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路在何方图书
人气:38

敢问路在何方

1982年的春节,电视系列片《西游记》开始动工。那时距离现在,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十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拼搏的年代,是奋斗的年代,是奉献的年代。 拍摄《西游记》系列片,用去了六年的时间。这六年,我和全剧组...
  • 所属分类:图书 >文学>纪实文学  
  • 作者:[杨洁]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39957883
  •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01
  • 印刷时间:2013-01-01
  • 版次:1
  • 开本:12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86版《西游记》最解读!

时值1986版《西游记》开拍30周年之际,杨洁导演首次著书公开当年拍摄细节。当年激情澎湃的她,立志要把名著《西游记》改编成雅俗共赏的电视剧,因此肩挑重任,与主创人员一起开始了激情燃烧的奋斗岁月。在选角、选景、拍摄过程中,出现了数都数不清的难事、趣事、神奇事,让人吃惊、担心、大笑、感动!这不仅仅是一本拍摄手记,更是杨洁导演等一代艺术家的铿锵人生,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时代乃至整个中国的时态变迁,读来感人,激人励志,振奋人心!

编辑推荐

25集电视剧拍摄6年,剧组也经过九九八十一难。一部《西游记》 链接一个时代的伤痕和荣耀,这不是娱乐曝光,这是一个艺术家的铮铮风骨和励志人生。

多家出版机构争抢版权,百余家主流媒体一致公认的“年度期待好书”!

30年间重播2000多次,老版《西游记》已成为无法逾越的经典。它串联着几代中国人的情感记忆,影响着一个时代的影像历史。总导演杨洁83岁高龄首次著书 真实地披露不为人知的拍摄内幕,还原一段被尘封的历史,致敬所有的工作人员和《西游记》剧迷。

全新披露200多幅珍贵剧照及工作照。

作者简介

杨洁:

四川营山人,出生于河南信阳,中国电视剧及时代导演,代女电视艺术家,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制片人、导演。中国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荣誉会员。

曾多次获“飞天奖”“金鹰奖”“星光杯奖”及其他奖项。1988年,以249万张选票获得“新时期十佳电视剧导演”之首;2005年,及时届电视剧风云盛典获得“终身成就奖”;2010年1月,获中国电视剧导演委员会颁发的“杰出贡献奖”。

主要执导作品:

1982年至1987年电视剧《西游记》

1993年电视剧《朱元璋》

1994年电视剧《武夷仙凡界》

1995年电视剧《司马迁》 杨洁:

四川营山人,出生于河南信阳,中国电视剧及时代导演,代女电视艺术家,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制片人、导演。中国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荣誉会员。

曾多次获“飞天奖”“金鹰奖”“星光杯奖”及其他奖项。1988年,以249万张选票获得“新时期十佳电视剧导演”之首;2005年,及时届电视剧风云盛典获得“终身成就奖”;2010年1月,获中国电视剧导演委员会颁发的“杰出贡献奖”。

主要执导作品:

1982年至1987年电视剧《西游记》

1993年电视剧《朱元璋》

1994年电视剧《武夷仙凡界》

1995年电视剧《司马迁》

1996年电视剧《西施》

1998年至1999年电视剧《西游记》续集

目录

及时章 从选景到选角

一 天任

二 路在何方

三 始于足下

四 风雪黄山

五 拜谒九华山

六 惊艳张家界

七 意外收获

八 三个徒弟和三个师父

九 绿叶扶红花

第二章 拍摄中的那些事儿

一 开拍之前

二 牛刀初试前

及时章 从选景到选角

一 天任

二 路在何方

三 始于足下

四 风雪黄山

五 拜谒九华山

六 惊艳张家界

七 意外收获

八 三个徒弟和三个师父

九 绿叶扶红花

第二章 拍摄中的那些事儿

一 开拍之前

二 牛刀初试

三 道观生活

四 洞中日月

五 天河牧马

六 茅草屋之战

八 玄奘走过的路

十 我们的团队

十一 趣事、乐事

十二 险事、异事

第三章 大幕落下以后

一 是祸?是福?

二 山雨欲来

三 险遭腰斩

四 观众的回馈

五 音乐的风波

六 特技的玄虚

七 如何比较

八 “齐天乐”晚会

九 龙驹悲歌

十 大幕落下以后

后 记 甲子缘

在线预览

九 龙驹悲歌

在取经路上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他是西海龙王三太子的化身,是唐僧的第四个徒弟:白马。

从《除妖乌鸡国》、《偷吃人参果》、《祸起观音院》,到《三打白骨精》,我们都没有一匹自己的白马。原想养马很麻烦,不如到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找马,但是这给我们增加了很大困难:例如在海南岛拍摄时,找不到白马,剧务好不容易才借到一匹很漂亮的棕色大马。美工师用大白把它浑身涂满,看上去还能凑合。但这马被刷上颜色后,猛然乱蹦乱跳起来,挣开了束缚,一直跳到水田里去!这下可糟啦,它身上的颜料一沾水,就都掉了色,成了一匹花马!而且它提高了警惕,人们休想再靠近它,根本不可能给它补颜色!我们只好给他们师徒拍个远景,走个过场算了!

更可笑的是在湖南张家界。打前站的李诚儒报告说,那里根本没有马,更别说白马了!我叫他继续找。可是我们到了张家界,已经开始拍摄了,白马还没有找到。我给了外号“王铁嘴儿”的副导演王小颖一个任务:不管在哪里,三天内找到白马!王小颖想尽办法,急得嘴里起了燎泡,可是连湖南的周边都没有!后来他在火车上听说湖北与湖南交界处有白马,于是他就奔了湖北。

三天内,王小颖在电话里告诉我:

“这里有一匹白马,可以借给我们,但主人要跟来,要多少多少钱。”

我说:“什么条件也不要讲!拉回来就是!”

白马果然按时来了。大家一看,傻眼了!这马又矮又瘦,皮包骨头,还总是低垂着头,似乎连抬头的力气都没有,哪里有一点儿白龙马的气势!

我问它的主人:“它怎么这么瘦?不是有病吧?”

他说:“是赶路赶的!”

不管怎样,总算有了马,而且是白的,这就不错了!但是一到拍戏,又有问题了。汪粤一上马,脚就踩到了地上,这小马歪歪咧咧地直要倒!我说:“算了,别骑了,就拉着吧!”

所以在《三打白骨精》这集戏里,唐僧就没有骑过马。我们拍摄时也尽量避开全景,免得人和马比例失调。唐僧师徒上山的戏,我准备只上一次黄狮寨,让师徒四人化上妆,一路拍着走。烟雾师在山顶放烟雾,以造成妖怪出没的效果。 九 龙驹悲歌

在取经路上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他是西海龙王三太子的化身,是唐僧的第四个徒弟:白马。

从《除妖乌鸡国》、《偷吃人参果》、《祸起观音院》,到《三打白骨精》,我们都没有一匹自己的白马。原想养马很麻烦,不如到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找马,但是这给我们增加了很大困难:例如在海南岛拍摄时,找不到白马,剧务好不容易才借到一匹很漂亮的棕色大马。美工师用大白把它浑身涂满,看上去还能凑合。但这马被刷上颜色后,猛然乱蹦乱跳起来,挣开了束缚,一直跳到水田里去!这下可糟啦,它身上的颜料一沾水,就都掉了色,成了一匹花马!而且它提高了警惕,人们休想再靠近它,根本不可能给它补颜色!我们只好给他们师徒拍个远景,走个过场算了!

更可笑的是在湖南张家界。打前站的李诚儒报告说,那里根本没有马,更别说白马了!我叫他继续找。可是我们到了张家界,已经开始拍摄了,白马还没有找到。我给了外号“王铁嘴儿”的副导演王小颖一个任务:不管在哪里,三天内找到白马!王小颖想尽办法,急得嘴里起了燎泡,可是连湖南的周边都没有!后来他在火车上听说湖北与湖南交界处有白马,于是他就奔了湖北。

三天内,王小颖在电话里告诉我:

“这里有一匹白马,可以借给我们,但主人要跟来,要多少多少钱。”

我说:“什么条件也不要讲!拉回来就是!”

白马果然按时来了。大家一看,傻眼了!这马又矮又瘦,皮包骨头,还总是低垂着头,似乎连抬头的力气都没有,哪里有一点儿白龙马的气势!

我问它的主人:“它怎么这么瘦?不是有病吧?”

他说:“是赶路赶的!”

不管怎样,总算有了马,而且是白的,这就不错了!但是一到拍戏,又有问题了。汪粤一上马,脚就踩到了地上,这小马歪歪咧咧地直要倒!我说:“算了,别骑了,就拉着吧!”

所以在《三打白骨精》这集戏里,唐僧就没有骑过马。我们拍摄时也尽量避开全景,免得人和马比例失调。唐僧师徒上山的戏,我准备只上一次黄狮寨,让师徒四人化上妆,一路拍着走。烟雾师在山顶放烟雾,以造成妖怪出没的效果。

上山时还算好,尽量少拍带马的镜头。拍戏时就让猪八戒拉着,不拍时,马的主人一路使劲拽着它,帮它使点劲。下山可惨啦!它的腿一个劲地抖,下山的山路狭窄拐弯处,它就拐不过来!我们的人拉着它的尾巴,它的主人拽着笼头,旁边还有人护着,怕它掉下去!

不管怎么样,这集总算凑合过去了。我暗下决心:一定要买一匹白龙马!

三打白骨精》拍完后,1983年的6、7、8三个月,我们在北京摄影棚内拍摄凌霄宝殿,蟠桃园,南天门等内景戏。9月份,我们到内蒙锡林浩特去拍孙悟空天河放马的戏。

使我高兴的是,这里有许多好马!里面有两匹白马,一匹最漂亮,高高大大,很有精神,一根杂毛也没有。但它的性子很烈,一般人都调教不了它。另外一匹白马是骑兵团团长的。它个子稍微小一点,样子一样漂亮,只稍稍有几根杂毛,可是脾气温顺多了。它驮着“唐僧”在马场过了好几天,我们的戏也拍完了,他们也处熟了。

临走前,我向马场的负责人问起可不可以把这匹马借给或者卖给我们?他们表示:按道理,军马是不能卖的,除非除了军籍!但如果我们为了拍摄需要,他们可以向领导汇报。我对他们说:马是一定要的,我会再和他们联系,请他们等我的消息。

回京以后,我向制片部门提出要买白马的事,没想到两个制片主任大为反对。他们提出增加一匹马会增加几十万开支——到处要用车皮,还要有专门养马的人工,会增加多少麻烦等许多理由。我则坚决要买下这匹白马。难道以前因为找不到白马而产生的麻烦还少吗?更别说白马总是变样,已经直接影响了艺术质量;再说根本不会有那么大的开销。争来争去,弄得面红耳赤,急头白脸,谁也说服不了谁!我就直接向领导打了必须买白马的报告。领导很快批准了我的申请。

我立刻和马场的同志联系,问问是否可以把那匹白马卖给我们,谁知他们已经把这匹马除了军籍,只等我们的消息了。只要给八百元钱就能给我们送来!没有几天,这“第四个徒弟”就到我们剧组来报到了!

这“第四个徒弟”没有辜负众望,它四岁就来到剧组,跟着我们转战南北,跋山涉水,一共相处了五年!

有两个人专门伺候它的生活,长途时坐火车,它和道具服装在一起,共用一个车皮,这两个养马师傅和它一起坐在那闷罐车里。因为是慢车,他们有时要在闷罐车里坐上十几天!短途时是用卡车运送。

养马的师傅非常尽力,不论白天夜晚,马的饲料都不会短缺。不多久,它就被养得皮毛光滑,更加漂亮精神,真有个白龙马的样儿!

白龙马的前身——龙宫三太子应该是个英俊潇洒的小伙子,由北京电影制片厂的王伯昭扮演。他要在龙宫与龙女开打,还要在武夷山与悟空对打,必须会些武功。王伯昭不会武功。我问他,武打部分的戏是用替身还是愿意亲自上?他希望自己能学些武术,不愿意用替身。我有点怀疑:这不是一时片刻的功夫,只有几天的时间就得拍!他能学成啥样?也许还得备着替身。但王伯昭不怕苦。林志谦一招一式地教给他,他连摔带打地用心学。到了该拍他的戏时,他果然摸爬滚打的还真不错!我对志谦说:“这是两个人的功劳!教的学的都好!”

三太子变成了白马,王伯昭以后又在1985年1月军艺礼堂拍了《扫塔辨奇冤》里的龙宫夺宝、闹洞房等内景戏,之后就离开了剧组。后来那年的4月,我们在昆明的昙花寺拍摄白龙马救唐僧时需要三太子本人的形象,可是找不到他。他的单位没有人,那时也没有手机。怎么办?我想了个招儿:让白马来试试。让猪八戒逗弄白龙马,声音大一点,我们把录像机对着白马,录下它所有的动作和反应,然后配上画外音,试看效果如何?我们本来准备拍它一个晚上,看看能不能得到合适的镜头。结果,出乎我们的意想,我们这匹可爱的白马,居然和马德华对着演成了这段戏,它点头,抬头,咬住猪八戒的衣服,看起来天衣无缝!

这匹白马非常通人性。每当想起它来,我就像想起一位朋友。它不是一匹马,而是一个人!它是那样勤恳忠实,从不偷懒,永不背叛。它不能说话,但却可以用它的目光表达感情。它在拍摄的生活中,曾经经历过几次险情。这几次险情都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记忆中。

那是在苏州的24小时,剧组出发前,白马每次都要上卡车。它必须踏上一块斜搭在卡车上的木板才能上车。这次,它不知是踏空了还是踩滑了,一下就摔倒了!身体卡在了房屋前面的水沟里,身上还驮着笨重的马鞍。它倒在那里,四蹄挣扎着努力想站起来,但马鞍卡在水沟里,使它站不起来,人们也拉不动它。大家忙乱着去拿东西来弄它起来时,它无助地倒在那里。我心疼地蹲在它面前,安慰它:“你疼吗?你怎么不小心些?别着急,我们就来拉你起来的!”

这时,我居然看到它的眼睛里流出了泪珠!真的,一大颗泪珠!天啊,它就像听懂了我的话,伤心得流泪了。当时,我也要几乎哭了。因为我感觉到它心里有那么多话却说不出来,这种无法表达的痛苦不是我们人类所能理解的!

好在大家立刻拿来了工具,七手八脚地把它扶着拉着弄了起来,然后拉着它在院子里走动走动,看它有没有受伤。活动了一会儿以后,它就行动自如了。我一直担心地看着,直到它小心翼翼地走过那个加宽了的木板,上了卡车。我望着它,不知道它那惊魂未定的心是不是安定了下来。

还有一次,是1987年的6月,我们在九寨沟拍摄《错堕盘丝洞》。我们拍完了瀑布下面的戏,准备拍摄师徒四人在瀑布上面行走的镜头。人们拉着它和师徒四人从另外一条路上往瀑布上面走。当时我和摄像师、场记等人在山下等待,只听见远处一阵嘈杂,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一切都是他们后来告诉我的:

就在上坡的时候,在非常湿滑的石头上,它又滑倒了,躺倒在乱石沟的缝里,山沟里淌着急流的水,冲击着它。大家都慌了手脚,急着想把它从水沟里拉出来,但是这次可不像上次,乱石沟比较深,水流又急,真怕把它呛着,但是水沟旁边的地方很狭窄,大家挤在那里,不管费多大的劲也拉不出来,两个养马的人也束手无策。围观的人很多,却没有一个能帮上忙的。

这时,有一位游客过来了,他推开了我们的人:“让我来!赶快先把它身上的马鞍卸下来!”

我们的养马人赶紧卸下马鞍,这位游人叫大家让马休息一会儿,让大家听他的口令,一起使劲。几十秒钟后,他拉着马的缰绳,一声呼喝,一蹬缰绳,大家一同使劲,我们可怜的白龙马就势从水沟里站起来了!

那位游客,是一位藏族同胞,是一位专业的养马人!难怪他了解马的习性和需要,他和马的关系和比我们大家都要亲密,他和马默契到不用语言就能沟通。

白马站起来了。师徒四人和它又上了路,到我指定的瀑布上面拍完了师徒们行走的那个镜头。他们回来后,我听说了详细情况,感到自己太残忍了!在它经历了那样痛苦的事件后,还要它若无其事地继续拍摄!如果是人类,他起码会要求休息片刻,可是它是一匹马!它不能够诉说痛苦,不能提出要求!

第三次,是7月份,我们从九寨沟回来在灌县的二王庙拍摄蜈蚣精的戏。

进庙时,为了方便,我们从庙的后门进去,走向事先选定的景点。白马走在我们中间。二王庙是依山而建,从后门的许多台阶一路往下。台阶旁边是一溜排水的水沟,水沟旁是个水泥的斜坡,白马就驮着“行李”在斜坡上走。大家新到一个地方都挺兴奋,一路上嘻嘻哈哈地聊着天。

没想到,险情突然发生了!路旁有一棵歪脖子树,倾斜地伸向路中央。我们的白马本来可以过去,但是它的身上的行李包撞在树上,马就一下子腾空掉进了旁边的排水沟里,走在它旁边的徐霆雷被马撞了一个跟头,小徐身体轻便,就势窜到了旁边,落到了沟里。这排水沟很宽,长年是湿的,还长着青苔,很滑,地势又很陡,所以白马虽然是站在沟里,却站不住,一直往下滑。这水沟是直通的,没有边,水可以一直流到下面去。这次的危险是较大的!如果拉不住它,它就会掉到下面去!

这时大家都奋不顾身了:项汉一个箭步跃到水沟里,用自己的身体顶在马前面。但他的力量远远不够,他和马一起向下滑。徐霆雷则在马的旁边,拼命地抱住马腿。其他许多人都扑上来,有的揪住马尾巴,有的拖住马鞍,从各个角度想拉住我们的白马,但他们还是跟着白马一起下滑!眼看快到水沟边,就要马毁人亡!但是就在将要达到边缘的那一刻,因为水沟的坡度稍微缓了一些,加上大家的努力,这番生死拼搏终于停止在水沟的最边缘。

可怜的白马,可爱的小伙子们!虽然我记不住当时所有参加抢救的人,但那惊心动魄的场面,至今让我感动不已!

匆匆五年过去,我们的戏拍完了。一切都有结束的时候,我也得和亲爱的白龙马告别了。

它在我没有能力顾及到它的时候离开了剧组,不知被人弄到哪里去了。后来,我听说它和我们剧组所有的布景道具一起,被弄到无锡去了。还听说它被人当做一景,在无锡搞了个卖点,立了个“《西游记》的白龙马”的牌子,游客出××钱就可以和它一起照相,出××钱就可以骑着它照相,出多少钱就可以溜一圈……我听了这个消息真是太吃惊了:它居然被当做卖钱的工具了!它可是《西游记》的功臣哪!它辛辛苦苦五年多,风里雨里,爬山越岭,出生入死好几次,这不应该是它的下场。但是我自己都深陷于痛苦之中,无力自拔,哪有权力有能力去为它鸣不平呢?从它的遭遇,我深深感受到人类的冷酷。

多年以后,我记得是1995年,为了拍摄《司马迁》,我们到无锡基地去采景,我特地打听这匹亲爱的老马的下落。基地负责人说:“它还在!它如今享受退休干部待遇:住单间,吃小灶。”

于是我立刻去找它,看看它到底如何“享受退休干部待遇”的。

我们走到基地边上半山坡一条靠墙的小路,发现路边贴墙的地方有一间像洞穴一样的小“屋”,其实只是一个山坡上挖出来的洞窟,很阴暗,很狭小。靠近门口还算有点光亮,那里有一匹孤独的瘦马,独自无精打采地嚼着马槽里的稻草。这么远就能闻到屋里满是马粪味。它很脏,几乎看不出它原来的白色,这就是我们的白龙马?我不禁沿着小路走到它跟前,从近处打量它。它回过头来,望着我。我震惊地认出来了,它就是我们当年一同共过患难的白龙马,但是已经没有了当年的精气神。

我轻声地问它:“你还认得我吗?老朋友?”

它一动不动地望着我,眼里没有表情。

我又问它:“这些年,你过得好吗?你怎么这样瘦了?他们给你吃得饱吗?”

它仍然在专注地听着,一动也不动。我不知道它脑子里有没有想起当年的日月?

“我们来看你了,你还记得《西游记》吗?记得吗?你想我们吗?”

这时,可能别人以为我神经病了,一个劲地催我:“它听不懂!快走吧!”

我们离开了,我一直回头望着它,它也一直望着我,我觉得它认出我来了。我站住了,因为再走一步,就会走出它的视线。这时我大为惊异:它叹了一口气,有些怅然地回过头去了。

我吃惊地对王崇秋说:“它叹气了!它认出我们了!”

他不信。我却相信,它那一声叹息里包含了多少悲苦!我从心底感受到了:这就是它无言的回应。

我向基地的领导提出我的希望:“把我们的白马照顾得好些,它是有功的。《西游记》有它的血汗!”他们答应了,但是又附加了一句:“现在够好的啦,马活不了多久,也该差不多了!”这句话使我寒心,有这样的想法,能好好地照应它吗?

1996年,我在无锡唐宫拍摄《西施》,又去找寻它的踪迹。但这次比较难,已经没有人去关心什么“白龙马”了,好多人不知道它在那里。后来才打听到,它和马群一起,养在马厩里。于是我们几个人又到马厩去找它。但是到处都找不到,那里都是棕色红色的高头大马,就是没有白色的马。问到马厩管理员,才知道它就在马群里。

我们终于发现了它!可是令我大吃一惊:它矮小,瘦弱得不成样子!它就在马群里,却被遮挡得看不见。这就是我们的白龙马?真令人不敢相信。它怎么变成这样了?现在是马群开饭的时候,在这些高头大马中间,可怜的它根本挤不到马槽前。那些年轻力壮的马,一个个凶神恶煞地把它挤到一边。它只能畏缩地躲开,免得被它们踩到。

我们在马圈外观察了好一会儿。我心痛地看到,它竟然连一口吃食也无法得到。它又老又无力,不被踩死也会饿死,真是一幅悲惨的情景!我预感到,像这样下去,它的日子不会太久了,也许这就是我一次看到它。我让管理员把它牵出来,让它和我们一起照个相,留下一个影像,就算个的纪念吧!

在这个心酸的时刻,我对它说:“你还认得我吗?我们都老啦!”但是我感受不到我的白龙马的任何反应,它已经衰老得对外界的一切都木然而无动于衷。它只是低垂着头,仿佛连抬起头看我们一眼的力气都没有了。这不是和人的风烛残年一样吗?如果没有人来关心它、爱护它,它的生命也许瞬间就会消亡了。我心痛难忍,当时若不是有别人在身旁,我真会为它痛哭一场!

我气愤地问管理员:“你们知不知道它就是《西游记》里的白龙马?能不能给它改善一下现在的生活条件?难道没有注意到别的年轻的马欺负它,它根本吃不到东西吗?为什么不把它分开,单独给点吃的呢?”

他满口答应,把它牵到另外一间屋里去了。他大概心里奇怪我们这几个人怎么这么关心它吧。

我们离开了。不知道我们走后,那可怜的“白龙马”是否能够吃到一口食物?

第二年,我听说我的“白龙马”死了,它就埋葬在基地里,一个无人知道的地方。我无语!

我想起当年在内蒙古草原拍摄马群时,那可爱的白马是多么英姿挺拔,它和朋友们一起在草原上尽情驰骋,抖着长长的鬃毛,迎风长嘶。那时的它多么年轻,多么快乐。是我把它从朋友那里夺了过来,使它过上剧组的生活,让它和我们一起,辛辛苦苦,走南闯北,当上了“白龙马”。但这对它有什么用呢?这并不是它自己的选择。它再也没有了朋友,是那样孤独。等到它被人们利用完了以后,就被冷酷地抛弃。现在,它因为衰老而被排挤,被疏忽,被看成了累赘,于是默默地死去。它的心情又有谁去关心,谁能理解呢?其实,人和马一样!到了没用的时候,谁还会关心你的生死呢?人尚且如此,何谈一匹羸弱不堪、不能讲话的老马呢!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总感觉回忆录最后都变成成功日记一样,或者说苦难记。所有的辛酸和不易不就是我们所说的追求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吗。还有我们好像习惯与分享成功,为什么不能分享一些失败的案例呢?这样是不是更能帮助人们少走弯路

2014-09-09 10:14:38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杨洁导演的作品,勾起一代人儿时的宝贵回忆,通过这本书,才能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到一部流芳百世的作品背后,需要多少人付出多少的努力。值得拥有

2017-02-15 15:26:31
来自有又**的评论:

书里内容大部分是杨洁导演第一次写出,以前看过几篇杨导的文章,也介绍了西游的相关情况,但是这本和那个并不重复,杨导文笔很好,如果专攻文学,也是名厉害的女作家,杨导敢说敢干,是女丈夫。看了她的文字,我知道了西游记在现在是不可能再有了

2013-09-16 20:08:59
来自我的人**的评论:

永远忘不了小时候第一次看电视剧《西游记》的震撼,在我小小的心里,孙悟空是世界上最帅的人,女儿国国王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虽然以后又出了好几个版本的西游记,但86版还是我认为不可超越的经典。杨导终于写出了这本书,也算为我的童年记忆打上了完满的句号。

2012-12-28 09:47:01
来自babylu3**的评论:

一直知道西游记是历经数年历尽艰辛拍出来的,没有想到那么难,杨洁导演很敢做也敢说出来,原来除了人力物力财力不足还有那么多弯弯绕,白龙马的结局也很让人心酸啊,当然也有惊喜,没有想到家乡有上镜啊

2013-04-26 14:40:4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西游记的拍摄过程堪称是一条漫漫取经路,其中的艰辛想必也只有各位工作人员最明白,普通人无法真正的感受到。不过经典就是经典,后来翻拍的那些即使特效服装更华丽,也超越不了这部。向经典致敬!

2015-03-27 21:55:09
来自chamber**的评论:

说实话,纸质一般,印刷更是一般。内容嘛,倒是挺能体现作者的个性。对于西游记拍摄过程,也有很多的描写,值得一看。但西游记的故事实在太多了,总感觉作者只是说了一点点。

2015-11-08 23:07:5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排版真心不喜欢……纸质也不喜欢看的累眼睛……但是杨洁导演写的这本书真的不错。既能认识西游记也能看到一个时代的一角。以及诸位为人的态度。很有意思。

2016-07-02 02:53:53
来自萌玲玲**的评论: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欢的,86版的西游记堪称经典,它陪伴了我整个童年时光,整个书中记录了拍摄的艰难过程,6年间仿佛也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也记录了大幕落下后的悲欢离合!

2017-10-24 23:04:37
来自***(匿**的评论:

很激励人的回忆录式的书,导演讲了拍摄西游记的艰难曲折,电视剧的百看不厌来自与导演演员们的心血和汗水。这是第二次买了。

2017-03-19 08:40:31
来自我在西**的评论:

难忘经典,30年前的真相 说起西游记让我想起小的时候的一件事,那次为了看《西游记》悄悄跑到有电视的同学家里看,结果爸妈一时找不到我,吓得以为人被拐走弄丢了,急得不得了,后来找到了,狠狠揍了我一顿。《西游记》这部伴随成长的经典电视剧曾让人那么着迷,那么喜爱。

2014-10-20 09:30:42
来自城建北**的评论:

也许只有那个年代,只有杨洁这样的导演和那些演员才会有永远的西游记,一天几天钱的收入,无加班费,真是历经万难,成就经典,西游记几代人共同的经典

2016-09-22 14:27:3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棒的书,当年西游记拍摄的确十分艰难,但那种西游精神直到今天仍然传承着。感谢杨洁导演,拍出了我至今最爱的一版西游记!

2016-03-05 17:18:29
来自独行求**的评论:

通过此书,让我们跟随杨洁导演,去深入了解经典《西游记》拍摄之时的前前后后,近距离的去感受演职人员当时所经受的艰辛。经典不是凭空而来的,一分耕耘才能获得一分收获!!!

2016-03-03 02:55:3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是我期待很久的一本书,杨洁导演和其他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用尽快7年的时间完成的一部呕心沥血的伟大巨作,也是我们国家的一部瑰宝。内容很不错把西游记里一些不为人知的一面让大家知道他们的多么不容易很励志。

2014-03-15 14:34:0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经典之作,那个年代的拍摄条件艰苦,但是拍出来的作品却不是现在一些电视能比的上的,电视剧经典,书也不错,就是很多东西可能太久了,有些内容略显简单,但是还是能明显的看出拍摄的艰辛,也正是此才造就了经典,为上一辈的老艺术家们致敬

2014-08-10 22:45:54
来自我思健**的评论:

开篇我们能同当年的杨洁女士一样感受到重任在肩,和一开始的斗志昂扬激情澎湃的想要去拍好这部西游记的迫切心情,当年同时开拍的还有红楼梦,可是同为四大名著的拍摄待遇却一个天一个地。杨洁女士带领整个西游记剧组跋山涉水,西游记甚至可以说是中国旅游城市的缩影,我想对于一些人来说可能一辈子去过的地方都不会有西游记剧组走过的地方多。只不过接下来的过程并不如杨洁最开始设想的那么顺利,无论是拍摄条件的艰苦还是技术上的难题都一一出现,我们很难想象在当年那种技术条件下,要拍出荧屏上那些腾云驾雾、光怪陆离的景象要克服多少困难,但是最后剧组还是向全…

2017-11-20 15:48:1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以前只知道《西游记》电视剧拍得妙趣横生,但真不知道电视剧背后那么多心酸。尤其看到白龙马那里,忍不住眼泪哗哗的。杨洁导演为人处世的方式可能有些欠妥,但她是个伟大的女性、伟大的女导演,这点毋庸置疑。向那个伟大的团队致敬!

2013-05-10 14:36:47
来自往事如**的评论:

86版西游记可以说是享誉全球的中国电视剧品牌,如同老酒经久不断衰,感动了一代又一代国人。杨洁导演此书重新回顾了当年拍摄该剧的前台背后,说不完的喜怒哀乐,道不尽的此情此景,让人重温经典倍受感动。经典是怎么练成的?就请大家也来好好欣赏此书吧

2014-07-28 23:37:4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因为是看着86版的央视《西游记》长大的,因此,对这部电视剧有特殊的感情,很想了解它。通过这本书,让我大致了解了这部戏的台前幕后,收获一份感动。当年老艺术家们艰苦奋斗,兢兢业业的艺术精神,是我们这一代人最值得学习的!

2015-11-24 15:55:10
来自茜***Q(**的评论:

买回来两天就看完了,之前在电视上看到过杨洁导演讲述拍摄西游记的故事,书里则有更多节目上未曾提到过的艰辛,看了才知道当年是怎样用一台摄像机拍出了属于大家童年记忆的西游记,感谢杨洁导演以及86西游记的参与者,感谢他们的付出成就了一部经典的电视剧。最后,书中还有明信片赠送哦。

2017-05-12 12:46:2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86版西游记可以说是享誉全球的中国电视剧品牌,如同老酒经久不断衰,感动了一代又一代国人。杨洁导演此书重新回顾了当年拍摄该剧的前台背后,说不完的喜怒哀乐,道不尽的此情此景,让人重温经典倍受感动。经典是怎么练成的?就请大家也来好好欣赏此书吧

2017-09-11 11:21:59
来自小白团**的评论:

敢问路在何方 86版西游记是伴随儿时的情怀 杨洁导演拍摄这部剧克服了千难万险 不亚于一次西天取经

2017-09-15 23:19:12
来自卿酒酒**的评论:

这本书我是怀着感动和不平看完的,合上书就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86版的西游记已然是经典,但是我没想到过经典的创造过程是这么艰难,让人心里油然而生一种敬佩之情。这本由86版西游记的导演杨洁女士记录下来的点滴西游路,为了纪念西游记开拍30周年,我想更是为了纪念那段刻骨铭心的西游旅程。如果不是看这本书,我对于这部全中国人民老少皆宜经典剧仍会只停留在唐僧师徒三人西天取经途中历险遇到各路妖魔鬼怪的层面上,我不知道原来86版说的是西游记集中放映的时间,而不是开拍时间,而她的开拍时间是在82年,整整6年时间!6年时间用来拍摄一部电视剧!这对于现在…

2012-12-27 23:12:23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