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中的设计图书
人气:35

设计中的设计

大约九年前,我在筹备"视觉语言从书"的过程中,认识了原研哉。当时做这套书的目的,是想向中国系统地绍介日本设计师和设计动向。为此,我走访了许多设计师,和他们交谈,进行采访。 之所以选择原研哉,是因为我觉...
  • 所属分类:图书 >艺术>设计>设计理论  
  • 作者:[原研哉]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209041065
  •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0-09
  • 印刷时间:2006-11-01
  • 版次:1
  • 开本:12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大约九年前,我在筹备"视觉语言从书"的过程中,认识了原研哉。当时做这套书的目的,是想向中国系统地绍介日本设计师和设计动向。为此,我走访了许多设计师,和他们交谈,进行采访。

之所以选择原研哉,是因为我觉得他的设计既感性又理性。他的设计不是纯粹的平面设计,而是以建筑设计为出发点来思考设计。虽然他做的是平面设计,但在他的理念中,即使是"平面",也是立体建筑物的一个部分,所以具有一种很特别的气质。

后来,我经过与他的详细交谈才了解到,原来他进入平面设计领域其实是一个偶然。他一直想从事的是建筑设计,而他的母亲是一个书法家。建筑世界的空间感与书法世界的文化感,让他在一开始的时候对平面设计心存抗拒。

正如他在本书中所提到的,在他刚从事这个行业时,他不认为自己是一个设计师。因为在他看来,仅仅是依靠设计的才能谋生并不是成为一个设计师的充分理由,一个真正的设计师,应该能够丰富设计这一概念。

"设计师的工作,并不只是设计实践。在当前环境中,为设计找到一个合适的场所,并对设计领域重新配置,对于设计师来说,也许是更为重要的工作。"在本书的一章中,原研哉认真阐述了"设计领域的再配置"这一问题。显然,他对设计的思考已经远远超出了技术层面,而是围绕信息传达这一设计的本质功能,以充满自省的精神在深化和反思自己的设计意识。

在原研哉看来,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所以,设计师要时刻保持对社会的敏感度。这在《设计中的设计》一书中,他正是以这一想法为中心展开论述。

"设计到底是什么?"为了给出自己的答案,原研哉回顾了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并且策划了"RE-DESIGN——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展览,通过与许多设计师的互动一起来思考设计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在设计实践中,原研哉试图建立一种信息建筑的思维方式,让平面设计不仅能作用于人的视觉,而且能够触动人的所有感官。作为日本著名品牌"无印良品"的设计委员,原研哉以"无中生有"的理念为圭臬,凸现了"无"的力量。同时,作为一名非常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设计师,他也把引导消费欲望作为自己的任务之一,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中国的经济正在高速发展,经济的繁荣给设计也带来了新的契机。在这种时候,能够听到原研哉作为一名的设计师对设计工作的思考,无疑是正逢其时。这也与我个人的一些想法不谋而合。

回国以后,我也一直在从事设计工作。设计是什么?当中国的经济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创意时代的到来已成为无法拒绝的现实,"设计"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回到开头,回答一下这个最为基本的问题?原研哉并没有在这本书中给出一个明晰的答案。但他给了我们弥足宝贵的启示。我想这也正是《设计中的设计》一书的真正意义所在。

设计在哪里?最令我们视而不见、习焉不察,而恰恰又离不开的大概就是设计了。我们穿戴着经过设计的衣、帽;生活在经过设计的房屋里,使用着设计过的各种日用品、电器等;在经过设计的建筑物里使用他人设计的工具劳动着;就连我们漫步的街道也是经过设计过的。我们无意识地生活在设计的海洋中。生活本身,就是设计的起源地;而设计,归根结底就是我们对生活的发言。

想想我们曾经为之赞叹的那些古人留传下来的美丽器物吧,它们的巧夺天工令今人心驰神往,无法想象在那样一个时代如何会有这样的"设计"。但在当时,这也不过是人们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而做的努力吧。生活是最残酷的淘洗,只有适合生活的器物,才能代代相传,躲过漫长时日的侵袭。而艺术也好,文明也好,借着这些物质存在,才为我们所感知、认识、欣赏、继承。

今天的中国,已经越来越受到世界的瞩目。正如原研哉在书中所谈到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一个新基准,他嘱咐日本人应该对此保持平静和内观,再造成熟文化。那么我们呢?仅仅是依仗着青春期般的热情是不够的,我们也应该关注自己脚下的这块土地,争取在"这块土地"上做出属于中国又属于世界的设计。当创意成为产业,当设计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身为设计师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加冷静和谨慎呢?

"日常"是原研哉反复提到的一个词。在他看来,这是设计的源泉,也是设计的意义。《设计中的设计》这本书说到底,是在提醒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个设计师,因为你可以设计的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设计",还有你的生活。

编辑推荐

本书自二00三年出版以来,在日本先后加印十七次,二O0四年荣获由SUNTORY财团颁发的第二十六届文学艺术大奖,二00五年,在台湾出版后,迅速登上诚品书店、金石堂艺术类图书排行榜,蝉联多期,畅销至今。

当你们因为读完这本观念设计书而感到越来越不懂没计时,这并不意味着你对于设计的认识倒退了,而是证明你在设计的世界里又更往深处迈进了一步。

设计到底是什么?作为一名从业二十余年并且具有世界影响的设计师,原研哉对自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了给出自己的答案,他走了那么长的路,做了那么多的探索。"RE-DESIGN——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 展真是一个有趣的展览,但又不仅仅是有趣,它分明是为我们揭示了"日常生活"所具有的无限可能性。若我们能以满怀新鲜的眼神去观照日常,"设计"的意义定会超越技术的层面,为我们的生活观和人生观注入力量。

作者简介

日本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先生,日本设计中心代表,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无印良品咨询委员会委员 他以一双无视外部世界飞速发展变化的眼睛面对"日常生活",以谦虚但同时尖锐的目光寻找其设计被需要的所在,并将自己地安置在他的意图能够被赋予生命的地方。当我们的

目录

设计的日常(译序)

及时章设计到底是什么?

哀声何来?

设计的产生

设计的整合

二十世纪后半叶的设计

规格化、理化的生产方式

风格再塑

概念创造品牌

后现代主义的嬉戏

电脑技术的设计

超越现代主义

第二章RE-DESIGN——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

日常生活的陌生化

艺术与设计

RE-DESIGN: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

坂茂与卫生纸

佐藤雅彦与出入境章

隈研吾与捕蟑盒

面出薰与火柴

津村耕佑与尿不湿

深泽直人与茶包

再设计的国际巡展

第三章信息建筑的思维方式

"五感"的领域

信息的构筑

长野冬季奥运会开幕式的节目册

特种纸的研发

踏雪的记忆

妇产医院的标识系统

柔化了的触觉空间

白桌布的信息启示

松屋银座的二次设计

可触摸的媒介

通过模型确认"白色"与"触摸感"

具有关联性的触觉设计

发生在银座的事情

作为信息雕刻的书籍

第四章无中生有

田中一光的嘱托

无印良品的起源和使命

这样就好

WORLDMUJT

EMPTINESS

标志:地平线

外景地:寻找地平线

第五章对消费欲望的引导

设计的方向

企业价值观的演变

综合化了的企业机能

精准的市场调研

对消费欲望的引导

日本人的生活现状

丰富日本人的生活概念

俯瞰设计

第六章在日本的我

日本文化的深层含义

在线预览

概念创造品牌

欧洲的设计又是怎样一种情况?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两个战败国——德国和意大利起到了重要作用。包豪斯关闭后,教授们大多去了美国,但是其思想被传承了下来。

在德国,乌尔姆设计学院成为包豪斯的继承者,校长马克斯·比尔(MaxBill,一九0八~一九九四,瑞士人)是包豪斯的一届学生,他提出了"乡}界环境形成"概念,使人们开始将设计看做一种与环境有关的思想。

我们可以从乌尔姆设计学院的课程设置来了解它的理念。建筑、环境、圭三产形态、视觉交流、信息学……设计在其中占据统治的地位。除了色彩、形态方面的课程,学校还设有哲学、信息美学、工学、数学、控制论及许多基础科学方面的课程,覆盖范围非常广泛。这种教育构想远远超出了单纯的工艺美术范畴,成为横跨各种科学的"综合人类学"、"综合造型科学"。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前人在反复考虑着的一个问题:如果设计师能对整体环境造成影响,那么设计教育到底应该采用何种思想和知识体系?在反复思量中,从包豪斯到乌尔姆,这个问题不断地被提出,也不断地被给出答案,设计概念也由此得到了深化。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德国出现了以"布朗"(一种工业产品)为代表的精密产品。这一成果也是设计思想深化的结果。

意大利的设计则具有明朗的拉丁气息,这与注重思索的德国设计形成了鲜明对比。正如恩佐·玛丽(Enzo Mari,一九三一一年生于意大利,设计家、艺术家)所说:"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从小就被意大利的设计深深感染。"在意大利的设计世界里洋溢着自由和独创的奔放气息。这种活力成为设计的另一种迷人魅力。

小规模的工业生产,却很好地使思想的创新得以实现,高度精密的造型也一并完成,工匠们的手工作业作为生产的一部分自然地融入其中。意大利设计的独创性和高品质,令其名声高涨。

仔细观察欧洲设计的风格,不难发现,设计师们在展现各自独创性的同时,不约而同地保留了一些手工生产的气息。这也许是因为工匠式的制作方法被设计师们继承了下来,最终成为其设计意识中的一部分。

包豪斯同时保留了"教授"和"工匠师傅"授课的形式。不难看出,对博学工匠的手工制作保持崇尚一直存在于欧洲制造业的传统中。这种传统,若是发挥顺利,可以成就为具有独创性的好设计,但若不顺利,则会让人感觉个性过分夸大。将设计师的个人才能和工匠品质熔铸在一起的产品,自然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因为 ……

媒体评论

原言哉之设计中的设计 对于阅读这本书的总结,大概就是感动这个字眼吧!一本谈设计的书会让人感动?或许你会有这样的疑问,但我对于书中的每一个片段,都是那样的深刻感触... 我私自认为台湾好的平面设计师 - 刘开,在推荐序上写着简单的二段话 - " 假如,生活中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纸质很好,这本书就是一个很好的设计。虽然学的不是平面设计。但条条道路通设计之路。很有感触的是书中的一种说法。把事物设计出来。会发现熟悉的事物对我们来说竟糊涂了。我们熟悉的事物陌生了但也更深刻了。

2017-11-20 23:15:27
来自jingig**的评论:

在数码单反普及,作图软件变得像办公软件一样人人都易学易用的时候,平面设计师这个原本放在神坛的职业被一把揪到地上,滚的满身尘土,面目模糊。原本在这样一个门槛放低,媒体多元的时代,我们理应可以期待看到更多的想法、更纷乱的表达,但事实却往往偏离规律。有教诲说,做设计就应该多看别人的作品,这句话没错,但看的目的并非照猫画虎,而是提升思想深度,培养审美情趣。所以,无论你是不是在做设计,这本书都值得一读,或者检讨,或者领悟。这本并非设计实务型的书,应该能对你有所启发,让你的作品或者审美,跳出那类随处可见,匠气十足的房地产小册子。 …

2008-09-22 14:58:0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读这本书感觉是种享受,从纸质到排版,最重要的是给内容,都带给我很多感受,设计最重要的是思想,是文化。原研哉的设计植根于民族文化,发掘最本质的东西。自己也是学设计的,这本书带给我很深的思考。

2015-07-02 14:07:48
来自xuxijun**的评论:

书已阅读了三分之二,谈谈感受。书的印刷质量很好,很有质感,与设计二字很匹配 。翻译的很到位,读起来很流畅,感觉译者的语言和设计方面的知识量很大。本人未从事设计行业,出于兴趣买了此书,收获较大,对于自身从事的职业也有启发。总的来说,此书值得一阅。

2015-07-30 11:30:5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原研哉是日本首屈一指的平面设计大师,本书是原研哉多年的设计工作中提炼出来的精华,很值得研读深思,另外本书的设计也很值得一提,是原研哉自己设计的,透着一股禅意.

2013-09-28 12:42:13
来自懒***(**的评论:

真的可谓是设计中的设计,大师的文字简洁却又力道,很好地去诠释艺术,虽然书中没有正解,正如一千个人心中又一千个哈姆雷特吧,希望阅读完这本书后可以更用心地发现以及珍视生活的设计和美好~

2017-03-31 17:33:5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作为设计专业的大二学生,第一次距离设计的真谛如此近。大学的老师想告诉我们什么叫设计,他们的想法一直没能准确传达给我,甚至在看了这本书后,发现他们根本不懂什么是设计。搞设计的并不是要闷头专研设计,甚至需要看更多的书,这些可能会是未来灵感的来源。

2017-11-08 19:32:1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你因为读完读完这本观念设计书而感到越来越不懂设计时,这并不等于你对设计的意识倒退了,而是证明你在设计的世界里又往更深处迈近了一步。喜欢设计的人,从事设计的人以及了解设计的人希望可以读此书

2017-08-14 13:54:2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设计中的设计设计中的设计的*林 以国际视点重新审视E文化精粹:小4布施堂I 探究无的意义:无何有 形态是产生吸引力的根M本第设计中的设计师和设计动向。为此,我I走访了许多设计师,和他们交谈,进10行采访。之所8以

2016-06-18 14:50:43
来自pkoeg26**的评论:

说实话不喜欢日本这个国家 但是这本书我却认为写出了设计的真正精神!是在城际列车上看完的这本书,看到他们关于冬奥会开幕式日程表的雪地脚印的设计,还有“无印良品”的大幅宣传照的时候,不仅感动的热泪盈眶。非常赞同作者的那句话:“我希望读者即便是在电车上,也能够从手提包里随翻出这本书随便翻上几页。希望这本书经过很长时间以后,能够因为风化而变成古董。”不光是做设计,甚至是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应该是为了生命的礼赞而生的。

2009-09-27 00:12:1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的书,拿在手上就很舒服.就象文中提到的,一件物品给人留下的印象,不仅仅是它的使用功能,而是通过各个方面的感官留下的综合印象.这本书不光内容平易近人,其载体也能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

2007-09-10 09:26:27
来自饼饼Joy**的评论:

一开始会觉得这本书有点偏题了,书名是《设计中的设计》,但是实际上很多篇幅都在讲日本的设计,包括日本设计现状,日本的设计师等等。可是看完以后再想想,或者说不以国家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就会觉得这真是一个踏踏实实在做设计的人。从他的设计理念中,可以感受到不一样的思维角度,这是区别于中国设计师的方面。同时,我还欣喜地看到他身上所带有的理想主义色彩,是的,一名出色的设计是必须要有做梦的能力,而这似乎是这个快速的社会所缺失的。

2009-03-28 00:00:32
来自周柯文**的评论:

我觉的我很幸运,因为我这个摄影爱好者,只买过两本关于设计方面的书,一本是是《平面设计的七大要素》。第二本就是原大师的这本《设计中的设计》。因为我对设计不太懂,所以基本上是当哲学书看来的。这本书也确实是一本很好的哲学书,就像原大师在开篇中写的那样,让我们托起下巴,重新去审视这个世界,你会发现,一切都将有所不同。

2009-10-08 13:06:3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原严哉通过无印良品及 一些设计展的设计来展开全书,继而分析目前日本设计的走向.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觉得中国的设计师在走日本设计师走过的老路,由这本书我可以了解将来中国设计的走向.对于设计,我是个门外汉,只是平时比较喜欢看看(不是欣赏,因为能力不够)有创意的设计.这本书无论对于处于设计领域内,或者像我一样对设计基本不懂的人应该都有所启悟.

2009-06-25 09:30:11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