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课堂内外论文

摘要:在课堂内外难免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如果这些突发事件处理得当,将会受益无穷;处理不好,会激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矛盾,使得师生矛盾会越来越糟。轻者,学生不学习了;重者,在课堂、课外和老师公然对抗。要了解突发事件的根本原因,只有寻到根源,才有根治的办法;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课堂内外论文

课堂内外论文:从课堂内外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

摘 要: 指导低年级学生阅读时,一方面要激发学生课内外阅读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要有目的地教给学生有关阅读的方法,那么如何让学生既喜欢又能读,文章就此结合作者多年实践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 低年级 阅读兴趣 培养方法

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应该注重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不仅要让学生“喜欢”,还要让学生“能读”。因此下面我就如何让低年级孩子爱上阅读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课堂阅读兴趣培养

1.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兴趣是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呢?很大程度上要靠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联系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引导,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情境教学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运用得好,学生就会身临其境,思维活跃。如教学《雨后的森林》一课,课前我事先用吹塑纸做好蘑菇、木耳、红果、葡萄四个形状,在课堂上我按教学过程依次贴在黑板上,学生阅读课文兴致盎然,我又适时抓住四个动词撑、爬、枕、滴,引导学生生动地把动作表演出来,让学生边读边表演,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非常开心,不仅提高阅读效率,还能保质保量。

2.与其他学科结合,提高学生阅读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学科要融合其他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阅读教学中,结合绘画音乐等使语文课堂生动活泼。如学了《风》一课,我问同学们:你们会画风吗?试试看,画好来,再来说一说。不一会儿,一幅幅作品诞生了:一个学生画了个小女孩,女孩子的小辫子被风吹得往上翘;一个学生画了一片被风吹得弯弯的小草;一个学生画了一个风筝在天上自由自在地飞……看着一幅幅可爱的图画,我真为学生的理解和想象能力叫好。如教学《小小的船》可以配合儿歌《小小的船》,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真是一举多得啊。

3.采用多种方式的读,关注阅读评价,巩固阅读兴趣。低年级孩子尤其好胜,他们的心里头总有一股“我要比别人强”的意识。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课堂上采用多种方式的读。如老师范读,比比谁听得认真,老师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生字你听了老师读就认识它了;又如同桌比赛读,小组比赛读,男女比赛读等,当然,读之前老师一定要提出一定的要求,读通,读顺,不漏字,不读错字等,对听的学生也要提要求,如哪里读得好?哪里要改正?你来帮助他……低年级孩子都喜欢受到别人的表扬和鼓劲,在阅读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阅读表达的多元性,对学生不同的欣赏感受和情感流露都给予赞赏并做鼓励性评价。学生读完《树叶》这课后评价:“你真是一片高兴的树叶啊!”在读《轻轻地》这课时,老师:“嘘,读出你的感受来!”富有情趣性的评价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同时让学生获得了学习的快乐体验,促使学生个体阅读能力得到了发展。

二、课外阅读兴趣培养

教师应该注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让学生感受读书的乐趣。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标地配合教科书并结合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等为孩子们选择一些书籍,推荐孩子们喜欢的书目,针对低年级孩子可以选择带拼音的书本,这样能让孩子们边读边巩固拼音。那么怎样培养孩子们的课外阅读兴趣呢?

1.由课内引向课外,教师导读,推荐书目。一年级可以在学习了《看书》这一课后,问孩子们:“你看过什么书?你的书有意思吗?跟老师和同学说一说。”学生就会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看过的书,教师可以趁机让他们讲讲书中的故事。讲故事的孩子会因为大家都听了他书中的故事而表现出极强的自豪感。由此,可以引起孩子对读完这本书的兴趣,甚至让其他孩子向该孩子借阅。低年级孩子的识字量毕竟很少,教师可以利用班会或课前时间,声情并茂地讲述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故事,然后告诉他们这些故事就在哪一本书上,你自己也可以读。教师的示范对学生是一种朗读的信息暗示,尤其对于模仿力极强的低年级小学生,显得尤为重要。选择书目上可以依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性格特征考虑。如《伊索寓言》、《童话大王》、《365夜知识童话》等。低年级许多课文是童话故事、名人小时候的故事,有的是从名著中节选或改编的文章,讲课时把这些片断的前后内容给学生做简要介绍,激发学生了解整个故事的兴趣,再把相关书介绍给学生。例如:学了《画龙点睛》读读《成语故事》;学了《静夜思》读读《唐诗三百首》;学了《丑小鸭》读读《安徒生童话集》等。

2.家校结合,共同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家长会或家访时向家长讲明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要求家长更新观念,明确要求。若有可能,尽量陪孩子同读一本书,同讲一个故事,同寻书中乐趣。父母要常带孩子去书店、图书馆感受读书的良好氛围。孩子每学期领回新课本或买了新书,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给书本包上封皮,告诉孩子保持书本的干净、整洁。在家里给孩子找一个放书的空间。书要放在显眼位置,孩子伸手就能拿到的地方,可以是一个小柜、一个纸箱等。这个地方必须是开放的、干净的、新鲜的,让孩子感受到轻松自在舒适,光线不要太强;摆上孩子喜欢的板凳和小桌,放一些彩色笔、小本子、纸张等学习用品,让孩子把自己从书上得来的灵感画到纸上,把想说的话写下来。有了这个角落,相信能吸引孩子经常来这里坐坐。家长应及时为孩子更换适合其年龄特点的书籍,还可以和孩子一起选购书籍。慢慢的,他们就学会摆放书籍,明白哪些书适合自己看,书便成了他们的朋友。低年级是阅读的起步阶段,不能硬性规定学生一定每天读多少时间,做多少笔记。揠苗助长只会把学生的阅读兴趣扼杀在萌芽中。

把课堂学到的读书方法及规律迁移到课外阅读中,以课内带动课外,课内外阅读有机渗透、和谐衔接,从而进一步提高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课堂内外论文:整合课内外资源 优化科学课堂

《科学课程标准》(2001版)指出:科学课程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选择的机会和创造的空间。科学课程较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提倡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加强科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与整合。在这样的大目标下,就需要我们在科学课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消化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的安排,合理有效地整合其他学科的课程资源,不断丰富学生的感性生活经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要整合课内外资源,优化科学课堂教学,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调整单元的内容

《科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指出:由于各地区的差异、课程资源的差异、教师和学生的差异等,使得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教师在使用科学教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分析和处理教材。教材的逻辑结构和内容呈现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科学课堂中,通过调整单元的内容,把相关的实验活动或科学知识内容放在同一课时当中,既能省时,又能达到优化课堂的效果。如我在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微小世界》的单元里,我把第五课时的《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第七课时里的《观察水中的微生物》两个活动结合在一个课时里完成。两个活动都是需要做标本切片,也都需要用显微镜观察,实验仪器的准备也是大体一样。学生通过整合两个观察活动,用显微镜成功观察到实验现象后,相互分享实验的成果,既提提高了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也让他们体验到科学实验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享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因此,教学中通过调整单元的内容,不仅为科学教师节省了准备实验的时间,而且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从而达到课堂化。

二、结合实际改编教材内容

科学课程的教学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分析和讨论。我们现在使用的教科版科学教材中,有部分的教学内容在就地取材很困难或无法找到材料,又或使用课本素材导致实验现象不理想的,如果结合实地的情况对教材内容做一些适当的改动,教学效果也能异曲同工。如教科版四年级下册《油菜花开了》一课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解剖的方法认识花的构造,并观察花蕾的变化。在实际的教学中,学校和学校的周围没有油菜花地,也没有油菜花。以前教学的时候只能用菜心花代替油菜花,花蕾的变化只能要他们观看油菜花生长的录像。后来,我结合校园内外的实际情况,把油菜花换成了木棉花。在学校和学校周边都有木棉花,而三、四月份刚好是木棉花开的时间。我在开学初就布置学生观察木棉花开的任务并要他们做好观察记录,记录的方式可以用图画、照片、视频等。

此外科学教学应当是开放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通过课外活动,学生不仅可以丰富经验、开阔视野、活化知识,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开展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实践能力。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和校内外的实际情况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在实际的教学中,结合当地的实际教学环境,可适当地改编教材的内容,既能达到教学目的,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从而达到教学的化。

三、利用校内外资源补充教材

科学课程的校内的资源包括科学探究室、实验仪器、教学设备、标本、模型、光盘、挂图、学校图书馆和校园网络设施以及校园环境和其他活动场所、设施等。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发掘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促进学生的学习。在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分类和回收》的教学中,结合了学校的创建垃圾分类示范学校的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潭村社区垃圾分类调查》活动,开展校内外的垃圾分类活动。学生除了在班上进行垃圾分类,减少垃圾活动,在全校起着先锋带头作用,我还组织六年级学生统计自家的垃圾分类情况以及到社区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活动,实地对居民进行垃圾分类调查访问,派发垃圾分类的宣传单,向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的知识,并向他们展示学校垃圾分类的感受和成果用文字、海报、手抄报及垃圾分类宣传标语等展示给社区居民。

我们在设计课程目标时要注意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我们不应该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狭窄的空间里。科学教学应当是开放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学通过结合校内外的资源,生不仅可以丰富经验、开阔视野、活化知识,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开展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实践能力。

科学课程具有开放性,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结论等多方面,当今的小学科学教学不但要求教师会用书教,还要有课程整合能力而且要有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在实践中把教材提供的材料创造性地转化为课堂教学,同时让科学教学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和社会生活,并对现有教材不断调整、补充,广泛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大大地丰富教材,提高教学效率,实现课堂的优化和适应现代的科学课程的改革。

【作者单位:广州市白云区潭岗小学 广东】

课堂内外论文:将人文关怀洒满课堂内外

邓小平同志曾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进步的过程,新课改的教育更注重人文关怀在教育中的体现,教师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由此看来,我们的教学必须体现人文精神,即关注人的价值、张扬人的个性、提升人的精神,这样,才能真正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教育要站在高处,以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意义为核心,延伸到知识、道德、审美各个方面,唤醒人格,努力使学生趋向。

践行人文关怀就是要多关心、多爱护、多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要充分尊重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在良好的人文环境中得以熏陶和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时刻不忘提醒自己: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做好引导者和辅助者。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和班主任,我深深体会到人文关怀对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教化育人的促进作用,在此简述我在教育教学中对人文关怀的重视与实施的体会。

一、研读文本,闪烁人文光芒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有两层含义,其一是人的文化性,其二是文化的人性,实质上就是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良好课堂氛围,充分挖掘课文中蕴含的人文价值,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积极地和文本对话,让孩子们感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让他们的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和心理品质等均衡发展,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在《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如果你就是那浅水洼里的一鱼,此时,你想说些什么呢?又会做些什么呢?”有学生说:快来救救我吧;有学生说:我快渴死了,我要回家……深入文本:“你看见这些面临困境的小鱼,你会怎么做?”有学生说:带回家去养;有学生说:放进小河里;有学生说:扔回大海……一个个充满人文关怀的答案正是建立在个性体验之上。在自由探究、自主学习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并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人文个性和人文精神,使学生树立起“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独特的学习感受和体验,要让学生敢想敢说,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和人格。在教学唐诗《赠汪伦》的时候,我们要从诗中读出离别时的不舍之情,不光是我读出来让学生感受,更要引领学生自己去读,去感受那种不舍之情。不仅如此,在让学生读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让人文之光闪烁在课堂中。即使有一个学生没有读完,我也会耐心地等待他读完,甚至鼓励他放开声音读出来,让他感受到自己不是最差的,这是为学生的成长给予鼓励,很明显地突出了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就这样,让人文关怀之光持久闪烁于课堂之上,让快乐的情趣陪伴他们成长!

二、课后培育,展现人文关怀

作为班主任,我不仅仅要让人文关怀的光芒闪烁于课堂之上,还要将人文关怀展现在课后培育与管理中。因为我深知学生在学校学习知识,增长能力不是目的,教育要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发展人,在学校生活中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这才是核心内容。

不一样的生活成就不一样的人生,学生在关怀备至的环境下成长,就会成长得更愉快、更健康。所以我十分理解在课后培育中必须得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让他们走出人生辉煌的及时步。

记得有一次,班上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在早上发早餐豆浆的时候,由于一个同学不小心将豆浆洒到了另一个同学身上,又没有立即说对不起,然后两人互不相让地扭打在一起。还好我发现得及时,随后便将他们叫到办公室进行了批评教育,在批评教育的过程中,展现人文关怀。当我们蹲下身子和他们一起呼吸思考的时候,我们没有理由去责备、处罚他们,而是以一颗耐心、讲道理的心教育他们。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课后教育也充满人文关怀,让孩子在成长中少一点叛逆心理。

让人文关怀教育形成一种习惯,那样才能更好地施教。记得还有一次,是放学之后,天下雨,我班上有一位同学没雨伞,碰巧和我回家是同路,我就撑伞和他一起回家,让他不至于淋雨回家,小孩子淋雨之后可能就会感冒、发烧,耽误学习,也耽误了成长。其实人文关怀在生活中处处可以实现,只要我们细心,总会发现实施人文关怀的机会。

因此,在课堂之外,仍然少不了人文关怀。我们要尽力让人文关怀渗透教育教学的每一处角落。

三、与时俱进,让人文之光持续闪耀

语文的教育是具有人文性的,随着时代的变迁、进步,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也应该潜移默化,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记得在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时,我问学生:“句中的‘流’是什么意思呢?流淌的是什么呢?”在过去,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流的是水,但是,今天我听见了不一样的答案,有人说流的是心中的情。是呀,李白和孟浩然的交情不是一般的深,恐怕长江的水也不及那份情深。当学生从中感受到了李白对孟浩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还会无趣地游离在诗外吗?当然不会,他们早已融入了自己的一份情。所以,在教学中理应引导学生感受人文,感受作者的感情,从而体现人文关怀。

这也是时代的进步所导致的。过去的学生都会回答流的是水,但是现在有人能想到流的是情,流的是一颗不舍的心,我不得不为此感到骄傲。正因如此,我便借此机会让人文之光继续闪耀,更加辉煌!

人文关怀能够遍洒教育的每一个角落,在春风化雨般的教育细节中,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人文之光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每一位学生都健康地成长!

课堂内外论文:让阅读根植课堂内外 愿书香带来生命精彩

摘要:课外阅读已经悄无声息地成了功利性教育的牺牲品。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现实:研究古今中外所有伟大人物的人生历程,你会发现他们几乎无一例外都是热爱阅读的人,而且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少年时代都经历过如饥似渴的阅读阶段。

关键词:课外阅读 兴趣 方式方法

引言

接受阅读,想到重视课外阅读,还得从几年前在一本书上看到的一段话说起,那段话中记录着这样的数字:据第四次全国阅读调查显示,中国人的读书率已经降到了自1999年以来的低值,平均每人每年只读4.5本书。多么让人忧虑的数字呀,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老民族在逐渐泯灭读书的热情。作为承担着教育重任的我,意识到了我们的教育教学中的缺失。诚然,扪心自问,为了应试教育下的考试,老师也罢,家长也好,有几人在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的技能就是掌握知识的技能。”我个人也觉得,对于小学生来说,做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大大开阔孩子的视野,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还可以丰富孩子的人文涵养,构建孩子健康的心灵。于是,我开始寻找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一、 在听说中激发阅读兴趣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学习能力的发展总是与相应的情感、意志毅力、兴趣密切关联。学习指导的实践也证明,不解决“愿学”“乐学”的问题,也就谈不上“会学”“善学”的问题。兴趣是好的老师,教师应该认识到培养孩子课外阅读兴趣的重要性。刚刚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考虑到学生深受繁重的课业负担的困扰,如果像布置任务似的为他们把书发下去,孩子们看着密密麻麻的字,准会想到枯燥的认读,还哪会想到阅读的快乐呢。于是,我先把要引导他们读的书,随身带一本,课堂上我利用不多的时间为学生们读故事,我专门选取有意义的章节为孩子们读,书中有意思的情节,再加上我声情并茂的讲述,孩子们听得意犹未尽,总是央求我多读会儿,我很少满足他们的要求。我还有意把书留在班级,告诉他们想要知道下面的内容,可以自己往下看。可一本书怎么够几十个学生轮流看啊,这时,学生们就主动“上钩”了,问我这本书在哪买的。为学生们推荐书,也就水到渠成了,学生们会很珍视我推荐的这本书。我为学生推荐书时,也要有目的地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让学生能理解,能接受,学生才会对书感兴趣。

学生们买到书后,我还不动声色地检查孩子们的阅读情况。我会在课堂上,说到故事中主人公的名字,然后,讲起关于主人公的故事,随口向学生问起其中描述的一个词语。比如:在向学生推荐《长不大的小樱子》时,我在课堂讲到“ABAC”式词语时,提到了《谁是好心人》这个故事,故事中小樱子走到摆满本子的货架前的一段语言描写是什么呢?学生们经我一提示,纷纷抢着来复述那段描述。我表扬了参与发言的孩子,并告诉他们,这是进行课外阅读的好处,可以让我们的知识积累得越来越多。学生们在我的表扬中很快就会找到一种阅读的幸福感,这种学以致用的幸福感会让其阅读兴趣再次被激发。学生从“不爱读书”到“喜欢读书”有一个过程。读书是一种智力活动,不同于体力劳动。如果不调动阅读者的内驱力,依靠大人来督促是徒劳的。因此,指导学生课外阅读首先要重视阅读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好的老师”,当你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你不要他读,他也会找书来读。

二、在净化中回归阅读本性

当课外阅读在我的课堂内外开展起来后,有些家长也开始参与进来了。家长们开始为孩子们主动选书、买书。学生的书包里多了家长为他们选购的漫画书,卡通故事,作文选等,孩子们在课间喜欢上了借阅漫画和卡通故事书,看着孩子们笑得可开心了,我内心也充满了成就感。而学生书包里的作文选几乎无人问津,这类书,只能在我讲作文课时,成为“万人追捧”的对象。接下来,我就发现,读漫画的孩子在很长一段时间从其身上找不到阅读的痕迹,就是看不到被书香浸润的气质。还有家长跟我反应为孩子买来的作文书类的课外书,学生根本不读。我开始重新认识学生的阅读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在阅读方面做了具体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课程标准》在指导课外阅读方面是很有指导性和前瞻性的。不少学生和家长走进了感性化、浅层次的功利性阅读误区。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把作文选、作文辅导用书当作孩子好的读物,认为对提高作文成绩有用,于是累案的作文书包围了孩子,最终导致他们阅读兴趣的失落。难怪学生会不读书包中的作文书。我知道,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只有多读经典作品,才能完善他们的人格,丰富他们的人生底蕴,引导他们走向积极健康的人生之路。我更清楚课外阅读应该引导学生去品味经典的醇香,鼓励他们阅读经典,让经典阅读积淀他们人生的厚度。于是,我在班级内告诉学生们可以选读漫画书和作文书,但绝不能让其占据我们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我们应广泛地汲取人类文化的营养。阅读经典,才是真实的阅读呀。

三、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

阅读是一个坚持的过程,实际上,仅靠兴趣来维持阅读是不长久的,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成效。每次经典阅读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感兴趣的;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学生不下一番苦功夫也是难以完成的。然而,这规定的阅读量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是必须引导学生完成的,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这就要求学生有高度的阅读自觉性、自制性,需要他们用意志来支撑,保障阅读任务的顺利完成。我知道,阅读的过程绝不能放任自流,不是一节课的激发就会让学生实现高效阅读的。为了提高阅读品质,我在班级定期开展了一些活动。我和学生约定每周一次评选,每周一次交流,每日一次分享。评选读书之星,交流书中的故事情节,交流书中我们感触颇多的语句。分享书中的精彩语段。学生们对于这些活动很喜欢,常常乐此不疲地准备着,有时为一个词语也会争论不休。因为学生们期待着我的每句表扬,每张属于他们的奖状。我喜欢,在活动中不吝惜我的赞赏之语。因为,这样我可以给学生们一种积极的暗示。我喜欢,看着学生们在活动中或兴奋或平静的表现,也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学生们良好的阅读品质。这一系列的活动也在不断提升着他们的阅读品位,促成他们进入阅读的良性循环。

四、在累积中内化阅读需要

当学生的阅读兴趣已然激发,阅读目的明确,阅读品质逐步养成,我开始奢望阅读可以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可以成为学生精神生活中的一种需要,因为我的引导必有一定的局限性,再者“教是为了不教”。学生的课外阅读需要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可是这需要一种强大的动力来支撑,来约束,来提醒自己。我苦苦思索着……一个课间,一个爱读书的小男孩,拿着他为自己选的书,来到我的面前,和我分享他的阅读收获。看着他溢满幸福的笑脸,我知道这本书真的走进了他的内心,给予了他不少的滋养。有几名孩子也来围着听他描述,从听者的脸上我也捕捉到了一种渴盼,还有人问到了书的名字呢。我的眼前突然一亮,我找到了将阅读内化成需要的路径啊。那就是让学生将彼此阅读的累积,诱发彼此的阅读需求。我组织学生将自己阅读过的书籍做精彩评价,每月两次“阅读之最”评选。为了在评选中能脱颖而出,学生们就开始考虑到阅读的量的累积,所以,他们就会主动去选择好书来读,这样,阅读就成了一种需要。

五、在指导中等待阅读功效

我一直这样认为:只要进行了有选择、有意义的课外阅读,就有了功效,就是有效的阅读。但课外阅读的功效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显性的功效往往会在短时内呈现,而隐性的功效可能要一年几年乃至几十年才呈现。我常常告诉每个喜爱课外阅读的孩子:你在做一项很长久的工作,你所获得的报酬也需要你耐心地等待,能等来的便是好的,不能等来的你所付出的就是徒劳。尽管学生的这种收获对我来说,可能永远等不来,但我仍坚信我的引导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我认真地、努力地教给他们课外阅读的方法。

及时,(1)浏览性地泛读。即“随便翻翻”,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2)探求性地速读。这是一种快速查阅资料,选取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要求“一目十行”,通过长期训练,学生阅读的速度大大提高,既节约时间,又可以多看点自己喜欢的书,真是一举两得。(3)品味性地精读。对名著名篇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第二,勤动笔墨,教学生会积累。“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鲁迅先生也提出,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读书动笔,把阅读课外书籍时的所思所得随手记之,不仅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还能扩大学生的语言积累,达到内化语言的目的。在教学中,我教给学生阅读积累的方法有:摘抄型:即摘抄书中的佳词妙句。圈点型:阅读自己的书籍时,可随时在书的重难点和精彩之处画线或做各种符号,把好词佳句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教给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一是提纲笔记。将原来较长较深的文章用提纲形式摘录下来。二是创作笔记。即进行再创作,可以续写、扩写、缩写、改写、写读后感。三是心得式笔记。要求学生在读了某一本书、某一篇文章后,把自己内心的体会与感受写在课外阅读积累卡上。

结语

一位文学家说,我们读书,书里面并没有直接讲修养、讲哲学,但是,一种美妙的修养和哲学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着痕迹地渗入你生命的深处,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我会一直努力去做,因为我相信:课外阅读如果可以植根于学生的课内外,那淡淡的书香就一定可以为学生预约一份属于自己的生命的精彩。我愿为此努力,且行且等待。语

课堂内外论文:国内外时政材料引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堂的方法

摘 要: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堂中引入时事政治,不仅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提高他们分析时政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如何引入课堂已是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 国内外时政 课堂教育

一、国内外时政材料的选取

要将国内外时政材料引入思想政治课堂,就要做好时政材料的选取。什么样材料进课堂及如何进课堂,这是在选取材料前首先要思考的。时政材料的选择要遵循两个原则。

(一)要依据教材内容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时政材料

时政材料的引入,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方向性,不能随意地将时政引入课堂,不能以活跃教学气氛和满足学生的新鲜感为目的,要根据教学目标来选取,合理运用时政材料。比如,在讲述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一课题时,笔者首先导入了2014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学生勇救落水少年的新闻材料,通过讲解相关新闻材料,让学生正确理解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讲解培养大学生的文明意识和国际意识时,笔者首先导入了国外媒体对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的报道,进而让学生认识到培养文明意识和国际意识的必要性,让大学生体会到文明不仅是思想文化的体现,还是国家形象的代表。

(二)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选取生动有趣的时政材料

教学过程中,教材和学生的矛盾是教师解决的主要矛盾,引入时政材料实际上是对教材的生动化和形象化,是为了让学生更易于接受教材所传授的知识和理论。因此,时政材料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和佐证,一定要坚持学生感兴趣、易于接受的原则。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可以选取那些理论性不是很强、但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时政材料。比如,我们在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诚信时,可以选取2015年1月13日云南网微博“云南一‘诚信小店’无人看守,三年没丢一件商品”这一新闻材料,通过对这个新闻的讲解,让学生理解掌握诚信的重要性,并践行诚信。

二、思想政治课堂教育引入国内时政的途径

(一)声、影并用,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思想政治课,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抽象难懂,但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所选的相关国内外时政内容通过多媒体进行播放,让学生通过声音和画面来理解时政,理解课堂内容,这不仅能让书本知识生动活跃起来,还能拓宽学生视野,从而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与实用性紧密结合起来。

(二)联系时政,通过启发和引导来实现教学目标

对于课堂教学,关键是以怎样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可以通过对教学内容适当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和启发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思考。把授课内容和国内外时政知识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听课热情和兴趣,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正确的消费观时,紧密结合光盘行动的时政资料。先从光盘行动的发起、原因和迅速传播,告诉学生应该珍惜食物,就餐时不要浪费,点餐要适度,实在吃不完了也要打包带走。然后又将光盘行动的消费与时政相结合,设置了相关教学问题:我们的消费观念中与光盘行动相似的还有哪些?

(三)运用互动点拨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利用时政资料

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引入国内外时政教育,也要改变教师传统教学方式,要采用教师点拨学生参与的互动教学。互动教学的运用,不仅要求教师对国内外时政有更多的了解和分析,还要求学生去关心世界的变化和国家的发展,主动去查阅相关时政资料,弥补教材相对滞后的缺憾。

例如,在讲授“依法治国的概念、内容和意义”时,教师提前安排学生以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收集相关资料,并将收集到的资料按教学内容分类整理,形成本组的观点,上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在课堂上展示。展示过程中,如果出现对问题的认识不足、观点不太正确时,教师及时点拨引导。讨论结束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归纳总结。不仅对学生的观点看法进行总结,还要将依法治国这一理论与他们的讨论结合起来,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参与来理解依法治国的概念、内容和意义。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依法治国的理解和认识,还能培养他们关注社会、关注时政的习惯;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分析时政的能力,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总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国内外时政的引入,已是当代高职生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还有利于学生“三观”的形成,有利于学生视野的拓宽,有利学生清楚地认识社会和把握时代脉搏。当然,也更能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国内外时政内容的课堂融入方式方法,仍需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者在教学中不断地挖掘和探索。

课堂内外论文:徐海:课堂内外“柯南迷”

5月30日,星期六。早上8点不到,中南大学新校区较大的阶梯教室里已坐满了学生。这些难得愿意在周末早起的学生如此积极,只为领略这门好不容易“秒杀”到的选修课――《名侦探柯南与化学探秘》。这门课的主讲老师名叫徐海,如今可称得上是中南大学的明星教师。

徐海的头衔很多:科技部“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及耶鲁大学双料博士后、湖南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长沙市“313 国际高端人才引进计划”特聘专家、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湖南文象集团首席科学家等等。

不过,与记者交谈时,这位头顶诸多光环、年仅37岁的副教授倒像个大男孩儿,笑言自己是个博学“柯南迷”,还一脸幸福地表示“只要把教学和科研做好,就已经很开心”。

在《名侦探柯南之有氧潜水杀人事件》一集中:凶手故意放海蛇咬伤了下海游泳的受害人,受害人被救上岸后,柯南立即指导施救人用红茶为其清洗伤口解毒。

当播放完这段视频后,讲台上的徐海紧扣剧情开始了提问讲解:蛇毒伤人的原理是什么?茶叶分为哪几种?为什么要用红茶解毒?红茶和黑茶的英文分别是什么……

一堂课下来,老师没有照本宣科,学生没有昏昏欲睡,在轻松的气氛中,学生不仅从徐海的课堂上学到了蛇毒成分、茶叶成分及茶叶为何能解蛇毒等化学知识,还了解了茶叶分类、全球几大红茶产区、红绿茶的区别等信息。

“在国外留学期间,我休息时看得最多的就是《名侦探柯南》,那时就在琢磨,能否把这部动画片里的一些元素融入到教学中。”徐海说,《名侦探柯南》里蕴藏着许多有趣的化学知识,如片子中常出现氰化物杀人事件,自己在课堂上就会结合剧情和学生一起探讨氰化钾的化学成分、常温中的状态、毒性究竟有多强、动漫中利用氰化钾杀人即可致死的情况是否合理等问题。

2012年,这个将化学原理与动画剧情结合在一起的选修课――《名侦探柯南与化学探秘》在中南大学一上线,就吸引了全校学生“哄抢”。如今它已经成为该校受欢迎的选修课,选课需要技能全开“秒杀”众多对手,不但有本校学生挤破门槛,还有不少外校大学生,甚至附近的高中生跑来蹭课。在当天的课堂现场,记者就看到旁听登记表上密密麻麻地登记了20多个旁听生信息,其中不仅有来自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附近高校学生,还有多位来自株洲、衡阳、常德等地高校的学生。

“印象最深的是曾经有位娄底的家长在网上看到课程信息后,专程带着6岁的儿子从娄底开车来长沙听课。”徐海说,开课3年来,选课人数从120人改成了240人,但仍有不少学生无法如愿“秒杀”到课程。为此,甚至有学生开发出轰动一时的“抢课软件”,抢课激烈程度堪比春运。而由于高年级同学通常先选课,低年级的同学往往还要“走后门”,委托学长学姐先选上,占住名额,然后再半夜退课让自己补选。

“我从小就喜欢看柯南,去年寒假半夜12点抢到这门课时,兴奋得一夜没睡好。”中南大学软件学院大一学生阳磊说,徐海的课不仅内容有趣,而且还会让学生参与进来,例如让学生自己设计化学魔术,教大家制作液氮冰淇淋、巧克力等。

“科研要有交流才能碰撞出火花,师生之间要有交流才能教学相长。”徐海特别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为此,他会给每轮选课的学生们设置1次才艺展示课。5月30日的课堂恰逢才艺展示课,在一二节的文化课结束后,三四节就是学生们的才艺展示时间。手语歌曲表演、甩葱舞、情景剧、二胡演奏、合唱……学生们的表演五花八门,还可以在表演前后为自己拉票。对此,徐海告诉记者,自己开通了课程同名微博、QQ群、微信公众号,目前,课程微博的粉丝数已有上万,QQ群中有1300多人,在这些网络平台,学生们可以畅所欲言,还可以互相投票,定时决出课堂人气学生。

在明星教师的身份外,徐海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所收获的成绩也毫不逊色。

2012年7月13日,维舍・卡颂石(下称“卡颂石”)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一场隆重的上市会。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室内空气净化材料,与活性炭、硅藻泥等吸附有害气体的环保产品不同,卡颂石不仅有吸附功能,还能将吸附的有害物质进行分解,这不啻于开启了国内环保建材行业的一场绿色变革。时隔3年,卡颂石的发明者徐海对当日的激动之情依然记忆犹新,他说:“那是我人生中最开心的24小时。”

时间回到2005年,刚从中科院博士毕业的徐海在一次聚会上遇到了当时湖南文象炭基环保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韬。当时,李韬正准备投资环保建材行业,两人谈到室内装修导致的甲醛污染等容易引发人体疾病时,勾起了徐海心中尘封已久的伤心事:自己本科恩师的3岁幼女,就是因为室内装修污染引发白血病,导致生命之花未及绽放便匆匆凋零。

为了不让悲剧重演,徐海与李韬约定:一定要用自己所学研究出一种能解决室内空气污染的净化材料。

室内空气污染的头号元凶是甲醛。当时市面上常见的室内空气净化材料如硅藻泥、活性炭等都有一定的吸附甲醛功能,但在分解甲醛上却都无能无力,存在吸附后二次释放污染的隐患。徐海说,传统的方法是利用紫外光分解甲醛,然而紫外光本身就对人体有一定危害,因此并不适合用来做室内甲醛分解材料。

为此,徐海决定出国深造,誓要找到适合做室内空气净化的新材料。5年间,徐海从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到美国耶鲁大学,从富勒烯、活性炭、硅藻泥、海泡石到分子筛,做了上万次实验,研究了所有可行性材料。

每当试验失败,心情沮丧时,徐海会习惯性地看上几集《名侦探柯南》,“柯南对案件层层探索推理、永不放弃的精神同样适用于学生求学,甚至于科技工作者的科研创新。”徐海告诉自己,一定要找出一种新材料,将室内空气污染的每一个元凶“绳之以法”。

正如柯南每次都能揪出幕后凶手一样,现实版“名侦探”徐海终于在2010年研发出一种被称为“混晶二氧化钛”的新材料,它能高效地把甲醛等苯类有害气体分解成无害的水和二氧化碳。通过在炭硅复合材料的基材上负载这种混晶二氧化钛,可使产品具备吸附并分解甲醛的双重净化功效,进而对室内空气进行源头上的净化,从根本上“铲除”室内空气污染较大元凶。这项世界首创的技术被命名为“卡颂技术”,并于2010年获得美国专利商标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

2010年6月,徐海带着卡颂技术回国出任文象集团的首席科学家,全力投入到卡颂石的研发中。

卡颂技术解决了卡颂石吸附分解污染物的问题,但作为一种要应用到室内家装的环保材料,卡颂石的成型技术也至关重要。而卡颂石的两种主要成分:分子筛和硅酸盐粉末恰恰极难聚合成型。徐海坦言,材料的成型问题非己所长,一开始做出的产品存在严重的变形、开裂、崩边等问题。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在和公司团队反复研究试验之后,徐海决定采用阴离子聚合技术来聚合原本难以成型的分子筛和硅酸盐粉末材料。这种聚合技术的关键是聚合剂配方,配方中任何一种成分细微的比例变化,都将导致最终产品的巨大差异。徐海举例说:“哪怕只是多了5%的水,就可能导致产品无法成型。”

科研从来没有捷径。为了找到稳定的聚合剂配方,在2010年到2012年的两年多时间里,徐海带领团队一次次调整配方成分比例,做了500多次试验才得到了稳定的聚合剂配方。让徐海欣喜的是,在成功解决了产品的成型问题之外,还意外地发现因采用了阴离子聚合技术,卡颂石长期性携带负电荷,而大部分PM2.5颗粒都具有正电特性,基于正负电荷可等量匹配吸附的原理,卡颂石就像一块强力磁石,可将空气中的PM2.5牢牢吸附。

至此,卡颂石的研发宣告成功。据国家室内环境与室内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检测结果显示:在1平方米空间内,一块大小30平方厘米、厚10毫米的卡颂石产品,在4分钟内,可吸附15%的PM2.5,在24小时内的甲醛吸附率是87%,分解率达50%。

徐海表示,在未来,他还将不断优化卡颂石相关技术和产品,让卡颂石这位室内空气净化材料界的“柯南”解决更多家庭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徐海说:“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创新一定要有意义,对我来说,这个意义就是我所研究的东西能让老百姓享受到科技的成果。”

课堂内外论文:在小学英语课堂内外开展形成性评价的探析与思考

摘 要:在强调教育需要以人为本,注重孩子终生发展的今天,“教育评价”这门艺术慢慢在越来越多的小学教育中被重视起来。在新课程标准中,形成性评价的提出既是理念上的创新,更是观念上的飞跃,它关注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兴趣的保持、知识的灵活运用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与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 探析 思考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是1967年斯克里芬(Scriven)提出的概念。自提出以来,形成性评价日益受到重视,它是强调开展以调节教育过程,保障教育目标更好地实现为目的的评价活动。很多研究资料表明形成性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得当,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伦敦皇家学院(London King’s College)教育评价教授威廉姆(Dylan William)和布莱克(Paul Black)认为形成性评价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有效方法。

一、课内外教学中开展形成性评价的必要性及作用

1.开展形成性评价的必要性

(1)由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心理特点决定。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儿童好奇心强,听觉灵敏,善于模仿,心理障碍较小,他们对一种新语言的学习往往产生强烈浓厚的兴趣,所以许多人认为儿童时期是学习语言的时期。

(2)由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决定。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2.开展形成性评价的作用

(1)形成性评价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评价活动本身效果,用以调节活动过程,保障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评价。

(2)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双向活动,一方面可为学生个人提供有益的反馈,另一方面可为学生所在的社区提供有用的资料,这样有利于学校、家长和社区的合作,帮助学生进步。

(3)形成性评价重视从学生的日常表现中提取信息,通过收集学生日常学习的情况和教师指导的情况,以及课堂教学气氛的信息,帮助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要,以便教师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在课内外教学中开展形成性评价的方法及其运用

评价的方法主要围绕三点来展开:一是激励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二是保护学生学英语的自尊心及树立他们学英语的自信心;三是三种评价形式,即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

1.激励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孩子们在刚开始接触英语的时候,充满了好奇及新鲜,如果教师不能紧紧抓住课堂40分钟来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的话,他们的新鲜感很快就会消失,从而失去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由此可见,激励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是多么的重要。教学活动中各式各样的方式对激励学生学英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如果学生能无误地说出这个部位的名称,教师的一个“Yes!”“Good!”“Well done!”将会给孩子莫大的鼓励。他也会因老师频繁变幻的表扬语而更加努力地学习。

2.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以及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新课标在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中明确指出:“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对于英语的学习,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英语学习,信心和自尊心是特别重要的。如果在小学阶段,教师因为学生不会认一个单词,不会表演一段对话而批评、指责他,表面上他会悻悻地坐到自己的座位上,但实质上我们已经扼杀了一个孩子的自尊,一个孩子学好英语的信心。

3.三种评价形式: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①学生自评侧重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逐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自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诚实做人的道德品质,并通过实事求是的自我评价学会反思,改进学习策略,明确下阶段学习方向;②学生互评主要通过学生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教师应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特别是听取批评意见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诚恳友善对待学习伙伴的品质;③教师评价则特别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培养。

总之,通过课堂教学的形成性评价,不仅能使学生在英语课程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也使教师从中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以便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也使学校及时了解新课标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改革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无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位教师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课堂内外论文:课堂内外结合 提升语文素养

课外阅读在提高学生的的语文素养,夯实人文基础上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今我们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十分令人担忧。那么将课内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那么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呢?我结合自己平时教学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吧。

一、抓好课内教学,渗透阅读方法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我平时教学注重抓好课内这个基础。

1.课前注重预习,广泛搜集资料。根据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学习能力灵活运用预习方法,通过搜集资料,增加知识储备,为课堂教学作好铺垫,如教学三年级下册《长城和运河》一课前,学生搜集长城和运河的相关资料,了解了长城和运河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对“人间奇迹”的理解,课外拓展阅读有关长城和运河的资料、对诗歌的解读也有很好的帮助。

2.课中授人以渔,注重方法指导。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浏览等多种阅读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诵读、让学生在有感情的诵读中体会诗歌蕴涵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诗歌的表达方法,同时能学习这种方法并运用到写作中。

3.课后适当延伸,巩固阅读方法。以单元课文编排主题为核心,展开课内和课外的链接阅读,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如教学《夹竹桃》一文,我设计这样理念:阅读教学必须注重引导学生抓住语言表现力强,抒发作者强烈感情的重点词句,以此为切入点,引学生透过语言表象看语言本质,使受到情感感染,实现“工具和人文的统一”,让技能习得与人文生活素材感悟的有机融合。我从及时自然段入手,领学生充分接触并整体把握文本,理清文脉。启发想象,理解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感悟文本首尾呼应的写法洋溢出的浓重的情感。

二、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实现课内外有机结合

学校和班级应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会课外阅读的乐趣。

1.开好“班级读书会”。班级每周或两开展一次“班级读书会”,组织学生展示汇报自己近期的阅读收获。

2.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给每学期定个读书主题,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开展美文诵读比赛、讲故事比赛,古诗擂台赛、读书笔记展评,读书手抄报展览等各类读书活动。

3.发挥有效的宣传平台。有效利用学校广播站等平台,开办好书介绍、读书心得,每周一诗(词)等栏目,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课外阅读。

有了学校、教师的重视与引导,有了表现自我的舞台,体会到了读书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课外阅读兴趣。

三、读写有效结合,提高阅读效率

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

1.摘抄型。摘抄好词佳句,让班里的每一个学生拥有一本摘抄本,随时摘抄自己看到的好词好句,甚至佳作。这种积累为打好学生的文字基础提供了帮助。

2.提纲型。读过一本读物后,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简明扼要地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

3.感想型。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

4.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提高联想和想象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教师指导督促学生做读书笔记,以提高他们的课外阅读效率。

总之,阅读让学生受益终生,教师要加强指导,坚持不懈,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使学生爱阅读,会阅读,让他们的语文素养不断获得提升。

课堂内外论文:让课堂内外无缝对接

1.联系生活经验识汽车

教学“学用字词句”时,课前让学生多搜集一些关于车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而不仅仅是就教材教教材。设计游戏和说的练习让学生真正学会运用相关字词句。

2.凭借语言环境教成语

“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百折不回/勇往直前”这四个成语,语意连贯,一气呵成,表达了一个中心:抱定一个宗旨,只要坚持不懈,顽强不息地干下去,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教学时,教师可联系《精卫填海》的故事内容,帮助儿童理解成语歌的大致意思。(关于“愚公移山”,教师可以简单地讲讲这个故事。) 然后与《蘑菇该奖给谁》《骑牛比赛》相联系,理解骑手的“百折不回”――“我曾经从牛背上摔下来上千次!”和“勇往直前”――敢于和高手比,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努力。,让学生把它当作一首四言小诗来诵读。要读得铿锵有力,要把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读出来。这么一来,儿童凭借语言环境,就能意会到这四个成语的意思。

3.找准重点笔画写好字

教学“写好铅笔字”时,注意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写字的能力:仔细观察这三个字,你发现了什么?(1)都是左右结构(2)都是左窄右宽(3)“伯”字左右高低差不多,“听”字左低右高(4)这三个字都有重点笔画在竖中线上。在教学中我总是会注意到一些能够确定整个字大致位置的笔画,通常在横中线和竖中线上,这些笔画对于学生把字写美观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4.模拟生活情境乐交际

口语交际《指路》,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为别人带路,并借以丰富交际经验,提高交际能力。教材提供了一幅插图,即一名小学生给一位解放军叔叔指路,同时提供了小学生和解放军之间的对话,明确了问路人和指路人交际的内容和相互的问答关系。

口语交际内容来自于学生生活,为此,本次训练立足于联系学生的生活来引发课题“指路”,通过演说范文,学习口语交际方法,经过拓展练习,丰富交际的内容,又回归生活,指导实践,切切实实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口语交际时如何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训练时应注意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并采用小组学习,大组交流等多种组织形式,扩大口语交际的“面”与“量”;引导学生开展初步的评价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在交际中,教师应及时点拨、纠正、规范学生口头语言、更要善于发现学生富有创意的语言,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树立学生对口语交际的信心。

基于以上思考,通过“指路”这一语言实践活动,要达到的训练目标是:

1.使学生学会为别人指路,能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并能做到有礼貌。

2.培养学生认真听别人说话的习惯以及待人处事,举止谈吐等方面的能力。

3.适时评价,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发交际课题

1. 今天,老师想到小朋友家去做客,可我又不认识你家,怎么办?

【一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为别人指路的事很少,在学生缺少生活经验时,教师不妨换个角度,联系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激发他们说话的欲望,拉近课本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2.刚才小朋友就在给老师指路。板书:指路。

二、表演示范,学习交际方法

1.出示情境图,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2.读读对话,问路人怎么问?指路人怎么答?

3.自找一个合作伙伴,一人当指路人,一人当问路人,来演一演,说一说,注意角色的情感态度,懂得对人要有礼貌。

【表演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进入交际情境,较容易体会到角色的情感、态度。表演过程既是交际过程,又是学生内化交际方法的学习过程。】

4.上台分组展示,师生评议。

【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评价,可以评语言,评思路,评仪态等,从而形成师评生,生评生,生自评的互动局面。】

三、拓展练习,丰富交际内容

1.虚拟情境,学生分组演练。指路地点;校门口。

①去一个超市②去一个菜市场③去某一个班级

【教师模拟生活实际,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演练,能将语文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表演,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口语交际,优化了口语交际环境,丰富了交际的内容,培养学生因事而异,因人而异的灵活的交际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小组上台展示,师生评议。

3.回教室指路,多条线路比较,多种表述比较。

4.双人合作表演指路,目的地――学校食堂。

【口语交际的内容不应局限于书本,应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践出发,进行现场的“指路”练习。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实践,认清位置,殊途同归,从而在比较中找到一种或几种最为简单的方法,并用、简洁的语言表述,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课堂内外论文:探索高年级课堂内外阅读方法创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摘 要】

阅读是帮助小学生获取各方面知识、促进小学生智力发育、将相关知识内化成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现代教育理念提出了学校教育重在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素质离不开阅读。阅读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自主地进行阅读,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成为教学的突出问题之一。本文作者通过对高年级学生阅读指导方法探讨,以达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阅读方法 创新 阅读能力 高年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曾经提出让世人难忘的名言:使学生聪明起来的办法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并不是通过另外的补课,多布置作业而让学生变聪明。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习惯的养成需要经过反复的练习,仅凭一本教材是无法谈得上反复练习的。畅销书《一个好妈妈胜过一个好教师》中也指出,在培养孩子成材的过程中,阅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她个人的经验认为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增强孩子对知识的理解,丰富孩子的学习生活,让孩子的学习天地变得多姿多彩。

高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识字水平也达到了一定的标准,活跃好动,但心理上对事情的真伪、好坏鉴别不是特别清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指导,陶冶学生的情操,变得尤为重要。

学生的学习分为课堂内和课堂外两个部分。高年级学生阅读指导,作者认为应该从课堂内和课堂外进行深入探讨和创新。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针对高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有效地利用先进的阅读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课堂教学外,如何让孩子在浩瀚的书海中找到对自己最有用、最合适的课外书籍,能让孩子将课堂内学到的知识与课外阅读获取的知识融汇贯穿,巧妙结合,并内化成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

一、课内阅读

课堂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堂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过程。新的课程改革标准提出,当代课堂教学应摒弃过去的填鸭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将成为课堂的中心。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设置一定的情境,提升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1.设疑引发学生阅读兴趣

《一夜的工作》是一篇典型的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作者通过写实,回忆彻夜工作的情景,讴歌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好总理。比如在执教《一夜的工作》时,教师事先应该考虑到在这个年龄阶段的高年级学生对是很陌生的,那如何引导学生课堂阅读兴趣呢?可以先试着以学生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开始,发起疑问,引发学生兴趣。比如“同学们,你们的爸爸每天都做些什么呢?”此种发问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学生争先恐后回答问题。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教师可以继续提问“那我们国家的24小时都做了些什么呢?”学生翻开书本,进行初读。学生初读后,教师让学生相互讨论,分组派代表进行发言,让他们谈谈自己通过阅读看到的做了哪些事情,让学生树立对初步印象,认识到我们国家的总理是日理万机,不辞辛苦的。

2.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阅读

运用多媒体展现一幅审阅文件的图片,给学生直观的印象。学生看图片的同时,教师可以提问:“除了审阅文件外,他的24小时还做了哪些事情呢?”在问题的驱使下学生打开书本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爱表现的学生就会踊跃发言。另外教师可以问问学生平常周末都做了些什么,在反差对比明显的基础上,对的伟大深深感动,并从心里予以崇拜。

3.赛读

教师在执教《一夜的工作》过程中,可以利用学生表演欲望强烈的特点,将学生分组,分别上台赛读。赛读是这一阶段的学生比较喜欢接受的朗读形式,如果在课堂中巧妙地使用这种方式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课堂中学生踊跃表现,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争先恐后,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平台。

二、课外阅读

学生在课堂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学习,对的光辉形象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在这一基础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将所学的知识强化到学生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作为一个高尚的人应具备的一些品质,比如质朴和勤奋。而阅读较大的动因来源于学生本身,如果学生没有兴趣阅读等于白谈。那么如何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创办黑板报,强化阅读氛围

课堂结束后,教师给学生布置阅读作业。比如《一夜的工作》课堂结束后,要求学生通过查阅网络或者阅读电子和纸质书籍,学生记录和摘录的典型事迹,并通过黑板报展示给班级所有同学共同阅读。黑板报由学生自己寻找素材和动手创建,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表现机会,同时可以激发其他学生参与办黑板报的兴趣。学生通过浏览和阅读黑板报获取课外知识。

2.举办多种形式比赛,让学生爱上阅读

通过举办“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等为主题的阅读比赛,鼓励爱好阅读的学生,同时也激励一些具有潜在表现欲望的学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将自己所阅读的内容和其他同伴分享,分享得越多,得到的分数越高,一定程度上可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3.动手制作卡片或者笔记,记录相关阅读信息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还要教会学生养成勤做文摘卡片的习惯。在一学期末,可以将学生做的各种文摘卡片进行张贴,展示给教师和同学阅读、观看,让学生富有成就感和荣耀感,并将此习惯定格。

4.推荐的课外书籍给学生阅读

由于学生对甄别适合自己年龄阶段和心理发展规律的书籍能力不够,因此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推荐。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学生盲目进行阅读,读到质量不高甚至有害的书籍,给学生的身心带来不良影响。教师可以参考一些名校列出的适合高年级学生的书单,引导学生阅读且分享阅读的感受和所获得的知识,对学生的这种良好习惯进行鼓励,以便学生将阅读的良好习惯维持并继续发展下去,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

学生的阅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让学生明白“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道理,需要家长、教师甚至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讲究科学的方法,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内外论文:培养学生英语课堂内外阅读能力

摘要:英语阅读课历来都是英语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英语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教学是否成功。但是,由于受到多年来根深蒂固的传统教授语言的方法的束缚,大家总认为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取并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也就是说为学习语言知识而阅读。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并掌握一定的的语言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去获取信息、学习文化、同时培养发展一定的阅读技能和策略。

关键词:学生;英语课堂;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并掌握一定的的语言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去获取信息、学习文化、同时培养发展一定的阅读技能和策略,为继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最终目的是培养独立高效的阅读者。这正是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师不再是一个课程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自己建构知识和调控学习过程,从而使个性、潜能、创造能力获得主动自我发展的主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运用恰当的阅读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拓宽学生的文化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适应现代的教育理念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形式的影响,并根据学生特点,采用较高效的阅读教学方式。英语阅读教学要综合利用各种有效资源,采用课堂内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即:课内阅读课教学主要着眼于教材,重视整体,培养能力;课外阅读课主要着眼于补充读物,重视个体参与,巩固拓展知识,提高自学能力。

1.课内阅读课教学模式

在新课标下,教材阅读在侧重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注重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基础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环节设置上必须要有严密的步骤:

Step1. Leading in(导入)

导入的目的是激活学生已有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阅读欲望。 导入活动的常用方法有:(1)Brainstorm:在阅读开始前,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或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展示出课文的题目,或一个关键词,启发学生的联想,引导他们说出相关词。(2)利用文中插图、实物、录像带、幻灯片、音乐等媒体介绍人物或国家等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并结合Pre-discussion导入新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并利用已有的Pre-reading 里的问题,设计能激发兴趣、拓展学生的思路的问题,预测所要阅读的内容和词汇,明确阅读任务,为后面的阅读做好必要的铺垫。

Step2.While-reading(阅读中)

这一环节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的技能和方法。在这一步骤中,教师要能够根据不同的篇章结构,采用不同的方法,以使学生达到理解、欣赏或评价的目的。 在此环节常采取的方法和策略是:

(1)扫描式阅读:其目的是寻找某种资料或信息,对于无关部分可以忽略。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所学文章中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找出所读材料的主题段,或找出每一小节的主题句。

(2)略读或浏览阅读:其目的是为了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大意,不求甚解。帮助学生抓住文章的主要逻辑线索,引导学生找出每一小节的关键词,抓住主要问题,并据此概括所读的内容。

(3)详细阅读:其目的是对阅读材料作深入透彻的了解。要注重细节理解,注重长难句的结构分析理解。

(4)评价性或批评性阅读:其目的是根据字里行间,对文章作者的思想、观点以及传递的信息作综合性分析与评价。

Step3.Post-reading(阅读后)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领会并掌握语言点、语法知识等,以所阅读的课文内容为依托展开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训练。常用方法和策略包括:(1)通过听录音、看录像,复述课文,表演课本剧等培养听、说能力。例如,在学习Unit 3 The Million Pound Note 时,我组织学生表演了课文及练习册中的几幕场景,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特别高,极大调动了阅读积极性和对文章的深入理解。(2)可以要求学生写课文梗概或内容相联的文章等培养写作能力。(3)通过精心设计的一些开放性的话题,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拓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外阅读教学

要想真正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没有大量的语言输入是不可能的。新课标明确指出:除教材外,高中英语课外阅读量六级累计达到18万词以上;七级应累计达到23万词以上:八级要达到30万词以上。这样,仅靠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是远远达不到要求的。因此,还必须选择和利用适合学生阅读的材料,开发阅读资源。如简写的文学名著、浅易的幽默故事、科普文章、报纸、杂志等。

2.1阅读英语读物:要求学生阅读一定量的适合他们英语水平的读物,比如英汉对照的书虫系列、国家地理杂志等。

2.2订阅英文报刊:我为学生选择的是21世纪英文报高中版,同时我本人又订阅了Global Times 和Advanaced (吉林出的一本杂志,又叫"彭蒙惠英语"),我会时常精心选择一些跟课文内容相关的或学生感兴趣的一些文章,复印下来分发给学生,集体阅读学习。比如在学习Unit3 A Healthy Life 时,课文中讲到有关艾滋病的一些知识,我就从Global Times 的新闻中选取了一篇有关World AIDS Day 的一篇文章,即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很好的巩固并拓展了课文内容。

2.3充分利用Internet: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运用,为英语阅读课教学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新天地。比如在学习Unit 2 Poems 时,我让学生去网上搜集一些古今中外的英文诗歌,分组搜集有关love 的、励志的、惜时的、友谊的等,然后在进行朗诵交流。当时有一组同学的 The Serenity Prayer 受到大家的推崇,有同学建议张贴在教室里,时时激励大家。这一方式,既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又有情感与价值观的潜移默化。

综上所述。经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课内外结合的阅读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扎实地掌握知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了课堂实效,学生的听、学、读、写能力普遍得到了有效地加强。同时课外阅读教学是以人的主观能动性为基本出发点,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大信息量的阅读,有利于培养他们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这对于他们的发展来说,更具有长远的意义。

课堂内外论文:处理课堂内外突发事件的艺术

摘要:在课堂内外难免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如果这些突发事件处理得当,将会受益无穷;处理不好,会激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矛盾,使得师生矛盾会越来越糟。轻者,学生不学习了;重者,在课堂、课外和老师公然对抗。要了解突发事件的根本原因,只有寻到根源,才有根治的办法;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利用实例影响学生;利用爱心感化学生。

关键词:处理得当 突发事件 晓之以情 动之以理

在课堂内外难免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如果这些突发事件处理得当,将会受益无穷;处理不好,会激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矛盾,使得师生矛盾会越来越糟。轻者,学生不学习了;重者,在课堂、课外和老师公然对抗。

作为老师,该如何在不影响课堂教学的情况下,处理好这突如其来的事件呢?

1 了解此次突发事件的根本原因,只有寻到根源,才有根治的办法

曾经带过这样一个学生。不管什么时候,上课铃响了,也不管是哪一个老师的课,他总像没事人一样,在外面一摇三晃的晃进教室。他的脾气十分暴躁,不仅和班里同学格格不入,和任课老师也是对抗到底的态度。只要他不喜欢的老师或说话不对他胃口的老师上课,他就在课堂没事找事,影响课堂秩序,搅的老师上不成课。

有24小时,我找他谈话,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有一些老师不值得我尊重”。当时我就问他:“在所有的任课老师中,哪些老师值得你尊重,在你认为值得尊重的老师的课上,你的表现又如何呢?”接着我又说道:“在这个社会里,我们大家是要相互尊重的,你不尊重别人,又怎能企求别人尊重你呢?”

在班里,他很爱管纪律,管卫生。根据这一优点,我给他安排了纪律委员这一职务。可没有多久,多数学生便给我反应说:他自己上课老说话,还去管别人,别人怎么能信服呢?于是他的威信在班里越来越差,和同学之间的摩擦也越来越多。

某天,听说他带刀子到教室,还扬言让某人等着。听说此事,我把他叫道楼外面。我问他:“你知道我为什么不在办公室和你谈话,而把你领到这没有人的地方吗?”我只是想让他思考但并不要他的答案。我相信他能领会我的意思。等他思考过后,我便直接问他:“今天下午你是不是带刀子来了。”他不吭气,这足以说明班长说他带刀子的话是真的。我没有问他带刀子来到底是为了什么,我想就是我问他,他也未必说实话,索性就不问。只是对他说:“不管今天下午你带刀子来是要干什么,我只是想让你知道,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的大脑时刻控制着人的一言一行,而且我也相信,你一定能够做到这一点”。另外,我给他讲了许多社会上的相关的例子,并着重强调其结局。我还是强调那句话:“你的大脑一定要能控制你的手,控制你的行动。”我们的谈话到此为止。过后我也没有听到其他的事情。

有些老师会说,你真胆大,也不把刀子没收,也不害怕出大事。我想请大家想一下,你就是要他的刀子,他会不会给你。就是他给你,你能保障他不去找别的东西吗?事情一样没有解决,到不如让他先有面子,而后让他相信他能控制自己的言行,并且让其知道你是非常相信他的。

2 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利用实例影响学生

在我班的对面班里,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某同学把学习机带到班里丢了,班主任不知如何处理,请求我帮忙。我是这样处理的:

(1)在下午第四节课,对班里学生进行了询问后,把知道某同学带学习机的学生留在班里,不知情的同学全部放回家了。

(2)剩下部分同学一个一个带着书包到另外一间教室谈话,并告知回班后不允许乱说话。这给学生一种心理暗示,老师谈话后,可能知道学习机在谁那里。这事到八点也没有结果,因担心学生的安全问题,所以不得已把学生放回家了。第二天,丢学习机的家长把学习机的充电器送到学校交给了班主任,说:这两样东西合在一起有用,缺一样都没有用的。

(3)刚好利用这一事,我在他们班利用晨会把这个家长送学习机充电器的事大肆渲染了一下。我说:你们看人家家长多能为你们着想,知道你们手里拿的机子电用完了就没有用了,把充电器都送来了。他这种为他人着想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也不能这么不仗义对不对。我把充电器放在值班室,你们可以去拿,但老师希望,在你的新鲜劲过了,能把别人的东西还回来,毕竟那不是你的东西。然后我又讲了一个关于为他人着想的例子。

在行驶的车上,有一位老大爷,拿着一双漂亮的新鞋,展示给同车的人看。列车员不小心碰到了老大爷,一只鞋也随之飞到了窗外。老大爷和同车的人都吃了一惊,但过了一会,老大爷把另一只鞋也扔到了窗外,其他人更吃惊的看着老大爷。老大爷解释到:丢了一只,另一只在我手里也没有用,我把这只扔出去,捡鞋的人就是一双鞋了。这双鞋就可以发挥它的作用了,何乐而不为呢?

3 利用爱心感化学生

我们班有一个孩子,他们家里有兄弟三人,最小的弟弟才两岁多。一家五口人,就靠父亲在外面打工养家糊口。父亲有一个不良的习惯,那就是晚上有空就在家打麻将,,给本不太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这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同时也影响了这个孩子的学习和正常休息。

在这样的环境里造就了这样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在班里十分调皮,上课爱说话,作业不按时完成,时而逃课。最头疼的是他手不太干净,经过多次教育,老是不改。

有24小时中午,上楼时我看见他在政教处,到班里,有好事者告诉我说:他和另外一名同学偷了校外的一家商店的泡泡糖,被店主告到政教处。这件事,因有政教处处理,所以我一直没有过问。后听说,政教处责令他给店主赔10元钱。可以想象,10元钱对于他这样的家庭来说那是多困难的事。

过了许久,这件事我已忘记了。

有24小时到班里听到学生在议论什么。于是,我问他们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说:听说这个孩子给店主还了四元八角钱,可店主非说只还了三元八角钱。我把这个孩子叫到办公室,问他到底

是怎么回事。他说:因为一次还不了这么多钱,所以每次只能还一元多钱。有一次,他给店主还一元钱时,店里人比较多,店主拿钱了,可能是买东西的学生太多,他误以为是学生付的帐。当这个学生说已经还了一元钱时,店主非说他没有拿到这个学生的

钱。这个学生很委屈。

我借着这个机会教育他说:“别人的东西是否能占为己有,从小家长和老师就教育我们:不能拿不属于我们的东西,那样是犯法的。自己想要的东西可以通过正当渠道获得。另外被人冤枉的滋味不好受吧!”也许是我教育他时给他留了面子,也或许是那一句话触动了他。他默默无语,好象意识到了错误,我也就没有再说什么。

了解了事情的整个经过后,我让他去把店主叫来。他一脸茫然的去了,过了一会儿,店主来了,我问他这个孩子还有多少钱没有还,他说完后,我把剩余的钱还给了店主并让店主写了一张收据,告诉他以后不要再找这个孩子的麻烦。店主走了,我告诉这个孩子这个钱不用还我了,之后我让这个孩子回班去准备上课。

这件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发现,这个孩子在班里上课时说话明显少了,不逃课了,打扫卫生也积极多了,就连作业也按时交了(虽然作业大部分是错的)。

作为老师的我们,除了教学外,应经常琢磨学生在学校会发生什么用的突发事件,想到该如何处理,这样就不会在发生事情时手足无措了。

课堂内外论文:综合研究性学习应贯穿思想政治课堂内外

摘要:综合研究性学习是指在学校教师的引导和服务下,学生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各种途径,主动系统地获得知识,积极地思索、发现问题,自主地探究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去实现课堂到课外的延伸,调动学生在课堂之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

关键词:综合研究性学习 思想政治 课堂内外

1 依据和方向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教育应围绕四个基本学习加以安排:一是学会认知,即学会学习,掌握认识世界的手段;二是学会做事,即学会在一定环境中工作的能力;三是学会共同生活,即能够与他人合作;四是学会生存,即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人格和自主性。

面对课程改革,新课标,新教材,倡导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精神。就提高国民素质看,新的课程理念是正确的。但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固定的模式,怎样才能更有成效,让学生长久受益,终身受益?同样需要广大教师去探究。

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并着手解决,这在国外教学中已广泛应用。查资料、写论文或动手制作,教师给予评价,学生能力提高很快。经过这样的学生时代,在步入社会后,能尽快融入社会,为社会创造出价值来。

故此,课程实施中的学生探究能力培养不容置疑。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扩展知识面,完善人格。这是教育者的希望所在。

2 课堂教学意识的发展

追溯历史,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即在过去,已看到教之以方法的重要性。此种认识是最朴素的,也是正确的观点,时至今日仍在延续其价值。中间千余年,教育理论层出不穷,对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越来越重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推之那些有所成就的人,莫不如此。在今天的课堂上,教师就要激起更多的人的这种潜在动力,引导学生去探究,去找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完成创新意识的培养。当今社会,知识爆炸,科学突飞猛进,在探索未来的道路上,没有终极的目的地。学生的创新意识表现在多方面,正如生产力的发展会推进社会分工一样,进而,我们要给学生以合作的机会,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这就是“合作学习”。在这样愉悦而紧张的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理解力会激发出前所未有的表现。当然,要因内容而定,合作学习不等于小组讨论。

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专家认为,合作学习是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内容,而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基础上交换意见,达到对新知识的认识。这里,合作的动机是合作学习,不是课堂的点缀,而是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学习方式。

3 实现课堂到课外的延伸

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的知识基础是关键。一部分也取决于学生课外的知识储备。这也正符合研究性学习的原则。课堂之外,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对学生是大有裨益的。教师要注重此一方面的点拨。一是点拨学生积极学习课外的知识,一是点拨学生课堂上的灵活发挥。这些应该说是获得成功实现综合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学生有了一定积累,在教师提到相关内容后,能被吸引带动,从而积极参与,从心理上讲,也会大大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教学实践中常常有这样的表现。学生的课外学习有多方面的因素,作为教师可以适当安排一些可操作性的任务。

及时,由书本出发,写一些相关论题文章如:七年级《思想品德》讲到第三课《珍爱生命》“延伸生命的价值”时,要求学生去写“当我们的人生遇到挫折或生命受到威胁时,我们该怎么办?(试举例论说,200字左右)”。相信学生会有收获知识的满足、丰富人生的感悟,文章会写得很精彩。

第二,积累名人名言,名人故事,或者某些词语相关指示的积累,如:“鼎”的释义、相关成语。

第三,自我体验。通过理解课本,做练习或是教师生动讲解,能激发出学生的一些感受,把这些写出来对学生本身来说是难得的收获。关键在于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发现学生的动态,巧妙引导以词语、问题等给予明确,挖掘出学生创新的潜力。

第四,调查实践。这是更具开放性地认识社会的途径,对于政治教学尤其适用。教师或一定内容要求在确定了调查主题之后学生付之实践,在社会生活中获得体验,受到教育,实践出真知,实践行为中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要运用自己的所知,获得新知,达到认识的升华。调查主题的确定,可以是课堂内容的深化,或者与课堂内容相关联。

实现课堂到课外的延伸,有利于学生的融会贯通,在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

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能接受更多知识的容器,而且要具备自我获得各种知识和各种信息的能力,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教育中本着这样一种原则就会有不断的创新。因地、因时制宜地深化综合研究性学习,促进活学活用,实现课堂到课外的延伸。最终达到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让终身学习的意识根植于学生的心中。

课堂内外论文:构建课内外联动的英语高效课堂

笔者对高效课堂的理解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效率的较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二是效益的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也就是说,只有效率的较大化或只有效益的化的课堂,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只有两者的和谐统一,高效课堂才能形成。简言之,高效课堂至少要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可以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

基于对高效课堂的认识,结合我校的办学特点,笔者尝试了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课外活动为载体的英语课程模式。它是实现高效的突破口,是落实减负的主渠道。

一、以“滚雪球”教学模式为主,实现效率较大化的高效课堂

“滚雪球”课堂教学法是我校走进学生心理,深入学科特点,探索出的独具人性化光芒的英语课堂教学法。它本着保护潜能、启发潜能、呵护兴趣、激发自信的实验准则,不当堂课求会,不急于求成,通过加大重复,耳熟能详,脱口而出,实现在不知疲劳的状态中,在不加重负担的情况下,英语语言积累的“雪球”越滚越大,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进入专注学、主动学、持久学的佳境。在该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中,还学生时间,创设个性发展的平台,以多元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以自主、探究、合作的方法促进成功,从而实现效率较大化。

(一)“滚雪球”教学模式――实现高效的基石

“滚雪球”教学法,从直观上讲,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复习巩固旧知,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将知识的雪球越滚越大,体现在英语复习教学环节,词汇、句型新授环节,以及由词到句再到成篇表述的整个英语教学环节中。

例如,《牛津英语》4A“My friend”一课的教学设计中,复习环节通过生生问答接龙活动,复习学过的句型和口语交际,再用这些句型对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语言整理完成简短的表述,为本节课需要篇章的表述奠定了坚实的语言基础。它充分唤醒了孩子们已有的知识储备,让他们先体验成功,因为,成功后的自信和成功中激起的兴趣不仅是学习新知的法宝,更是实现高效的基础。

(二)“滚雪球”教学模式――落实高效的平台

“滚雪球”教学法从本质上促进孩子们自主探究等学习策略的养成与发展,是实现效率较大化的平台。

由旧词滚动学会新词,如old―cold, late―gate等,由复习句型“She has got a ball.”“It’s big.”“It’s red.”学习句型“She has got a big red ball.”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感受、体验,自主学会新知,通过复习学过的旧知产生学习新知的渴望,通过自主探究实现知识“雪球”越滚越大。

二、以英语课外活动为载体,彰显效益化的高效课堂

在课内利用“滚雪球”教学法实现课堂效率较大化的同时,课外开展各种英语活动,以达到效率化。

(一)“洋派尔”拉力赛,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促成效益化

“洋派尔”英语拉力赛,每年举办四届,上、下学期,寒、暑假各一届。每届由四站组成,班主任要把学生平均分成四组,按规定时间参加接力赛。每站结束后学校要评选个人擂主和擂主班级。每届结束后,学校要累积计算每一站个人和班级的成绩,评选出年度总擂主和擂主班级。大赛是根据英语课堂上教授的内容设计词汇积累、单项选择、句型转换等笔试试题,利用学校英语品牌活动中的“阳光英语”“原版迪士尼英语故事”以及校本教材的内容设计听说、问答、表述等口试试题。学校已连续举办8年,一个不少地全员参赛的过程,为每个学生搭建了可以成功的平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洋派尔”拉力赛在动态中对学生进行了检测。它是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多元评价,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好习惯,是让学生由被动学到主动学的主要渠道,是促成效益化的有效载体。

(二)多元提高阅读能力,激发持久学习兴趣,凸显效益化

午间读报、阅读原版迪士尼英语故事、开设校本课程等活动是多元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凸显效益化的路径。每天中午,在英语教师的带领下,全校学生坐在教室里饶有兴趣地阅读英语报。英语读报活动培养了一批领导能力强、阅读速度快的领读员,培养了全体学生每天读英语报的好习惯。

我校英语教师利用外教课,给学生讲原版故事,引进“迪斯尼”系列双语故事丛书,低年级要求朗读,中高年级要求会背诵、讲演。教师与学生共同创编原版英语故事表演的过程,不仅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还有效提高了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总之,高效课堂就是在有效的空间、时间里,采取恰当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获取有效的知识与能力。它不能一蹴而就,应该是内外结合、里外兼修的过程。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个过程是塑造生命的过程,每一个生命都有极大的塑造空间,作为一名教育者,我愿意为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营造温暖的氛围,愿意为搭建有利于学生生命成长的平台锲而不舍。(责任编辑:符 洁)

课堂内外论文:大学英语教学与人文教育互长于课堂内外

尽管各界都在呼吁素质教育,而中国的英语教学实际仍旧是以应试教学为主。课堂教学依旧停留在考试要点的教学上,从而忽视了人文素质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培育,英语的教与学变成了重认知教育轻人文教育的教学。英语教学作为一种语言教育,蕴含着特殊的人文价值。因此可以利用英语教学作为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点,从解析教材内容,以学生为中心,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和展开多形式的课外拓展,渗透内化人文教育。英语教学与人文教育的相互促进,在“以人为本”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促进学生完善健全的人格和素质的发展。

一、英语教学与人文教育

英语中以“人文” 为核心的系列词汇,与“human”(人的,人类的,有人性的等)和“human”(仁爱的,人道的,使人文雅的等)有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人文强调人之为人的尊严,强调人性、人道、仁爱,强调对社会的教化,涉及对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价值判断,研究人怎样完善和发展自己。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往往更多地关注英语听说读写上的应试能力,并不太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人文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人文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是“教人做人”。不论其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过程都应该灌输人文精神渗透人文教育,使人文教育与大学英语教育相互促进。

二、解析教学内容渗透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以传授人文知识为主,以发展学生对社会关系、人己关系、物我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能力,影响学生形成一定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等为目的的教育。

英语教材作为师生英语课堂的重要依托,教师对教材的深入挖掘解析人文教育资源是大有裨益的。根据调查显示,80%的学生希望英语老师结合课文内容讲解国内外的文化、风俗、习惯和礼仪。教材中往往涉及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领悟英语和运用英语的能力,还有助于他们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开阔视野,培养国际意识。充分解析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人文闪光,引导学生去欣赏品味佳作,挖掘人文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拓展学生思想的深度和知识的广度,养成思索辨析的习惯,从而实现对学生的人文培养目标。

三、以学生为中心突显人文教育

著名的英语教育家张正东教授认为:“人文教育思想,就是把你的学生当做和你一样的人。”人文精神突显以人为本。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参与课堂,改变在传统课堂中教师的一言堂现象。倡导以生为本、以个体发展为宗旨是我国目前英语教育改革的趋势,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鼓励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展现学生学习外的优势和特长是我们素质教育的目标。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四、精设教学过程贯穿人文教育

教师应更新观念,结合课文,将人文教学列入教学目标,使人文教学有计划、有阶段、有层次地进行;在教学环节中适时地渗入人文意识, 把课堂教学当作培养学生人文意识和精神的舞台。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宽容、自信和团结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激发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英语课堂中的人文教育不仅仅是介绍语言的文化背景,重要的是关注语言对社会文化过程的映射,用新的思维背景反映新的社会现实。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对话、辩论活动,鼓励学生自由思考,大胆发表意见,自由进行辩论,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在交流中巩固新知复习旧识。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学习,给学生提供相互交流、共同讨论的机会。小组合作的交往性学习活动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合作技能等品质,而且可以使学生在互帮互助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除了学生之间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也是活跃课堂气氛,实现教学相长的方式,师生双方都可以从中领略愉快并形成相互合作的人文精神。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口头报告,演讲,角色扮演等语言大量整合输出的活动,对于学生自信和自我展示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五、课外交际拓展内化人文教育

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素养通过课堂内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课堂外的探索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为了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教师可以设计和组织多种难易适度的课外活动。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使学生认识了自我,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增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学生在不断的磨练中培养了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又陶冶了他们的文化素养。

网络作为辅助英语自主学习的有效工具,课外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上的资料拓展,查询;影视收听,影视赏析等活动,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另外,中西方国家都有一些传统的文化节日,这恰好给了学生内化人文知识机会。在中西方重大节日来临时,教师可设计组织关于此节日的适时适度的活动,例如可以举办化妆晚会,圣诞party,节日贺卡制作等个性化的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参与,亲自感受中西文化风情。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英语学习。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意识,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素养。

人文教育体现在英语教育的全过程之中,体现在课堂内外的每时每刻,以学生为中心,深入挖掘分析教材内容,设计丰富多样,个性化的英语教学活动,使英语教学与人文教育相互促进,英语教学渗透着人文教育,人文教育丰富着英语课堂。两者融洽的结合,有利于调动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形成阶段的中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增强英语教学的趣味性,调节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轻松愉乐的氛围中实现人文与英语教学互长。

课堂内外论文:有效教学 教师的课堂内外

【摘要】有效教学重在课堂,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关键在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意识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课堂外的准备是有效教学的保障;教师课后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是有效教学的手段。

【关键词】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效率;作业布置与批改

有效教学,通俗地说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收获、提高和进步。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厌学到乐学。以下是我在有效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1 课堂教学

课堂只有45分钟,学生也不可能在课后花很多时间在一门功课上。因此,教师必须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我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加大课堂信息量,理论联系实际,精讲精练,讲练结合,讲评得当。讲,注意讲重点和难点;练,以训练为主,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解题能力;评,及时评讲,重在指导。

(1)教师要有课堂教学效率意识。 教学效率首先体现在课堂教学信息量、教学活动的广度和密度以及媒体的使用上。有效的媒体手段有助于课堂容量、密度和速度的提高。尤其是在复习课堂上适当地使用多媒体手段,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更能提高学生的参与面,短、频、快的大容量课堂节奏能有效的吸引并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其次,课堂效率意识还体现在教学的设计中要充分为学而教,以学生如何有效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标准来设计教学。课堂设计要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有助于他们有效内化知识与信息,复习过程中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恰当地渗透中考的信息,拓宽教学内容。

(2)英语课堂上教师应及时有效获取学情反馈,有效地进行课前回顾,课堂小结等环节的落实。 为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益,教师还可以制定科学的、操作性强的、激励性的英语学习效果评价制度,坚持对学生的听课、作业、笔记等方面进行跟踪,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复习状态与状况,以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出针对性的调整。

(3)注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要切实抓好备课这一环节,即备课要精,练习要精,作业要精。同时,我们要积极进行教学反思,由教师自己及时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师要突破现行教材的局限性,在重点语法项目上有系统的强化训练。在句法上不能拘泥于传统的语法层面,要搜集材料,适当拓宽。

2 课后作业

首先,教师布置作业要有讲究。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要求可以分层次,这样有利于学困生对自己的学习树立信心,也能满足优等生的学习欲望。我们要控制作业的数量,提升作业的质量,拓展作业的形式,统一作业的批改,一方面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另一方面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自己树立起自信和激起内心热爱学习的欲望。不能够把形式拘泥于抄写课文、单词、重点词语等等,我们可以根据课堂需要设计出一些题,让孩子进行巩固练习,我们也可以设计一些表格,让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或相互协商完成表格所填内容,这对于学生的积极性是有很大帮助的。有时候,我会让学生把听写、默写、任意地写出单词句子等作为自己的作业,

这样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基础来确定词汇以及要背的句子,达到了有层次性和又合理性,这样学生的兴趣就更高了!

其次,教师批改作业首先要做到及时、认真、细致。及时认真细致地批改学生的作业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同时更能及早地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及时反思,及时改进,提升教学质量。

再次,教师批改作业后除了给学生打等次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写上不同的激励性的评语,以此给学生指出不足,或提出新的要求,鼓励学生大胆学习。同时 教师工整地批改也能给学生起学习示范作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的点评,对于学生来说是新鲜的,他们也会为了这种新鲜感而奋进,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我认为是非常棒的,而且,平时教学中我也是这样做的了!

另外,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重视对口头、思考、调查、观察等作业的设计,以及对这些作业的检查与评价,并及时地反馈。设计综合性的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性能力。

课堂内外论文:乡土地理教学在高中课堂内外实施中的困境分析

摘要:乡土地理教学在学校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它背后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这种实施中的困境来自各个方面,学生、教师、学校、地区环境、经费等问题就逐一显现出来,笔者通过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等方法展开系统的整理分析和研究,着重从出现的问题出发,探讨教学过程中的困境,以便给各部门及专家学者制定教学过程的有效机制提供资料和帮助,使学校、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关键词:乡土地理教学;课堂内外;困境

前言

随着三级课程的设置和实施,乡土地理逐渐成为中学地理教学的辅助素材,部分学校甚至单独开设一门选修课指导学生学习乡土地理。其积极作用不可否认,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是困难重重。笔者经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和期刊杂志等,运用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对乡土地理教学在高中课堂内外实施中的困境做了整理和分析,以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乡土地理教学能更顺利地开展下去,较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为学生、教师、学校及社会服务。

关于乡土地理教学的研究,国内外早已有了许多研究成果。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管理。乡土地理教学的开设,增强了课程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开辟了又一条有效途径。地理乡土教学的研究也日益红火,笔者对近几年的部分观点作了简要的收集,大致如下:任尉“新课程理念下的乡土地理课堂教学”一文以《上海市乡土地理》“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为例,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乡土地理的优势,如灵活应用教材,体现新课程开放性、综合性的理念;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和实践感受,促成情感共鸣;淡化知识点,着重于学生综合性地理思维和使用地图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学习重在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廖书庆的“构建地理教学的地方特色”一文指出地理教学要结合本地生态实际进行环境意识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学生运用地理知识了解当地的经济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联系本地的生活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环保型的生活观。

以往有关乡土地理教学的研究充分地说明了乡土地理教学的优势和作用,但很少研究乡土地理教学在实施中所遇到的困境,本研究着重从出现的问题出发,探讨教学过程中的困境,以便给各部门及专家学者制定教学过程的有效机制提供资料和帮助,使学校、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研究结果

通过对大量的文献资料、杂志、报纸、教科书、学生论文等进行阅读、整理、分析、筛选等方式,大致总结出若干乡土地理教学实施中的困境,详细内容如下:

(一)学生乡土地理学习的时间问题

学校教学的普遍特点是重知识、轻能力,学校和老师普遍关注的是学生分数的高低。因此,野外地理实习本身开展起来就有难度。再加上中学地理课目前教学课时十分有限,课堂教学都难以完成。所以,从时间角度考虑野外学习基地因为距离学校路途遥远等因素又直接影响了乡土地理教学在课堂以外的实施。这无疑对乡土地理教学在课堂内外都造成了困难。

(二)教师对乡土地理教学意识淡薄

受传统教育观的影响,地理教师认为将教材的知识讲到位就完成了任务。只有教学意识而无课程开发意识,没有站在乡土课程开发的角度去看待地理学科,从而无法真正地洞悉国家对乡土地教学的实施意图,无法将具体的教学与乡土教材开发相结合,因而仅仅停留在经验层面无法升华,导致地理教学创新领域过于狭窄,地理教学年复一年地简单重复,没有开发的理念、动力,也就没有新的成果涌现。

(三)教师的课程开发技能培训薄弱

在这方面,目前很多地方还处在放任自流的状况。国家培训和省级培训中包括了地方课程方面的内容,但到省级以下这方面的培训逐级减少。造成原因有三:一是地方课程开发的活动开展较少,这与地方课程专业方面人士欠缺有关;二是由于学校对地方课程开发意识不足,学校没有提供足够的培训资金支持;三是学校教师没有开发地方课程的内在需求。

(四)乡土地理课程开发的手段和技能欠缺

缺乏整体方面的考虑,对学校原有的基础,所处的环境条件,教师现有课程开发能力,没有充分的估计和考察。由于缺乏必要的开发条件的评估使得课程开发缺乏准备,造成仓促应付,地理教师与课程开发内容不相匹配,乡土地理课程开发内容不合学生的内在需求等后果,导致失败。

(五)网络化课堂资源的使用力度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的瓶颈之一不是资源问题,而是资源的使用问题。对于乡土地理来说,就是立足于本地,建立具有本地区特色的乡土地理教学网站和教学资源库。这对每个学生都是有益的,但由于高中生学习压力大,尤其是面临高考压力的学生,对网络化课堂资源和乡土地理教学更是无暇顾及,使得很多网络资源及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资源成为摆设,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由于学校对乡土地理教育开发领域的支持与了解过少,没有充分的能力去领导地理乡土教材的开发,从而使学校的课程开发仅仅处于模索阶段,学校教师也因此无法形成乡土地理开发的凝聚核心,乡土地理的开发氛围也就无法形成。

(七)乡土调查环境恶劣实施困难

例如有些地区,植被的调查考察可能比较困难,只有调查考察水资源(河流),因此,调查结果有可能是间接的,这无疑对学生的理解造成了负担,有时候,甚至取消了一些调查考察的计划,不免对乡土地理教学造成一定的损失,影响其顺利开展下去。

(八)乡土地理实习的经费问题

目前,地理野外实习还没有纳入教学的必要环节。因此,野外实习经费问题不能由学校来解决。那么,实习经费只能由学生自行解决。而学生本身没有经济来源的。鉴于以上情况,地理学习基地选择了“少花钱”的原则,对其认为不太重要的实习则干脆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学生自己在看课本,这无疑又成为乡土地理教学实施的困境。

小结

通过对乡土地理教学在高中课堂内外实施中的困境分析,结果显示,乡土地理教学在实施中还有很多值得关注和有待解决的问题。在肯定了乡土地理教学的价值和积极作用后,它在实施中面临的困境更值得尽快解决,使乡土地理充分发挥它直接适应学校教育的实际需求,激发中学地理教师与学生的首创精神,激活中学地理教育的生机与活力。从而使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真正统一起来,使地理教育真正在各个学校繁荣昌盛,使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也让地理真正做到服务学生、教师和整个社会。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