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读书计划·地理与旅游书架图书
人气:23

一生读书计划·地理与旅游书架

一生读书计划——组织国内著名作家和学者,为不同年龄阶段、不同阅读需求的读者,从不同角度量身定做针对性极强的私家书架,每排书架为你推荐那些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你的人生也许会因一本好书而改变 ...

内容简介

一生读书计划——组织国内著名作家和学者,为不同年龄阶段、不同阅读需求的读者,从不同角度量身定做针对性极强的私家书架,每排书架为你推荐那些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

编辑推荐

你的人生也许会因一本好书而改变

一个人的知识构成、价值判断、审美习惯,多来自于阅读。读书,是美好的生命举止。

读书不为别的,是让书里的那些精神光线或美学营养,照亮我们,提升我们的心灵视力,滋养和愉悦我们的人生。

阅读是的投资,它的收益你将享用一生。

在线预览

总序

四年前,这套书的策划者孙轶女士跟我探讨是否有这种可能,像搞一个图书超市或图书馆那样,里面分门别类摆放着若干书架,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想看什么看什么,广告语似乎可以是:只要抽出你想看的,其余由我们来做。当然这是戏说,后来的广告语那要精彩得多。

开始,我觉得这个想法有点像读书指南,好像别人有搞过的。但是孙女士坚持她的想法,且让我听来和以往那些读书指南很是不同,尤其她把这套丛书命名为“一生读书计划”,不仅仅是读书,还涉及人生、涉及人的一生该如何度过。这可不是一个读书范畴的问题了。

想想,人生和读书还真是一个越来越掰不开的事儿。现代人如果从七岁读书算起,这是晚的,许多孩子两三岁读书都不稀奇。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硕士、博士、博士后,成人教育,个人爱好,一直到七老八十老眼昏花,皓首穷经、手不释卷,人之一生何其短暂,而读书生涯又何其漫长。说一生读书,一点都不夸张,孙女士要把一生读书做个规划,不是件容易的事。

转眼间,这套丛书已然堂皇矗之,付梓而出。对此让人不禁肃然起敬。当初孙女士热情邀请我做主编,我很是惶然,因为我只是个褊狭的读者,最多能在有限范围内说点话。好在有诸位学者和专家的参与,他们以专业眼光和判断力遴选出各类佳作,毫不吝惜贡献出自己的学识和睿见。

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大致分为两大系列,纵向看有“小学生书架” “中学生书架” “大学生书架” “女性书架” 等,横向看有“经济书架” “国学书架” “法律书架” “文学书架” 等,且可以一直繁衍下去。其纵横交错,编织细密,既像一张大网,把茫茫书海里有价值的真金白银捞取上来,又像一张巨细无遗的地图,古今中外、东西南北无不覆盖,给读书人以路标和方向,亦使胃口不同的读者拥有了可选择的佳肴。

中国古代有成语曰: “汗牛充栋” “学富五车”,以谓书之多,其实就是一堆刻了字的竹片儿,放到现在,大概连一个小芯片也存不满。多即是少,少即是多,少有少的难处,多有多的麻烦。“” 期间书遭劫难,我曾连夜手抄一本借来的诗集,不知东方之既白。现在多少人却在书市中四顾茫然,面对滚滚书海不知所措。套用莎士比亚的话,选择,还是选择,是个问题。

我是一个褊狭的读者,谁都可能是褊狭的读者,这是人的个性使然。书也有书的个性。把这么多的个性统一起来,然后各取所需其乐融融,难于蜀道之难。比如有人喜欢“经典”、有人为了“实用”、有人贪图“好看”,怎样在三者上找到平衡点,始终让编者们颇费踟蹰。有本书给了编者很好的启示,这本书叫《苏菲的世界》,你可以说它是小说,也可以说是哲学。人们想象中,哲学该是多么枯燥乏味,许多读者为此却步。但这本书里,从古希腊哲学到西方的中世纪、文艺复兴、浪漫主义、弗洛伊德等等,都通过一个小女孩爱丽丝漫游仙境般的故事娓娓道来。作者乔斯坦 贾德是挪威一个高中哲学教师,大概他对中学生讲授哲学之难有深切体会,所以写出这样一部融艺术与哲学、通俗与深奥为一体的书来,他也因此成为一位知名作家。此书自1986 年出版以来,销量达几百万册,成为全世界的畅销书。

比如,在“文学书架” 里,人们耳熟能详的《红楼梦》等未选入,而入选了一些不那么艰深、名气也不够大的书,它们可能是一般读者更感兴趣的。按照法国符号学家罗兰 巴特的观点,供市场消费的通俗小说应该排除文学之列,我个人同意罗兰 巴特的说法,但在编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还是赞同那种更宽泛的做法,即将很多通俗小说之类也摆进了文学书架。我们最终还是要相信读者,经典不会因为通俗而消失,阳春白雪和市场并非不能共存。

我的一位朋友曾在文章里问:阅读是一种生活吗?他说不知道。其实很多人愿意在书斋里度过一生,只是没有这种幸运而已。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八岁时写出及时篇神话故事,此后一生都在读书和写书中度过,当他成为国家图书馆馆长时已经双目失明,这是他的宿命。尽管如此,他仍然继续买书,充实他的私人书架。他甚至断言:世界就是一本书。

我个人觉得,阅读起码是一种生活方式。人生虽然短暂,但消磨起来,也有许多空虚,读书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再者,中国人一向注重传统,书本中尽是前人的经验和智慧;中国人注重人际关系,读书恰恰可以调整和疏离过于亲密和庸俗的人际来往;中国人向往城市化和现代化,岂不知在行囊里夹带一本书正是一个现代人和都市人所必备的。读书往小里说是一种个人生活方式,但连锁起来就可能成为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而且可能内化为民族性格和精神。

阅读为什么不能成为一种生活呢?虽然它可能是奢侈的。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