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飚回忆录(上下册)(精)图书
人气:30

耿飚回忆录(上下册)(精)

《耿飚回忆录(上下)》描述了耿飚同志一生的革 命历程。全书分为1909-1949年和1949-1992年两部 分。前一部分记录了耿飚同志新中国成立前的经历, 主要记载他参加革命斗争,特别是参加革命战争的过 程,也是耿飚同志...
  • 所属分类:图书 >传记>其他  
  • 作者:[耿飚]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010172774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6
  • 印刷时间:2017-06-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耿飚回忆录(上下)》描述了耿飚同志一生的革 命历程。全书分为1909-1949年和1949-1992年两部 分。前一部分记录了耿飚同志新中国成立前的经历, 主要记载他参加革命斗争,特别是参加革命战争的过 程,也是耿飚同志从童工走上革命道路,以及戎马生 涯的回忆实录。第二部分记录了耿飚同志在新中国成 立后各个时期的人生历程,主要记述了他在外交战线 上的工作历程,也包括在“”中、在粉碎“四人 帮”的斗争中以及后来在中央军委、国务院和全国人 大常委会任职时的经历和见闻。

作者简介

耿飚(1909一2000) 耿飚,湖南省醴陵县人。1909年生。1925年参加共青团,192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早年曾参加工运农运,任游击队长。1930年参加红军,历任参谋、教导队长、科长、团长、师参谋长等职。长征以后。历任红4军参谋长、八路军第385旅副旅长兼参谋长、晋察冀军区副参谋长、晋察冀野战军参谋长、19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建国后先后担任我国驻瑞典、丹麦、芬兰、巴基斯坦、缅甸、阿尔巴尼亚等国大使,外交部副部长,中联部部长,中央军委常委、秘书长,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是中共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十二大、十三大中顾委常委。

目录

上册 及时章 通往“宝山”之路 “宝山”在哪里? 我的“半边街” 童工生涯 那一声“喊子” 高高的洗砂台 身在“宝山”已识宝 第二章 锤子梭镖钢枪 闪光的梭镖 扑城,扑城! 巧计发传单 我的及时支枪 细流汇大海 第三章 崎岖井冈路 雾满龙冈旗满龙冈 战争的教鞭 “飞将军自重霄入” 架起胜利的桥梁 东征漳州 水口之战的教训 漂亮的歼灭战 令人困惑的广昌苦战 血,总是热的! 第四章 长征风雷 告别于都河 突破三道封锁线 奔袭道州 湘江血战 强渡乌江 首夺天险娄山关 四渡赤水再克遵义 从金沙江到大渡河 雪山草地苦难风流 路,向明天延伸 第五章 从陕甘宁到晋察冀 渡河东征 “神仙洞”里的“修炼” 援西军始末 留守“抗日大本营” 陇东的“反摩擦”斗争 奔赴抗日前线 收复张家口 第六章 从谈判桌到攻城战 斗争在北平军调部 四平保卫战侧记 张家口,我们一定回来! 转战平汉路 安国夜谈兵 正太线上捷报频传 东歼青沧顽敌 保北战场再次扬威 清风店大捷 解放石家庄 第七章 鏖战长城下建立新中国 兵出紫荆关 八百里路风和雪 为“王牌军”掘墓 平津西线斩“长蛇” 红旗插上太原城 踏破贺兰山阙 我,永远是人民的战士! 下册 及时章 脱下军装干外交 将军荟萃外交部 怀仁堂内学礼仪 接见十大使 第二章 从北京到北欧 奔赴斯德哥尔摩 一人任三使 及时次招待会 与联合国秘书长的秘密会谈 添砖加瓦砌“炉灶” 无形的桥梁 第三章 南亚热浪 调任驻巴基斯坦大使 “打开西面的大门” 访巴 “援助是相互的” “我们什么也不要” 异国故人来 第四章 外交部内外 副部长们 签订边界条约 陪同出访 签订中国印尼友好条约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种豆捕鱼打黄羊 第五章 再度出使邻国 “又要你去当大使了!” “我们都是将军出身” 海滩上的宏论 第六章 新中国外交正确辉煌 挺直脊梁办外交 坚持和平外交 开展国际经济合作 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第七章 风雨十年忆“” 挨批斗琐记 “策划人就是我!” 敢说阿尔巴尼亚的“坏话” 调任中联部长 得罪“” 心碑永存 第八章 春风又绿中华 接过手令之后 政务军务忙 出访传友谊 初版后记 再版后记 视频索引

在线预览

将军荟萃外交部 1950年年初,刚过阳历年,我们十九兵团司令部 就忙开了。参谋们有的在起草文件,有的在核对资料 ,有的在打电话,我则在批阅一份报告。忽然,通讯 员进来叫我:“副司令员!李政委和杨司令员请您过 去一下。” “老耿,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中央来了命令,要 调你到北京去做外交工作。”李志民同志一见到我, 就笑眯眯地对我说。

“什么?调我去干外交?”我感到十分意外。因 为,自参加红军之日起,我早已把自己和人民军队联 结在一起;虽然在党的领导和人民的支持下,经过20 多年战斗,现在已经打下革命江山,但我决心还要为 保卫人民胜利果实,为保卫祖国建设而继续紧握枪杆 子;而且,从个人感情上说,我也合不得离开长期在 一起工作的战友,离开一道浴血战斗、生死与共的广 大指战员。

杨得志同志和李志民同志从我的表情上看出了我 的心事,就一唱一和地劝我: “老耿,你以后还可以来兵团走娘家嘛!” “枪杆子当然重要,但是搞外交也同样重要啊! ” “挑你,算是挑对了!掰着指头数,我们这里也 只有你最适合搞外交!” 其实,他们不劝说,我也决不会不同意调动工作 ,因为:首先,对于中央的命令,我当然无条件服从 ;其次,我也明白外交工作的重要性。我只是对部队 、对战友以及对驻地人民群众,有一种浓郁的依恋之 情,因而合不得离开他们。

春节刚过,我便奉调携眷来到北京,临时住在华 北军区招待所。招待所所在的隆福寺一带,是有名的 繁华地区,孩子们一到,就嚷着要去逛街看热闹。但 是,我却迫切地想去看看天安门。我把这个想法一说 ,孩子们鼓掌欢呼,连赵兰香手里抱着的仅两岁的小 女儿,也在不停地拍着她那双小手,而且他们吵嚷着 要求马上就去。于是,冒着摄氏零下十几度的严寒, 我们来到天安门前。

一阵寒风吹来,使我不由自主地赶紧翻起了军大 衣的领子。当时,长安街南面棋盘街一带的房子尚未 拆迁,天安门广场要比现在小得多;也许由于京郊的 防风防沙林带尚未种植的缘故,那时广场上的西北风 比现在要强劲寒冷得多,吹在脸上和颈间,好像刀刮 般地疼痛。所以,我急忙把孩子们的棉衣领子也翻起 来。

虽然天气是这样寒冷,可是此刻我的心里却是热 乎乎的。

巍峨的天安门,在初春的阳光下显得更加雄伟壮 丽。

仰望天安门城楼,我仿佛听见:在开国典 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那响彻云霄的声音,依然回响在广场上空。 将军荟萃外交部 1950年年初,刚过阳历年,我们十九兵团司令部 就忙开了。参谋们有的在起草文件,有的在核对资料 ,有的在打电话,我则在批阅一份报告。忽然,通讯 员进来叫我:“副司令员!李政委和杨司令员请您过 去一下。” “老耿,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中央来了命令,要 调你到北京去做外交工作。”李志民同志一见到我, 就笑眯眯地对我说。

“什么?调我去干外交?”我感到十分意外。因 为,自参加红军之日起,我早已把自己和人民军队联 结在一起;虽然在党的领导和人民的支持下,经过20 多年战斗,现在已经打下革命江山,但我决心还要为 保卫人民胜利果实,为保卫祖国建设而继续紧握枪杆 子;而且,从个人感情上说,我也合不得离开长期在 一起工作的战友,离开一道浴血战斗、生死与共的广 大指战员。

杨得志同志和李志民同志从我的表情上看出了我 的心事,就一唱一和地劝我: “老耿,你以后还可以来兵团走娘家嘛!” “枪杆子当然重要,但是搞外交也同样重要啊! ” “挑你,算是挑对了!掰着指头数,我们这里也 只有你最适合搞外交!” 其实,他们不劝说,我也决不会不同意调动工作 ,因为:首先,对于中央的命令,我当然无条件服从 ;其次,我也明白外交工作的重要性。我只是对部队 、对战友以及对驻地人民群众,有一种浓郁的依恋之 情,因而合不得离开他们。

春节刚过,我便奉调携眷来到北京,临时住在华 北军区招待所。招待所所在的隆福寺一带,是有名的 繁华地区,孩子们一到,就嚷着要去逛街看热闹。但 是,我却迫切地想去看看天安门。我把这个想法一说 ,孩子们鼓掌欢呼,连赵兰香手里抱着的仅两岁的小 女儿,也在不停地拍着她那双小手,而且他们吵嚷着 要求马上就去。于是,冒着摄氏零下十几度的严寒, 我们来到天安门前。

一阵寒风吹来,使我不由自主地赶紧翻起了军大 衣的领子。当时,长安街南面棋盘街一带的房子尚未 拆迁,天安门广场要比现在小得多;也许由于京郊的 防风防沙林带尚未种植的缘故,那时广场上的西北风 比现在要强劲寒冷得多,吹在脸上和颈间,好像刀刮 般地疼痛。所以,我急忙把孩子们的棉衣领子也翻起 来。

虽然天气是这样寒冷,可是此刻我的心里却是热 乎乎的。

巍峨的天安门,在初春的阳光下显得更加雄伟壮 丽。

仰望天安门城楼,我仿佛听见:在开国典 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那响彻云霄的声音,依然回响在广场上空。

记得数月前举行开国典礼时,我所在的中国人民 解放军第十九兵团正在西北前线。当我们在司令部里 通过电波听到那庄严而洪亮的声音时,大家都 激动地跳了起来。但是,我在欣喜中又觉得有些遗憾 :未能处在天安门前群众的洪流中,直接聆听那开天 辟地的一声春雷,亲身经历那伟大时刻的伟大场面! 当时我就暗中告诉自己:下次去北京时,一定要到天 安门前补上一课,补充体会一下当时激动人心的情景 ,以弥补未能亲身参加开国盛典的损失。

现在,我站在人民领袖宣布新中国诞生的地方, 站在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下,不禁胸中热血沸腾,脑 中思潮起伏…… 这是我第三次来到北京。

回忆四年前,即1946年初,我奉中央的命令和晋 察冀军区聂荣臻司令员的嘱托,及时次来到北平,参 加军事调处执行部的工作。那时,我作为军调部我方 代表团的副参谋长兼交通处长,在、罗瑞卿、 李克农的领导下,参加了和美蒋代表在谈判桌上的激 烈斗争,还经常受到国民党特务的跟踪和监视。由于 北平恶劣的政治环境,尤其是目睹北平人民所遭受的 苦难,使我对这个古都产生了并不良好的印象,觉得 这是个灰暗、阴沉、令人窒息的破旧大城市。

第二次来这里是1949年初。那时我们第十九兵团 参加了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后,我们迈着雄健的 步伐,精神抖擞地举行了人民解放军入城式。面对着 回到人民手里的新生的古都,我们的脸上都荡漾着胜 利的微笑;军营里和城内城外,到处洋溢着欢乐的气 氛,到处飘扬着“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那动 人的歌声。

一年以后的今天,我第三次来到这里,感觉又是 不同。因为,现在的北京,已经成为我们伟大祖国的 首都。在这里,党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和周 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和朱总司令,一面指挥着 向东南、中南沿海岛屿和西南地区继续进军,以便解 放全中国,一面正在筹划绘制着建设新中国的蓝图。

因此,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革命干部,我此刻仰望着 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国徽,在保持着革命胜利的喜悦 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建设新中国”这副担子的重量 。因为我知道,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胜利并不意 味着革命的终结,而是标志着更艰巨的新的征程的开 始。

长安街上有轨电车的“”声和孩子们的欢笑 声,打断了我的思绪。

“这是什么?” “那是哪里?” 孩子们用戴着棉手套的小手指指点点地发问,又 一次打断了我的思路。

“这是华表。那是天安门。”我答道。

“华表是升旗的吗?” “不,那边的旗杆才是升旗的;这华表是古代的 东西。” “古代用它来干什么?”孩子好奇心强,总爱打 碎乌盆问(纹)到底。

我还来不及回答,另一个问题又来了:“为什么 叫天安门?” “这个么,有个很长的故事,在路上说不完,等 回去再给你们讲吧!” 清早,我开车来到外交部。这是一辆军用吉普车 ,我在十九兵团时经常开着它到各军的军部和部队基 层去办事。这次来京前,李志民政委和杨得志司令员 要后勤部把这辆车交给我带走。我考虑到外交部刚建 立不久,车辆和司机一定缺乏,到京后自己带车可以 减轻机关的负担,所以接受了他们的盛情。现在,我 每天开着这辆吉普车到外交部上班。

今天,我心中异常高兴,因为昨天外交部办公厅 主任王炳南同志告诉我:今天要找我谈话。

P1-7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山***(**的评论:

总体不错,就是个别纸张有折痕,自己处理了。

2017-07-11 20:26:00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