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知识结构实用13篇

土木工程知识结构
土木工程知识结构篇1

应用型本科教育对满足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求、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应用型本科教育迫切需要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

目前,众多应用型本科院校是通过高校升格、合并而成,或是新建独立学院,本科办学历史相对较短,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基础相对薄弱,课程建设任务异常繁重。鉴于此,作为一所仅有10多年发展历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提出了开展核心支撑课程建设工作,即在每个专业的众多专业核心课程中,遴选3~4门凝练和体现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对本专业基本领域有一定的覆盖和支撑作用的主干核心课程作为专业核心支撑课程,集中力量突破课程建设瓶颈,以达到构建高质量专业课程体系,支撑专业建设的目的。

近十几年以来,随着国家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土木工程专业始终保持着较大的人才需求数量。当前,经济实体类型多元化、建筑市场化、学生择业市场化、人才流动化等等各种发展趋势对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对于以较高层次工程技术人员为培养目标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发展,已经引起了各大高校的重视和研究[1-3]。而土木工程专业中的核心支撑课程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中之重。

该文着重介绍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遴选和建设专业核心支撑课程的情况,供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参考。

1 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

1.1 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则是关于高等院校的学生在从事本专业学习过程中的核心的知识体系与经验结构的总称[4]。

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专业基础知识课程、专业基本技能课程和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工程结构设计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土木工程施工、工程地质、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等;专业基本技能包括: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材料、结构试验、工程概预算等;专业课程包括: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设计、基础工程、桥梁工程、道路工程等。

1.2 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

在众多核心课程中,要遴选出3~4门课程作为核心支撑课程重点建设,首先要明确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突出“应用”是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核心,也是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科学定位和办学的立足点。

突出“应用”就是要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及较强基本技能,具备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应用能力、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等专业知识能力结构及发展后劲人才,才能满足社会不断增长和变化的需求,主动回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2 专业核心支撑课程遴选

基于上述人才培养的定位,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在专业核心支撑课程的遴选中,确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1)具备凝练和体现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的功能;

(2)具备培养专业应用能力、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功能;

(3)具备对本专业基本领域有一定的覆盖和支撑作用。

首先,将核心支撑课程遴选主要集中在专业基础知识课程范围。专业基础知识课程主要包括力学类课程、设计原理课程、施工类课程等。毋庸置疑,力学类课程和设计原理类课程比较能符合上述几条原则。

其次,在力学类课程和设计原理类课程中进行筛选,几大力学课程均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大学本科的课程体系中,理论力学以刚体静动力学和运动学为主要对象,材料力学以杆件的力学行为为主要对象,弹性力学以非杆系结构的力学行为为主要对象,流体力学和土力学分别以流体和岩土的力学行为为主要对象,结构力学则以由杆件组成的杆系结构的力学行为为主要对象。尽管各力学课程的研究对象各有不同,不能相互替代,但考虑到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更直接针对土木工程结构物,更有利于让学生了解掌握结构物整体的力学概念,且对其他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支撑作用更强,所以选定结构力学作为专业核心支撑课程。同样,在目前的土木工程领域,混凝土结构应用更广泛,也更基础,同时,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尽管与钢结构设计原理在形式上存在较大的区别,但原理上存在关联性,所以,将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选定为核心支撑课程。

土木工程施工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施工类专业基础课程。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①综合性强,课程中涵盖了工程制图、工程力学、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工程结构、地基基础、项目管理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利用综合性特点,可以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②实践性强,课程涉及到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实际操作过程、施工设备机械的性能和操作、大量施工规范以及施工组织等实践性很强的教学内容,直接面向实际工程,解决实际工程的问题,利用实践性特点,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③时代性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度发展带来了施工技术的日新月异,技术更新快,知识更新快,利用时代性特点,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由此可见,土木工程施工符合专业核心支撑课程的遴选原则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选择土木工程施工作为重点建设的专业核心支撑课程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

土木工程既包括支撑于基础上的结构物,同时也包括基础工程,涉及基础工程的课程主要包括土力学、工程地质和基础工程,在这三门课程中选择一门作为核心支撑课程,能够确保课程的覆盖性和支撑性,是符合上述几条原则的。相对而言,土力学课程更符合体现本专业基本理论的原则,工程地质更强调应用性,而基础工程属于专业课程,是土力学、结构、工程地质三者的综合应用,具备培养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的作用,通过加强基础工程学习,既可以较好地巩固土力学、工程地质等专业基础知识,又可以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加强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为了更好体现核心支撑课程的作用,选择基础工程作为专业核心支撑课程。

综述所述,根据核心支撑课程的遴选原则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要求,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土木工程施工、基础工程等4门课程被确认为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支撑课程。

3 专业核心支撑课程建设

3.1 专业核心支撑课程的建设要求

专业核心支撑课程是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求确定的,其建设要求必须符合这个定位要求,能充分体现遴选原则。具体要求如下。

(1)课程建设方案设计。内容包括课程目标、建设思路、建设措施等。

(2)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整合优质师资资源组成课程教学团队,定期集体研讨交流制度,形成一支富有合作精神、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3)课程教材建设。选用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相适应的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4)课程教学资源建设。通过外购、共享、自制等办法建设课程专题网站,实现课程教学大纲、教师授课课件、教师授课录像、习题库、试题库等课程资源上网。为学生在线学习、自主学习建立网上测试题库和测试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5)课程成绩评价体系建设。突出体现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知识输入和能力培养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体系。

(6)课程教学研究。开展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改革,使学生能够掌握课程核心知识点和核心技能;能够理解本门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能够合理设计并完成课程实践环节;能够开展探究式、创新性学习活动。

3.2 专业核心支撑课程的建设要点

在确定专业核心支撑课程的建设要求后,具体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设立课程组

设立四个以课程建设负责人为组长的课程组,具体为力学组、结构组、施工组、基础工程组,每个组配备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以课程组形式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进而形成教学团队。

(2)重构教学内容

选定的四门课程均为传统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课程建设成果非常丰富,无论教材、教学资料还是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均有许多成熟的资料。教学内容重构的重点在于凸显核心支撑课程对于培养体系中其他专业课程的覆盖和支撑作用,体现课程在培养专业应用能力、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功能。

以结构力学为例,结构力学的教学内容传统而且成熟,其教学内容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点基本理论。一直以来,结构力学都过度注重力学行为的定量计算,很多学生能够完整求解高次超静定结构的内力位移,但并不能正确理解所求解的结果对于结构的真实含义,结构力学在学生知识体系中仅仅是一种解题方法和手段,因而无法形成结构力学行为的感性判别力。而结构力学行为的感性判断力是土木工程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必备素质,也是进行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的基础,所以,本次教学内容重构的重点在于提升学生对结构的力学行为的感性判断力,将学生从繁杂的超静定结构力学求解问题中解脱出来。在教学内容中适度压缩复杂的结构力学求解的教学内容,增加了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进行结构力学行为感性判断力训练的实践环节,如集杆系结构设计、制作、加载、拆解等于一体的结构模型实验的实训环节、利用结构力学求解器提升结构力学行为定性判断力训练等。

再以土木工程施工为例,土木工程施工的教学内容量大面广,知识点散,缺乏重点性[5]。课程组在分析该课程特点后,决定以几个核心教学内容为主组织教学,并通过实践环节训练达到训练综合运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而其他教学内容则以各种多媒体助学手段辅助自学。该课程分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两大部分,施工组织主要为流水施工组织计划和网络施工组织计划两各核心内容;施工技术则主要包括土方工程、砌体工程、混凝土工程、脚手架模板工程和结构安装工程几部分,教学内容组织中以场地平整、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脚手架设计计算、支架模板设计计算、钢筋混凝土单层工业厂房结构安装为核心知识点,并辅以以下三个实践训练环节完成教学目标:场地设计及土方调配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高层建筑物系列施工方案设计(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外脚手架设计、柱梁板支架模板设计)、钢筋混凝土单层工业厂房结构安装施工方案设计。学生通过这三个实践训练环节,既可以有效掌握土木工程施工的基础知识,同时,又能够培养其综合运用各门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行工程实践和工程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3)能力培养主导课堂教学与课程评价

核心支撑课程的课堂教学必须从以“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从教师“教”为主向以学生“学”为主转变,同时,课程考核评价也必须“终结性评价”为主向“形成性评价”为主的转变。

以基础工程为例,主讲教师以实践环节驱动整个教学内容,通过浅基础设计、桩基础设计以及基坑支护设计等若干实践环节为驱动,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以实践环节项目带动基础知识学习,同时,也通过实践环节将土力学、工程地质、结构力学等基础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中。同时,将实践环节、课堂讨论等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变单纯通过期末考试评价课程的方式。

(4)课程教学资源逐步完善

课堂教学要完成从教师教为主向以学生学为主转变,从课堂内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学习转变,必须建设有完善的教学资源。既包括助学视频与图片、工程案例、示例和参考资料,也包括互动交流平台。优质共享教学资源是实现学生课外学习的必备基础。这部分工作需要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逐步积累。

4 结语

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专业核心支撑课程建设,需要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覆盖和支撑整个课程体系,最终达到专业应用能力、工程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满足社会不断增长和变化的需求。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和建设,提出了核心支撑课程遴选的原则,并依此确定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基础工程和土木工程施工作为专业核心支撑课程,并从课程组建设、教学内容重构、以能力培养为主导改革课堂教学与课程评价、建设完善课程教学资源等四个方面开展了建设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核心支撑课程的建设要求。

参考文献

[1] 王银辉,王建新,彭卫.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J].工业建筑,2011(41增刊):4-7.

[2] 张俊平,禹奇才,童华炜,等.突出大工程观 彰显应用特色―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0(5):31-33.

土木工程知识结构篇2

【中图分类号】 TU-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1-086-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工科人才培养模式较多地借鉴了前苏联的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培养目标上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服务;专业设置上表现为专业划分过细过多,缺少专业的交叉;课程安排上重视自然科学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重视理论联系实践,而对传授专业研究的最新发展缺少足够的重视;教学方法上则以教师单向传授知识为主,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思维创造性的培养。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高等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原先的不足逐渐被认识,教育工作者正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这种体系已经大体建立并处于不断完善中。一方面对于许多问题比如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材建设等已经统一了思想并取得了成果。另一方面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原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等8个专业综合为土木工程,以及我国加入WTO后土木工程人才面临新的挑战,有必要不断完善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土木工程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木工程师应具备的素质。了解土木工程师应具备的素质将有助于认识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一、现代土木工程的特点

土木工程最大的两个特点就在于它的”个性”和“综合性”

(一)个性

土木工程常常是单一的,在大部分时候无法连续不断地复制和销售。其规模一般较大,无法试做,做完后也很难退货。此外,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水平、经济水平、地质地理、文化等方面的差异,目前土木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和监理还没有完全国际化,各国和地区都有自己的法律规定、规范和行业标准等。这个特点决定了土木工程产品本身和制作过程具有很强的个性,从业人员应特别重视经验和工程案例的积累。

(二)综合性

建造一项工程设施一般要经过勘察、设计和施工三个阶段,需要运用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工程测量、土力学、工程力学、工程设计、计算机、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工程机械、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建筑经济等学科或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在很多场合还应顾及社会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也就是说,土木工程师的工作对象除了物以外,还有人。因而土木工程是一门范围广阔的综合性学科。一个土木工程师可能仅仅专长于其中某一个或某几个领域,但对其他领域的内容应当有所了解。

二、土木工程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与素质

一般认为,现代土木工程人才应具备:实践-理论-计算三极的知识结购。

工程师最终的任务是将理论和计算的东西在实践中应用,并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和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所以工程人员必须具备实践技能。同时,土木工程师还应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这是因为,不少工程问题的处理,由于客观情况过于复杂等原因,难于如实地进行理论分析,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靠实践经验来解决。理论知识主要指数学、力学和专业知识,也包括必要的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它对实践和计算起指导作用。计算机的出现对传统的理论分析和试验带来了冲击。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工程,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已成为土木工程师必备的条件。这表现在:1.理论分析较难或无法解决的问题,采用计算机分析则有可能提出供选择的方案,有时甚至是唯一的方案。2.用计算机模拟结构的试验,一方面可以突破场地和设备的限制,在某种程度上实现结构的足尺试验,并可方便地修改参数;另一方面有些结构难于进行直接或大量试验(如构筑物倒塌分析等),用计算机模拟仿真就能体现出其优越性。3.专家系统、人工智能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辅助设计、信息化施工等成为可能。同时,具有实时性、远程性和交互性特点的网络技术的兴起,为大量数据的传送方式提供了新的途径。土木工程综合性强的特点导致了很多问题的分析、处理、决策需要以大量的数据信息为基础。所以,网络技术必将在土木工程的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和维护等方面起到积极的影响。

为适应现代土木工程的特点,具备了以上的知识结构的现代土木工程师同时也应尽可能地具备以下素质:1.具有良好的组织和社会活动能力;2.具备相关的社会人文知识(经济、文化、财政、法律、民族、宗教等);3.有较高的管理理论和能力,具备经营与开拓能力;4.关注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5.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这样,土木工程师才有可能使其所负责的建设项目满足人们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从而承担相应的社会职责。

土木工程知识结构篇3

引言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设施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总称。它既指工程设施也指工程技术活动。1993年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与其他专业合并为拓宽为建筑工程专业;自1999年以来按照国家专业目录的调整,原建筑工程、城镇建设、交通土建、地下建筑工程、矿山建设等专业合并为土木工程专业。从此上述专业开始按照“大土木”招生,受教育部委托,建设部成立“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进行指导。专业指导委员会认为所制定的培养目标、毕业生基本规格和培养方案是对专业培养标准的最低要求,体现一般性的指导意见,其核心要求办学院校切实按照宽口径专业规格进行专业建设和学生培养。

2002年11月,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编制了《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明确了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业务范围、毕业生基本规格。2011年9月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学校土建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实施了:《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专业规范主要规定土木工程本科学生应该学习的基本理论以及掌握的基本技能,是本科专业教学内容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专业规范把实践教学放在了比以往更重要的位置。专业规范列出的所有实践环节几乎都是必修内容,有些环节是为了满足专业教学需要而设置的,有的则是按照专业方向不同而区别安排的。专业规范试图表达的内涵是,学校在实践教学中要以工程实际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专业规范强调,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努力尝试,“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研究型学习方式,把合适的知识单元和实践单元有机结合起来逐渐构建适合各校实际的创新训练模式,并把其纳入培养方案【1】。

2011年以来,贵州省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研究》顺利立项,土木工程工程专业以此为支撑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在理论教学实践能力、实验教学实践能力、实习教学实践能力、课程设计实践能力、素质拓展实践能力方面进行了探索,新制定的《2013土木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3年7月顺利通过校内专家答辩,并在2013年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共计220人中实施。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2.1 指导思想

培养方案的制定要把握国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规律与趋势,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教育部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教改【2013】1号)、《贵州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要求(黔教高发【2012】380号)和《贵州师范大学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树立现代教育思想与观念,结合建设行业需求和学校实际,按照普通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培养的基本要求,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加强基础、拓宽知识面、强化实践能力、注重创新精神培养,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2.2制定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遵循:“系统设计、强化实践、提高能力”的思路;能力为导向与交叉融合的原则;按照学业、就业、创业“三业”贯通,以“出口”引导“入口”的要求。方案制定时贯彻本科教学改革思想,理论课程要求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前提下,突出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实践性课程结合行业和职业标准,制定相应的具体能力目标,并落实考核形式。1学分以上实验课,原则上要求开设为独立实验课程,控制验证性实验比例,增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的比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为学院相近专业大类招生奠定基础,要为学生攻读双学位或第二学位提供条件,要为学生自主选择发展方向搭建平台,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多种学习方式,实施与多种方式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方式;构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与综合实践课程相互支撑、相互协调的课程体系。促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强化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学制为4年,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达到学校授予学士学位实施办法规定的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毕业所需总学分为: 175学分;其中,通识课程 43 学分;专业课程 102 学分;综合实践课程 30学分。

3.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经过工程师基本训练,能胜任房屋建筑、道路、桥梁、隧道等各类工程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毕业生能够在有关土木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管理、教育、投资和开发、金融和保险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3.2培养规格

(1)知识结构

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熟悉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工程经济、项目管理基本理论;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了解数学,现代物理,信息科学,工程科学,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应用前景;掌握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掌握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和选用原则,掌握工程测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工程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工程结构及构件的受力性能分析和设计计算原理,掌握土木工程施工的一般技术和过程以及组织和管理、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结构选型、构造设计的基本知识,掌握工程结构的设计方法、CAD和其他软件应用技术;掌握土木工程现代施工技术、工程检测和试验基本方法,了解本专业的有关法规、规范与规程;了解给水与排水、供热通风与空调、建筑电气等相关知识,了解土木工程机械、交通、环境的一般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和相邻学科的一般知识。

(2)能力结构

具有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查询资料、获取信息、拓展知识领域、继续学习的能力;具有运用语言、图表和计算机技术等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掌握至少一门计算机高级编程语言并能运用其解决一般工程问题;具有计算机、常规工程测试仪器的运用能力;具有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能力;经过一定环节的训练后,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或技术研究、运用开发等创新能力。

3.3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时以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出发点,在注重土木工程本科阶段基础教学的同时,提高实践环节比例,建立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内容、知识学习方式、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加强实践教学及能力培养方式等关键环节。实施“全过程、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稳定的大型企业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基本技能、表达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使本科教育与工程实际更好的结合,提高学生竞争能力,缩短学生就业适应期,获得用人单位认可。专业课程分为四个模块:相关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模块和专业方向模块。四个模块层次递进,逐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相关专业基础课程模块是工科专业需要修读的课程,培养学生掌握工科专业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包含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以及大学物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能力,主要课程有土木工程概论、画法几何、工程制图、土木工程材料、AutoCAD、工程地质、工程测量、电工学;专业核心模块讲授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知识,主要包括三大力学、土力学、钢筋混凝土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工程计量与计价、土木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监理;专业方向课程分方向具体培养学生从事建筑工程或交通土建工程生产的能力。课程设置针对不同方向按照实际工程需要开设。如建筑工程专业开设房屋建筑学、高层建筑、PKPM应用等课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开设地基处理、隧道工程、桥梁工程、道路勘查与设计等课程。

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课程结构及学分分布表1

土木工程专业 ( 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 课程结构及学分分布表2

4.实践教学体系

经过改革的2013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涵盖:通识课程实践教学模块、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块、综合课程实践教学模块三部分。通识课程实践教学模块主要包含: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计算机实训、军事理论与训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块主要包含:土木工程材料实验、AutoCAD实操训练、电工学实验、材料力学实验、土力学实验、造价软件应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试验、PKPM工程软件应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试验;综合课程实践教学模块主要包含:认识实习、工程计量与造价管理课程设计、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建筑工程方向)、基础工程课程设计、钢结构课程设计、地基处理课程设计(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工程地质实习、测量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社会实践体系、课程实验教学体系、实习教学体系、课程设计教学体系、毕业设计教学体系。实践与理论教学体系既相互独立又互相支撑,循序渐进的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2】。实践教学环节可归纳为实验、实习、设计3个层次。实验由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三部分组成;实习由专业基础实习和专业实习两部分组成;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关键阶段。设计环节由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两部分构成,课程设计是学生进行工程设计的入门训练,对于学生掌握工程设计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运用专业知识于局部和整体起到有效作用【2】。

实践教学是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强化学生工程素养,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2013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比例中加大了实验、实习、设计环节的实践教学权重,使应用型人才培养真正实现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协调发展。

土木工程知识结构篇4

作为各种类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土木工程主要包括设备、材料及设计、保养、勘测等多种技术活动,涵盖多个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土木工程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综合性强、跨领域、跨学科。科学技术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大是现代土木工程的必然发展要求,先进信息技术、软件的广泛应用,为现代土木工程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现代土木工程凸显科技化和多元化的特征[1]。“物”和“人”是土木工程师主要的两个工作对象,要想成为优秀的土木工程师,必须要充分地了解多个领域的知识。

二、土木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强化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意识

自我管理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基础,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只有拥有较高的管理能力,才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更好的适应当前社会企业工作的要求。思想决定着行动,要让土木工程学生意识到自身管理的重要性,在学习中不断提升工程意识,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责意识,深入的了解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掌握专业技能,灵活的运用理论知识,使自己成为高素质人才。学生在平时也要主动学习有关土木工程专业的多方面知识,分析和研究当前社会、环境的实际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钻研,形成系统、完善的思维模式,强化工程意识[2]。

(二)提高土木工程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在师资建设方面,学校应加强专业教师团队的建设,注重对教师素质的培养,把开发教师资源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教育,逐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还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优厚的待遇吸引专业性较强的教师,以“双师型”为目标强化教师素质培养,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保证教学质量。学校还可以加强同社会土木工程企业的合作力度,要求企业选派一些专业技能水平较高的技术骨干,担任土木工程专业的指导教师,同学校教师共同制定教学和实训计划,对学生实习进行考核。将教师的实习实训和师资培训按照土木工程企业形式进行组织和管理,借鉴企业实践操作经验,由企业技术骨干负责指导实习实训和师资培训,以企业标准,按培训指标对实训教学和师资培训进行评价,将技术服务、实训研究列入聘用教师的标准中。这样教师才能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培养出高素质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三)侧重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

土木工程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然而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实际工作同教学内容相脱离的现象,这就要求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通过教学化的方式对社会实践进行管理,让学生参与专业知识教育、设计土木工程建设等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强化实践操作能力[3];2)将土木工程建设引入实际教学中,建立相应的实训平台,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让学生进行训练,转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参与到土木工程的现代化建设中,从而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专业技能。

在对土木工程专业进行实践教学安排的过程中,应以人才培养规律为依据,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培养,为学生更好的应用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应结合土木工程建设的社会人才需求状况,发挥PKPM结构设计软件、PROJECT项目管理软件、工程管理P3软件、建筑CAD软件等现代先进的软件和技术的教学优势,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过程中,增强综合素质,发挥创新能力,成为土木工程企业所需求的人才[4]。

三、结语

在长期实践发展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土木工程学科也得了极大的完善,分支越来越细,内涵逐渐深化,结构也日益复杂。对培养人才的各大高校来说,构建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应从土木工程的建设发展现状出发,迎合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站在整体层面上,多角度入手,对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土木工程院校要将教学改革落到实处,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优化高校教师资源配置,理论联系实际,构建专业教学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从而达到培养优秀土木工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谢晓杰,刘建伟,李志鹏. 浅谈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 河南建材. 2011(06)

[2]王琰,周戒. 对现代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几点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 2003(03)

土木工程知识结构篇5

1.1土木工程施工技术

在土木工程施工中,为了使结构正常使用,常常利用均匀对称的结构。在布置过程中,要使工程拥有抗震性,可以通过增加柱体结构的横截面积,同时要在连接的位置进行强化。在施工过程中要选取恰当的材料,同时配合最适合的施工技术,以保证施工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1.2土木工程结构设计

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要与相应的理论相结合。在知识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建设,为工程的质量提供保障。在结构设计过程中柱体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因为柱体需要承担一部分的力量,但是其受力面积往往较小。因此,土木工程施工建设在安全性基础上,尽量保证经济性原则是我们值得注意的问题。

2土木工程的特征

2.1综合性

土木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它需要利用多种项目相结合,因为是不同类型的项目,所以它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由于使用的用途不同,施工中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而且这种工程跟地理有关,不同的地区需要不同的有条件,地域差异性很大,给施工带来了很多困扰,这就需要在施工技术上进行提高。

2.2不固定性

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其施工地点具有不确定性。施工人员往往是文化素质不高,缺乏专业性知识,因此技能也不够成熟。因为施工类型的不同,所以施工人员的流动性很大。由于各种方面不固定,施工人员缺乏积极性。由于不固定性,使土木工程施工的效率较低。因为不确定的内容导致施工人员缺乏热情,施工质量无法提升。

2.3施工条件差

在土木工程中,露天是常见施工环境。这样的环境较差,而且常常会受到气候的影响。尤其遇到一些恶劣的天气,会使施工计划打乱。不同地区又有不同的地理环境,因此在施工条件方面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施工进度往往因为恶劣的环境而停滞不前,也会导致施工质量下降,因此在准备施工时期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预测,选择最佳的可行性方案。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天气的变化,提前做好预防准备,制定合理的应对方案,解决突发问题。

3土木工程设计的不足

3.1土木工程工程安全性问题

一切行为最重要的是保证安全,那么土木施工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如何保证土木工程的安全性,使建筑质量得到保证是施工过程中重要问题。土木工程的安全性是根据工程设计的合理性,这就需要加强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提升施工技术的科学性也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但是实际情况中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可行性较差,设计无法真正的投入到使用中。其设计的结构还会出现不牢靠的状况,使土木工程的安全性得到保证。这就需要对结构设计方面进行加强,严格把握,提高土木工程建设的质量。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科学的设计方案,使施工质量得到保证。但是我国在设计水平上不高,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还不能严格按照计划执行,使施工质量无法提升。

3.2施工结构设计标准存在问题

在建筑行业中,质量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由于设计的不标准,使施工质量偏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为设计问题严重影响施工进度。不仅是设计不合理问题,而且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进行改进。施工结构设计不合理的很大原因是在前期没有进行深入调查,导致不符合实际情况。

4土木施工过程存在的问题

4.1采购问题

要保证土木工程的建设质量,材料的质量是保障。那么就需要在材料的选购时严格筛选,以此来保证土木工程建设的质量。但是在实际情况中,采购人员在材料的选择上专业性不够高。往往为了完成采购任务而忽视了,材料的质量。对采购的规格,使用年限都不够了解,无法保证土木工程的建设质量。

4.2施工人员的专业知识不强

由于施工人员对施工的专业知识不够了解,导致一些新技术不能得到学习和利用。大部分的施工人员知识素养不高,接收知识的能力较弱。无法熟练地掌握更便捷的新型技术使施工的质量和进度无法得到提升。而且施工人员对于细节观察能力不足,导致施工不能按照要求进行。在施工过程中,对各个结构和各个配件的搭配不够准确,使土木工程建设的质量较低。

5促进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相配合

5.1技术更新速度跟上时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技术也在突飞猛进的发展。我们要利用好建筑技术,就是要对技术进行定时更新。通过技术的提升,来使建筑的质量得到提升。不断提高建筑的品质,丰富建筑的性能。加快技术更新速度,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增加资源的利用率,避免出现浪费的现象。要科学合理地使用建筑节能资源,运用建筑节能技术。在材料采购与使用阶段,减少资源的消耗。注重材料的选择,对于那些不可再生的资源应该避免使用。还有一些资源可以重复进先利用,实现节能环保的思想。

5.2注重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要使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形成协调关系,需要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培养。可以采用培训的方式,使涉及工程的工作人员都能得到学习的机会。要明确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使建设质量得到提升。通过培训提升每位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使他们更好地应用到施工过程中。为了使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更好的融合,施工单位往往根据平面设计图进行。在使用平面设计图时要对建筑的周遭环境进行考量,土壤的质量和各个方面都要进行考虑,以便提出问题,并尽快的得出解决方案。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利用最新的观念,再结合计算机的应用,应用更科学的施工技术,来保证施工质量。

5.3深基坑支护问题

在土木工程中按照合同的要求进行,但是深基坑支护却在合同中没有体现。但是深基坑支护问题不能忽视,因此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可以先利用最先进的技术。为了使结构设的准确性得到保证,可以使用计算机技术。而且将计算机应用到实践中更可以保证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可是在实际情况中,很多企业由于各方面原因导致无法利用最先进的设备。土木工程深基坑支护技术由于企业自身水平的原因,导致无法达到想要的成果。或是因为企业经济能力不足,而导致设计与实际情况相违背。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无法达到要求,其进度尽更无法控制,这影响土木工程事业无法健康地发展。

5.4钻孔灌注桩基础设计问题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很多设计人员对设备没有严格的规定,多数都是由企业决定使用何种设备。但是某些企业因为目光短浅,选取一些价格低廉的设备,最终成果往往影响了自身的利益。在实际过程中利用的设备虽然能够满足当时的设计需求,但是在最终验收时无法满足标准。不仅在工作使用方面不能让人满意,而且安全性无法保障。因为钻孔灌注桩基础设计问题,导致施工进度无法得到保障。

6协调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的政策

6.1提升相关人员的知识能力

土木工程知识结构篇6

Key words: civil engineering; Education; Cultivation of talents

中图分类号:C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土木工程技术人员是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工程、工农业生产建筑和人民生活建筑的主要建设者和参与者;土木工程师的作用正在迅速扩大,综合考虑到财政的、社会的、经济的和政策的问题;国家“九五”计划和2010年目标纲要明确要求:“积极推荐教育改革,改革人才培养方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 [1],即高等教育必须实现从狭隘的专业教育走向综合素质教育,把专业教育与综合教育融为一体,努力形成与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因此,如何培养并规范土木工程人才是高等工程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土木工程教育目标[2]

工程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和创造性这三大属性,由此决定了“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高校教育的任务和目标,即土木工程专业应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且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3];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应以传授知识为基础、培养能力为目标、素质教育为核心,构建成一个合理的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方式。

土木工程高等教育是培养土木工程师的基础阶段,我们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必须要考虑如下几点:第一,通过土木工程领域知识的传授和土木工程专业实践,培养出能为土木工程做贡献的人才;第二,遵循工程师的形成和成长规律,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三,统筹考虑本科、硕士和博士阶段的学习,培养能在土木工程领域继续深造的人才。

三、土木工程教育目前现状[4]

高等教育经过近几年的改革,已经从当初的精英教育转到大众教育,同时面对新形势下进行的大幅度教学计划的调整、课时压缩等的改革措施,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也随之出现了一些专业知识结构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对自己的结果比较担心,而对于计算及所采取的方法等不确定,比如为什么要采用这种计算简图,为什么要采用这种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这个方法或式子有哪些应用范围和限制条件?做设计时,只注重自己的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不考虑期经济合理性,造成“多用钢筋、少用脑筋”的现象,对所得结果也无法确定其正确性;设计软件的出现使广大的设计人员从繁重的设计、计算以及绘图中解放了出来,但这也使一部分设计人员不重视或不了解基本的设计概念等知识,从而使设计人员变成只会使用软件的操作者,即只懂得操作,不知软件的结构设计、求解过程,导致对结果正确性的判断能力逐渐退化了,这也是目前设计行业的一种现象,在校学生学习这些软件时往往忽略对基本专业知识的掌握,所学的知识仅停留在表面上,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同时,现在的学生整体来说比较浮躁,在学习某些知识时,感觉不到具体的实际用途,纯粹为了应付考试,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也没认真复习,考前突击,考试结束后又把知识原封不动的还给书本。

2.学校与企业脱节,实践性环节不太到位。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在高校教育中占用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高校与企业的联系不是很密切,虽然开设了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但是没有指定实习地点,一些企业不愿提供实习和见习场所,单凭学生自己的能力或者找不到实习单位或者干脆不去实习,实践环节形同虚设;我国的一些企业对直接参与培养人才积极性不高,喜欢用现成的,缺乏长远打算,学生实习还要收取实习费,更不要说拿钱资助学生,加之,有些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素质不高,很难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导致学生在企业学习锻炼中遇到很大的困难,土木工程的教育脱离了实际,也就失去了灵魂。同时,由于土木工程教育的课程设置按照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依时间轴串联式安排,导致学生在很长时间内不知道自己所学的几年基础课和专业课是干什么用的,不能很好的和工程实际相接触,学习兴趣也就不是很高;随着我国人口结构发生的变化,高校的学生普遍缺少吃苦精神、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不足和知识面比较窄等问题。

3.综合知识能力不强

学生在做毕业设计前,已经学了很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但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提留在孤立的范围,并不能把所学的知识很好地、有机地组合起来。如混凝土结构设计,混凝土结构构件材料的选择、截面尺寸的选择、各种荷载的综合分析(荷载如何简化、各是些什么类型的荷载等)、各种内力的组合分析、施工方法、钢筋的选配、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的确定等,涉及内容广,没有综合的知识和技能是无法完成的。

四、结论与展望

人才培养的目的就是满足社会的需求,结合前面提出的我国目前的现状,根据土木工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措施[2]:1、人才培养的突出问题反映在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不足,高校要面向市场和企业,正视现实,与企业主动挂钩,根据企业需要,培养企业欢迎的人才,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注重实践和教学方法灵活结合,发挥企业在配合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改变以前灌入式的教学,采用启发式教育,通过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学生带到实践中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际的工程应用。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教育教学结构、改革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突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需要各方面在实践中共同努力、共同探索,最终在实践中趋于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怀安;顾明;祝铭山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全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

土木工程知识结构篇7

1国内外损伤识别与诊断方法现状

现阶段,土木工程结构损伤识别在机械领域的应用极为广泛。人们很早就开始针对齿轮以及连杆等一系列零件组成的大型机械进行结构的故障诊断。直到上世纪中叶,结构无损检测技术得到不断的发展。上世纪末开始,人工智能、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的知识,逐渐被应用在结构损伤检测与诊断领域。随着一系列的技术不断的创新与应用,使得土木工程结构损伤诊断分析变的简便与准确。目前,针对土木工程结构来说,在建筑物建成初期的出现损伤频率相对不高,且其危害程度远不如机械工程,与此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带损伤工作,因此,相比之下,土木工程的结构损伤检测技术不够成熟,很大一部分技术处于结构可靠性评估阶段。众所周知,上世纪初期是土木工程结构损伤检测探索阶段,其工作重点是针对结构缺陷的修理方法以及分析的探讨。到了上世纪中期就是结构损伤检测诊断的发展阶段,其工作重点是针对相应的结构检测方法的探讨,与此同时,出现了物理检测、无损检测以及有损检测等检测方法。上世纪后期以来,土木工程结构的损伤检测诊断技术趋于成熟,并相应的制定了标准与规范,与此同时,强调了综合评价,以至于土木工程结构的损伤识别与诊断工作,逐渐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众所周知,现阶段我国的土木工程结构损伤识别与诊断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时间较短,只是随着抗风研究以及结构抗震的不断发展,才不断基于安全鉴定以及可靠性评估进行土木工程结构损伤检测诊断领域的分析。现阶段,经过国内外许多相关学者逐渐借助于可行的方法,继而针对土木工程结构损伤进行诊断以及识别。众所周知,最近几十年以来,国内外已经逐渐在结构损伤识别与诊断技术领域开展了严密的分析。像Kunihiko等借助于有限元计算模型产生的样本训练BP神经网络模型,从而明确的识别已知相应的条件下结构的损伤程度以及状态;Mannan等深入研究了用实测结构频响函数来诊断损伤。Yu等借助于动力反应研究的相关方法,并进一步借助于摄动理论的特征值来检测结构的损伤。Chen等借助于人工免疫模式识别结构损伤,并针对损伤的厉害程度进行相应的分类。Xie将SVM用于复合结构的损伤识别中,分析结果显示支持向量机方法具有较高的识别精度。Leonardo等借助于变分方法评估大型空间结构的损伤。Curadelli等借助于对结构进行损伤识别,对结构阻尼的测试。

2结构损伤识别与诊断方法

通常情况下,结构损伤识别与诊断工作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预测结构的剩余使用寿命;确定结构损伤的程度;确定结构损伤的位置;确定结构是否存在损伤。一般的,借助于结构损伤识别与诊断方法运用数据处理技术以及测试技术进行整体检测。其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结构的损伤以及整体失稳的发生都会导致结构动力性能的变化,并借助于固有频率降低以及诊断结构刚度减小等,从而进一步准确的判断结构损伤的实际状况。

2.1局部检测技术

通常情况下,局部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射线法、声发射法、目测法、回弹法、脉冲回波法以及发射光谱法等。一般的,上述的这些技术能够用来准确的检查相应部件的裂缝位置。与此同时,在整个结构检测的过程中,通常借助于以下几种技术,并结合使用来共同识别结构的损伤状态。总之,其检测方法通常情况下有以下几种:射线检测技术,即利用射线对结构损伤情况进行相应的检测,从而识别结构缺陷的位置以及形状,进而可以准确的判断出结构损伤的实际情况;超声波检测技术,借助于脉冲波自身通过不同种类的介质能够产生反射的特性,与此同时,参照波在不同的介质材料中,相应的衰减程度不尽相同,由此能够针对材料中的不同种类的缺陷进行识别;声发射法,即用发射器将发射的弹性波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把电信号经过处理之后得到相应的特征参数,由此一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测结构材料缺陷的位置。

2.2整体检测技术

2.2.1动力特性识别法

众所周知,大纲结构发生损伤之后,其刚度以及质量等参数会在一定程度上发生改变,进而极大的影响其自身的动力特性发生相应的变化。与此同时,动力自身特性的改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当作结构损伤发生的标志,并以此标志识别结构的损伤,并准确的诊断结构的损伤程度。

2.2.2模型修正与系统识别技术

现阶段,系统识别法以及模型修正法是借助于模型构造优化约束条件以及动力测试方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修正结构的阻尼、刚度以及质量等特性,以至于其测试获得的结构响应基本等于最大响应,并逐渐将修正后的基线模型矩阵以及模型矩阵进行比较,以此完成针对结构损伤的识别与诊断。与此同时,该方法在处理子结构模型以及划分结构单元上具有诸多优点,但因为测试参数不敏感、测量噪声强与模型误差大等因素,也使的该方法在结构损伤诊断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约束。除此之外,现阶段模态试验测得的模态信息还不够成熟和完备,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特征方程求解中的不是很稳定。

2.2.3神经网络技术

目前,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主要是借助于模拟人体神经机理,进而进行分析与研究客观事物的方法。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兼具自我学习功能以及计算机并行计算能力,与此同时,该技术还具有强大的容错性,并且善于扩散、综合以及联想,借助于神经网络算法的墨水识别能够很好的解决模式损失以及高噪声等问题,使其已经成为了一项土木工程结构损伤识别与诊断的有效工具。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原理是借助于研究结构在各种不同状态下的相应反应,从而相应的提取出结构的特征值,进而以神经网络输入向量当作结构损伤敏感的参数,再相应的输出结构的不同损伤状态,并逐渐有序的建立起输出损伤状态以及输入参数之间的特征关系,与此同时,训练后的神经网络有着模式分类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结构损伤的模式。除此之外,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自身特性决定其具备强非线性的映射能力,从而极大的适合于非线性模式分类以及识别,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和模型修正法相比,前者的适用范围更加广泛。

2.2.4遗传算法技术

上世纪中期,提出了遗传算法技术,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参照达尔文进化论中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原则,从而找寻其中的最优者,与此同时,能够用此方法进一步得到满足要求的最优解。通常情况下,遗传算法不需要借助于连续性的信息,一般的,只需要计算各目标解,并借助于共同搜索多个线索的方式,从而对目标解进行优化,总之,遗传方法适用性强,且操作简单。因此,能够在信息量相对较少的情况下,从而借助于遗传算法来判定结构损伤程度以及位置,就算是结构的模态信息偶尔丢失了,借助于遗传算法也会发挥其损伤诊断以及识别能力,进而不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土木工程知识结构篇8

在这种情况下,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把办学目标定位在“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坚定不移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人才培养道路”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其人才培养宗旨是立足广东,面向华南,为区域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服务,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富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混凝土结构课程包括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和混凝土结构设计两大部分内容,是土木工程专业中最重要专业课程之一。与很多相关专业课程有密切联系如高层建筑结构、砌体结构、建筑结构抗震等等。因此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整个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那么如何在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中体现实践教学、产学结合,达到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成为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教师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实践。

2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知识结构

目前,绝大部分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都存在“老的老,少的少”现象,即由两三个退休的老教授和大部分年轻的硕士毕业生所组成。教师的年龄结构很不合理,教师的梯队很难建设,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也不合理。这样的师资队伍很难满足我们要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尤其是土木工程专业要体现实践教学、产学结合的需要。因此加快引进实践经验丰富,高水平的教师成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同时,注重培养年轻的教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大部分年轻的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直接到高校教书,缺乏实践经验。而土木工程专业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水平,还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才能更好满足教学需要。因此要求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要利用寒暑假期等相对较长时间到一些企业如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进行实习,积累实践经验,同时更好把理论知识如何应用到实际的情况教授给学生。另外,建议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积极报考相关的注册师考试,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和学习掌握国家的最新规范内容,一方面可以满足学院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3整合教学内容

由于每门课程教材的编写都是在本课程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下进行的,所以从整个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上,混凝土结构课程教材内容难免会有与其他课程重复的地方。这就非常有必要对教学内容整合,把在其他课程已经讲授过的内容罗列出来,在教学过程对这部分内容仅进行简单回顾,甚至不讲。节省的课时用在实践教学及其他内容上。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在《材料力学》、《土木工程材料》等课程已进行了详细介绍;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已经单独作为一门课程开设;多高层框架结构设计在《高层建筑结构》课程有详细讲解。

4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从“满堂灌”、“填鸭式”、“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法转变到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上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4.1应用案例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结合实际工程例子,讲解课本的理论知识。比如在讲梁的分类时,结合一些实际工程图片,告诉学生那些是悬臂梁、简支梁、外伸梁、两端固定梁、过梁、圈梁等等。再如讲解受弯构件受力三个阶段、三种破坏形态,可以考虑应用一些商业软件,把整个过程在形象再给学生看,加深学生的理解。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更好把课本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程联系,增加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2重视实践教学,坚持产学结合

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工作,实践性较强。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实践、走产学结合的路子。而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是与实际工程相结合的主要环节。本课程有“钢筋混凝土楼盖设计”、“单层工业厂房结构设计”两个课程设计。本课程与毕业设计也有紧密联系,学生毕业设计的计算书内容大部分要运用混凝土结构的知识进行计算。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是训练学生掌握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查找和使用设计规范、设计手册、建筑图集等专业资料的能力的关键一课。

5改革考核学生的方式

目前大多数科目考试采用闭卷的形式。但是由于混凝土结构课程包括很多基本理论、公式、图表和构造要求等等.如果仍采用闭卷的形式会学生只会死机硬背一些公式,而没有真正理论公式的内容和含义。因此笔者建议可以尝试闭卷和开卷相结合进行考核:对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部分可采用闭卷的考试形式;对于图表、公式的应用和构造要求部分可以采用开卷的形式,开卷时可以参考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只许带教材或相关规范。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理解并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加强了学生学习和查找规范的意识。

6结论

本文基于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对本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沈蒲生,梁兴文.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土木工程知识结构篇9

1.1 学生的问题

高中是死记硬背的填鸭式教学,千军万马只为了挤上大学的独木桥,语数外加上其他几门,从进入高中开始便是一张又一张的卷子,加上高考全是笔试,只要理解和背诵,靠着书上的公式解开一题又一题,如此长时间的学习模式,让学生造成了思维定势,让他们以为学习便是理解书上的知识,而后套用公式去解决问题,这严重的限制了学生们的创新思想和动手能力,土木工程的学习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要动手去进行实验,去实践中才能获得真知。学生们失去了主动能力,只会被动的接受,不能主动积极的接受,更惶论积极主动的进行实验,这样的学生只能纸上谈兵,一旦到了用时便会手忙脚乱漏洞百出,这不是我们所希望能培养出来的,社会需要的是动手和动脑能力同样卓越的人才。

1.2 教学资源方面

我国有很多的大学院校都开展了土木工程专业,这是件值得欣慰的事情,但未必所有学校都为了这项专业的开展做了充分的准备,他们以为开展土木工程专业跟其他的许多专业一模一样,有教师和课本以及教室就可以,按照课本按图索骥,让学生去理解大量书中的知识,去死记硬背,忽略了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与土木工程专业大量开展的同时,优秀的师资力量缺乏这个问题也渐渐凸现出来,肉少狼多,一个优秀的教师需要大量的时间才能培养出来,这也为实验教学的开展带来了许多的困难,与此同时,许多开展了土木工程专业的学校资源设备并不能跟上教学实验的需求,土木工程实验教学所需的设备相对偏贵,很多学校便只选择一些在预算之内的,放弃了其他的,这严重的限制了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的开展。学校的经费预算不够,土木工程的实验教学所需要的经费较多,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器材的购买、维护以及更新,还包括了各种实验构件的制作,而且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很多构件一般都职能使用一次,因为土木工程很多实验属于破坏性实验,导致各种配件不能够重复使用,消耗量大,使得本来紧张的经费更加捉襟见肘。土木工程的教学经费大多是来自学校的投入,但土木工程实验教学却是十分消耗资金的一块,这使得资金问题日益严重。老牌的学校专业器材过于成旧,没有更新换代,新建专业的学校买不起教学器材和配件,这都严重的限制了实验教学的开展。

这种种的限制条件结合在一起,使得土木工程结构实验教学只能作为辅助手段来巩固专业理论课所学到的知识,实验教学的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实验教学只能够局限在一个小的范围内,变成理论知识的附庸,不能让学生们主动的动手去发现,去理解,进行创新实验,严重的限制了优秀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

2 土木工程实验教学问题的探索和改革

2.1 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学生作为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的主体,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认知,那么其它的改变也毫无益处,土木工程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而不是大多数学生认为的那样,实验教学仅仅只是土木工程的衍生品,只要将理论知识死记硬背便可以,导师要努力让学生们想要主动的动手去做,去研究。在这一方面,学校可以大力开展试验,培养起学生对试验教学的兴趣,同时强调实验教学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性,学校可以通过开展讲座等一系列的活动提高学生们对于试验教学的重视,让他们加深对实验教学的认知,同时,要带学生进入社会实践,让他们参观一些工程,加强他们对于实验教学的好奇心和参与性,通过一系列的手段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入土木工实验教学。学校可以开放实验室给学生自主实验,通过教师的指引和书本知识,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去进行一些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主动积极性,学校可以增设开放性实验,通过开放性实验,学生需要积极主动的去参与,去寻找实验必须的资料。同时,应该将实践与实验相结合,学校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教师的科研项目,这从一定的方面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动手能力和主动性,也从一定的方面缓解了实验室资金的紧张,而且教师的科研项目成功后也可以为实验室带来更多的资金,一方面解决了资金问题;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学生的见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增长了学生的见识,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2.2 学校加强对实验教学的重视

土木工程知识结构篇10

主要课程:高层建筑设计、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房屋建筑学、建筑制图、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设计、建筑工程CAD、材料力学、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工程造价与计价原理、建筑设备、水力学

核心知识领域:力学原理和方法、专业技术相关基础、工程项目经济与管理、结构基本原理、施工原理和方法、计算机应用技术。

土木工程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土木工程知识结构篇11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相关科学技术的统称,它力图培养应用型的工科专业人才,主要通过学习培养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够熟练掌握土木工程学科基本知识和理论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要具有一定的研究开发和项目规划能力,能够从事与土木工程相关的设计、施工及管理工作。

2.高校土木工程教学的培养规格。

首先,在德育方面。通过学习土木工程专业。树立专业学生的远大理想,为步入工作岗位奠定重要基础。同时应该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思想品德,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刻苦钻研的实干精神。

其次,在智育方面。通过土木工程专业的相关学习,不断强化学生建筑工程、工程力学、结构分析和工程材料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同时应该具有计算机应用、工程制图、工程仪器使用等方面的能力,保证自己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后能够得心应手。

最后,在整体素质方面。土木工程是一个非常辛苦的专业,毕业之后的工作地点可能就是一些建筑工地等,因此,毕业学生除了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外,还应该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要有坚强的意志、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高校土木工程教学的主要课程情况。

高校土木工程的课程非常系统,主要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结构基本管理、钢结构、流体力学等十门课程,这些课程都为土木工程教学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能够保证学生在之后的工作实践中正确处理各种问题,从而保证土木工程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二、当前高校土木工程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从当前一些高校的土木工程教学情况而言,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木工程教学及土木工程人才的培养。

首先,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中,课程设计的弹性程度不够,很难从课程角度提高老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不能够紧跟实际研究情况,与生产研究的实际问题不相符合,出现脱节现象,不利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其次,教学方法单一。从当前土木工程教学的情况来看,课堂教学方法还没有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学生还是被动接受知识,阻碍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性非常不利。再次,土木工程实践教学的设计和实习情况有待进一步强化。从很多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实践课教学中的考核方法、内容设置还不够完善,还没能够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实验中心、生产单位及实习基地的作用,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毕业设计、课程设计中存在形式主义,这样就失去了实践教学的意义,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对之后步入工作岗位会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

三、创新高校土木工程教学改革的对策

1.制订合理有序的土木工程教学计划。

在土木工程教学中,制订合理完善的教学计划非常重要。首先,加强基础课教学,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必需的。所以,在制订教学计划的时候,应该重视基础理论课的重要性,最大限度地拓展专业面,主动应用型,不断扩大基础学科的范围,加强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不断强化实践课教学。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动手实践能力非常重要,因此,要不断强化土木工程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验、实习、毕业设计各环节的有序性、实用性和真实性,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最后,加强人文精神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管是哪个专业学生,都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所以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之后步入工作岗位奠定重要的基础。

2.健全土木工程课程体系。

土木工程知识结构篇12

提高土木工程实践环节能力,首先要根据新的知识结构构建人才训练模式,以知识为基础,注重培养能力。适应不同行业需求,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素质的原则在实践中加以锻炼。淡化土木工程各专业界限,体现不同专业方向相互交叉、渗透、融合的特征,让技术人员了解“大土木”学科的概貌,形成较高的立足点和较宽的视野。实践环节对于技术人员专业素质培养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职业道德和管理素养,培养与人共事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对测量、地质环节,以及工地参观、专家讲解等手段,进一步了解、认识土木工程产品的功能要求、内部结构、外部环境。通过建材试验、土力学试验、水力学试验、结构试验等试验课程,开展综合型和设计型试验,培养动手能力,训练专业技能;,掌握结构分析方法;通过生产实践环节,以建筑企业为依托,以工程项目为背景,强化专业意识和工程素质,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 土木工程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

大部分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年轻的技术人员眼高手低,究其主要原因,主要是在实践质量的监控措施方面薄弱,真正实践锻炼更少。土木工程专业具有涉及面广、综合性与实践性强,在实践中安排的生产实习时间较短,不利于技术人员系统了解一个完整单位工程的设计或施工过程,应该既涉及设计阶段的构成、内容及要求,又涉及施工组织与管理及各种工程的施工技术。积极参与工地施工活动,在自身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也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何使土木工程专业与实际相结合十分紧密,使技术人员牢固掌握理论知识,能很快适应工作,重要的是要加大实践环节比重,在人力和物力上加大投人,要加强对实践环节质量的监控,采取有效的实践质量监控措施是有必要的。在实践中,实践指导起着最重要的作用,要激发学习热情,了解本专业的发展方向,才能学到最新颖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创造机会熟悉行业的最新动态。鼓励不断创新,提高整体素质。学习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平面图布置、施工操作要领、项目经理部的组织机构及职能等。

3 加强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改善土木工程实践环节

工程施工质量是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基础,是项目施工的基本要求,对整体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针对土木工程施工特点,其质量控制工作需要以材料设备工艺等多方面进行控制与管理,以此保障土木工程施工质量,为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工程项目管理部要以企业技术力量、设备情况、工程要求以及工程所在地气候条件等的综合分析为基础,构建并完善施工管理质量控制体系 。目前我国土木工程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工作开展较为科学,其施工质量工作开展多是以工程技术交底文件为基础,针对影响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各因素进行质量管理工作。 以此为基础开展的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能够有效的对工程施工过程进行全面控制,保障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现代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施工进度控制是现代土木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重点,其对工程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工程施工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现代土木工程合同中,明确规定了施工进度与施工工期,施工企业延误工期将受到一定的经济损失 这也导致许多土木工程施工企业由于施工进度控制不当造成企业竣工结算中因工期延误而支付给甲方一定金额的赔偿,严重损害了工程施工企业经济效益。

现代土木工程施工中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较多,其中多数因素都能够在企业工程进度控制管理体系的管理下得到较好的控制。而许多企业工程进度控制不当其主要原因是在进行工程进度规划过程中忽略了工程所在地气候条件以及工程施工工期中气候因素对工程施工的影响,造成工期延误,影响了工程施工进度。 另外,由于土木工程施工企业机械设备养护工作存在的不足或备用设备不完善也会因设备故障而影响工程进度。针对这样的情况,现代土木工程项目管理部门在进行工程进度规划与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工程所在地气候条件对工程施工进度的影响,提前预留富裕时间减少气候条件对工程进度影响,有效保障工程施工进度处于受控状态,保障工程的顺利开展,保障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同时加强施工设备规划与养护工作的开展,根据施工进度规划在设备闲置期间加强设备养护,保障施工设备处于完好状态,避免设备故障而影响工程施工进度情况的发生。

现代土木工程施工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得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逐年降低,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做到施工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是现代土木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问题。因此,以科学的成本管理理念指导土木工程施工成本管理,有效降低工程施工成本成为了现代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部门的首要工作。 现代土木工程项目管理部门必须以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为基础,针对现代土木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对工程进行科学的成本控制与管理,有效降低工程施工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空间 。

保障工程施工安全一直以来都是土木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较容易忽视的问题,随着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土木工程施工企业对安全管理有了新的认识,认识到安全管理对施工人员的重要性,针对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难点,现代土木工程施工企业应加强有关安全防护设施的投入 ,加强施工过程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有效保障工程施工人员财产安全,降低安全事故支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针对土木工程施工特点,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临边防护设施加大检查力度,保障防护设施的完好,保障施工人员安全 。同时加大对施工设备的管理工作,严格执行专人操作规定 ,避免非设备操作人员操作设备造成的安全事故。 同时注重施工现场临电管理,有效保障现场安全 ,降低安全事故隐患,降低施工企业安全事故费用支出。

4 结 语

根据当前社会对宽口径、厚基础“大土木”人才的培养要求,实践是科研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重要环节,同时又是理论与实践改革的薄弱环节。土木类实践对工程实践环节能力培养的作用越来越大,我们应该加强实践过程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生产环节的质量,促进实践向着满足时代要求的方向发展,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土木工程知识结构篇13

Key words: civil engineering major;structural test;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1-0257-02

1 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及实验能力现状

土木工程专业的《结构试验》等重要的实践课程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因此,很多学生存在实践能力明显不足的现象,从而直接导致了大批毕业生不能够迅速的适应工作环节,更不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进行有机结合,最终缺乏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谈不上创新能力。

2 《结构试验》实验教学对土木工程人才培养中的

作用

①培养学生的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实践环节的动手能力。

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包括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敏锐捕捉异常现象的直觉能力及坚忍不拔、乐于奉献的精神等。

④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及团队合作精神。

作为未来土木工程相关的从业者,实验教学的诸多作用单靠理论教学是难以实现的。

3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在教学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①在整个土木专业中,实践教学对培养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观点将实验课看成辅助理论和验证理论的作用,实际则不然。实践教学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并且能够学以致用,这种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对于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科学试验作为知识创新的基础,而实践也是不断积累科学知识的过程,因此,实践教学除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外,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和提高综合素质。

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处于被动之中,缺乏主动性。目前,高校试验教学基本都具有完整的实验指导书,包括实验原理、过程、指标测试方法以及仪器使用说明和详细的实验步骤,由于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处于被动的操作中,从而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十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③实验教学与实际工程脱轨。大多数高校为了试验教学起到服务于理论教学、验证原理以及深化理论理解的作用,大多采用验证型和演示型试验,但这样却忽略了实际中无法忽略的因素,从而进行理想化教学,从而与实际工程不符,导致培养的学生根本不具备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④经费短缺。由于土木工程实践环节需要设备更新和维护的费用、制作试验构件的费用以及属于破坏性试验不能重复利用构件等,因此,土木实践教学需要大量的试验经费支撑才能顺利完成。由于高校的实践经费多由学校投入,其他方面的投入基本没有,受到学校经济情况的限制导致缺乏实践教学经费。原有土木工程专业院校的设备陈旧老化,因此很多项目不能及时开设或根本没有相应的实验室,新开设土木专业的学校无力购买设备等,都严重阻碍了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

4 《结构试验》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①使学生正确认识实践教学环节。虽然土木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很多学生却错误的以为实践教学就是为了辅助教学。因此,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学校可以邀请行业专家或者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以及工程单位的人员对学生进行宣讲。

②采用积极的实验教学方法。根据实验土木和基本要求,让学生自己动手查资料、制定实验方案以及分组讨论和处理实验数据,最终,以报告书的形式整理实验结果进行讨论交流,从而扭转学生的思想态度和被动意识,此外,为了变学生被动参与为主动实践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可以通过教师提问式、学生汇报式或小组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阐述实验现象。

③产学研三位一体相结合。提倡将教学、科研、社会工程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参与其中,使其得到符合工程实际状况环境的锻炼,逐步培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及吃苦耐劳的精神。积极为学生提供科研平台,开展科学研究第二课堂活动,建立业余科研小组,通过不同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在科研活动中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以培养其实验设计能力、实验组织能力和知识运用

能力。

④改革考核方法。考试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手段之一,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加大实验成绩所占比重,并在理论课考试中加强对实验方面内容的考核,对于平时实验课成绩不合格者,没有资格参加理论课考试。

⑤加大投资力度。在学校经费紧张的情况下,由于资源不能共享而造成有的实验形同虚设,只能作“示范性”演示。要争取学校主管部门的支持力度,论证加大实验教学环节的必要性,在有限的经费中尽可能多的增加对实验室的投入,同时实验教学人员应积极动手改进、维修保养设备,节约实验耗材,并多方筹措资金。

⑥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学水平。实验教师为了顺应与时俱进以及新的教学方法,必须不断的更新知识以形成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满足新的教学方法的需要,从而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的实验。

5 结束语

针对本文总结的实验教学的不足和改革探索的方法,除了有效提高《结构试验》教学效果外,还有利于培养出具有综合实践创新能力的土木工程专业化人才。

参考文献: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