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幽者默:林语堂传图书
人气:26

近幽者默:林语堂传

传主林语堂:被布什总统誉为至今影响美国人“中国观”的著名作家。作者施建伟:“林语堂研究领域的开拓者”
  • 所属分类:图书 >传记>学者  
  • 作者:[施建伟]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07547153
  •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9
  • 印刷时间:2017-09-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一个“快活的天才”,一个“勤奋的天才”

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一生的贡献是对中西文化的沟通

美国总统布什盛赞他的作品

他的书在西方畅销四五十年不衰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难写的一章

他就是“一团矛盾”的林语堂

编辑推荐

小时候喜欢恶作剧,却一向是成绩优异的高才生。

生活在和乐的家庭中,这不仅影响他的性格,也影响他的艺术创作。

有高度的幽默感,富于人情味,在阅尽了人间万象之后仍有一颗赤子之心。

夫妻伉俪情深,在精神上,她尊敬他、崇拜他;在家庭生活里,她迁就他,并向他奉献了妻爱和母爱合铸而成的深情。

爱发明,发明了《汉字号码索引法》《末笔检字法》,为发明“明快打字机”耗尽多年积蓄,几乎倾家荡产。

一生重在对中西文化的沟通,曾不客气地批评中国文化,但在外国人面前,显出了骄傲的中国人的本色,背起了宣扬中国五千年文化的重任,对充满好奇的西方读者是无法估量的服务。

作品在海外畅销四五十年不衰,行销世界各地,美国总统布什盛赞他的文章。

晚年自称“一团矛盾”,以自我矛盾为乐。

作者简介

施建伟 1939年生于江苏苏州,196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1991年任国立华侨大学中国文化系主任兼海外华人文学研究所所长,同年被破格评为教授、并成为及时批“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津贴”获得者;1993年任同济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兼文化艺术系首任系主任、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所首任所长、对外汉语部主任;2001年被同济大学特聘为当年文科的“博学教授”。2002年12月荣获美国加州蒙特利派克市“荣誉公民”;2003年6月被聘为同济大学“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所”名誉所长;2007年任同济大学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同济大学“中国文学研究中心”名誉顾问。

已出版著作有:《鲁迅美学风格片谈》《幽默大师林语堂》《林语堂在大陆》《林语堂在海外》《林

语堂廖翠凤》《虎踞江东的孙权》《港台作家传记丛书》等,发表的文章和学术论文等三百余篇。

目录

及时章 头角峥嵘的梦想家 山地的孩子——一个梦想主义的家庭——头角峥嵘的梦想家

第二章生活在杂色的世界里 生活在杂色的世羿里——外国传教士的影响——父亲的“家学”——去厦门上学——及时次见到外国兵舰——圣约翰大学的高才生——不能当牧师——教会学校的双重影响

第三章曲折的浪漫史 赖柏英——陈锦端——廖翠凤

第四章清华学校里的“清教徒” 清华学校里的“清教徒”——初识“有才智的人”——辜鸿铭的启示

第五章“在丛林中觅果的猴子” 出国留学——“在丛林中觅果的猴子”——告别哈佛大学——在法国和德国——获得博士学位

第六章《语丝》所孕育的文坛新秀 重返北京——初涉文坛——跻身于“任意而谈”的语丝派——在《语丝》的摇篮里成长——反对“勿谈政治”

第七章与警察搏斗的“土匪”

“女师大”学潮——用竹竿、石块与警察搏斗——以“土匪”自居——关于“费厄泼赖”的讨论——“痛打落水狗”

第八章“打狗运动”的急先锋 “三一八”惨案——痛悼刘和珍、杨德群——怒斥“闲话家”——“打狗运动”的急先锋——从“任意而谈”到任意而“骂”——被列入了“通缉名单”——加入了南下的行列

第九章 厦门大学的文科主任 出任厦大文科主任——国学研究院的“窝里斗”——惜别鲁迅——鲁迅离开后的风波

第十章国民政府外交部秘书 在“宁汉对立”时来到武汉——目睹了风云变幻的时局——在“宁汉合流”后离开武汉

第十一章追随蔡元培先生 从武汉到上海——重逢鲁迅——受到蔡元培器重——深受学生爱戴的英文教授

第十二章 《剪拂集》和《子见南子》 《剪拂集》:对“语丝”的怀念——《子见南子》掀起轩然大波

第十三章 “教科书大王”的癖嗜 “教科书大王”和“版税大王”——“南云楼”的误会——对中文打字机的癖嗜

第十四章创办《论语》半月刊 提倡幽默——在邵洵美的客厅里——两位得力的助手

第十五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宣传主任” “土匪”心又复活了——抗议希特勒的暴行——面对总部和胡适的矛盾

第十六章欢迎萧伯纳 上海刮起一股“萧”旋风——与萧伯纳共进午餐

第十七章 杨铨被暗杀以后 血溅亚尔培路——他没有参加入殓仪式,但参加了出殡下葬仪式——“要谈女人了!”和《论政治病》

第十八章 “有不为斋”斋主 畅谈“读书的艺术”——忆定盘路四十三号(A)的庭园——廖翠凤是位贤内助——“有不为斋”的独特情调

第十九章 活跃于文坛的“幽默大师” 论语派的主帅——退出《论语》编辑部——《人间世》创刊——关于 “论语八仙”种种

第二十章 与赛珍珠相遇 赛珍珠是个“中国通”——接住赛珍珠抛来的球——《吾国吾民》在庐山脱稿——《四十自叙》

第二十一章 “据牛角尖负隅” 生活里不是鲜花和掌声——和鲁迅“疏离”——“欲据牛角尖负隅以终身”

第二十二章 向外国人介绍中国文化 《吾国吾民》一炮打响——举家赴美

第二十三章 人生旅途上的新航程 临别赠言——对美国文明的感受——与鲁迅等人在《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敌与言论自由宣言》上签名——“西安事变”在美国的反响

第二十四章 《生活的艺术》畅销美国 东西文化比较研究观的总纲——推出“生活的较高典型”的模式——异想天开的 “公式——幽默大师的玩笑——“每月读书会”的特别推荐书

第二十五章 卢沟桥的炮声传到大洋彼岸 林语堂深信中国必胜——廖女士担任了妇救会副会长——勇敢者的足迹:全家爬上了冒烟的活火山——从佛罗伦萨到巴黎

第二十七章 怀念战乱中的故国 巴黎上空战云密布——把钱存入中国的银行——抚养六个中国孤儿

第二十八章 从法国到美国 在国际笔会上声讨希特勒——出名后的苦闷——从一个奇特的视角阐述中国古代的妓女、姬妾

第二十九章 回到抗战中的故国 在香港痛斥日、汪——到国外去为抗战作宣传——向“文协”捐献私宅——以抗战为背景的《风声鹤唳》

第三十章 再回抗战中的故国 提出治世药方的《啼笑皆非》——在大后方高谈东西文化互补——《赠别左派仁兄》

第三十一章 美国出版商的警告 怀着双重的抱憾离国——何应钦给过他二万美元吗?——接受三所美国大学的荣誉博士称号——林语堂的苦恼

第三十二章 发明中文打字机的苦与乐 发明中文打字机的苦与乐——面临倾家荡产的绝境

第三十四章 在坎城 在海边别墅“养心阁”——反映华侨爱国主义精神的《唐人街》——把孔子和老子做比较——明快打字机的命运

第三十五章 塑造理想的女性 《杜十娘》与《朱门》——李香君、芸娘、李清照

第三十六章 和赛珍珠决裂 林语堂后悔莫及——林、赛的政治分歧

第三十七章 南洋大学校长 南洋大学建校新加坡——提出当校长的条件——校长和校董会的冲突——谈判——决裂

第三十八章 医治受伤的心灵 医治妻女们受伤的心灵——虚构了一个乌托邦的“奇岛”——林氏笔下的武则天

第三十九章乡情:浓得化不开 初访台湾——反对“两个中国”的阴谋——《匿名》和《从异教徒到基督教徒》

第四十章 美食之家 “伊壁鸠鲁派的信徒”——和张大千的友谊——中西美食文化比较

第四十一章 尽力工作,尽情作乐 尽力工作,尽情作乐——一个旅行爱好者——钓鱼的乐趣

第四十二章《红牡丹》和《赖柏英》 应邀在美国国会图书馆作报告——中南美美洲六国之行——一本“香艳”小说:《红牡丹》——乡情和爱情的叠合:《赖柏英》——《逃向自由城》与《无所不谈》

第四十三章 归去来兮 庄祝七十大寿——再访台湾——不能自已的乡情

第四十四章 阳明山麓的生活 阳明山麓有一块“生活的艺术”试验田——在台北继交的朋友们——请黄女士处理私人信件

第四十五章 他是一个“红学家” 林语堂和《红楼梦》——喜爱中国书画

第四十六章 “金玉缘” “金玉缘”——个性截然不同的一对夫妇——阴阳互补的美满婚姻

第四十七章 活跃于国际文坛 在国际大学校长大会上畅谈东西文化的调和——林语堂与国际笔会的历史渊源——国际笔会第三十七届大会上的《论东西文化的幽默》

第四十八章 五十年前的夙愿 主编《汉英字典》——阳明山麓的“有不为斋”——烟斗是他生命的一部分——写作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林语堂的孔子观

第四十九章 悲剧发生在幽默之家 中风的“初期征兆”——长女自尽——廖翠凤患了恐怖症——《念如斯》

第五十章 “一团矛盾” 在台港两地欢庄八十大寿——总结一生的《八十自叙》

第五十一章 在的日子里 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事——念念不忘六十年前的恋人陈锦端——在的日子里

后记

再版后记

媒体评论

他(林语堂)一生的贡献,应该是,而且也公认是对中西文化的沟通。因为论将近代西方文化引入我国者,从严复和林纾那一代起,固可说代有传人,甚至人才辈出;但论将我中华文化介绍于西方者,则除了有利玛窦、汤若望等等外国人曾经从事之外,数献身此道的中国学人,林语堂虽非人,却是极少数人中成功的一人。

——《联合报》

他向西方人士解释他的同胞和国家的风俗,向往,恐惧和思想的成就,没有人能比得上。

——《纽约时报》

林氏可能是近百年来受西方文化熏染极深而对国际宣扬中国传统文化贡献的一位作家与学人。

——台湾《中国时报》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小明337**的评论:

看了这本传记才知道,林语堂为什么那么乐观、幽默?原来林语堂从小生活在和乐的家庭中,婚后,夫妻伉俪情深,在精神上,妻子尊敬他、崇拜他;在家庭生活里,她迁就他,并向他奉献了妻爱和母爱合铸而成的深情。这和乐的家庭,不仅影响他的性格,也影响他的创作。

2017-11-10 17:01:35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施建伟先生的《近幽者默:林语堂传》是一部从史料和理论思考并重上升至批评研究的传记作品。70年代末以来,作为经历了集体失语期后专注于文学流派研究的专家,作者对于过去那些纯粹意识形态的历史评述,并没有出于“矫枉”的需要对林语堂刻意的美化,而是在大量史料的基础上,更为公允、平静地看待。本书正是作者遵循真实性原则拓展和深化林语堂文学研究视域过程中的成果。

2017-10-31 19:51:36
来自2***n(**的评论:

近幽者默:林语堂传 作为人物传记,要做到阐述事实与心理刻画两者兼顾是件很困难的事,而本书作者运用全面详尽、客观的史料,捕捉林语堂心灵的证据,在论述事实、阐释策略等方面构思精巧、完整。本书是作者倾注情感,为读者展现的是一部的民国文坛大戏。本书所蕴含的独立思考精神历久弥新。

2017-10-31 19:46:4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看了三分之一,过来追加评论,内容翔实,堪称经典

2017-10-28 17:24:31
来自lqxbb**的评论:

不多说了,林大师的经理。

2017-11-03 15:23:54
来自duanlin**的评论:

不枯燥的一本书

2017-11-05 09:43:31
来自书子ay**的评论:

台湾《中国时报》的社论说:“林氏可能是近百年来受西方文化熏染极深而对国际宣扬中国传统文化贡献最大的一位作家与学人。……尤可贵者,其一生沉潜于英语英文,而绝不成为‘西化’的俘虏,其重返中国文化的知识勇气及其接物处世的雍容谦和,皆不失为一典型的中国学者。”

2017-11-09 10:48:5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是我要找的林语堂传记,看了才知道,林语堂一生最大的贡献是对中西文化的沟通:二战前后有不少的英文读者是透过林语堂的著作,第一次接触到中国的文化和历史的,林语堂的著作,留给西方人的印象是平和、温文、儒雅的,和日本的侵略、强暴、嗜战恰成强烈的对比。值得收藏。

2017-11-09 10:47:3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林语堂的作品读了很多,很喜欢,他的作品在海外畅销四五十年不衰,行销世界各地,现在终于看到一本比较全面介绍林语堂的传记,正在阅读中,喜欢

2017-10-30 14:20:5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看介绍知道作者是林语堂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且是同济大学教授,所以可信度高,期待权威、全面的林语堂传记。

2017-10-30 14:27:00
来自lcp1107**的评论:

林语堂以独特的孔子观向西方读者介绍了孔子的思想,不少西方人都是读了林语堂的论著才知道孔子的。

2017-10-31 14:32:1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在这本传里,看到了不一样的林语堂,小时候喜欢恶作剧,却成绩优异;爱发明,发明了《汉字号码索引法》《末笔检字法》,为发明“明快打字机”耗尽多年积蓄,几乎倾家荡产。

2017-10-31 09:20:08
来自四月风**的评论:

近幽者默:林语堂传 最近对林语堂先生感兴趣,看了他自己著述的作品,又买了相关传记。这部传记的作者是研究林语堂的长期研究学者,图书的内容很丰富,史料详实,图文并茂,很喜欢,值得推荐。

2017-10-30 15:44:3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每次去台都会去参观名人故居,梁实秋,胡适,当然少不了看看林语堂先生那所中西合璧的建筑.现在买到了这本全面记录先生一生的传记,从成绩优秀却极厌恶学分,从初恋到年暮的夫妻相伴,里面有生活的幽默,有思想的睿智,全书归结为最终的“月亮还是中国的圆”。真真切切,资料全面。下次再去造访先生的故居便多了一分感动。

2017-10-30 20:51:42
来自景***s(**的评论:

喜欢林语堂,所以买了林语堂传记,读过林太乙的《林语堂传》,感觉这本更全面,更客观,更可信。只看再版前言就知道,不是随便拼凑的书,作者在台湾、香港等地做过有关林语堂的学术报告。

2017-10-30 15:33:0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林语堂旅居欧美数十年,不论著书立说,还是讲课演说,处处表现出对民族文化和祖国人民的深情厚意。要说有什么偏颇的话,林语堂的偏颇之处在于他有时会过分美化中国文化中不该美化的东西。“月亮也是中国的好”,这才是林语堂的写照。本书值得反复看,值得收藏。

2017-10-30 14:03:3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林语堂很有爱心:抗战爆发后,林语堂不仅为国内难民捐款,而且还在国外捐赠四千三百二十法郎,承担了抚养六个中国孤儿的义务。

2017-10-30 13:23:32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林语堂是享誉国际文坛的一代大师,一生四次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他的成就与人生历程都值得我们去了解、体会和学习。他在文学和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非常显赫的成就。他的作品直到今天读来仍旧有着不凡的意义。可以说,他是中国精神的传承者,是东方文化的传播者。对于这样一位大师,通过他的自传,我们能更客观地了解真实的他,对于理解他个人、他的作品、理解当时的整个中国文坛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7-10-30 11:13:5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林语堂一生重在对中西文化的沟通,曾不客气地批评中国文化,但在外国人面前,显出了骄傲的中国人的本色,背起了宣扬中国五千年文化的重任。

2017-10-30 17:10:4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正在读,真的看到了一个立体的活跃在眼前的林语堂,小时候太顽皮了,但也真的是太有才。成年后,有高度的幽默感,富于人情味,在阅尽了人间万象之后仍有一颗赤子之心。大爱。

2017-10-30 14:31:33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林语堂是一个“快活的天才”,一个“勤奋的天才”。这本林语堂传记将林语堂的勤奋、学识、贡献、矛盾,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是一本权威、全面、真实的林语堂传记,作者对林语堂有褒扬也有批评。

2017-10-31 16:34:1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林语堂在海外影响很大:林语堂逝世的消息在海内外引起强烈的反应。《纽约时报》对中国人如此郑重报导,创刊以来只有两次:一次是1975年4月逝世,第二次就是林语堂逝世。该报说:“他向西方人士解释他的同胞和国家的风俗,向往,恐惧和思想的成就,没有人能比得上。”

2017-10-30 13:21:52
来自楚若箬**的评论:

本书内容丰富,材料翔实,较为全面的评价了林语堂的一生。封面设计、排版精美,纸张很好,很有手感。又是促销超低价,物超所值。值得推荐。物流也很快。

2017-10-30 14:38:0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喜欢林语堂很久了,资料也看了不少,这一本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内容丰富,评价客观。相比林太乙的版本,更接近林语堂本人。书名很好,近幽者默,耐人寻味

2017-10-27 18:54:3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原来作家只是掩饰,林语堂其实是位发明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中文打字机——明快中文打字机,可以说是五笔输入法的前身啦,原来林语堂这么努力的写书就是为了赚钱完成他的发明,哈哈哈哈

2017-10-23 14:51:26
来自newdand**的评论:

近幽隐者何以静默?——浅评施建伟老师的著作《近幽者默——林语堂传》 如果既不研究林语堂,也不熟悉幽默文学,那么拿到《近幽者默——林语堂传》这本书的读者就完全可以像我一样把它当作一本小说来读,读一读一个叫林语堂的主人公鹤立鸡群的一生。 总体上,中国的老派知识分子总会给人相对拘谨的印象。孔子言:人生“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因而大多数知识分子的一生其实是非常苦非常漫长的修炼过程,活着就如同戴着镣铐练跳舞,直练到七十岁才有望达到随心所欲做什么说什么都不至于越红线的境界。读《近幽者默——林语堂传》,我越读越奇,觉着林是个例外,他属…

2017-11-08 09:41:04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