孩子与我们自己好的内在品质图书
人气:19

家庭美德指南:激发孩子与我们自己好的内在品质

本书包含的52种美德来自世界上的诸多文化和信仰,一年中每周练习一个美德,可以使家庭生活更加融洽。这本书中的简单策略,分别解释了美德是什么,如何练习这个美德,以及练习成功的标志,这些会把不同年龄的孩子们...
  • 所属分类:图书 >亲子/家教>品格养成  
  • 作者:(美)[琳达·凯夫林·波普夫],[丹·波普夫]博士,[约翰··凯夫林]著,[汤明洁]译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802502499
  • 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9-06
  • 印刷时间:2009-06-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本书包含的52种美德来自世界上的诸多文化和信仰,一年中每周练习一个美德,可以使家庭生活更加融洽。这本书中的简单策略,分别解释了美德是什么,如何练习这个美德,以及练习成功的标志,这些会把不同年龄的孩子们引入激动人心的成长和发现之旅。

父母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把基本的美德传递给孩子,这本无法估价的书就是用来使这项工作变得更加容易一点。这本跨文化、跨信仰的指南是由"美德工程"编撰,向父母和老师们展示如何将语言付诸行动,如何将理想导入现实。

"美德工程"致力于激发各种年龄层次的人们发展他们的心灵,曾得到联合国秘书处的倡导,并被作为一种典范向全球家庭推荐。

这本重要的书为我们展示了如何

学习使用正直和自尊的语

编辑推荐

联合国秘书处倡导和推荐的教育工程值得一生珍藏和每日践行的心灵圣典

父母重要的职责就是把基本的美德传递给孩子,这本无法估价的书就是用来使这项工作变得更加容易一点。这本跨文化、跨信仰的指南是由"美德工程"编撰,向父母和老师们展示如何将语言付诸行动,如何将理想导入现实。

"美德工程"致力于激发各种年龄层次的人们发展他们的心灵,曾得到联合国秘书处的倡导,并被作为一种典范向全球家庭推荐。

作者简介

琳达·凯夫林·波普夫,是"美德工程"教育机构的负责人,心理治疗师、企业顾问、前精神疗养院的院长,同时也是一位母亲。她致力于在世界各地推动社群康复和发展,并做有关培养个人和企业美德的演讲。 丹·波普夫,是临床儿童心理学家、社群发展专家和企业顾问,他还是

目录

推荐序一 《家庭美德指南》:最珍贵的礼物……

推荐序二美德点燃心灯

推荐序三只有在美德中才能学习美德

在线预览

及时章 我们的孩子究竟是怎样的人?——孩子的精神本质

孩子是有灵性的。他们来到这个世界逐渐成长为有身体、有心灵、有精神的个体。父母则是孩子的托管人、保护人和服务者,是那个深爱孩子、指引孩子的人,这些职能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尤为突出。孩子天生就是学习者。研究表明,孩子的大脑在出生以前就开始学习并处理信息。父母则是孩子及时个也是最重要的老师。

教育好孩子就是激发孩子的潜质。许多人对于什么是能够给孩子的好东西概念模糊,很多人以为只要孩子有足够的食物、衣服、拥抱、玩具和朋友,能够给他们我们所能提供的好的教育就可以了。我们希望孩子事业成功、婚姻美满并拥有健康的孩子,我们希望看到他们成功和幸福,我们希望孩子们拥有所有最美好的东西。其实。对孩子来说好的东西是与孩子好的内在息息相关的,正如一个6岁的小女孩被问到她认为什么是美德时,她说:"美德就是我们好的方面。"美德是真我的矿藏中璀璨的宝石,父母的使命就是挖掘孩子的宝石,并使其光芒毕露。

渴望主宰和寻求意义

我们生来就有一种神秘的欲望,我们渴望主宰和寻求意义。我们努力学习,努力伸展肢体,努力获得更多的东西,这其实是一种深层次的精神需求。在我们的生活中,灵魂的欲求往往被误解为身体或物质的需要。好像只要我们能够更受欢迎,更有钱,拥有更多的爱、更多的权力、更好的工作,我们就会幸福。然而,当我们试图通过身体或物质的东西,通过自我以外的东西来满足这些欲求的时候,我们总是不能满意。有时候我们甚至试图用其他方法,希望能够使自己对这些欲求所带来的痛苦变得麻木。可往往却使我们变得更加空虚。这是因为只有把这些欲求与我们的精神追求相联系,才可能真正的满足这些需求。这是一种召唤,让我们去认识我们对于生命整体的内在意识;这是一种前进,朝向精神发展核心的整体性。

孩子是什么

孩子就如同橡树种子。都有长成参天大树的能力。每个孩子生来就具足所有美德,等待成长。你也许听说过有的种子能从城市街道的水泥地里破土而出,生长的渴望是任何生命最强烈的需求之一。

孩子将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是由以下4点决定的:本性、教养、机遇和努力。"本性"是孩子的自然天赋或品德的轮廓。尽管每个孩子都或多或少潜在地具备所有美德。但不同的孩子在不同的美德上具有不同的发展潜能,就像玫瑰与菊花的秉性不同一样。"教养"就是一个孩子如何被教育,孩子的禀赋如何被认识和鼓励。有没有进行培育所造成的差异,就如同是对一棵植物进行浇灌还是任其枯萎所造成的差异。"机遇"给孩子创造遵循美德、完善自身的可能性。即使是一个具有顶级创造力的伟大音乐家,如果没有乐器,也就根本不会发现内在于他的"美妙音乐"。 "努力"则是孩子的职责,是他回应机遇、遵循美德的能力。最终,能否发挥自己的潜能,归根到底取决于孩子自己的选择。俗话说本性是老天给的,教养是父母给的。孩子自己必须选择对生活中的机遇有所回应,选择是道德意志的核心。

当孩子体验到他们自身的美德时,真正的自尊和幸福也就随之而来。一个孩子脸上浮现出来的爱,一个3岁小孩专注于一个小水塘或一片树叶时的好奇和崇敬,孩子们学会系鞋带、骑自行车时的那种完成目标的自豪感,表现友好和体贴的小举动带来的自信的加强,再没有比这些更让人快乐的事情了。当孩子将早餐端到你床前,尽管面包烤焦了,花生酱涂到了溢满巧克力奶的杯子上(这是她想象中的一顿丰盛的早餐),她还是会颇为自豪地说:"妈妈,这是我做的!"

青少年的本性就是强烈的理想主义,寻求的方式标新立异、影响世界。当孩子们的理想主义遭到挫折,他们就会故意反叛;但当他们的理想主义得到尊重和鼓励,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年轻人的热情了。有的社群发现了这个秘密,于是给年轻人提供机会,让他们以自己的创造性方式行事,这样一来青少年犯罪率竟然戏剧性地降低了。

美德往往是与主义相关联的。但对于人类来说,并不意味着毫无瑕疵,而是寻求完整和圆满。保持精神的活力和洞察力的整全性,某种程度上就是要接受我们的瑕疵,我们的错误,以及我们的失败,把它们当作给我们带来新知的教育机会。正是在遵循这些我们缺失或过度的美德之中,我们找到获得新生的动力。生活并不在于达到,而在于培育和完善我们的美德。是实现禀赋的过程。

父母、祖父母以及其他关爱者如何给予孩子帮助。才能使他们能够满足自己追求主宰和寻求意义的精神需求呢?首先,要把我们的孩子看成是精神和道德潜在的拥护者,拥有至深的目的感。新西兰的毛利人有个习俗,他们会深深地看着你的眼睛,并对你说:"我看懂你了。"注视我们的孩子,会使我们油然而生一种愿望:去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去做一个好的教练。这样我们就不会使孩子沉溺于身体或物质世界,就不会在孩子们遇到精神磨难的时候过度保护他们。在我们帮助他们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变得了。

在孩子个性的发展之中,我们能够给予重大影响的时间是如此之短又是如此关键,而这又恰恰是孩子们获得幸福的较大资本。

孩子不是什么

我们通常认为孩子是精神性的生命体,他们需要身体的关怀,同时也需要感情、尊重以及在独立和非独立之间的一种健康平衡。父母要成为一个精神性的教育者。这部分地是基于孩子们本身就是精神性的生命体,但这种要求又远远超越了这一观念。

"美德工程"提供了一个参考框架,在此框架中孩子对品格教育的需求是首要的。父母就像精神导师一样,首先要关注的是帮助孩子在道德上做好准备。为了完成从照看者到教育者的转换,父母就要放弃那些不属于孩子精神本性的观念。

你的孩子生来不是要做一块供你涂写的白板,从来就没有这种孩子。的确,孩子的个性和品格都没有形成,但这些个性和品格其实就在那里。就像一颗橡树种子中有一棵橡树,它既不会变成云杉,也不会变成棕榈,每个孩子生来都具有一系列独特的潜能。在这些系列中包括:

遗传的特质

个体的性情

内在的能力:天赋、才华、能力、限度和美德

父母对孩子的精神培养,重点在孩子的天赋和潜能上,父母要随时准备为发展孩子的潜能提供支持,做出较大的努力。

父母不是那个把本是王子(或公主)的孩子变成青蛙的人。这种观念在现代比较流行。认为如果父母任孩子自由发展,孩子就会是纯洁、无邪和的。这种观点主张:正是父母把孩子的生活搞得一团糟,把孩子从圣洁的宝座上赶了下来。这种观点只对了一半。父母的确对孩子有巨大的影响,并能够创作孩子会秉持一生的剧本。但事实的另一面是,如果任孩子自己发展,孩子将极可能向缺乏耐性、求助于生存本能的道路发展,而这些是他们作为物质(精神)生命的动物性的一面。较低层面的本性也较容易得到发展,因为这些发展不需要意志的努力。所以孩子非常需要一个指引者来指导他们。孩子并不是天生就"纯洁",他们既有善的潜能,也有毁灭的潜能。他们所具有的每一个品性。每一个美德,都可能被引导或误导。这就是为什么父母的角色对于他们的成功是如此至关重要。

孩子不是父母的影像。这是一个较难面对的问题,因为这往往就隐藏在父母的潜意识需要之中。孩子不是父母价值和荣辱的鲜活证明,孩子在这里不是为了证明任何事情。生活不是艺术画廊,而是手工作坊。孩子过去被当作父母的证明工具,这在塑造孩子真正意义上的自我上,会造成巨大的麻烦。一位很有成就的音乐家,在参加美德分享会时分享了他的体验:他小时候曾因被视为"天才"、家庭"救世主"而承受了沉重压力,并从此陷入严重的心理问题搏斗中。抚养孩子的真正目的是帮助他成为一个独立的精神主体。这里有父母需要做的思想工作。也有孩子们自己需要做的精神工作。而父母的那部分工作就是帮助孩子完成他们的精神工作。

……

媒体评论

许多家长非常关注孩子的身体和智力发展,但对于精神培育的意义不够重视。这使得孩子长大成人后可能很健康也很聪明,但却缺乏精神的力量和人格的魅力。本书是我读到的有精神高度的心灵成长读物,它不仅有助于我们成为更称职的父母,引领孩子去过一种独立的、有品位的、富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这个世**的评论:

看了朋友带着孩子用这本书上美德课,很享受一家人围坐烛光中,分享自己心得的意境。书不错,但书里引用的圣经不知来自哪里,看着很别扭。不知引用的其他经文如何。

2012-07-26 22:36:36
来自stevenx**的评论:

儿子学校上美德课,老师让买的,不过还没怎么得空看

2012-05-30 10:46:50
来自mlhbx**的评论:

虽然外国人写的,但也适合中国人看,因为美德是无国界的

2012-02-06 10:58:56
来自大鱼zha**的评论:

我们经常受到的教育都会上说怎样怎样是一种美德 可见德商是人生幸福的基础 我相信这样一种培养与付出 会让我和孩子获益匪浅 生活更加幸福的

2012-04-30 14:04:0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正如书的标题:家庭美德指南,指导性很强的书,有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很喜欢,同时感激作者写出如此好书!

2012-05-07 14:00:58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买了两本,其中一本送朋友。愿此书开启读者智慧之门,培养出优秀的好孩子。

2017-03-19 06:17:5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本书值得认真细致和反复地阅读和实践。它把美德置于人自主生长的中心,脱离了人际关系的狭隘考虑和为了父母的被动心态,促使美德的语言和行为成为人发自内心的快乐和成就。我认为这是父母带给子女的最好的礼物,是一种精神上的“生产”。

2009-07-27 09:19:59
来自whx2260**的评论:

这是我目前为止看到过的最高规格的教育孩子的书,把孩子的行为引领到美德的高度,对我启发很大。书的操作性实用性都很强。

2012-10-17 22:11:26
来自s***9(**的评论:

特别好的一本书,就是有点折腾,青岛这边没库存,上海下单到我姐那里,又寄过来。

2017-05-06 10:21:0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实用的一本书,不仅有助于孩子的美德培养,而且帮助我们理性地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和我们与孩子之间的矛盾。

2014-06-30 09:03:12
来自qingxia**的评论:

很喜欢这本书的,读着赏心悦目。在不知不觉中增加美德、提升修养。这是我有兴趣的事。

2015-07-16 17:42:0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让孩子有好的美德比什么都重要,所有的父母都应该看看!

2012-09-12 10:24:05
来自玲珑717**的评论:

任何的教育都在于言传身教,但是有时我们作为家长的是“云深不知处”,这本书充分的让我们作为孩子父母的看到自己还有那些,没有起到榜样的作用,通过推这本书的学习,对我们自身的工作和生活都有无限的好处。

2010-02-02 06:12:1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本家庭美德指南才买来看了一点,还好吧,只是感觉操作上/有点笼统,不具体。

2016-04-22 02:49:31
来自铁杆**的评论:

看了这本书,觉得比较有意思,世界尽管有太多**的情况存在,但认真地在美德中寻找,一定可以找到美德,所以每个人要切记远离那些心胸狭窄、妒忌、胆怯,坚持那些勇敢正直的东西。这样子才会使我们越发完善。

2012-03-07 13:50:27
来自当当响**的评论:

书很实用,也在不断地实践中;儿子和我在一起树立书上提到的树立美德的前提和基础的美德:礼貌/尊重/信任;儿子确确实实在慢慢地改变中,希望自己可以成为孩子的精神引领者而不是权威。感恩!

2012-04-20 09:54:02
来自如实知**的评论:

家庭美德指南:激发孩子与我们自己最好的内在品质

2015-06-07 22:12:12
来自火山大**的评论:

现在人们都说道德败坏,让我们从家庭做起吧,这本书教了很多实用的方法,虽然不一定适合中国家庭,但理念很好,可以用这种理念创造适合我们自己的方法,把家庭美德变成我们的一种习惯,从而改变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

2009-10-13 08:23:02
来自Cynthih**的评论:

打开包装后一个边角折了一下,内容还没看应该不错。看到简介想给孩子一个好的教育环境,提升他们的同时也提升自己。孩子是张白纸,启蒙老师是自己的父母,父母素质高了懂得多了孩子自然就能被渲染,在良好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2015-05-19 11:35:30
来自emilydl**的评论:

现在我和女儿一起看这本书,中英文对照一起看(英文版是在外国网站上订的),一共52种美德,每周只学习一种美德,不然孩子对于这种书,会觉得很枯燥无味.学习后加以实施.目前孩子还能很感兴趣地和我一起阅读.

2009-08-16 02:24:5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本书我已经买了好几本,这次买是专门送人的。这本书告诉我们正确的使用美德,抓住每个教育时机,你会发现你的生活会变得不一样,正面、积极、优质品质都是可以在你身上发挥出来。美德书是值得每个家庭都拥有的一本书。

2012-05-22 08:47:24
来自小风疏**的评论:

这本书 在我书架上闲置了半年(就这么让她闲置 现在想来 真的是所谓的:是你的 就是你的 不是你的给你也不要 这可能就是众生中所说的“缘”吧) 现在我放在枕边 读到真的不想睡觉 因为这本书实实在在的告诉我们 什么是应该教孩子的 在今天这个以追求技艺的社会(让孩子学英语 学钢琴 学奥数 学画画 ....),父母累 孩子累,但这些真的是最跟本的吗 ,孩子长大后真的就会生活的快乐或者说会以正视、接受的心态去看待生活中的不管是困苦、还是幸福吗,目前的药案就告诉我们,一个没有基本的美德的人,技艺再高他都是一个空心人 是没有灵魂的人(这个美德教育不要推给社会 …

2011-04-14 09:15:06
来自莫束之**的评论:

读到这本书,觉得幸矣.这是一份心灵的礼物,教会我们生活的智慧.尤其是对于所有父母,还有即将成为父母的人而言,也许你读后,会像我一样,有久旱逢甘雨的感觉..家庭是最早的课堂,父母是最好的老师,现在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认同.曾经,在我们成长的年代,父母对于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学习,是能力,父母更多站在长辈而非朋友的身份与我们交流,父母孩子之间有效沟通的缺少,成为孩子成长的一份缺憾.曾经,特别欣赏众多西方影片中家庭相处的模式和气氛,被平等交流,被帮助塑造美德的孩子是可爱无比的,是充满生存智慧的.幸矣.我们意识到了这些.无独有偶,最近在北京音乐广播交通节目中…

2009-09-03 22:35:59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