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成本会计试用期总结实用13篇

成本会计试用期总结
成本会计试用期总结篇1

第二部分由第二章资产、第三章负债、第四章所有者权益、第五章收入、费用和利润构成,该部分内容比较多,其中“第二章资产”、第三章负债、“第五章收入、费用和利润”是全书的重点和难点,涉及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会计要素。考生应特别注意理解这六大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方法。该部分是全书的重难点。

第二章资产,掌握现金管理的主要内容和现金核算、清查,银行结算制度的主要内容、银行存款核算与核对,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的核算,存货成本的确定、存货的计价方法、清查,原材料、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周转材料的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核算;熟悉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范围,固定资产的概念及确认条件,无形资产的概念、内容及确认条件,其他资产的核算;了解应收款项、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第三章负债,掌握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的核算,应付职工薪酬的内容及其核算,应交增值税、应交消费税、应交营业税的核算;熟悉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的核算,应交税费的内容,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的核算。

第四章所有者权益,掌握实收资本的核算,资本公积的来源及核算,留存收益的核算;熟悉利润分配的内容,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概念及内容。

第五章收入、费用和利润,掌握收入的特点和分类,销售商品收入金额的确定,销售商品收入的账务处理,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的账务处理,让渡资产使用权的使用费收入的账务处理,费用的特点和主要内容,费用的账务处理,政府补助的账务处理,利润的构成内容,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账务处理,应交所得税的计算,掌握结转本年利润的核算;熟悉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条件,劳务开始并完成于同一会计期间、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会计期间等情况下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原则,让渡资产使用权的使用费收入的确认和计量原则,政府补助的概念、特征和主要形式,结转本年利润的方法。

第三部分是第六章财务报表,也是重要的考核点之一,该部分内容与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关系密切。考生应掌握财务报表的概念和组成,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的格式、内容及其编制;熟悉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了解财务报表的分类,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第四部分是第七章成本核算,是去年教材新增的一章,也是新增的考核点。考生应掌握产品生产成本项目,生产成本的核算,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产品生产成本分析;熟悉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了解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二、教材各章考题类型、分值及历年考情分析总结

(一)考题类型及其分值 初级会计实务考题类型分为客观性题目和主观性题目两大类,其中客观性题目包括单项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多项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判断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注意判断错误倒扣分);主观试题部分包括计算分析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综合题(2小题,共20分)。

(二)历年各章考点归纳和考情分析总结 第一章总论,历年的考核点主要是:会计的基本职能,资产、负债、收入等会计要素的定义、分类和特征,帐户记录的试算,总分类帐和明细分类帐的关系及其平行登记,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分类、填制要求和审核内容,记账凭证的编制,会计科目设置、会计账簿的种类和登记,明细账的格式,会计对账的内容、平行登记的主要内容;错帐查找与更正的方法、各种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此外,与有关各章相结合的考核点是引起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变动的项目内容。本章考题涉及题型主要为客观性题目,但也出现过主观性题目(考核试算平衡表的编制和错账的三种更正方法)。本章考试分数在5-20分左右(2007年本章考试分值为5分)。

第二章资产,历年的考核点主要是:现金清查的方法及其短缺和溢余处理,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作用及对未达账项的调整方法,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内容;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现金股利和利息、期末计量及其处置的会计处理;对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及其相关账务处理;材料按实际成本和按计划成本核算的账户设置及其会计处理,周转材料――包装物的生产领用和出售的实际成本的确定和会计处理及其摊销方法,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及其会计处理,委托加工物资成本的确定、账户设置及其账务处理,存货盘盈、盘亏和毁损的会计处理,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转回和会计处理;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范围及会计处理,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外购和建造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四种方法及其会计处理,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处理原则,“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核算内容和固定资产出售、报废、毁损的具体会计处理,固定资产盘盈、盘亏和减值的会计处理;无形资产的取得、摊销、处置和减值的核算等。此外,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核算还经常结合应交税费、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内容出跨章节综合题进行考察。从历年试题分析看,本章是重点的一章,历来都是容易出计算分析题和大的综合题的地方。其分值在历年考题中一般占30分左右。

第三章负债,历年的考核点是:负债的定义,导致负债总额变化的内容,流动负债包括的内容,短期借款利息的会计处理,应付账款入账价值的确定、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的发生、偿还、转销的会计处理,应付职工薪酬包括的内容及其会计处理,“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的内容、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应交增值税的会计处理,委托加工物资负担的消费税的会计处理,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计入“管理费用”的税金,“其他应付款”科目

核算的内容;长期借款利息和按面值发行的债券利息的处理原则及其会计处理,此外,存货、固定资产、收入核算常结合本章应交税费、长期借款等内容,进行跨章节核算考察。从历年试题分析看,本章试题类型全面,本章考试分数为8-15分左右(2007年为15分,出了应付职工薪酬综合题8分)。

第四章所有者权益,历年的考核点是:引起所有者权益总额变化的事项确定,实收资本或股本入账价值的确定,资本公积的内容、发行股票时“资本公积”科目的金额确定,留存收益的构成及计算,盈余公积的提取及其会计处理,可供投资者分配利润的计算、未分配利润的计算等。从近历年试题看,2004、2005年本章考试分数为15分左右,2006年本章考试分数为1分,2007年本章考试分数为5分。本章主观题目考察利润分配业务的账务处理时,常结合本章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等内容。

第五章收入、费用和利润,历年的考核点是:商品销售收入、提供劳务的收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的收入的确认与计量(历年考题曾以客观题出现),销售商品收入和提供劳务收入(完工百分法的应用)的会计处理(历年考题曾以客观题、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出现),现金折扣的处理,已发出但未确认销售收入的商品成本的核算,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商品的核算,通过“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核算的内容,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的处理原则,先征后返增值税的会计处理,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收支、营业外收支的核算内容(历年考题曾以客观题、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出现),期末无余额的损益类账户,影响营业利润的因素和影响利润总额的因素,营业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和净利润的计算(历年考题曾以客观题、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出现)等。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本章常和利润表相结合出综合题。本章也是历年试题中考核的重点。题型涉及客观题、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本章考试分数2004年为15分,2005年为28分,2006年为36分,2007年为22分。

第六章财务报表,历年的考核点是:资产负债表的内容、结构及各项目填列的方法;(历年考题曾以客观题、综合题出现),利润表的格式、内容及各项目的填列方法。(历年考题曾以客观题、综合题出现)。2007年本章增加了现金流量表,考察了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内容、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内容。本章综合和汇总了前面所有章节的内容,是初级会计实务中的重点章节。从历年考试试题中可以看出,本章内容在考试中占重要地位。本章试题类型涉及客观题和主观题,分值15分左右。在综合性题目考察中多以本章内容为命题对象。2007年本章综合题考了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分值为12分。

第七章成本核算,是2007年教材新增的一章,2007年以前有关成本、费用是在收入、费用和利润一章。历年试题的考核点是:应当计人工业企业产品成本的费用、生产成本科目余额的核算、产品成本科目的核算、完工产品的生产成本的计算、成本计算的方法等。这些考题都是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2007年本章试题类型涉及单选题、多选题和计算分析题。2007年本章考了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分配方法(多选题),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单选题)和约当产量比例法的应用(计算分析题)。2007年本章试题所占分数为8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2007年以前第二章资产、第五章收入、费用和利润、第六章会计报表,这三章内容的题量占全书的80%左右,是历年的“题仓”。2007年第三章负债由历年的10分增加到15分,第七章成本核算的试题出了8分。从应试的角度来看,考生应在全面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掌握这几章的内容。

三、教材各章命题规律总结及2008年命题趋势预测

通过对历年考题进行统计,可以发现。试题中的客观题都是45个题目,分值都是60分,这些客观题涉及面非常广,几乎覆盖了考试大纲的全部内容。由于客观题所占分数较高,考生应认真分析近几年的试题,掌握教材中客观题的考点。

从历年考题的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来看,主要考核会计要素涉及到的各种经济业务的处理和主要会计报表的编制,近几年综合题部分都是以会计报表的形式出现,都是与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相结合的。重点突出是近几年考题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即试题在兼顾“面”的同时,考察的多是主要的知识点。教材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费用和利润”及会计报表,每年都是考核的重要知识点,而且试题分值也较高,考生应重点掌握。

由于2007年考试大纲和指定教材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这些变化很可能成为2008年新的命题点,考生复习时应特别予以关注。以近几年考题为基础,预计2008年出题点:

第一章“总论”是基础章节。考生应从以下方面人手:(1)会计要素的概念和特征。掌握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2)从会计要素出发,将会计科目分为资产、负债、共同、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六大类,掌握常用会计科目的设置。(3)会计账户记录的试算平衡方法。(4)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5)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种类、填制要求及其审核的主要内容。(6)账簿的分类、格式及其登记要求。(7)对账的内容,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和账实核对。(8)错账区找的方法(包括差数法、尾数法、除2法和除9法)和错账更正的方法(包括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和补充登记法)。(9)常用的主要账务处理程序(包括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优缺点及适用范围。(10)实施会计电算化对软硬件的具体要求。

第二章资产,构成全书的重点,也是重要的考点。考生应关注:(1)现金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现金的使用范围、限额和收支的具体规定);银行存款的核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和作用);其他货币资金的组成内容等。(2)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取得、收取现金股利或利息、期末计量和处置等核算内容和会计处理。这是2007年教材发生较大变化的地方。(3)应收款项的内容、核算及其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注意计提坏帐准备的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这也是2007年教材变化较大的地方。(4)企业取得存货成本的确定,发出存货及期末结存存货的计价方法;存货按实际成本和按计划成本核算的账户设置及其会计处理;商品流通企业的库存商品采用毛利率和售价金额核算法进行的日常核算;包装物的核算内容及其会计处理,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委托加工物资的会计处理;存货盘盈、盘亏及毁损的会计处理;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转回及其会计处理。(5)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范围;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其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及其有关会计处理;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2007年长期股权投资在教材中已作较

大调整,并且2007年试卷中考了一道5分的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的计算分析题。(6)固定资产的概念和特征;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分类;固定资产核算有关账户的设置;外购固定资产和建造固定资产两种情况下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及其会计处理;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折旧的计提范围和方法;固定资产后续支出(2007年教材有变化);固定资产出售、报废和毁损的环节及其会计处理;固定资产清查和减值的核算。需要提醒考生注意的是:对于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盈的固定资产,是作为前期差错处理。在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处理前,通过的会计科目是“以前年度损益调整”。(7)无形资产的概念、特征、确认及构成内容;无形资产的摊销,无形资产的处置和减值的核算。2007年无形资产的核算变化较大,2007年考了自行研发无形资产的核算。

第三章负债,在2007年试卷中增加了考题分值,考生应关注:(1)短期借款利息处理原则和会计处理。2007年教材对短期借款利息的处理改为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计算确定的短期借款利息费用,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应付利息”科目,不再通过“预提费用”科目核算。(2)不带息应付票据发生、偿还和转销的会计处理。(3)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的会计处理。(4)应付职工薪酬是2007年教材流动负债变化最大的内容,包括应付职工薪酬的组成内容,“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的内容,应付职工薪酬的确认和具体发放职工薪酬。2007年综合题考核了这部分内容,分值为8分。(5)一般纳税企业和小规模纳税企业应交增值税的核算;委托加工应税消费税的会计处理;企业出售不动产时计算应交的营业税的处理;其他应交税费的处理。(6)其他应付款包括的内容,及其会计处理。(7)长期借款的利息的处理原则及其会计处理;按面值发行的债券,其发行、计提利息和还本付息的会计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在“长期借款”科目下设“本金”和“利息调整”明细科目,在“应付债券”科目下设置“面值”、“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等明细科目。

第四章所有者权益,也是2007年教材变化较大的地方。2007年教材在实收资本中增加了股份有限公司采用收购本公司股票方式减资的会计处理。在资本公积的构成内容中包括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和直接计人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主要指其他资本公积)。需注意的是: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发生的手续费、佣金等交易费用,应从溢价中抵扣冲减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无溢价发行股票或溢价金额不足以抵扣的,应将不足抵扣的部分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在“资本公积”科目下分别“资本溢价(股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进行明细核算。在盈余公积中,公司制企业只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考生应关注:(1)实收资本的内容及其会计处理;(2)资本公积的概念、构成内容和科目设置、会计处理;(3)留存收益的构成内容及其会计处理。

第五章收入、费用和利润。考生应关注:(1)收入的概念、特征和分类,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计量和会计处理;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原则和会计处理;让渡资产使用权的使用费收入的确认、计量原则及其会计处理。(2)费用的概念、特征、内容及其核算,期间费用包括的内容和会计处理。(3)政府补助的概念、特征及其主要形式;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及其与资产和收益均相关的政府补助的处理原则和会计处理。这部分是2007年教材新增的内容。(4)利润的构成和计算方法;营业外收支的主要内容和会计处理;所得税费用、应纳税所得额、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及其会计处理。

成本会计试用期总结篇2

(一) 控制测试的样本设计

(二) 细节测试的样本设计

【所属章节】:

本知识点属于《审计》科目第四章审计抽样第二节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的内容。

【知识点】:样本设计阶段

(一) 控制测试的样本设计 【解读】控制测试的样本设计需要解决的是“抽取什么样的样本? ”的问题,需要从以下5个要素展开: 1. 控制测试目标 (1)控制测试是为了获取关于某项控制运行是否有效的证据。

(2)注册会计师实施控制测试的目标是提供关于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以支持计划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教材P75)

Y=K/X

2. 定义总体(适当性、完整性)

(1)评价总体的适当

注册会计师应确定总体适合于控制测试的审计目标,包括适合于控制测试的方向。

例如:测试用以保证所有发运商品都已开单的控制是否有效运行,注册会计师应将所有已发运的项目作为总体。

(2)评价总体的完整性

注册会计师应当从总体项目内容和涉及时间等方面确定总体的完整性。

例如:如果注册会计师从档案中选取付款证明,除非确信所有的付款证明都已归档,否则注册会计师

不能对该期间的所有付款证明得出结论(总体项目内容完整) 。

又如:如果注册会计师对某一控制活动在财务报告期间是否有效运行得出结论,总体应包括来自整个报告期间的所有相关项目(总体的涉及时间完整) 。

3. 定义抽样单元

(1)抽样单元,是指构成总体的个体项目。

(2)在控制测试中,抽样单元通常是能够提供控制运行证据的一份文件资料、一个记录或其中一行(教材P75倒数第1段) 。

4. 定义偏差

(1)在控制测试中,误差是指控制偏差,注册会计师要仔细定义所要测试的控制及可能出现偏差的情况(教材P68第3段) 。

(2)在控制测试中,误差是指控制偏差,实际工作中常常采用偏差率的表现形式(教材P76第3段) 。

5. 定义测试期间

控制测试需要得出“某一控制活动在财务报告期间是否有效运行”的结论,因此控制测试的期间与财务报表期间一致。

(1)期中实施的控制测试(初始测试) 。

(2)剩余期间的补充测试。

(二) 细节测试的样本设计

【解读】细节测试的样本设计需要解决的是“抽取什么样的样本? ”的问题,需要从以下5个要素展开:

1. 细节测试目标

(1)细节测试的目的是确定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的金额是否正确,获取与存在的错报有关的证据。

(2)在细节测试中,抽样通常用来为有关财务报表金额的一项或多项(认定、如应收账款的存在性) 提供特定水平的合理保证。

2. 定义总体

(1)评价总体的适当性

注册会计师应确定总体适合于细节测试的审计目标,包括适合于细节测试的方向。

例如:测试应付账款的高估时,将应付账款明细表定义为总体。

例如:测试应付账款的低估时,将被审计单位的供货商对账单作为总体比将应付账款明细表作为总体更加适当; 也可以用后来支付的证明、未付款的发票、未付款的验收报告等也可以作为总体,它们都能提供低估应付账款的证据。

(2)评价总体的完整性

注册会计师应当从总体项目内容和涉及时间等方面确定总体的完整性。

(3)从代表总体的实物中选取样本项目

注册会计师通常从代表总体的实物中选取样本项目。

例如,如果将总体定义为特定日期的所有应收账款余额,代表总体的实物就是该日应收账款余额明细表。

又如,如果总体是某一测试期间的销售收入,代表总体的实物就可能是记录在销售明细账中的销售交易,也可能是销售发票。

注册会计师必须详细了解代表总体的实物,确定代表总体的实物是否包括整个总体。注册会计师通常通过加总或计算来完成这一工作。

例如,注册会计师可将发票金额总数与已记入总账的销售收入金额总数进行核对。

3. 定义抽样单元

(1)抽样单元,是指构成总体的个体项目。

(2)在细节测试中,抽样单元可能是一个账户余额、一笔交易或交易中的一项记录,甚至为每个货币单元(PPS抽样)(教材P85第4段) 。

4. 分层

(1)分层是指将总体划分为多个子总体的过程,每个子总体由一组具有相同特征(通常为货币金额) 的抽样单元组成;

(2)如果总体项目存在重大的变异性,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分层;

(3)分层可以降低每一层中项目的变异性,从而在抽样风险没有成比例增加的前提下减小样本规模,提高审计效率。

例如,函证应收账款时,可以按应收账款账户金额大小分为三层:

第1层:对于金额在10000元以上的应收账款账户,应进行全部函证;

第2层:对于金额在5000-10000元的应收账款账户,作为一个子总体选取样本进行函证;

第3层:对于金额在5000元以下的应收账款账户,作为一个子总体选取样本进行函证。

成本会计试用期总结篇3

一、国内外期货结算担保金制度的比较

结算担保金由基础结算担保金和变动结算担保金构成,基础结算担保金是指结算会员参与交易所结算交割业务必须缴纳的最低结算担保金数额。变动结算担保金是指结算会员结算担保金中超出基础结算担保金的部分,随结算会员业务量的变化而调整。

(一)基础担保金的比较。各国期货交易所或结算机构一般根据结算会员的类型、结算业务范围来制定基础担保金的收取标准。如,CME的安全存款是取50万美元和最近一个月须缴交易所保证金的85%加上最近三个月交易量的15%中的较大者,且无最高数额限制;我国台湾期货交易所的交割结算基金根据结算会员的类型而定:个别结算会员根据实收资本额或专用营运资金的20%缴存,上限为4000万元;一般结算会员则需缴纳4000万元,且每增加一名委托期货商来办理结算业务,需再缴存300万元的交割结算基金。

(二)变动担保金的比较。一旦结算会员开始办理结算业务,结算机构需定期(日/月/季度)根据风险状况调整结算担保金的总额及各结算会员的分担比例。变动担保金的关键是担保金总额的计算,目前香港交易所和台湾期货交易所分别使用压力测试法和风险价值法,中金所则是以简易法为基础,这三种算法代表了目前国际上担保金算法的主流:

1简易法。简易法是取过去一段时间日均保证金总额的一定比例作为结算担保金总额。采用此法计算结算担保金总额的有美国选择权结算公司(OCC)、CME等。中金所担保金总额计算的方法最初公布的是简易法,并且每个季度计算一次。《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风险控制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八章第三十八条做了如下规定:“交易所每季度最后一个交易日收市后,根据市场总体情况测算出全市场的结算担保金总额,结算担保金总额为上一季度日均交易保证金的8%。”而每个结算会员应分担的结算担保金=结算担保金总额×(20%×该会员上一季度日均交易量/交易所上一季度日均交易量+80%×该会员上一季度日均持仓量/交易所上一季度日均持仓量)。假设结算担保金额度为c,一段时间内日均保证金额度为M,结算担保金比例为R,则简易法计算而得的结算担保金:

C=M×R(1)

2风险价值法。风险价值法利用风险价值模型,以合约的极端价格波动为基础,计算担保金总额。我国台湾期货交易所在《结算会员办理结算交割业务后缴存交割结算基金作业办法》第三条中对结算担保金的计算方式做了如下规定:“全体结算会员办理结算交割业务后,应续缴之交割结算基金为交割结算基金总额大于交割结算基金定额之金额。”“前项所称交割结算基金总额,由本公司每年视市场规模至少计算检讨一次,并于订定后报请主管机关核备。其计算方式为取不同期间内本公司期货交易契约之估计风险价值,并在百分之九十九信赖水平下,估算百分之二十五之未冲销部位于一定期间内可能违约之损失金额。”假设一段时间之内基于某种算法的风险价值为VaR,结算担保金需要覆盖N天的风险,违约率为D,保证金假设为M,则风险价值方法计算而得的结算担保金为:

3压力测试法。压力测试法是参考每日市场波动状况和结算会员暴露风险的情况,估计能承受某一特定比例违约风险所需的金额。香港期货结算机构利用压力测试法计算恒生指数产品波动20%,且出现25%的持仓量违约所需的资金,来衡量储备基金的额度。香港结算所结算担保金总额的计算规则如下:“每一经纪参与者所须的供款将按月检讨。每个月初,每一经纪参与者将获通知该月应缴的供款额。”“有关保证基金的规定,结算机构可不时全权酌情决定,检讨保证基金总额及每一经纪参与者的供款额。这种由结算机构进行的检讨可在任何时间进行,就算有关供款额的每月检讨在其近期已做出或即将完成。结算机构最低限度会每年就当时市况,包括交易额水平,检讨保证基金总额一次,并可根据检讨结果,要求经纪参与者缴付额外供款。”假设一段时间内持仓金额为s,违约率为D,压力情景的收益假设为R,保证金仍假设为M,则压力测试法下结算担保金额度为:

C=(S×R—M)×D(3)

二、我国期货市场结算担保金制度的实证研究

成立于2006年9月的中金所是我国第一家引入结算担保金制度的期货交易所。由于在本文的写作阶段,股指期货合约仍处于仿真交易阶段,因此利用简易法、压力测试法和风险价值法对沪深300期货结算担保金的分析是基于2007年第四季度(10月8日至12月28日)的仿真交易数据。

(一)结算担保金的简易法。假定中金所需要在2007年12月28日收盘后基于简易法预测2008年第1季度的结算担保金总额,中金所2007年第四季度沪深300日均交易保证金为4141818万元,根据中金所现行规则,结算担保金总额是交易保证金总额的8%,即为33.1亿元。

(二)结算担保金的风险价值法。风险价值的结算担保金算法主要涉及未来持仓金额和期货合约风险价值估算两部分:第一,未来持仓金额的估计。台湾期货交易所于2004年建立了期货市场持仓量的线性回归模型,其中,期货合约总持仓量的自然对数为因变量,时间趋势变量、非交易时段与交易时段的期货价格波动率和股价指数波动率、定价误差幅度及持仓量与总成交量自然对数的滞后期为自变量。由于中金所的仿真交易时间有限,数据量有限,无法通过模型来预估指数期货合约的每日持仓金额,本文基于谨慎性原则选取2007年第四季度最大持仓数据作为未来持仓金额的估计。第二,期货合约风险价值方法的选择。风险价值可供选择的计算方法很多,笔者在2007年基于方差——协方差和蒙特卡罗模拟的风险价值方法实证研究了上海期货交易所金属铜和大连商品交易所黄大豆1号的动态保证金,经检验,波动率模型假设为EGARCH,收益分布假设为T分布的风险计量模型可以准确的定量我国期货市场的风险状况。为此,本文采用EGARCH-T模型计算期货合约的风险价值,结算担保金需涵盖未来5天价格波动,25%持仓违约的情况,置信度为99%。假定中金所需要在2007年12月28日收盘后基于风险价值法预测2008年第1季度的结算担保金总额,预估的持仓金额是20604214万元,根据EGARCH—T模型计算而得一个交易日的风险价值是1032147万元,五个交易日的净风险价值为2095666万元,则结算担保金总额是五个交易日的净风险价值的25%,即52.4亿元。

成本会计试用期总结篇4

一、实验设计背景

成本核算与管理是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共设有90个学时。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下,以材料费用核算为例,其教学实施过程一般是:首先由教师讲解材料费用的分配方法,然后学生模仿例题做练习,最后由教师评讲。结果是学生连领料单是什么都没见到,只会做练习,并不能解决工作中材料费用的核算问题。引入一体化教学模式后,我们首先对材料费用核算涉及的知识与能力进行分析(见表1),接下来针对表1分解的知识与能力重新组织教学过程,基本过程如下:学生(分组分岗)熟悉虚拟企业经营环境(来自实训教材或教学软件)、生产工艺流程、成本核算制度、对单据进行归类、编制发料汇总表(假设企业采用一次加权平均法对发出材料进行计价)、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编制记账凭证、登记相关账簿;老师主要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思考解决的办法,或者老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比如:面对众多的领料单怎么办?要不要一张张处理?怎样设计合适的发料汇总表?为什么要编制分配表?怎样设计合适的分配表?用什么方法分配公共材料费用?依据是什么?处理材料费用的原则是什么?明细账在材料费用核算中起什么作用?不要行不行?设计明细账的依据是什么?老师在整个授课过程中要管控好课堂,做一个引导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在行动中学习,高度体现“知行合一”,而不是被动的接受。

成本核算与管理课程考核形式也由传统的“考勤+练习+期末考试”的形式改变为形成性考核方式,具体如表2所示,侧重考察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设计

在高职教育中,一体化教学的核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1、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说明

(1)自变量:本实验中自变量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2)处理:被试采用该教学方法则是实验的“处理”。

(3)因变量:本实验中因变量是学生学习效果(用总评成绩来表示),可以由学习态度、综合能力和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三个指标来衡量。由表2可知成本核算与管理课程的考核由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团队作业、期末考试三个方面构成。平时成绩主要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所以可以用平时成绩作为学习态度的测量;团队作业反映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含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因此可以用团队作业成绩作为综合能力的测量;期末考试试题主要是按课程标准要求,从题库中抽取试题并做适当调整,因此可以用期末考试成绩作为专业知识学习效果的测量。

(4)测试对象:本实验的测试对象是会计电算化专业2012级会计1班和2班学生,其中1班学生人数为45人,2班学生人数为43人。

2、实验设计方案说明

本研究拟采取事后对照组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

以2012会计1班作为控制组,该控制组采取传统的教学,未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2012会计2班作为实验组,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该实验方案中的处理X,表示是否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由于该变量与班级完全对应,所以可以直接以班级变量作为分组因素变量。R表示随机抽样,从诸多项目式教学课程中随机抽取到成本核算与管理课程作为实验。实验观察结果O1表示的是2012会计2班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学习效果,用平时成绩O11、团队作业成绩O12、期末考试成绩O13、总评成绩O14四个变量来衡量;O2表示的是2012会计1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学习效果,用平时成绩O21、团队作业成绩O22、期末考试成绩O23、总评成绩O24四个变量来衡量。除了独立样本T检验外,本实验还将采用方差分析,纳入分析的分组变量包括班级和性别。

(1)独立样本T检验的假设如下

H01:O11=O21,假设两个班平时成绩无差异,即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学习态度无影响。

H02:O12=O22,假设两个班团队作业成绩无差异,即一体化教学模式对综合能力的提升无影响。

H03:O13=O23,假设两个班期末考试成绩无差异,即一体化教学模式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无影响。

H04:O14=O24,假设两个班总评成绩无差异,即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学习效果无影响。

(2)一元方差分析检验的假设如下

H05~H08:假设一体化教学模式分别对两个班的学习态度、综合能力、专业知识掌握和学习效果无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

H09~H12:假设性别分别对两个班的学习态度、综合能力、专业知识掌握和学习效果无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

H13~H16:假设一体化教学模式、性别对两个班的学习态度、综合能力、专业知识掌握和学习效果无影响(双因素方差分析)。

3、外生变量的控制

在本实验中通过以下途径来控制外生变量的影响。

(1)课程都安排在第3学期,所学课程一样,两个班的学生人数、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都差不多。

(2)没有同学重修该课程,所以没有学生接受重复测试,这样也就不会产生因重复测试而对实验产生影响。

(3)两个班都是同一个老师负责上课和考核,课程考核方式也完全相同,所以对应的测量手段是一致的。

(4)在数据预处理时可以通过分析软件剔除掉极端值。

(5)采取随机抽样方式消除选择偏差。

三、实验结果及评价

1、数据的预处理

数据的探索分析结果的描述性统计摘要如表3所示。

由表3可见,2012会计2班的平时成绩、团队作业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和总评成绩,无论是算术平均值还是中位数,都比2012会计1班高。两个班成绩的标准差规律性不明显。由于T检验和方差分析都假设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方差齐性和独立(对两个班级成本核算与管理成绩的测量是独立进行的,满足样本的独立性),所以在数据预处理阶段要做正态分布检验、方差齐性检验。从数据预处理的结果来看,只有2012会计1班的期末考试成绩和总评成绩符合正态分布要求(见表4,KS检验对应的P值分别为0.140、0.200,大于0.05的显著性水平,接受服从正态分布的零假设),但样本数大于30,近似大样本,是否正态分布对后续分析影响不大;而方差齐性的Levene统计检验的结果(见表5)表明,除团队作业成绩的P值接近0.05,其余的P值都远大于0.05,接受方差齐性的零假设。从数据的探索性分析结果来看,本次实验数据可以做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

2、独立样本T检验的实验结果

从表6可知,平时成绩、团队作业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和总评成绩四个变量T检验的P值都小于0.05,拒绝原假设,有95%的把握认为两个班平时成绩、团队作业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总评成绩存在显著差异。在控制好其他外生变量的基础上,两个班级在成本核算与管理学习方面唯一的区别就是是否实施一体化教学,所以我们可以进一步认为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态度、综合能力、专业知识掌握、学习效果四个方面都会产生明显影响。

从表7可知,平时成绩、团队作业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和总评成绩四个变量T检验的P值都大于0.05,接受原假设,即有95%的把握认为学生在平时成绩、团队作业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总评成绩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3、方差分析的实验结果

(1)单因素方差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与T检验一致,此处不再表述。

(2)双因素方差分析

该分析主要是考虑班级和性别两个因素对各项成绩的影响。根据班级与性别的交叉表(见表8),2012会计1班的男女比例和2012会计2班的男女比例刚好颠倒过来,虽然从上面的T检验知道性别对成绩没有影响,但性别与班级的交互效应是否显著并没有得到证实。从表9班级与性别变量相关性的卡方检验结果来看,班级与性别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从表10至表13各项成绩的双因素分析表来看,所用方差分析模型检验的P值都小于0.05,所用模型有统计学意义,可以用该模型来判断变量系数的统计学意义。与T检验的结果一致,班级变量对四项成绩的影响显著,而性别变量对四项成绩均无影响,班级与性别的交互效应对四项成绩影响不显著。

四、结论

从以上研究我们发现,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了显著影响:采取了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班级的总评成绩明显高于采取传统教学方法的班级。而且一体化教学模式对提高衡量学习效果的三个方面指标:学习态度、综合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均有显著效果。这为我们在其他专业课程中推广一体化教学模式提供了经验指导。当然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实验过程中尚需完善的地方如下:一是选取的教学课程太少,可以抽取更多课程作为研究案例。二是选取的研究班级太少,只选取本人所教的2个班级进行测试,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和其他任课老师合作,均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这样可以选择更多的班级做研究,比较适合做对比实验。

成本会计试用期总结篇5

一、平时成绩

在我国绝大部分学校高等数学的考核方式,只有期末考试,虽说也基于平时成绩,但平时成绩的好坏只是一个形式而以,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期末考试成绩才是唯一的形式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以期末考试终结式考核模式其实起不到对学生学习的督促作用。有不少学生在快要期末考试前就套题目,用以前的考试试卷凑起来,进行猜题押题。最后考试成绩公布,对大多数学生考试不及格的情况,老师也是相当无奈,只能通过各种方法加分从而提高及格率。这就造成学生,走捷径,急功近利,平时不用心学习的现状。这种一锤定音的终结式考核模式中平时成绩没有起到作用是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所以在高等数学的考核中一定少不了平时成绩,并且一定要保证平时成绩能过起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作用。以下几个方面是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

1、对平时的作业评价的重视

高校的高等数学的分类为基础课程,比较多的班级上课,每一个教师带比较多班级,如果因为这样就不重视对平时作业的考核评价,将很大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相对于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风气来说,平时作业对学习效果的好坏的密切相关性较高。要怎么来平衡老师没有时间和要批改作业的矛盾呢?我们采取的方法是要求课代表收集作业,在作业本编号码,督促所有学生交作业。老师随机挑选一部分作业批改,对作业情况及时反馈,给予优秀、合格、不合格、较差的等级评价,并且在作业后面用上激励性的评语。直接在平时成绩记分册上记录学生作业完成和交作业的等级情况。

2、运用面试的方式

让每个学生都与老师有单独面谈的机会,对学生采取面对面的考试,能够从中发现每个学生的学习真实情况,能激励学生学习。老师可以利用课间时间点名叫学生面试。可以让学生做一些计算量较小的题目,或者找某章的某一节的其中几个概念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理解情况等等。

3、重视期中考试

有一点对于高职学生特别重要,就是要重视学习的过程,弱化结果,因为他们自学能力不高,一个学期下来,即使考前压力好大,他们可能考试的时候还是考不出好成绩。通过期中考试老师能够及时从中发现学习差的和学习好的同学,鼓励学习差的同学向学习好的同学看齐。因为好的学习评价,会鼓励学生继续努力,而不好的学习评价也会促进学生尽早改变学习态度,努力赶上。但是此时方法实施起来存在一些障碍:因为高等数学期中考试涉及到比较多的班级,不可能统一组织,只能随堂考试。又因高等数学大多数是大班课,学生人数相对较多,这就导致考试过程中,有些同学无所谓的态度,甚至等着抄袭他人的成果,这也就使考试纪律难维持,考试的作用打了不少折扣。这就要求期中考试做适当改革,可以采用抽查、抽考的形式等等。总之期中考试肯定要考,但是考试次数尽可能的少。

二归纳论文和建模论文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高素质型人才,学生通过学校三年的专业学习一定要掌握高强的应用能力和扎实的理论基础。首先我们通过每章写总结性论文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每章所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应的思想方法,这样学生就可以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了。其次教学的重点不是数学知识本身,而是在于掌握数学方法和数学的思维方式,是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能过应用于实际中,数学建模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数学建模的思想,应该结合各章节内容都要选取相应的数学模型。并且编写部分和所学内容密切相关,需要查阅大量与之相关的资料才能完成的实际应用性的题目,让学生随机组合六个人一组,在七到十五天内,按照要求规范书写论文。学生也可以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学以致用,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

三、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要做到公平公正,因为期末考试是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指标,试卷的命题不但要起到评价甄别的作用,而且要起到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有促进和激励作用,所有在期末考试内容上要下一番苦功。

1、适当增加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方面的试题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考试要尽可能考到《高等数学》中涉及到的主要概念。考试试卷一定要有基本概念,因为概念是数学的基础和核心,这类题目有小量的运算题,主要以填空和选择体的形式出现,学生只要对概念的理解透彻就容易回答。

2、重计算技巧和方法

计算题总是在数学考试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但是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计算机代替认得计算内容越来越多,因此考试中的计算题不应以不常用的解答技巧来提高试题的难度,应该以基本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技巧为主。

3、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实用,

高职高等数学的考试内容既要重理论又要重实际,考试内容要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点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高等数学考试的题目中应用题是不可缺少的,但由于受考试时间的限制,试题只能是一些简单的应用,计算量也较小。

总之,高职院校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成绩考核必须通过考试才能体现出来,但高职高等数学的考试形式是多样化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所以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老师,要多方面的结合社会实际,根据发展需要及时调整高等数学的考试内容和形式,使其能够起到引导作用。只有这样,高等数学的教育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成本会计试用期总结篇6

1、分管工作:高二(Ⅱ)部教学。

2、兼任工作:(1)高二年级政治学科教研组长;(2)高二(34)班班主任;(3)6个班政治课教学。

二、工作实绩

(一)协助年级,科学制定教学策略

1、开学初,按高考要求,组织学生重新进行选科,确立班型,过细做好做好分班工作,使新班级尽快调整到位。

2、及时编排好教师任课表、课表、早辅导表、教师晚值班表、教研活动安排表、监考表、考试期间辅导表等,协调安排好听力播放秩序等,规范教学秩序,使年级各阶段教学有序进行。

3、加强年级教学工作的计划性、科学性。制定年级总教学工作计划1份、月工作计划5份、周工作计划22份。坚持每月对年级工作进行总结,共撰写年级教学工作简报5份。坚持每周利用年级周例会对上周工作进行总结,对下周工作进行布置,利用年级黑板公示年级周工作安排,增强工作实效性。

4、针对阶段性教学工作的特点,适时制定和调整年级教学工作安排。本学期,针对小高考的特点和要求,先后对课时和课表进行3次编排调整;针对信息技术考试的要求,适时调整课时进行考前训练和模拟,保证了教学的针对性。

5、科学处理学科关系及学生学习时间。对各学科的周课时数、学生作业量、学习时间等进行阶段性的科学合理规划,引导学生科学处理好学科关系,使其既能突出语数外主干学科的学习,又能兼顾好其它学科的学习;对学习时间进行科学规划,保证了学生学习时间,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率。

6、高二年级学生教材较多,共组织发放生均用书及作业本50余册,总计1万余册。及时发放各样教学用品,满足教学需要。

(二)常抓不懈,规范做实教学常规

1、坚持每天对年级教学情况进行多次巡查,采取定时与不定时相结合的方式,做好教师的上课、早辅导、晚值班及学生自习秩序的管理,做好考评记录,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坚持做好年级组的值班工作,带好班主任值班组,并发挥好榜样示范作用。

2、坚持每周检查1项教学常规,对教研组、教师进行量化考核,并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做好教学常规检查的台帐记录,及时送交教务处检查。每周利用周例会对本周的教学情况进行通报总结,将考评结果与教师的当月考评挂钩;组织落实校内视导工作。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布置落实视导工作安排。编排好视导安排表,积极配合好校内视导工作。及时做好结果的反馈工作,重点做好对视导中课堂教学未被评为优秀的教师跟踪听课工作。

3、做好主干学科的单元质量检测。坚持每周组织进行主干学科的单元质量检测。组织教研组长高质量做好命题工作;编排教师值班表,加强检测秩序管理;要求教研组组织阅卷,及时进行成绩统计,做好检测题的分析评讲;督促班主任对本班的检测进行成绩统计分析,发挥好单元检测的作用。

4、规范做好各次考试的组织安排。

(1)本学期组织的考试有:省级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期中、期末考试;两次学情调研考试,共5次考试。

(2)扎实做好每次考务工作,确保万无一失,规范有序,力求抓好考试环节,充分发挥考试的作用。

①每次考试前,充分进行迎接考试的动员,真正发挥考试的促教、促学作用。召开全体年教师会议,学进度,明确考试的评价要求,要求全体教师充分做好各次考试的教学准备;各班召开主题班会,强化班级的目标意识,各班在黑板上设立迎接考试倒计时牌,交流学习经验和方法,动员学生做好考试的准备。

②每次考试前,召开全体教师考务会议、班主任专项会议,明确考试要求,从监考、阅卷、成绩统计、试卷分析与评讲提出了具体要求,较好地组织安排了期中考试。

③考试后,注重考试分析、评价。科学编制考试评价模板,及时按要求处理各次成绩,发挥考试的评价功能;按照教务处要求,各教研组及时对期中和期末试卷及考试进行总结,共撰写试卷分析报告32份;

④召开年级教师历次考试分析总结会议,回顾成绩,查找不足;召开班主任及教研组长专项会议,回顾总结过去工作,部署安排后后期工作;召开年级教学工作专项研讨会议,回顾总结工作,尤其是明确以后的工作目标及要求,进 一步理清年级工作思路,为扎实、高效做好以后工作指明方向;要求并组织各班级召开教导会,科任教师参加班级分析总结会;组织各班级于期中考试后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及时通报学生的学习、发展等方面情况,发挥家校教育的合力作用。

(3)规范做好学业水平测试的报名、照片采集工作等,受到招办的好评。

5、落实好教务处的教学调研及过程管理工作。细致及时地做好教务处的教学常规专项调研活动。按照教务处要求,共收交了不同阶段的9个学科导学案、作业等送查;落实教务处的各项专项工作,送交常规管理台帐记录簿被查;落实教务处的安排的各阶段学科实践活动、选修课开设、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设等。本学期,共有两次在学校月教学工作评比中获得流动红旗。

6、组织学生评教。设计了问卷调查表,坚持每月发放问卷调查表,对学生问卷情况及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问题,查找不足,并将问卷调查表反馈至班级,及时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挥学生评教的评价导向功能。

7、及时做好对年级教师的当月考评。依据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对教师的工作进行量化评估,做好教师的当月津贴结算,共做5份月教师津贴表,充分发挥评价功能。

(三)突出科研,高效落实教学研究

1、强力推进1+1课堂教学模式。

(1)强化学习。多次编印学习材料,组织教师利用周例会、教研活动等时间加强学习研讨;召开年级学生会议2次,开展1次1+1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法指导的广播讲话,对1+1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指导。

(2)加强对导学案编写和使用的管理。组织各教研组成立导学案核心编写组,教研组长对本学科的导学案质量进行把关,最后由对各科导学案进行审核印刷。督促各教研组分别于过程中及学期末,注重收集各科导学案,并加强质量评估,并上交教科室备案评比;为了突出主干学科的教学,强调语、数、外学科的导学案优先下发至学生,协调好学科关系;坚持每周对教师导学案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3)突出课堂研究。年级组在周前会上布置落实本周各学科的公开课,加强课堂的研讨;各教研组开好每周一课,组织教师深入课堂,加强互听互学;坚持实行推门听课制度,强化对课堂的督促指导。

(4)先后安排宿豫、徐州等学校教师百余名到高二年级进行听课学习交流,借助外力,推进课堂结构模式的改革。

2、做好选修课的开设工作。

(1)下发选修课申请表,组织教师分阶段填写上报选修课课题及计划,年级组共上报了100多个选修课课题。

(2)年级组编制选修课目录表,下发至班级学生,供学生选择;编制学生选修课申请表,年级根据学生课题选择情况编排选修课班级,下发至教师和学生;选修课教师做好教学设计,写好教案等,注重课堂活动形式和作业布置等,并对学生做好考勤管理。

(3)坚持每周三下午对选修课开设情况进行检查,并对开设情况进行考评,纳入教师课时津贴。

(4)学期末注重收缴选修课教案及校本教材材料,并送交教务处进行检查评比。

3、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

(1)9月份。配合教务处、团委完成国庆征文及书画比赛活动,制定详细的组织实施方案及时上报教务处。通过初赛、复赛产生60余名选手准时参加全校征文决赛。全年级共上缴书画作品近110余幅,送学校参评。组织学生参加 “金钥匙”竞赛活动1次。

(2)10月份。①继续配合教务处、团委完成国庆书法比赛活动,组织学生100余名在高二阶梯教室参加书法比赛活动;②组织落实数学学科竞赛活动,及时进行了成绩统计。一名学生在省级决赛中同时获数学、物理省级一等奖;③组织落实英语演讲及评比活动,多名学生在比赛中获得一、二等奖的好成绩;④组织安排校秋季田径运动会。多个班级、数名同学在运动会中获奖;协调安排好美术、音乐特长生的专业学习。协调安排好奥赛辅导工作。

(3)11月份。①组织落实教务处布置的选修课教材汇编整理以及研究性学习成果的汇报展示;②组织学生赴人武部参加新兵欢送活动,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③进一步落实美术、音乐特长生的专业学习,加强专业学习的管理;④初步选拔体育特长生,成立体育专业训练队,加强体育特长生专业学习的管理。

(4)12月份。①组织安排学生进行了研究性学习成果的汇报展示活动;②收缴年级校本选修材料;③组织安排音乐特长生素质展示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1月份。①组织安排了美术专业期末考试,上报成绩,并完成对美术教师的考评;②布置安排了寒假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

(6)分别于期中、期末两次开展学生学分认定与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制定了评价办法和评价标准,组织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尽可能做到评价的公正、客观;及时将评价结果在年级和班级进行公示,充分发挥评价功能和导向作用。

4、加强教研组的建设与管理。

(1)加强建制,完善机制。根据教务处和教科室精神,成立各科核心备课组。主干学科 成立课时练、单元质量检测等专题编写组。根据分层教学的要求,成立文科、理科备课组。

(2)坚持定期和不定期召开教研组长会议,加强工作的布置、督促与指导。

(3)指导并要求各学科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编制教研组行事历,加强工作的计划性与科学性。注重收缴计划,上报教务处备案,强化督查;同时,与学期末,组织3个教研组送教务处参加评比。

(4)抓好、抓实教研活动。强化对教师教研活动的到位检查,尤其是抓好周六上午的集中教研活动时间,纳入考勤管理。明确教研活动的程序和内容,突出抓好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5)召开教学研讨会3次,加强奥赛班及特长生的教学与管理,研讨安排部分学业水平测试科目的复习工作,做好教师资料的购买工作,切实为教学服务。

5、落实好教科室的教科研工作。

(1)开学初,完成师徒结对工作,并上报教科室。督促师徒对子互相做好听课活动,开展好帮扶工作,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2)多次组织相关教师积极参加青年教师发展学校的培训,组织教师参加课题培训会议,强化教师教科研学习。

(3)下发课题申报学习材料和课题申报表,组织教师上报科研课题,并督促开展课题研究以及结题工作。

(4)组织教师参加导学案评比、1+1高效课堂展示活动,推选部分青年教师体会文章参加评比活动;开展了1+1模式下的论文撰写以及评比活动。

组织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上报相关部门参评。

(5)本学期,共有两次在学校月教科研工作评比中获得流动红旗。

成本会计试用期总结篇7

    1.整理并设计各表格。审计人员先要整理出可以用表格列示的审计工作底稿,并设计好表格的格式和内容。如右表为固定资产与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的部分格式与内容。

    2.建立各表格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模本。对每个设计好的表格,首先在Excel的工作表中填好其汉字表名、副标题、表尾、表栏头、表中固定文字和可通过计算得到的项目的计算公式,并把这些汉字和计算公式的单元格设置为写保护,以防在使用时被无意地破坏。完成上述工作后,各表格以易于识别的文件名分别存储,成为各表格的基本模本。

    例如,用Excel建立固定资产与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基本模本的步骤为:①在Excel的工作表中建立表的结构,并填好表名、表栏头和固定项目等;②在工作表中填列可通过计算得到的项目的计算公式,此例中有关计算公式为:E5单元格=B5+C5-D5,K5单元格=H5+I5-J5,B10单元格=SUM(B5∶B9);③相同关系的计算公式可通过复制得到,此例中可把E5的公式复制到E6∶E9,K5的公式复制到K6∶K9,B10的公式复制到C10∶K10;④表格与计算公式设置好后,把有汉字和计算公式的单元格设置为写保护(把不需要的区域设置为不锁定,然后设置全表格为写保护);⑤把已建好的表格模本以便于记忆的文件名(例如GDZCSJ.XLS)存盘,也可以把各表格模本存放在同一个文件的不同工作表中,各工作表以便于记忆的名字命名,以备审计时使用。

    3.审计时调用并完成相应的审计工作底稿。上述工作做好后,只要打开相应的模本文件,在需要输入数据的单元格内填入被审计单位相应的数据即可完成表格的编制,从而得到需要的审计工作底稿。

    二、利用Excel编制试算工作底稿与调整后的会计报表

    审计人员在完成了各项审计工作后,要根据发现的问题及其重要程度确定要调整的项目,并作出调整分录。一般审计人员要先编制试算工作底稿,然后根据试算工作底稿编制调整后的会计报表。这项工作在报表金额较大、调整项目较多的情况下,要做很多枯燥而又必须保证计算正确的填列工作。如果利用Excel,就可以辅助审计人员大大加快编表速度,而且可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利用Excel编制试算工作底稿与调整后的会计报表的具体方法如下:

    1.建立试算工作底稿和各报表的基本模本。每个表格先填列好表头、表尾、固定项目和可通过计算得到的项目的计算公式,并把它们设置为写保护,要输入的单元格暂时留空。试算工作底稿各项目按各报表项目依次排列,调整前、调整数和调整后均包括借方和贷方两栏,调整后数据根据调整前数据和调整数计算得到。因为经调整的会计报表是根据试算工作底稿编制的,因此可利用Excel的链接功能把试算工作底稿各项目调整后数据链接到会计报表的相应项目而无需人工输入。

    2.利用模本完成试算工作底稿和各经审会计报表的编制。基本模本建好后可反复使用,每次要编制某被审计单位的试算工作底稿和经审会计报表时,只要打开模本文件,在试算工作底稿中输入调整前与调整数,通过计算公式得到的数据会自动填列到表中。因为表中计算关系已确定且输入差错能相互抵销的几率很小,只要检查试算工作底稿的调整前、调整数和调整后借贷两方合计数是否相等,报表应有的勾稽关系是否满足,马上就能发现输入的错误。由于报表与试算工作底稿建立了数据链接的关系,一旦试算工作底稿编制完成,报表的编制即自动完成。这有效地保证了试算工作底稿与经审会计报表数据的一致性。

    三、利用Excel编制集团公司的经审合并报表

    对集团公司进行审计时,审计人员的一项重要而繁琐的工作就是编制经审合并报表。其主要工作是:①汇总各公司相应的会计报表;②对需要互相抵销的项目逐一编制抵销分录进行调整;③根据调整结果编制经审合并报表。

    利用Excel辅助编制经审合并报表的工作步骤为:①分别建立合并工作底稿和经审合并报表的基本模本;②利用模本完成合并工作底稿和经审合并报表的编制。

    由于合并工作底稿中母子公司报表汇总数要由各公司的经审会计报表数汇总得到,所以,编制合并工作底稿时,可先利用Excel的“合并计算”功能,将各公司审计后编制的试算工作底稿汇总,生成汇总试算工作底稿。然后,打开合并工作底稿和经审合并报表模本文件,把汇总试算工作底稿中调整后数据复制到合并工作底稿母子公司报表汇总栏。接着,把各合并抵销分录汇总后输入到合并工作底稿合并调整栏,计算机自动计算并完成经审合并报表的编制。

    四、利用Excel进行分析性复核

    分析性复核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发现异常变动项目,确定审计重点,以便采取适当的审计方法以提高审计效率。利用Excel不仅能减轻审计人员大量的抄写和计算工作,还能使审计工作更准确、更直观。其工作步骤为:①根据要求设计相应的分析性复核表格,按上述方法建立其基本模本;②打开相应的模本文件,根据被审计单位情况输入有关数据后自动完成分析性复核表格的编制。

成本会计试用期总结篇8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我校2013级本科生选修《医学统计学》的学生期末考试试卷,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从中选取了3个专业5个班级,共188分试卷。试卷严格遵守教学大纲和教材,注重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考核,并注重对学生简单应用能力的考核。

1.2方法

试卷分析采用目前国内较为常用的指标,包括试卷信度、难度、区分度等指标[2-4]。

信度是指考试的可靠性或可信程度,它指的是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从另一方面来说,信度就是指测量数据的可靠程度。信度高的试题很少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对不同学生的多次测试都会产生相对稳定和一致的测试结果。

常用的信度指标为Cronbach’α系数,计算公式为。k为测试的题目个数, 为所有被试者在第i道题上的分数变异, 为测试总分的变异。

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它作为衡量试题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衡量试题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参数,与区分度共同影响并决定试卷的鉴别性。难度的计算一般采用某试题的通过率或平均得分率。较好的测验大部分的难度P值应介于0.2~0.8之间。

难度的计算方法为:

客观题 (k为答对该题的人数,N为参加考试的总人数)

主观题 (x为试题的平均得分,M为该题的满分)

为进一步计算区分度采用极端分组法计算难度,其具体步骤为:1、将考生的总分由高到低排列;2、从高分开始向下取全部试卷的27%(即188*27%=50份)作为高分组;3、从最低开始向上取全部试卷的27%(即188*27%=50份)作为低分组;4、分别计算出高分组的难度PH及低分组的难度PL;5、最后计算出PH和PL的平均值

区分度是指一道题能多大程度上把不同水平的人区分开来,也即题目的鉴别力。区分度越高,越能把不同水平的受测者区分开来,该题目被采用的价值也就越大。区分度D的取值范围-1~1。一般要求试题的区分度在0.2以上。当D>0.4时,说明该题目能起到很好地区分作用;当D

1.3统计分析

利用SPSS 18.0统计软件和ExcelΤ杉ǖ姆植继卣骷笆跃淼男哦取⒛讯取⑶分度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 试卷内容与结构

本张试卷内容涵盖了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相关和回归分析等。由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案例分析等部分组成,题量与分值设置见表1

2.2考试成绩的基本分布特征

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总分进行统计描述。结果显示考试成绩呈负偏态呈分布,参加考试188名学生中,最高分96分。最低分43份,平均分74.63分。各分数段人数见表2

2.3各专业成绩比较

本次调查共选出3个专业共5个班级,各专业考试成绩见表3

由表可见三个专业的学生考试成绩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25.87,P=0.000)。两两比较发现营养专业与护理专业分数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与中医班分数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0)。

2.4试卷质量分析

2.4.1 信度分析利用Excel作信度分析,得到本卷的Cronbach’α系数为0.73。普通试卷要求α>0.5,标准试卷要求α>0.7,说明整体考试结果可以信赖,该试卷能够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

2.4.2 难度与区分度分析 分别计算各种题型的难度系数和区分度,结果见表4。四种题型的难度均介于0.2~0.8之间,试卷整体难度为0.74,难度适中。其中案例分析题难度最大,名词解释难度最小。试卷总体区分度为0.31,其中简答题区分度为0.150.4,优秀,整体试卷质量较好。

2.4.3试卷质量分析运用教育测量学理论,计算所有试题的难度系数和区分度对试题质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见表5。本试卷良好试题占比为66.6%,可以认为试卷质量比较令人满意。

3.讨论

由试卷质量的分析可见本套试卷信度指标Cronbach’α系数为0.74,可信度较高,试卷较真实地反应了学生的真实情况;难度系数0.74、区分度0.31。试卷难度设计适当、覆盖面广,试卷质量较高。但是在制卷过程中还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名词解释的题型对于学生考核的区分度不高,学生也较易得分。这由于部分学生在应试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因此并不能很好的反应学生真实掌握的情况。需要在以后的制卷工作中加以调整。

此次考试学生发热平均成绩为74.63±12.20,成绩曲线成负偏态分布,从学生成绩看有接近40%的同学在80分以上,取得了较理想的分数,从中反映出这些同学对于基本知识、概念掌握较好并且能灵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但也有部分同学成绩较差,主要原因是案例分析题失分较多,这反映出这部分同学虽然对基本概念和知识掌握较好,但是对统计分析方法的运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通过不同专业学生成绩的比较,我们发现营养专业的学生获得了更加理想的成绩。这部分得益于我们新的教学尝试,对于营养专业的学生我们在讲授理论课的同时适时的增加了SPSS软件操作步骤和结果解读的讲解。更丰富也更接近实践的锻炼有效的提高了他们灵活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认为将理论课与SPSS实践相结合,教学过程中甄选案例,适时的补充SPSS软件的操作步骤和对结果的解读将会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从繁杂的公式记忆和计算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使其注意力转移到对统计学方法的应用条件的理解和对统计结果的判断上,角色从计算的执行者转变成为对结果的决策者。让同学们充分体会到统计学解决问题后所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的学习兴趣及动手能力、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孙振球.医学统计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

成本会计试用期总结篇9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哈尔滨理工大学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试点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重点课题(课题编号:201105)、黑龙江省高教综合改革试点专项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8-0096-02

本科生课程教学是高校教学形式的主要表现,也是实现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最基本途径,因此,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1-4]如何评价课程教学效果,如何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科学合理制定课程考试方式与标准是现代大学本科生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高等教育课程考试方式改革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一样,是一项十分艰巨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5-7]

一、理论依据与总体思路

“光纤光缆测试技术”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理论依据是以美国教育评价界泰斗斯克里文的教师基本专业职责为指导,雷德芬教师活动评价模式为依据,泰勒创建的目标参照性测验为标准,深入探索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科学的本科生学习评价模式,重视从设计评价方案到成绩评定结果的全过程操作,从组织和机制上保证考试方式改革的开展。

改革总体思路是依据教育评价学观点,科学地评定学生的学习进展和行为变化,主要分六个步骤深入进行:确定正确的教学方案与培养目标;把教学方案与培养目标转化为作业测试和创新能力培养目标;设计获得学生反馈的有效途径;决定评定考核的方式;取得成绩并纪录;成绩结果评析。前四个步骤是评价方案设计阶段,第五个步骤是评价实施阶段,第六个步骤是评价结果分析阶段。评价方案设计需要紧紧围绕教学培养目标进行,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指南,而且是学生学习评价的依据。确定教学目标不仅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也有一个目标设计的技术问题,以保证目标明确,具体可行,权重分布合理,具有层次性和连续性,

二、改革目标及特色

1.改革目标

本课程考试方式改革的目标,不但要通过考试判断教师的教学效果,评定学生学习成绩,而且要审核教学方案或计划、教学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考试应是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并针对现行考试的弊端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从考试目的、内容、形式、结果评定等方面提出种种设想,尝试构建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根据本课程特点,按教学大纲要求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确定本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具体目标为:调整考试目的,改革考试方式,重视考试结果评鉴,改革考试记分制度。考试目的变知识考核为能力培养测试;考试方式具体改革措施为:考试的形式多样化,增加开放性、实用性考核题目,剔除传统闭卷笔试方式,采用开卷、半开卷(指学生可带一张自己预先写好要点的纸片进考场)、测试设备操作、撰写小论文,还可采用设计类题目和学生自己创造的题目,甚至小组集体完成的全开放性题目的考核,考试的次数适当增多,期末考试的比重降低,加强平时的考核比例。

本课程学生成绩拟由四部分组成:平时成绩,由到课率和作业构成,占总成绩的20%;一学期有三次随堂小测验,占总成绩的30%;一次实际操作技能考核,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仅占30%。四部分考核的重点有所不同:小测验侧重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期末考试侧重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培养,操作技能考核侧重动手能力的培养与测试,平时成绩是为了督促学生按时上课和课后复习。采用此种考试方式的目的,一方面可以减轻学生每次考试的压力,同时可使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有利于学风和考风的好转。如平时不努力,仅靠期末突击或一次投机取巧是无法取得好成绩的,尤其针对大四学生第七学期的特殊情况,可督促学生到课并避免舞弊现象的发生。同时,对试题分层次命题,以求考试能真实反映教与学的效果。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光纤光缆测试基础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和光纤光缆测试工程计算与操作能力。同时,对考试方式进行大胆的改革,减少单纯应试比重,逐渐增大测试能力比重。对平时善于思索、钻研并写出独到见解的小论文或自创题目和开放性题目的同学,采取加分办法。对于特别优秀者,经专业教授委员会集体面试并综合评定,允许10%左右的学生期末免试。这一导向可改变大四学生为了考研找工作应付课程学习和考试的局面,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认真进行考试结果评鉴,不单从分数上评定学生;考试记分制度由百分制向优秀、良好、中等、通过、没通过五级评价转变。

2.改革特色

第一,考核模式具创新性。采用出勤、作业、随堂测试、实验操作、期末测试、小论文、开放题目等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形成科学、多元立体考核体系,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第二,四项改革目标明确。调整考试目的,改革考试方式,重视考试结果评鉴,改革考试记分制度。第三,改革思路与措施具有可操作性。

三、考核方式制订与计划

1.基本思路

考试命题形式不仅包括对学生的考试,还包括对教师、学校乃至对相关制度效应等的评价,对提高教育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单一的纸笔考试显然不能满足需求,本课程的考试命题将结合测试设备操作、撰写小论文,还可采用设计类题目和学生自己创造的题目,甚至小组集体完成的全开放性题目的考核形式一起完成,从而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形成一套科学、多元的立体考核体系。第一,将闭卷考试改为半开卷考试。第二,根据课程特点,着重检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工程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按大纲要求及学生学习的表现,分层次命题,以求考试能真实反映教与学的情况。第四,附带解决一个问题:能否通过命题方式遏制学生舞弊?

2.具体措施

课程过程考核具体措施(见表1):作业3次,在第3、7、9周各留一次,隔周批改(每次满分5分);随堂测试 3次,第2、4、8周各一次,每次课预留10分钟进行(每次满分10分);操作技能考核:第9或11周在课程实验(8学时)中进行考核(满分20分);小论文撰写:写出本课程有创意的小论文者期末免试;开展自创题目或开放题目设计者总成绩加分10%~20%;期末考试。

将期末试题分为基本题(60分)和能力题(40分)。基本题中,只要听了课,做笔记,看过讲义,即可答出的占40分;可在笔记或讲义上直接找出答案的10分;只要做过实验且用心观察思考就能答出的10分。基本题是最低要求,60分。能力题40分中,不转弯、运用基本概念稍加分析即可解答的12分;要求概念清晰,且具有较好的分析和计算能力才可解答的10分;要求具有良好的综合分析应用能力才能解答出的8分。即能力题体现学习程度的层次性,要求较高,对应的成绩段是75~78 分、85~88分左右以及90分以上。适度考虑采用“题小分少量多”的出题方式。此外,为防止学生舞弊,真实反映学生应用知识的过程,试卷上写清楚:凡只写出最后答案,没有分析、计算过程的以0分计。

表1 课程过程考核计划

3.总成绩构成

平时成绩,由到课率和作业(三次)构成,占总成绩的20%;三次随堂小测验,占总成绩的30%;实验操作技能考核,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占30%(半开卷);写出独到见解的小论文或自创题目和开放性题目的同学,采取加分办法(占总成绩10%~20%);特别优秀者,经专业教授委员会集体面试并综合评定,允许10%左右学生期末免试。前四部分为主要的。

四、实施效果

本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总体来说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参加本课程学习与考核的学生总数为30人。通过上课发现,由于增加了平时成绩及随堂测试,学生的到课率较往年有很大的好转,一直保持在26~29人/次,有4人经常不出勤。学生学习光纤专业方向课的热情也很高,期未综合测评结果:优秀7人,良好8人,中等7人,及格8人。符合正态分布规律,班级平均成绩在79.2分,处于良好下限,最高分98,最低分61,无不及格的学生。具体深入分析各环节发现:作业成绩不是很理想,主要表现在同学们的耐心不够,不细致,分析问题不具体;随堂测试成绩一般,没有预期的效果好,期间有两名同学到工厂实习,2次随堂测试没有成绩,一名同学因复习考研有一次没出勤,没能参加测试,也影响了班级的总体成绩;实际操作成绩良好,但实验报告有雷同现象;期末考试方式为半开卷,允许学生将一张A4纸带入考场,但问题还是很多,有的同学没有按要求准备A4纸,有的同学纸内所书写内容与重点内容有较大的出入等等,没有紧扣重点内容复习,卷面成绩不理想;另有多人在考试的当天要与企业签约,答题时,时间紧张,没能答完全部试题,也影响到总成绩。

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成绩评定是一种综合性互动式的教学活动,在评价时,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要注意发现学生各方面的潜能,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求,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不但要注重过程性评价,还要清楚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同时,要了解学生从知识中收获的人生价值和精神世界状态,通过表现性评价掌握各阶段课堂教学效果,判断学生基础知识与能力的获取程度;通过过程性评价考查学生对每个特定单元内容的学习状况。总之,将教与学统一,用辩证的方法科学地评价教与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廖明,姜峰,朱蕾,等.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2,24(6):61-65.

[2]董云川,沈云都.两种课堂时间教育行为与知识发生的时间性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13,34(6):17-22.

[3]李希平.建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模型的系统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36(3):26-29.

[4]汤卉.光纤光缆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的创新[J].中国电力教育,

2009,(4).

[5]汤卉.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0,

成本会计试用期总结篇10

按照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初衷来看,应当是形成性考核分段人数所占比重与终结性考试分段人数所占比重、学期总成绩分段人数所占比重基本一致。但从实际情况分析,结果并不相同,形成性考核分段人数所占比重出现两极分化较为严重,中间分数人数较少。终结性考试分段人数和学期总成绩分段人数所占比重则两极人数较少,中间分数人数较多。这也说明在日常考核中,有些老师对于形成性考核重视度不够,对形成性考核的计分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的内容进行,任意性较大。按照设计标准来说,形成性考核分值较高的人,在终结性考试时就应当能够得到较高分值,形成性考核分值较低的人,在终结性考试时就应当分值较低。但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等等都能够影响终结性考试分数,因此,会出现有些形成性考核分值较低的人也能在终结性考试中得分高,有些形成性考核分值较高的人在终结性考试中得分较低。

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成绩差异的原因分析远程教育考核有着较大的随意性。形成性考核在形式上大大简化。老师通过网络等形式交代学生作业,至于作业是否应当切中教材内容、是否能提高学生掌握的知识则可能未予考虑。学生仅仅为了完成作业,不去为了完成作业而进行学习,没有对所应学知识进行复习和理解,最终可能形成性考核分数无法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终结性考试的题目也有些随意的现象发生,比如脱离大纲和教材、考试内容与形成性考核中作业内容重叠等等。这些都会导致形成性考核分数脱离学生真实学习情况,终结性考试成绩也会脱离学生最终学习结果,学期课程总成绩也无法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情况。学生成绩管理不严格。远程教育的学生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但是远程教育的学生要面对工作的压力,要处理工作与学习的关系,腾出时间来学习和做作业,可能根本就没有完成形成性考核所规定的内容。有些学校和老师认为,如果全部按照规定的要求去进行考核的话,可能会影响到远程教育学生的课程通过率和最终的毕业率,也会影响到招生等直接关系到学校利益的问题。所以,学校和老师都自觉的放宽了标准,比如在批阅学生作业时,只要上交了作业的就全部计满分,甚至有些老师为了课程学成绩的需要,在终结性考试之后才把形成性考核进行综合打分,人为的为那些终结性考试中不及格的学生把分数加上去,让学生能顺利通过考试。

成本会计试用期总结篇11

一次选择让我走进了世华,走进了世华秘书部这个充满爱,充满温馨的大家庭。

时间真的过得很快,一转眼,三个月的试用期即将过去,在这三个月里,我就像是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在出色的秘书主任和几位优秀的带教秘书的指导下,我成功的向前走着。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自己也有了很大方面的进步,现总结以下几点:

1、在专业知识学习方面:因为我之前没有接触过地产这个行业,所以对于很多专业的知识和词汇我都感到很陌生,而几位带秘书就从最基础的教起,由浅入深,还用他们丰富的工作经验给我举例说明,让我更容易理解;

通过不断的学习,我已经可以自行处理公司基本的业务操作了。

2、在人际关系交往方面:地产行业的秘书有着不同于其它行业的特殊性,我们会接触到出国留学网很多不同性格的经理和业务员,而我们的工作又是和他们息息相关的;

带教秘书耐心的教我如何与他们相处,如何取得他们的认可;渐渐的我和他们相处得越来越融洽,他们也很支持和配合我的工作。

3、在个人的提升方面:在这三个月里,公司、秘书部还有分行,都组织了很多培训、会议、聚餐等互动模式的交流,我也都有积极的参加,不但加强了我的业务知识,也让我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工作中的不足:

1、工作够细心,经常犯一些小错误,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自己,注意细节,将犯错的机率做到最低。

2、工作效率不高,掌握不到要点,业务知识不够熟练,以后要多和老秘书学习,掌握更多的技能和技巧。

3、对职能部门运作的熟悉度不高,以后要通过各种机会去熟悉,多了解和沟通,以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4、更多的去参加公司举办的各种活动,通过沟通和学习,让自己全面的成长起来。

虽然短短3个月的试用期已经结束,可是在这3个月里我学到的知识是无法用一个单位去计量的,在今后的时间里,我要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有效的运用到工作和生活当中去,不断的提升和完善自己,争取早日成为优秀秘书行列中的一员!

试用期工作个人总结范文二:炎炎夏日,我非常荣幸的踏入了一个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企业——试用期工作个人总结范文试用期工作个人总结范文a,成为了公司综合部的普通的一员。感谢公司给了我这次施展才华的机会,试用期间承蒙公司领导们的精心教导和同事们的热情帮助,在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将上一周工作情况和心得体会以个人工作总结的形式汇报如下:

一、虚心学习,努力进步

我是今年的应届毕业生,大学期间主修的是试用期工作个人总结范文试用期工作个人总结范文。虽然所学专业曾经涉及了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很多事情都是跟想象的不一样。要适应新的工作要求,就必须加快更新和补充专业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在试用磨合期间我快速的适应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按照公司的安排,首先是适应公司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节奏,仔细察看了员工细则和公司所研发生产的产品,并且自学人事招聘等相关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为以后的工作做好准备。同时在工作之余,我还主动的寻求更多的知识,为身边的前辈员工们做一些简单的工作,例如打印图纸,接受和递送文件,整理存档文件等。

二、恪守本职,扎实工作

因公司规模的扩大和发展的需要,需要面向社会招募市场营销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公司对这两种人才做了详细的应聘和职责要求,我的工作就是配合好综合部a经理做好简历筛选和人事招聘工作,a经理对我的培训指导和我从网上自学招聘流程等起了很大的作用。通过和潍试用期工作个人总结范文上投递给我公司简历的应聘者进行沟通之后,筛选出了一部分人才进行面试,等待领导的审批。

在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做好每天工作日志的填写,这是我首次接触工作日志,虽然在填写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通过领导的认真指正后,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以后我会更加认真的填好工作日志,记录好自己工作的点滴。

三、发现不足,完善自我

工作的过程就是认识自我和提升自我的过程,在为期一个星期的试用磨合期中,我深深体会到了本职工作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我也存在很多缺点和不足,比如对一些办公设施的使用缺乏了解,解决问题时有时缺乏果断。认识到不足的同时,我始终坚信,自省是改进提高的前提。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弥补不足,用自己尽心的工作,为公司各个项目的开展,尽一名员工能做的最大努力。 时光流转间,我到公司实习已一个星期。非常感谢公司领导对我的信任,给予了我体现自我、提高自我的机会。这次试用磨合期的工作经历,使我的个人价值得到了由校园步入到社会后最大幅度的提高。

四、开拓进取,展望未来

为期一个星期的试用磨合期已经结束了,从下个周就要开始正式的试用期。回首以前的工作时光,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扎实,在扎实中完善,一步一个脚印。在接下来的试用期中,我依然会像之前工作一样,扎实工作、开拓进取,与公司共同成长,续写美好辉煌的明天。

试用期工作个人总结范文三:20__年12月3日,我有幸来到公司人力资源部从事人力资源相关工作,在公司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同事们的热情帮助下,较快熟悉了公司环境,适应了新的工作岗位,现将我试用期的工作情况简要小结如下:

一、期间主要学习

1、积极学习公司规章制度,企业文化,企业架构,以及通过花名册尽快熟悉公司各主要部门及人员情况,这样有利于自己尽快进入角色,为以后开展人力部门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2、平时多浏览公司网页和公司产品,有助于为以后找到合适人选做准备,由于刚来公司就面临着审计人员的招聘紧急工作,在用人部门及自己上司面试人员时,自己积极主动记笔记,留意审计人员招聘时所需要工作内容以及岗位职责。

3、公司的各个方面的流程比较完善,专业程度较高,这也使得自己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主动学习有关人力资源方面知识,如经常研读《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

4、来到公司,由于年龄较小,跟着上级及公司其他同事学到了很多自己以前未曾接触过的知识和经历,这让自己受益匪浅,由于自己与他们相差甚远,这更使得自己要加倍努力提高自己,争取做一名适合公司需要的人力资源者。

二、开展工作

由于刚来公司时间不太长,又恰逢年底,一个多月不长的时间里,做的工作也比较琐碎,现将这一个多月开展的工作做一下梳理:

1、招聘工作:刚来第二天便开始了紧张的审计招聘工作,于是开始了一边学习一边招聘审计,一周的时间里集中打电话安排面试,由于我公司行业的特殊性,审计需要长期出差,这对招聘来说压力不小,但是还是通过努力无色了些人选,最后的审计到岗人员均以公司熟人介绍截止。

为人力部门招聘工作减少了不少压力。通过这次审计的招聘,自己从中也学到了不少网招的技巧。

2、员工关系管理:一方面由于公司成立时间比较长,各个规章制度流程还比较完善,另一方面由于公司出了劳动合同纠纷,所以公司在这方面的管理还是比较认真谨慎的。

入职以来办理总经理办公室人员__的辞退工作,以及新员工___、__劳动合同的签订办理。

3、其它琐碎工作:为公司员工办理异地就医审批、行政文员岗位职责制定梳理、培训签到表制作、员工劳动合同到期提醒台账的建立等。

三、即将工作

1、由于刚来面试时候上级领导就说14年想要开展培训工作,所以这也将是自己14年开展工作的重点,争取把机关这边人员培训工作搞起来,培训体系的建立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希望能在上级领导的帮助下把这项工作开展好。

2、过了农历年之后3月份是招聘高峰期,公司有些部门也提出了用人需求,明年来了紧急工作是招聘行政文员、会计、企业文化,这对自己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有压力才有动力,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上用人部门的配合争取早日找到合适人选。

三、总结

由于自己以前所待规模、行业与现在公司均有区别,自己做事风格还处在原有公司单位里的固有思维,这多少影响着自己,通过领导的指正,在慢慢改正学习中,希望通过公司领导的帮助及自己的努力,能尽快转正,争取为公司人力资源方面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试用期工作个人总结范文的人还看了:

1.试用期个人总结范文7篇

2.新员工的试用期个人工作总结

3.试用期工作个人总结范本

4.新员工试用期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5.试用期个人工作表现和总结

成本会计试用期总结篇12

二、审计抽样与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的关系

在设计审计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使用适当的方法选取测试项目,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实现审计程序的目标。注册会计师选取测试项目时可以使用的方法,包括选取全部项目、选取特定项目和审计抽样。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单独或综合使用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

(一)选取全部项目

实施细节测试时,在某些情况下,基于重要性水平或风险的考虑,注册会计师可能认为需要测试总体中的全部项目。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选取全部项目进行测试:(1)总体由少量的大额项目构成(2)存在特别风险且其他方法未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如存在特别风险的项目主要包括:管理层高度参与的或错报可能性较大的交易事项或账户余额,非常规的交易事项或账户余额(特别是与关联方有关的交易或余额),长期不变的账户余额,可疑的或非正常的项目,或明显不规范的项目,以前发生过错误的项目,期末人为调整的项目。(3)由于信息系统自动执行的计算或其他程序具有重复性,对全部项目进行检查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如注册会计师可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选取全部项目进行测试。

(二)选取特定项目

根据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以及所测试总体的特征等,注册会计师可以确定从总体中选取特定项目进行测试。选取的特定项目可能包括:(1)大额或关键项目;(2)超过某一金额的全部项目;(3)被用于获取某些信息的项目;(4)被用于测试控制活动的项目。

选取特定项目时,注册会计师只对审计对象总体中的部分项目进行测试。注册会计师通常按照覆盖率或风险因素选取测试项目,或将这两种方法结合使用。选取特定项目实施检查,通常是获取审计证据的有效手段,但并不构成审计抽样。对按照这种方法所选取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不能推断至整个总体。

(三)审计抽样

在选取了特定项目之后,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总体剩余部分的重大性,考虑是否需要针对剩余项目实施审计抽样。对被选取的项目,注册会计师对其进行百分之百测试。对于剩余的项目,注册会计师则考虑是否需要针对其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如果认为剩余项目总体不重要,注册会计师可能认为没有必要进行测试,因而不对其实施任何审计程未否则,注册会计师通常对剩余项目实施审计程序,包括实施分析程序和细节测试。

三、审计抽样的适用情形

注册会计师获取审计证据时可能使用三种目的的审计程序:风险评估、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风险评估程序通常不涉及审计抽样。其原因是,一方面,注册会计师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目的是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而不需要对总体取得结论性证据。另一方面,风险评估程序实施的范围较为广泛,获取的信息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因此通常不涉及使用审计抽样。当控制的运行留下轨迹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使用审计抽样实施控制测试。对于未留下运行轨迹的控制,注册会计师通常实施询问、观察等审计程序,以获取有关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此时不涉及审计抽样。实质性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在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可以使用审计抽样获取审计证据,以验证有关财务报表金额的一项或多项认定(如应收账款的存在性),或对某些金额作出独立估计(如陈旧存货的价值)。在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不宜使用审计抽样。

四、审计抽样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一)抽样风险

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与对总体全部项目实施与样本同样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的可能性。抽样风险分为下列两种类型:(1)在实施控制测试时,注册会计师推断的控制有效性高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信赖过度风险),或在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推断某一重大错报不存在而实际上存在的风险(误受风险)。此类风险影响审计的效果,并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2)在实施控制测试时,注册会计师推断的控制有效性低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信赖不足风险);或在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推断某一重大错报存在而实际上不存在的风险(误拒风险)。此类风险影响审计的效率。

(二)非抽样风险

非抽样风险是指由于某些与样本规模无关的因素而导致注册会计师得出错误结论的可能性。非抽样风险是由人为错误造成的,因而可以降低、消除或防范。在审计过程中,可能导致非抽样风险的原因包括下列情况:(1)注册会计师选择的总体不适合于测试目标。(2)注册会计师未能适当地定义控制偏差或错报,导致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样本中存在的偏差或错报。(3)注册会计师选择了不适于实现特定目标的审计程序,例如注册会计师依赖应收账款函证来揭露未入账的应收账款。(4)注册会计师未能适当地评价审计发现的情况。例如,注册会计师错误解读审计证据导致没有发现误差;对所发现误差的重要性的判断有误,从而忽略了性质十分重要的误差,也可能导致得出不恰当的结论。(5)其他原因。(三)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审计过程中存在的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可能影响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和检查风险的确定。例如,在控制测试中,当总体实际偏差率非常高时,如果注册会计师由于实施了不适当的审计程序而未能发现样本中的错误,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就会受到非抽样风险的影响;如果注册会计师实施了适当的审计程序而在样本中未发现偏差或仅发现少量偏差,并作出控制运行有效的结论,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则会受到抽样风险的影响。又如,在细节测试中,如果注册会计师实施了不适当的分析程序而得出错误的结论,检查风险水平就会受到非抽样风险的影响;如果当总体实际错报高于可容忍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在细节测试的样本中只发现了很小的错报,导致得出错误的结论,检查风险水平就会受到抽样风险的影响。

五、审计抽样的主要步骤

(一)样本设计

在设计审计样本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审计程序的目标和抽样总体的属性。在实施抽样之前,注册会计师必须仔细定义总体,确定抽样总体的范围。注册会计师所定义的总体应具备下列两个特征:(1)适当性。注册会计师应确定总体适合于特定的审计目标,包括适合于测试的方向。(2)完整性。注册会计师应当从总体项目内容和涉及时间等方面确定总体的完整性。

如果总体项目存在重大的变异性,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分层。分层可以降低每一层中项目的变异性,从而在抽样风险没有成比例增加的前提下减小样本规模。注册会计师应当仔细界定子总体,以使每一抽样单元只能属于一个层。

(二)确定样本规模

样本规模是指从总体中选取样本项目的数量。在确定样本规模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能否将抽样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注册会计师确定样本规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且在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中有所不同。

1.可接受的抽样风险。样本规模受注册会计师可接受的抽样风险水平的影响;可接受的风险水平越低,需要的样本规模越大。在控制测试中,注册会计师主要关注抽样风险中的信赖过度风险。在细节测试中,注册会计师主要关注抽样风险中的误受风险。

2.可容忍误差。可容忍误差是指注册会计师能够容忍的最大误差。在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可容忍误差越大,所需的样本规模越小。在控制测试中,可容忍误差是指可容忍偏差率。在确定可容忍偏差率时,注册会计师应考虑计划评估的控制有效性。计划评估的控制有效性越低,注册会计师确定的可容忍偏差率通常越高,所需的样本规模就越小。在细节测试中,可容忍误差是指可容忍错报。可容忍错报的确定是以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初步评估为基础。某账户的可容忍错报实际上就是该账户的重要性水平。它是该账户的错报与其他账户的错报汇总起来不会引起财务报表整体重大错报的最大金额。对特定的账户而言,当抽样风险一定时,如果注册会计师确定的可容忍错报降低,所需的样本规模就增加。

3.预计总体误差。预计总体误差即注册会计师预期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误差。在控制测试中,预计总体误差是指预计总体偏差率。在细节测试中,预计总体误差是指预计总体错报额。预计总体误差越大,可容忍误差也应当越大。

4.总体变异性。总体变异性是指总体的某一特征(如金额)在各项目之间的差异程度。在控制测试中,注册会计师在确定样本规模时一般不考虑总体变异性。在细节测试中,注册会计师确定适当的样本规模时要考虑特征的变异性。

成本会计试用期总结篇13

平时成绩考核主要有5个方面,具体考核内容及赋分情况见表1。注重平时成绩考核,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欲望,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是高职教育需要关注的问题。

2.课堂实训内容考核

考试时间为60min,系统自动生成试题,同一考场每次可生成多套试题,考号挨着的考生试题不一样,考试时按考号就座,这样就避免了考生之间抄袭。考试结束考生提交试题后,系统自动阅卷并显示分数,考生当场便知道自己的考试分数,而且还可以查阅自己答过的试题,看哪些题答错了,正确的答案是什么。期末考试分三次进行,取最高一次成绩为学生的期末成绩。三次考试时间有一定的间隔,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是否参加本次考试,如果对前面的考试分数满意,可以放弃后面的考试机会,如果对前面的考试分数不满意或没考及格,可以结合自己在考试中的不足,继续复习准备参加后面的考试。这种考试形式即给了学生提高分数的机会,又给了他们复习的时间和考试的自由,考几次自己说的算,而不是“被迫”考三次。采取这种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形式相同的无纸化期末考试形式,即满足了学生适应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需要,也消除了学生对考试成绩的疑义,考试结果客观、公正,学生比较喜欢。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掌握《基础会计》这门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便顺利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本试点课要求学生在期末考试的三次机会中,必须达到及格分数,否则即使该门课程其他两部分考核获得高分,但只要期末考试不及格最后的总评仍然为不及格。

二、《基础会计》考试改革实施效果评估

下面就我院2012级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新考试方案实施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学生平时成绩和课堂实训部分最终得分情况如表4所示,期末考试成绩如图1所示。根据表4平时成绩得分分布的数据可以看出:49.5%的学生成绩达到了优秀,说明他们在平时考核的几个项目中都表现的很出色;43.1%的学生表现良好,也得到了不错的分数;5.9%的同学由于各方面原因只得到了及格分数;而只有1.5%的学生没有及格,这几个学生在平时上课不爱学习,经常违反课堂纪律,还有缺课的情况。根据对学生的调查和分数可以看出这部分的考核方案还是较好的。根据表4课堂实训得分分布的数据可以看出:48%的学生在实训中表现的很优秀,原因是在实训中有老师指导,学生还分组完成实训任务,组内成员分担不同的角色,加上有稽核、主管等复核程序,因此出错的机率有所降低,许多组整体表现出色,因此成绩比较高;47.5%的学生表现良好,说明这些学生在实训中的表现也是不错的,只是对个别操作方面还有问题,被扣了一些分数,但也基本掌握了专业技能;4.5%的同学由于各方面原因只得到了及格分数,原因是这些学生在实训中的参与程度还不够,表现不积极、主动,只是能够勉强完成实训内容,对专业技能掌握的不够好,因此分数低一些。根据图1的数据可以看出:学生成绩总体来说呈正态分布。15.2%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为优秀,说明他们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的确很好,在模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试题采取无纸化考试的情况下,能得到90以上的分数也体现了这些学生扎实的基本功;59.8%的学生成绩分数为70~89之间,说明这些学生对这门课程掌握的良好,如果再稍做准备去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应该能顺利通过《基础会计》这科;21.08%的同学只得到了及格分数,说明他们对基础知识掌握的还不够扎实,对有些知识可能模棱两可,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还需努力,认真复习才有希望;而有3.92%的学生没有及格,参加三次考试都没通过,说明这些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努力程度不够。不及格的学生要想获得本门课程的学分需要再复习,等下学期初参加补考。图2列示了学生三次考试的及格率,第一次考试的及格率只有27%,说明学生对会计无纸化考试模式很不习惯,这个比率和辽宁省2012年平均通过率25%相差不多;最高一次通过率为85%,说明有的学生前面的考试及格了,可本次却又没及格。通过图示可知学生及格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也说明前面考试没有考好后,学生自己就想办法来复习,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最终提高了成绩。通过数据分析以及对学生的调查可知:给学生多次考试机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实践证明该期末考试方式是成功的。本学期我院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考试学生最终总评分数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如果按90分以上为优秀,则优秀率达到了20.59%;按70~89为良好,则良好率高达63.23%;12.25%的学生总评分数在及格水平;有3.92%的学生没有通过考试。总评分数比较真实的反应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调查得知学生对自己取得的成绩也很满意。表5列示了我院近三年会计专业学生《基础会计》课程总评成绩,根据数据可知考试改革后的平均分有了明显的提高,优秀率和良好率也在提高,及格和不及格人数却明显下降。实践证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对《基础会计》课程考试采取“2-4-4”的考核方式比较科学和适用。

三、推行《基础会计》考试改革的建议

我院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采取“2-4-4”的考核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考试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伴随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考试改革也需循序渐进的推行。对今后高职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考试改革推行有以下几点建议。

1.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机制,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实行“2-4-4”的考核模式,要力争做到客观、公正,尤其是对平时成绩和实训成绩,这两部分的权重高达60%,如果只凭借任课教师的考核,难免会有感情分。要想真正把考评工作做好,一定要做好考核的记录,比如出勤考核可以指派学习委员完成,上课主动回答提问等可以由课代表完成,实训时由各个小组互评,外聘企业老师上课的内容考核由外聘老师给成绩等,采用小组评分、第三方评分、用人单位评分等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机制,逐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采用知识考核与能力测试相结合,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

2.建立科学的考试系统,不断更新题库

采取计算机考试,与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对接,需要建立科学的考试系统,系统的设计与从业资格考试系统完全一致。这样可以仿真模拟,提高学生从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也能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水平,还能减轻老师的阅卷工作量。系统中的题库也要仿真全国从业资格考试题,最好通过各种渠道拿来原题或类似题,并不断更新和完善,数量上要够用。试题的录入一定要准确,让学生在考试过程中体会到考试的规范性。

3.以人为本,提高学生自学、自律能力

学校应营造健康高雅、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通过组织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从入校开始就在优美的校园环境、健康活泼的文化氛围中陶冶情操、尽情展示自我和发展才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提高学生自学、自律能力,降低学生考试不及格率。对于期末总评不及格的学生,下学期初要给予学生帮助和关心,以人为本,引导他们如何把握知识,提高他们的考试技巧,开学第三周再给你们一次补考机会,如果补考还不及格必须重修,直到考试通过方可,真正做到“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4.做好考后信息反馈,促进教学反思

院系应高度重视课程考试质量的分析工作,切实发挥考试质量分析工作对于改进教学方法的作用,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效果。在制度上制订出相应的政策,积极鼓励教师开展考后的试卷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促进教学反思和教学活动的改革。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