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改革工作思路实用13篇

改革工作思路
改革工作思路篇1

在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方面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要处理好增长和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尤其不能只顾增长和运行,更不能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当成以GDP增长为中心。要在坚持“好”字优先,努力提高质量效益的基础上,能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具体来说,就是在发展布局及其思路方面,采取“六个并重”的原则:一是城市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重;二是加快沿海地区开放开发与各个区域协调发展并重;三是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加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并重;四是加快经济发展与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并重;五是搞好经济建设与控制人口、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并重;六是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并重。

(二)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

*属后发展地区,且仍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经济总量不大,质量效益不高,这些决定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及继续保持必要的投资规模与不断增强消费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相结合;坚持以工业化城镇化为主导,走适合*区情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相结合;坚持以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与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三)围绕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要鼓励和实施“本土创业”和全民创业工程,创造条件加快县城、小城镇和集镇建设,实现小区域内的人口集约、产业集约和资金集约,让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土不离乡”而实现就地就业和增加收入。二要在不动摇现行农村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在有条件的农村试行“新型农村合作化道路”,增强农村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防灾抗灾能力。三要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从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和劳动力素质等特点出发的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提高农产品商品率以及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同时注重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做强做大优势农产品和优势农业龙头企业。

(四)围绕扩大开放合作及提高开放水平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

开放合作,既要有谋求合作的意图和诚意,又要具备合作的基础和条件;既要有合作的办法和策略,又要有合作的实力及实现共赢的机制和目标;既要积极改善经济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又要认真研究和实施引导经济区的产业聚集、资金聚集和人才聚集等。一是把*北部湾经济区与全*捆绑起来一并研究其规划、建设和发展;二是把开展金融合作和产业合作,作为*北部湾经济区扩大开放合作的重点;三是在创新开放合作的政策、机制和载体等方面大做文章,出实招、办实事;四是在全社会营造更加宽容的开放合作环境。

(五)围绕深化改革及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

深化改革起统领作用的重大举措是政府职能改革,而转变政府职能的核心和重点则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倾力打造服务型政府,不仅要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而且还要实现政府从配置资源的角色退出、从各种竞争性行业退出、从各类利益共同体组织中退出、从一切经营性领域退出,积极营造规范的政务环境、严谨的税务环境、顺畅的通关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以实现“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弱化”政府的微观操作职能、“转化”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的目标。

(六)围绕切实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及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

改革工作思路篇2

随着企业转换机制、进入市场,有相当一部分职工还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形成的那些过时的思想观念和传统做法的束缚中,“进了国有门就是国家人”在相当部分职工思想中还有一定的市场,他们认为国有企业再困难,国家也要扶持,国有企业职工总得有饭吃,等、靠 、要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因此,要大力开展形势任务教育,组织职工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WTO基本规则等,使广大职工明确企业要 生存、求发展,就需要改革,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运行机制、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企业 应对市场的能力。让每一个员工认识到不改革、固步自封,只有死路一条。从而增强全体员工的危机感、紧迫感和压力感,增强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

二、在转变观念上下功夫。

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必须以人为本,把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牢固确立人民群众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方式。正如同志所指出的:“我们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企业改革,是摒弃旧的、不适合新时期发展的各种观念,是用新的价值观念去重新评估人的价值行为,这样一来势必打破人们原有的心理定式。为此,在现实的工作中:一是要更新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切合实际的一刀切、大呼隆的观念。要从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出发,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和内容联系更紧密、更贴切,防止“空对空”。二是要更新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上级布置、基层贯彻、检查验收”三阶段形式的观念。要运用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宣传、教育、鼓舞、发动群众,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参与企业的改革。三是要更新思想政治工作只是讲“大道理”的观念。要在思想政治工作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在关心人、尊重人的基础上,不仅是讲道理,还要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四是要更新思想政治工作就是简单“说教”的观念。要学会广泛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信息学、管理学、美学等社会学知识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思想政治工作活动逐步实现科学化。

观念更新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前提,强调更新,并不是摒弃传统观念,而是对传统观念的进一步继承、更新、完善和发展。

三、在党组织方面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农信社在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过程之中,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完善,党组织要与农信社的决策层双向进入。要巩固发挥好农信社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关键一条就是要从思想政治工作入手,协调好与理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的关系,在联社和基层农信社领导层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建立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一致的前进步调。因此,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参与农信社的重大问题决策,把握好农信社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的改革紧密结合,这样才能为农信社吸纳人才、提高素质、加快发展、增加效益起到积极作用。

四、 在增强适应能力方面支招

改革工作思路篇3

(一)发挥市供销合作社职能,加强“两个体系”建设。按照自治区《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意见》(宁党发〔2016〕3号)精神,落实市供销合作社机关按事业单位法人登记注册,根据市供销合作社改革后承担的任务和发展需要,核定财政供养人员6名,实行定额补助。市供销合作社主要职能包括:贯彻落实市委、政府决策部署,承担全市基层合作社指导,面向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网点建设,开展服务“三农”经营活动及政府委托的其他职能;履行社有资产出资人职责,强化社有资产监督管理;通过项目扶持、资本联结、业务指导等方式,引导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组织领办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指导帮助农民合作社与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联合合作,培育品牌,开拓市场。截至目前,已建设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7个,综合服务社20个,土地托管面积0.8万亩,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5万亩(次),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家庭农场10家,发展社区直销店6个,培育龙头流通企业5家,建设冷链保鲜库7个、大型农机农资交易市场1个。成立了市供销合作社监事会,切实加强社有资产监督管理,社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加强市供销社机关队伍建设。按照“实体化、市场化”改革方向,促进市供销合作社成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的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市委、政府研究制定《青铜峡市供销合作社推进综合改革的实施方案》(青党办发〔2020〕32号),优化市供销合作社内部机构职能,设立青铜峡市供销合作社监事会,设监事会主任1名。加强党建、财务、业务工作力量,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开招聘工作人员4名(财务统计、文秘人员、资产管理、电商物流人员各1人),规范财务管理,充实供销社机关党建和业务工作力量。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原则,建立新的劳动用工、分配制度,新进人员一律实行聘任制,签订劳动合同。积极探索符合供销合作社特点的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建立新的劳动用工、分配、保险制度,稳定队伍,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二、推进基层供销合作社改革方面

(一)加快基层社提升改造建设步伐。基层供销合作社是直接面向农民的综合性经营服务组织,是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的主要载体。围绕我市主导产业、特色优势产业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薄弱环节,按照“开放供销”的办社理念,通过联合式、嫁接式等方式,因地制宜推进基层社建设,逐步办成规范的、以农民社员为主体的合作经济组织,真正让农民受益。目前已完善提升改造基层社8家,按企业登记注册4家(改造升级薄弱基层社1个、通过联合式成立基层社3个),新增基层社社员人数1000余人,辖区8镇实现基层社全覆盖。

(二)提升基层社服务功能。根据我市农业发展需要,支持现有发展较好的基层供销社与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涉农企业开展全方位合作,跨区域发展,建立产业型、区域型、综合型基层社,逐步形成以农民社员为主体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同时,积极发挥基层供销社经营服务功能,做好农资农药储备供应、开展测土配方、农机作业、统防统治、收储加工、市场信息等社会化服务,逐步提升服务能力。截至目前,已建成区域型、综合型基层社4家,庄稼医院8家。

(三)建设村级综合服务社。采取联合合作、基层社创办等形式,建成村级综合服务社20家,经营业务覆盖农资供应、日用品销售、农村电商、信息服务、庄稼医院、农产品购销、小额取款、养老保险金代收等。依托基层社阵地,结合农民生产生活实际需要,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开展文体娱乐、养老幼教、邮政电信代办、法律咨询、农家书屋等农村社区公共服务。

三、政策扶持方面

(一)设立供销合作社发展基金。由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设立供销合作社发展基金100万元,可以股权形式投入基层供销社、专业合作社、涉农龙头企业,支持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改造为农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层为农服务体系,开展农资储备供应、农产品市场建设、农村合作组织建设、土地托管、统防统治、冷链物流、农超对接、农村电商、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等农业社会化服务,提升为农服务能力。

(二)税收支持。市供销社及基层供销社享受部级自治区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对经营困难企业自用土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自用房产的房产税实行“三免三减半”优惠政策,已累计减免税收2万余元。

四、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供销合作社比较薄弱。我市的基层供销社在1999年均已改制为民有民营企业,近年来通过联合合作,按照“开放供销”的办社理念,通过联合式、嫁接式等方式逐步恢复建设基层供销社,目前存在基础设施老化、为农服务功能弱化、缺乏创新创业精神。

(二)农产品现代流通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农产品现代流通服务发展滞后,专业合作社、基层社、农产品市场、冷链、物流、仓储配送等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农产品销售带动能力不强,区域布局不尽合理。

(三)市供销社机关人员队伍老化。市供销社机关人员较少且年龄偏大,理事会班子不健全,联社机关有机构无编制,导致拟招聘人员工作进展缓慢。

(四)供销社发展基金尚未落实到位。

四、2021年改革工作思路

(一)按照“五个供销”办社理念,提升为农服务能力。紧紧围绕我市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和区域经济布局,以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抓手,打造适应现代农业、适应我市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需求的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新建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2个,综合服务社8个,土地托管面积1万亩,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6万亩(次)。推进农村电商快速发展,加快推进基层供销社、基层经营服务网点信息化改造,通过电商公司平台开展大米、水果、蔬菜、葡萄酒、八宝茶等在线销售,实现全程在线支付、农产品追溯等信息化管理,智能分拣、配送服务全流程管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帮助农民解决卖难问题,新建村级电商服务站10家,实现线上销售额2000万元。

(二)加强基层供销合作社建设。积极争取自治区供销社“项目资金”和市政府供销社发展基金投入,因地制宜推进基层社建设,扩大基层社覆盖面,提升建设基层供销社2家,拓展经营服务领域,提升综合服务能力,逐步办成规范的、以农民社员为主体的合作经济组织,真正让农民受益。

改革工作思路篇4

近年来,由于网络媒体和数字媒体的巨大冲击,大多数纸媒的发行量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但是,《婚姻与家庭》杂志却在2012年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都离不开各级妇联组织对《婚姻与家庭》杂志的辛苦付出和大力支持。

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宋秀岩同志在听取《婚姻与家庭》杂志社2012年工作汇报后,对杂志社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指示全国妇联宣传部要利用好这本杂志做好和谐家庭建设工作。

借此机会,我想就继续做好新一年度《婚姻与家庭》杂志的宣传推广工作,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加强领导,高度认识《婚姻与家庭》杂志在全国妇联宣传工作中的重要性。

《婚姻与家庭》杂志及时捕捉社会热点,真实反映问题实质,疏导和化解家庭矛盾,从而减少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和危害,成为指导地方妇联同志化解家庭危机或处理上访事件的重要理论和事例参考。作为全国妇联在婚姻和家庭领域的权威刊物,一直是全国妇联指导婚姻和家庭工作的重要阵地和宣传载体。

二、创新思路,充分利用《婚姻与家庭》杂志的影响开拓妇联工作新局面。

各级妇联组织应把握时机,配合要求“走转改”的活动精神,与《婚姻与家庭》杂志更加密切联系和沟通,配合杂志社记者下基层,积极刊登各地典型案例,真实客观地反映基层妇女儿童和家庭方面的实际困难、诉求和问题。

三、《婚姻与家庭》杂志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婚姻与家庭》杂志必须抓住机遇,迎难而上,以内容创新为重点,紧紧抓住婚姻家庭领域最重要最突出最前沿的问题搞好选题策划、抓好稿件采编,在新业态难以涉足的领域进行深入挖掘开发;要以深化改革为手段,不断拓宽视野,优化管理,打造品牌,进一步提升综合能力和发展实力,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断实现跨越性发展。

四、坚持不懈,扎实有效地推进《婚姻与家庭》杂志的宣传推广工作。

对于2013年《婚姻与家庭》的宣传推广工作,一些省区市妇联一把手亲自领导、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宣传部门组织实施、各部门密切配合,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妇女之家”建设已基本实现村和社区全覆盖,希望各级妇联组织做好《婚姻与家庭》进“妇女之家”的工作,充分发挥杂志的宣传作用。下一步的工作要求是:巩固原有地区数量稳中有升!拓展一批新的订阅渠道!努力消除一批空白县市!

强化认识,注重引导,创新发行手段

大连普兰店市妇联主席宋阁发言节选

近两年,普兰店市妇联高度重视《婚姻与家庭》杂志的宣传推广工作,开拓思路,创新举措,使我市《婚姻与家庭》杂志订阅数额逐年递增。在网络和电子图书如此发达的今天,有这么多人花钱订阅《婚姻与家庭》杂志,理由只有一个,就是喜欢。因为具备了这样一个好的基础和前提,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因势利导,推波助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思想上强化认识

对杂志发行工作坚持做到“三个一”:一是开好一个发行会,二是健全一套考核机制,三是年末进行一次表彰。

二、宣传上注重引导

我市各级妇女干部积极主动宣传推广《婚姻与家庭》杂志,一是深入单位宣传。上单位、进企业,发放杂志征订单和样刊。二是面向家庭宣传。让这本杂志走进社区家庭,指导广大妇女和家庭成员如何构建美满婚姻、幸福家庭。三是作为奖品宣传。把杂志作为奖品发放给和谐家庭、十星级文明家庭,让她们通过阅读,进一步了解宣传杂志。

三、时间上抢先抓早

一是早部署。二是早落实。

四、措施上创新手段

狠抓薄弱点,培育增长点。2012年度,我们由市妇联责任人员实施动态跟踪,使杂志订阅工作在最薄弱环节有了较大突破。

提前宣传,广泛动员,拓宽征订路子

四川省妇联宣传部胡慧发言节选

作为一名女性、一名妇联干部,我经常阅读关于女性类的书籍和文章,在茫茫书海中,我非常喜欢《婚姻与家庭》杂志。从杂志内容来看,它涵盖了婚姻家庭的方方面面,既有法律层面的,也有医学层面的;既有心理学层面的,也有社会学层面等等,是我们处理婚姻家庭问题的良师益友,是我们从事妇联工作的一本感性的、生动的教材,是我们做好妇联工作的好帮手。

去年,我部被全国妇联宣传部、《婚姻与家庭》杂志社授予“《婚姻与家庭》杂志宣传推广突出贡献奖”,这既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工作的鼓励。在这里,我简单谈一下我们的主要做法,抛砖引玉:

一、高度重视,畅通征订渠道。每年,我们会提前召开市州妇联分管宣传领导和宣传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婚姻与家庭》宣传征订工作座谈会,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从加强妇联自身建设、提高妇女素质,推动妇女事业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妇女报刊的宣传征订工作。

二、广泛动员,拓宽征订路子。我省各级妇女组织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将征订范围拓展到女性比较集中的企业、学校、团体会员等部门或行业,特别拓展到各级“巾帼文明岗”、巾帼示范村、“三八”红旗集体等优秀妇女组织中。我们还把宣传杂志工作与“‘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弘扬雷锋精神,争做美德少年”、“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和谐家庭读书活动”等家庭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愿每一个家庭都成为梦想中的香格里拉

婚姻与家庭杂志主编刘萍发言节选

一个人为什么要走进婚姻,为什么要组建家庭,说到底,就是想找到一个人一个地方,让我们卸下面具、回归到自然本真的状态。也许你会说,现实哪有那么美好?很多人的婚姻不是香格里拉,而是坟墓;很多人的家庭不是仙境而是战场。

但,现实的反差并不能阻挡人们对美好婚姻生活的追求,状况越糟糕,我们的动力反而越足。让每一个家庭都成为香格里拉,让每一个家庭都充满爱与和谐,是婚姻与家庭杂志所倡导的理念。

婚姻与家庭杂志牢牢把握发展契机,致力于打造中国情感帮助第一品牌,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她已经成为宣传、倡导“建设和谐家庭”的必读刊物,不仅影响和改变了众多读者以及家庭,还成为各地妇联组织积极开展工作的好帮手。

《婚姻与家庭》杂志在帮助女性成长、营造和谐家庭文化以及帮助妇联组织开展工作上有很大的优势。

第一,提供新观点、新角度,帮助女性自我成长

作为情感帮助第一品牌,婚姻与家庭的编辑们在大量阅读国内外心理学新著、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和人物后,择优选择,用深入浅出的方法将其中的精华授予读者。

第二,报道新动向、新趋势,营造和谐家庭文化

作为妇联的期刊,婚姻与家庭杂志一直坚持不懈地为女性代言,致力于提高广大女性读者的幸福感,也致力推动男女平等的进程。希望在杂志中传递出正确的社会性别观念,倡导男女应该共同承担家庭责任,营造和谐进步的家庭文化。

改革工作思路篇5

二、实施《行政许可法》的各项准备工作顺利完成

《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对发展改革系统的职能行使和具体工作方式都提出了全新挑战。按照国务院部署和要求,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将《行政许可法》贯彻实施的准备工作作为2004年的工作重点,精心准备,周密安排,扎实工作,比较顺利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一是组织了对全系统干部的培训。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委党组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的形式,先后举办了两次《行政许可法》学习讲座。同时,在两个月内举办了9期培训班,对全委干部进行了分层次轮训。各地发展改革委也采取召开委党组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举办培训班、编印学习资料等多种形式,加强了《行政许可法》的学习和培训。

二是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和实施机关。共取消11项审批项目,下放4项审批项目。在保留的40项许可项目中,有法律、行政法规依据的12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以国务院决定方式公布的17项,与其他部门联合实施的11项;清理出以司局名义实施的行政许可项目9个,一律改为以国家发展改革委名义实施。各地发展改革委都对本委负责的行政许可项目和实施机关进行了清理,纠正了不符合行政许可法规定的做法。

三是清理并完善了行政许可规定。经过清理,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了需要制定和修改的26件与行政许可有关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各地发展改革委也对有关行政许可规定进行清理,提出了制定、修改或者废止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的建议,并对本委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四是建立健全了实施行政许可配套制度。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实施行政许可办公制度的暂行规定》以及相关格式文本,确定了行政许可项目相关材料的公示场所和方式,印发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行政许可听证暂行办法》,研究起草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行政许可责任追究制暂行规定》。各地发展改革委结合本委实际,制定了行政许可受理、告知、公示、审查与决定、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等配套制度。

三、立法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一是立法步伐加快,完成数量增加。国家发展改革委列入国务院2004年立法计划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已经颁布实施,《境外投资管理条例》、《规划编制条例》和《企业债券管理条例(修订)》已上报国务院审议。《电力法(修订)》和《政府投资条例》正在抓紧起草。部门规章立法计划完成率大大超过2003年,目前已完成11件。从地方立法看,有关法规性文件数量也明显增加,在以工代赈、项目稽察、项目代建制、创业投资、特许经营、规划编制、价格管理、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立法都取得了新的成果。

二是政府投资立法取得进展。国家发展改革委法规司、投资司共同起草的《政府投资条例》是解决发展改革系统主要职能法律依据的一部重要行政法规。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后,我们又对《条例》作了重要修改。目前,已形成了征求意见稿。

三是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有关立法的前期研究开始启动。我国经济已经连续保持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长,能否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间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防止出现大起大落,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的情况下,影响经济稳定增长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如何用法律制度保障经济稳定增长显得越来越重要。为此,启动了对这项法律法规制度的研究。

四、《招标投标法》贯彻实施的指导和协调力度加大

一是起草并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活动的若干意见》。《若干意见》针对招投标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加强招投标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改革部门在招投标行政监督中的职责和地位以及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国务院有关部门也积极研究贯彻实施的具体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特别是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取得共识。

二是全国招标投标协会的筹建工作基本完成。

三是招标投标配套制度进一步完善。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投诉处理办法》、《工程建设项目货物招标投标办法》。

四是招标投标规定清理取得阶段成效。在前一阶段清理的基础上,会同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国务院有关部门招标投标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目录。目录公布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废止的13件与上位法相抵触或不符合形势要求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各地发展改革委也公布了清理结果。

五是加强了对招标投标活动的行政监督。

五、《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按计划实施

按照国务院关于把贯彻落实《纲要》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工作一项重要任务的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对近几年的依法行政工作进行了初步摸底,总结了5年来依法行政的实施情况、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工作的初步意见》,就做好《纲要》的学习贯彻工作进行了部署,目前正在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六、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200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办理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增长较快。截至10月,已办理行政复议案件24起,行政应诉案件1起,超过2003年全年办理的15件总量。针对行政复议工作的新情况和新特点,我们一是坚持依法办案。在办理行政复议案件过程中,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法定的程序和权限。二是加强沟通联系。对于发案率较高的、举报、咨询类复议案件,加强了与申请人的沟通,反复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说服工作。三是做好分析总结。《行政许可法》颁布后,为积极应对行政复议和诉讼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我们及时分析《行政许可法》对我委工作的影响,找出容易引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重点领域和环节,提出了防范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七、“四五”普法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

2004年,我们对“四五”普法以来系统普法工作进行了阶段性总结。总体上看,各级发展改革部门按照系统普法规划要求,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法制宣传教育的新途径和新路子,较好地完成了"四五"普法阶段性任务,有效地提高了全系统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促进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向注重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的转变。

八、法规协调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

2004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办理全国人大、国务院法制办、国务院有关部门送来征求意见的法律、法规、规章205件,办理委内征求意见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267件,办理人大建议、议案和政协提案7件。在工作中注意把握三条:一是准确把握征求意见范围。二是严格审核内容。主要从法律依据、法定程序、法律责任等方面提出意见,涉及行政许可,还要从设定和实施许可的规定方面把关。三是加强沟通协调。对于不符合现行法律法规或改革发展方向的意见,及时沟通;对委内不同意见,积极组织协调。

九、法制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

一是立法工作制度。为了提高立法质量,根据《立法法》、《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的有关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布实施了《规章制定办法(试行)》,对规章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和送审等各个环节都提出了明确规定,委内立法程序进一步规范,法规文件的审查力度明显加大。

二是复议和应诉工作制度。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起草颁布了《行政复议规定(试行)》和《应诉工作暂行规定》,对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的各个环节作了详细规定,明确了法规司和有关司局在办案过程中的职责分工,加强了司局之间的协调和配合,提高了办案的效率和质量。

三是常年法律顾问制度。为了充分发挥法律专家在各项工作中的参谋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聘请了两位知名专家作为常年法律顾问,为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复议、行政诉讼、重要文件起草以及重大决策提供法律意见和咨询。为了使法律顾问制度能够切实发挥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还专门起草了《法律顾问制度实施办法》,对法律顾问提供咨询意见的范围、方式、时限等作了规定。

十、系统交流进一步加强

《法制工作与建议》是全系统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我们利用这份刊物,及时反映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立法、执法、普法、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等各项法制工作的情况;编发了北京、江苏、云南等部分省市发展改革委法制工作中一些经验材料;刊登了地方有关同志的文章,使这份刊物成为国家和地方、各省市之间沟通信息、交流经验的桥梁。

改革工作思路篇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凝聚改革共识、吹响前进号角,将掀起新一轮改革的浪潮,公路职工也将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利益调整。在这一个充满希望和活力,又伴随阵痛和矛盾的改革时期,探讨公路改革之际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显得必要。

1 近年来的公路改革

1998年6月,全国加快公路建设会议提出“深化公路管理体制改革是公路事业健康发展的首要任务”,2001年6月交通部《养护与管理发展纲要》提出了深化公路养护运行机制改革,基本建立公平、规范有序的公路养护工程市场体系的改革目标,随即在全国各地公路部门掀起改革的浪潮。经过十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各地逐步建立的改革模式有:公路建设、养护、管理、规费征收“四位一体”,及“国路民养”分级管理、“管养分离”、定额养护管理、招标养护与公司制管理等。这些“摸石头过河”的有益尝试,为逐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公路管理体制和养护运行机制开启了改革步伐。

公路部门是一个集行政管理、公益事业、企业经营职能于一身的复合体,在国民经济中有着显著的地位和作用,但同时也显见,对其进行改革的难度之大是其他部门和行业所未有的。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公路行业显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管理体制层面的矛盾。从总体上看,当前公路管理体制中的主要弊端仍然是政企不分、事企不分、机构重叠、职能交叉、队伍庞大、效率低下,缺乏改革活力和市场竞争机制等,有计划经济时代的通病,也有公路行业自身特殊原因,这些都需要也只能依靠深化改革来逐一破除。

2 公路改革之际公路部门和职工的思想政治动态

经过近年来的一系列改革,动摇了旧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想根源,广大干部职工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发生明显变化,改革意识普遍增强。但在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认识上却存在偏差,主要表现在多个方面。一是公路基层党组织不健全,政工队伍建设滞后。公路改革中派生出来的养护公司、监理公司、机械租赁公司等新型公路实体单位,党组织建设缓慢、不完备,甚至尚未建立;有的单位党组织职责不明确,党务干部、政工人员被裁减,削弱了党在公路工作中的地位,影响了党组织的号召力和战斗力,失去了对公路事业的监督和约束能力。二是公路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缺乏群众路线工作方法。有些单位没有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应有的位置,工作中存在“三重三轻”的现象,即重业务指标完成,轻精神文明建设;重经济利益驱动,轻培养引导激活;重行政命令经济处罚,轻思想教育精神激励。单位领导及政工干部,对职工思想状况关注不够,没能细致地去做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排忧释惑的具体工作,不能准确把握职工思想脉搏,工作中也就难以做到“对症下药”,使得职工思想情绪难以理顺,工作积极性上不来,造成工作“原地踏步”,单位绩效低下,职工待遇每况愈下或跟不上步伐。三是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创新,不能与时俱进,难以适应改革的需要。当前,工作存在不同程度的守旧现象,做思想政治工作满足于灌输式、命令式和宣教式的方法,未能够切合改革的热点和焦点,在内容、形式、方法,以及手段、机制上没有新意,工作缺乏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影响力和约束力,导致实际效果欠佳。四是部分职工观念滞后,亟待改革思想与先进文化的引导。由于改革对各种利益关系进行全面调整,涉及各分支机构、各部门和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在当前改革过程中,职工队伍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思想问题。如有的从自身利益出发,对改革举措产生一些误解,甚至有抵触情绪;有的对改革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估计不足,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而心存疑虑。

3 思想政治工作在公路改革中的重要性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公路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搞好公路事业的强大思想武器。重视和加强公路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调动广大公路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进公路的改革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是重视和加强公路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为公路改革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强有力的精神动力。贯彻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时展的客观要求,是构筑和谐社会、加快交通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需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是进一步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也是我们做好公路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南。从新世纪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参与经济全球化,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党中央决定全面深化改革,正是我们当前政治生活的主旋律。正确认识我们面临的这些形势,并准确把握这个机遇,是我们做好公路思想政治工作的大前提。同时,从公路现状看,公路等级还比较低,公路覆盖面不高,公路养护技术装备落后,公路工程和养护市场化和公路管理水平尚处于初级水平,公路整个行业分布点多线长,人员分散,生活艰苦,基层职工思想不稳定,等。这一状况使公路部门在新时期,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更大的竞争,各种新矛盾、新问题也会大量出现,迫切需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和激发广大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职工的紧迫意识、市场意识和发展意识,建立起公路行业以“修路修身、养路养心”为内涵的职业道德体系,倡导“微笑服务、温馨交通”理念,从而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精神、鼓舞士气。

二是重视和加强公路思想政治工作,能够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为进一步深化公路改革提供重要保证。今后一段时间,改革仍然是公路事业的中心环节,是我们需要积极面对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这些年来,我们积极推进改革,从总体上给公路事业带来了正能量,逐渐形成了拥护、赞许、支持改革的氛围,但不是所有的职工都能自觉地投身于改革的洪流。有的职工还不适应新的运行机制,在心理上产生了压力和不稳定感;有的因离岗、待岗和社会保障的不健全,对改革产生了怀疑,甚至出现了某些偏激行为;行业转轨过程中的结构、岗位、人员安排的调整,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在改革推行过程中、在改革进一步深化中以及措施没有配套的情况下,这种因利益调整所带来的负面现象就会更普遍,部分公路职工所承担的改革压力和代价也就更沉重,各种各样的思想也就会出现。这些问题处理不妥当,不仅影响公路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而且会诱发社会不安定因素,影响改革和发展的大局。尤其当前,改革涉入深水区,各种矛盾凸显,特别需要一个全社会和谐的环境,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意义更加重大。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推进改革的决策措施要科学合理,要适应职工群众的承受能力;另一方面则需要深入细致、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做保证。改革越深化,越要得到职工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要通过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公路职工树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观念,不断提高广大职工对改革的承受能力;帮助职工正确对待改革中各种利益格局的再调整,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积极、自觉地支持改革和参与改革,真正成为改革的主人和动力,不断推进公路改革的进程。

改革工作思路篇7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4-0127-02

高校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不但有利于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姿态,还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只要学生能够对体育锻炼形成一定的兴趣、能力及意识,就能为以后的人生道路奠定扎实的基础。高校体育教学应做到体育与健康、素质教育相结合,体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身体素质及社会素质。如何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将不同能力、素质的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成为目前高等教育的重要问题。高校的体育教育者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改革,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分析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高校体育改革中面临的问题,以及正确的改革思路,以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通过对我国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情况的研究来看,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仍处于起步阶段,且改革进展较慢。传统高校体育教学的体制和模式还未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在教学内容的设置方面还不能满足教育部针对大学生体育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指导思想制定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要求。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与社会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学道路的封闭使学生无法了解世界体育科技的发展。此外,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体育教学的强制性和程式性限制了学生的手脚,压制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不科学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课程的结构、体系以及层次方面过于单一,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锻炼方法、健康知识以及理论知识的教授,给学生体育兴趣、体育特长以及体育能力的形成带来了不利影响,阻碍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以及改革创新精神的形成。另外,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与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相似,无法让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兴趣,没有挑战性的体育课程会让学生忽略体育的重要性,对体育教学产生排斥心理,甚至对体育形成错误的认知。

二、高校体育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体育教学的改革。一是教学内容的改革。近年来,虽然我国多数高校已对体育课程设计及教学内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但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始终没有起到明显的效果。高校体育的课程设置仍受旧传统的影响,导致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与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相似,忽略了关于体育锻炼基本知识以及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这种传统的体育课程设置无法使学生对体育教学产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无法使学生形成终生体育锻炼的意识,给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学校体育学科的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遵循健康第一、终生受益的基本原则,以实现培养、养成以及掌握为重要目标,使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掌握体育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并加以运用,从而在体育锻炼中掌握正确的健身方法。二是教学模式的改革。高校体育的课程设置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确定,对于传统的枯燥无味的体育运动要取消。要实现体育课程体系的全面化和广泛化,从而朝着娱乐休闲、民族传统、竞技、健康等方向发展。要加强对学生体育文化素养以及体育意识的培养,针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选择合适的体育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三是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学校要想为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就必须拥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决定高校体育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要对高校现有的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从而扩大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必须加强对交叉学科的知识及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并对现代化体育教育所需要的工具进行深入了解和掌握。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不断普及,高校体育也将发展成为国际交往的一大平台。因此,必须重视对高校体育教师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从而强化高校师资力量。四是教学方法的改革。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必须具备一定的时代性、系统性、时效性及针对性。首先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实现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师以讲解为主、学生以练习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灌输教学,多用交流的方式和学生沟通,使学生从被动地学习变为主动地学习。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兴趣和知识的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认识体育理论,并形成一定的体育理念,从而在体育实践中灵活地运用体育知识和体育理念,激发对体育教学的兴趣。

2.明确体育教学理念和定位。近年来,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思想开始逐渐诞生,对体育教学理念进行了全面的思考、实践和运用。在我国目前的高校体育学科建设过程中,主要是以三种体育教学理念为指导的:健康第一、素质教育,以及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理念指学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实现学生心理上和体育上的健康和谐发展。素质教育的体育教学理念提出要加强对学生体育意识以及身心健康的培养,从而实现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终身体育的体育教学理念强调每个人都要终身从事体育锻炼,并尝试参加不同的体育运动。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势必要对高校体育内容和体育思想进行改革,此外,学校体育组织的形式也是改革的重要内容,必须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指导理论以及新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素质教育的指导作用,将健康第一作为基础,并以终身体育作为主要目标,通过体育改革的手段,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教学的作用,从而推动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三、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思路

1.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加强理论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忽略体育理论知识传授的情况普遍存在,从而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现象的发生,最终导致体育理论跟不上体育实践问题的产生。虽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践课是重要组成部分,但实践课中的理论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要用以健康为主要内容的新教材体系取代传统的以竞技体育项目技术环节为主要内容的旧体系。要适当增加理论课教学,扩大教学的知识范围,在体育理论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与实践课的结合,让理论在实践中充分发挥指导作用。高校体育教师以及相关领导都应该树立新的观念,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要制定完善的评课、听课以及备课制度以及激励制度,确保相关科研活动的质量。体育教师在体育理论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运用现代体育教学技术,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以及正确的锻炼方法,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体育意识,从而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2.高校体育教学要以终身体育为目标。实现终身体育不但能够促进社会的快速发展,也有利于人的发展、享受和生存。由于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只进行到大二阶段,这给实现学生终身体育的目标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不但影响了学生正常的身心发展,也会造成多数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终身体育的意识无法形成等问题。结合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应该适当地延长体育教学时间,并在高校教育中设置全程体育课程,让学生在大学四年中都能进行体育锻炼,以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学生在学校中掌握的正确锻炼方法以及养成的良好的锻炼习惯有利于将来的社会生活。此外,要加快实现课内和课外一体化教学,针对课外实践活动制定相应的激励评价制度,从而提高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能力。

3.树立体育教学改革的新观念。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和思想正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对于体育教学而言,思想观念是否正确决定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效果。因此,必须明确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加强重视高校体育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模式以及正确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4.建立体育俱乐部。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实际情况的调查来看,在高校中建立体育俱乐部已经成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重要趋势。体育俱乐部的活动不能只限于传统的体育技能和技术的学习,更应该加强提高学生整体的体育文化素质,遵循自主性和多样性的指导思想,严格遵守课内课外一体化、发展学生个性以及满足学生需要的基本原则。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体育技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学校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条件,组织不同的体育俱乐部,让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俱乐部,并充分发展自身的特长,从而实现竞技、休闲以及健身的目的。

5.实现体育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要想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必须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应该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前提。体育教学内容必须能体现健身的价值以及终身体育的性质。此外,教学内容中应该涉及具有时代感的体育项目,并适当融入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从而极大丰富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在体育教学方法方面,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灵活地采用多样化及实用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和科学化。

四、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普及,高等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深入改革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在改革过程中,必须以健康第一、素质教育以及终身体育的体育理念为指导,加强学生的理论教学、树立教学新观念,并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课程和教学方法,在高校中建立体育俱乐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所长,从而实现终身体育的主要目标,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焦建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四川体育科学,2004(1).

[2]文源东.21世纪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院,2003(1).

[3]陈晓荣,朱保成.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1).

[4]邵伟德.现代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若干问题探析[J].体育科研,2000(4).

[5]毛振明.体育教学内容改革与新体育运动项目[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改革工作思路篇8

西盟县发展和改革局“十三五”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工作思路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县发展和改革局紧紧围绕全县经济运行、项目建设、粮食安全、价格监测、产业发展、经济体制改革、脱贫攻坚等中心工作,切实履行部门职责,全面总结“十三五”期间各项目标完成情况,在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的基础上,科学、全面谋划“十四五”期间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过去五年(2016-2020年)工作总结

(一)发展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提高

五年以来,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核心,精心部署,狠抓落实,全县经济社会得到稳步发展。2019年实现生产总值23.34亿元,提前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67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8亿元,年均增长14.2%;边贸进出口总额达8988.7万元;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44元、10837元,分别是2015年的1.39倍、1.48倍,城乡居民收入比2.48,收入差距逐渐缩小。根据目前预期情况测算,对照“十三五”中期评估后指标任务安排,预期“十三五”规划各项指标任务基本圆满完成。

(二)坚决贯彻重大决策部署,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为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根据职能职责,迅速组织干部职工传达落实省“22条”、市“19条”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稳定经济运行措施意见,坚决稳增长、稳投资、保粮食供应、稳定市场物价和抓实复工复产。一是坚决稳增长,经济实现逆势上扬。先后6次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议,分析调度经济指标对冲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形成12份监测分析报告分别报告县委、县政府和市发改委,以供上级研究决策。二是坚决稳投资,持续强化投资支撑。先后4次组织召开固定资产投资工作调度会,聚焦卫生补短板,谋划上报了2020年“补短板、增动力”省级重点前期卫生项目4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4个,梳理上报地方政府债券项目30个。三是坚决保粮食供应。起草印发了《疫情防控期间粮油物资保供工作方案》,及时协调下属粮食企业完成粮食储备轮换,储备原粮550吨,成品粮70吨,与9家企业签订了保供协议,与三家粮食供应商签订了采购协议,确保疫情期间全县粮食供应充足。四是坚决稳定市场物价。行文下发了《关于稳定疫情防控期间重要民生商品价格有关事项的通告》,会同市场监督管理局监测全县市场物价,打击哄抬价格违法行为,确保疫情防控期间粮油等重要民生商品市场物价基本稳定。五是坚决抓实复工复产。加强与疫情重点保障企业对接,深入了解企业的困难和需求,及时梳理上报金融部门疫情重点保障企业资金需求,为昌裕糖业有限责任公司、富民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争取信贷资金4640万元。

(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资金争取卓有成效

1.扎实做好项目监管工作。项目审批管理方面:五年间,县发展和改革局共转报核准类项目4个,总投资18127.43万元;审批政府投资类项目209个,总投资253751.46万元;备案企业投资项目106个,总投资733040万元。重点项目推进方面:五年间,我县实施了边境民族特困地区农村安居工程、南通桥至183界碑公路、2016-2018年村组公路、南新公路、永不落水库、东朗河水库、代格拉水库、新厂河二级水电站、熙康云舍、东城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组内道路硬化、佤部落旅游综合体等20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1.33亿元,切实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经济提速的“突破口”,以项目的大推进带动经济的大发展。

2.向上争取资金成果丰硕。2016年以来,县发展和改革局按照中央、省、市各级政策要求积极组织有关部门开展项目申报工作,共争取各级项目支持51项,争取各类资金共计45337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43个,争取资金42554.4万元;争取中央财政资金项目1个,争取资金439.6万元;争取省预算内前期项目1个,争取资金500万元;争取省预算内基本建设项目3个,争取资金680万元;争取市级前期工作经费项目2个,争取资金400万元;争取国家贴息贷款763万元。各类资金的争取为项目建设注入了“强心剂”,有效地保障了县域经济和民生发展。

3.债券发行情况取得突破。2019年以来,配合住建、卫生、水务等部门成功争取发债名额3项,共发行债券1.7亿元。其中: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2个,分别为西盟县城区自来水厂改扩建工程和西盟县人民医院,发债金额共计11000万元;发行抗疫特别国债代格拉水库项目1个,发债金额为6000万元。

4.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十三五”期间,西盟县全社会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稳步推进,因2018年起统计制度发生变化,基数核定标准改变,因此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统计。其中:2016-2017年5000万以下项目以形象进度法为统计方式,共实施项目64项,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1886万元,年均增长17.68%;2018年起5000万元以下项目采用财务支出法为主、形象进度法为辅的统计方式,三年间共实施项目94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5489万元,年均增长为10.37%。从增长率来看,“十三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已完成年均增长10%的任务目标。

(四)抓实粮食物资储备,有效保障粮食安全

1.坚决保障粮食供应。加强粮食宏观调控,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稳物价、惠民生、保供给。严格按照省、市相关政策要求,在购销公司配送中心、军粮供应点、温州超市、西盟荣发大米加工店4家“粮食应急供应网点”的基础上,新增西盟勐卡温州超市、西盟实惠小卖部、西盟家乐福超市3家粮食应急供应网点。

2.认真做好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工作。进一步认真落实粮食行政首长责任制工作,强化责任意识和粮食安全意识,根据普洱市国家粮食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考核内容和量化评分标准要求,明确任务、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并积极做好上报材料和接受考核的各项基础工作。五年来,我县粮食首长责任制考核均为良好以上等次。

3.做好县级储备粮,确保供粮、用粮安全。一是加强县级储备粮管理。我县的县级储备粮规模(原粮)为650吨,根据(普粮发〔2017〕807号)文件要求,同时抵减储备粮稻谷库存100吨,即稻谷550吨,成品粮大米70吨。按照县级储备粮的管理办法,监督企业认真做好储备粮的保管和保质、保量、按期轮换等工作。二是加强军粮供应管理工作。

严格执行《军粮供应管理办法》、《军用购粮卡使用管理规定》等军粮供应管理政策、原则和规定,保证供应军队的粮油数量真实、质量合格,积极为部队提供购粮方便。三是做好学生用粮供应工作。为确保我县学校学生的口粮供应,粮食购销公司在保管好县级储备食的前提下,积极筹措粮源,做好我县学校学生口粮供应。

4.提升市场监管水平,切实稳定粮食物价。一是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云南省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暂行办法》有关要求,切实履行全社会粮食流通管理职责,认真做好粮食收购企业入市资格审核工作,加强对粮食流通政策执行情况和粮食质量的监管,维护好市场秩序。二是高度重视粮食质量管理,加大对粮食质量和卫生安全的监督检查,确保粮食收购、保管、出库等环节的质量安全,确保粮油产品质量安全。三是积极开展粮食统计专项调查工作,并建立粮食经营统计台账,完善社会粮食流通统计报告制度,对全县粮食流通统计工作实行按月统计分析,确保粮价基本稳定。

5.粮食快检设备、仓库智能化升级改造。我县粮食质量安全快检设备及检验辅助设备采购,项目于2019年9月20日在普洱市进行公开招标并签订购买合同,市级资金48万元于同年12月24日拨付到位”。完成勐梭粮食储备仓库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55元,于2019年8月12日开工建设,2020年3月12日验收通过并交付使用。

(五)加强价格收费管理,保持稳定物价水平

1.价格管理工作有序开展。一是开展市场价格监测。每周对农贸市场、超市等集市开展价格变动情况收集,掌握各种商品价格变动情况,及时发现和掌握价格动态,为政府部门提供价格决策依据;定期开展重要商品价格日常监管。重点针对关系民生的重要商品如:成品油、食用盐、蔬果、水电价等重要的商品价格进行监测,落实好政府定价商品价格的执行。元旦、春节、五一、国庆等节假日,对县内各宾馆旅馆、客运票价、旅游景点票价进行重点监测,确保节日期间价格的基本稳定,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定。二是启动低收入群体价格临时补贴与涨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由于受非洲猪瘟的影响,2019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水平(CPI)前三季度数同比上涨1.8%,猪肉等肉禽价格的大幅上涨是拉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我局安排业务人员每日对市场价格进行监测,及时向上级部门报送价格监测资料。同时,由县发展和改革局牵头,县民政局、县人社局、退役军人服务部门对城乡低保、特困人员、重点优抚对象、失业等低收入群体进行临时价格补贴。2019年5月至8月,共计发放临时价格补贴27157人次,共发放426397元。其中,县民政局临时价格补贴26770人次,共计415000元,县人社局临时价格补贴145人次,共计5347元,退役军人服务部门临时价格补贴242人次,共计6050元。三是做好价格认定服务。主要是开展价格认定、认证工作受公、检、法、司及各行政执法部门委托,对涉案财物的价值进行认定,为上述部门办理案件提供依据。2016-2020年11月间,共受理各类价格认定案件488件,涉案财务价值566.98万元。

2.确保各项清费降费政策落到实处。一是清费降费方面。根据文件要求,组织开展对供电局电价收费进行核对,约194户,共计119万元临时接电费用进行了清退。根据《云南省物价局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文件的通知》(云价价格〔2018〕53号)、根据《云南省物价局转发国家发改委关于电力行业增值税税率调整相应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文件的通知》(云价价格〔2018〕85号)等文件,要求供电局认真清理一般工商业电价,共清理用户4936户,2018年4-9月退电费4.93万元。开展各项涉企价格收费专项检查。2016年以来,组织开展涉及住建、国土、环保、交通、教育、卫生、民政、农业、工商等十多个行业和单位。查处各类价格收费违法案件7件,实施经济制裁38.36万元。其中,没收上缴财政22.46万元,罚款1.5万元,退还消费者14.4万元。2016至2020年以来,按上级取消、降低等文件要求,取消、停征、免征90项、收费金额115.99万元;降低65项、收费金额56.08万元。二是降低企业成本方面。在2019年连续6次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的基础上(已累计降低0.30元/度),2020年进一步对县内6家龙头企业生产用电价格给予降低,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三是降低龙潭景区门票价格,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龙潭景区门票价格自2020年开始,在2019年降低40%的基础上,再次降低50%,由50元/票降为15元/票,总降幅达70%。四是开展教育收费专项检查。根据《普洱市治理教育乱收费局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开展2017年教育收费专项检查的通知》(普局际办函〔2017〕1号)文件要求,开展了教育收费专项检查工作。通过适时开展教育收费检查工作,过去群众反应强烈的问题得到根除,全县学校教育收费规范有序。五是开展旅游市场秩序的整治工作。为认真落实云政发〔2017〕46号及云价检查〔2017〕56号文件精神,县发展和改革局积极开展旅游市场秩序的整治工作,加强宣传,积极开导,全面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进一步规范我县旅游市场价格行为。

(六)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推进

1.“营改增”改革工作扎实推进。按照四大行业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通过宣传营改增平台政策,分行业分批次组织纳税人参加营改增政策培训,实现营改增纳税人2016年当年5月1日能开票、6月1日能申报交税,确保了四大行业营改增纳税人顺利实现税制转换,保障了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在我县平稳有序推进。

2.公务用车改革取得成效。2016年全县公务用车制度改革、2018年全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按期分别与市级同步启动实施,分别于2016年9月30日、2018年11月底前完成取消车辆的封存停驶工作。参改单位保留车辆和司勤人员安置工作等相关工作根据相关政策安排落实,两项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和车改后取得的成效显著:一是减轻财政公务用车运行费用支出部分压力。车改后,每年可减少车辆运行费用支出340万元。各部门用车由公务用车综合保障平台统一调度,实行有偿使用,服务价格统一核定,透明结算,确保了部门跨区域出差、调研、紧急公务、大型会议、重大接待等公务活动的有序进行,有效降了低部门人、财、物等不必要支出。

(七)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1.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一是严格按照《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要求,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认真做好清单落地实施工作。二是加快推进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全力打通企业投资建设“堵点”,大力优化营商环境。三是以信用为基础的简政放权是激发市场活力的前提条件,依托“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信用普洱”等网站,建立健全对失信主体的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事中事后监管。

2.持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我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县发展和改革局、中国人民银行西盟中心支行为牵头单位,26个相关单位为成员的西盟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规定。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西盟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2016-2020)》、《西盟县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实施方案》、《西盟县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关于构建西盟县共同解决执行难联动机制的实施方案》以及《西盟县政府部门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统一归集公示共享合作备忘录》等政策实施,搭建完善了全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制度体系框架,有力助推全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3.加速推进能源工作

强化电网建设,增强用电可靠性。“十三五”期间共完成275项配电网项目的储备,估算投资1.944亿元。为满足西盟居民用电需求,切实提升西盟供电质量。一是2016年下达小城镇、中心村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西盟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项目共计6681.95万元的投资,有效解决了西盟县易地扶贫搬迁点用电需求问题及部分集镇周边用电需求问题;二是2017年下达了35kV勐梭变二期改造工程及35kV西盟至营盘小街子线路工程,共计投资1557万元,其中35kV勐梭变二期改造工程投产后提高了西盟新县城的用电可靠性;35kV西盟至营盘小街子线路工程的投资建成,打通了西盟向国外输送电能的通道,也完成了西盟对境外供电的任务;三是2018年完成了西盟县西城区供电能力提升改造工程及南扩东波组搬迁组电力配套项目共15个单项电力配套项目,共计投资672.83万元;实现了西城区部分电缆入地,为美丽县城建设做出了贡献;四是2019年完成了村电网改造升级及提质攻坚促脱贫电网基建专项项目共计38个单项,共计投资806.7万元,投资完成后实现了村村通动力电,提升配电网智能化水平;五是2020年云南省电网公司下达了第一批自筹项目,西盟共有19个单项,共计投资1070.61万元。包括西盟县12个受灾群众安置点电力配套设施工程的建设、解决中课村细节组等7个台区重载及用电安全隐患问题、10kV南中线与10kV阿窝线网架完善等3个联络项目建设,工程完成建设后有效的提升了中课镇、翁嘎科镇、新厂镇、岳宋乡的配电网网架水平,提高了供电保障能力。

加大电源开发,增加有效发电量。西盟县电源开发主要以水力发电为主,辖区内无风力发电。境内水资源总量达18.05亿m3,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1.96万kw,目前县域内有小水电站6座,已开发水电站装机容量53100kw,占区域内可开发量的44.4%。“十三五”期间,竣工验收小水电站1座,即南康河二级水电站;新建小水电站1座,即新厂河二级水电站。

加快能源设施建设,促进能源安全。一是加油站建设方面。“十三五”期间,共规划加油站点10个,实际已建成加油站点1座,即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普洱销售分公司西盟县城加油站,该加油站的建成使用有效缓解了原有加油站的压力,为周边居民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二是新能源充电桩建设方面。“十三五”期间,已完成西盟县龙潭景区充电站建设,安装2个充电桩4个充电车位。目前,西盟县新能源充电桩基本能够满足需求。三是燃气建设方面,现有石油液化气经营企业1家(西盟恒丰石油液化气经营部)。其中储备站、充装站各1座,储配罐2个,储气能力40立方米;残液罐1个,储气能力2.58立方米,瓶装石油液化气供应站4个。四是太阳能路灯安装方面,我县城市道路已安装太阳能路灯约600余盏,农村道路已安装1万余盏,成为我县改善人居环境美化亮化的主要建设项目之一。

4.加快完善产业布局

特色产业飞速发展。一是加快布局“一县一业”,着力打造肉牛产业扶贫新模式,把云岭牛产业建成“一县一业”主导产业。通过新建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按照“短期种草脱贫、中期养牛致富、长期品牌提升”的发展思路,采取“政府+企业+平台+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合作模式,加快肉牛产业快速发展,带动农户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加快绿色工业发展。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加强内引外联,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培育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保标准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建立激励机制,加速企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促进循环经济、低碳经济、集约经济快速发展。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转型升级为重点,以边境贸易工业园区为载体,引进企业入园项目8户,其中引入阿佤香、德凯盛、全驰、绿润源、昌裕糖业等农特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5家,其中西盟昌裕糖业有限公司于2017年完成设备技术改造提升,2018年引进全国首条自动化食糖可溯源新包装生产线,日加工量可达1500吨。

绿色产业加速发展。一是自2016年以来,我县相继印发了《西盟佤族自治县关于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实施方案》、《西盟县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县实施方案》、《西盟县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见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出台橡胶、茶叶、甘蔗、云岭牛及文化旅游等绿色产业实施方案,完成《西盟县争创绿色生活创建行动示范区实施方案》起草工作,为西盟县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设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加快推进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政策保障。二是我局将绿色经济考核工作提上重点工作日程,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2019年我县绿色GDP总量为24.66亿元,较2016年11.68亿元翻了两翻;绿色发展指数由2016年的77.7提升至2018年的81.09,同比增长4个百分点;2016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总量为275.33亿元,2018年核算总量为280.03亿元,较2016年增加了4.7亿元。

(八)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县发展和改革局脱贫攻坚工作中主要涉及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及“挂包帮”工作。

1.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展取得显著成效。根据《云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对易地扶贫搬迁对象进行动态调整的通知》(云贫开发〔2017〕1号)文件精神,上级下达我县“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规模218人。结合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总体部署安排,于2017年组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分别为中课镇窝笼村腾笼集中安置点、力所乡南亢村南亢河瓦厂集中安置点、新厂镇代格拉村佤格来集中安置点、新厂镇窝羊村永和拢集中安置点,共计搬迁150户458人,其中:建档立卡户62户218人,同步搬迁户88户240人。项目于2017年10月上旬全面开工建设,住房于2018年3月底主体竣工,5月初全部达到入住条件。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入住率全部达到100%,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全部完工并交付使用,拆除旧房共150户,迁出区均完成了复垦复绿,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搬迁户已全部顺利脱贫出列。

2.“挂包帮”工作开展效果显著。把脱贫攻坚政治责任担在肩上,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股室长为成员的脱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工作领导小组,按照每月度1次工作调度的要求,定期组织召开党组会议研究讨论脱贫攻坚工作,在每周行政会议上专题学习脱贫攻坚各类政策、文件精神;每月不少于2次组织干部职工积极深入挂钩点开展帮扶工作,扎实做好政策宣传、环境卫生、家庭卫生及产业技能培训等各项帮扶工作。二是夯实工作基础。按照县脱贫攻坚指挥部要求,选派1名副局长、4名业务骨干深入挂包村(组)驻村开展扶贫工作,根据工作推进情况,不间断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深入挂联村组,驻村蹲点,与群众结亲戚,交朋友,用心,用情,用力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按照脱贫攻坚时序,全面完成脱贫任务。三是发挥优势,真帮实扶。充分发挥部门优势,积极从项目帮扶、产业帮扶中给予挂包村(组)各类项目资金支持,共申报兴边富民项目2个,边境转移支付项目1个,投资358.3万元,着力为挂包村组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四是对标对表,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对照贫困户退出6项标准,县发展改革局挂包帮扶的永业村三组、四组、十组全员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各项指标全面达标,先后接受国家考核和省级抽检,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五是互联共建,星火相传。制定了党组织互联共建工作方案,积极组织党支部与挂联村组开展互联共建活动,按照每年不少于1万元的标准,从行政经费中支持挂包村组开展工作,全力保障挂包村民工作运行。筹集资金60000元,购买烤酒设备1套,建成村集体晚熟芒果示范基地30亩,发放各类果树苗2000余株,鼓励挂包群众发展庭院经济,联合永业村村党总支,开展义务植树活动5次。筹集资金20000元,利用“元旦”、“春节”、“六一”、“七一”等节日,针对困难党员、困难学生等特殊群体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全力营造良好的脱贫攻坚氛围,激发建档立卡户内生动力。开展挂包工作以来,先后组织开展烤酒技术培训3期、芒果及其他果树种植管理技术培训5期。

(九)其它工作顺利推进

1.“美丽县城”建设成效显著。围绕“干净、宜居、特色、智慧”四大目标,在各部门的配合下,西盟县率先在全市完成了《西盟县“美丽县城”实施方案》、《西盟县“美丽县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共规划项目32项,总投资4.54亿元,累计实施项目25项,完成投资2.75亿元。69项具体指标中已达标65项,达标率为94.2%,于2020年1月被命名为云南省“美丽县城”。

2.推进县级乡村振兴战略出台实施。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总要求,县发展和改革局于2018年与云南省财经大学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合作,正式启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工作,在研判乡村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阶段性战略谋划。共谋划乡村振兴项目96项,总投资125.7179亿元。

3.打造佤部落特色小镇建设。依托优质的生态环境、极具特色的城市建设及神秘的民族文化,提出了西盟佤部落小镇建设,共规划14个子项目,总投资13.1087亿元。于2017年5月30日开工建设,共开工建设9个项目,完成投资6.83亿元。

4.“城市大脑”项目有序推进。为加快我县政务数字化进程,县发展和改革局依托普洱“城市大脑”平台推动西盟佤族自治县县级平台数字驾驶舱建设。驾驶舱计划接入21个部门106项指标,在手机、平台、电脑中均可以实现免登录直接进入驾驶舱,为领导决策提供数字依据。目前,此项目招标谈判工作已顺利完成,正在进行合同签订和资金申请等相关事宜。

5.其他各项目标任务有序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建工作、党风廉政、脱贫攻坚、民族团结、河长制、综治维稳、反恐、禁毒防艾、爱国卫生、保密、消防安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意识形态、普法、工青妇、老干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经济增长基础不牢。农业经济总体实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低,基本停留在农产品生产初级阶段;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太少,工业经济增长疲软;项目少、小问题突出,对经济的拉动效益持续下降;服务业增长缓慢,旅游业发展总体颓靡,经济增长后劲不足。

(二)粮食安全工作存在短板。一是现有国有粮食企业经营方式单一,企业主要依赖县粮食政策性收储,习惯于吃政策饭、吃补贴饭,市场化经营能力不强,抗御风险的能力较弱。二是专业技能人才短缺,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信息化粮食收储工作需要。三是粮食仓储设施资金投入超出企业承受能力,争取上级财政项目资金额度有限,大部分投资由企业自筹,短期内企业负担过重。四是粮食仓库大部份老化,部份仓库年久失修成为报废仓库,给粮食安全储藏带来诸多不安全隐患;五是企业改制后中还有一些遗留问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

(三)社会信用意识不强,信用观念淡薄。一是部门重视程度不够。按照省市县相关文件要求,由地方多个部门联合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但部分部门未实质性开展此项工作,导致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处于被动状态。二是10类行政执法类数据上报未实现常态化。部分部门未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求,未按照要求公开信息,将大量的信用数据积压在本部门中,未能实现跨部门联网应用的目的。

(四)公共基础设施滞后,产业发展不均衡。一是我县地属边境山区,群众居住分散,虽已完成了村(组)道路建设,但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滞后,造成了虽然群众已经脱贫出列,但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较低的情况。二是已脱贫出列的农户致富手段单一,产业发展不平衡,群众收入主要靠农业生产和劳务输出,后续发展手段、动力不足。

(五)党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不够完善。一是支部学习系统性、深入性、时效性和针对性不强。二是党内活动载体设计上创新意识不强,形式不多。三是组织退休党员开展集中学习难度大,存在参加会议党员数量不够的现象。

三、未来五年(2021-2025年)工作思路

未来五年,县发展和改革局将继续把抓投资、抓支撑、抓产业作为促进西盟经济发展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重要突破口,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多措并举实现经济稳增长。

(一)绘制好“十四五”发展蓝图。一是组织各相关部门总结“十三五”规划各项指标完成情况,确保“十三五”圆满收官。二是科学研判形势,统一规划体系,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出台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为西盟“十四五”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谋好局、起好步。

(二)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和协调。围绕GDP、规上工业、固资、财政公共预算收支、城乡两人均等关键经济指标下功夫,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重要指标的监测分析工作,力求GDP实现年均7.5%以上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年均10%以上的增长目标,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实现新突破。

(三)千方百计抓项目建设。一是把握政策做好项目谋划。结合“十四五”规划发展方向,把握西盟县产业优势、生态资源,特别是此次疫情暴露出来的公共卫生、医疗应急物资储备等领域短板,加强与国家产业政策及各类专项规划衔接,突出项目可行性和针对性,全面深入研究论证,狠抓项目谋划包装,提升项目质量,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奠定基础,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省、市盘子。二是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县级领导联系挂钩重大项目推进制度,由县级领导牵头负责,采取“一个项目、一个联系领导、一个工作班子、一个责任单位、一个推进方案”的项目工作责任制,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全面推动重大项目建设的有力机制,做细、做实前期工作,抓开工、推进度,切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三是强化项目管理,保证投资稳步增长。按照《政府投资条例》《云南省政府投资管理办法》等文件规定,严格执行立项审批工作,规范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实施方案等项目审批程序,适时跟进项目建设监管工作,确保项目按计划实施。结合项目实施计划,重点解决建设过程中土地、林地、环评、资金等重点、难点问题,以制度管理为抓手、以项目建设为根本、以发展经济为目标,全面加强项目管理,形成“储备一批、成熟一批、建设一批、谋划一批”的良性项目滚动发展机制。同时,继续加强固定资产的预测监控,合理提出投资目标,实行“旬分析、月调度、季结账”的工作方式,确保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

(四)持续管好县级粮仓。一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确保粮食安全,搞活粮食购销活动,更好的发挥主渠道作用,特别是做好“惠民生 保供给”粮食应急供应网点销售工作,做好粮食管理工作,保证入库粮食质量,进一步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和智能化提升改造建设,提升储粮管理水平常态化。二是加强粮食市场监管、价格监测预警和信息服务工作,维护正常粮食流通秩序。三是按照粮食行政首长责任制的工作要求,继续做好储备粮管理和军粮供应、救灾救济粮、学生用粮等政策性粮食供应工作,同时加强引导、督促公司积极筹措粮源,按时完成县级储备粮食轮换任务,确保粮食储备安全。四是切实加强对粮食仓储安全工作的管理,定期或不定期督促指导检查仓储工作,确保粮食安全储存,督促粮食企业认真落实“一规定两守则”有关规定,不断完善制度建设,重点加大安全储粮、安全生产的督查力度,确保全县安全储粮、安全生产无事故。

(五)坚持指标体系导向,持续开展绿色经济考评。按照《普洱市绿色经济考评体系(试行)》和《普洱市绿色经济考核评价办法(试行)》有关规定,在“十四五”期间继续针对各项指标进行全面跟踪,坚持指标体系绿色导向,积极开展绿色经济考评工作,客观、科学的反映西盟县绿色经济发展成果。

(六)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把数字经济作为追赶超越的新动能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抓手,实施资本驱动、产业带动、人才联动,加快建设西盟县平台数字驾驶舱和西盟县智慧旅游驾驶舱,力争经过5年的努力,形成基础设施信息化、城市治理精细精准、民生服务均等普惠、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网络安全可管可控的新格局。

(七)不断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县发展和改革局党组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将继续秉承五年来好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扎实开展好各项工作任务。一是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提升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二是着力抓好组织建设。严格执行“三会一课”、谈心谈话等党的组织生活基本制度,完善“主题党日”、党员讲党课等制度,推动党建活动方式创新。三是着力抓好作风建设。继续抓好《准则》、《条例》等党规党纪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

西盟县发展和改革局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思路

一年来,县发展和改革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发改委的精心指导和县人大、政协的监督和支持及县属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县发展和改革局紧紧围绕全县经济运行、项目建设、粮食安全、价格监测、产业发展、体制改革、脱贫攻坚等中心工作,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积极争取新作为,认真落实县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切实履行部门职责,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为圆满完成全年工作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局班子团结带领全局干部职工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把加强机关管理、干部队伍思想建设、组织作风建设和业务能力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首位,齐心协力、锐意进取,各项工作成绩显著。

(一)经济运行基本平稳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县发展和改革局坚决贯彻落实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市、县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有力推动复工复产达产,定期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加强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走势、特点预测预警分析,当好县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经初步分析,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96亿元,同比增长4.2%。预计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58亿元,同比增长10%;预计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310万元,同比增长4%;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3亿元,同比持平;预计完成边贸进出口总额0.7亿元,同比下降22%;预计实现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00元,同比增长6.2%;预计实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25元,同比增长8.2%。

(二)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

一是加快项目建设。2020年,西盟县计划实施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42项,预计完成县内投资,其中县内投资11.63亿元,跨县投资1亿元,同比增长20%。

二是瞄准政策导向,项目储备加速扩容。县发展和改革局紧盯中央、省、市投资动向,提前谋划项目储备。截止目前,目前储备“十四五”规划项目495项,总投资685.1亿元;边境城市重大建设项目20项,总投资29.6亿元;“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重大工程项目140项,总投资188.69亿元;抗疫特别国债项目22项,总投资22.95亿元;2021年地方政府一般债券需求项目23项,总投资29.7715亿元;2021年提前批次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需求项目16项,总投资32.8684亿元;谋划智慧城市项目16项,总投资16.24亿元。

三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带动成效显著。今年以来,共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1项,争取中央资金1.17亿元;争取省预算内基建项目1项,争取资金0.06元;争取省预算内前期工作项目1项,争取前期费0.05亿元;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1项,争取资金0.9亿元。目前,已完成“一案两书”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4个,估算总投资4.14亿元,拟申请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31亿元;正在编制“一案两书”项目5项,估算总投资12.92亿元,拟申请发行专债6.39亿元。

(三)粮食安全管理稳步推进

2020年全县粮食收购预计1997吨(混合粮),其中:国有粮食企业预计收购730吨,军供粮预计收购7吨,个体涉粮户1260吨。预计完成粮食销售2004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预计销售737吨,军供粮预计销售7吨,个体涉粮户1260吨。

1.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工作取得成效。进一步认真落实粮食行政首长责任制工作,强化责任意识和粮食安全意识,根据《2020年普洱市国家粮食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考核内容和量化评分标准》要求,明确任务、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并积极做好上报材料和接受考核的各项基础工作。

2.依法加强市场监管、维护粮食正常流通秩序。一是加强粮食市场监测;二是切实加强对县内市场的调查分析,加强对粮食生产、消费、市场、库存、质量等监测,建立粮食预警监测体系和市场信息机制;三是加强报告制度,特殊时期实行粮油价格、库存销售等信息一日一报。正常情况一周一报制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当地政府和上级部门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蔓延;四是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实施办法规定,切实履行全社会粮食流通管理职责,认真做好粮食收购企业入市资格审核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坚决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维护好市场秩序;五是认真做好粮食收购资格证的年审工作,并加强对《粮食收购许可证》发放的管理,严格按规定进行粮食收购资格的受理与审核,对已发证的企业建立健全经营者档案,定期年审,确保了粮食质量安全。

3.做好粮食库存清查工作。根据云南省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云南省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考核及政策性粮食库存大清查存在问题整改“回头看”实施方案的通知》(云粮考核办发(2020)4号)和《普洱市2020年粮食库存检查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制定关于印发《西盟县2020年粮食库存检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西发改发(2020)65号),按照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和分工,督促企业做好自检自查工作,按照检查的内容和时间、进度安排,督促企业做好自检自查工作,一是通过发改、财政等相关部组成检查组,按照“属地”管理和“有仓必到、有粮必查、查必彻底”的原则,严格依照国家规定对我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仓库的所有粮食进行了检查;二是认真按质、按量完成粮食库存检查工作。通过企业自查和市级普查,我县的库存粮食质量良好,实物与保管账、统计账、会计账、银行资金账的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库存与货款相对应,无资金占用问题。目前公司代县政府承储县级储备粮(混合粮)650吨,通过使用粮食检测仪器对储粮进行认真检测,未发现霉变、虫粮等情况。

(四)加强价格收费管理

一是完成清理行政事业性、经营服务性、中介服务、行业协会商会收费工作,转发并清理落实了降低一般工商业用电电价。二是继续做好全县收费统计工作,不断加强价格收费管理。三是继续开展市场价格监测。每周对农贸市场、超市等集市开展价格变动情况收集,定期开展重要商品价格日常监管,持续开展节日市场价格重点监测,确保节日期间物价稳定。

(五)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1.细化工作目标。按照西盟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20年深化改革台账及改革工作要点、重点要求,县发展和改革局细化台账分解到各责任股室,明确责任人、牵头领导,有效落实各项改革任务。严格按照县委改革办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各项改革任务,同时积极做好深化改革工作情况上报工作。

2.加快推进改革。草拟上报了《西盟县建立投资运行机制完善投资运行预测预警信息平台的实施意见》、《西盟县关于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的实施意见》、《西盟县关于完善体制机制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一体化产业体系实施方案》、《中共西盟县委、政府关于建立健全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西盟县关于制定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西盟县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形成新格局的实施意见》、《西盟县制定贯彻国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规范发展措施》、《西盟县制定贯彻国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条例的措施》、《西盟县关于加快放宽服务业准入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

(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1.加强与企业联系,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一是加强与疫情重点保障企业对接,深入了解企业的困难和需求,及时梳理上报《疫情重点保障企业资金需求表》并对接金融部门给与信贷支持。目前我县共有6家企业确定纳入重点企业资金保障名单,7家企业纳入复工复产支持推荐企业名单,合计贷款4640万元。二是严格落实重点疫情防控企业和复工复产企业贴息支持名单。省级反馈贴息名单共8家企业,已获得贷款的4家企业中符合贴息要求的有3家,积极同县财政对接具体贴息事宜。三是加快落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若干措施实行贷款企业名单制管理有关工作,协助相关部门做好我县申报工作。

2.加快优化营商环境。一是根据2019年营商环境考核结果,针对本单位考核指标做好整改工作,同时根据《西盟县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细化工作分工,落实好工作责任。二是按照营商环境工作要求,做好政务完善系统后台的事项,完善政务信息公开,积极报送云南省“互联网+监管+督查”系统、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后台的事项认领、完善。三是配合各牵头部门做好涉及我局的营商环境考核指标佐证材料提供工作。

3.推进能源项目各项工作进度。一是加快小水电清理整改。按照《西盟县小水电站清理整改“一站一策”实施方案》的整改任务分工及时限要求,邀请第三方开展新厂河电站及新厂河二级水电站的竣工验收工作,同时配合县小水电站清理整改办公室做好其他整改工作。二是根据《关于给予提供相关材料的函》(普发改电网函〔2020〕61号)文件要求,协助提供我县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供应保障基本情况。三是协助普洱市供电局做好西盟县35kv南规变二期工程项目核准。

4.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是抓好信用信息公开及“双公示”公开工作,结合政务服务管理部门关于梳理规范权责清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各成员单位的信用信息目录,及时将梳理的信用信息目录、信用信息数据在信用普洱网站。二是做好信用修复工作,按照国家、省、市推送的“黑名单”,做好失信主体的信用修复工作。三是监督、指导各部门做好10类行政执法类信息的数据归集和上报工作。同时协调好各成员单位,抓好信用信息网上公开工作,加快推进我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七)其它工作顺利推进

1.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村(组)干部、挂包帮责任人及驻村工作队为主导继续加强扶贫政策宣传工作,积极组织、督促群众参加行业部门开展的种养殖技能与就业技能培训,让农户学知识、用知识,让农户学技术、懂技术并将生产技术运用于生产中。改变陈规陋习,倡导新时代社会主义新风尚,构建美丽文明新农村。

2.持续查缺补漏,加快推进“美丽县城”及特色小镇建设。西盟县“美丽县城”共规划项目32项,总投资4.54亿元,截止2020年底,预计实施项目26项,可完成投资3亿元(2020年预计新增投资1.1亿元)。通过对69项具体指标进行自评,预计可达97分。西盟佤部落小镇项目累计可实施10个子项目,完成投资7.3亿元。目前已落实到位资金6.38亿元(含1000万省级前期工作经费),其中企业到位资金4.85亿元,政府资金到位1.43亿元。

3.加强部门协调,完成绿色经济考评工作。由于绿色经济考评工作实行错年评价,2020年绿色经济考评工作还未启动,需等市级反馈各项指标后才能开展核算工作。县发展和改革局于5月份配合市绿色经济办完成2019年绿色经济考评工作,其中:绿色GDP总量为24.66亿元,同比增长84.19%,全市排名第10位(未含加分);2018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为280.03亿元,同比增长26%,全市排名第9位;2018年绿色发展指数为81.09,全市排名第7位。

4.“城市大脑”项目有序推进。为加快我县政务数字化进程,县发展和改革局依托普洱“城市大脑”平台推动西盟佤族自治县县级平台数字驾驶舱建设。驾驶舱计划接入21个部门106项指标,在手机、平台、电脑中均可以实现免登录直接进入驾驶舱,为领导决策提供数字依据。目前,此项目招标谈判工作已顺利完成,正在进行合同签订和资金申请等相关事宜。

5.注重理论学习,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注重理论学习,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以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抓手,持续改进干部作风。引导全局党员干部积极参加“两学一做”专题教育学习,督促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党内法规,认真研读《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和《新时代特色社会主意思想三十讲》等重要讲话精神。今年以来,县发展和改革局党支部共开展“两学一做”11次、讲授党课3次、召开组织生活会1次、党员民主评议会1次。

二是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目标,增强引领发展能力。坚持订阅《党建》、《云岭先锋》、《云南党风》等党建报刊杂志,依托线上工作群、云岭先锋APP等,推送微党课,方便党员随时随地学习;积极选派党员干部参加省、市、县组织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使全体党员干部的党性、党风进一步增强。

二、2021年的工作要点2021年,县发展和改革局将继续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扣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疫情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新发展理念,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进一步加大省、市稳增长政策措施的落实力度,及时分析经济运行情况

聚焦国民经济权重指标、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在促投资、稳工业、扩消费等方面加强研究,打好稳增长政策组合拳,全县各级各部门协调配合、共同促进全县经济平稳增长。

(二)紧牵项目建设“牛鼻子”,全面扩大有效投资1.实行制度化管理,全面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建立健全县级领导联系挂钩重大项目推进制度,由县级领导牵头负责,采取“一个项目、一个联系领导、一个工作班子、一个责任单位、一个推进方案”的项目工作责任制,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全面推动的重大项目建设有力机制,做细、做实前期工作,抓开工、推进度,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重点推进永业水库、哥老哨水库、翁嘎科公路改扩建等项目各项前期工作,尽快开工建设;加快御景茗城、县人民医院等新开工项目建设进度;加大“美丽县城”、东城区基础设施建设、东朗河水库、代格拉水库等在建项目建设力度,尽快竣工投产,充分发挥项目效益。

2.把握发展态势,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工作力度。重点结合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十四五”投资指标为基础,科学制定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及目标任务,全面加大工作推进力度、任务督查力度、要素保障力度,加快专项债券储备项目“一案两书”编制工作,推进排水防涝、文化旅游提升、医疗卫生等中央预算内项目的前期工作,提升项目成熟度,提高资金争取效率。同时做好“两新一重”项目谋划,加快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以政策带动项目,用项目落实政策,全方位做好新时期投资工作,促进“十四五”开局之年经济稳定增长。

3.加快项目储备。一是协调并配合供电部门做好我县2021年电网建设,主要做好农村电网改造、沿边边境电网建设、主城区电网建设、抵边乡镇(村)电网建设、对外电网建设及智能化电网建设等工作,积极争取相关资金和政策支持。二是结合专项债券申报工作,协调工信等部门做好2021年专项债券的储备工作,积极争取项目。三是协调住建部门做好新建小区充电桩建设项目用地预留工作,加快推进新能源充电桩建设;配合住建部门做好我县2021年“两污”建设,主要做好西盟县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建设。四是加快协调加油站建设,做好在建加油站的监管工作,实现重点路段加油站合理布局,满足市场保供需求。五是加快推进我县医疗废物收转运行能力建设项目。六是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数字普洱”改革建设的要求,按照市级统一部署,推动我县城市大脑建设并探索具有西盟本地特色的建设模式和建设内容。

4.加强指标体系管理,完成各项考核任务。对照全省特色小镇考核办法、云南省“美丽县城”建设指标体系和评分细则,全面梳理佤部落小镇“七大要素”、美丽县城四大目标69项具体指标,加快项目实施,补齐短板,确保各项指标顺利达标。

5.强化平台建设应用,提高政务服务质量。加强政策学习,掌握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操作规范和流程,不断完善审批制度,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做到按时办结率100%,业主满意率100%。

(三)加大粮食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理力度

1.加强宏观调控,确保粮食安全。搞活粮食购销活动,特别是做好“惠民生,保供给”粮油平价销售工作,做好粮食管理工作,保证入库粮质量;进一步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和智能化提升改造建设,提升储粮管理水平常态化。

2.加强粮食市场监管、价格监测预警和信息服务工作,维护正常粮食流通秩序。与县应急管理局协调完成救灾物资采购工作,做好救灾物资的保管、发放工作。

3.按照粮食行政首长责任制的工作要求,继续做好储备粮管理和军粮供应、救灾救济粮、学生用粮等政策性粮食供应工作。同时加强引导,督促公司积极筹措粮源,按时完成县级储备粮轮换任务,确保粮食供需平衡。

4.切实加强对粮食仓储安全工作的管理,定期或不定期督促指导检查仓储工作,确保粮食安全储存。不断完善制度建设,重点加大安全储粮、安全生产的督查力度,确保全县安全储粮、安全生产无事故。

(四)加强全县价格监测、监督和收费管理工作。一是持续做好价格监测和价格认证及价格政策宣传工作。重点围绕2020年价格收费中心工作,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到位。二是根据上级要求,认真开展行政事业性收费工作,继续清理行政事业性和经营服务性收费。

(五)进一步完善体制改革,审核政策法规

1.持续做好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续工作。切实做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广泛宣传政策规定,及时有效解决改革后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加强与纪检监察机关、审计部门的协调联动,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及时受理群众举报,依纪依法查处违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政策和公务用车管理规定的行为,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予以严肃处理。

2.结合实际,草拟相关改革政策文件。继续完善2020年度深化改革工作台帐科目,同时认真组织完成2021年度深化改革工作台账。

(六)切实强化责任担当,全力抓好挂钩帮扶工作

按照县委、政府的部署,紧紧围绕“一收入四保障两提升”,持续派驻干部积极开展挂钩村扶贫工作,重点抓好永业村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提升;继续加强扶贫政策宣传工作,积极组织、督促群众参加行业部门开展的种养殖技能与就业技能培训;继续想方设法为挂钩村发展找政策,建设找项目,产品找销路,切实为挂钩村的发展做实事做好事。切实强化责任担当、压实工作责任,全力抓好挂钩帮扶工作。

(七)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

全力抓好信用信息公开及10类行政执法类信息公开工作,结合政务服务管理部门关于梳理规范权责清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各成员单位的信用信息目录,作为信用信息归集的依据,并及时将梳理的信用信息目录、信用信息数据在信用普洱网站上;同时协调好各成员单位,根据“应公开尽公开”的原则,做好10类行政执法类数据的公示公开工作,加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数据的上报质量。其次做好信用修复工作,按照国家、省、市推送的“黑名单”以及县区行政处罚产生的对企业不良信息的推送,根据省级修复条例,做好失信主体的信用修复工作。

(八)全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一是积极同县委组织部对接,做好县级城市大脑指挥中心和智慧党建指挥中心建设工作。二是数字转型,以西盟城市大脑建设为抓手,在优化营商环境、完善社会治理、强化生态保护等方面,持续开展符合西盟特点的“数字赋能”建设,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驱动“数字经济”发展。

改革工作思路篇9

1 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随着铁路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诸多新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职工就业方式多样化,对协调劳动关系的要求增高

近年来,随着铁路企业不断改革,所有制结构呈多元化发展,企业劳动、人事、分配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使得企业劳动关系出现复杂、多变的趋势,所有者、经营者与劳动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凸现,表现在:企业群体性劳动争议和突发性事件日渐增多,呈现出由个人劳动争议向群体性劳动争议转变,由具体利益受侵犯造成的劳动争议向因企业改革中利益调整引发的劳动争议转变的新特点,并且这种劳动争议和突发事件的规模越来越大。

1.2 职工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使政治工作难度加大

随着企业分配制度的改革,过去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已被彻底打破,现在企业实行的按劳分配、按劳取酬,同时资本、技术等要素进入分配领域,企业分配方式和工资档次呈现出多样化。在当前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铁路企业更加注重人才和知识,为了吸引和留住高级管理人才和科技人员,在分配上制定出一系列向管理、科技人员倾斜的政策,这使得企业不同职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大多数从事一般工作的普通职工群体处于低收入状态,而这个群体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就会陷入困难或特困之中。在这样现实面前,党组织无论从经济实力上,还是方法手段上,都没有力量解决职工就业、提高收入等根本问题。关心和维护弱势群体的具体利益,也只能是参与、协调和帮助,经常出现“不能不维护,又不能多维护”的尴尬局面。

1.3 铁路企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与传统的党组织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不相适应

表现在:一是思想观念滞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铁路改革的力度很大,步子很快,与之相比部分企业党建干部无论在理论政策研究上还是在思维方式上都显得慢一些,对发展的新形势认识不足,工作习惯于上级布置,如果上级不布置就不知道该干什么,缺乏创新与活力。二是工作方法滞后。对新时期党建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作用、任务的变化缺乏超前性研究,工作方式与基层实际和职工需求贴得不紧,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工作显得被动;在工作方式上,仍偏重搞活动,活动方式也是墨守成规,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缺乏调查研究和把握宏观形势的能力。三是工作内容滞后。长期以来,党组织的职能是“大而全”,不管是否切合实际,是否有能力都要全面铺开,导致职责交叉,战线过长,内容过多,职工希望干的工作没作好,不该作的又穷于应付。四是个别干部素质不高。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要求党务工作者必须强化自身素质,加速知识更新,仅掌握理论知识已远远不够,目前,专兼职党支部书记还远远不能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 关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对策

针对以上思想反映,我们要紧贴现场实际,瞄准薄弱点和关键点,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2.1 要进一步统一认识,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入性

各级领导干部要对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解,统一思想认识,牢固树立“先有融入,后有作为,唯有融入,才能作为”的思想意识,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入性。当前,不可忽视,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是少数管理人员,特别是个别领导干部对思想政治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总感觉思想政治工作难做,难以奏效,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工思想十分活跃,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谈何容易等等。这些思想上模糊认识,如果不加以澄清,思想认识不加以解决,将成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大障碍。面对日益变化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必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党的组织保证作用。思想政治工作是常常同关心职工的切身利益、解决教职工的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把企业当成一个“家”,那么就应该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入性,主动用“家”的温暖去关爱职工,从点点滴滴的得人心、暖人心的工作中去感化广大的职工,从而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大合力。

2.2 要从维护党的形象出发,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为对象,解决人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问题,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觉悟的工作。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我们一方面要把总公司党组、局站段党委的方针政策、任务目标通过生动形象的职工易于接受的形式,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职工群众中去,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把改革的任务转化为职工群众自觉的行动。另一方面,要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别通过开展主人翁精神的教育,把党的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方针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从而进一步凝聚职工的智慧和力量,为推进铁路改革和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是要真正关心群众,时刻为群众着想,为群众说话办事。否则,职工群众就不会信任我们。我认为,在关系到企业发展和职工切身利益的各项政策、措施或办法出台前,应先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广泛收集职工群众对草案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吸收职工群众的合理意见,力求把方案设计到最佳。使制定出来的政策、措施或办法能够充分体现职工群众的意愿,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以便政策出台后,能够被职工群众所接受。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改进作风,把职工群众满意不满意、信任不信任、支持不支持作为我们开展工作的第一信号,努力把思想政治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

2.3 要坚持正面教育和疏导为主,不断增强实效性

改革工作思路篇10

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reformdevelopment

作者简介:陈静(1977―),女,湖南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政工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一、前言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对于社会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1]。为了开展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个部门和各个高校都进行了多角度多途径的实践探索,也取得了较多的成果。

二、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

然而,在普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广泛关注的同时,一个特殊群体却面临着被遗忘的危险,他们就是各个高校中的残疾学生。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和国家高考招生政策的放宽,以前与大学基本无缘的残疾学生群体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机会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虽然对于大部分残疾学生而言,他们的知识学习并不比正常学生逊色,但在很多事情上仍然面临着很多的困难,而这些困难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多的挑战,它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能够承担更多的压力。

开展好残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高校整体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利于高校的稳定。对于残疾学生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其实很多教育者并不持赞同的态度,这种想法虽然很不合理,但也不得不承认残疾学生进入高校的确会带来很多新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必须要迎难而上而不能回避问题。如果能够将这部分学生教育好,显然更有利于高校的稳定发展;二是有利于教育公平与均衡化的推进。目前,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化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热点,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也多次在各种文件中有所提及。对于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化,一直是我国教育发展的目标。残疾学生能够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这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已经就是教育的公平和均衡化的表现。但是,这显然也还不是全部。因为如果高校的教育者在残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开展不够完善,显然不利于这部分学生教育机会的获得和教育资源的获取,那么也在无形之中表明了教育公平的均衡化的失败;三是有利于残疾学生的健康成长。虽然残疾学生在身体的某个部分可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真的与正常学生存在差距[2]。实际上,很多残疾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要好于普通学生,只不过因为残疾这个事实在一定程度转移了大众的目光而已。如果高校能够扎实有效地开展好残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得这部分学生能够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温暖,那么不仅会使他们的健康成长,也将会对他们今后离开大学之后多年的工作生活产生良好的影响。

三、高校残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境

目前,普通高校的残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诸多的困境,这些困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残疾学生的正常学习、工作与生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缺少相应的专职工作人员。虽然目前高校都有专门的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但他们的工作更多是针对普通大学生,基本上很少考虑到残疾学生的需求。这主要是因为目前高校残疾学生数量与正常学生相比仍然不多,设置专职人员从事相关工作对于高校而言,无论是人力还是财力都需要承担更多的压力。另外,也与我国高校对残疾学生大量开放的时间较短有一定的关系,这使得专职的针对残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很少。但值得指出的是,由于残疾学生与正常学生的情况有差别,因此设置专职的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还是有必要的。

第二、对残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注较少。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注较少,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针对性的活动开展较少。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每个学期都会有大量的相应的社会活动,但却几乎不针对残疾学生,这导致残疾学生受到越来越少的关注,甚至很多学校已经到了完全忽视的地步;二是目前关于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也很少。从中国学术期刊网中搜索相关的文章,目前仅仅只能搜索到5篇相关的学术论文[3-7],而在这些论文中,基本上都是关于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说明目前我国对于残疾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研究是一项空白。很显然,如果研究很少,就说明大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度不够,而这又会进一步导致研究该问题的人减少,从而形成一种类似于恶性循环的现状;三是媒体宣传很少。通常情况下,网络媒体和纸质媒体对某一事件的曝光频率基本上代表了该事件的被关注度。然而,在这些主流媒体的报道中,我们也几乎很少发现对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报道,这说明这一问题目前的确还未引起大家的注意。

第三、残疾学生问题较多,心理问题尤为严重。残疾的学生,他们大多学习比较自觉,也比较刻苦,但是他们也有顾虑,面对升学和就业,他们也有不小的心理压力[8]。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加强,党和政府对残疾人工作的重视以及全社会文明素养的提高,虽然残疾人读大学和就业的机会已经大大增加,但在与正常学生一起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各种问题就随之而来,其中心理问题是所有问题的最后聚焦点,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相关教师要因势利导,加强对残疾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打消他们的种种不必要的顾虑,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四、 高校残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

在高校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这么多困难的时候,作为教育者必须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将残疾学生的问题始终摆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前沿,积极研究、探索与残疾学生教育的相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

第一、为残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所谓制度,是指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围绕着一定的目标形成的只有普遍意义的、比较稳定和正式的社会规范体系。从广泛的意义上说,制度是一种社会博弈规则,是人们创造的用以限制人们相互交往行为的框架,表现为具有管束、支配、调节作用的行为规则和程序。制度既是规范人们行为的“标尺”,也是促进公平正义理念形成的“助推器”,更是社会公正进步结果的“凝结”。而制度保障则是保证这些制度得以正常执行的规范体系。为了促进高校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向正规化,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是必须的。

针对高校残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制度保障可以从两点考虑:一是学校出台相应的规章条例。比如,各个高校可以根据国家针对残疾人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出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条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条例》等文件,至少在文字层面来规范残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其工作的开展提供合法化的土壤,让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二是学校可以出台相关的认识保障。对于专门从事残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学校应对他们的工作有一定的保障。这主要是因为在工作的过程中,残疾学生的特殊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尽可能的支持,解决他们工作的后顾之忧,从而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第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残疾学生其实是一个非常敏感的群体,尤其是对于已经完全懂事的大学生来说,他们非常在意周围的人对他们的看法,也非常注意周围发生的一些细小的变化。所以,为残疾大学生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是非常之有必要的。良好的教育氛围的营造,最重要的还在于他们周围的同学。因为无论老师与残疾学生的基础有多么频繁,肯定没有周围同学与他们接触的频率多。为了发挥普通学生对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的作用,可以将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他们进一步帮助普通学生做工作,然后大家一起来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老师必须要对学生有一个方向性的引导,从而使得学生少走弯路,尽量将精力花在帮助残疾学生身上。

第三、成立专门的小组。没有专职的针对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是目前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不太顺利的原因之一,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设置专职人员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小。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可以将全校的相关负责老师组织起来,成立一个针对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组。在工作组内部,所有成员都需要为解决问题出谋划策,大家共同努力来解决所遇到的所有问题。通过这个工作小组,也可以将全校所有的残疾学生集合在一起,由于他们处于相同的境地,可能就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这有利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有利于该项工作的统一开展和统筹规划。

第四、以课题的形式开展相关研究。对于残疾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各个学校不仅要有相关的计划,同时要将工作的开展提升到科学化的水平。对于科学化的工作,必须要以严谨的研究结果为基础。因此,各个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可以设置一些与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研究课题,然后通过申报的形式进行研究。另外,对于有着非常重大意义的课题,也可以以委托的形式邀请专家进行研究。通过对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和繁荣我国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且还能够为实践层面的推进提供准确、科学有效的依据。

总之,目前高校残疾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教育者值得关注的领域,它对这部分学生的成长将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所以,积极寻找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改革与发展的新途径,是推进高校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之处。

参考文献:

[1] 何祥林,谢守成,刘宏达著.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 肖碧林.让残疾学生得到有尊严的发展[J].小学时代(教师版),2009(10).

[3] 谭宏安.浅谈残疾青少年学生思想教育新途径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08(31).

[4] 谭宏安.浅谈网络化对残疾青少年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挑战及对策[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10).

[5] 谭宏安.新形势下残疾青少年学生思想教育的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科技资讯,2008(28).

改革工作思路篇11

在森林生态安全工作中最严重的危险因素便是森林火灾。因此做好森林火灾的防范工作是林场生态安全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对于保护森林资源丰富性、维护生态多样化,保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派阳山林场建于1955年,总经营面积达到27587.1hm2,森林覆盖率达到64.2%以上,与d南边境接壤47km,是广西区直国有大型林场,为森林防火一火险单位,全年防火期,谋划建立适应当前国有林场改革新形势下的森林防火体系是当务之急。

1 国有林场改革概况

为响应中央号召,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大型国有林场,以《国有林场改革方案》(中发[2015]6号)为依据,广西区制定了全面系统的林场改革方案[1]。本次改革以生态林业、民生林业为指导思想,以生态优先、以人为本、问题导向、政府总协调为基本原则,以提升国有森林生态功能、创新管理体制、改善生活条件为整体目标,在国有林场管理上进行了“定性定编定经费”改革。通过本次改革,一些规模小、分布过于零散的小型林场全部被整合,扩建成为较大型林场。改革还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措施进行了完善,进一步提升森林消防队伍的专业能力,科学制定全区森林火灾预防措施,提高应急救援水平与能力。同时加强相关制度监督落实,为森林火灾防范提供有力的保障。

2 对改革后国有林场森林防火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2.1 对火源的控制与管理难度仍然较大

广西国有林场是生态建设的排头兵,尤其是地处边境区域的国有林场由于地理环境复杂,中越边民历来有烧甘蔗叶、牛场、田边稻草,节日内燃放烟花爆竹等生产生活用火习俗,造成火源管理难度极大。一旦发生森林火灾,扑救难度大,火灾蔓延速度快,特别是现存部分雷区,人员无法进入,很容易失控形成大火,对于林区生态破坏力极大。

2.2 专业消防能力有待提高,防火装备还需提升

国有林场改革前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在消防专业队伍和相关设施设备建设上还比较落后,由于当前政府投入资金有限,林场对于资金的使用没有完全的决定权,导致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应急响应处理缓慢。消防工作人员都存在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人员断档现象严重,消防工作人员战斗力差,对火灾的扑救效果不高[2]。通过实地考察发现,目前在林区内消防通道建设比较落后,林区交通不便,增加了道路的应急运输难度。林区的通讯条件差也是影响火灾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以上问题引起相关领导的重视,在改革内容中明确提出要改善林区生活条件,加强通讯设施建设。

2.3 防火宣传效果差,民众防火观念薄弱

虽然林场每年都会组织一定的人员进行防火减灾宣传,旨在提高民众的防火意识。但收效甚微,普遍存在民众防火观念差,对于森林火灾没有全面系统的认识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用于防火宣传的资金有限,导致的宣传效果效果不理想,以及普通民众防火意识差,认为森林防火是政府与林场工作人员的责任,与自己无关。再加上宣传工作流于形式化,无法深入到群众中,导致群众参与性差,增加了森林火灾的潜在隐患。

3 改革后国有林场防火工作的开展思路分析

广西国有林场改革提出要创新管理体制,实现政企分开、事企分开,保障经费等政策,尤其是在上级的重视下,对于林场森林生态的保护机制进行了重点改革,提出重要举措,如加强林区道路建设、通讯建设等社会保障,构建专业化的森林消防队伍,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升森林消防能力,完善森林安全体系建设等,通过碳汇交易、政府购买服务等现代林业管理方式解决森林防火管理问题,为新时期森林的防火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本文就这些内容进行具体分析,为新时期的国有林场防火工作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3.1 完善林火监测系统

要不断完善林区林火监测系统,对现有监测设施,如t望台等进行修缮加固,靠近边境、居民聚集点等易发火灾关键区域可酌情建设监控塔,并安排专人值守。在关键区域引入林火自动监测设备,配置红外摄像数据采集系统,推进火情监测工作由人工向自动智能方向转化,不断提升火情监测能力。升级改造通讯手段设备,为基层工作人员加配高频无线通讯设备,实现林场指挥中心和火灾现场一线无缝连接,保持通讯有效畅通。有条件的林区,可优先建设火情信息监管系统,如赛能科技研发的“智能林火识别图像采集系统”等,引入无人机等高科技设备,利用视频手段全天候实时监控林场情况,为及时发现火情、科学调度救火力量、减少森林火灾损失等提供有效支撑。要严格落实值班和火情巡防制度,防火期时,林场全部人员应坚持24h值班制度,对重点区域、重点地段要提高巡护频次,防患于未然。

3.2 提升林火阻隔能力

要逐步提升完善林场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水平,科学布局、减少死角,形成以生物防火林带为支撑,由林区山脊、河流、公路、水域配合的,配置合理、纵横交错、相互衔接的全封闭式林火阻隔系统,切实提高林区整体防火能力,促进森林防火向体系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将林火阻隔网络同林区警界线、道路网、景观培植、多种经营、林种结构调整相结合,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例如,对林区现有部分过窄的防火林带要进行拓宽、抚育、补植,尽量选择原有树种进行补植,且树种要具有较强的耐火性和适生性,并按步骤兴建新防火林带。对集中造林区域,可沿村屯、林缘、山脚、山脊一线进行建设。如果是旅游景区,防火带要避开山脊分水岭,本着“沿梁不入梁”原则,避免山脊被破坏,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景观效果。林火阻隔的防火林带、河流公路等,每年的冬季要进行清除杂草和枯枝落叶工作,保持其良好的林火阻隔能力。

3.3 提高林火扑救水平

国有林场林火扑救要实行场长“一把手”责任制,并将重点防火区域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首要建设常驻专业扑火队并逐步配齐扑火预备队、后勤保障队等支援力量,形成扑火力量的梯次化、系统化、建制化格局。作为边境林场的派阳山林场要加强与邻近县市,如宁明县、凭祥市、龙州县、上思县及越南边境沿线地区,加强森林防火工作上的联动联防,实现信息资源、扑火力量、设施设备上的共享共通。建设专业巡山护林队伍,各乡镇村建设半专业化队伍,定期邀请专家对队员进行业务能力培训,定期组织扑火实战化演练,提升人员扑火实战经验。

3.4 夯实森林消防基础

加大对林场森林消防设施设备购置配置的财政支持力度,提高林场交通通讯、物资储备、防火设备、营房建设、队伍装备,以及网路监控系统等的建设水平,加快现有设施设备更新换代速度,满足林场对森林防火物资的实际需求。林场地面扑火队伍要拥有专业化训练场,配齐消防指挥车、水罐车、风力灭火机、灭火水枪、油锯、消防接力水带、背负式灭火机、单兵防护设备等专业化扑火设备。国有林场要在上级指导下,加强同科研院所、设备厂家等的合作,开发一批符合当地林场火情实际的设备,不断提升自身森林消防水平。

3.5 普及森林防火意识

定期举行森林防火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广播媒体、网络通信、移动终端等平台,向当地民众普及森林防火知识,改变民众上坟烧香、烧荒炼山、野外生火等陋习旧俗。大力宣传《森林法》等法律法规,定期向全社会公布火灾信息和火险等级。加强林区现场防火警示标语建设力度,配置数量足够、鲜艳醒目的宣传警示牌。提升林场职工防火意识,实行防火工作奖励责任制,大力表彰防火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

参考文献

[1]刘桂仙.紫溪山国有林场的发展与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5

改革工作思路篇12

2011年年初,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人们日报发表文章,文中提出了“十二五”时期中国统计服务科学发展应努力的方向,更明确这次统计生产方式变革的工作思路。在规范统一的原则要求下,国家统计局坚持改革创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出了实施“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措施。

企业一套表――是以统计调查对象为核心,通过整合现行统计报表制度,规范统计标准和业务流程,在同一软件系统下采集、审核、上报、汇总和处理统计数据的一种新型统计调查制度。企业一套表就是由被统计调查单位报送纸介质报表改为通过互联网报送电子报表;由基础统计部门进行数据采集,审核,逐级汇总报送改为调查单位数据一步到位,直接进入国家国家数据中心平台,统计数据报送体制有链条变为直线。

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的重要意义在于打破了专业界限,是对传统的统计工作生产方式和工作模式的改革和完善,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也适应统计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满足各方面日益增长的统计需求,通过企业(单位)联网直报,减少中间环节可能出现的对统计数据的干扰,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最终实现统计部门依法独立统计的法定目标。

下面结合县区基层统计2011年年报和2012年2月份月报工作,分析“企业一套表”对县级基层统计机构工作思路转变的要求,和存在的问题。

1.转变工作思路的具体要求

保证报表单位的真实性,提高对基本单位名录库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使其完整真实,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实时更新,特别是对“三上”企业的名录库更新和建设,这是企业一套表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先入库,再出数”是企业一套表的基本原则,也是为了确保调查单位的真实性。对三上企业的名录库建设要做到准确、及时,把新增的、“三下”变为“三上”的、注销的和停止生产经营还未注销的企业更有及时掌握情况,在名录库中予以反映,一免造成统计工作的漏报和误报。要做到上述要求,县级基层统计机构工作人员就要进入企业多走,多看,掌握第一手信息,确保填报单位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深入企业督促指导,确保源头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企业一套表”改革之前,县区统计机构把大量的工作时间和精力放在繁重的企业原始数据收集、汇总、审核和向上级报送上面,每个县区的限上企业少则几十家多则上百家甚至几百家,县区有限的几个工作人员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很难有时间深入到企业,了解每个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而现在,由于企业一套表的实施,把我们从之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进而转向对原始数据的核查和对企业基础统计工作的督导上面,让我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对数据的真实性有一个更准确的判断,同时能够面对面的指导和解决企业统计工作人员在报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第一时间给相关部门做出反馈。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单位)联网直报的实施,县级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很少有机会与纸介质统计报表“见面”,也不能面对统计报表直接审阅基层的统计数据,所以,深入企业督促指导,确保源头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将成为基层统计机构的常规任务,这一常规工作任务的转变将大大的减少源头统计数据的不实处理行为的发生。

提高统计信息化水平,加强信息化与统计工作的结合。马建堂局长《“十二五”时期中国统计服务科学发展努力的方向》一文明确指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武装各级统计机构和广大统计人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统计生产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传播统计信息资源。企业一套表要求统计机构各级工作人员和企业统计人员人不再面对纸质报表,而是人机对话,因此加快统计现代化建设,提高统计工作人员信息化水平,加强信息化与统计工作的结合,成为统计工作的基础性要求。同时,为适应这一变革的需求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在基层就应该进一步提高统计信息化水平,加强信息化与统计工作的结合,争取达到统计工作从调查方案设计、调查任务布置到统计数据采集、处理、传输、共享、存储、加工和公布的全流程电子化、网络化,实现无纸化办公。

加强统计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统计必要性和法定性的认识。《“十二五”时期中国统计服务科学发展努力的方向》一文明确指出:只有社会公众了解统计调查的重要性、复杂性、法定性和个体资料的保密性,才能支持配合统计工作。只有社会公众知悉统计制度的严密性、调查方法的科学性、数据生产的规范性,才能放心使用统计产品。只有社会公众掌握基本的统计知识,具备必要的统计素养,才能正确运用统计信息。作为与社会各阶层的关联度最高的县区基层统计机构,要想把工作顺利推行下去,并被社会公众所接受,达到上述三个“只有…才能…”的效果,各级统计机构就必须加强统计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统计必要性和法定性的认识。作为一名县区基层统计机构的工作人员对这点感受良多,有时深入企业调研、了解情况,不能得到企业的认同和理解,对加强统计知识的宣传,提高统计地位的愿望就更加迫切。

加强统计法制保障工作。依法行政是当前统计工作的行为准则,也是提高统计地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更是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层也是统计能力的重要体现。在实施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的工作中,对联网直报企业(单位)无故拒报、迟报和源头统计数据的不实处理行为,县级基层统计机构应充实法制队伍,提高人员素质,夯实执法办案基础,依法严肃查处。

2.存在的问题

改革工作思路篇13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