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蜀地的秘境图书
人气:6

蜀地的秘境

书介绍的蜀地历史人文景观仅仅是准备开发甚至尚未开发。因此,它是对蜀地历史文化遗存的一次较有深度、较为广泛地发掘,其内容具有不可替代性和性,填补着当今四川旅游的空白。比如:见证了南宋王朝与蒙古贵族...

内容简介

书介绍的蜀地历史人文景观仅仅是准备开发甚至尚未开发。因此,它是对蜀地历史文化遗存的一次较有深度、较为广泛地发掘,其内容具有不可替代性和性,填补着当今四川旅游的空白。比如:见证了南宋王朝与蒙古贵族一场血战的兴文凌霄城;具有悬棺葬习俗的僰人在宜宾县深山绝壁上遗留下的无数神秘崖墓群;有近30万人绞杀的石达开的“滑铁卢”宜宾横江大战战场;藏族在石棉的一个支系尔苏人令人惊异地传承着比甲骨文还古老的图画文字;荥经与汉源之间渺无人烟的大相岭上完整保存的南方丝绸之路数十公里路段;秦代五尺道与公路、水路、铁路、高速路并行于川南一条逼仄峡谷中的实景中国交通博物馆;作为一个新物种的发现地夹金山邓池沟天主教堂;壮丽的地理奇观南充青居嘉陵江曲流;传承着悠久而神秘的青羌文化的洪雅复兴村;蔡锷率护国军由滇入川吟哦豪迈诗篇的叙永雪山关;名副其实的“鸡鸣三省”之地原点四川一方的水潦彝族乡岔河村;被誉为“东方的诺亚方舟” 、高度仅次于世界及时高桌状山———南美圭亚拉高原2743米高的罗赖马山的乐山金口河大瓦山;有“血肉筑成的长路”之称、当年与滇缅公路齐名的抗战公路乐西路等等。此书

编辑推荐

作者在亲身游历雪山关、凌霄城、运山城、静宁寺、天雄关等四十余处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奇绝秀险的自然景观后,结合资料搜集,创作了游记。该书融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于一体,循序渐进,用、形象的文字对蜀地历史文化遗存做一次深入发掘,引导读者览胜。书中配有手的历史遗迹图片,与书稿相得益彰。

作者简介

马恒健 散文家,人文地理作家,田野考察者。2013年首届四川散文奖得主,主任编辑,四川省散文学会常务理事。著有二十万字游记类散文《蜀地秘境》,中国三峡出版社出版;合著四十万字纪实文学《知青档案》,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华西都市报》副刊《蜀中人文地理》特约撰稿人;在《四川文学》《青年作家》发表非虚构文学作品及小说多篇。

目录

雪山关 蔡锷拔剑有遗篇

凌霄城 南宋王朝的骨气

高颐阙 夕阳下的汉魂

蜀南秦 五尺道的诱惑

大瓦山 东方的诺亚方舟

清 溪 劲风口上大唐关

拖乌山 红石险关孟获城

苟王寨 造像超度南宋魂

虎头城 虎啸沱江震敌胆

威远穹窿寨堡群探秘

龙 华 较高立佛隐龙华

军防要塞羌王城

剑门密钥天雄关

子云山 云亭晓烟掩万卷雪山关 蔡锷拔剑有遗篇

凌霄城 南宋王朝的骨气

高颐阙 夕阳下的汉魂

蜀南秦 五尺道的诱惑

大瓦山 东方的诺亚方舟

清 溪 劲风口上大唐关

拖乌山 红石险关孟获城

苟王寨 造像超度南宋魂

虎头城 虎啸沱江震敌胆

威远穹窿寨堡群探秘

龙 华 较高立佛隐龙华

军防要塞羌王城

剑门密钥天雄关

子云山 云亭晓烟掩万卷

龙 泉 天落石上颂君王

清 溪 铜门坎里绣花楼 摩天岭 独收蜀汉真英雄

横 江 石达开的滑铁卢

得汉城 众志铸成的铜城

旷世幽谷大渡河

崖 墓 僰人的生命密码

复兴村 羌风楚韵有遗音

重 华 中国火药之乡秘闻

九 襄 双节孝牌坊传奇

大相岭 踯躅在南方丝绸之路

恩 阳 巴山深处小上海

木门寺 米仓道上生死劫

三多寨 盐业大亨的天堂

尔 苏 远古图画文字踪迹

青居城 曲流似练绕宋城

静宁寺 东北流亡学子的第二故乡

老君山 独立荣威及时山

仙 市 盐运码头达三江

何君阁道碑 南丝路上的惊世汉碑

岔 河 “鸡鸣三省”的奇异

姊妹桥 疑是彩虹落山间

邓池沟天主教堂 “熊猫热”从这里发源

运山城 横亘半空护川东

拦马墙蜀道 徜徉在古柏长城

乐西路 血肉筑成的抗战路

在线预览

雪山关:蔡锷拔剑有遗篇

中国古代进出四川盆地的大规模军事行动,有几个躲不过绕不开的雄关险隘。陕西方向,有嵌于如剑的奇峰间的剑门关;湖北方向,有对峙于滚滚长江边的瞿塘关;云南方向,有壁立千仞关河中流的豆沙关。这几处关隘,历史悠久,声名显赫,威风八面。 读了蔡锷的一副楹联,方知在贵州方向赤水河四川一侧连绵不绝的群山之间,还有一座筑于古盐道之上的雪山关。此关海拔近1800米,筑于明代洪武年间,大概是为防止滇黔诸夷北犯而建,又因扼川黔盐运要道,顺便征收些过路钱。由于明代以来川黔间并无多大的战事,这座锁钥黔滇的险关浪得了一个“蜀南及时雄关”的虚名。 如果不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扳道工----护国将军蔡锷,在中国历史的列车好不容易驶出封建王朝的终点站,却又将倒退回去之际,在彩云之南拔剑而起,在雪山关上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将列车引向了通向共和的光明之路,雪山关恐怕己在历史的长河里隐去、不再泛起波澜。 登 临

促使我前去瞻仰雪山关的,除蔡锷将军打响讨袁护国及时枪的壮举,也因为那副令人热血沸腾、正气凛然的对联:是南来及时雄关,只有天在上头,许壮士生还,将军夜渡;作西蜀千年屏障,会当秋登绝顶,看滇池月小,黔岭云低。 蔡将军从昆明誓师出征,由滇入黔,至泸州纳溪一线与袁世凯的军队血战,征途千里,唯独在雪山关上吟出如此豪迈而壮丽的诗篇,一定是雪山关独特的景观与历史底蕴,拨动了他本已壮怀激烈的心弦。 雪山关遗址位于叙永县赤水镇黄坪村三社,坐落在叙(叙永)赤(赤水河镇)公路西侧几公里的山上。我们将汽车停在雪山关公路道班的大院里,便沿着大院对面的一条坎坷不平的机耕道向雪山关攀爬。这条路不是当年的盐运古道。原本通往雪山关且保存得较好的石板道,是从叙赤公路边一个名叫关脚的地方开始的。我们游览的重点是雪山关本身,为节约时间,便选择了这条新修的比较快捷的土路。 这条土路,大部分路段挨着山脊,因此一路视野开阔。向雪山关所在的贵州方向望去,一座略无缺口的大山,如一堵巨大的城墙,遮断了我们的视线,这是四川盆地南缘的一列山冈。山冈背面,再往南,过赤水河,便是中国工农红军如走泥丸的贵州乌蒙山了。 时值初秋,一路的景象萧索寂寥,我没有遇到一个游人,连樵夫羊倌也不见踪影。当年护国大军翻山越岭时的人喊马嘶已化为寒鸦秋虫的啼鸣。 雪山关出现在我们眼前,是突如其来。原来,我们脚下之路,基本上与雪山关处于同一海拔高度,绕过一个坡,雪山关几乎就在面前,以至于我们一时还不敢相信它就是雪山关。 如同大多数雄关一般,雪山关坐落在两座如挺拔的乳头的山峰之间,将狭窄的隘口阻断。而与其它雄关不同的是,它没有令人望而生畏的墙堞,没有威风凛凛的敌楼,仅是一幢正面宽二十多米、高六七米的石砌房屋,不过,一道高近三米的拱形城门,明白无误地告诉叩关者,这是军防要塞。关门前的坡下,是那条蛇行斗折的千年古盐道,道上的一块块青石板在满坡的蒿草杂树丛中时隐时现,如一条蜷伏山沟的巨蟒的麟片。 在这一刻,我们不约而同地驻足、不约而同地凝视雪山关。我们在校正着头脑中预设的雪山关的形象,我们在想像着护国军千万人马涌出雪山关的场面,我们仿佛看见蔡锷将军在雪山关前横刀立马、怒发冲冠。 览 胜

走近关门,门楣阴刻的“雪山关”三个大字映入眼帘,这是雪山关的北门,面向四川。大门两侧的石门枋上,刻有一对联:“孤城万仞山,羌笛春风吹不度;八月即飞雪,玉门秋色拟平分。”联中借用唐代诗人王之涣《凉州词》中“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名句,描绘出雪山关的高峻耸拔。门前的石板道旁,是一列镌刻历代墨客骚人咏叹雪山关诗词的石碑,令人平添几分肃穆之感。 明代四川状元、著名诗人杨升庵谪戍云南永昌卫,屡次途经叙永雪山关,留有“雪山关,雪风起。十二月,断行旅。雾为箐,冰为台。马毛缩,鸟鸣哀。将军不再来,西路何时开”的诗句。此诗吟唱出雪山关的雄伟气势和翻越雪山关的艰辛,自然被后人镌刻于石碑之上。 “一上雪山关,日疑手可掬......当关据一夫,万马应裹足。”清代乾隆翰林李骥元(与其兄李调元、李鼎元为“绵州三李”)《雪山关》诗,用夸张的手法,描写出雪山关的高耸险峻,这首诗的全文,也镌刻在碑上。 登临雪山关之前,从一些游记得知有一老太婆常年居于与雪山关连为一体的凌峰寺内。见关门紧闭,我上前叩门,却始终无人应答。后来听说,里面并无历史遗物了,仅供奉着玉皇等诸神,并贴有孙中山、、的画像。 我从面对北关门的右侧坡上绕过雪山关,便来到南关门,也就是面对贵州的一方,脚下,便是四川盆地最南缘。 南关门的形制,与北关门相似,其门楣上,依然有雪山关三个大字。石门枋上,蔡将军那副气壮山河的对联“是南来及时雄关......”赫然在目。驻足细看,以行楷书写的上联笔力遒劲,颇见书法功力,落款时间为“民国十年辛酉秋九月”;下联一看便知是近几年补写、镌刻,其书体与上联相同,书法水平却不敢恭维。再看,果然是当地政府于1995年维修雪山关时所为。我略感遗憾之际,发现在下联旁边的墙根处,一截高仅两尺的断碑无助地倚在墙边。我俯身细看,断碑上仅见下联的“屏障、云低”等残句断字,这才是原汁原味的上联石门枋。但愿它不被当作乱石抛弃。 伫立南来及时雄关的南关门前,举目遥望黔滇方向,乌蒙群山如一堆堆土丘,又如波澜不惊的海洋,从细如银线的赤水河南岸绵延至天际,果然令人遐思无限、豪气顿生。 1916年2月一个大雪漫天、寒风呼啸的日子,手执马鞭、身着戎装、征尘满面的蔡将军伫立关前,注目关前关后峡谷里奔涌的护国军及时军二、三梯团千军万马。此时此刻,他的耳畔,一定回荡着在昆明誓师讨袁的震天呐喊;他的胸中,一定激扬着草海阅兵的浩荡雄风;他的眼前,一定是一幅浴血疆场马革裹尸的悲壮画面;当然,在他的心底,也泛起缱绻缠绵的漪涟,那是红颜知己小凤仙与他一别永诀时,吟唱的“化作地下并头莲,再了前生愿”...... 于是,那一副浩气长存的千古名联,便从蔡锷心中奔流而来。 为了体验雪山关的险峻,我分别沿南北关门下的小道下行了数百米。北关门下的小道,坡度较缓,道面较宽,古盐道的石板也基本连贯,仔细寻觅,尚能发现经年累月马帮背夫留下的蹄印和拐耙窝。南关门下的小道从陡坡上急转直下,且不足两尺宽,山风掠过,令人有点站立不稳的感觉,道面被野草覆盖着,令人走得颤颤兢兢,若一脚踩虚,恐怕要直接滚入赤水河里。看来,历代文人墨客对这座雄关的咏叹,“当关据一夫,万马应裹足”所言不虚,“作西蜀千年屏障”也并非过度浪漫。 观 铭 下了雪山关,我来到了南距雪山关60余公里、北距泸州市区50余公里的纳溪护国镇。蔡锷亲率的护国军及时军与袁军正面激战的主战场纳溪棉花坡,便距此不远。此次战役长达4个月,史称泸纳之战。 泸纳之战,蔡锷在叙永忠烈宫内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并置个人生死于不顾,身先士卒,亲临前线指挥作战。1916年3月15日,广西宣布反袁独立,其它各省也纷纷响应。蔡锷抓住这一时机,向袁军发动总反攻,连战皆捷,拿下纳溪、江安、南溪等地,占领了仅距泸州城10余里的南寿山。护国战争取得了巨大胜利。泸纳激战,震撼全国,各省相继宣布独立。6月6日,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6月7日,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护国战争遂基本结束。 面对数量和装备占优势的袁军,护国军以弱胜强,与蔡锷的军事才能密不可分。他的军事才干,在二十世纪初就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时便显露出来。 1904年10月,该校九期步兵科学生毕业,其中日本人三百余名,中国留学生4名。获及时名殊荣毕业的,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民国军事家蒋百里,他因此获天皇的赐刀。获第二名的便是蔡锷。同期毕业被蒋百里、蔡锷抛在后面的日本人,有后来成为日本陆军大将的荒木贞夫(甲级战犯),真崎甚三郎,以及小矶国昭、本庄繁、松井石根等日本陆军的一代精英。 泸纳之战中在蔡锷麾下任护国军第三梯团第六支队长的,率领士兵浴血奋战了40多个日日夜夜。他采取“出奇制胜,猛攻急追,速战速快”的战术,打得袁军溃不成军,赢得了“英勇善战,忠贞不渝”的声誉。“良师益友,指路明灯”,这是当年因此一战成名的对蔡锷的由衷赞誉。 护国战争进入善后阶段后,蔡锷的喉症加剧,不能发音,只得以笔代口。他来到泸州大洲驿叙蓬溪(今护国镇)附近的永宁河舟中养病休息。 永宁河穿护国镇而过,这条不太知名的川南小河不但比我想象的宽阔,且水质清澈碧波荡漾,镇里的河段岸边巨石壁立,镇外的河段两岸是翠竹长廊,河心还镶嵌着翡翠般的小岛。 这川南小镇的宁静与秀美,一定令这位从湘水麓山走来,在波诡云谲的变革之年几经沉浮,在铁血战场浴火重生的将军浮想联翩。令人感慨奋发的《护国岩铭》及序文由此而生:“护国之要,惟铁与血。精诚所至,金石为裂。嗟彼袁逆,炎隆耀赫。曾几何时,光沉响绝。天厌凶残,人诛秽德。叙泸之役,鬼泣神号。出奇制胜,士勇兵骁。鏖战匝月,逆锋大挠。河山永定,凯歌声高。勒铭危石,以励同袍。” 蔡锷挥毫题写的“护国岩”三字,镌刻在镇里临河一块高七八米的巨石之上,其撰写的《护国岩铭》及序文,由总参谋殷承瓛书,镌刻于“护国岩”三字下方。为方便游人瞻仰,当地政府在巨石下的河滩上,修建了一座有护栏的观景台。伫立台上仰望,“护国岩”三个殷红的颜体大字,如长风中漫卷的战旗,那突兀而立的巨石,犹如护国壮士血肉筑成的铁壁铜墙。

余 音

袁世凯死去后不到半年,蔡锷也因艰苦作战,久病不医,于1916年11月8日在日本福冈长逝,年仅34岁。1917年4月12日,蔡锷魂归故里,国民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他举行国葬,他因此成为民国历史上的国葬及时人。 北京举行公祭时,一位身着素服、臂带青纱的年轻女子,在蔡公灵前深深地鞠躬,并送上一副挽联:“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哪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几年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当在场的人们意识到了什么,欲争相从她口中打听点什么时,她却悄然消失了。这位女子,就是当蔡锷身陷囹圄、壮志难酬之时,以柔弱的双臂助他鲲鹏展翅、重上九霄的小凤仙。 在中国历史上,英雄与美女的故事数不胜数,人们传颂着项羽与虞姬、记住了吕布与貂蝉......这些历史深处的人物,至今还鲜活如昨,是因为他们或爱得率性、或爱得浪漫,符合大众的审美意趣。而蔡锷与小凤仙的故事,本应是近现代史上广为传扬的英雄与美女佳话,却因为爱得深沉、隐讳而显得扑朔迷离。 在京城风月场红极一时的小凤仙,自此隐姓埋名,没入茫茫人海。自从得了蔡锷的一句“自是佳人多颖悟;从来侠女出风尘”,她此心可慰,一生足矣! 大约在1949年,小凤仙在沈阳做了四个孩子的继母。多年后那四个孩子中的一位,在已成为老人时回忆道: “继母特别喜欢一张照片,她总是拿出那张照片静静地看,看照片时也从不忌讳我们,那是她和一个年轻将军的照片……照片里的男人很英武,肩上有着很大的章,衣服上还有很多金黄色的穗。我曾问她,‘这是谁啊’,她淡淡地一笑回答,‘这是一个朋友’。” 弹奏过高山流水的琴弦,注定只为知音而鸣,否则,它宁愿蚀断;曾经沧海的淡定一笑,注定只为一人而灿烂,否则,她宁愿沉默。 当我离开护国镇时,已是薄暮时分。眼前,炊烟逐归鸟;耳畔,鸡犬遥相闻。这样的一幅祥和恬静的画面,蔡锷将军乐意看到且已经看到,因为他的英魂从未离开四川:“锷一苇东航,日日俯视江水,共证此心,虽谓锷犹未去蜀可也”。 蔡锷不死,他隐于巴山蜀水间……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冬天de**的评论:

包装一般

2016-09-27 17:19:39
来自地图伴**的评论:

好书

2016-11-11 20:30:55
来自其元**的评论:

四川秘境的探索和感悟!(????ω????)

2017-03-26 13:50:55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