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母亲图书
人气:4

发现母亲

本书是作者殚精竭虑磨砺十年而成的一部母亲教育专著。作者从母亲的角度对人类社会的一些核质问题进行了严肃而深入地思考,提出了一系列关乎整个人类命运的重大命题。其研究的体系化、前瞻性、深刻内蕴以及对世纪更...
  • 所属分类:图书 >亲子/家教>家教理论  
  • 作者:[王东华]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12708068
  •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1
  • 印刷时间:2014-01-01
  • 版次:2
  • 开本:12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软精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殚精竭虑磨砺十年而成的一部母亲教育专著。作者从母亲的角度对人类社会的一些核质问题进行了严肃而深入地思考,提出了一系列关乎整个人类命运的重大命题。其研究的体系化、前瞻性、深刻内蕴以及对世纪更迭人类文化的建设上,都会使本书在百年文化浪潮中具有的启蒙地位。这是一个我们不得不需要静心倾听的独特声音。而本书详尽的范例,细腻真情的说理,也会将读者领进一个崭新的母性境界。

编辑推荐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讲述“母亲”从生理到心理的种种困惑,在王东华的叙述里,现实中许多我们认为很普通很正常的事原来都让人触目惊心,引人深思。

——著名作家 莫

作者简介

王东华,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其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教育专著《新大学人》,为93深圳(中国)文稿公开竞价首部成交著作。其致力于人类文化启蒙的另一教育专著《发现母亲》,1999年一经推出,即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并获第14届中国图书奖。由于其在母亲教育研究及普及方面的突出成绩,2000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助西爱心大使”称号,2001年入选《中国青年》“可能影响21世纪中国的100位青年人物”。

目录

自序愿天下人共读之/1

导论江山是银,母亲是金

01我曾经对自己问个不休/

一句话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我的生活故事——又一个真实的悲剧——重释夏斐事件——再也不能让这类悲剧重演了——摒弃母职的做法并不是制度造成的——东欧国家也是如此——中国传统似乎也极重视母教——“五四”也许是中国母教的一个转折点——重评中国母亲史——“”是中国母教的一个典型切片——现代中国已无家庭教育可言——人的不合格,本质在于母亲不合格

02童年不应该是一个任父母打扮的小孩子/

第三只眼睛看天才——我的一点早教体会——中国历史上有着辉煌的早期教育传统——是先天还是后天——是超常还是正常——是天然还是自然——是晚成还是早成——是先衰还是迟衰——是短寿还是长寿——是什么造就了伟大的人物——让我们千百倍地把童年重视起来

03自古英雄出少年/

人的成长三棱锥说——智力商数:天才都是神童——意志商数:天才都是斗士——品德商数:天才都是圣徒——气概商数:天才就是天才

04我们的教育犯了大错误/

道德教育失误的根本原因在哪里——人类教育的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要高度重视潜教育:习育和化育——我对情商等的看法

05女人的名字叫母亲/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女人的名字的确叫母亲——从优生学的角度看:女人的名字还是叫母亲——从人才学的角度看:女人的名字更是叫母亲

06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

“早逝现象”敲响中国母婴质量的警钟——母亲,只有母亲,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

历史与未来 母亲缔造光明及时章人类还没有学会走路

11烛光里的母婴/

马卡连柯: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在五岁前奠定的——蒙台梭利:儿童头三年的发展可看做人的一生——老威特:如果教育得法,大多数孩子都会成为非凡的人才——穆勒:由于父母的教导,我开始的时间要比同代人早二十五年

12没有太阳的天空/

养牛、养鸟、养鱼、养花都要懂得专门的方法,那么养孩子呢——买一件电器、家具、衣服都要跑遍全城,可又有谁为育子中的一个问题也如此做呢——我们的媒体每天都有大量的足球、股市消息,可是育儿呢

13教育:僧侣式的学校/

当前的性知识普及是性教育还是性教唆——为父为母是人生最重要的课程——潘光旦:师范教育也是一样的不着边际,它只教人如何做别人家的儿女的老师,没有教人如何做母亲,做自己的子女的老师——许广平:结了婚的女性,总有做母亲的24小时,好还是有这样的研究所或指导

在线预览

我曾经对自己问个不休一句话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

1986年年底,我在上海交大双学位班开始准备毕业论文。其时尼采热刚刚在大学校园里兴起,他的“超人”学说一时间赢得了无数青年学子们的青睐,我也是这其中的发烧友之一。想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不衰的“人性”话题,于是我决定写一篇《人性的批判》,一来可以作为一种学业任务交付,二来也想好好澄清自己的一些迷惑。

顺着这条思路,我的思维就慢慢地集中到了“超人”的体现者“天才”身上。因为在其时的我看来,“天才”既是人性个性发展中最完善的一部分人——他们的特质与才具是常人所不具有的,他们指示着人类发展的方向;同时又是人性共性发展中所最能显示出其不完善的一部分人——他们的缺点正是某种大众的痼疾,以至于就是连这些高度自觉的天才也无法挣脱!因此研究天才不仅具有较大的启发性,同时也具有较大的指导性。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开始了对“天才”的研究,我这些年所做的工作其实都可以看成是这种思想的延续。

确定了目标之后,我开始捕捉一切有关“天才”“超人”“英雄”“圣杰”之类的信息,凡是这方面的书籍、文章我都摘录、复印,一本一本地检索这方面的资料,《早期教育与天才》这本书就是这个时候从图书馆的书架上被翻看到的。由于有“天才”二字,我就顺便借了想看看作者对于“天才”是如何定义及认识的,以作自己写作时的批判和参考之用。

没想到晚上躺在宿舍里一翻,我的人生也随之翻开了新的一页。

这是一本极为传神的早期教育著作,作者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写得不像我们的教育书籍那样呆板,他通过一个个父亲、母亲教育自己孩子的具体事例,将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和可行性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具有极强的可读性与震撼力。我的心慢慢地被它抓住了,接着被它绑架了,呼吸不出来,一种从未有过的巨大兴奋被搅动、压抑在心底!当我一口气将这本薄薄的小册子读到,竟然看到了“中国”两个字——这是一本日本人编写的欧美人育子的经验集,我始终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在看,就像走在异乡的土地上一样——竟然碰到了自己的同胞,那种喜悦是无法表达的,这就是录在最前面斯特娜夫人的那一段话。本以为是“他乡遇故知”,但却成了“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我的心一下子跌入了深谷!

一本传神的早期教育著作,使我的人生翻开了新的一页。一本传神的早期教育著作,使我的人生翻开了新的一页。由于该书的巨大震撼力,由于我们现实与之对照形成的巨大反差,也由于自己的经验被全部激活起来,从读完这段话时起,我就被俘虏了,吞没了。我知道我已经将自己全部交给了这一事业,我知道我不需要再去寻找了。我的心灵已经在这里剃度为僧了,我的生命已经在这里歃血为盟了!从此我的生命为它而歌而舞,而笑而泣,而怒而喜,而醉而痴!它为我的灵魂开光了,它让我的灵魂受洗了!在此之前我还不过是一支放在抽屉角落里躺着的蜡柱,还不过是一瓶倒在床底下落满尘灰的油盏,还不过是一个放在掉了漆色合不上门扇的柜橱上的灯座,它给了我火焰让我成了蜡烛,成了灯盏,成了自来火!我的生活从此有了目标,有了光亮,有了色彩,有了宗教!我感到有一种生命打开我沉重的躯壳,钻进了我的灵魂,我的肉体为它而张开了,而鲜活了,而奔腾了!我理解了灵魂的不灭,我理解了死亡的超度……总之,我新生了,我有福了,因为我获得了属于我自己同时也是属于我们这个世界的精神自我!

一直到现在,我以为我都是以这种崭新的形式而活着。我觉得母亲、孩子、教育是我须臾不可离开的所在。也正是从这时起,我开始了我的教育探索!

我被俘虏了,吞没了。我的那些已经沉入人生底层的经验又一次被激活,从而让我又一次走回过去的自己。我被俘虏了,吞没了。我的那些已经沉入人生底层的经验又一次被激活,从而让我又一次走回过去的自己。我的生活故事

木村久一的这本书之所以如此强烈地震撼了我,是因为它深深地拨动了我的生活经历,它将我的那些已经沉入人生底层的经验又一次激活,从而让我又一次走回过去的自己。

我出生在三年自然灾害后的1963年,这是中国人口出生率较高的一年,刚刚从大灾之后走出的中国人重新充满了活力。我是家中的及时个孩子,也是及时个孙子与外孙。不仅如此,我出生的这24小时正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民间有五月五日午时出生的孩子大吉大贵的说法,虽说我非午时,但毕竟也有两个“五”字。另外还有一点也挺有意思,那就是如果按农历算,我同外祖父是同24小时生日,而如果按阳历算,又同母亲同24小时生日……这里对自己的出生多加笔墨,决非其他用意,而是想以此证明我父母在我出生时的喜悦之情!

遗憾的是,在我出生后半年,母亲因为患病需要到外地住院治疗,无奈之中我便像那时很多孩子所曾经历过的那样,被寄养在外祖家里,而且一养便是10年。

10年后,当我重新回到父母身边时,迎接我的再也不是60年代初的那种喜悦景象了。这时父亲作为“走资派”被打倒,家里的气氛比全国的气氛还沉闷。父母的工资还是同我出生时一样,但这时却要养活包括我在内的3个男孩子,生活水平降至低。陡然增加了我这样一个费衣费鞋只会吃饭不会做事的“饭桶”,不仅经济更显紧张,而且原有的家庭秩序也被打乱了。

由于生活习惯相距较大,我无法能够立即入家随俗。更糟糕的是,我在外公外婆的宠爱乃至溺爱下,养成了类似当今独生子女们所特有的那种“以自我为中心”,不仅不能看护下面的弟弟,而且还经常发生争斗,即使是面对父母也难改过去任性的坏习惯。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我被父亲“打服”了的那一次:父亲边打我边声辩,声辩的结果是被认为冒犯尊严后的更加残酷的殴打,殴打的结果是更加大声的声辩……

从此之后,我就在心灵深处对抗起这个家,对抗起父母,直至最终成为一个冷眼不语的甘地主义者!从此之后,我就在心灵深处对抗起这个家,对抗起父母,直至最终成为一个冷眼不语的甘地主义者!从此之后,我就在心灵深处对抗起这个家,对抗起父母,直至最终成为一个冷眼不语的甘地主义者!家——对我来说决不是暖巢,决不是避风的港湾,而是地狱——一个令我恐惧的地狱!家的外面永远是美丽的,离家越远,这种美丽越是动人!

随着年岁的增长,这种敌对不仅没有消除,相反更加仇恨。我从一个无法无天的“孩子王”沦为家庭的出气筒,告别了我那短暂而美丽的玫瑰色的童年,开始了对于家、对于父母、对于生死的思索。我考大学最强烈的动因不是别的,而是要远远地离开这个家!我恨透了这个家,恨透了我的父母,我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这种发泄的途径,而这本书正好恰如其时地疏通了我被仇恨和痛苦淤积了的心灵,让我找到了一个理解这个世界、理解这个社会的窗口,找到了一个理解自己人生、理解自己成长的顾问,也找到了一个理解他人、理解人类不幸根源的望塔!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今天我已不再像过去那样理解这种不幸了。我的父母都是非常善良的公民,他们的党龄加起来都快一个世纪了,他们并不是有意要去伤害我这个儿子,只是他们当时无法去正确面对一个已分离了10年的各方面都与他们想象迥然不同的这个儿子。他们当时面对我的痛苦其实决不亚于我面对他们的那种痛苦。这种痛苦其实是双方的,只不过对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影响更加深刻些罢了!随着我对这个问题研究的深入,我越来越理解他们当时做法的必然,越来越理解他们是无辜的,因为我们人类的历史直到今天都还是一个不知如何去做父母的历史,都还是一个不让人去做父母的历史,更何况是那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

尽管我最终理解了我的父母,理解了那个时代,但是我个人的理解并不等于整个社会都已理解。尽管我最终理解了我的父母,理解了那个时代,但是我个人的理解并不等于整个社会都已理解。尽管我最终理解了我的父母,理解了那个时代,但是我个人的理解并不等于整个社会都已理解,我个人的拯救并不等于整个类似的不幸都已拯救,我个人的谅解也并不等于整个历史都已获得谅解!类似这样的悲剧即使是在今天仍然还在整个社会令人痛心地大量复演、继续、发生,而这就是我今天之所以拼出力量来做这件事的缘由!

又一个真实的悲剧

一些朋友看到我“拼出力量来做这件事”,也许会感到不可理解,认为是不是小题大做了。我理解这些朋友的想法。这种人生苦痛是不曾经历者所难以想象的,就连马丁路德的研究者都认为他对其父母的憎恨是过分的,是事后过于丰富的想象,认为他幼年时挨的那点打骂在那个时代根本算不上什么,更何况这些没有此感受的朋友了。但是我要一千万次地重复:这种苦痛绝非是平常的,也绝非是可以容忍的,它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不仅是残酷的,而且还常常是毁灭性的。

我的身边曾发生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悲剧。

一对众口称誉的医生夫妇,对寄养返归的儿子再也无法建立亲子感情,于是毒打成了孩子的家庭作业,稍不如意,气都出在这个可怜的孩子身上。孩子受不了这样的虐待,便偷了钱和粮票想逃回爱他的奶奶家,途中被发现送回后,父母不仅没有反思这么小的孩子为什么能够拿出这么大的勇气要回到奶奶身边,相反却认为这还了得,一阵更加残酷的毒打将孩子彻底地“打服”了,也让孩子对这个家彻底地绝望了!一个原本聪明可爱的孩子在家得不到温暖,只能到社会上去寻找,很自然同那些野孩子交上了朋友。一个原本聪明可爱的孩子在家得不到温暖,只能到社会上去寻找,很自然同那些野孩子交上了朋友。一个原本聪明可爱的孩子在家得不到温暖,只能到社会上去寻找,很自然同那些野孩子交上了朋友,也很自然地有了小偷小摸的坏行为,下乡做知青时也就常干一些偷鸡摸狗的事——不过也仅此而已,但这一切无疑更加重了父母对他的厌恶感。

知青返城后,他被安排在他父母任厂医的工厂里,除了工资由父母代领外,连家都不让他住,而只能住在离家很近的单身宿舍。他到了结婚年龄自然也得不到任何的关心,既没有多少零用钱,也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加之自己的劣迹,谈了几个女朋友都吹了……

事情到此都还很平常,日子仍然像往常一样平淡地过去,可积压在父母与孩子心里的怨恨都在接近极限。终于有24小时,终于因为某一件事情这种仇恨爆发了,他趁父母不在家时(他始终惧怕他的父亲),发疯似的将家里的所有东西砸了一个稀巴烂,然后喝下农药自杀!在被送到厂医院抢救过来后,其父却用药欲置其于死地,再次被抢救过来后,医院加强了对其父的防范,可怎么能够防范得了在这里任职的其父呢!同样不胜折磨的其父下定了的决心,他趁护士不在的间隙用手术刀切断了自己孩子的股动脉,据说当时鲜血直溅到了天花板上,连抢救都来不及!其父在跳楼自杀时被同事死死抱住,他一面挣扎一面哭喊道:“让我去死吧,我养了这么个不争气的儿子,还有什么脸活在世上,我对不起社会,我杀了他是为民除害……”

那个时候还没有什么法制观念,由于他的父母为人非常好,连年都是先进工作者,再加上他的儿子确有劣迹,给他父亲判了几年徒刑缓期执行!

可怜的小哥哥的身世是一根串在我的人生经历上的烛芯,我的敏感与责任正是在它的燃烧之下才被最终唤起的!可怜的小哥哥的身世是一根串在我人生经历上的烛芯,我的敏感与责任正是在它的燃烧之下才被最终唤起的!这个事件如果不是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我想我是不会相信的。事实上我读木村久一这本书时想起的还不是我自己,而是这个可怜的小哥哥。木村久一的书是一株火苗,这个可怜的小哥哥的身世是一根串在我的人生经历上的烛芯,我的敏感与责任正是在它的燃烧之下才被最终唤起的!

重释夏斐事件

或许有人会说:可能是你少年时的创痛太深,因此你才如此过分纠缠乃至夸大这类事件对于人生与社会的影响,其实现实生活中这并不是个什么太大的问题呀?

现象也许正如这些朋友所感受到的那样,但现象下面所掩盖的本质并不常常与其一致。事实上相当多数乃至绝大多数的人生悲剧背后都有一个不正常的亲子关系,只不过人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夏斐事件就是如此。

夏斐是一个很好的孩子,他聪明文静,学习成绩,一直是学校的“三好”学生,任中队长和学习委员。从上学开始,他的语文、算术成绩一直在95分以上,名列全班及时。就是三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引进内地高难试卷,夏斐的分数虽然下降了,但在班里仍然名列前茅。

夏斐是个好孩子,那么夏母呢?夏母该是个恶毒的坏女人吧?

事实与人们想象的恰恰相反,我以为就是按照一个比较严格的标准,夏母也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的母亲。为了夏斐上学,夏母不惜辞去每月180多元收入的临时工,从一个煤矿搬到镇上居住。为了孩子的学习,她这个初中毕业的母亲当起了孩子的老师,小夏斐是在家中由母亲教完了一年级跳级去读二年级的。为了孩子的学习,她这个初中毕业的母亲当起了孩子的老师,小夏斐是在家中由母亲教完了一年级跳级去读二年级的。为了孩子学习,她这个初中毕业的母亲当起了孩子的老师,小夏斐是在家中由母亲教完了一年级的全部课程后跳级去读二年级的。就是上学后,夏斐所学的课程也都是由母亲先在家里预习、讲解一遍才去听讲的,对孩子的辅导她从不厌烦也从不马虎。至于吃穿方面,她更是没怠慢过孩子:小夏斐不爱吃面食,她就一日三餐给他做米饭;小夏斐爱吃水果,虽然很贵,她也总是三斤两斤地买来给孩子一人吃,自己却舍不得吃一口。她从不让孩子干任何家务活,只希望他学习。即使是在孩子被毒打身亡后,夏母选择的仍然是“自杀”这一极端惨烈的方式来表示一个母亲对自己独生儿子万劫不复的歉疚……

但是,这样一个“的母亲”在对待自己这样一个“的独生子”时,却实在表现得太残酷了。例如孩子偶尔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做错了题、练习本不整洁、考试成绩低了或者出去玩一玩等,都会成为她毒打孩子的原因。1987年10月期中考试,由于题多量大,孩子成绩没有达到夏母规定的标准,夏母把他的腿都打肿了。夏斐上不了学,夏母就用自行车接送。夏斐的腿疼得迈不过教室的门坎,只能让同学们搀扶着才能进去;手肿得不能看书,只能用舌头一页页舔着翻……

夏母对孩子的一次毒打是1987年12月21日,当时期末考试小夏斐语文成绩是79分,算术是82分,都未达到夏母规定的标准。这次考试引进长沙的试卷,全班38人中,只有13人两门课全部及格,夏斐的成绩在班里还是名列前茅的,但孩子还是从以往的教训中预感到一场“暴风雨”的到来,于是及时次下定决心向母亲撒谎,说语文考了975分,算术98分(孩子被逼说谎)。母亲揭穿了谎言,接着是三个半小时的巴掌、拳头、竹棍、木板、木锉的毒打。

开始,小夏斐跪在地上,抱住母亲的腿使劲求饶。母亲不听,打得孩子满地乱跑。被剥光了衣服的孩子不时蹲缩在地上,双手抱头、抱胸、抱腿……他无法躲避如雨的棍棒。

终于,孩子不再求饶,因为他知道求饶不能解决问题,于是怒目相向,抓住并折断了母亲打来的竹棍。夏母说:“我把你这小畜生身上的皮都戳烂!”孩子说:“你不能再把我当畜生对待了!”这是一向温顺的孩子及时次也是一次反抗(孩子被逼反抗)。夏母气急败坏:“你还敢顶嘴!”于是抡起木锉,朝孩子的头上打去……

夏斐事件发生后,舆论直指夏母,直到夏母自杀身亡这个更大的悲剧出现才骇然了结。夏斐事件发生后,舆论直指夏母,直到以夏母自杀身亡这个更大的悲剧出现才骇然了结。夏斐事件发生后,舆论直指夏母,大有不将夏母绳之以法决不罢休之势。母亲失去自己的独生子已经是件极其不幸的事了,可舆论还在浇油点火,直到夏母自杀身亡这个更大的悲剧出现才骇然了结。随着夏母的自杀,批评矛头才仓皇指向升学教育,认为是分数葬送了这一对母子。

但是,我在细读相关报道之后,发现人们所列举出的这些都不过是一些表因、近因、诱因,致使他们母子双亡的最根本原因乃在于他们母子感情的不融,乃在于小夏斐是两年前,也就是快7岁时才从江苏老家接到父母身边的,而这才是这个悲剧的主因!

因此说,夏母的残酷乃在于母子之间长期的隔离造成的。当孩子不能顺遂父母的意愿时,由于没有以往的亲情为之缓冲,由于亲子之间的性格差异没有得到充分的磨合,再加上外界的压力如孩子学习成绩下降等,原本的处罚就演变成了施虐,就演变成了折磨!这种折磨同那种亲子共同成长中的责打孩子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打一个极不恰当的比喻,那就是由自己从小养大的宠物如猫、狗等,主人偶尔也会在生气时踢上几脚;可面对跑进自己家园里吠叫的猫、狗,即使是极爱宠物的人也可能给它一顿棒打,尽管这猫这狗是别人家的宠物!

夏母在她的遗书上忏悔说:“我后悔不该用打的方法教育他,望子成龙的心过切,对他学习、成长的要求过高……”我以为她真正应该后悔的是不该把孩子送到老家寄养了那么长的时间,真正应该后悔的是把孩子接回家后没有用足够的时间去融洽磨合亲子之间的感情,才应该是后悔“用打的方法”和“对他学习、成长的要求过高”!如果她与孩子一直在一起,她极可能会成为一个的母亲,最起码她不会滥用“殴打”这种“融洽”感情的方式!但是没有任何一个人告诉过她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从这个角度说,夏斐何其不幸,夏母又何其不幸!但是没有任何一个人告诉过她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从这个角度说,夏斐何其不幸,夏母又何其不幸!但是没有任何一个人告诉过她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从这个角度说,夏斐何其不幸,夏母又何其不幸!

再也不能让这类悲剧重演了

或许又有人会说,找上三两个这样的例子并不难,什么样的事情找不到一串呢?我以为找这样的例子非但不是难不难的问题,而是太容易,容易到俯拾皆是,容易到成灾成难的地步。有这样经历的人起码以千万计,甚至能够同全国6000万残疾人数相比,而这才是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所在。

武汉曾发生过一起震惊全国的案子——一个成绩优异的女中学生,因为外婆的唠叨影响了她的高考复习,便杀死了她的外婆。后来社会同情站在孩子一方,孩子得以参加高考并进入高校学习。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进入高校不久这个孩子也自杀了。当我听到她自杀的消息后,我的震惊是无可形容的: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该要拿出何等的勇气来杀死自己的外婆,又是要拿出何等的勇气去杀死自己!原因是什么呢!是感情冷漠,是高考压力,是心理不健康……所有的分析文章都是到此为止,但都没有触及她儿时在奶奶家寄养到上学这个问题的本质!她的父母都是令人尊敬的,父亲还是一位党的高级干部,为了工作需要他们长期在外地工作,几乎没有和孩子共同生活过。在这个悲剧里,孩子是受害者,父母也是受害者,我们该同情的是孩子和父母这两方,该谴责的是那样一个不让人做父母的年代。孩子是受害者,父母也是受害者,我们该同情的是孩子和父母这两方,该谴责的是那样一个不让人做父母的年代。孩子是受害者,父母也是受害者,我们该同情的是孩子和父母这两方,该谴责的是那样一个不让人做父母的年代。

至于我身边不出名的这类例子就更多了。

一位朋友婚后生活不睦,熟识的人都劝他离婚,都说他妻子太差劲。我是一个婚姻神圣论者,当然是劝合不劝离了。我越是劝他,这位朋友越是罗列出一条条“血淋淋”的事实,甚至连我都要被他说动也改口劝离了。就在这时,他的一条“极有力的理由”却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就是对她自己的父母都瞒都抠。”“不过她对自己同事却很大方,这一点我也不得不说。”朋友马上接着补充说。于是我立即问他妻子小时候是否不在父母身边长大,朋友回答是10多岁才由奶奶处回到家里的。我问家里对她是否不好,他说她上了大学家里才对她好起来。我说这就对了。于是劝说他一定要尊重她的这段特殊经历,尊重由历史造成这种性格的事实。她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雨夜流**的评论:

建议愿为人父母,将为人父母,已为人父母的人都读一读。本书从全新的视角审视了现代中国的家庭教育,旁征博引,古今中外的案例,将育儿的方式种类分为生理遗传,习育,教育,化育四种,论述了天才经过遗传,习育,教育,化育,早教后成为精神和身体健康并能正确认识社会的人才的成长路线。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2014-09-06 22:53:13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这本书非常不错,买了好多本,办公室里面一人一本。

2017-05-25 21:25:24
来自爱吃冰**的评论:

生日的时候给姐姐买的,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她说这本书很好,比其他的礼物都有意义

2016-03-22 10:07:5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和朋友一起共买了3本,正在读,非常好,真是家长必备,越早越好。

2017-09-24 17:49:3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现代人总觉得教育是学校的事情,作者花了很大的例证告诉你家庭教育更重要。许多人以为教育就是教孩子读书认字,但作者认为生活中的德育更重要。还有人认为教育是孩子上学以后的事情,那时候孩子才开窍,但作者认为从母腹中教育就应该开始。书很厚,内容翔实,观点也非常好,但许多人读不下去,可能就是因为书太厚了。还有女性不愿意接触,是和当下的自由主义思潮有关系,毕竟我们的社会曾经给予女性的压迫太多太多。但的的确确,一个生命的成长离不开母亲,一个灵魂的飞跃更需要母亲。但愿更多的女性在追求自立自强的同时加强教育学的学习与追求。

2016-08-29 10:36:4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母亲的不可替代性以及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在这本书里都可以找到答案。

2015-09-03 12:23:0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应该是本好书,一起买了三本书,还没来得及读完。

2017-08-16 08:58:5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发现母亲 很早以前就想读这本书,现在终于买来了,内容很棒,值得每一位妈妈阅读

2017-08-02 18:03:2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非常非常非常值得看的家庭教育书,后悔看完了,老师推荐的,早点不知道有这书真是遗憾,正在阅读中,印刷精美,纸质非常好,字体还能接受,关键是作者的见解很真实,说到千千万万个重视家庭教育者的心头上了,我们需要这样的理论指导我们更好地教育孩子,即使自己不是天才,也要努力做一个天才的母亲,赞,翻开这本书,我懂了什么叫如饥似渴!

2015-09-20 17:43:44
来自***(匿**的评论:

做爸妈的,准备当爸妈都应该读读。与我的很多观念不谋而合。坚定了自己育儿的信念。

2017-10-10 02:31:17
来自p***2(**的评论:

非常值得学习的一本书,不过有些观点比较偏激

2017-10-31 18:11:46
来自yingfei**的评论:

厚得像字典,但是没想到我用五天就看完了,感觉不错。书中充满了历史上的实例,在孕育宝宝的时候读到它,会我对母亲这个岗位有更深的认识。

2015-09-25 08:33:06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本人已再当当网购买了约万元有余的书籍。本人平生第一大爱好就是读书,奈何时间太少,总感觉年复一年,过得太快,来不及读太多书;再者精力有限,工作之后要谋生活,要上班,没有办法进行长时间的阅读。新房子还没有装修好,现在还住在租住的房子里,也没有专门的书房,家里的书,已经有好几大箱子了,大部分来不及看。实在是有些可惜。这本书很好,建议人手一册,细细研读。

2017-06-23 11:50:14
来自浅浅绿**的评论:

一位学者推荐的这本书,非常不错,做母亲是一件伟大的事业。推动摇篮的手,也推动着整个世界!

2016-10-25 11:57:01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发现母亲 真是本好书,值得每个人,尤其是父,母必须要好好读的一本书,才开始看,就已经豁然开朗,恍然大悟了,极好的书,推荐

2017-11-03 08:26:21
来自yilin19**的评论:

这本书写的很具体,有很多具体事例与讲解。母亲对于孩子的成长无疑是最重要的,所以建议母亲们都来看看这本书,会有很大的收获。

2015-10-29 13:31:0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文章说了母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读过之后你会发张生活中很多细节你都忽略了。很值得家长,老师阅读。怎样的教育更好,你会从中读到。

2016-04-24 20:24:1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发现母亲是一本非常非常好的,中国所有当了母亲以及未当母亲的女性应该阅读的书。只有母亲本身强大了,自尊自爱了,中国人的整体素质才能得到提升

2015-03-19 09:01:3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刚刚看了前半部分,个人感觉王教授的观点很值得关注,前半部分是关于母亲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此书值得愿意看书的母亲们一读。一次偶然机会听了王教授的讲座感觉不错,回来买了此书,感觉值得!

2014-06-30 11:41:2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是在一个朋友微信上的朋友圈看到的这本书,虽然书名是《发现母亲》,但实则是一本有关家庭教育的书,是从根源上剖析家庭教育的痼疾,让人很受启发。

2016-09-16 11:27:56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这本书让我找到女人在生命中的位置。是一本非常语重心长地告诫世人“母亲”这个身份的重要性,警醒世人回归“尊重生命,尊重母亲”。

2017-03-09 08:05:16
来自图坦卡**的评论:

适合准备当妈妈和刚刚当妈妈的女士,了解与孩子的关系,尊重孩子、关爱孩子是非常重要的,本书让我想了很多,错过亲密关系的建立期,最终容易发展为亲生后母现象,这是非常可怕的,非常好的书,推荐!

2015-07-07 09:04:1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类书的确不多,做母亲,可能是女人的天性使然,而许多女性并没有想到在真正成为母亲之前来学习如何做母亲。该书是作者集历史、文化、生理等多方面知识积累,升华总结的结晶!

2014-12-08 16:14:08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让自己眼界心界被打开的感觉!后悔没在为母之前读到。自己如书中所说的那样缺少太多教育的智慧,孩子是母亲没有化育行育的牺牲品。唉,对自己满满的悔恨。

2017-02-11 13:34:49
来自书***(**的评论:

正品!跟我从图书馆借来的书一样!这本书是即将成为母亲,初为人母的女性的早期教育指导用书;是已为人母,孩子尚在儿童期,想成为一位好母亲的女士的震撼用书!家庭必备!

2017-02-15 04:15:2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简单地说,这本书从教育学的角度,采取研究名人名家的生平入手,提出了母育学的概念,把母亲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方法论提到一个理论架构之下。我认为还是有相当的积极意义的。

2016-08-28 20:37:4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别人推荐的,还没怎么看就降成半价了,应该不错,作为母亲应该多发现自己成长自己,一个好女人旺三代,确实是这样的,不是生了孩子就具备作为一个母亲的资质和能力,所以多学习多思考,为了家族,为了下一代……

2015-04-23 16:44:22
来自jane简**的评论:

赞同作者的观点,母亲对幼儿的家教非常非常重要,可以根据孩子自身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内容进行家教,核心是母亲高质量的陪伴,并不一定非得是识字数数这些知识性的教育。可以看出作者的确研究了从古至今的很多资料。但我本人不太喜欢作者的语言风格:夸张,形容词过于丰富。

2016-05-20 10:47:42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