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为了快乐:前行修持指引图书
人气:52

不是为了快乐:前行修持指引

在我们开始任何计划——例如学习新的语言——之前,若能毫无疑问地知道自己为何要做,并能确定它值得自己去贯彻,是会有帮助的。一旦建立起这个基础,你自然会问:“我应当先做什么?&r...
  • 所属分类:图书 >哲学/宗教>宗教>宗教知识读物  
  • 作者:([不丹])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著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807095101
  • 出版社: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01
  • 印刷时间:2013-01-01
  • 版次:5
  • 开本:12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在现代人看来,快乐,理应是最值得追求的目标。我们希望生活舒适,渴望情感上的满足,而且把不快乐当作坏事,千方百计想要逃避它。然而,我们却常常失望地发现,种种抓取快乐的努力终究是一场徒劳,我们的快乐转瞬即逝,不被确保。

这是因为我们的心被习气所熏染,我们的期待无穷尽,所以恐惧无穷尽,我们的心念不清净,所以烦恼不止息。如果我们不稍稍改变旧习气,不调整对快乐的理解,那么是无法拥有真正的快乐的。

这部《不是为了快乐:前行修持指引》,是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首部实修指导,通过对每一修持步骤的详细解说,及其背后精义的透彻解读,慈悲地松动我们因僵硬而受苦的心,让它变得柔软而清明。

编辑推荐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著作有《正见:佛陀的证悟》、《人间是剧场》、《佛教的见地与修道》、《朝圣:到印度圣地做什么》。前行修持是一套完整的实修系统,它既是一切佛法修持的根基,又囊括了所有修持的精华,以及心灵之道上所需的一切;既适合入门者打造学佛基本功,也是修行人需要终生修持的心法。《不是为了快乐:前行修持指引》中除了实际的方法指导之外,还不断启发佛法的珍贵与修持的必要,并处处可见对学佛者的鼓舞和纠正,其终的用心,是让我们踏上不间断的修持之路,真正转化我们僵硬、散乱和困惑的心。

作者简介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1961年出生于不丹,秉承藏传佛教良的传承和教育,享誉世界,是当今公认创造力的年轻一代藏传佛教导师之一。在青年时期,便已开始从事弘法利生的事业,例如成立佛学中心、资助修行者,以及出版经典书籍,并到世界各地弘法。他也是闻名影坛的获奖导演,亲自编写并执导《高山上的世界杯》和《旅行者与魔法师》两部脍炙人口的佛教主题电影,即将完成第三部电影《VARA: The Blessing》(暂译为《加持》)。他将电影视为现代的“唐卡”,以电影的虚拟情境巧妙比喻我们身处的幻相世界,而证悟的过程就是脱去妄念所带来的层层蔽障,了解因缘的善变与无常,进而放下我执,迈向觉醒之路。

在线预览

及时章 佛法有什么好处?

佛法会让我快乐吗?

快乐,是形容所有人类共同目标的一个概略名词。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想要快乐,然而对于“快乐”的意义以及如何去达到它,却是众说纷纭。

全世界数十亿的人们都深信,快乐仰赖于自己拥有多少物质财富。他们梦想要过着一如好莱坞红人、名流般的日子,拥有一切与其身份相符的派头,例如住在坐落于比华利山的大豪宅,或使用工业用的烘干机来烘干一条手帕。然而,在真实的状况中,只有一小部分的寻梦者能将自己挤进洛杉矶。而且,就算我们还可以找到其他类似的理想场所,若是上亿的人都过着这种奢华浪费的生活,光是对生态所造成的后果,就会是一场浩劫。届时不仅是这些寻梦者,连同地球上其他任何人,都无法再享有片刻的快乐了。

我有个澳洲学生道格拉斯(Douglas),他代表了另外一种版本的“快乐”。道格拉斯靠着政府的失业救助福利维生而毫无感激,“出离心”与“厌离轮回”是他避免工作的借口。虽然他算是个佛弟子,但是深植的怠惰心以及缺乏个人的责任感,造成他纵然拥有很多空闲时间,也不修行。像这样不必工作,又靠着别人的善意过日子,似乎带给他某种喜乐的感觉。但是像道格拉斯这种人的问题,在于他们习惯了依赖政府救助过日子之后,就会变得麻木不仁,开始认为这种无止境的财务补助是自己应得的权利。很多所谓的“佛法修行者”都属于这一类,特别是在有慷慨社会福利制度的西方自由社会中,他们就如同道格拉斯一般,也利用佛法当作避免工作与责任的借口,这是错误的。他们为自己所炮制的轮回版本,比起喜爱悍马(Hummer)的物质主义者之轮回版本还要糟糕,因为他们利用佛法,将它做了精巧的伪装。

因此,在开始追求快乐之前,很重要的是必须先确定什么是“快乐”真正的意义。对于那些喜好奢华的火红名流或无所事事的浪荡子,我会说,要想达到你们所认定的快乐,佛法是毫无用处的。然而,如果你“快乐”的概念是要超越世间的喜好与欲望,而不只是名利的追求,那么佛法也许就是你在寻觅的东西。

培养“出离心”

如果世俗的快乐并非佛法的目标,那么,是什么东西让人想要投入于修行?一个富裕、开心又有强大个人安全感的人,很可能不会动念要踏入心灵之道。当然,每个人——甚至富有的人——都会经验到短暂的悲伤或无助,也都可能有过冲动想要掉头拒绝这个世界能够提供的东西。然而,这都不是真正“出离心”的经验,它与忧愁、无聊比较有关,就如被宠坏的小孩厌烦了玩具似的,我们只是迫切地需要一些改变而已。

蒋贡 康楚 罗卓 泰耶曾说,如果你的内心深处仍然相信轮回中有某个小部分可能还会有用,甚或能对世俗问题提供究竟的解答,果真如此,你就很难成为一个真正的心灵探寻者。若是相信生命中的问题会自动解决,相信一切损坏的东西都会自动修补,相信在轮回中有某些事物是值得奋斗的,那就不可能培养出一种真诚的、投入的态度来修持佛法。对佛法修持者有用的见地是:痛苦没有解答,轮回亦无法修补。

当我们思维死亡时,就很容易持守这个见地,因为死亡是绝大部分人类最恐惧的事情。从另一方面而言,“生”却会引起非常不同的反应,毕竟,“生”不就是关于美好未来的希望与允诺吗?然而,像印度学者龙树(梵Nagarjuna)这种圣者就不这么想,龙树认为“生”与“死”同样的可怕,因为“生”意即回到轮回,佛法修行者应该恐惧它,恰如恐惧迫在眉睫的死亡一般。

龙树在《亲友书》(A Letter to a Friend)中说道:

如是漂流生死处 天人畜及阿修罗

下贱业生众苦器 鬼趣兼投捺落迦(即地狱)

(轮回如是,因此我们投生为天人、人,或为地狱中的众生,或为鬼、畜生;但你应知,“生”是无益的,它是众苦之器。)

生缘于老死 忧病求不得

轮回大苦蕴 斯应速断除

如其生若灭 众苦珍无余

(一旦有了“生”,伴随而来的是难以言喻的忧悲、疾病、衰老、欲求不得、死亡、衰颓等。简而言之,轮回是苦的聚集。设若能停止“生”,这一切的苦就不会再生起。)

很重要的是要了解,这世俗的一生或即使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也许会看似有正面的品质,然而它终将失败,因为在轮回中没有任何事物会真正的成功。虽然这种心态非常难以培养,但是如果能够至少在智识的层次上去接受,它就会提供我们步入心灵之道必要的诱因(其他的诱因包括:试图去纠正世俗系统而愚弄了自己,或因而纠缠于其中无法脱身)。然而,从根本上而言,只有真正领会到轮回其实是多么的毫无希望且缺乏目的,初学者才会在心中生起追随心灵之道的真正愿望。

如同释迦牟尼佛以极大的悲心与勇气,对一位独裁的国王解释四种无可逃避的事实,它们终将摧毁一切有情众生:

(一)我们都会老去而衰颓;

(二)一切事物都随时在改变,这是确定的;

(三)一切我们所积聚或成就的事物,终会溃散;

(四)我们终究免不了一死。

然而,由于我们强大的情绪与习气,即使真谛就在面前直视着我们,我们也看不见。

除了认知轮回的徒劳无功之外,修持佛法的要点在于它藉由促使我们舍离“世间八法”,因而能穿透我们的心,并减少我们对我执与世俗生活的执取。我们的修持也应当能强化自己对真谛的虔敬心,增加自己对出世间法的重视,不违犯佛陀教法的重点,并地契合佛陀的究竟法教。如果我们所谓的“修持”无法成就上述这些重点,那就不是真正的佛法修持。

任何一种修持,无论它看起来多么有益,或多么“政治正确”,或令人感到振奋,如果它未能抵触你执著于恒常的习气,如果它状似无害,却鼓励你忘却无常的真谛与现象如幻的本质,那么它带领你所走的方向终将与佛法背道而驰。

伟大的吉美 林巴(Jigme Lingpa)说,当你修持佛法时,如果毫不费力就变得富裕的话,那你应该供养火供或水供、荟供(tsok)等供施;如果你变得有名而吸引许多追随者的话,那你就应该将他们引导到佛法的修持上。虽然特意去讨好有财有势者并不具任何意义,但是如果这么做能让佛法利益某些众生,或出现某些善果的话,就无须去得罪这些人。更地说,以无上的佛法作为指引,就如同身为国王一般。一切所想都只是佛法,会让一个凡俗的人生变得殊胜。修持菩提心远胜于修持一般的宗教,而歇息于本然状态中,远远超过安住于任何一般的见地。

他同时也指出,虽然拥有人身就如同发掘到如意宝一般,但我们也必定注意到,许多人都未曾经验过“伤悲之心”,因而浪费了自己珍贵的生命。虽然得遇上师比受封王位更值得庆祝,但我们也必定注意到,那些缺乏虔敬心的人视上师是“不净”的,因而糟蹋了自己的好运。虽然一瞥“当下心”(this-moment mind)就如同亲见佛陀一般,但我们也必定注意到,那些缺乏精进的人让自心游荡而入于散乱。

培养面对真谛的意愿

大多数的人在必须面对真相时,总是容易心生怨恨,再从怨恨生出否定,最明显的例子,是在自己不得不承认生命本质如幻或死亡事实的时刻。纵然死亡是无疑而普遍的真谛,我们却不肯去思维它,习惯性地假装它不会发生——这也是面对大部分其他令人不安的真谛而难以“下咽”时,我们所采取的态度。

真诚地希望成为佛法修行者,很重要的是要培养拥抱真谛的意愿与开放的态度,而非心生怨恨,因为佛法就是真谛。佛陀直截了当、不加渲染或掩饰地述说了真谛,无论是针对无常真谛的恐怖、烦恼的折磨、世界的如幻本质,以及最重要的、深广的“空性”(梵shunyata)真谛,他都从未给弟子们玫瑰色的眼镜片来柔化它们。所有这些真谛都不容易理解,甚至也很难让人愿意去理解,特别是对于习惯以情绪的满足与世俗的快乐作为目标的心灵而言,更是如此。因此,若有人得以听闻空性的教法,而且在智识上、实际上、情绪上都能容忍的话,这就是他们与佛法真正有缘的征象了。

如何珍惜佛法真正的价值

要学习珍惜佛法真正的价值,及时步就是要真诚地承认并全然接受这两个事实:轮回是无药可救的绝症,而且我们都深受其苦。这个病症虽然让人虚弱、昏沉、失去任何自我控制的能力,但我们仍坚信自己能处理并指使生命的每个面向,我们深信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事实上,我们当然无能为力,而且除非理解并承认自己病况严重,否则要真正珍惜佛法是无望的。每天自我提醒上述这两个事实是个好方法,一如病人需要定时依循医师的处方进行治疗,而且藉由这么做,你将打下“谦卑”的基石。

一旦真心接受自己是虚弱、有病的,就会自然生起寻得疗方的动力,因而引导我们培养出“追寻之心”(seeking mind)。积极地寻求疗方非常重要,特别是在我们踏上心灵旅途时,“寻觅”往往比“寻获”更为重要。在整个过程中,我们的老师就是自己所依赖诊断病症的医生,而他的教法就是开给我们治疗的处方。但在此末法时期,很少人能如此地看待自己的状况;相反的,我们对自己显然健壮的身体,以及得以拥有一切生活所需(甚至更多)而感到骄傲。正如康楚仁波切所指出的,在优先顺序上,我们一向都把佛法排在。因此之故,如果让我们选择一口装满了深奥佛法教法的大箱子,或是一只装了致富成名必需品的小皮包,多数人都会宁愿选择后者。

也许你会以为,一旦了知自己病了,想要找寻疗法的急迫感就会让我们没有太多时间做其他的事,但是对某些人而言,他们对佛法的渴望,是一辈子都在心灵之道上“浏览橱窗”所使用的借口。很遗憾,具有这种心态的人,常都被那些有意避免任何苦修,而且号称具有快速、无痛心灵答案的宣传所欺骗。虽然善逝(Sugata)的大乐之道(佛陀所指引的心灵之道)并不鼓励具有自我摧残倾向的苦行,例如自我鞭笞等,但毫不费力的心灵之道是不存在的。不幸的是,以修持佛法为名的“心灵橱窗浏览者”对自己所听闻、阅读的教法总是漫不经心,不加分辨,甚至连花点力气去复印一页纯正佛法的好奇心与兴趣都付诸阙如。他们从未想过要将所听闻的教法付诸修持。

怙主顶果 钦哲仁波切(Kyabje Dilgo Khyentse Rinpoche)曾说,一般人与非凡的人都如此,甚至有些喇嘛与转世祖古也都想以简单的方法来修持佛法,而不想忍受太多的辛苦。虽然他们应该比别人更了解,但是他们对领受到的珍贵法教却鲜少感到珍惜,或做任何形式的供养,更不用提身、语、意或献身命的供养!他们喜欢那种无须立下任何保障的法教,而且不但不积极寻觅上师或创造修持所必要的因缘,反而期待这些都自动上门。

克服贫困的心态

我们许多人都自觉心灵贫困,根据康楚仁波切的说法,这是因为我们从不停止对舒适与快乐的欲求之故。除非克服这种贫困心态,否则我们大部分的心力永远会忙于想要确保更多个人的舒适与快乐,如此一来,要放下任何事情都很困难。甚至连那些自认的心灵修持者,都会发现自己无法做到放弃个人舒适与快乐所必要的那种超乎常人的尝试。

在此的问题是,从表象、世俗的层面上来看,一切心灵之道的事物——特别是佛法——都似乎毫无用处,而且全然是浪费时间。我们是实用主义者,我们喜欢建造能让自己舒适且快乐地居住于其中的房屋。因此,建造一座没有卧室、厕所或任何功能的佛塔,会让我们觉得纯属浪费。但是,就如同康楚仁波切所说,若我们仍然对于“世俗的价值与理想可能有点用处”的想法有些微执著的话,我们就很难去从事如心灵修持这种明显看似无用的事,而且要切断与世俗价值捆绑在一起的习气,尤其是与物质财富有关的习气,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吉美 林巴曾说,在此末法时期,人们以追随上师的弟子人数多寡以及寺院对其弟子们的影响力大小,来衡量佛法的兴盛与否。然而,从纯正佛法的观点来看,“财富”有着不同的意义。对佛法修行者而言,“财富”不是金子、银子或银行存款,而是“知足”,是你认为自己已经足够、别无所求的那种感觉。吉美 林巴更说,虽然出离者或许不必然会渴求更多财富,但他们可能会渴求名声。他警告修行者,这比渴望财富还更糟糕。

要贪求“圣财”

无论渴求的是世俗财富还是“圣财”(noble wealth),两者都得之不易。我们为了获得世俗财富付出许多努力,为了圣财——出离心、慈爱心、虔敬心与大悲心——更应该加倍付出努力,特别是在心灵之道的初期。

怙主顶果 钦哲仁波切曾说,佛法修行者对于他们所领受、研读、修持的教法数量,永远都不应该觉得满足,因为“法财”(wealth of dharma)是值得拥有的财富。往昔有为数惊人的上师、圣者、学者,他们了解这个真谛而心甘情愿地以生命换取一句法语。他们也充分理解,当我们临终时,虽然必须放下自己的身体、家园与银行存款,但佛法却是我们可以带着走的财富。

如果你憧憬圣财,而且想要自己拥有一些的话,首先需要一些基础训练。实际上,生起对心灵之道的真心喜好,就如同昙花一现般地稀有,因此,以它来确保心灵的未来是不够的。而真诚、由衷的启发与渴望也极为稀有,你可能一辈子都等不到一次这种经验。生起对轮回真正的厌离与反感,也同样非常稀有,由于这些感受都不容易自动生起,你必须去造作、制造它。因此,对于心灵之道的新进者而言,一个首要的工作就是调整自己的基本假设,然后伪装它!

“假装”自己厌恶轮回,一开始可能会感觉奇怪又不自然。但是,经由一再地修心来接受这个事实,真正出离的感受终将在你心中培养出来。虔敬心、信任心、自足感、伤悲之心也都是如此,一旦你造作、强化这些情绪的时间够久,它就会自动变成真的。因此之故,初学者要能安于接受自己大部分的修持都以“伪装”作为基础。

听闻与思维佛法

弥勒菩萨在《宝性论》(梵Uttaratantra)中,礼赞智慧超越一切。他说:

入禅定消三界火 已胜梵天最上位

不若受持一句法 所生净福胜禅定

(设若有人其禅定能消除三界一切烦恼火,并已达梵天境界之成就,甚至进而能作为获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修持方便,又有人仅听闻此法一言,却充满信心,此人所得的福德更胜禅定之福德。)

布施唯能得享乐 持戒唯生天界中

禅定能除烦恼苦 二障唯般若能除

是故般若为最胜 彼因则为闻此法

(何以故?布施仅能带来财富,持戒能引导我们投生善道,禅定能祛除烦恼,然而只有般若[智慧]才能去除烦恼障与所知障。因此,般若是最殊胜的,而研读此法即是般若之因。)

对于我们而言,轮回一直是如此精密而的呈现,但藉由听闻佛法,我们开始发现其本质上隐藏的过患以及其令人讶异的脆弱性。同时,随着轮回的真相渐次地暴露出来,我们也开始发现涅槃并非一如先前所想象的那般无聊或难解。相反的,涅槃殊胜的力量与功用,突然变得非常明显,让我们开始更能分辨有价值的行为与伤害性的行为。

对于想要获得证悟的人而言,虽然听闻佛法是不可或缺的方式,但它并不容易,因为听闻一系列的话语是一件事,而要全然了解所听闻的内容,又是另一件事,这要依赖自己到底积聚了多少福德而定。

……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活动时买的,太合适了,送货快,质量好,都是朋友推荐的书,慢慢看

2016-11-01 15:52:3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不是为了快乐,呵呵,其实真是为了快乐!一直喜欢作者的文章,让人心宁静。

2013-03-28 13:22:1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现实追求的快乐,总是不实而易碎。智慧的修持才是究竟之根本

2013-12-12 14:47:36
来自寂静湛**的评论:

当然学习佛法的过程里会有法喜,但更多的是收获。佛法是用来对治烦恼的,不是用来寻找快乐的。

2015-01-22 22:06:28
来自德***夜**的评论:

书很好,不过内容是面向佛教徒的,尴尬[冷汗],这怪我

2017-03-06 11:46:49
来自小蜜蜂L**的评论:

讲修佛修行主要目的是干什么的。通过宗萨的讲述,拂去蒙在佛学上的厚厚的尘埃,露出佛学真实的面孔,纠正偏见,讲解正见,深入的了解佛学的真谛。很值得一看的书,值得拥有。

2013-05-13 16:16:02
来自桑吉多**的评论:

不是为了快乐,指正了现代修行人的许多误区,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和途径。

2015-06-10 16:57:39
来自cl991**的评论:

快乐的本质不是让你追求,如果是这样,快乐便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变成了禁锢

2013-09-10 16:42:4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的发挥规范化广泛更符合监管寒假过后就会客家话

2017-05-29 09:31:1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宗萨仁波切确实是以为具格上师,对于有灵性需求的修行人很好的指导,打开你的心,不要让他僵硬老化。

2014-11-14 12:33:3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一直都很喜欢宗萨仁波切的文章,对自己非常有帮助,很受益!尤其是这本书是关于前行方面的,对于自己出离心,菩提心的培养是太好不过的宝贝了!

2014-05-21 11:52:11
来自与***8(**的评论:

之前看的电子版,终于买到纸质版很喜欢,相信当当。书被朋友拿去看了应该不错。

2017-06-02 18:53:10
来自***(匿**的评论:

我买的这本书,打开,里面的页码是错乱的!这怎么解决?

2017-10-07 17:16:0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快乐是什么?是俗人眼里就是用物质换来短暂的满足私欲的快感。而作者宗萨钦哲仁波切告诉世人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

2013-06-12 15:02:2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不是为了快乐:前行修持指引 书是很不错 只是页码顺序完全打乱 这个在装订的时候没看的吗?有些还少了几页

2017-09-27 23:28:1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不是为了快乐:前行修持指引 有很多装订错误,怀疑是不是盗版,已经划线了,没办法,是非常好的书,希望不缺页

2017-10-04 20:29:0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还没看完,仍是一贯的文风:在严谨理性的文字背后,不乏生动平实的论述。透着仁波切这位智者不拘泥条框佛法的开创性见地。引人深思,适合现代人思维习惯。比较适合现代修行人阅读的一本好书。

2013-02-28 20:07:34
来自evayang**的评论:

读过正见,对于佛学有了新的认识,原来自己以前对佛学的认识和理解都是那么的狭隘和片面,博大精深的佛学原来是门高深的哲学,而并非封建、迷信、或是其他。喜欢宗萨,喜欢他娓娓道来的佛学禅意

2013-03-25 02:34:39
来自巴拉巴**的评论:

不是为了快乐:前行修持指引 宗萨钦哲仁波切的开示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顶礼赞叹。

2017-10-13 16:22:45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仁波切一步步带你进入宁玛巴五加行的实修中。妙语连珠,非常好!

2017-06-29 18:47:22
来自tnny**的评论:

对修大圆满前行的同修很有帮助的一本书。大圆满前行是属于密法的,对汉地的大多数人来说是陌生的,前行又是非常注重实修的,所以本书对大家是很有帮助的。对于想要了解大圆满的人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对于想要了解佛法的人来说也是一本不错的书。佛法无人说,虽慧未能解。

2015-06-10 14:36:40
来自西***n(**的评论:

修前行很好的指导,仁波切的书写的很容易懂。我们活着也不是为了快乐

2017-05-19 10:11:3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曾经看到一首诗其中这样写道:当我说我是佛教徒时,并不是在宣称:我比你更有智慧,而是在低声说:我有太多无明烦恼要去除,所以我选择学佛......当我说我是佛教徒时,我知道菩提道上尽管七倒八起,成就佛道却是我生生世世的功课。

2013-05-26 16:21:56
来自冯鸟人**的评论:

确实如宗萨仁波切所说的,佛法的每一个法门都是为对治我们的习气,他的书也总是以最直观、最犀利的话语对治我们的烦恼、习气。这本前行让我们很多自以为学了一定时间的自认为的“修行人”看到我们尴尬的可怜的真实的处境,非常受益,非常感恩!顶礼仁波切!

2013-12-31 13:12:0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我们有时总把后果看得过于严重,最后难为了自己 。就像小学时考了不及格,站在家门口不敢敲门 。其实门那边是热气腾腾的饭菜和妈妈的一句 '没关系啊,努力了就很好 。' 回过头来看,那些曾经让自己寝食难安的事,大多败给了想象 。

2015-05-05 18:53:51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