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互联网金融课程与人才培养方式探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在过去的几年间,各种新型行业开始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并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其中新金融业态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以互联网金融作为代表,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显示出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这对于高等院校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进行人才教育的时候需要加以不断的创新与改革,以往的以传统经济学架构为基础的金融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其面对着极大的危机。
互联网金融课程与人才培养方式探析

一、引言

金融是当今社会重要的组成部门,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支撑性的作用价值。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金融发展的过程中一般表现出和科学技术充分结合、借助科学技术实现创新的显著特点。在过去的几年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多种科学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同时在金融领域得以普及开来,组织成金融科技的范围领域,转变了原本的金融生态系统,到来了金融业态的以此改革与创新。其中,从教育的角度去分析,金融学科的进步和金融实践的进步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对于一门学科的建设来说,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是十分关键的核心部分。因此在互联网金融课程中进行学科建设一定要充分和金融发展的趋势进行融合。而金融业态的迅猛进步,给高等院校金融人才的培养教育有了更加严格的标准,作为高等院校,一定要认清当前的社会形势,在金融教育开展的过程中要着重培养不仅掌握扎实金融专业知识理论同时具备互联网思维的综合性人才,而以往以传统经济学结构为基础的金融教育已经不再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新金融业态的进步让高校必须跟随时代前进脚步,持续教育工作的创新,为社会输出更多顺应时展需求的高素质金融人才。

二、互联网金融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过去的几年间,随着我国金融意识的不断增强,很多高等院校也开始逐渐认识到了互联网金融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发展时间较短,所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还不够完善,依然处在刚刚起步的时期,受到经验短缺、资源不足及行业自身不成熟等问题的限制,在人才培养方向的设定、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具体内容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实施上依旧存在诸多不足。

1、人才培养方向设定不清晰,专业建设水平有限

新世纪到来之后,经过多年的发展,世界领域内的金融学已经逐渐演变为及多门学科为一体的交叉学科类型。金融和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就组织成了互联网金融新业态。互联网金融是一门交叉学科,是在实际的践行中组织成的一个学科方向,其实它的根本上依旧是金融。不过,在互联网金融和其他全新金融业态不断崛起普及的时候,金融学科理论并未得到应用的发展,造成专业课程建设落后,不再顺应时展需求的结果。假如对于专业人才教育方向设定不清晰、教学规划不科学,那么高等院校就难以输送出适宜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且从学校毕业的学生走进社会后也会存在竞争力不足,无法掌握企业实际发展需求所提出的技能要求,特别是科技素养会明显不足,今后的就业形势也就十分严峻。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在一些高等院校中,在开展金融专业人才的教育中往往只注重对基础知识体系的搭建,而在金融交叉学科这一问题上却没有给予充分重视。互联网金融属于先进科学技术和金融的充分结合,显示出极强的交叉学科特征。作为高等院校假如不能达到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教育的目的,便会导致和社会发展不匹配的结果,从而导致培养出的人才无法顺应今后的社会实际需求。

2、理论创新程度较低,课程体系的构建比较落后

因为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所以互联网金融理论基础相比较而言比较不扎实,还没有组织成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假设在高校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这两个专业中缺少金融学专业建设作为前提支撑,那么有关的课程体系组织建设就很容易会发生头重脚轻的问题。在互联网金融教育开展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金融科技理论的强化,同时还要不断提升他们的金融实践水平。所以,在对课程的规划建设中好是采取逐层递进的形式,使学生在进行完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后,能够接触到实践的项目,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在项目中进行延伸,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高素质的金融技术人才。

3、教学资源平台明显不足,依旧沿用过去老套的教学模式

在高等院校中,开展互联网金融教学工作一般都要有大数据信息的支撑,但是对于大数据的的获得要支付更高的费用,对于资源平台的构建成本费用高昂,真正具有完善金融数据库的学校基本上没几个,所以在教学工作的实际开展中往往体现出数据支撑不够以及不够多样化的情况。仅仅有很小一部分的学校建设起了专门的互联网金融实验室,而且实验课的安排也极度不足。教学观念依旧沿用以往的模式,缺乏创新,教学手段主要还是课堂教授,很少有实践课程。基本上还是沿用了以往的教育形式与方法,并未将互联网特色充分展示出来。对于移动网络技术的应用不足,同时对于案例教学的应用不足,这已经违背了时代的实际发展需求。

4、对于实践教学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从性质特点上去看,互联网金融与金融科技都属于实践性特点十分突出的专业。当前互联网金融的显示出迅猛的前进劲头,所以教育工作的开展彼此紧密结合时展需求,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通过案例的及时更新与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

三、互联网金融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的优化措施与建议

在上文中我们对高等院校互联网金融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中表现出的不足进行了分析,下面我们将针对性的给出几点优化建议与措施。

1、进一步深化对金融理论的研讨,不断改进互联网金融学科体系建设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金融行业显示出变换莫测的发展特点,以此进一步深化的金融理论的研讨变得特别关键。在以往的金融理论是以工业经济为前提所建立起来的,发展到了互联网金融范围内,互联网技术水平的提升达到了信息共享的目的,表现出金融基础建设的属性特点。

2、将市场作为实际指导方向,重新建设起专业人才教育的方向

在高等院校中,对于互联网金融专业的人才教育,应该将市场的实际需要作为指导方向,结合当前金融行业发展、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实际方向,规划出合理的人才培养目的。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领域具创新性和发展性的前沿领域,要求高校抓紧开展教学改革,适应时代要求和金融发展方向。开展互联网金融创新和创业人才的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创业技能和创新思维。

3、重视学科交叉,进一步完善互联网金融课程的体系框架

高校互联网金融学课程的培养要求应包括:掌握现代金融基础理论,把握互联网金融的近期发展,掌握互联网金融的业态变化与发展趋势,熟悉互联网金融的交易环节与运行原理,知晓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类型与监管体系,并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电子商务、大数据、法律等相关知识。互联网金融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基础业务操作和管理能力,能够从事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的基础业务工作;计算机操作能力及互联网金融营销能力;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数据挖掘等互联网金融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的技能。因此,高校互联网金融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应注重学科交叉,强化互联网金融知识,强调计算机知识、网络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开发数据挖掘、信用评估、风险评价等相应的课程体系。根据金融行业的特点和教学实际,可以在确定金融行业岗位人员专业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将课程分为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操作能力两部分,基础部分突出对互联网金融基础知识的掌握。操作部分突出对金融行业工作所应具备的技能训练,如互联网财富管理、互联网金融风险与管理课程等,根据行业发展的要求修订、完善,实现动态调整。

4、紧紧跟随时代的前进脚步,及时创新课程体系及实际教学内容

从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角度上去说,作为高校应该从社会实际发展情况出发,集合具体情形来针对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实际需要标准加以及时调节。而在理论知识的教学问题上,必须要设置数学与统计学这两门课程;从专业课程的设计角度上去说,要尤为关注对大数据技术的学习运用、数据信息的发现与研究、监管科学技术等课程的安排。另外也应该重视实务课程的增加,比如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实际操作、互联网技术的运用管理等,进一步增强学生所具备的实践应用水平。在学校内部建设起金融科技实验室,组织建设起互联网业务的仿真模拟教学平台,多和外界金融企业加强合作,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给学生创造社会实践机会,提升学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

总而言之,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金融正逐渐的趋向于科技化,互联网金融已经慢慢发展成新型的业态,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互联网金融的改革影响下,高等院校在对金融人才的培养问题上面临着更加严格的要求。所以,高等院校对于金融人才的教育一定要在原本基础上予以改革创新,逐渐转变为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技术实现对金融产品及服务的设计开发,同时对于金融风险能够有力管控的综合性人才。这是时展所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高等院校所面临的必然挑战。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