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家庭教育交流材料实用13篇

家庭教育交流材料
家庭教育交流材料篇1

二、坚持点面结合,创新教育方式

紧紧抓住领导干部配偶及家属这个重点对象,在教育方式上,坚持以点带面,努力做到“三抓三带”。一是抓领导干部配偶带其他家庭成员。领导干部廉洁与否,其配偶最有发言权和知情权。在抓领导干部配偶廉政教育方面,向全市领导干部配偶发出了家庭助廉倡廉信,建立家庭助廉联系卡,签订家庭助廉承诺书,观看家庭助廉警示片,重点抓好领导干部配偶的廉政教育。通过领导干部配偶的自觉行动带动其他家庭成员积极参与。二是抓党员干部家属带其他干部家属。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党员干部及其家属中,广泛开展以“党员干部家庭亮出来、党员干部家属站出来、党员干部形象树起来”为主题的党员干部家庭助廉教育活动。通过党员干部家属的自觉行动带动其他干部家属积极参与。三是抓机关人员家庭带其他家庭。机关工作人员,手中权力大,易发问题多,辐射影响广。为使广大机关人员家庭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让廉政教育走进机关人员家庭,组织领导干部配偶认真收看电教片,通过机关人员家庭助廉活动的成功实践,带动其他家庭助廉活动开展。河口区妇联联合区纪委在全区党员领导干部及其配偶中开展了“五个一”家庭助廉活动。即发一封倡廉信,建一张助廉卡,看一组警廉片,签一份诺廉书,树一批廉内助。活动开展以来,已发出倡廉信300余封,收到家庭助廉承诺书280份,写心得体会百余篇,全区共有600余名党员领导干部配偶参加了活动,其中处级干部配偶40余名,科级干部配偶300余名,重点岗位股级干部家属260余名。

三、坚持正反结合,创新教育内容

正面教育引导人,反面教育警示人。在教育活动上,立足内容新、形式活、效果好,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正反两个方面教育。一是开展“正面引廉”教育。组织领导干部配偶集中收看电教片《一心为民的好干部郑培民》、《任长霞先进事迹报告会》和《夫妻共奏清廉曲》等。在党政机关,评选“廉内助”,以“评”助廉。有重点地组织开展“树立好家风,争当廉内助”评选活动,让广大机关人员配偶自觉参与到“廉内助”评选活动中来,自觉学习党纪政纪条规知识,自觉监督机关人员廉政从政。在农村,评选“贤内助”,以“贤”倡廉。在村“两委”干部配偶中,开展评选“贤内助”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家属参与监督的热情,使农村党员干部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勤奋敬业、一心为民,带领广大群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在社区,倡树“廉洁家风”,以“树”固廉。有重点地倡树廉洁家风,可以弘扬廉政思想,倡导廉政道德,自觉参与廉政教育活动,起到以“树”固廉的作用,使“家庭助廉、人人有责”观念深入人心。二是开展“反面警廉”教育。组织领导干部配偶收看电教片《扭曲的人生——李真贪污受贿案剖析》、《枕边钟》、《廉内助与贪内助》、《蜕变》、《马向东腐败案》等。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电教片、发放警示教育读本、剖析典型腐败案件等多种形式,从经济、组织、生活、交友等方面,剖析一些领导干部走向堕落的思想行为轨迹,教育领导干部家属深刻认识“贪廉一念间,荣辱两世界”的道理,增强拒腐防变免疫力,达到以案说纪、以案明纪、以案普纪的目的。在正反典型教育活动中,坚持以事实说服人,以真心教育人,以亲情感动人,以典型带动人,注重渗透“情”字,用好“理”字,做到“悟”字,让广大干部家属常思贪欲之祸,常弃非份之想,常怀律己之心。

家庭教育交流材料篇2

2 开放班级区角活动:①设计好“家长区角活动关注栏”,把区角活动的设置种类、材料的投放、与教师的互动、孩子的探索能力与学习能力在栏目中一一注明,让家长主动地学会与“栏目”交流,提高认识。②在开放前,教师事先集中家长,把区角内容向家长重点介绍,侧重指导家长观看材料的投放与幼儿的操作能力,注重过程观察。③在观摩中,让家长思考一些问题:你的孩子喜欢玩什么,怎样玩的,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如何等等。④观摩后,有问题可以找老师,也希望家长把想法用书面形式进行交流,欢迎面对面探讨。

3 横向、纵向观摩学习:通过跨班级观摩,让家长更客观地认识到区角活动对孩子的教育价值,如果只在自己班级观摩,家长往往更多关注自己的孩子,很少去关注别的孩子,就会出现评价不客观,角度单一的问题。而跨班级观摩,家长对幼儿的发展水平、材料的教育功能等就会有客观的认识。

二、帮助家长创建家庭区角活动环境

1 合理布置、拓展空间。

根据家庭居室大小创设合适的区角活动环境,我们建议每一处空间都可以做些点缀,每一片天地都可以为孩子所用。(可参考下图)

2 注重收集材料。

家庭教育交流材料篇3

1997年,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召开了以“儿童与书”为主题的国际会议。会议上,很多专家指出,早期阅读能够有效促进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发展。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把早期阅读纳入幼儿的语言学习与发展领域之中。当前,早期阅读的重要性不仅被学术界充分肯定,而且也受到广大家长的重视。亲子共读作为家庭中开展早期阅读的重要方式,具有促进儿童多方面发展的价值。同时,亲子共读也是成人与儿童之间情感交流的有效途径。

一、亲子共读的价值定位

(一)亲子共读是学龄前儿童开展早期阅读活动的基本方式

学龄前儿童身心各方面发展尚不成熟。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尤其是阅读能力还不足以支持其进行自主阅读。因此,对学龄前儿童,尤其是刚刚接触阅读的儿童来说,亲子共读尤为重要。事实上,它是学龄前儿童开展早期阅读活动的基本方式。有效的亲子共读能够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促进儿童认知、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发展。在亲子共读过程中,成人可观察到儿童注意力的转向,体验到儿童情绪的变化,感受到儿童理解力的增强。也就是说,亲子共读可使成人更加了解儿童,在阅读中与儿童共同成长。

(二)亲子共读是亲子情感交流的有效途径

与个体阅读相比,亲子共读具有互动性。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成人与儿童共同感受作品内容,共同体验作品形式,可有效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使亲子之间产生更多情感共鸣,从而有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因此,亲子共读是成人与儿童之间情感交流的有效途径。

二、亲子共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亲子共读价值的有效发挥是以科学的共读观念、适切的共读材料、合理的共读方式为前提的。当前,我国许多家庭在开展亲子共读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亲子共读价值的发挥。

(一)功利性的共读观念

教育观念会影响教育行为。在亲子共读中,成人的共读观念会影响其共读行为。受传统应试教育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少家长持有功利性的共读观念。他们将亲子共读视为开展智力教育的手段,认为早期阅读就是对学龄前儿童进入小学之前的智力训练,认为共读就是要儿童学拼音、识字词。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亲子共读时,有家长会指着图书中的文字要求儿童跟着念,甚至有些家长会要求儿童背诵。这些行为的背后是家长功利性的共读观念在作怪。

(二)唯教育的共读材料

不同的阅读材料所承载的教育价值各不相同。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很多成人倾向于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材料,如能促进儿童认知水平提高的书籍,却较少依据儿童的年龄、兴趣、个体差异及其心理发展特点来选择。这种过于关注共读材料“教育意义”的选择方式,也使亲子共读行为异化为一种教育训练,并不利于儿童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零星化的共读时间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方式使“快餐式阅读”成为社会阅读的一大特征。在这种大背景下,许多家庭亲子共读的时间安排也呈现出零星化特点,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

(四)程式化的共读过程

亲子共读本质上是儿童与成人双主体间的互动过程,也是儿童和成人与共读材料这一客体间的互动过程,这种互动是没有固定程序的。当前,不少家庭在开展亲子共读活动时,遵循的是一些所谓“科学化”的固定模式,表现出明显的程式化倾向。例如,有的家庭在开展亲子共读时,严格遵循“成人读儿童听,成人问儿童答”的步骤展开,使得原本开放、共生的阅读过程变得死板、封闭和单向。这种程式化的共读过程限制了儿童与成人双主体间的互动交流,极大地影响了儿童对共读材料的充分感受与体验。

(五)教导式的共读行为

在功利性共读观念的驱使下,许多家庭的亲子共读行为表现出了明显的“教导性”。在亲子共读过程中,成人俨然是“教育者”,儿童则是“受教育者”,从而使得亲子共读教导意味浓重,不利于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

(六)固定化的共读角色

在亲子共读中,成人本可通过与儿童沟通、交流、分享,共同产生阅读体验。在这里,朗读者和聆听者可合二为一,儿童和成人既可以是朗读者也可以是聆听者,从而组成一个阅读共同体。但考察现实的亲子共读,可以看到成人往往以朗读者自居,高高在上;儿童则屈居聆听者角色,被动接受。朗读者与聆听者角色身份几乎是固定的。

三、亲子共读的家庭指导策略

(一)建立阅读共同体,树立发展性共读观念

1.摒弃传统共读方式,建立阅读共同体

滕尼斯在其《共同体与社会》一书中指出,人类群体生活中存在着共同体与社会两种不同的结合类型,其中,共同体是以人的本质意志为基础而形成的,结合成共同体的人与人之间关系亲密并有着强烈的一致感,是浑然天成的一体。〔1〕在儿童与成人因血缘纽带和情感联结而建立的阅读共同体中,儿童与成人是作为两个独立的生命个体而存在的,他们是平等的,更是互助的。共x中双方的角色身份没有固定模式,成人既可以是朗读者也可以是聆听者,与之相对,儿童既可以是聆听者也可以是朗读者,双方的角色身份可根据儿童的需要、阅读水平以及阅读内容等实际状况而转换。

2.摒弃功利性共读观念,树立发展性共读观念

早期阅读可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为其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早期阅读不仅可以促进儿童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思维力等智力品质的发展,还可促进儿童情绪情感、意志、个性及社会性等非智力品质的发展。此外,儿童与生俱来是喜欢听故事的,早期阅读可满足儿童喜欢听故事的兴趣和需求。因此,成人应树立发展性的共读观念,在亲子共读中发展儿童的阅读兴趣,引导儿童成长为终生阅读者和终身学习者。

(二)选择适合儿童发展的共读材料

共读材料选择一般有两种价值取向:教育取向与兴趣取向。教育取向重在考虑共读材料的教育性,例如,材料是否有助于儿童积累某些知识经验,是否有助于儿童获得某些技巧技能等。兴趣取向重在考虑共读材料的趣味性,例如,材料是否符合不同年龄段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是否能够满足儿童的需要等。教育取向往往是社会本位立场的,兴趣取向则倾向于儿童本位立场。值得注意的是,两种选择取向并非“非此即彼”两极对立,它们也可以有机融合,充满趣味性的共读材料完全可能蕴含丰富的教育意义。因此,成人应站在儿童本位的立场上更多关注兴趣取向,倾听儿童的想法,尊重儿童的主体性,以儿童的视角来审视把握共读材料的内容和形式,选择适合儿童发展的共读材料。

(三)提供充足的共读时间

1.保证充足的亲子共读时间

张文|认为,“教育是慢的艺术”。他指出,人的成长是一个曲折、艰难的过程,这一过程有自己的内在规律,一点儿也勉强不得,因此教育要等待儿童的成长。〔2〕亲子共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儿童与成人共成长的过程,需要有量的累积才能到质的转变。零星化的亲子共读时间难以满足儿童早期阅读的需要,足够的共读时间是保证亲子共读价值发挥的前提。因此,要给予足够的共读时间,唯此才能在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慢过程”中铸就生命的成长。

2.计划好亲子共读时间

蒙台梭利认为,学龄前儿童处于秩序发展敏感期,这一阶段儿童对秩序的敏感力常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的要求上。对儿童而言,在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情便是一种秩序,这种秩序的建立、执行能给儿童带来安全感,并促使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计划好共读时间,能使亲子共读逐渐成为一种常态,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四)开展互助、交流的亲子共读

1.尝试变换共读角色

阅读共同体强调阅读双方的沟通、交流、分享与互助,亲子共读不只是简单地陪孩子阅读,而是成人与儿童之间互助交流的过程。〔3〕在亲子共读中,虽然成人在识字方面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但这并不代表成人比儿童更会阅读。华兹华斯说:“儿童乃成人之父,儿童亦成人之师。”在亲子共读活动中,我们应摒弃程式化的共读过程、教导式的共读行为及固定化的共读角色,尝试与儿童变换共读角色,发挥儿童的阅读主体性,加强亲子共读的互动和交流。

2.在共读中观察儿童

在亲子共读活动中,成人应随时注意观察儿童的阅读状态和阅读反应,并在此基础上,使用适当的方式加强共读互动。例如,当儿童表现出迷惑不解时,成人可以适时提问,引导儿童进行思考;当儿童表现出十分喜爱阅读内容时,成人可以鼓励儿童表达其感受及想法。再如,成人可根据儿童的阅读状态,或变换语气语调或停顿留白,给予共读双方更多感受阅读材料、自主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参考文献:

家庭教育交流材料篇4

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主要任务是整合教育资源,建立家教网络,举办家长学校,健全家教队伍,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中的成功经验和科研成果,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和谐交流的平台,实现三者的良性互动。

家教中心的工作原则:

⒈在市教体局、镇教科研中心和学校的领导下,努力开展工作。

⒉尊重家长的原则。尊重家长确立家长的主体地位是办好家长学校的基础。

⒊区别对待的原则。根据家长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及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存在的差异,在家长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充分考虑家庭与孩子的不同类型,根据需要区别对待,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

⒋双向互动的原则。进行家长学校教育时,要变学校的单向宣传为家庭、学校的双向沟通,既要向家长传播科学的教育信息,又要努力收集、整理、研究、家长反馈的信息。

⒌争取镇党委、政府的支持,积极配合各级关工委、妇联搞好家庭教育工作。

家教中心活动方式:

根据省教育厅豫教()号文件要求,家庭教育工件应有“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关工委协助组织推动,中心学校、幼儿园主办,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

⒈先进典型引路,逐步实行均衡发展。

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争取新闻机构开辟专题报道;教育电视台开设专题网站;开通家庭教育咨询服务热线。

⒊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办好家长学校。

⒋组织家长报告团、专家讲座。

⒌组建家庭教育研究协会。

⒍推荐发行专题教材,组织自编教材,开发校本教材。

⒎与镇团委、镇妇联、计生、卫生等部门联手开办家庭预务教育。

⒏与镇妇联建立门诊式的家庭教育协助服务机构,解决家长在子女的思想教育方面和指导子女学习及生活中产生的苦恼和困惑。

⒐开办家庭教育交流园地,分类切磋指导。

⒑组织家庭教育经验交流。

家教中心具体工作指导:

⒈广泛宣传贯彻省市家庭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市教体

局巩教体()号文件《关于切实办好家长学校,促进学校教育全面发展的意见》的工件任务,达到家喻户晓,教师、家长人人明白。

⒉落实各中小学校的家长学校和各种类型的家长教育教

学行政管班级、教学计划、管理制度……

⒊落实家长学员用书。向每一个家庭推荐一本省厅家教指

导中心编写的教材或家庭教育报刊。

⒋组建一支家庭教育教学的师资队伍。

⒌树立一批典型家庭、普通家庭成功家长的榜样。

⒍印发家庭教育征求意见书,设立家长信箱,及时收集整

理反馈信息,改进教学工件。

⒎构建学生家长和学校教师关于学生教育的对话平台。构

建家长与学生沟通交流平台。

⒏开展“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的双合格教育、

评选活动。

⒐充分利用校报、板报、校外家长黑板报、校园信息网络、

电子通讯网络等传媒,宣传家庭教育知识、家庭教育信息、成功家庭教育的经验和作法。

⒑开展调研、教研工件,组织征文、论文的交流、发表工作。

家教中心及家长学校工作的检测与评估

根据教研中心年度计划和工作部署,各单位要将家庭教育和家长学校工作列入年度计划和目标考核内容,并对家庭教育和家长学校工作进行过程检测和终结评估。

评估内容:

⒈组织领导。

①领导机构健全,分工明确,定期研究家庭教育工作。有领导组织、分工情况登记表,有会议记录。

②家庭教育工作思想端正,能把家庭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整体规划之中,有年度安排,工作目标具体。

③学校建立有家长委员会,有联系制度,有活动记录。

⒉家教队伍建设。

①有专兼职结合的家教师资队伍,定期进行培训,教师素质明显提高。有档案记录。

②专职教师要有丰富的家教经验,有一定的家教理论水平,能解决家庭教育中的普遍问题;兼职教师对家教工作有相当的认识,或对某些问题有独到的见解,能阐释一些特殊看法。

⒊教学及活动管理。

①有教学常规等规章制度,有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对备课、讲课等教学环节、目标要求具体。

②有正规家庭教育教材和自编教材,教学内容丰富,注意向广大家长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和“以德育人,为国教子”观念,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向家长介绍未成年人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营养保健常识,指导家长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帮助家长加强自身修养,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③教学形式灵活多样,针对性强,使家庭教育学员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

④建立家庭教育学员联系制度,专兼职教师要能走访或联系一定数量的特殊学生家长,跟踪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有第一手资料。

⑤各类档案资料齐全,原始资料完备,表册数字准确,分类装订,查找方便。

⒋办学、办公条件。

①有办公室、办公用品,有活动经费,能满足正常教学工作需要。

②有教室及必要的教学设施,能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⒌教育教学质量。

①家庭教育普及率达以上,家庭教育学员家教观念更新,家教知识增加,家教方法科学。

家庭教育交流材料篇5

我国受到国际社会的影响,近年来逐步开展了对幼儿早期阅读的研究和推广,然而由于认识水平上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幼儿的家庭早期阅读开始时间较晚,目前仍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尤其在家庭中的幼儿早期阅读教育不是很理想,家长们认识上存在偏差,在物质材料的提供上有不合理的地方,对幼儿阅读过程中的指导方法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2 3―4岁幼儿家庭早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幼儿家庭中的早期阅读在家长们不断摸索的过程中,一方面取得了不错的发展,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并且积极作用于幼儿本身;另一方面,由于家长本身对早期阅读教育的的观念存在偏差,并且在社会大环境下背景下的家长无法摆脱的教育功利性,幼儿家庭早期阅读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2.1 家长的早期阅读价值观念与实际行为存在冲突

家长们在外界所承受的种种压力无形的渗透在家庭教育中,他们表面上不认同超前教育的观点,另一方面又认为不超前就是落后,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认识了许多字、会讲许多故事,家长们心里也在暗暗的着急,因此有家长问,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究竟需不需要边看书边识字?在如此矛盾的心理状态下,幼儿家庭中的早期阅读教育是无法发挥其真正功效的。

2.2 缺乏家庭亲子阅读和讲述的良好环境

(1)物质环境。在阅读材料方面,家长们主要提供的是图书和阅读光盘,阅读材料的数量足够,但种类较少。图文环境包括图书阅读、电子阅读(利用多媒体方式)、听磁带阅读和生活中的随机感受,这样丰富的图文环境是激发幼儿阅读兴趣、促进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幼儿才有更多的可能获得与文字和书面材料进行互动的机会。

(2)精神环境。家长在结束一天繁忙的工作后,处于身体和心理双重疲劳的状态,大部分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就很少与孩子共读,而在工作之余他们把亲子阅读当作是一项任务去完成,对幼儿的阅读活动没有热情。3―4岁的幼儿好奇心强,喜欢问为什么,有些家长没有耐心给孩子指点和讲解,家长不耐烦的态度会大大削弱幼儿的阅读兴趣,同时也不利于幼儿性格和亲子关系的发展。

2.3 家长缺少指导幼儿早期阅读的科学策略

孩子在阅读过程中问问题,家长却不知道该如何解释,有时解释了孩子却听不懂,这是成人与孩子的思维差异造成的,我们不能把孩子当成“小大人”,而应用适合他们的方式来回答,有的问题也并不拘泥于答案怎样,而是更注重思维的过程。另外,家长们在日常亲子共读中没有有意识地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幼儿的乱涂乱画和破坏行为的惩罚收效甚微,也不注重D书阅读后的收拾摆放。

3 对3―4岁幼儿家庭早期阅读的指导建议

3.1 明确早期阅读的价值并付诸实践

要使家庭早期阅读发挥积极作用,就应该正确认识到早期阅读活动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明确早期阅读教育的目标,要将孩子作为阅读的主体,充分地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同时家长应通过各种渠道学习相关知识,在了解3―4岁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幼儿家庭中的早期阅读给予科学有效的指导。要重视幼儿阅读的过程,综合培养幼儿的思维、语言、想象力、个性和行为习惯,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鼓励他们多提问、多思考。

3.2 提供合适的阅读材料

要注意阅读材料的多样性。题材要多样,可以适当的增加自然科学类、人文类,男孩子可以增加军事类的阅读材料。形式要多样,要充分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可适当的增加阅读光盘、磁带、报刊或者儿童电脑等,扩大孩子的阅读范围,在丰富多彩的阅读材料中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选择。3―4岁的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喜欢鲜艳的颜色,阅读材料的内容要适合孩子的年龄,不要求超前学习。要根据幼儿的喜好和兴趣选择。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要充分尊重幼儿的喜好,要知道阅读的主体是幼儿,给予他们选择的空间,在材料的选择上给幼儿适当的科学的指导。

3.3 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

家长的语言作为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在亲子共读过程中,应当要求家长使用普通话,用舒缓的语速、准确的用语,有感情的讲述,要富有语调和情绪上的变化,这样做极具感染力,能使有丰富想象力的幼儿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提高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平日里家长要与幼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多交流沟通,营造热爱阅读的轻松自在的家庭氛围,让他们感受阅读的喜悦。

3.4 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技巧

家庭教育交流材料篇6

为帮助家长更好地支持和鼓励孩子接受教育,克莱尔家庭学习项目与家长携手发展他们的兴趣、能力和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家长和孩子的读写和计算能力,因为它能够在家庭和学校、家庭和成人学习机会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很多家长在迈出学习的第一步时需要一定的支持,而给孩子提供帮助则成为家长接受教育的强大支持。每当踏入教室,家长便能发现自身的一些不足之处,于是鼓励自己成为终身学习者。

该项目的目标群体是移民、低收入和流动人群(traveller)的家庭,他们接受教育和就业的机会比其他人少。作为促进家庭教育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克莱尔家庭学习项目在爱尔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它还是爱尔兰家庭教育的主要提供者之一,在促进家庭教育调研和培训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

2014年,克莱尔家庭学习项目共有400名参与者,其中有13名兼职教师、1名全职教师;已在克莱尔郡的23个地方开设了52门课程,涵盖26个不同话题。

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孩子教育是克莱尔家庭学习项目的主要目标。该项目再次肯定了家长是“第一任教师”的角色,支持家长帮助孩子发展识字和计算能力。孩子和家长都可从该项目中受益。因为参加该项目不仅能提高孩子的识字和计算能力,也能提高家长的识字和计算能力。在该项目中,孩子是家长提高受教育水平的动力,因为所有家长都想为孩子提供最好条件,他们通过这种教育模式营造一种友好向上的学习氛围,不断满足家庭教育需求。

除此之外,克莱尔家庭学习项目还与家庭、学校和广大社区进行合作,为就业难和受教育难的家庭建立更广泛的帮助网。该项目优先照顾一些单亲家庭、青少年或年轻家长、流动者、难民、避难者、移民工人、护理人员以及养父母等弱势群体。2011年,中央统计局调查(Central Statistics Office Census)显示,这些曾经为了寻找季节性工作而四处奔走流浪的流动者占爱尔兰总人口的0.6%。“有些家庭可能并不十分重视教育,因而受到了强烈歧视”。

项目的具体目标包括:提高参与者的识字水平、计算能力和语言技能,为家长讲解爱尔兰的教育体制,使家长掌握必要的与学校人员沟通的技能,向家长传授如何为孩子的功课提供帮助,促进亲子互动与学习。

三、项目实施

(一)招收学习者并确定其需求

克莱尔家庭学习项目与学校、社会服务组织、图书馆、社区小组等“中间机构”(link agency)合作招收新成员,这些机构将该项目和有学习需求的家长群体联系起来。克莱尔成人基础教育服务(Clare Adult Basic Education Service)机构已经确定需要努力扩大优先群体(priority group)和年轻成人的惠及范围,通过社交媒体招收新家庭。

学员被录取后,协助者、机构工作人员和家长便讨论这些学员的学习需求,以此调整教学方法,开设符合学员兴趣的课程。开发学员感兴趣的课程时,倾听家长的意见是十分重要的。项目导师早已意识到,“听取家长意见、满足家长需求”是实施项目的关键。因为试点课程具有极大的灵活性,所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学习者反馈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人们对试点课程的需求量不断攀升,比如“父子趣味科学”(Fun of Science for Dads and Children)、“数学项目学习”(Learning about Project Maths)等课程,那么这些试点课程将会在全国推广。项目课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学习者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做出调整,符合他们的需求和兴趣。

为寻求广大学员的广泛支持,该项目不断开发新的学习资源。有些学习资源可以在线共享,如DVD和《家庭学习行动》(Family Learning in Action)刊物等。《家庭学习行动》不仅涵盖了20门课程大纲内容,而且包括由协助者制定的符合学员需求的样本方案。

(二)教学方式与方法

该项目的教学融合了不同的教学法,而这种融合为参与者带来了生动的学习体验。其中包括小组与结对活动,以及包括视听、剪辑、数码影碟等在内的学习材料。其他一些学习法,如演讲、讨论、辩论赛、动手制作、角色扮演等活动也有所采用。

(三)教学内容

克莱尔家庭学习项目将其课程内容分为五大类:书和故事、0~7岁、家庭和社区学习、家庭作业与学习技巧、小学与中学的运行模式(见表1)。

(四)教学材料

家长和孩子在家通过日常生活材料学习课程,如信封、超市传单和其他阅读材料,而学校课堂上除了这些材料外还使用其他家用产品,如通过“匹配袜子”学习算术。家长和教师使用的学习资源都可在线共享。

克莱尔家庭学习项目的每个课堂都会采用信息通信技术(ICT)授课,在必要的地方还安装了笔记本电脑及其配套设施。另外,手机在课堂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很多学员都有智能手机。他们想学会如何更好地使用手机。

(五)课程结构和课程实施过程

克莱尔家庭学习项目在学校、社区中心、图书馆、成人教育中心、家庭资源中心以及社区的其他地方开设了家庭扫盲课程。而这些课程往往安排在距离参与者居住地点较近的地方。该项目每年都会在克莱尔郡约20个不同地方进行授课。9月份开课,次年的7月份结课。每种课程的时间安排见表2。

平均而言,每个课堂的学生数量都控制在8~10名,数量较少,方便所有参与者调整自己的学习节奏。大部分的课堂属于家长专属课堂,同时也开设了亲子互动课堂。未达到爱尔兰2~5级教育水平的家长或未达到国家资格标准(Natural Qualification Standard)的家长优先上课。

参与家庭学习课程的家长有机会学习一些国家认证的课程,完成这些课程学习后就能达到“爱尔兰质量认证”(Quality Qualification Ireland,QQI)的1~3级水平。这些课程上课时间为20~25周,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相当于中等教育的一半水平。在接受完项目提供的继续教育后,学习者可以达到QQI的4级或5级水平。QQI课程主要集中在某些特定的领域,如餐饮、儿童保健、医疗保健、贸易、艺术等。课程学习结束后,学习者可达到QQI1~4级水平,通过测试之后能达QQI5级水平。

(六)监控和评估

迄今,克莱尔成人基础教育服务机构要向政府的教育与技术部(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Skills)提供定量数据。而教育和培训部门目前也正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新的评估方法,评估学习带来的有利影响。此外,克莱尔成人基础教育服务机构也进行中期评估测试,并获得学员在进步过程中的反馈。导师也会通过书写进步表的方式记录参与者在教育、经济、个人、社会、家庭等方面取得的进步。

(七)辅导员

克莱尔家庭学习项目的辅导员既有全职的,也有兼职的。每位辅导员辅导6~10名学生。所有的辅导员都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其中有些人还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获得过高级学位。在给学员授课前,所有的辅导员都必须完成一个为期两天的家庭学习培训和成人扫盲课程。辅导员的酬劳约为每小时45.25欧元(相当于51美元)。

自2000年以来,克莱尔家庭学习项目通过克莱尔家庭学习资源包(Clare Family Learning Resource Pack)培训出了763位教师。该项目经过不断发展已开发出多种多样的项目课程。项目教师培训的核心就是将满足学生特定需求的家庭学习项目落到实处。因而,在克莱尔项目与家长、合作伙伴合作的过程中,催生出了很多家庭学习课程。

四、影响和挑战

克莱尔家庭学习项目对地区层面、国家层面乃至国际层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地区层面来讲,克莱尔成人基础教育服务机构与众多中介机构有着重要联系,以此方式提高了家长招生数量,进而扩大了学习者范围。随着时间的发展,克莱尔家庭学习项目还会开发出新的学习资源,完善培训方式,在提高成本效益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满足学习者的利益。

从国家层面来讲,克莱尔家庭学习项目的教学方法获得了政府的认可。除此之外,它还研发了一套能广泛培训员工的国家网络课程;通过出版刊物、参加欧盟投资项目以及参与其他国际学术交流等方式传播该项目的知识和资源。例如,项目工作人员向来自挪威、瑞典、西班牙、意大利、德国、卢森堡、爱沙尼亚、罗马米亚、塞尔维亚、法国、英格兰、土耳其等国的人们展示了如何通过分享知识和学习资源来实施此类家庭扫盲项目。该组织也通过国际会议(如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顿召开的国家家庭学习峰会)介绍克莱尔家庭学习项目。通过这些工作,该项目在瑞典、挪威、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开展。

参加克莱尔家庭学习项目,不仅能提高参与者的识字水平,增强其自信心,挖掘其新的学习天赋,激发学习激情,还使他们结识了新朋友,体验了新文化――因为很多参与者都是移民和流动者,所以该课堂也为结交新朋友、学习其他文化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尤其对弱势群体而言,他们是更大的受益者。

在克莱尔家庭学习项目的网站上有几篇研究摘要讨论了克莱尔家庭学习项目对参与者造成的影响。调查者发现,通过参加该项目,家长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孩子在认知、社交、情感等方面的发展,还意识到自己必须以身作则,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以及要在家中营造一种有利于学习的环境。此外,家长更加自信,相信自己能为孩子的学习提供帮助,能与学校人员进行互动交流。该项目还有利于参与者的精神健康,因为项目为他们创造了更多外出的机会,以便他们结识新朋友,收获新体验。

关于学习者的保留数据揭示了家长从未接受正规教育到达到QQI1级水平再到达到QQI3级水平的进步历程。2014年,45%的学员是新成员,19%的成员已经学习了1年或2年,16%的成员学习了3~5年,20%的成员学习了5年或5年以上。

五、经验

克莱尔家庭学习项目发现,家庭学习法是一个让以前难以接受教育的父母成功接受教育的好方法。自信是家长必备的关键性基本技能之一,家长应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也有能力辅导好孩子。家庭学习使家长顺利地完成简单而又容易的小任务,进而提高家长参与的积极性。

家庭学习项目高度重视家长的积极参与。然而,很多家长,尤其是3岁以下孩子的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会如此的重要。无论在家还是外面,家长与孩子进行口头交流和阅读的次数对孩子后期在校表现有很大的影响。

完成该项目学习的大部分家长也会继续寻找其他学习机会。家长的积极示范作用对孩子和其他家庭成员产生的有利影响会提高家长参与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这也是确保孩子提高成绩的关键。

家长十分重视课堂的社交价值,在课堂上,他们与人相识,结交新朋友,建立社交网络。除此之外,项目还能促进文化融合,例如爱尔兰人、移民、流动者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一起学习的同时促进了文化融合。

趣味性也是重要的因素。家长享受在课堂上完任务或制作出新东西所带来的成就感。很多弱势群体的家长并没有和自己父母一起玩耍的经历,因而他们也不知道如何与孩子相处。

了解项目的运作效果,开设一些小规模的试点课程是很有必要的。如果试点成功,项目便可在全国推广。在推行新课程时,克莱尔家庭学习项目与当地学校、机构和社区小组加强合作。事实证明,这不仅能最大程度地扩大项目对弱势群体的服务范围,还能最大程度地利用有限的资金。

这个项目中,孩子是家长学习的动力,该项目也十分重视孩子对父母的这种动力作用。因为家长总是以孩子为自己的出发点,所以这种方法是很有效的。

事实证明,相较于在一个地方,在不同地区实施该项目会更省钱、有效。在家长居住地附近开设课程可使其免于使用交通工具,因为在克莱尔郡的农村地区,交通可是个大问题。

六、挑战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家长很难赶上科技发展的步伐,也很难应对网络产生的网络安全、网络欺凌等复杂问题。随着网络和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教育提供者需要考虑家长的监督和网络理解问题。

如果不是集中在特定的地方,而是在全国范围内评估家庭教育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它牵扯到未来资金筹集问题。根据国际调查,该领域的研究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因此,为招收一批更年轻的家长,该项目应该采用新媒体而不是传统的媒体形式。

七、可持续性

克莱尔成人基础教育服务机构已竭尽全力应对该项目的融资问题。2009年,国家扫盲项目基金会因爱尔兰的经济形势停止了对该项目的资金支持。因此,该项目采取各种不同创新性措施应对资金紧张问题,其中包括向近几年结交的伙伴融资。

家长和孩子采用的学习材料是他们在家每日可见的日用品。这样有两个好处:如果家里有这些学习材料(项目不要求家长买新的),那么学生可以无限制重复课堂以外的教育活动;其次,因为不用购买新材料,所以项目实施成本也不会那样高。

家庭教育交流材料篇7

(二)家庭教育资源的功能

1.家庭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合作力量

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曾指出:“幼儿教育是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单方面所能完成的,也不是幼稚园能承担的。”家庭作为教育资源,体现在它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合作力量。家长通过参与幼儿园教育,利用自身的职业特点与便利条件为幼儿园开展活动提供物质方面和人力、智力以及知识经验的支持,积极配合幼儿园教育工作。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家庭的关心、支持和监督评价也是做好幼儿园管理工作、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促进因素,要办好幼儿园必须要取得来自服务对象的支持和帮助。家庭成员的参与为早期儿童教育机构提供了额外的人力资源,延伸了教育机构的范围,为教师和管理者提供了额外的知识和技能。家长可以为幼儿园教育活动提供各种材料,比如,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需要一些生活中的材料,这时幼儿园就可以请求家长协助搜集材料,从而使废旧材料能够变废为宝,成为幼儿园的教学材料。

2.家庭能够提供对幼儿的个别化指导

家庭是儿童成长发展的第一个环境,由于家庭对儿童的影响最直接,家长与儿童的关系最亲密,因此家庭对其健康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和独特的,家庭教育对幼儿的个别教育也是幼教机构所不能代替的。家长的参与,增加了幼儿园教育的人力资源,儿童获得了更多的个别关注,而使得对幼儿进行个别化的指导成为可能。同时家长对孩子的发展与需要更加了解,对孩子的个体差异有更深的体会,能学会欣赏孩子并形成更为灵活的育儿态度。

3.家庭参与幼儿教育能够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

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有助于发挥其自身拥有的丰富知识,增强自信心,提高他们在幼儿教育中的参与水平。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会使家长拥有正确的幼儿启蒙教育的目标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在幼儿园利用家庭资源进行教育的活动中,家长会对幼儿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和方法获得更深入的理解,从而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成为幼儿探索世界的好伙伴,也有利于幼儿园对家庭资源的充分利用。

二、园本资源是学前儿童教育的主要资源

(一)园本资源的内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应充分开发和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园本资源,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园本资源主要是指幼儿园教育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和其他资源的总和。人力资源主要是指幼儿同伴群体和教师集体,物力资源主要是指幼儿园内的各项硬件设施和课程资源等,园本资源是学前儿童教育的主要资源。

(二)园本资源的功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同伴群体和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在园本资源中,幼儿同伴群体、幼儿教师群体是最重要的人的要素,幼儿园园舍、设备和设施条件是重要的物的要素,学前儿童的教育主要在这些人与物的相互作用中展开。其中幼儿教师群体起着关键和导向作用,幼儿园园舍、设备和设施条件等物的因素的功能也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主要探讨幼儿同伴群体和教师集体在幼儿教育中的功能。

1.幼儿同伴及同伴群体彼此间有一定的教育影响力

幼儿园是集体教养机构,为来自不同家庭的儿童提供了共同生活的场景,其与家庭教育个别化之最大区别在于,在具有教师指导下的集体生活的教育影响下,幼儿同伴之间、幼儿与同伴群体和班级幼儿之间均可作为教育因素和资源互相影响。每个幼儿在这个共同生活的集体中,既是活动和行为的主体,又是被他人认识和交往的客体。幼儿既可以主动与其他伙伴交往,同时又能够体验到伙伴对自己的看法、态度和行为方式。幼儿与幼儿的交往在促进社会性发展上,具有成人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个幼儿都有社会交往的需要,有被同伴承认、接纳的需要。他们会尽全力去学习如何加入同伴的圈子、学习公平友好交往的规则等,而这些行为习惯仅由教师直接教给幼儿则是很难掌握和改善的。同伴间的互相调节也是幼儿新经验的获得和构建的重要途径。同伴群体的作用不仅在于促进儿童社会化的过程,而且还有助于幼儿获得物理经验。同伴间有着相似的知识经验背景,易于沟通和交流,还可以互相提示观察事物和现象的不同角度和方面,更有利于经验的概括化和发现关系。教师应注意创造良好的集体保育秩序,创设并营造集体氛围,发挥幼儿群体或集体的影响力,同时尽可能多地为幼儿提供伙伴间交往、共同活动和游戏的机会,发挥幼儿伙伴之间互相激励促进的作用。

2.教师集体的对幼儿教育具有主导作用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这一教育思想同样适用于对学前儿童的教育中。在幼儿园中,教师不仅作为个体对幼儿教育施加教育影响,同时也是作为群体对幼儿产生影响,这就意味着教师存在对幼儿发生影响的综合效应。作为工作集体的教育团体,要求幼儿园保教人员和其他各类人员在工作中加强配合、协调,要注重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教职工间的人际关系,互相学习研讨,互相吸取经验和智慧。教师集体的协调一致能够形成教育的合力,积极、有效地教育和引导。幼儿园应注重园所目标的确立,并使之能凝聚全体教职工的共同价值观,塑造良好的幼儿园组织文化,从而发挥环境对组织成员的影响作用,使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并最终有利于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促进师生之间、教师群体之间在相互合作中共同成长。

三、社区教育资源是学前儿童教育的补充性资源

社区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场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能为幼儿的教育提供天然的、富有挑战性的支持。幼儿园和社区合作共育的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幼儿教育领域的关注,很多幼儿园正尝试着走入社区,利用社区丰富的教育资源作为幼儿园教育的有益补充。

(一)社区资源的内涵

社区是指在一定地理空间内的人群及其社会性活动的总称。从幼儿园自身角度来看,幼儿园总是处于一定的地域范围、即社区之中,因而社区是幼儿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是幼儿教育和管理活动面临的社会现实。社区及其公众也是幼儿园公共关系的重要客体,社区中包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学前儿童教育的社区资源是指幼儿所在地区和邻近地区中可被幼儿教育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人力资源、社会组织资源、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包括社区内的管理者、企事业人士、专家学者、社会各界的先进人物、知名人士、各类专业特长的居民等,他们是社区教育资源的“生命载体”,是幼儿园开发和整合社区教育资源的基本力量。社会组织资源,指当地可以用来对幼儿进行教育的社会设施,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公园、动物园、活动中心等。自然资源,包括当地的名山大川、气候、森林、名胜古迹、土特产等。有些社区资源,如博物馆等,能够为幼儿收集、陈列、展示多种多样有关自然物和自然现象的内容,如各种动物、植物的标本和实物,可供幼儿参观、观察。

(二)社区资源的功能

从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来看,幼儿参与真实世界的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提升幼儿的认知水平。幼儿的活动如能超越幼儿园的范围,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与社区的活动相结合,将有效地开拓幼儿的眼界,帮助幼儿获取丰富的感性经验。同时,幼儿对感性经验的运用,对方法的实践,也需要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社区教育资源的一个很大的功能就是可以弥补幼儿园教育资源的不足,对幼儿园教育形成有益的补充。社区及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是实现幼儿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社区能为幼儿园的发展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和帮助,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也能为社区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是一个双向互惠的过程。

1.社区能为幼儿教育提供人力和物力支持

社区的人力、物力资源可以为幼儿园所充分利用。如幼儿园可以吸收学有专长并热心幼教的社区有识人士到幼儿园,发挥其智力优势,协助老师组织孩子们活动,或者是教以专门的技能,以扩大孩子们的社会接触,增长见识。比如有的社区街道发挥退休教师的余热,担当幼儿园保教指导、培训新教师或者是为地域内儿童及家长搞幼教咨询、家长培训,宣传育儿的知识方法。社区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学前儿童教育提供智力资源。同时,利用社区资源进行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交流、表达能力。社区同时也为学前儿童教育提供物力资源。社区各部门或者企事业单位的闲置或剩余资源,如无用的边角料,可以变废为宝作为孩子们的活动材料。空间场地狭小的幼儿园可以利用社区公共设施等环境条件,如社区街道、广场、儿童乐园等,开展户外活动。农村幼儿园可以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带孩子在广阔的田野、麦场中活动。一些幼儿园正在探索吸收社区成员参与管理幼儿园,这也是比较好地利用社区人力及智力资源的办法。比如建立社区教育委员会,在园所与社区各部门之间进行联系协调和综合管理,定期向家长通报园所工作情况,听取社区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与社区共同规划幼儿园的发展前景并研究实施对策措施。社区公众参与幼儿园管理,既可以发挥社区教育资源的作用,同时也能发挥公众的监督制约作用,对幼儿园形成一种外部驱动力,促使其坚持正确的办园方向,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家庭教育交流材料篇8

另外,社区早教中心等机构的建立需要一定的经费保障,包括许多教学设施设备以及教玩具的添置、教师待遇等等,都必须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落实到位。

二、开发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引导家长主动参与

以幼儿园为基地的早期教育活动中心。对村落分布比较集中、居住地距离幼儿园(班)较近的地区,采用这一形式。幼儿园教师利用周六、日时间,每两周组织儿童及家长来园活动一次。其次,以社区为依托的早期教育中心。对居住地距离幼儿园较远,村里人口较多的地区,争取各村委会的支持,利用村支部、学校及家庭闲置房舍,建立社区早期教育中心和亲子活动站。另外,以邻里为背景的家庭联合活动站。对于居住分散、人口稀少的村落,利用邻近居住的3~5户家庭建立活动站。活动周期一般是1~2周。教师多数由幼儿园教师兼任。

(一)开设了全日制的托班,形成较为系统、科学的课程体系

社区内中心幼儿园应该面向社会招收2~3岁的托班,以集体、小组教育与亲子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家园合力开展早期教育。并专门派教师参加由杭州市组织的托班教师上岗培训,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学习0~3岁婴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挖掘、探索、研究针对该年龄段的婴幼儿的教育策略,初步形成了有自己幼儿园特色的课程体系;注重该年龄段婴幼儿发展与家庭的关系,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亲子活动,来提高该年龄段婴幼儿家庭的教养水平。

(二)系统开设双休日的“宝宝亲子园”

每年举办两期双休日的亲子园,分为春季班和秋季班,按照不同月龄编班,每班不超出10户家庭,以便于个别指导。招收对象是0~3周岁的社区散居婴幼儿及其家长,通过每周六的亲子活动,促进宝宝的健康成长的同时,帮助年轻父母们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提高教养能力,通过良好的亲子互动,润泽家庭关系。提供一个适合0~3岁幼儿学习、探索、一起游戏的机会和环境,开发婴幼儿的潜能。

(三)举办“0~3岁家教指导专题讲座、咨询会”

幼儿园与社区合作,面向社区以专家讲座、咨询等方式,向社区家庭宣传早期教养的理念。

我们由社区早教指导站联络,向社区发放0~3岁家长发放邀请函,在社区早教中心内,开展早教讲座和咨询活动。邀请知名专家和教授做家庭教养观念的指导讲座并为家长提供免费咨询。大家一起游戏,亲自动手操作,学会了许多材料简单、玩法多样的亲子游戏,还分享了许多通俗易懂的科学教育方法。

(四)开设“准妈妈准爸爸早教指导班”

招收对象是孕期准妈妈的“准妈妈早教指导班”,以互动、多样的方式,让准妈妈们树立正确的生育教育观、了解掌握必备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促进胎儿的健康成长,从根本上提高我区人口的整体素质。延伸到0岁教育的“准爸爸准妈妈班”活动,以互动的形式进行了早期的胎教培训。准爸爸妈妈们先在轻松温馨的氛围中,通过图像看到了自己肚子里的宝宝现在是什么样子,了解了这个阶段的胎教应该如何开展,了解了情绪胎教、音乐胎教、触觉胎教、感光胎教等方法,而后在优美舒缓的胎教音乐配合下,准爸爸妈妈们还可亲身体验如何胎教,共同练习胎儿操、孕妇健身操。

(五)建立“社区早教指导站”

为了能融合社会各方面教育、保健资源,为社区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提供环境氛围;让家长和看护人得到科学的智慧训练、得到科学早教的方法启迪;让家长和家长交流分享教育经验;让家长和专家交流以解决育儿难题;让孩子和家长交流以增进亲子感情。辖区幼儿园必须与社区联系,宣传早期教育的重要性,通过与社区合作,共同来推动社区早教工作的展开,宣传普及科学育婴知识,提高广大婴幼儿家长育儿水平、树立科学的育儿观。早教指导站还应成为社区早期教育服务的联络口,不定期地为居住在社区的0~3岁的婴幼儿父母和看护人员、准备怀孕和已经怀孕以及孕产期家庭提供便捷有效的咨询与培训等服务,普及科学育儿知识,组织开展亲子活动,逐步建立健全幼儿园、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社区教育工作网络。

(六)入户指导

启动了“入户指导”工作,从亲子园中宝宝家庭和早教指导站的家庭入手,尝试开展了入户指导工作,从小处着手:比如指导家长利用家庭里现有的材料开展亲子游戏、如何促进宝宝动作发展、如何培养宝宝良好的生活习惯等,让早期教育变得轻松实在。通过示范性活动引导家长掌握教养方法和技能;发动家长利用自然资源,制作、充实玩具材料等。着眼家长困惑和问题,挖掘拓展活动内容。可以采取集体、小组、个别相结合的形式与家长交流座谈,关注家长的困惑和问题,了解近期孩子发展情况和家长教育子女遇到的困难,及时纳入和挖掘活动内容。如针对围绕家长共同关注的“怎样让孩子大胆讲话”“孩子应该学什么”“孩子喜欢玩什么”“哪些食品有营养”“为什么孩子喜欢吃手指”等问题,组织研讨会、交流会,并在家教专栏上选登有价值的家长经验和做法。

三、因地制宜,探索适宜的早期教育指导策略

(一)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进一步明确妇联、卫生、计划生育等部门和乡镇、村基层政府职能,协调各部门,使早期教育走进社区、家喻户晓。以促进家长“转变观念、明确责任、掌握方法”为目的,以“家长是第一任教师、生活中的早期教育、幼儿生长发育特点及规律、婴幼儿营养保健、卫生防病、科学喂养、优生优育”等为重点内容,通过媒体宣传、印发资料、开动员会、发调查问卷、家长讨论交流、专家培训讲座、现场咨询答疑等形式,向家长广泛宣传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家长科学育儿水平,并在路边、村口、街头悬挂宣传标语,设立宣传橱窗、告示牌,营造全社会重视早期教育的氛围。

(二)着眼需求,设计活动

依据婴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我们重点从培养婴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动作协调能力、生活卫生习惯、初步自理能力和认知能力等几方面选择活动内容。在设计早期教育活动时力求做到“四化”,即兴趣化、游戏化、生活化和系列化。

(三)完善档案资料,积累经验成果

早教中心、活动站和入户指导都应建立不同年龄段的花名册、出勤记录和指导记录,还为每个婴幼儿建立了成长档案,更便于家长和指导教师及时准确地进行交流。同时采取图文并茂法记录案例,并分别按不同内容和年龄阶段归纳整理,用文字注明活动名称、目标、玩具材料、玩法规则、指导重点、效果分析和家长指导建议等内容,再按年龄阶段分别归档,以便其他教师参考查阅。此外,还分别汇集整理适合我县农村实际的婴幼儿卫生保健、膳食营养、疾病防治等相关内容,正逐步开发适合我县实际的婴幼儿早期教育乡土教材。

家庭教育交流材料篇9

一、家园共育视角下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现状

(一)教师家长合作不足

幼儿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依然在阅读中,充当领导人物,管理掌握并严格要求迫使幼儿进行阅读,没有注重幼儿内心的阅读需求,也没有经常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私下阅读的进展与实际表现。而很多家长则忙于工作,没有与幼儿进行一定的家庭互动,更没有时间过多关注幼儿的阅读能力,对这方面能力培养有所忽视,也不够重视,意识片面化,双方这种表现,严重违背了家园共育的原则,严重影响了幼儿阅读能力培养的发展与效果。

(二)阅读教材准备不足

阅读内容对幼儿来说至关重要,但目前,幼儿园教材内容传统、过时,教师与学校没有对其进行及时更新,而家庭虽然资料丰富,但家长却没有进行严格管控、挑选,导致阅读内容的种类过多,影响幼儿的认知程度,容易造成幼儿的相关观念与思想发生偏激。此外,幼儿园与家庭均未幼儿提供良好舒适的阅读场所环境及氛围,没有关心阅读的真正效果,没有在幼儿阅读时进行相关的认字以及造句的锻炼及教育,这样的不仅影响了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且也逐渐会让幼儿对阅读失去兴趣。

(三)阅读能力培养不足

幼儿园没有充分利用网络社交软件,将其优势发挥出来,将很多交流群成为摆设,只是简单的用其一些家长会通知等,并没有及时在软件中进行交流与谈论,更没有组织相关的阅读活动,整体阅读培养力度较小,且形式单调。

二、家园共育视角下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一)加强师生之间合作

家庭与幼儿学校是两个单独存在的个体,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责任与义务,缺少任何一方的力量都会对幼儿的成长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只有双方加强合作,建立良好的紧密合作关系,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的成长。幼儿园最先做的就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转变原有不平等的关系,意识到幼儿园与家长之间地位应是对等的,所服务的对象也都是相同的。并且在幼儿的阅读当中,及时与家长进行交流,能使教师更加掌握幼儿的阅读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对家长进行有效指导,提供更多科学合理的教育指导方法。此外,家长也应充分意识到自身所要负责的工作,明确自己的家庭教育与指导,对幼儿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要主动与教师进行交谈,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共同协作,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

(二)完善阅读培养工作

幼儿阅读时的书籍、资料上,需要严格把控,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的材料,家长与教师之间需要完善这方面的工作。幼儿园的阅读教材虽然按照国家教育标准的统一进行教课,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但是有些内容显得过于陈旧、落后,与现代幼儿的阅读心理需求不一致,不能满足他们实际需要,没有做到真正的与时俱进,幼儿园要加强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并积极进行改革更新。而幼儿家长所提供的大量丰富资料,完全可以运用到幼儿园的教学当中,由教师将这些资料与教材进行有机整合,但在这之前,要经过教师会议进行共同商榷选择,综合分析后,选取部分材料整合后投入使用。此外,幼儿园要努力为幼儿们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安静、舒适、氛围浓厚。同时,整体阅读氛围要轻松愉悦,这样幼儿才能心无杂念,全身心的投入到阅读当中。幼儿在家进行阅读时,家长要为幼儿讲解相关的阅读技巧,把控好幼儿的阅读材料,耐心积极的引导幼儿阅读,从而逐渐培养他们自主阅读的习惯。

(三)开展丰富多彩活动

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可以通过网络社交软件建立相应的联系群,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教师可以为家长提供一些家庭娱乐性质的阅读活动建议,并让家长将进展的情况与效果用文字的形式在群里相互交流、分享,家长们互相学习经验,互相讨论,这样不仅能刺激幼儿对文字的感受,又能丰富拓展文字总结。幼儿园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比如,绘画大赛、讲故事比赛、你说我猜等,加强幼儿之间的沟通,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组织能力与表达能力,能充分挖掘每位幼儿的内在潜能,并能让他们懂得阅读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对阅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刺激他们阅读欲望,从而促进幼儿们的健康快乐发展与进步。

三、结语

总之,在教育共育的视角下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需要幼儿园、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与配合,不仅要精心挑选、把控阅读材料,还要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沟通,相互了解幼儿的阅读情况,互相给予帮助、分享提议,此外,幼儿园还要积极为幼儿营造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与氛围,同时要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从而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全身心投入到阅读当中,全面培养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为幼儿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稳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熊丽娟.家园共育视野下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02):22-23.

家庭教育交流材料篇10

(二) 录取通知附有申办材料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申请指南》成了中职资助的宣传材料直接递送到学生和家长手中,家长对助学政策、认定标准、认定程序、监督管理等程序都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也可以督促子女合理使用助学金,切实发挥助学效果。 

(三) 新生入学开展资助宣传 

新生入学后,学校助学金管理中心将召集所有新生开展有关资助政策及申请程序的宣传,向学生发放《学生资助工作手册》,对照政策要求,明确资助对象、资助比例和申请条件,通报申请材料的收集、整理、审核、上报等工作,督促学生及时提交户籍证明、家庭困难证明、学生资助申请表等材料。 

(四) 申报审核公平公正公开 

学生准备资助申请材料时,需要带上户口簿原件,到辖区派出所出具户籍证明,要求能够体现户籍性质、户主信息及本人信息,确保信息的真实性。经济困难家庭佐证材料以民政部门核发的证书优先,天灾人祸与疾病等原因也需出具相关证明,低收入家庭必须有乡镇以上出具的经济困难材料。材料准备期间,班级内部深入宣传,同学之间密切联系,互相监督,组织审议,形成统一意见,将有限的资助名额用到最需要资助的学生身上。受助学生信息在校内公示五天以后才能报出。 

(五) 资金发放直接严格规范 

教育系统的学生信息管理与财政系统的账户信息管理相互独立,各尽其责、各司其职,促进了中职资助资金的规范管理。 

(六) 结合学籍实行动态管理 

学生流失时间分布于整个学段内,第一学年流失现象尤其严重。资助政策力求达到应助尽助、助之有效,要求实行学生信息月报制度。各班级每个月末统计在校生人数,及时更新系统信息,实行动态管理。 

二、效果与问题分析 

(一) 体现了政府主导,但申请管理工作成本大 

受助学生需要户籍信息、困难证明等材料,初中毕业生一般还未成年,需要家长来代办相关资料,大部分受助学生来自农村,交通不够便利,有的学生家长常年在外打工,为材料收集工作增加了难度。许多家长的文化基础不高,材料准备时常常出现重复性、无效性的操作,这些都增加了资助申请工作成本,同时也增加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中职学生的行为习惯欠佳,素质不高,影响了助学材料收集的效率,大大增加了班主任在宣传解答、材料收集整理过程中的工作量。 

(二) 提升了社会效应,但资助标准亟待科学化 

助学金未能打破平均主义,助学标准单一,不能体现区域经济、家庭收入的差异;未能与学生的学习和表现相联系,存在重补助轻奖励的弊端。城市户口中就读职业学校的学生家庭条件一般都较困难,他们都是城市居民的弱势群体,所占比例仅有十分之一,却不能享受免学费资助。 

(三) 整合了职教资源,但顶岗实习缺乏规范化 

第三学年的免学费资助中,未能考虑到专业特点。如医学类,学生在毕业前夕才能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否则不具备顶岗实习资格,因此学校学费无从收取;有些用工紧张企业在支付学生学费问题上态度积极,愿意合作,而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企业则对支付学费持消极态度。 

(四) 推动了招生工作,但流失现象日益严重化 

近些年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市中职学生三年学制内总流失率在20%左右。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表明,近几年来,中职学校毕业生人数比招生人数有较大幅度的减少,中职学生存在严重的流失现象。 

三、政策执行建议 

(一) 推进资助管理信息化建设 

将学生户籍信息与学生校籍信息相关联,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信息共享机制,打开部分信息连接通道,通过网络审核确定学生户籍信息,免去学生户籍资料的审核、整理等烦琐工作;将中职学籍信息与其他学籍信息、务工人员信息相关联,及时掌控学生流失现象,规范受助学生信息月报制度。 

(二) 健全资助标准动态管理机制 

将奖学金制度与助学金制度相结合,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技能,培养学生懂得感恩、回报社会的意识;将生均补助与区域经济相结合,结合经济发展状况、区域经济差异动态调整补助标准,将资助等级与家庭经济状况相结合,结合家庭经济困难程度区别对待,充分体现资助政策的公平性与有效性。免学费逐步实现全员覆盖与全学段覆盖相结合,将为数很少的城市户籍学生纳入免学费补助对象中来,将第三学年纳入免学费学段中来。借鉴西方国家运作模式,企业有偿使用中职学生,直接上缴财政,由政府统筹,以统一发放的形式减免第三学年的学费。 

(三) 有效促进学生多维立体发展 

家庭教育交流材料篇11

二、加强领导,组织到位。

为加强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领导,我们成立了以镇领导为主任,学校负责人为副主任,村主任、骨干教师,家长代表,退休干部为成员的关心下一代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建章立制,制订活动计划,确立活动内容,进行年末总结等。领导小组的建立,大家共同商讨,合理安排常规活动,保证了各项计划和措施的落实。

三、家校共育,目标一致。

家庭教育不仅是孩子身心健康的基础,也是孩子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家长的教育素养,教育方法决定着孩子成长,品德习惯的养成。我们中心校所覆盖的农村,偏僻、落后,经调查高中以上学历的家长占10%左右,大多数学生家长初中学历,还有极少数的家长小学毕业。多数家长成家立业后,自己学习少,有80%的家长辅导不了孩子,对孩子的管教方法也简单化,绝对化。家长素质低是制约家庭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认识这一点后,我们决定以家长学校为突破口,开办家长学校5年来,始终把提高家长的素质和教学的方法,方式作为办学的指导思想。解决了家长教育孩子的诸多难题,如“孩子的逆反心理对策”,“孩子自信心的培养”,“责任心意志力性格的培养”等等。中心小学XX年秋到现在止,给家长上课14次,每次2课时,计28课时,按每课时平均120人计算,共培训家长1640人次。即发辅导报材料每月一期,计30期,今年订家庭辅导报110份。

家长学校也需要建章立制,来保证其工作正常、有序、健康发展。我们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制订出家长学校的工作制度,任课教师职责,签到制度,家长听课制度等一系列制。家长学校受教学时间限制,不能系统地从头至尾授某一门课,为此,我们采取专题讲座和发放辅导材料自学两种形式。专题讲座每学期2次,一次2课时一堂课一个专题,做到生动有趣,通俗易懂。自学材料,每月发放一期,由学生带给家长,家长自学,遇到问题再由学生反馈给学校,学校解读后,再由学生传给家长。除此之外,我们还发动家长订《家庭辅导报》280份来帮助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通过培训家长,家长的自身素质明显提高。对孩子的教育既有策略又有方法,和学校关系更加密切,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家庭教育交流材料篇12

一、家园共育下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所出现的问题

第一,幼儿园与教师之间的合作不到位。家园共育强调的就是家庭与幼儿园这两个主体,这两个主体在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培养中都担任着重要的角色,这两个角色缺一不可,但是目前,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却没有进行有效的合作。首先对于幼儿园来说,幼儿园是幼儿进行阅读学习的主要场所,它对幼儿的阅读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现阶段,幼儿园会经常扮演一种指挥的角色,没有真实地了解家长对幼儿阅读的真实需求,更没有去观察家长在这方面的指导水平,这两者进行了严重的分离。这种情况下,根本无法达到家园共育的效果。对于家长来说,也没有和幼儿园进行有效的沟通,只是自顾自地在家中进行阅读指导活动,这样就会出现家中的阅读和幼儿园中的阅读会出现进度不一,要求不一样,这样容易形成幼儿认识上的混乱。很多家长由于时间问题,没有坚持下来进行指导。还有很多家长认为幼儿园才是第一角色,阅读活动和自己没有多大关系。

第二,在一些阅读方面的因素中,家庭与幼儿园的准备有待改善。首先,阅读材料是很重要的,但是对于幼儿园来说,材料虽然很系统性,但是材料内容单一,更新慢;而家庭中的材料虽然新颖,但是太多而杂乱,没有根据幼儿的发展去选择,大多读物根本无法和幼儿的发展相匹配。其次,有些幼儿园中根本没有单独的幼儿阅读场所,这样幼儿就无法去阅读;有些幼儿园可能有这种场所,但是却也只是摆设,没有幼儿主动地进行阅读,而且也没有相应的老师去引导和监督。家长方面对幼儿也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指导。而且在阅读过程中,家庭和幼儿园在幼儿自主探究方面的关注较少,更过度注意阅读和识字等这些基础的方面,这样忽略了最主要的部分,也是需要改善的。

第三,家园共育下对阅读探究活动比较欠缺。虽然大部分幼儿园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微博、微信,然后还有一些QQ群,家长也加入了其中。但是这些渠道在大多数时候只是用来发送一些通知或者是一些官方的信息,根本没有对阅读活动的进展或者是对阅读活动进行探索,没有进行有效的利用。而像一些具有意义的家长会、亲子活动等,这些活动也很少对幼儿阅读能力进行探究和分享,这样可以看出,家园共育下对促进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活动匮乏,形式单一。

二、家园共育下对促进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建议

(一)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应当加强合作交流

家庭和幼儿园这两个群体,都共同担任着重要的责任,缺一不可,所以这两者之间一定要加强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幼儿园首先要摈弃以前的居高临下的态度,明确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是共同为一个群体服务的。而且在幼儿阅读过程中,积极和家长进行沟通,询问幼儿的阅读情况,并指导家长对幼儿在家中的阅读进行记录,比如幼儿在家中的阅读时间,读了什么内容,兴趣大不大,和是否有自主探究的学习倾向,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幼儿园还应该主动了解家长的指导水平。家长要加强自己的重视,明确自己在幼儿阅读方面所起到的重要的作用,并要积极和教师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总之,幼儿园和家庭之间应加强合作,共同做好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阅读中的一些因素需要被改善

在材料方面,幼儿园与家庭都需要进行改善。幼儿园的材料虽然很系统,很实用,但是更新缓慢,所以这方面幼儿园需要加快材料的更新,不要一直保持着旧的知识层面。而家庭的材料很多,很丰富,这样就可以转到幼儿园中进行使用、共享,但是首先要经过幼儿园的筛选,这样才可以被幼儿阅读,符合幼儿的发展。其次,在阅读环境方面,幼儿园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通风,而且要安静。而且幼儿的阅读要轻松无压力,这样幼儿的阅读才能形成良性的发展。家长这方面做好引导,先给他们讲述一下大概的轮廓,刺激幼儿的阅读欲,幼儿园这方面根据幼儿的不同特点,去选择不同材料的阅读,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后在设定目标方面,家长应当更注重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还有阅读时的情感态度,和一些情感表现,把阅读识字放在第二位,这样对幼儿的早期发展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三)在幼儿阅读方面开展多样的活动

既然幼儿园建立了多种平台,如微博、微信、QQ群等,幼儿园就可以指导家长将幼儿每天的阅读活动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样既可以提高幼儿对文字的敏感度,又可以丰富他们的文字信息;幼儿园还可以举办一些角色表演等活动,让幼儿去参加,或者是一些绘画作品展示,加强幼儿与幼儿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活动,这些活动都可以提升幼儿阅读的积极性,促进幼儿的发展。综上所述,家园共育下对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有很好的作用,但是我们要正视所存在的问题,加强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共同促进对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家庭教育交流材料篇13

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是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有利于交换意见、达成共识,实现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老师上门家访,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个激励,对家长也是个触动,容易在教育形成合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家访的重点要放在学生身上,通过与家长谈话,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社会交往情况,以及在家庭做家务中的具体表现情况;同样,还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窥探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了解学生的全部生活内容,发现学生的特长,班主任就可依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也让家长注意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进取心。

2充分准备,制定方案

班主任进行家访,首先作好家访的准备工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如开学初,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初步制定家访实施方案,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家访,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则按计划进行。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在学校与家庭的学习、表现情况,自行申请教师家访,使自行申请与整体安排相结合,既体现了家访的灵活性,又体现师生之间的和谐、民主、平等关系的新型师生关系。

2.1家访前期准备: 在家访前,我们必须要了解掌握学生的一些基本素材,如学生的爱好、优点、缺点与不足,需要解决的问题,希望家长在哪些方面配合, 如何应对哪些生成性的家访问题等。准备有关学生表现的各种材料,材料要真实、齐全,这是做好家访工作的首要条件。老师通过准备材料,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具体表现,要将学生在学校、年级、班级中所处的位置进行正确的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避免在家长面前对学生简单地作出“好”与“坏”的主观评断。准备好后,就要先与家长预约,看双方在时间上有无冲突。并且,家访一定要让该学生知道,不然学生会认为你偷偷摸摸的家访,或去告状、或有目的可求,这会失去学生的信任,也会减弱家访的效果。

2.2家访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帮、勤、细、激。

(1)对生活贫困生家访要“帮”。生活贫困生是班级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弱势群体”。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一些生活贫困生学习情绪极不稳定。这些学生就易成为令人慨叹的“辍学生”。因此,班主任老师如果能够经常地家访生活贫困生,就可以有效地调节他们的情绪,对稳定班级控制学生的流失有着重要作用。班主任老师家访生活贫困生要做到三帮:一帮解决难题、二帮鼓舞士气、三帮激发热情。

(2)对行为极端生家访要“勤”。所谓行为极端生是指班级中那些纪律和行为习惯极差的学生。这些学生由于家庭背景复杂,是班级中不安定的因素,是典型的“问题生”。如果对他们出现的问题不及早解决,往往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对行为极端生的家访是班主任老师家访的重中之重。面对此类学生进行家访,不能当学生有问题时才去家访,应该在他们各方面表现好的时候进行家访或许效果会更好。老师在家访时,应尽快找出他们出现问题的“病因”,及时对症下药,使他们逐渐进步成为守纪律的标本、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楷模。

(3) 对性格内向生家访要“细”。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由于性格内向生的成因比较复杂,他们中大多存在孤独、多疑、偏执等不良心理,在班级中经常表现为不合群、认死理和好顶牛等现象。有时,如有不慎,还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出现极端行为,以致发生偶发事件。因此,对这些学生进行家访前就首先对他们进行细微的观察与了解,充分掌握准备家访的信息资料,同样,在进行家访时对他们家庭进行细访,也仍然显得尤为必要。

(4) 对优生家访要“激”。品学优等生是指班级中思想品德与学习成绩都比较优秀的学生。他们在班级中不仅大多受到老师、家长的青睐和信任,而且也多为班级干部,是班集体建设中的骨干和核心。正因为是班中的“精英”,所以就更容易出现骄傲自满,不图更大进步,固步自封现象。“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再优秀的学生也有缺点和不足,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应根据这些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选择的进行家访。在家访中,互相的交流合作应起到极大地调动品学优等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品格的锻炼,而且还应该起到及时地帮助他们消除骄傲自满、惟我独尊等不良行为习惯,使之更好地促进品学优等生的更快发展和健康成长。

3做好家访记录,及时反馈

每次家访后,班主任要及时地写出详尽的家访记录,把家访过程、家访达成的共识,家访中受到的启发及家访中发现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并根据学生在校内的学习、行为表现, 结合家访中了解掌握的资料,及时反馈,对学生重新分析评估,制定新的教育方案和措施,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深化教育。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