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茶经(全六册)图书
人气:22

茶道·茶经(全六册)

礼品装家庭必读书,金牌畅销系列,从茶的历史、艺术、功用、风情四个方面对“茶道”进行了系统而的介绍,附有陆羽《茶经》
  • 所属分类:图书 >文化>中国文化>饮食/茶酒文化  
  • 作者:《[礼品书家庭必读书]》编委会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礼品装家庭必读书
  • 国际刊号:9787545115529
  •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01
  • 印刷时间:2012-01-01
  • 版次:1
  • 开本:32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盒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全书从茶的历史、茶的艺术、茶的功用、茶的风情四个方面对“茶道”进行了系统而的介绍,其后还附有陆羽的《茶经》等。

编辑推荐

该书有多种封面,内容一致,发货,请读者知晓!

特别推荐:

唐诗宋词鉴赏全书:礼品装家庭必读书(全六册)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元曲三百首:礼品装家庭必读书(全六册)

中国国家地理 世界国家地理:礼品装家庭必读书(全六册)

资治通鉴:礼品装家庭必读书(全六册)

礼品装家庭必读书: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

福尔摩斯经典探案故事全集:礼品装家庭必读书(全六册)

目录

茶道

及时章 话其史 / 3

第二章 赏其艺 / 37

第三章 享其用 / 239

第四章 悟其道 / 321

第五章 览其情 / 439

茶经

在线预览

一般认为,唐代中期(约8世纪)以前,茶写为“荼”。据查,“荼”字最早见于《诗经》,在《诗经 邶风 谷风》中记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诗经 豳风 七月》中记有“采荼、薪樗,食我农夫”。但对《诗经》中的“荼”,有人认为其指的是茶,也有人认为其指的是苦菜,至今看法不一。最早明确以“荼”字表示“茶”字意义的,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字书——《尔雅》,其中有:“槚,苦荼也。”但因为“荼”字多义,容易引起误解,而且“荼”是形声字,从草余声,草字头是义符,代表它是草本植物,而实际上,从《尔雅》起,人们就已发现茶是木本植物,用“荼”指茶,名实不符,所以便用从木茶声的“搽”字来代替“荼”字。当时,“搽”、“荼”两字都有使用。

随着茶的发展与兴盛,在民间,人们逐渐以“茶”字取代了“荼”字。《说文解字》将“茶”释为苦茶,并指出古之“荼”字为今之“茶”字。有人认为《说文解字》是最早正式记载“茶”字的著作,但学术界普遍认为“茶”最早出自唐玄宗御撰的《开元文字音义》。陆羽在《茶经 一之源》中写道:“其字,或及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原注释:“从草,当做‘茶’,其字出《开元文字音义》;从木,当做‘’,其字出《本草》;草木并,作‘荼’,其字出《尔雅》。”证明了这一点。

“茶”字虽在民间广为流传,且被收录于《广韵》与《开元文字音义》中,然而在正式场合,仍然用“搽”,而非“茶”。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苏敬等撰写的《唐本草》与盛唐陈藏器撰写的《本草拾遗》中,都将“茶”记录为“搽”。精于茶道、嗜茶成瘾的陆羽一生较大的贡献之一,便是在其著作《茶经》中将“茶”的所有称呼统一规定为“茶”。至此,“茶”的形、音、义被确定并逐渐流传开来。

茶树的起源

按照植物学分类方法,茶树属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属。它是一种常绿木本植物,乔木型茶树的高度可达15~30米,基部树干为1.5米以上,寿命可达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之久。目前,最常见的是栽培类茶树。为了使其多产芽叶和方便采收,人们往往用修剪的方法抑制茶树纵向生长,促使茶树枝横向扩展,所以,树高多在0.8~1.2米之间。茶树的经济学年龄一般为50~60年。

茶源于中国,在被人们发现并利用之前,便已存在。中国被称为“茶之故乡”,有文字证明,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培育与利用茶树。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种植茶树的经验慢慢积淀,代代相传,并且传播范围也越来越广。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kaoshiy**的评论:

开纸张胶版纸包装盒装8其他C【书摘插画】茶道·茶经:礼品装家庭必读书(全六

2015-12-19 17:14:47
来自祈点nn**的评论:

茶道·茶经:礼品装家庭必读书(全六册) 茶道·茶经:礼品装家庭必读书(全六册),送给朋友的,。

2014-11-12 13:17:52
来自a***6(**的评论:

六本小册子,讲解了全面的茶文化,性价比很高的一套书,静下心来慢慢研读还是蛮有意思的,搞活动的时候买的,非常满意!!近期在当当买了两三千块钱的书,都非常好!

2017-05-07 22:11:32
来自古叶儿**的评论:

茶道·茶经:礼品装家庭必读书(全六册)道·茶经:礼品装家庭必读书(全Z六册)作者《礼品书家6庭必读书》编委会

2015-07-16 12:56:2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茶道·茶经--一套非常实用的茶文化图书,值得收藏和拜读。

2015-07-21 16:36:5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我喜欢的书,内容贯穿的茶的前生今世,书本不大,休闲时闲读几页很养心,还有我喜欢的陆游的茶经,放在书架上很有茶文化底蕴

2014-05-05 11:14:41
来自花开梨**的评论:

书中介绍了茶的历史及发展和传播,制茶和冲茶,茶的各种知识应有尽有,书后还附有唐代陆羽《茶经》,有益,值得一读

2014-06-24 10:27:0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还没有打开,我是茶外行,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有所进步

2016-12-01 21:56:21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很精致的一套书,感觉不错,内容很详细,循序渐进的讲述了我国茶的历史,值得收藏。

2017-06-07 21:10:56
来自007mary**的评论:

看图片以为是厚厚的一套,收到后没想到是很小一本。对茶的种类发展和方法都有讲解,对了解茶还是有帮助的。古色古香的包装!

2015-03-21 18:09:3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人在草木中,喝茶即养心。中国是茶的故乡,然而却日益被当下忽略… … 找回久违的文化很重要。好人喝好茶,懂茶即懂心。

2014-07-18 23:27:10
来自楼下小**的评论:

充满了传统文化的味道,讲的很细,包含了茶的品种、质量鉴别、茶道、茶史等,很好。

2015-01-31 08:47:18
来自汽蒸水**的评论:

修心、养性,茶道、茶经,是茶会研究人员基础的东西,茶礼、茶理,文字间的修行,是素养身心的好法子,茶

2013-09-07 22:16:5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喜欢茶、爱茶,也就买了这套书来读,内容丰富,增加了吃茶知识,性价比很高!

2014-04-27 11:49:44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我很喜欢茶,所以想了解茶艺茶道,此书是最好的伙伴。

2017-07-05 12:05:52
来自后来的**的评论:

详细的介绍了茶的历史,对于我这种对茶一无所知的人还是很实用的。

2014-11-30 21:20:15
来自F***a(**的评论:

对茶的执念啊23333 茶文化真的贯穿中国历史 茶是个好东西 可惜品不懂

2017-06-17 18:22:17
来自portiai**的评论:

本来觉得礼品书,对内容什么的没报多大的希望,可昨晚读来,真的让我省去翻多本书的辛苦,对于喜欢茶的朋友来说,比较有价值!尤其是第六本的《茶经》,省去了我还要买一本的苦恼。编者用心良苦,谢谢!

2014-11-01 11:17:06
来自aliciaa**的评论:

这次在当当订书是最不愉快的一次,从下订单到收货一共用了8天,这也太慢了,这还是快递吗?都成了平邮了,真失望,送来的时候装书的箱子都烂了,请以后别再发天津大洋物流了,太不靠谱了,大晚上的给人家送货,还这么慢。希望当当能正视这个问题。

2013-12-03 19:39:4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值得得一套书,茶的历史茶的种类都讲的很祥尽,对学茶了解茶很有帮助。

2017-05-29 17:19:1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好书,看了非常有收获。书中介绍了茶的历史及发展和传播,制茶和冲茶,茶的各种知识应有尽有,书后还附有唐代陆羽《茶经》,长知识,而且全书分了六册装订,每册拿在手中看书非常方便。非常给力。

2013-09-02 08:13:03
来自tangwan**的评论:

琴棋书画诗酒茶,尤其是现代文学家中的文人们更是好茶,与茶结下不解之缘。一杯好茶,清幽质朴中,有花的香气,诗的情愫。

2015-04-30 10:00:16
来自乐小艾**的评论:

哈哈,真值得得一本书。茶的历史茶的种类都讲的很祥尽,对学茶了解茶很有帮助。尤其后面付了陆羽的茶经以及其他后人的茶书

2014-06-24 15:01:19
来自格瑞特**的评论:

性价比高,物有所值,因此买了两套,另一套拿来送给爱好茶道的盆友。装帧素雅、简约,从茶的历史、艺术、功用和风情四个方面对“茶道”进行了系统的介绍,涨知识,且实用性强,确属‘家庭必读书’哈!

2015-10-15 15:27:30
来自楠语书**的评论:

茶道·茶经(全六册) 送给开茶店的朋友的,我没看到实物,从他发的朋友圈看很不错

2017-10-31 17:18:33
来自终胜**的评论:

《茶道·茶经》内容简介:禅自然是有的,但不是写在墙上、画在菜杯上。它和茶相同,人生无所不茶,无不是茶,人生无所不禅,无不是禅。茶不在禅里,禅也不在茶中。茶或禅以及生活的一切恼害化成一缕轻烟,飞向空无的所在,那就是茶弹一味了。茶的真滋味,禅的真境界,唯有平常心乃能知之。

2016-07-23 01:15:46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