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停止无效努力:如何用正确的方法快速进阶图书
人气:7

请停止无效努力:如何用正确的方法快速进阶

李一诺、张世东、赵隽艳等职场大咖激赏推荐!!!备受思考、上进型人士青睐的公号“圈外”掌门的首部力作,帮你重新定义努力的真正涵义:找到努力的正确姿势。在追求个性的时代,成为超级个体。
  • 所属分类:图书 >成功/励志>成功/激励>激励  
  • 作者:[孙圈圈]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12646759
  •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1
  • 印刷时间:2017-01-3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没有什么天赋异禀,源于持续有效的努力

停止无效努力,让你的付出有所成就

帮助努力很久依旧没有成功的人,找到正确的努力方向,让人生少走弯路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努力,只是没找到正确的努力方法。本书从发掘天赋、提升能力、选择平台、回归自己等几大方面详细阐述了努力的正确模式。书里所讲的关于努力的方法与思路可以用来分析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大多数问题。

书中提供的科学以及便于实践的工具与方法。都通过形象生动的思维导图展现出来。结合每篇文章的后续练习好好实践。终将会彻底颠覆一个人过去的思维认知。从而让工作和人生发生巨大的变化。

编辑推荐

«备受思考型、上进型人士青睐的公号“圈外”的首部作品,圈外的每篇文章都被上百公号疯狂转载。

«作者的自我成长观点和能力提升方法论,受到李一诺、赵隽艳、张世东等业内人士的高度好评。

«彻底摆脱以时间长短定义努力的错误观念,加速升级你的眼界、心智和能力。

«提供正确的努力模式、科学的学习和思维工具、实用的个人品牌提升方法。

«在某一个领域拥有的专长,获得聪明的做事套路和观察世界的方式。

«为了使抽象的思维与学习模式便于理解,本书插入上百张精美思维导图。(详情请见插图那儿)

«作者根据书中的文字内容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编写了与本书配合使用的《我的进阶笔记》。可以让读者在书中学到的知识,随时随地进行实践性操作。

主编推荐:《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 《做内心强大的女人》

套装推荐:《女人成长书系》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书系3册套装》

作者简介

孙圈圈

本名孙园媛,曾任全球著名管理咨询公司咨询总监,现创业中,[领英洞察]专栏作家。

干货、烧脑、长文公众大号“圈外”(iquanwai)掌门 ;圈柚(圈外读者的统一名号)心目中机智善良、潇洒倜傥、47.3568公斤级中青年职业女性的榜样。

她的文章,生动有趣却又干又长,醍醐灌顶却无比烧脑,催人上进却不鸡汤。

做原创公众号,却坚持不接广告、不收赞赏,只做品质内容。

目录

推荐序

我眼中的圈圈

用更有效的方式去努力

及时章 人人都有天赋:如何快速找到你的天赋优势

你没钱,真的不是因为不努力

——找到正确的定位才是关键

努力,到底是不是天赋

——80%的人对天赋的理解都错了

别再挥霍你的天赋了

——觉得自己没天赋,是因为你没方法

第二章 学习如何学习: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学习的正确姿势

——靠意志力的学习,都是耍流氓

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为什么你有海量信息,却解决不了现实问题

第三章 构建思维能力:让烦恼变成真正有效的思考

正确定义问题,减少无用功

——认清六个问题,节省80%的无用功

“活的思维”与“死的知识”

——清晰的思维不是无法培养的

跳出固有思维

——为什么有些人条理清晰,却没有洞见

我们的独立思考:既不独立,也不思考

——你以为的“真相”,其实只是“立场”

第四章 提升沟通能力:如何成为高段位沟通者

为什么你总是有口难

——如何做好临场发

如何愉快地闲聊

——聊天不是为了得出一个正确答案

说事实不如讲故事

——你很难说服人,是因为你没用这个套路

拓展弱联系

——最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源并非来源于好朋友

第五章 选择合适平台:借助平台成就不可取代的自己

职业规划应规划什么

——90%的人不会做职业规划

个人商业模式画布

——像企业一样,给自己做规划

主副业选择

——如何成为斜杠青年

你的高度=自身价值 平台高度

——借助平台的正确姿势

抓住机会,才能弯道超车

——如何利用企业资源来提升个人价值

第六章 破除思维定式:哪些思维方式会终生阻碍你

努力和结果之间并非线性关系

——如何拥有一个高性价比人生

牢牢困住大部分人的错误意识

——如何才能不做纸牌魔术里的观众

别给自己贴标签

——长期的标签将成为一个自证预

第七章 回归真实的自己:善用情绪,才能掌控人生

情商的真正意义

——情商不只是对别人,更多是对自己

如何应对自己的功利心

——上进是一种高发慢性病

如何与性格“缺陷”和平相处

——性格很难改变,那要怎么活下去

后记

在线预览

你没钱,真的不是因为不努力

——找到正确的定位才是关键

这本书,我将与你分享的是:努力的方法论。但在此之前,我们需就努力方向达成一致。因为方向错了,再好的跑步姿势和跑鞋,也很难帮你到达终点。

所以这及时篇文章,我们就不鸡汤、不鸡血、不厚黑地来聊聊——关于“钱”的方法论,以及你的“个人价值定位”。

个人的价值定位

所有的人都会发现,同样学校同样专业的同学,毕业几年之后,薪资差距会变得很大。

鸡汤君说:别在乎一时的薪酬,应该继续坚持梦想。鸡血君说:你还不够努力,还没看到过魔都、帝都凌晨四点的太阳。厚黑君说:你别傻干了,得学会搞关系、找资源。但是,这些都无法给你一个想要的答案。

我们都知道,产品会有不同的价值定位:产品经验丰富、价格低廉、服务。举例来说,你买苹果是因为产品好,去沃尔玛是冲着价格低,住万豪是服务的差异化。

人也一样,说白了,大家都是出来“卖”的。要让别人出钱买你,得看你的价值在什么方面。

那么,用分析产品的思路来分析人,人都有哪些价值定位?各种定位从物质回报的角度有无高低之分呢?

决定你的价值的六个因素

首先,我们都必须承认,这个世界并不,所以你的收入不是你能创造的价值,这其中,是存在一个差值的。用公式表示就是:

那么,你的实际价值又取决于什么呢?

这里有一个基础模型,称为冰山模型,可以回答这个问题。这里我将冰山模型做个微调,用来分析我们的问题,结果如下:

根据这个模型,你个人能够创造出多大的价值,离不开三大内在要素:

及时个要素,知识和技能。比如我现在写这篇文章,冰山模型是知识,电脑打字是技能。一个人的知识和技能是可以后天习得的,也是非常显性、容易展示出来的。所以,我们称为冰山上的部分。

第二个要素,能力,比如学习和思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等。相对知识和技能来说,能力的培养周期长,并且,能力高低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往往要通过仔细的行为观察。所以,能力是在冰山中间的部分。需要注意的是,能力跟天赋中的“潜在能力”紧密相关,比如,有些人数字敏感性很强,这是潜在能力,如果未经开发,那么发挥不了太大作用,但如果经过开发,比如训练他做数据分析,这时候,这种潜在能力就会显性化,表现出很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关于能力和天赋的关系,我们在本书之后的文章中还会提及,并做详细解释。

第三个要素,是天赋,包括潜在能力、性格特质、动机、价值观。潜在能力在上面有举例,在此不再重复。在性格特质方面,比如,你是外向型的人,那么在做一些服务类的工作,就会比内向型的人要更加轻松,因为符合你的性格偏好。动机,比如你是成就感动机的人,那你做咨询工作,就会比权力动机的人感受到更多快乐,也容易做得好。价值观也是一样,如果你将工作视为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途径,而不仅仅是赚钱的工具,就更容易坚持下去,也容易有更好的结果。

这些天赋对成人来说,可变空间不大。同时,也很难观察到,即便是我们自己,也常常意识不到自己的天赋在什么地方。当然,天赋是一个大话题,我在本书之后的篇章里,还会陆续提到。

说完了内部因素,我们简单看一下外部因素。外在因素也包括三个方面:出身、选择、运气。出身是你拥有的原始资本,选择是让你重新获得资本的机会,而运气,则是你选择之后能否如愿的随机因素。

价值定位的五种类型

所以,我们再回顾一下这个模型,一个人的账面价值(薪酬)最终取决于六大因素。

你会发现,这六个因素里面,有些是无法改变的,比如出身和运气,而另一些是可以人为改变的,比如知识、技能、能力。

复杂一点的是天赋和选择。天赋本身几乎不能改变,但是你可以通过发掘自己的天赋、选择与之匹配的工作,从而较大化地利用它。所以,我们暂且也认为它是部分可变的。

另外,选择大于努力这句话我同意,可问题是,当你选择的时候,并不知道哪个选择是对的。我们都知道,早十年有100万的话,买房比炒股的选择更明智,但在当时,谁也不肯定。

并且早有研究表明,股评家们的选择并不比随机选择更加靠谱。所以,选择这件事情,更多的是一项能力,至于选择这个行为本身,并不能带来很大的改变,所以把时间投入在某个选择中,更像是投机。

刨除不可变因素,我们可以把个人所选择的定位(也可以称之为增值方式)分成五种不同的类型:投机型、知识型、技能型、能力型、天赋型。

需要注意的是,在识别你的价值类型时,并非看你有没有知识、能力,而是要看你的差异化因素在哪里。

这跟产品的道理是一样的,沃尔玛东西多,可别的超市也不少。你会用excel,可所有人都会,你的可替代性很强,那就不会有人愿意购买。

所以,差异化因素才是你的价值所在。

你的价值定位决定你的高度

实际上,你的定位类型,早就已经决定了你的薪酬天花板在哪里,不管你多努力,基本很难突破。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

投机型:追求账面价值较大化。目前的人才市场,还不是一个信息对称的市场。所以,同等能力,可能A企业支付1万,B企业支付1.2万,C企业支付1.5万。投机型的人竭尽全力,通过各种渠道,找到愿意支付更高价格的地方,不惜频繁跳槽。这类人,天花板很明显,就是企业愿意为他们所支付的较高价格。

知识型:或许你觉得知识很值钱?但事实并非如此。为什么呢?

其一,当今社会,你想知道什么,网上搜索就可以了,或者通过社交网络找到那个领域的人就可以了,可替代性太高。你就算把《百科全书》背下来,还得靠卖记忆力课程赚钱。

其二,知识跟思维,是有差别的。现代社会,随便一个人,知识储备都超过孔子、老子、亚里士多德……但你为什么还在学他们的思想?所以,起作用的不是知识,而是思维。不能内化为能力的知识,是很难为你增加财富的。

另外,你可能会想,“罗辑思维”难道不是贩卖知识吗?是的,可罗振宇能贩卖知识,靠的是他的商业运作能力。并且,他讲书,靠的不是把知识复述出来,而是用他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理解、揉碎,然后再输出给你。是这种能力而非知识是他成功的关键。

所以,不能结合思维能力的知识,价值是很低的。

技能型:技能型跟知识型其实有点类似,你能想到的最典型的技能型应该是操作工,熟练地修理仪器、操作机器。

我曾为一家企业设计过人才发展体系。对方问我:我们的工人,十年二十年不离开公司,可生产管理岗位毕竟很少,能否像研发部门那样,除了管理通道之外,再建立一个专业通道,让他们也可以在企业内部长久发展?

我的回答是:可以,只要你们愿意支付他们每次升职后的加薪。

所有高管都沉默了,因为再熟练的操作工,能为企业创造的价值是有限的,所以他们不愿意付出那么高的成本。

你可能没意识到的是,很多初级白领,其实也是技能型的,数年如一日地写报告、做表格、走流程,Office软件用得贼溜。

所以,技能型的人的天花板是,企业愿意为技能付的钱,而这取决于该技能在市场上的稀缺性。

能力型:比如一些做专业服务类以及管理类工作的人,其定位基本是能力型的。比如咨询顾问,每天用PPT,但不会有谁是因为PPT用得好而成为一个好顾问的。恰恰相反,一些PPT用得一般,但能力很强的人,也没有因此太影响职业生涯。

技能不行,能力可以弥补,但能力不行,技能无法代替。能力型的人,天花板往往是他们自己,而不是外在的限制。

天赋型:比如搞艺术、做设计的,同等努力的情况下,最终能够做得比一般人好的人,个人价值定位常常是天赋型的。

Gillian Lynne是音乐剧《Cat》和《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的编舞,是位舞蹈家。她小时候注意力一直不集中。后来,母亲带她去看专科医生,听完讲述之后,医生打开了桌上的收音机,然后医生和母亲走出房间,在门外观察她。他们一离开,Laynne就伴着音乐开始舞动,医生跟她母亲说:她没有病,她是个天生的舞者,送她去舞蹈学校吧。

我们之前提到的冰山模型,有很多研究都表明,冰山下面的天赋部分,60%以上的程度决定了一个人能够创造的价值。

如何选择定位

说完这五个类型,我们不妨来评估一下,从投入的精力、回报的高低、投入没有回报的风险以及该价值定位的可替代性来看,采取哪种定位策略,产出又高,并且风险和可替代性低呢?

想要补充说明的是,知识和技能也是依赖于能力和天赋的。比如,你的学习能力更强,学习知识就会更快、理解得也更透。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来,想要获得更高的回报,的选择有两个,一是提升能力,二是不断认识自己、发掘自己的天赋。

然而,大多数人的选择是什么呢?投机、学知识、练技能。

拼命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报告写得越来越熟练,excel用得越来越出神入化,机器操作得越来越好,然而,收入还是上不去。

长此以往,会出现两种结果:要么陷入自我怀疑,变得焦虑、迷茫、颓废;要么觉得公司亏待自己,转而采取投机型策略,频繁跳槽。

为什么大多数人会做出这样的下策之选呢?

及时,知识和技能最容易提升。我们在前面提到冰山模型时讲过,知识和技能是最易习得的,我听了一堂课,学会了一个知识点,这是几乎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事情,几乎没什么风险。

第二,受限于岗位的定位。不仅人会分不同的价值定位类型,其实岗位也一样。有些岗位的性质,本身就是技能导向型的,要求表格做得越快越好、流程越熟练越好。

人都是有惰性的,在这种情况下,岗位要求如此,你就没有时间也没有动力去提升岗位并不需要、上级并不认可的能力。

我非常反对一些鸡汤文所讲的逻辑不通的故事。比如,一个每天审核报销单的小助理,通过分析老板的报销单,对公司业务熟稔于心,然后逆袭成为公司管理层。

及时,这是万分之一概率的个例,而且运气、机遇是关键,这种故事不可复制。

第二,一个人如果每天埋头于琐碎重复的事情,他是很难从这种惯性中走出来、切换大脑、不计回报地去思考什么业务发展的。

总之,如果想要收入更高,你需要:

1. 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内化成能力。

2. 有技能的,需要找到稀缺技能,当然,这种稀缺性只能维持一段时间,一旦供求达到平衡之后,收入就会下降。

3. 能力,才是长久需要提升的,因为世界变化太快,只有能力是各种岗位间通用的。

4. 同时,要不断尝试和总结,发现自己的天赋。

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并不是在讨论哪种类型更好,并不是在追求一个正确的答案,只是单纯从个人价值提升的角度探讨有哪些可选择的方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你追求快乐、不追求价值提升,只要不后悔,并没什么对错。我们探讨的,只是大多数普通人的路。

所以,本书接下来的篇章,都将围绕如何发现天赋、如何提升各项能力以及如何进行选择等话题展开。所有的方法论都在这里,如何去做,就看你了。

精彩提炼

1.你个人能够创造出多大的价值,离不开三大内在要素:及时个要素,知识和技能。第二个要素。能力,比如学习和思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等。第三个要素,天赋,包括潜在能力、性格特质、动机、价值观。

2.决定你最终能够收获多少回报的,除了内在因素之外,还有三大外在因素:出身、选择、运气。

3.个人价值定位有五种不同的类型:投机型、知识型、技能型、能力型、天赋型。

4.在五种不同的价值定位类型中,的选择有两个,一是提升能力,二是不断认识自己、发掘自己的天赋。

5.大多数人没有采取选择,而是将自己定位在知识型和技能型,原因是:及时,知识和技能型最容易提升。第二,受限于岗位的定位。

6.如果想要收入更高,你需要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内化成能力。有技能的,需要找到稀缺技能。当然,这种稀缺性只能维持一段时间,一旦供求达到平衡之后,收入就会下降。能力,才是长久需要提升的,因为世界变化太快,只有能力是各种岗位间通用的。同时,要不断尝试和总结,发现自己的天赋。

后续练习

通过以下三个问题进行分析,看看你的个人价值定位是哪个类型:

1.你所做的岗位,关键成功要素是知识、技能还是能力?

2.你当前相较于其他同岗位的人,差异因素是什么,是知识、技能还是能力?

3.你对自己的能力和天赋是否有所了解?你认为当前从事的工作是否发挥出了你的优势?

努力,到底是不是天赋

——80%的人对天赋的理解都错了

我之前提到,发现自己的天赋并正确应用,能够帮助我们提升个人价值。但是,大多数人对于天赋的理解都存在很大的误区,并且,也都在以各种方式白白浪费自己的天赋。

努力,到底是不是天赋

要论天赋如何发挥,我们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天赋。80%以上的人,对天赋的理解基本都是错的,至少存在以下三个误区:

误区一,认为天赋是能力:但实际上,天赋只是潜力

在说天赋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想到莫扎特。他14岁的时候,在教堂听了一首经文歌的演唱后,就能凭记忆把它全部默写出来,这首歌大概有两分钟,而且有好几个声部。

这是天生吗?不是。在他6岁的时候,他就已经完成了3500小时的练习,而且是在他父亲的指导下。他的父亲是一位音乐家,还曾出版《小提琴奏法》,他放弃了宫廷乐师的工作,将全部精力用在莫扎特身上。

但是,倘若让我们也练习那么长时间,就可以达到莫扎特的天才程度吗?很大可能不会。

所以,所谓天赋,指的是某种天生的特性,让一个人可以在同样起点的情况下,比一般人更加快速地成长。

也就是说,在某个领域内天赋高的人与该领域里的一般人,他们的努力与水平之间的关系,类似于下图两条实线。

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往往以为天赋=能力,以为天赋是那条虚线,以为只要有天赋,那么不需要努力就可以有一定的结果,努力只是锦上添花。实际上,天赋只代表一种潜力,是否能够转化为能力,则是需要后天刻意练习的。

异类》、《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等书中,早已揭示了心理学家关于“高手是如何炼成”的研究结果,那就是,天赋是需要后天开发的,就是所谓“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

所以,天赋经过刻意练习,才能转化为能力。

误区二,天赋不行,努力来补:但实际上,努力也是一种天赋

天赋包括能够帮助一个人更快速成长的所有天生特性。而一个人要能够更快地成长,其实需要两个要素,一是能力方面的天赋,也可以称为潜力;二是意愿方面的天赋。天赋的这两个要素,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有提到过。

但是,我们在谈天赋的时候,往往只说了前面一个要素,而忽略了后面的要素。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人天生更加有同理心,他当然能够更好地与他人沟通,但是,如果他性格并不喜欢与人沟通,也没有动力去开发自己的沟通能力,那么很可能也不会比一般人成长更快。所以,意愿的很大一部分也是天赋。

从这个角度来说,“努力也是一种天赋”这句话就有其合理性了。因为,努力代表着一种意愿,背后是由性格、动机、价值观等等来决定的,而这些都是天生的特性。

所以,天赋包括能力天赋以及意愿天赋两个方面。

这可能是一个让人有点绝望的发现。但是,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就放弃了呢?恰恰相反,我们更应正确地将天赋应用到适合的领域,才有做成事情的可能性。

误区三,天赋离一般人很远:但实际上,每个人都有天赋

为什么说,每个人都有天赋呢?

从意愿天赋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动机和价值观,当然也就有自己独特的天赋。

从能力天赋来说,这句话也是成立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每个人在不同领域上的潜力是不同的,我可能更有人际敏感度,你可能更有数据敏感度,他可能在乐感方面更加擅长。我们或许没有像莫扎特一样出众的音乐天赋,也没有像爱因斯坦那样的高智商。然而,我们忽略了相对天赋的概念。也就是说,跟你自己相比,你在A方面是比B方面更有潜力的,那么你花同样的时间,在A方面是比B方面成长快很多的,如果选择一个能利用A方面天赋的领域,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天赋,也都需要利用天赋。

天赋到结果之间,有多少条岔路

要知道如何正确发挥天赋以达成最终的结果,我们就需要先来看看,天赋跟结果之间,是怎样一种关系,我用树形图来做个分解。

首先,事情的结果取决于两大方面,一是内部因素,即你做了什么,二是外部因素,即你的运气等。

抛开运气、机遇这类很难掌控的要素,我们来看内部因素,也就是你的行为。行为取决于什么呢?

一个人的行为取决于三个要素:知、能、愿。也就是说,当你知道当前的岗位/角色应该做什么,也有能力可以做成,同时又有愿望去做的时候,那么好的行为就发生了。

举例来说,你是公司的产品经理,你正确地认知到产品经理应该做的事情,并且有能力完成,同时也很有意愿去做,那行为就是好的,但至于能否做成,还取决于一些外部要素。

角色认知这方面,天赋不起主要作用,所以这条线暂且不细分。能力和意愿都跟天赋有很大的关系,所以继续细分。这里,我将能力和意愿,分别分成先天和后天两部分。也就是说,能力取决于先天的能力天赋以及后天的刻意练习。而意愿,取决于先天的意愿天赋以及后天的环境和经历。

关于能力取决于天赋和刻意练习,我在前文已经说过,这里说说意愿的先天和后天因素。

举例来说,你天性是喜欢学习新东西的,然而周围环境并不鼓励,大家也都毫无上进心,那你的学习意愿也会降低。所以,意愿是有先天和后天因素的。

另外,关于刻意练习,我仍然将它继续细分,分为练习的方法以及练习的热情。方法是说,你知道如何进行刻意练习。而热情是说,你是否对刻意练习充满热情,因为刻意练习是一项艰辛的事情,是一个不断行动、犯错、反馈、调整的过程,我们后面会介绍。当然,倘若没有足够的热情,我们也是很难持续下去的。

大部分人,都在挥霍自己的天赋

所以,我们现在知道,天赋如何作用于结果,过程中会有哪些岔路了。但从我的观察来看,大部分人都在这个作用过程中,挥霍掉了自己的天赋。

挥霍方式一:用错地方

天赋用在不同的领域,效果是不一样的,我们用如下的坐标图来看。

维度一是天赋的差异性,也就是说,这个领域之内,天赋高和天赋低的人,结果有多大差异。比如,你的天赋是数据敏感度强,如果用在数据统计这个领域,差异就不会很大,因为一个数据敏感度不强的人,做好数据统计这项工作,并不会比你多花费多少时间。但是,如果用在咨询领域,作为一个分析师,那么天赋的差异性就会很大,数据敏感度弱的人,确实会花费比你多很多的时间,来达到跟你一样的水平。

常常被忽略的是维度二,天赋的决定性。在一些领域,虽然天赋的差异性明显,但天赋的决定性并不强。比如,数据敏感度强的人,在咨询领域,当然是会有明显的差异,然而,对于咨询工作来说,需要的是综合性素质,比如解决问题、沟通、团队合作、计划等等,即便另一个人数据敏感性并没有那么强,但若在其它方面优势明显,那么你也未必占得很多先机。但是,如果你把数据敏感度强的天赋,用在大数据分析领域,那就占得先机了,因为这一项天赋对于该领域的成功,是有决定性作用的。

因此,本质上维度二看的是,这个天赋是否是该领域内的关键成功要素。

所以,综合这两个维度来看,你的天赋需要用在这样的领域:及时,这个领域内,是否有这项天赋,是否会导致较大的差异化;第二,该天赋是该领域的关键成功要素。

如果用错地方,天赋的作用当然就无法发挥出来。

挥霍方式二:缺乏正确的方法

关于中国男足,球迷常常感叹一句话:中国十几亿人,居然找不到11个足球天才。然而经过前文的描述,大家都知道:不是找不到天才,而是天才需要刻意练习。

为什么乒乓球总是中国人打得好,跳水也总是中国队员的优势项目?难道中国人在乒乓球和跳水方面有天赋?当然不是。实际上,这正是正确训练方法的体现。这些优势项目,从国家队到基层,教练水平都是很高的。在这些项目中,都是中国向国外输出教练的。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中,我们往往过于关注“一万小时”,常常忽略了这一万小时的具体内容,那就是“正确的刻意练习方法”。

所以,掌握不了正确的刻意练习方法,天赋是很难变成能力的。

挥霍方式三:缺乏热情的滋养,开发动力不足

刻意练习的过程是艰辛的,根据心理学家 K. Anders Ericsson的说法,它不是重复你已经掌握了的内容,而是去挑战难度更高的内容。所以,维持刻意练习的热情,才有可能让我们一直进行这项艰辛的活动。可是,热情从哪里来呢?很多人都认为是爱好,实际上,爱好是被扭曲最多的一个概念。

大多数人认为,爱好是一个神奇的事物,能够让你爱上某项工作、孜孜不倦、不知疲惫,取得成功。实际上,你去问一个人的爱好是什么,多半会回答音乐、画画、做手工艺……是的,都是业余爱好。

似乎没有多少人天生爱好销售、咨询、创业这些跟工作相关的内容。但是,为什么很多人工作起来,热情比自己的业余爱好还大呢?

因为,热情并不来源于爱好。根据自我决定理论,热情来源于自主感、胜任感、归属感。

胜任感和归属感我们都可以理解,你能够做好一件事情,当然会更有热情,你共同做事的同伴或者环境,让你有归属感,当然也会让你更有热情。

但我想说的是,很多人都忽略了自主感。做同样工作、担同样责任的情况下,如果可以让你自主安排工作时间、做事方式、合作方式,你会更有幸福感,工作也会更加积极和投入。

当然,对于你的雇主来说,你的能力越强、能力

媒体评论

次看圈圈在奴隶社会的文章,就被惊艳了,有格局、有深度,有深厚理论、能指导实践。思维、沟通,核心的两个基本技能,讲得深入浅出,能懂能用。职场干货,不过如此了。

——盖茨基金会大中华区负责人、公号奴隶社会创始人:李一诺

于个人来说,这无疑是一本成长圣经;于企业来说,这也是一本培养年轻人的极佳教材,教会他们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与人交往沟通以及理清个人发展目标。

——百特中国人力资源总监:赵隽艳

要是我入行的时候有这样接地气的书,我会少走很多弯路。看看今天的园媛,我感到我的幸运是造就了超越我的一代人,希望园媛这一代同样能造就更加的下一代!

——前美世咨询全球合伙人:张世东

我对这本书的感觉:长篇、烧脑、干货。知识自己懂是一回事,能分享出来且让人接受,需要非凡的能力,而圈圈就有这种能力。

——麦肯锡洛杉矶咨询师:李奕

咨询顾问向来专注于引领企业进步,而圈圈却换个角度,将严谨落地的方法,传授于渴望成长的年轻人,帮他们少走弯路。这本书,或可助力一代人的成长。

——美世咨询大中华区合伙人:张磊

非常好的文章,授人以渔。很多时候不是不努力,只是没找对方法思路,这套思路可以用来分析大多数问题,读完要好好实践。

——读者:Lucy

看圈圈的文章总是能让我静下心来思考。以前读书看文章我都是恨不得一下看完,急功近利,太在乎自己看了多少。现在看圈圈的文章如果不写点什么就不舒服,必须反复看,提炼出来框架做做笔记,再思考思考对自己的启发,这样才感觉通透!

——读者:胡少华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请停止无效努力:如何用正确的方法快速进阶 作者的文笔引人入胜,我们要努力也要找对方法。

2017-11-15 08:30:38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