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黄河颂教案实用13篇

黄河颂教案
黄河颂教案篇1

4、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学生对本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我设计在课堂上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适当的音乐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总的来说,我设计本课的思路是以诵读为主,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5、导入新课:播放《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大屏幕上打出黄河的图片,老师一边播放音乐,一边作出如下的解说: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

6、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播放音频:《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保卫黄河》。

黄河颂教案篇2

1、了解黄河历史、地理知识和黄河精神的内涵。

2、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诵诗歌,通过研讨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二)能力目标:

1、学习感情朗读的技巧和欣赏诗歌的方法。

2、整体把握诗歌的主体部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体会诗歌蕴涵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设计与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

2.

反复朗诵并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教学设计与步骤: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黄河大合唱》音乐片断,以雄壮激越的音乐演唱和朗诵来感染、调动学生。

二、了解背景,走进作者。

学生们把预习所查资料展出汇报,教师课件展示,进行交流,共同了解《黄河大合唱》由八个乐章组成,《黄河颂》中其第二章。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表现出中华民族的苦难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三、整体感知课文

1.

欣赏《黄河颂》后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2.字词积累,梳理作者思路,明确划分“序曲——主体——尾声”三个部分,并能概括大意。

四、研讨探究

1.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做是一个序曲,这一部分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幅图画让你感受到黄河怎样的精神特征?你认为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这些特征?

2.歌词中哪些内容是来歌颂黄河的?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歌颂的?

3.在“颂”之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哪一个词语统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4.最后一段尾声主要写了什么?

5.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体思想是什么?

五、小结课文

六、欣赏《黄河颂》音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诵并学唱《黄河颂》

2.拓展延伸提高

教学设计与步骤:

一、概述上节课内容,组织《黄河颂》的朗诵表演

二、学唱《黄河颂》

三、组织学生表演唱(安排好领诵、齐诵、个人领唱和合唱,如学生能力强,方能有好的效果)

四、再组织学生欣赏并演唱《保卫黄河》并讨论:为什么保卫黄河就是保卫国家?目标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黄河颂》

五、延伸阅读、深化主题

1、诗词积累

(1)欣赏学生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古典诗词。

(2)教师小结补充。

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

不复还。——李白《将进酒》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焕《豋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豋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2、作业设计

(1)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2)阅读诗歌的诗词部分,完成下面练习。

①“啊!黄河!”在文中反复出现,其作用是什么?

黄河颂教案篇3

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名篇有着丰富的德育、美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这就使语文教学具备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教材的这一优势,在教授语文知识的同时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具体而言,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

一、文化润泽――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担当的精神

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传统文化精粹篇章,如《论语》《孟子》《出师表》《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过零丁洋》等等,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传达着儒家积极进取、勇于担当的精神,不论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还是欧阳修的“太守之乐其乐”的与民同乐思想;不论是闻一多先生的“拍案而起”,还是邓稼先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实际上都是儒家积极进取、勇于担当思想的传承与体现。我想,当我们引领学生领悟了这种精神时,学生的心中自会有一种民族的认同感,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二、德育无痕――培育学生悲天悯人、上善若水的道德情怀

国防大学刘明福教授2010年出版了一本让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高度关注的书,就叫《中国梦》,他认为中国在和强国的竞争中,中国必胜。而今,变革中的中国面临着道德滑坡、信仰缺失的种种危机,如何在教育中培育学生的品德,引导学生建立起自己的信仰显得尤为重要。

以初中语文教材为例,文本中既有代表传统文化的圣贤君子,他们传承着仁、智、勇兼以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崇高道德标准。如天下为公的理念、积极入世的态度、位卑不敢忘忧国的精神;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风骨……正是这些代代相传的为人之道,在中华文明史上哺育了无数民族英雄和仁人志士,为民族进步和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教材中亦有《斑羚飞渡》《大雁归来》这样的科普文章,在教学《斑羚飞渡》时,我抓住老斑羚甘愿作垫脚石让小斑羚飞渡成功的场面重点分析,通过让学生赏读、质疑、探讨去挖掘课文中的深刻内涵,学习并感受斑羚身上折射出来的团队精神、牺牲精神以及以身作则、敢于奉献的优秀品质。在教学《大雁归来》时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作者的情感,感悟作者的思想,并且结合兰州市“平沙落雁”的相关资料拓展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大雁离开的原因,借此唤醒学生强烈的环境意识、平等意识,唤醒学生对于环境的责任意识。

这种在教学中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渗透,对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本身,它有利于学生以此为基础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和民族精神。

三、美丽山河――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强化学生的爱国情

在《可爱的中国》一文中写道:“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有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至于说到中国天然风景的美丽,我可以说,不但是雄巍的峨眉,妩媚的西湖,幽雅的雁荡,与夫‘秀丽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可以傲睨一世,令人称羡;其实中国是无地不美,到处皆景,从城市至乡村,一山一水,一丘一壑,只要稍加修饰和培植,都可以成流连难舍的胜景……”美丽的文字,美丽的中国,自然会引发学生的自豪感与爱国情。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描绘祖国如画风景的篇章。有描绘山水美的,如《黄河颂》《三峡》《与朱元思书》等,以《黄河颂》为例,它绘黄河,绘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绘出了黄河的英雄气魄;颂黄河,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颂黄河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我想,当学生被这样的文字感染过,他就会为母亲河感到骄傲和自豪,他也会从母亲河中汲取到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力量。文本中也有描绘生态美的,如《春》《济南的冬天》等;还有再现建筑美的,如《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等。这些作品,或是祖国自然美的呈现,或是蕴含着民族文化特色的景观,它们能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启发学生采撷智慧的花朵,在祖国大自然的美景面前,升起一种强烈的自豪感,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富饶的土地、优美的山川,正如艾青所言:“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当我们爱着脚下的这方土地时,我们对祖国的爱也会变得更加厚重。

黄河颂教案篇4

如“我与文学名著”综合性学习活动,其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文学名著的重要作用,使其树立高尚的审美情趣与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体会名著的艺术魅力,提高文学修养,拓宽阅读视野;可紧扣中心写出阅读文学名著的感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叙述各自的学习过程,交流阅读文学作品的感受,分享各自的阅读体会。亦或进行分组交流讨论,如外国文学作品组、当代文学作品组、古典文学作品组,然后共同欣赏与学习文学名著,品赏阅读的体会。其中,讨论的内容主要有:①你最喜欢哪一部文学名著?请说一说理由。②文学名著对你们的成长有何影响?③阅读名著对语文学习有何帮助?然后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性等展开评价。

二、运用纸笔测验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各地的试题出现了综合性学习题目,以引导教师重视综合性学习,考查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考试(纸笔测验)是基本的评价方法。尽管考试的方式不尽如人意,然而综合性学习考查题的出现,对引导师生关注综合性学习,稳固综合性学习地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另一方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考试对教学与学习有着指挥棒的功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巧用这一指挥棒,思考怎样在试题上构建平台,紧扣主题展现综合性学习内容,通过多种形式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真正落实综合性学习评价的要求。

如在单元测试或期末、期中考试中添加综合性学习题目,以引导学生重视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水平。如语文强化训练题:黄河是孕育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母亲河,有着浓厚的人文意蕴。请走近黄河,紧扣“黄河与中华民族”的主题感受母亲河跳动的脉搏吧!(1)走进动感地带:若你是策划人之一,会为此次活动设计哪些项目?请列举三项。(如“黄河颂・诗歌朗诵会”“黄河颂?好歌大家唱”等)(2)走近黄河文明:①请举出黄河流域三个早期人类文化遗址的名称。(如丁村古人文化遗址、半坡村遗址、蓝田猿人文化遗址等)②请举出两个关于“黄河”的历史人物故事、神话传说或民间故事。(如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大禹治水的传说等)(3)走近黄河文化:请分别举两个与“黄河”相关的诗歌与成语。(成语: 负石赴河、带砺山河等;诗歌: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4)关注黄河现状:水土流失、污染、断流是当前黄河的现状,请从保护黄河环境的角度出发,至少提两条建议。通过布置这些综合性学习任务,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将语文与历史等学科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完成上述任务后上交给老师,教师予以评定。

黄河颂教案篇5

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髡彼两髦,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关于此诗主旨,方玉润《诗经原始》引姚际恒诗解曰:“当是贞妇有夫早死,其母欲嫁之,而誓死不愿之作。”傅斯年《诗经讲义稿》亦曰;“母氏欲其嫁一人,而自愿别嫁一人,以死矢之。”婚恋受阻,女主人公泛舟水上,以排遣心中郁闷,释放满腹忧伤,但惟有满目苍凉。《廊风》实乃《卫风》,为今河南濮阳、安阳一带的诗歌。卫国处于黄河下游,黄河流经此地气势如何,今天无从得知,但我们可以通过与卫国地理环境近似的开封黄河景象想象其风韵。由于泥沙淤积,出郑州后,黄河河道甚为宽广,丰水期两岸之间不辨牛马,波涛滚滚,气势磅礴;枯水期则几乎断流,到处是裸漏沙地。黄河之水自古泥沙过半,浑浊不堪,泾渭分明和黄河千年一清之说非今人创造,实有渊源。《诗经・邶风・谷风》云:“泾以渭浊,浞浞其址。”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较之黄土高原其他支流含沙量要低,黄河的水质由此可见一斑。《左传》襄公八年云:“《周诗》有之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张衡《归田赋》云:“俟河清乎未期。”王粲《登楼赋》云:“俟河清其未极。”赵壹的《刺世疾邪赋》亦云:“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俟河之清”是文人亘古的悲叹,也是黄河亘古浑浊的铁证。《战国策・燕策一》及《韩非子・初见秦》皆云齐地势险要,有“清济浊河”之限,济水与黄河皆为齐国屏障,河水因混浊而有浊河之名。由于大量泥沙淤积,黄河下游滩涂宽广,通航甚难,加之河水浑浊,四望苍黄,泛舟黄河以驱除心中的郁闷,慰藉受伤的心灵,恐是亘古未闻之事。

先秦、秦汉人习惯将鄂尔多斯以下流经诸夏境内之黄河分别称作西河、南河、东河,如《礼记・王制》云:“自恒山至于南河,千里而近。自南河至于江,千里而近……自柬河至于束海,千里而遥。自束河至于西河,千里而近。自西河至于流沙,千里而遥。”《孟子・万章》亦称“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黄河既能以“某河”分段名之,“河”理所当然由专名演化为一般泛指。《庄子・外物》任公于会稽(今浙江绍兴)山垂钓东海,得鱼,使得“涮河之东,苍梧以北,莫不厌鱼者”,司马贞《史记索隐》云:“韦昭云:‘浙江在今钱塘’……《庄子》所谓‘涮河’,即其水也”。司马相如《大人赋》曰:“遍览八舷而观四荒兮,劫渡九江而越五河。”张守节《史记正义》引颜师古云:“五色之河也。《仙经》云紫、碧、绛、青、黄之河也。”山河作为两种最常见的地理自然样式,经常对举,进而成为国家的代名词。如《诗经・{风・君子偕老》云:“委委佗佗,如山如河。”《庄子・秋水》云:“是犹使蚁负山,商i驰河也,必不胜任矣。”贾谊《过秦论》云:“(秦国)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请伏,弱国入朝。”诸处山河对举,山非特指,如果将河解释为黄河,则过于牵强。黄河之朊以称为“黄河”,实乃由战国时期“浊河”演化而来,裴《史记集解》引西晋学者晋灼曰:“齐西有平原。河水东北过高唐,高唐即平原也。孟津号黄河,故曰浊河。”黄河之名最早出现,见于《汉书》卷十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高祖刘邦登基,与功臣盟誓,据此类推,黄河得名至迟不会晚于秦末。但两汉各种典籍言及黄河,绝大多数统称为“河”,直至魏晋之后,黄河之名才普及开来。

黄河颂教案篇6

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我们往往拿到一首作品就开始歌唱,没有静下心来细细推敲,没有做细致的案头工作。所以,很多人虽拥有一副好嗓子,但唱出来的歌曲却不感人,缺乏生命力。那么怎样才能做好案头工作呢?笔者是这样理解的。

第一,拿到一首作品时,要了解作者的背景及简历,研究作者创作的风格特征。不同的作曲家因为所处的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以及所受的教育不同而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因此,演唱者在演唱各个作曲家的作品之前,对其作品的主要风格特征要有全面的了解,然后根据作品特点做出相应的处理。譬如莫扎特的音乐以典雅、流畅、秀丽、明朗为主要风格特征,那么,在演唱莫扎特的作品时,就要以中等音量的优雅、从容的声音做柔和、连贯的演唱,切忌夸张的情感表现和过度的力度对比;而在演唱威尔第的作品时却恰恰相反,他的作品大多充满爱国主义激情和英雄气概,声音就要求有力、慷慨激昂,以表现戏剧性的特点。

第二,要对作品进行比较透彻的分析。要认识到作品的基本立意,熟读词曲,大量地查阅作品的背景资料。譬如《黄河颂》这首歌曲,它选自我国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其中,在歌词上,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整首歌曲旋律激昂,曲调壮阔,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在演唱这部作品时,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基本立意,把其中的词曲内涵理解到位,体会到这种宏大的气魄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才能全身心投入其中。

第三,要对作品的曲式结构进行剖析。准确地把握作品曲式中分段、分节中的变化,掌握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节奏的疏密以及表现术语所规定的一般处理方法。《乌苏里江》是一首女高音演唱的难度极大的歌曲,其主要的难点在于情绪的变化。这是一首带引子与尾声的三段式作品[引子+A+B(a+b)+A1+尾声]。第一段慢板,感情深沉,吐字要有力。结束音在小调音上,郁愤不平;第二大段分成a、b两小段,先弱起,逐渐强,速度加快,旋律明朗,须唱得嘹亮,以喜悦、激动的情绪歌颂共产党救穷人出苦海;第三段第一小节以高八度的旋律与第一段形成对比,最后尾声以高难度的快速跳音和高亢有力的高音结束全曲。歌曲还采用了大量装饰音、倚音、三连音、六连音,丰富了歌曲感情的表达。

第四,提高文化修养,增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根据歌曲中所表达的主要情感内容,结合其词曲的内涵,划分层次与高潮,体现重点段、句,尤其是重点字。一首歌曲中大量歌词的咬字发音是一带而过的,只有几个重点字才是主要的、应该强调的。歌者要把纸上的词曲唱活,并进一步雕琢成艺术品,必须要下一番苦功,做好充分的案头工作。重点字要选得准、用得巧,使之在歌曲的演唱中产生画龙点睛的作用,否则会起画蛇添足的破坏作用。重点字的突出和强调,随歌曲情感意境的差异而采用不同的“着色”方法,如变换音色、改变语调、调整音长等。像歌曲《白毛女》中“哭爹爹”一段,有3个重点字“霎”“爹”“惨”,各用不同手法。全曲第一声“霎”字用类似直呼惊喊的强咬,声惊四座、扣人心弦;“爹”字采用了紧咬缓发的手法,即咬得紧,但急于发音,又不换气,将悲痛欲绝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三个重点字“惨”,运用加重音头、带有抽泣和哭腔的色彩唱出。重点字的突出和强调,给人留下了撼动心灵的不可磨灭的形象。②

第五,在具体的练唱中要尽量“兑现”各种设想,看是否合宜。因为想与唱还有不少距离,往往设计合理,但实践中又不见得合适和行得通,这就需要在具体练唱中进一步去粗取精。同时注意要多小声、少大声的巧练,要多练“绝活”及难点。在每次练习结束前,必须坚持完整不间断地唱几遍,使各种艺术设想能真正渗透在整个演唱中,并进一步在演唱中揣摩,看其是否合宜,是否有艺术特色。

最后,在以上几项案头工作的基础上,应对歌曲演唱的钢琴伴奏部分进行必要的分析和处理。钢琴伴奏是声乐艺术最常见的表现方式之一,是声乐艺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声乐作品中,钢琴伴奏的作用是为人声旋律配备和声,丰富其音乐性,且在声乐作品的前奏、间奏及尾声处,钢琴还会以独奏的形式出现若干小节,故钢琴伴奏的艺术魅力与声乐演唱的艺术表达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应从其音型、和声、织体、节奏、旋律等方面全方位地去研究。

综上所述,演唱者在演唱之前所需做的案头工作是一项细致、综合的工作,是唱好一首歌曲的基础和前提,它对演唱者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演唱者在演唱之前要充分重视这项工作,要有足够的耐心与毅力,认认真真地将这项工作做好。

注释:

①华乐出版社编辑部.怎样提高声乐演唱水平(二)[M]. 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2.

②许讲真.歌唱艺术讲座[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86.

参考文献:

[1]华乐出版社编辑部. 怎样提高声乐演唱水平(二)[M]. 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

[2]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3]许讲真.歌唱艺术讲座[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4]尚家骧. 欧洲声乐发展史[M]. 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

黄河颂教案篇7

不同的学科由不同学科教师组织教学,彼此看似无关系;但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思想认识上,却处于一个有机统一的知识整体中,狭隘的学科观念会禁锢学生自由的思想,隔断创新的联想,僵化认识的活力。于是,历史与社会课程力求把各学科领域彼此孤立、相互隔离的内容,融合成各学科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因此,我们要有机地联系其他学科知识,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开阔视野,在联系中提出疑问,提高学习实效。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母亲河――黄河”一课的导入中,笔者首先播放了《黄河颂》的MV,有声有色的视频马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安排,是因为笔者课前了解到语文学科刚学了《黄河颂》这首诗词。当学生兴奋地听着语文课上学习过的这首诗歌时,笔者提示:“同学们已经在语文课上学过这首诗歌,了解了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情感。现请你们把语文书拿出来,边听边看边思考:《黄河颂》中所指的‘高山’是什么山,黄河为什么奔向‘东南’,又奔向了什么之边……找找社会书与语文书在表述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反应快的学生马上喊道:“语文课讲‘奔向黄海之边’。老师,为什么语文书讲的和社会书上‘注入渤海’不一样?”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学生纷纷质疑:难道语文书印错了?还是作者没有学好相关知识?……你一言我一句,议论纷纷。笔者见时机成熟,便及时引导:“两本书和作者都是对的。你们要想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吗?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母亲河――黄河’一课,只要认真听,听完你就会明白了。”

在上述例子中,笔者运用的新课导入方式能迅速地把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相互联系,学生容易接受,同时也为“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于治沙”这一教学难点埋下了伏笔。更重要的是,笔者的导入让学生发现自己一直信任和学习的教材居然因学科不同而表述不一。虽然一度误认为教材印错了,但敢于质疑权威的自主意识敞开了学生的创新之门,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很有价值。

二、跨越教材编排,联系旧知,加强实效

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不可否认,初中生容易受思维定势影响,只专心于本册本单元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而不会联系、回顾已学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提示已学相关知识点框架,组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新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增强新知识学习的效果。

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国土与人民”第一框“辽阔的疆域”讲得是中国的位置和范围。笔者问:“中国是不是一个区域?”得到肯定的答案后,继续追问:“如何确定区域的位置与范围?”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知识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中,大部分学生联系了七年级上册综合探究三“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这一课内容。见机会成熟,笔者立即用PPT呈现了当时上课时使用的板书。(如下图)

因为在七年级上册综合探究三“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教学中笔者曾要求学生将该板书誊写到书上,所以大部分学生有印象,再次见到觉得眼前一亮,表示“很眼熟”,纷纷对照着这个熟知的板书查找文本和地图,探究活动自然展开,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布鲁纳认为:“我们教一门学科,不是建造有关这门科目的一个小型现代图书馆,而是使学生自己像一名数学家思考数学,像史学家思考史学那样,使知识获得的过程体现出来。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 让学生通过回顾已学知识,体验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习成为一个过程,获得更大的乐趣和更好的效果。

除了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知识加强在学知识的效果,联系上节课所学的同单元知识加强本课教学效果,更应该成为常用且可信手拈来的一种方式。

例如,教学七年级下册“母亲河――长江”这一课时,笔者采用了类似前一课“母亲河――黄河”的教学方法,大部分基础知识由学生利用小组学习自主解决。然后,笔者先用PPT出示表1。

表1

待学生对照地图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后,笔者进行过渡:“北有黄河孕育中华文明,南有另一条母亲河,是长江。”随后出示表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8分钟之后展示结果。

表2

表2形式有点类似文本,小组合作学习容易操作,展示结果时学生也显得信心十足,因为看似“依葫芦画瓢”的新课导入具有精妙点化的功效,很好地解决了基础知识点,接下去的教学只要对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即可。这种找就近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通过小组探究合作,自主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习乐趣和自信心,学习效果自然很好。

三、跨越课堂时空,巧引时政,延伸教学

社会中发生的很多事件往往和教材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充分利用多种途径敏锐地捕捉与教材知识相关的时下热点,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有效地克服课堂局限,拓展教学的路径与时空,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黄河颂教案篇8

“《满江红》描写了一个什么年代什么背景的故事?”(PPT)打出问题,教师简介并朗诵。

如我在教唱《满江红》时,首先要求阅读诗词。

《满江红》大家都很熟悉,那么里面的意境是什么?怎么来更好地歌唱呢?在一遍又一遍铿锵有力的诵读中,学生渐渐地都被大宋军民同仇敌忾的激情所感染。此时再教唱,逐字逐句,同时运用多媒体加入伴奏,歌至高潮,那种还我河山的铮铮气势,气吞万里的铿锵豪迈都能够在学生的眼中找到。PPT《还我河山》的课件适时展示,代以动态直观感受,学生更加有画面感。

讨论思考:通过演唱你感觉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正看见大义凛然的岳将军亲率爱国将士旌旗催马,风卷残云,逐鹿沙场!

莫须多言,一首壮怀激烈的爱国歌曲所激发的正能量可以迅速凝聚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建设祖国的信心,这不正是音乐和德育结合的最好例证吗!

我们再来听一听同时代的词曲,陆游的《钗头凤》,听听音乐特点并分析其中的情感。

讨论:听了两首曲子,你的感想是什么?

二、振国之声,励志壮怀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曾说过:“音乐是人生的最大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美的音乐能够使人的审美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教师把一首音乐作品经过认真设计,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艺术的殿堂,使情感、思想得到升华,因为什么样的音乐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感,什么样的情感就又产生什么样的意象,这就是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比如,在学习歌曲《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时,这会使学生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歌曲的形象塑造和教师的教 态、气质、语言等使学生产生共鸣和联想。

因为这首歌曲学生很熟悉,听完一遍后我们的问题是:

问题1:歌曲的结构有何特点?

学生经过讨论回答:感受到它是一首颂歌,表现了蒸蒸日上、前程似锦的祖国就像一轮永远不落的鲜红的太阳。

问题2:歌曲表现了什么?

学生的讨论激情四溢,歌声中更增添了建设祖国的热情和信心。

问题3:请你搜一搜我国自20世纪20年代的工农歌咏运动以来,一扫以往的封建帝王之乐,特别是30年代出现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如火如荼的歌曲有哪些?

从《黄河大合唱》到《救国军歌》;从《太行山上》到《义勇军进行曲》;从《东方红》到《人民占领南京》,在这短短的十几年内,在这不可阻挡的时代歌潮之中,一大批气势恢宏、对比鲜明的乐曲诞生了,在这样的大历史条件下,那些消磨意志、格调低下的荒曲,如同阳光下之水渍,逐被蒸发,渐被人们投身于革命事业的洪流热情所替代,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音乐运动在中华大地上铺天盖地般展开。几十年来,这些经典的革命歌曲,始终保持着强大的感染力,不断激发着华夏儿女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我在让学生欣赏歌曲《祖国颂》时,就先采用听歌曲大联唱的形式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提问:除了《祖国颂》学生较为熟悉的爱国歌曲还有哪些?分组讨论,学生回答热烈:《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我的中国心》等。

教师引导:都很好,同学们的答案主要是近些年创作的歌曲,那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有哪些优秀的创作歌曲呢?我们可以先从《南泥湾》听起,(先顺着时间历史的线条发展听《延安颂》,直至最后播放讴歌社会主义祖国的时代颂歌《祖国颂》),我力争做到欣赏歌曲时,能先范唱的尽量范唱,这样学生听起来就会稍有亲近感,过渡自然,在歌曲的情绪上,我主动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感情上的琴弦,再加上充满激情的导语及感情充沛的朗诵,学生的情绪自始至终被我带动着、感染着。

教学重点:要求分析歌曲的结构特点;你能分辨出领唱、合唱、轮唱、朗诵吗?

教学难点:歌曲的表现特点。

导入新课《祖国颂》,简介歌曲创作背景,时代(多媒体播放《祖国颂》画面)交响乐队音响有机的陪祠、烘托。许多学生被深深打动,歌曲虽已结束,但看得出学生的脸上仍洋溢着激越的表情,无须多言,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都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为有这样一个伟大的祖国而自豪!

黄河颂教案篇9

中图分类号:J223 文献标识码:A

余秋雨先生说:“陈逸飞的长处是他听懂了历史传来的依稀信号,及时地在每一步中吸取了正面的营养,并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既有写实功力,又有浪漫情调,又有精神追求,又有国际眼光……可以说,中国的历史图像和地理图像,经过陈逸飞上海式的中转、改造,变成了一种美丽的怀旧意绪,就很容易被国际社会所接受了。”受儒家思想和海派文化的影响,陈逸飞的油画创作中融合了中西绘画元素,作品充满了宁静平和的文化韵味,在写实主义中渗透着中国传统的美感。正如1985年美国《纽约时报》称:“陈逸飞的画风融合了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叫人想起欧洲大师的名作”。1984年美国《艺术新闻》杂志将陈逸飞定名为“一个浪漫的写实主义者,作品流露强烈的怀旧气息,弥漫其中的沉静与静寂氛围尤其动人。”在陈逸飞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的油画作品中,他试图运用西方绘画的技巧,选取中国特有的历史形象、地理形象来传播中国特有的文化,赋予作品中国文化精神,使得他的油画作品中弥漫出浓郁的中国式的浪漫韵味,这是陈逸飞油画创作的重要的艺术特色。这一特色在其多种多样的油画题材中得以展现,主要包括:革命历史、江南水乡、音乐人物、古典仕女、西藏风情等题材。本文从陈的这些油画题材出发,对其油画作品中独特的韵味进行了相关探讨。

一 革命历史题材

陈逸飞的革命历史题材油画作品,创作于1968年到1979年这一阶段,主要包括:《黄河颂》、《开路先锋》、《红旗》、《知识青年的楷模――金训华》、《南来北往》、《鲁迅在厦大》、《写于长夜――鲁迅》、《刑场上的婚礼》、《占领总统府》、《踱步》等。

其中最为著名的《黄河颂》也是备受公众关注的陈逸飞成名巨作。《黄河颂》是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创作题材,陈逸飞试图创作了一种苍劲的画面构架以求在这一历史大题材上有所作为。陈逸飞在回忆《黄河颂》的创作时说:“《黄河颂》最初的构想,是画一个羊倌,扎着羊肚子头巾,杠着镢头,仰天高唱信天游。反复思量后,发觉这种表现方式几乎是在诠释《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便毅然舍弃。转而改成一个红军战士,站在山巅,笑傲山河。创作过程中,我把山顶明亮如炽的光感复还到画布上,渲染成一片耀眼的白芒,我在红军战士肩挎的步枪枪眼里画了一小团红布,形同一朵盛开的鲜艳的小花,还在他的脚下,画上一行斜飞南行的大雁。我自以为很美,既英雄又浪漫。”正如陈逸飞所说,《黄河颂》没有直接在黄河的景观上做文章,而是把聚焦点放到一个红军战士的身上,他背后的黄河景观被虚化并同空旷的天空、壮阔的山峰层层叠叠连成无垠的一片,营造出沉稳雄厚的华夏文化的大背景,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格外壮观。这位革命战士手持枪,坚定而又喜悦,表现出无比豪迈的英雄气概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余秋雨分析陈逸飞革命历史题材油画创作时说“陈逸飞在‘文革’前主要得益于俄罗斯现实主义油画技术以及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的绘画实践推动,由于英雄主义的熏陶,使他今后一直保待着浪漫主义的风韵,雕塑般的凸现能力和删繁就简的聚焦水平。”这句话精当地概括了陈逸飞《黄河颂》以及他在这一时期所创作的油画作品,东方意象与西方技术结合,写实与浪漫兼具的风格特征。

二 江南水乡题材

陈逸飞将中国江南水乡古朴秀丽的风光运用于油画创作之中,将各种风景人事主观化、浪漫化,形成了一个不同与西方却被西方理解的东方世界。画作中古朴、神秘、宁静的意境,格外令人动容。这一题材的创作包括:《故乡的回忆》、《童年嬉戏过的地方》、《寂静的运河》、《春风又绿江南》、《丽人行》等。陈逸飞以“双桥”为题材创作的油画《故乡的回忆》,享誉国内外,并将 “逸飞之家”中国的周庄带给了全世界。当你翻开《故乡的回忆》,“弥漫于画布上的静谧和某种不可名状的神秘气息”(摘自:美国《纽约时报》评论)动人心弦。犹如拿到周庄的钥匙,来到别致的双桥,近看碧水悠悠,绿树掩映,感受神韵剔透的情景交融,似听一曲悠悠古韵余音袅袅,回味无求。久负盛名的哈默博士之所以也向世人推介陈逸飞的作品,也多是感知到了其作品的中国式浪漫意味。哈默博士曾说:“他的画是接近诗的,因为他只是在指示而非肯定。”这与我国中国传统文人画的艺术精神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值得一提的是,陈逸飞这种中国式的浪漫意味,在其描摹国外的景象中亦有体现。在其作品《威尼斯水乡》中,陈逸飞利用含蓄的兰紫冷调,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空寂的威尼斯城的午后瞬间。那里树木葱茏,水波宁静,老宅沧桑,一抹暖色光晕掠上白墙的船帮,在这清幽寂寥的意境中,透露出淡淡的热烈,陈逸飞那种灵动而不失厚重的笔触在画面中涌动,时而聚汇,时而离散,肌理时而平静舒缓,时而又斑驳躁动,交织出一曲琛玄的威尼斯江南梦。如换成中式建筑,便像苏州水乡了,这是陈逸飞以中国人文化造洋人景像的一幅典型画作。

总之,陈逸飞运用中国古老的石桥和运河来表现创作主题,笔触细腻的将寻常巷陌中的黛瓦粉墙、石板路的高低不平、护城河的逶迤缠绕尽收到画作之中,展现出的是一股江南特有的宁静意味,在运用西方油画创作技巧描绘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的同时,透露一种独特的中国式的浪漫韵味。

三 音乐人物题材

经历了西方文化霸权和艺术策略的重塑以及西方商品社会的洗礼,陈逸飞油画创作风格陡然改变。在音乐人物题材创作中,陈逸飞采用照相写实主义的技法描摹现代、高贵、优雅的西方女乐手,油画《长笛手》就是记录陈逸飞油画人物画的风格转变的重要作品。

《长笛手》是陈逸飞在1987年为纪念美国哈默画廊60周年庆典展览所作,是他脱离苏派写实风格的影响,挑战写实绘画技巧的高峰。他将整幅画设置在沉稳的黑色背景之中,人物的面部刻画得相当到位,金色头发环衬出清秀美丽的面庞,迷人双眼斜视着乐谱,深情得令人动容,仿佛能够感受女乐手嘴唇的微微颤动和身体呼吸,一双手细长灵活的手与乐器联系起来,完全有理由相信长笛手可以吹奏出相当美妙的乐曲。更为惊叹的是,陈逸飞在对长笛手的穿着进行描摹时,衣服的材料、颜色、样式和花纹都相当考究,无不散发着细致入微的东方情调。整幅画面上实下虚,上强下弱,上亮下暗,对比强烈,层次分明,给人以简洁空灵之感。

同样,陈逸飞音乐人物作品《四重奏》亦采用美国照相写实主义的技法,将西方女乐手置于空旷的黑色背景中,人物和乐器造型力度扎实,相互呼应,技巧纯熟。画面具有旋律感,构图及人物处理在有现代感的同时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四重奏》的姐妹篇《二重奏》,是陈逸飞音乐人物题材肖像画尺寸最大的一幅。画面中,两位身穿蓝色衣裙、金发碧眼的西方少女,一个拉大提琴,一个弹奏钢琴,深情而忧郁。与《四重奏》一样,陈逸飞采用美国照相写实主义技法赋予了西方女乐手中国式的娴静和端庄,女孩从头部到脖子、肩胸部,再到双手,都颇富韵律感、节奏感和色彩层次感,其图的明暗对比和色彩配置别出心裁打破了生硬呆板的构图,使整个画面生动自然而色彩丰富,透露出一种难以明说的意境。

总之,陈逸飞在这些音乐题材作品中融进了一股中国式的创作热情,使得这一系列题材的画面中,透露出一股浓浓的诗意,诗与画水乳交融,音乐家与欣赏者完美统一。

四 古典仕女题材

1980年,陈逸飞在美国开始了新的人生和绘画事业,他富有浪漫情调的写实技巧获得了国际需求的提升,清末古典女子的依依倩影成为了他油画创作的新题材。主要作品有《浔阳遗韵》、《罂粟花》,《西厢待月》、《恋歌》灯,这些油画创作无一不把清末古典女子的依依倩影描摹尽是东方韵致和情调。

《浔阳遗韵》是陈逸飞根据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创作的油画作品。陈逸飞把《浔阳遗韵》的背景置于沉稳的黑色中,画中的三位女性各有其形、各有其态、各有其神。画中左边的一位女子,侧身稳坐,手持琵琶,那细长的颈,苗条的身,有些冷峻的高鼻梁,微微欲动的唇,还有那远视的目光温馨而略带哀愁。中间的一位女子,手持长箫低头吹奏,略带矜持却又灵活多变,细长的手指优美至叫人怜爱,她自然婉约的姿态,给人以落寞凄美之感。画中右边的女子,双脚自然合并而坐,传统含蓄,温文尔雅,独具中国传统女人的温婉端庄之美。陈逸飞正是通过这些女子的轮廊刻画显示出女性健康的体形、优美的姿态,描绘出自己心中那份东方韵致和情调。实际上这些女子代表的就是他的中国。

除此之外,陈逸飞还通过描摹东方女性的黄皮肤和斑斓多彩服饰,使得画面的构图和色彩形成强烈的对比,追求一种绚丽多彩的艺术效果。那些以各种姿势出现在画面里的少妇们、或是穿着精致绣花旗袍,或是手拿团扇倩影依依,她们精致的服饰、多变的花纹、样式、色泽以及团扇的扇面鸳鸯、蝴蝶、龙凤绣花等图案,都是陈逸飞经过考究后,运用于油画创作中地道的中国图案,细致入微,精心刻画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可以说,陈逸飞通过这些小家碧玉式的“中国女子”形象,重新塑造了欧美想象中的“中国”。

五 西藏民俗题材

功成名就、衣锦还乡后,陈逸飞开始了“挥洒自如”的创作新时期,西藏成为其艺术生涯中集大成的题材。陈逸飞游历西藏北部及甘肃南部,这一经历对他的油画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对藏族文化和民族风情的深厚兴趣,对宗教文化和美学的深刻感触,使得他一改温馨细腻的画风,转而用笔大胆豪放,充满力度,出现了一批富有激情别有韵味的西藏题材的画作。他一方面突显藏民世界的粗犷、原始、神秘、依恋和诚恳,另一方面又努力营造一种宗教美感的境界,使得整个画作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宗教色彩。

在他的画作《父与子》中,他如塑如刻的笔法,将藏民父子的面部肤色以及表情刻画得入木三分,描绘了藏民世界的粗犷纯朴的人性,我们似乎可以感觉到陈逸飞对藏民的生命力以及他们对孩子的温情的崇敬。同样在《母与子》一画中,他笔触厚重,挥笔狂放,老辣沉着,别具艺术特色。《母与子》一画中,人物在大刀阔斧中捕塑出形体,猛看起来好像用笔自由松动,但笔笔造形、笔笔有色,从而在自由松动中体现出严谨的造型,有一种极强的雕塑感。

2002年,陈逸飞以大气酣畅的笔触、特写镜头式的构图成就了《雪景》。《雪景》把藏民的神圣的高原文化铸就成一种浑厚的气魄,以更为豪放与宽广的气度、格局展现出藏民的粗狂淳朴。《雪景》中人物的线条、皮肤、服装和饰品,都具有强烈的个性和地域性色彩。因此,也有人评论说,西藏题材作品成就了陈逸飞从艺术家向大师的飞跃。

纵观陈逸飞各种题材的油画创作,无论他取材于革命历史、音乐人物、水乡风光,还是古典仕女、西藏民俗,我们都能感受到他作品中浓郁的中国式的东方韵味,陈逸飞的特性正是在于此:他在西方油画技术学习基础上深得其中的要义,利用高超的油画技法将传统与现代、现实与梦幻、东方与西方组合成一种无法超越的“逸飞”油画艺术,因而区别于西方任何油画家,具有自己鲜明的艺术个性和中国精神。他的油画作品是西方的技术和中国的精神的完美结合,既具有民族性又不失国际性,是东西方文化及油画艺术的桥梁之作,他的成就和国际影响力令人敬佩。

参考文献:

[1] 陈池瑜主编:《美术学研究》(第一集),长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2] 刘淳:《中国油画名作一百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3] 余秋雨:《我眼中的陈逸飞》,《新民晚报》,1996年12月21日。

黄河颂教案篇10

类似于兰先生和老王所拥有的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被经济学家郎咸平统称为小微企业。2011年7月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首次将微型企业纳入企业分类标准。根据该标准,农、林、牧、渔业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工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房地产业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20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北京市西城区检察院的调研报告显示,从2011年至2014年5月,该院所受理侵犯小微企业合法权益的经济犯罪案件主要为职务侵占案件和诈骗案件,其中诈骗案件占到小微企业权益受损案件的17%,职务侵占犯罪则高达83%。总体而言,此类案件呈现出多发且上升态势。

频频发生的小微企业被欺诈引发了人们的大量关注,那么究竟是何原因致使小微企业成为了犯罪者们的“猎物”呢?

“扶植资金”的圈套

2009年,郑军在一次聚会上认识了香河天成混凝土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史颂东。当时,郑军给自己编造了一系列极具吸引力的身份――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国家项目申报指导中心主任、发改委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理事、高级经济师。而郑军的真实身份,是国科财略(北京)企业有限公司的经理和实际控制人。

两人相识后不久,也就是2009年的春节前后,郑军的公司效益下滑,出现了周转不灵的情况。急需周转资金的郑军以个人名义向史颂东借款8万元,期限为10天,利息为6000元。出于郑军“官方”身份考虑,也有结交的意思,史颂东毫不犹豫地将钱借给了郑军。10天后,郑军如期归还本金。随后,郑军再次向史颂东借款12万元,并且如期归还本息共计12.6万元。

这样一番“有借有还”下来,郑军与史颂东开始渐渐熟悉起来。但史颂东没有预料到的是,所谓的“有借有还”竟然是郑军为了取得其信任的设下的圈套。2009年3月,郑军告诉史颂东,如果史颂东有好的项目可以通过他们单位请专家进行评审,国家相关部门可以为企业提供扶植基金,只需要6万元的专家评审费和在扶植资金下来后交纳20%的资金运作费。

此时的史颂东正在跨界试水影视产业,刚刚成立了中数五麟电影院线有限公司,正是需要资金的时候,两人一拍即合。郑军向史颂东保证,只要他能够借钱给自己,就帮助他免去所有的专家评审费和资金运作费。于是,史颂东分别与2009年3-4月共借给郑军65万元。

然而,这次“有借有还”的戏码并没有再次出现,郑军一直拖欠还款期限,直到2010年5月,郑军公司经营不善,知道自己无力还款,便搬家躲了起来。面对联系不上的郑军和迟迟没有下文的“扶植资金”,史颂东知道自己被骗了。后经警方查实,郑军的所谓“官方”身份系伪造,50余万的借款全部用于郑军公司的日常开销和个人花费。最终,郑军被判处有期徒刑9年,并处罚金9千元。

其实,不仅在北京,这种类型的诈骗案件时时刻刻都在全国各地上演着。

“融资难”、“渠道少”诱发诈骗

“小微企业多因产品推广及融资受到诈骗侵害。小微企业受骗案件,多为打开销路急于找销售渠道或为尽快取得融资款项受骗。这也是近年来此类案件的新特点。”北京市西城区检察院检察官韩力君告诉《方圆》记者。就如上文提到的郑军欺诈史颂东一案,郑军正是利用了史颂东急需资金开展业务的心态,轻松地骗取了史颂东65万元的钱款。

相较于郑军利用假冒身份的方式诈骗而言,小微企业还可能遇到某些犯罪分子利用皮包公司来组团“忽悠”。

2013年12月2日,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区检察院对一起合同诈骗案提起了公诉。这次的主角是一个诈骗团伙。

2011年3月,李明强花一万多元注册成立了一家皮包公司。为了获取客户的信任,他还吸纳了王颖、张强等人给自己当助手,并将该皮包公司伪造成拥有一流办公环境和设施的正规公司。之后,他们在报纸上了虚假的招商广告,骗取客户前来洽谈生意。在与客户签订虚假合同后,最终再以对方所生产产品不符合要求为由终止合同,并拒绝退还保证金。为了避免麻烦,其犯罪目标瞄准的都是小微企业,每次骗取的金额相对较少,一般为2万元至4万元。就这样,从2011年4月到2013年5月的两年时间里,该诈骗团伙先后88次诈骗众多小微企业共计173.8万元保证金。

最终,团伙主犯李明强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零6个月,并处罚金6万元;王颖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零3个月,并处罚金10万元;张强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零6个月,并处罚金10万元。

“针对小微企业的诈骗案件隐蔽性强,容易被视为商业纠纷。案发后,被害人上门讨要保证金,公安机关经过查询,很可能认为属于商事纠纷,建议双方协商解决。”据办理该案的检察官分析,犯罪分子多利用小微企业资金短缺、销售渠道少、急于获利的心理,专门针对小微企业设置骗局。比如,有人先在纸质媒体上刊登工艺简单的外贸广告,引起小微企业注意。在洽谈合同时,利用对方急于求成的心理,以加工产品数量大、价格丰厚为诱饵,引诱对方签订合同。又如,有的犯罪分子还利用小微企业怕麻烦、图省事的心理,收取少量的保证金,然后以产品质量不合格或者以无法实现担保为由,拒不退还保证金等,犯罪手段层出不穷。

“净化市场环境,营造良好市场氛围,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植力度,透明融资渠道,是破解当前小微企业权益屡屡受到侵害的重要手段。”韩力君表示。

“比起被欺诈,内部人员对于小微企业的伤害更深”

“尽管我们不能否认诈骗对于小微企业的危害,但我们也要注意到,职务侵占案件发生的比例要远远高于欺诈案件,这说明,比起被欺诈,内部人员对于小微企业的伤害更深。”韩力君向记者介绍说,在所有的职务侵占案件中,外来务工人员是主要犯罪群体,占比高达83%,他们从事工作的流动性大,工作周期短,抵抗金钱诱惑的能力低,法律意识淡薄,当他们经手大额款项或者财务票据时,往往产生“占为己有,一走了之”的想法。

比如朱某,他早年进京务工,与2010年12月至2011年1月担任一家印刷公司的业务员,在不足2个月的工作时间里,朱某经手了3张公司用于支付货款的转账支票,支票总金额近十万元,结果,朱某没有经受住金钱的诱惑,将3张支票占为己有,通过他人将支票变现之后潜逃,潜逃过程中,被北京警方捉拿归案。于是,在金钱诱惑面前不幸失足的朱某,从一个本应踏实作为的青年,沦落为阶下之囚。

同样沦为阶下囚的还有曾经就职于北京汇联天天投资管理有限工作的齐兵溪。他于2013年2月底来到这家公司,该公司的经营范围以黄金批发为主,齐兵溪便担任了黄金送检员,负责把公司的黄金送到国家首饰质量检测中心,进行黄金含量的测定,待测定结果出来后再将送检物品取回。

2013年6月27日晚上,着急下班回家的齐兵溪匆忙从同事康建新手中结果第二天需要送检的黄金,未加核对便将黄金置于保险柜之内。翌日上午,齐兵溪取出黄金后便前往北沙滩国家首饰质量检测中心,在对货的过程中,他发现有两包黄金首饰没有进行登记,一包重达7.05克,另一报则重达700余克。面对这两包黄金,齐兵溪想到的不是尽快补充登记,而是自己没钱买房结婚,于是,在利益的驱使下,他横下心便将那包700余克的黄金占为己有。

然而,齐兵溪的侵占行为并没有瞒过康建新的眼睛,当天下午交货时,康建新第一时间便发现了交回的货物少了一包,仔细询问之下,齐兵溪遮遮掩掩的态度让康建新疑心大起。康建新便将此事向公司汇报,在公司组织查看监控视频后确认,康建新确实将货品交给了齐兵溪。

感觉事情败露的齐兵溪没有及时回头,而是选择了一错再错。他一方面极力否认自己拿了黄金,另一方面将黄金藏于公司六楼卫生间的天花板上,每次上厕所时,他都会顺手摸一下东西还在不在。最终,久寻失物未果的公司决定向警方报案,警方在立案后通过监控视频锁定犯罪嫌疑人为齐兵溪,并于2013年10月22日,将其逮捕归案。

在韩力君看来,小微企业中,诸如业务人员、主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进行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案例并不少见。根据西城区检察院的统计,销售等业务人员犯罪占比达33.3%,而主管人员的犯罪占比更加高达44.4%。因为他们都能够或少或多地直接接触到公司资产,这就为他们实行职务侵占提供了便利。

来自山东省邹平县检察院的统计结果也同样证实了这个结论,该院自2010年以来,受理职务侵占案件26件,涉及相关人等40人,其中,犯罪嫌疑人多为企业管理人员、部门负责人、业务员、会计、仓库保管员等人员。

而发生在小微企业里的职务侵占案件中,有20%为共同犯罪,既有内部主管人员共同实施,也有财务人员共同侵吞,还有内外勾结作案。比如,2010年12月至2011年2月期间,经常去某游戏体验中心的王旭东与该中心的值班经理张鹏飞熟识。王旭东再一次输了大量游戏币之后,教唆张鹏飞免费为其免费充值游戏币,张鹏飞碍于情面就帮了王旭东一次。但至此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张鹏飞通过其系统账号为王旭东先后免费充值游戏币22万枚,总价值达16.9万元。

当小微企业遭遇“微小”管理

为何小微企业的内部人员会成为侵害小微企业权益的主要群体呢?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易胜华认为,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小微企业的内部管理体系不健全。

“现在有许多小微企业只注重盈利,对待管理体系,通常采取‘能缩就缩,能减就减’的‘微小’态度。”易胜华说,“如果把大型企业比作雄鹰,那么小微企业就是麻雀,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如果小微企业不注重内部管理体系的建设,让五脏六腑出现‘病变’,甚至是缺失,那么带来的结果,可能是小微企业的整体崩坏。”

北京市门头沟区检察院副检察长李建也曾向媒体表示,很多小微企业主是法律的“门外汉”,往往也无能力聘请社会上昂贵的法律顾问,所以很少有规避法律风险的意识,也面临缺乏法律援助的困境。

在诸多“病变”的案例中,庄志仁个人出资成立的北京龙一淼商务有限公司是个较为典型的案例,该公司的主要业务是通过网络销售拍立得相机以及相机的相关配套产品。2011年12月,张笑阳应聘到该公司工作,大约半年后,周雅静也应聘到了这家公司。

出于业务分工的需要,2012年8月,庄志仁指派张笑阳主要负责公司的售前服务,而周雅静则主要负责公司的售后出库。具体流程是,张笑阳负责公司在淘宝上经营的“爱猫不是错”、“紫曦”等网店与客户进行售前咨询,周雅静则负责根据客户订单在公司电脑的记账软件“管家婆时速系统”上进行登记,打印出库单,填写快递单,并将商品包装交给快递发出。

而在公司的实际运营上,并没有规定的那么严格,张笑阳和周雅静两人之间经常因为私人原因而互相替班,而作为公司核心的“管家婆时速系统”的密码,也是由庄志仁、张笑阳和周雅静共同掌握。2012年8月至2013年5月,张笑阳一度认为老板庄志仁欠发工资,便自己或者唆使周雅静帮助自己在“管家婆时速系统”上偷偷进行虚假的账目登记,将公司的相机、相纸出库后通过快递寄往自己的老家河南洛阳。

黄河颂教案篇11

一、常乐寺碑保存情况

大齐天统常乐寺碑立于郭村小学门前东侧,碑阳面东,碑阴在西。青石质,碑首、碑身一体。碑首高60厘米,为龙首,两龙头下尾上交接呈半圆形,中间透雕二佛并坐像,为正反双面像,二佛高33厘米,均左臂残缺,右手上举施无畏印,圆形头光,上接圆形伞盖,结跏趺坐于圆形束腰莲座上(图二)。龙头下方碑的南北两侧各开一壁龛,内各雕一坐佛像。北侧壁龛为桃形顶,造像双臂残缺,双腿下垂坐于条凳上,有圆形头光(图三);龛高26厘米,宽19厘米,进深4厘米。南侧壁龛为弧形顶,佛结跏趺坐,双手施禅定印(图四);龛高16厘米,宽12厘米,进深3厘米。碑身下部残损,当地在重新树立时将下部修整成榫状。碑阳正中上部阴刻“常乐寺”3个楷书大字,右侧阴刻“大齐天统年置”。碑阴阴刻隶书,大体分为三段,段与段之间以绳索纹分隔。上段文字大部分被风沙、泥土侵蚀,依稀可分辨为“大唯那大唯那大唯那……”;中段文字26行,满行28字,共725字(图五);下段文字均为捐资人姓名,由于早期破坏及后期修整,致使大部分内容残缺。碑身残高170厘米,宽80厘米,厚25厘米。南北两侧面的铭文大部分无存,仅可分辨出小部分捐资人名。原碑座已缺失,形制不详,现碑座为后加,呈长方形,中部有卯眼,以安插碑石,座长94厘米,宽56厘米,高40厘米。

二、碑文录文

此碑文所载内容为北齐时期的一次佛教造经活动,文中有大量佛教用语。笔者尝试对碑文进行标点断句,并依内容将全文分成四部分。为便于排印,录文中的繁体字、异体字均改为通行简体字,部分漫漶湮灭的文字以方框代替,有残泐无法确认的文字,所释字置于圆括号内,不能完全确定的字加问号存疑。录文中的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兹将碑文抄录如下:

大唯那大唯那大唯那大唯那。

夫真宗冲玄,法理难寻,空湛幽(廓),远而莫。自非神智通感,安能晓(监?)往述。慧化津流,非文无以传于万古;(契?)藏之徒,必藉声教以启寤;上第名儒,亦因言说以(诠)厥义。

其有王子,名曰悉达,奉花定光,托阴摩耶,弃彼万(邦),不以为珍。盗逾宫阙,轩驾道树,是以法鼓一击,则尘沙玉润,等慈宣畅。随受三车之教既周,便西谢,辍响灵山。埋光两树,断句韬章,长弥息照,于是宝船顷坏,法摧而莫举。凝神虚寂,飞声东夏,梦感汉庭,弘兴(再)序。金容虽隐,慧音永盛,风范慧日,迄今不绝。

然此大邑主,练行沙门,悲教二禅。师识度清高,解佩缁门,少投道服。志业无为,(整)三千而不减。摄六贼于四禅,秉荣自护,爱惜浮囊。处泥(不)污,粲若明珠,复能劝率迷俗,以示未悟。次有大经主,中丘县人郭显邕,可谓树灵根于九泉,孤条郁嶷如独颖。出自太原,因封关左。上祖郭温,青冀二州刺史,邕其后也。斯人虽形居尘境,心栖方外,知炎宅非久之资,睹危城同于并葛,遂共禅师等契信内融,崇兹胜福。道素竞凑五百余人,皆是一(邦)豪(杰),邑里顶最,给孤之徒,脱缨之侣,建此高节,同(规)妙果。于是竞舍己财,顷宝弗,敬造一切经卷,过三千部,十二。磬竭尽章,不漏巧遗建。祈之早遇,泣娑罗之难追,愿度生死流,俱时升彼岸。功就悠驾,刊铭金石,徽音遐代,千载不易。

颂曰:灵觉阐朗,慧(日)独晓。眉如初月,含晖皎皎。敷扬四谛,悟果亿兆。一坐说法,(?)径十(介?)。人天蒙赖,得道不少。(双)林变白,现(瑞)光表。大众恒沙,慕心悄悄。澄神空寂,金容(皎)皎。埋光缀照,哀哉长了。其一 积行累德,道备成功,半偈碎身,天帝改(容?)。位超十住,人中之龙,驰躯西域,一去不东。琼山崩颓,遗教许宗,圣言不坠,千稔传通。其二 新经巨岳,宝聚巍巍,造化始有,世帝奇希。往(昔)舍城,今日何期,诸天赞叹,散华霏霏。魔王奉献,尼乾归依,化感寰外,上及紫微。上瞩斯福,见性不疑。其三 神州沃壤,诞生汉贤,存心圣教,重法轻珍。邑人五百,助德灵仙,云奔力(竞),克就不年。芳延宇宙,振响六天,阐提逢遇,宿殖有缘。罗王登道,地狱生莲,含形获庆,拔苦忘缠。刊石雕文,永劫不迁。其四

大齐天统元年岁次大梁九月庚辰朔六日乙酉

三、涉及的几个问题

大齐天统常乐寺碑碑文大体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表明造经的意义和目的,大意是:真正的宗旨需要通过作文以传世,下层的民众需要通过教化来启悟,同时上等的儒者也需要通过语言来诠释其思想。第二部分追述佛教的历史,包括佛祖释迦牟尼的应化和佛教的东传。第三部分记录了邑主、经主及其造一切经的情况。最后一部分为颂词,其一和其二分别赞颂佛陀和老子的功德,其三和其四则赞颂了新经的力量和造经者的功德。碑文的第二部分和最后的颂词部分涉及到了老子化胡与佛道之争等问题。

(一)南北朝的佛道之争

在南北朝时期,佛道二教曾发生过激烈的斗争,而北魏和北周的两次著名的佛道之争,则直接导致了“武宗灭佛”的后果。其中,老子和风行一时的“老子化胡说”也成为佛道之争的一个焦点。但是诚如汤用彤先生所言,佛教在东汉一度是“方士之附庸”,“汉末以前佛道未分,浮屠且自附于老子”[1]。《后汉书・楚王英传》称:“楚王英……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永平)八年……诏报曰: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2]引文体现的是当时“佛道未分”的事实,“老子化胡说”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

老子化胡的说法是司马迁埋下的一个伏笔,其《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曾载有老子西行的传说:“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3]

最早将老子与佛教直接关联的文献是《后汉书・襄楷列传》,它记载了东汉延熹九年(166)襄楷的一次上疏:“又闻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4]所谓的“或言”,意味着上疏者尚不敢断言,但三国时期鱼豢的《魏略・西戎》便明确得多,称老子之天竺教胡为浮屠。

西晋时,在“老子化胡说”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老子化胡经》。梁代释僧佑的《出三藏记集》卷15《法祖法师传第一》:“后少时有一人,姓李名通,死而更苏,云:见祖法师在阎罗王处,为王讲《首楞严经》,云:讲竟应往忉利天。又见祭酒王浮,一云道士基公,次被锁械,求祖忏悔。昔祖平素之日,与浮每争邪正,浮屡屈,既意不自忍,乃作《老子化胡经》以污谤佛法,殃有所归,故死方思悔。”[5]《老子化胡经》的基本内容是老子携尹喜西出函谷关,入天竺化为佛陀,创立佛教,也即老子是佛教的鼻祖。

但是,随着佛教势力的壮大,一些信徒认为已无必要附庸老子,且不能忍受将老子置于佛陀之上的安排,于是佛教方面对《老子化胡经》的驳斥就日渐多了起来。他们一方面力图证明化胡经为谬说,一方面又制造了新的说法,重新安排佛道二教的位次。如北周道安的《二教论》,明确提出三圣之说,他引用《清静法行经》称:“佛遣三弟子震旦教化,儒童菩萨,彼称孔丘,光净菩萨,彼称颜回,摩诃迦叶,彼称老子。”[6]在此,老子反过来成了佛的弟子。

(二)造经记反映的佛老关系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篇造经记碑文在“颂”中歌颂了道教的鼻祖老子。颂词先用“积行累德,道备成功”一语,赞颂老子的道德情操;接着称“半偈碎身,天帝改容”,即老子的执着令天帝动容;然后又赞其境界超越“十住”之上,并借用孔子之语,赞颂老子为“人中之龙”;接下来的“驰躯西域,一去不东”,则是据《史记》陈述老子出关的典故;随后的“琼山崩颓,遗教许宗”一语,说的是老子虽逝,但其遗教可以秉承。从上文可知,其中的琼山即昆仑山,颂词引用的是老子变形后头化昆仑的典故。最后的“圣言不坠,千稔传通”,更是对老子的称颂。

显而易见,这段颂词是以当时流行的“老子化胡说”为背景对老子做的赞颂。考虑到南北朝时期残酷的佛道之争,尤其是“老子化胡说”在南北朝特别是北朝佛教之争中的焦点地位,这段颂词就显得别有意味了。在迄今为止的各种关于南北朝佛教和道教关系的论著中,强调的都是佛道之争,其中尤其是北朝的两次“武宗灭佛”运动,佛道之争都成为重要的导火索。如果先入为主地从佛道之争的视角看,在北齐的这篇佛教造经记中,老子被置于佛陀之后加以歌颂,看似也有借此与道教争高下的用意,但这种观点经不住推敲。首先,颂词虽在佛陀之后赞颂老子,但并未明确二者的从属关系;其次,通过对老子的高度赞誉来贬低道教,这种方式未免太过迂拙。其实换一个角度看,造经记对老子的歌颂,反映的是佛道关系的另一个面相,即早期佛道关系中互惠的一面并未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完全消失,“老子化胡说”在遭到一部分佛教信徒强烈抨击的同时,在今河北邢台一带仍被一部分佛教信徒当作常识来信奉。即在这一带,老子西行化胡才是一般佛教信徒更加信奉的教义和史实。或许正因为这个原因,此次造经活动才没有被记录在案。

四、结 语

此碑记载了北齐天统元年(565)一个以佛事活动为中心的民间组织的一次造“一切经”活动。此次造经活动声势浩大,涉及内丘县、邢台县等地,参与活动的成员有500余人,经主为内丘郭显邕,造经数量多达3000部,被形容为“新经巨岳,宝聚巍巍”。

汤用彤先生曾指出:“当时写书藏书之风甚盛。”[7]据称:“当时从事写经的人,既有出家的僧人,也有在家的信士。信士中既有普通百姓,也有将相帝王。”[8]如魏收的《北齐三部一切经愿文》即称“金口所宣总勒缮写”,表明系皇帝的旨意。王褒所谓的“奉造一切经”,奉的也是皇帝的命令。

南北朝时期曾有多部“一切经”问世。如南齐明帝敕写一切经,陈武帝敕写一切经十二藏。在北朝,魏武帝拓跋(386―408)时就已令写一切经,司徒、北海王元详和司牧、高阳王元雍也书写一切经十二藏。其后,北齐孝昭帝高演(560)为他的父亲写一切经十二藏,共38047卷,广宁王高衍也写经3000余卷。北周刺史冯熙写一切经16部。《广弘明集》中还载有北周王褒撰《经藏愿文》,北齐魏收撰《北齐三部一切经愿文》[9]。此外,北齐时还有唐邕在响堂山刻一切经的史实。

但是郭显邕造一切经,迄今未见各史书对其有任何记载。汤用彤先生曾在列举了一系列藏经的事例后,称“其余湮没未知名者,当亦不少”。郭显邕造一切经应就是被湮没的一例,幸而此次造经记的碑石和拓片均存留于世,其碑文对中国佛教史、历史上的佛道之争和佛老关系以及邢台地方史的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邢台市文物管理处李恩玮、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井中伟、吴敬等老师的指导,上海大学文学院杨雄威先生的大力协助,在此表示感谢!

――――――――

[1]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40页。

[2]《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卷42,中华书局,1965年,第1428页。

[3]《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卷63,中华书局,1959年,第2139页。

[4]同[2],卷30,第1802页。

[5]南朝梁・释僧佑:《出三藏记集》卷15,中华书局,1995年,第560页。

[6]北周・道安:《二教论》,载唐・释道宣:《广弘明集・佛德篇・上菩提树颂启》卷8《辨惑篇》,(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黄河颂教案篇12

比如,在讲《马说》这篇文言文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除了准备作者基本的名和字外,还搜查了一些关于作者名和字由来的资料。作者韩愈给自己取名“愈”,“愈来愈好”之意,表明了韩愈原先自傲的性格,后来又自取字“退之”,由“退之”体现作者的谦虚的性格,名与字的变化,象征了韩愈性格的变化,学生听得起劲,更好地掌握了作者的基本情况。此外,还从中拓展了一些课本以外的知识,丰富了他们的知识面。又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笔者讲述了孙叔敖淡泊名利,位高不傲物,始终保持谦逊的品格的故事。

二、运用多媒体趣味教学

多媒体已普遍进入了当今学校的语文课堂,在语文教学中正确、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趣味性。教学中可采取视频、图片与文字教学相结合的多媒体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鱼我所欲也》时,笔者选取了关于“网络上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视频,80后青年女教师张丽莉,在失控的汽车冲向学生时,一把推开了两个学生,而自己却被车轮碾压,造成全身多处骨折,双腿高位截肢,面对危急瞬间勇敢挽救了学生的生命,毅然不顾自存亡,仁心义举众声扬。还有义字当先的,吴斌用实际行动阐释“最美司机”,飞来铁片伤司机,危难时刻显大义。由这些视频来引发学生对于义的思考。由现实中最有震撼力的真实事例,向学生传达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关心他人的生命健康等对舍生取义进行深刻的阐释。视频作为导入口,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从课后松懈的状态中投入到了课堂学习的氛围,也很快地了解到了本文的主旨。又如:在语文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过程中,笔者从网上下载了一些黄河的图片,并以此作为突入口,让学生展示收集的歌颂黄河的古诗词,歌颂黄河的诗歌、歌曲、流域面积及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的图片等。调动学生的兴趣,由黄河的目前现状的图片(断流,水资源失调,水污染)等现象,唤起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由此,学生被吸引了过来,积极性极大地提高,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运用情景表演趣味教学

语文学科又是一门故事性、想象性、思想性较强的学科,语文教师适当地让学生活动起来,增大语文课堂的实践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地氛围中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课本中的大部分内容都能以情景剧的形式表现出来,运用情景表演趣味教学,可激发学习兴趣。

黄河颂教案篇13

比如《阿Q正传》第二章中有阿Q的一句名言:“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初读这句话让人觉得好笑,再读也觉得普通无奇,还读却让人沉默,继续读再联想周围人的行为举止,自己的表现,笔者震惊!笔者也有过辉煌的岁月,但现在如此平凡的处在一个攀比成风的环境里。面对别人的炫耀,笔者常想:我以前怎么怎么样,那时你还一无所知吧!看,笔者和阿Q多像!在对现实的不满感到无奈,用虚无缥缈的阔气来安慰自己的同时压倒别人,取得精神上的胜利,这难道只是阿Q和笔者的行为吗?还有没有这样的人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所有的人都或多或少地有阿Q的精神和气质。如此深刻的见解不是写在字面上的,而是需要我们一遍又一遍地朗读才能体会的到。

二、朗读在教学中的意义

朗读可以解读文章的深意,作者的心灵,当然也可以用在平常的教学中。不管是什么样的文章,再难懂也经受不了朗读的考验。其实,有些课文,尤其是诗歌,它的韵味往往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这时大段大段地讲解是下下策,组织同学们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让他们自己体会其中的涵义是最好不过的了。在平常的教学中,笔者很重视朗读。课前预习会安排朗读,上课时又会将朗读贯穿始终,下课后也会安排朗读的作业,时间长了,笔者还会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让同学们尽情享受朗读这门艺术,充分利用朗读提高学习效率。笔者有几堂印象比较深的课,现列举如下。

光未然的《黄河颂》就是“通过赞颂黄河的气势宏伟,源远流长,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对于这首诗歌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学生对黄河汹涌澎湃气势的感悟上,从而领悟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教学方法主要是朗读法,在这里笔者和学生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朗读。为了读出应有的气势,笔者特意给学生播放了壶口瀑布的那段视频,先让学生从视觉上去感受,然后把这种感受转化为声音展现在大家面前。进入朗读环节时,先让个别同学读,一人一小段,读完后大家点评,好让后面的同学摒弃缺点发扬优点。之后分四个小组进行比赛,最后全班同学齐读。齐读完之后,带着自己的体会听示范朗读。大家听得很认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能对示范朗读提出自己的见解。就这样,我们用半个小时的时间朗读,用十分钟的时间对重点进行了讲解,这样一节课就结束了,发现学生学得很轻松,效果又好。

还有《皇帝的新装》那一堂课,笔者也记忆犹新。《皇帝的新装》是“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他把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无情地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本文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批判,笔者依然选择朗读。笔者将课文分为两个部分,把学生分为两组,让他们通过认真朗读课文,通过读和表演的形式把课文演出来。学生一下子就沸腾起来了,经过精心准备,两个组的学生终于完整有效地把《皇帝的新装》展现在同学们面前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深深体会到了作者的讽刺意味和官员们的丑恶行径,同时还弄懂了课后题和配套练习上的练习题。笔者也觉得课上得很轻松,只是强调了本文的几个重点,这样,在轻松快乐之中,学生有效地学完了本课的知识。不仅是笔者体会到了朗读给教学带来的轻松愉悦之感,学生似乎也明白了“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道理。

确实,朗读打开了作者的心扉,展示了文章的深意,提高了课堂效率。它就像一座桥,沟通着作者和读者的心灵。

参考文献: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