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乡镇社区教育工作经验实用13篇

乡镇社区教育工作经验
乡镇社区教育工作经验篇1

《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市社区教育实验街道(乡镇)及实验项目名单的通知》(沪教委职成〔〕33号)所设立的市社区教育实验街道(乡镇)。各区县一般可按照社区教育实验街道(乡镇)数的30%进行推荐,最多不超过2个。

二、评选程序

由街道(乡镇)提出申请,经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并提出推荐意见后报市教委。我委将组织专家对上报材料进行评审,并在网上进行公示。在推荐、评估、评审、公示的基础上,经我委批准后公布。

三、评选条件

近三年来,市社区教育实验街道(乡镇)开展社区教育工作凡符合以下条件的均可申报:

1.对社区教育实验工作指导思想明确,有明确具体的实验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有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领导和办事机构,有专人负责,基本形成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基本形成社区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每年定期对社区教育工作进行检查。

2.形成街镇社区学校(成人学校)、居民区教学点组成的社区教育培训实体网络。社区学校(成人学校)使用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基本满足社区居民对教育的需求,居民区教学点做到全覆盖。

3.能充分利用社区内各类机构、团体、单位的资源为社区教育服务,实现资源共享。社区内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含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普通中小学校、幼儿园、民办学校)及文化、体育、科技等场所、设施面向社区开放。

4.街镇社区学校(成人学校)和各教学点都能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有线电视等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社区教育活动,有较好的培训效果。

5.开展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社区居民的教育培训需求得到基本满足,社区内各类人群的总体培训率达到70%,并且逐年稳步增长。

6.积极开展各种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活动,形成一定工作与创建制度,区域内参与创建工作的单位达到比例较高。积极组织与参加各类学习活动,形成一定的特色和品牌。

7.按照有关规定设立社区教育专项经费,超过所在区县街道(乡镇)的平均水平,落实到位,努力做到逐年有所增长,并建立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机制。有一支人员相对稳定、专兼职相结合,能适应社区教育需要的管理人员队伍和师资队伍,有一支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

8.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取得一定突破与成果并形成特色。重视开展社区教育的探索与研究,积极参与市、区有关课题的研究。

9.社区教育工作成效显著,提升了街道(乡镇)市民文明程度,促进了和谐社区的建设。

四、报送材料

1.报送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对每个推荐社区教育示范街镇的推荐意见。

2.报送所推荐的社区教育示范街镇年的工作总结及其相关材料。

3.《市社区教育示范街道(乡镇)申报表》(见附件二)。

以上申报材料书面一式两份,同时报送电子版本。

乡镇社区教育工作经验篇2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4月25日

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而社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一种寓教育于服务、管理、文化活动为一体的大教育,在满足市民最基本的学习需要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十报告中并多次提及城镇化,并将其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载体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城镇化建设从内容上讲,主要包含了三种形式的转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和农业产业化。其中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就是实现农民市民化,而阻碍和制约农民市民化的这一进程的就是农民的自身素质。因此,农村社区教育成了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关键。本文以江阴市为例,通过对江阴市社区教育学校的走访、调查,探析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问题。

一、江阴市社区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江阴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社区教育的发展既取得了很大发展,也存在着不少困难与问题。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民如何融入新生活?融入城镇化的农民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劳动力受教育年限怎样提高?农民市民化后的富裕劳动力怎样解决就业?江阴人把目光投向了教育,在农村社区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形成了以17所乡镇(街道)成人教育中心校为主阵地的农村社区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江阴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基础设施支持、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但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江阴市城镇化进程中的社区教育面临着更大的机遇的挑战,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与实践。

(一)乡镇社区教育中心现状

1、建制情况。江阴市是一个县级市,共有14个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依托14个乡镇(街道)的成人教育中心校实施“成教、党校、社区教育中心”三块牌子一套班子的模式,由江阴市教育局和所属乡镇双重领导和管辖。

2、人员配置情况。目前,江阴市社区居民有1,911,538人,居委会(村)总数315个,家庭总数470,433个。14个乡镇(街道)的专职教师和管理人员178人,社区支愿者有30,278人。在人员编制需求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3、基础设施情况。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多数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依托成人教育中心拥有较好的办学硬件设施,能够满足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需求,开展当地产业特色教育活动。

(二)乡镇社区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1、社会对社区教育认识有偏见。一方面很多人认为乡镇社区教育是个无所不包的大拼盘,只要隶属在社区内的什么都可以纳入,社区教育工作者整天就干着婆婆婆妈妈的工作,无须经过专门的培训;另一方面缺乏对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职责和任务的理解,实际上乡镇社区教育工作者肩负着社区教育的工作非常繁重,不仅承担着当地居民的文化提升、技能培训,还承担着政策法制宣传与文化娱乐的熏陶等任务;从教育形式上不仅有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教育内容上有学历教育、职业资格教育、闲暇文化生活教育。由于以上原因,形成了社会对社区教育的认识的模糊、肤浅甚至偏见。

2、社区居民认知度低。我国社区教育发展起步晚,发展速度也相对缓慢,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人们对社区教育的认知度低,很大一部分人不能从国家长远利益的视角来认识社区教育的重要性,也认识不到社区教育是构建优质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农村(包括江阴市农村),农民对社区教育的意识受传统农村、农业概念的影响,认识不到社区教育对促进全民素质、推进经济和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部分领导还存在“小教育”的概念,只注重学校教育、学历教育,因此社区中大量有益的社会教育活动经常被忽视,甚至遭到排斥。此外,由于农民经常生活在相对稳定、封闭保守的文化氛围中,习惯在缺少竞争的乡镇经济模式下劳作,对知识和技术的需求并不十分强烈,还没有形成自觉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有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社区教育,对社区教育毫无概念。所以要提高领导和所有社区成员的认知度,才能促进农村乡镇社区教育的发展。

3、社区教育制度机制尚不健全。社区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支撑。由于江阴市社区教育特别是乡镇社区教育发展历史短,成长任务重,处于探索和积累经验阶段,相关的具体政策、配套设施和实施细则还不够完善,在法律法规层面还缺少设计和安排,使社区教育还停留在一般工作层面,没有真正形成制度保障的工作格局。

4、社区教育资源缺乏和利用不合理。首先,由于社区教育运行体系不够完备,例如体制的不完善、运行机制的不流畅,造成了社区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没有完全实现资源的重组和整合,资源体系和普通教育相比显得比较松散;其次,师资力量不足是乡镇社区教育资源中最大的问题,专职教师少,文化程度偏低,总体学历不高,没有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很多教育形式都没有很好开展,科技文化教育更为缓慢,这种现状严重地制约着拓展乡镇社区教育的内涵和提高服务质量。

5、管理水平差,工作效率低。各乡镇社区教育工作者基本都是各乡镇成教中心的教师和管理人员,这些人员基本来自于当地中小学的文化教师或管理者,在中小学工作基本上有10年左右时间,在工作风格和思维模式上大多有了一定的定势,当再来接触新生事物―社区教育的时候,他们往往仍以固有的模式思考和办事,从而导致工作效率的低下。而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社区教育的任务不断加重,对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者必须身兼多职,既要做成教工作,又要做党校方面的工作,还要做好社区教育工作,并且必须具有专业的技能和管理能力。一个社区教育项目不仅需要做好计划、申报、宣传、发动,还要做好组织、实施,最后完成总结、评估。这些农村社区教育工作者角色虽已转变,但思想、工作模式没有很快适应,特别是在目前新的绩效机制下出现了“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

二、江阴市乡镇社区教育发展对策

目前,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乡镇社区教育发展的研究总体上还比较薄弱,虽然有一些社区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对社区教育进行了一些研究,但对社区教育理念不明确、发展定位模糊、发展模式不适应时展需求等问题是严重影响社区教育发展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针对社区教育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应采用切实有效的措施,大力推进社区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为城镇化建设做出贡献。

(一)强化政府在社区教育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政府在社区教育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政策设计和宏观调控的渠道,指导和支持社区教育发展。农村社区教育是一项涉及全体社区人员的系统工程,要实施农村社区教育,思想认识是个重要问题,各地党委和政府须充分认识社区教育在推动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按照城镇化建设发展的需求,将社区教育纳入城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使之与城镇化建设一起步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建立市(县)统筹,各部门分工负责,逐步形成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的多种教育形式,相互融通、资源共享、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村社区教育的整体效益。

(二)社区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相融合,使成人教育成为社区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中坚力量。社区教育和成人教育相融合的设想是:在各乡镇社区设立一个社区教育管理机构,一方面了解收集社区成员的学习需求信息,并及时向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发送社区成员学习需求信息,为学习者提供一切所需的学习机会,构建一个“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实现“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的和谐社会宏伟目标作出贡献。而高等教育办学机构则按照社区教育服务管理机构提供的学员学习需求信息,结合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为社区成员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社区成员则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教学班、培训班进行学习。

(三)建立健全乡镇社区教育事业的经费保障体系。乡镇社区教育开展工作离不开经费的保障,因此,应提高认识,切实建立各乡镇社区教育事业经费保障体系。政策层面应进一步改变观念,纠正重基础教育轻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倾向,按照标准按时投入经费,按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按照财政发展情况适当逐步提高社区教育经费比例。

(四)发挥远程教育在社区教育中的优势,推进数字化学习平台。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互联网、电视、广播等传播媒体也纷纷产生,现今信息技术已融入到社会各个领域,信息技术在社区的发展和普及以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完善和发展,为终身教育体制下的社区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条件和和支持,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信息资源。针对教育资源不均、社区教育信息化投资渠道单一、各地方信息化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教育信息化工作者和相关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缺乏规范性,培训内容和方式较单一。为尽快摆脱信息贫穷状态,就要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在社区教育中的优势,建立现代信息网络,利用远程教育的各种资源,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满足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让社区居民足不出户通过网络来选课、学习和反馈意见,解决学习中碰到的疑难问题,提升社区居民的自身素质。

(五)推进社区教育广泛开展,进一步提升社区教育内涵建设。我们江阴市在2010年就成为全国68个社区教育示范区之一,并顺利通过了评估验收。在此基础上,我们江阴市必须要在城镇化进程中进一步加强农村社区教育内涵建设,农村社区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文明素养等综合素质,将纯上课的“教学者”转变为能主动出击、积极宣传、拓展项目、精心组织的“管理者”。对社区教育工作者实行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考评结果与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绩效挂钩,不断提高农村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特色发展,打造品牌,扩大影响,建立和谐、文明、先进的新型社区服务,为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各类社区群体服务。

(六)加大社区教育和国际交流合作。江阴市经济名列全国百强县前茅,与其他西部县级市相比,经济实力还是占了一定优势。所以要把江阴市社区教育发展率先纳入国际化范畴,促进江阴市社区教育和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发达地区的社区教育先进理念,结合我们江阴市的实际,构建成具有江阴特色的社区教育体系,争取在全国起好表率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陈乃林.终身教育理念观照下的社区教育[J].成人教育,2008.

乡镇社区教育工作经验篇3

一、乡镇成人教育总体管理工作模式创新

(一)强化宏观制度支持

一是加强市县教育部门的角色。各地区应加强市县教育部门在教育服务和经费统筹的角色,以市县教育部门为主的管理体制帮助解决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不足和教师工资拖久的情况。二是改变办学体制。乡镇成人教育必须端正办学方向,转变教育观念,并且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三是结合农业、科学和成人教育。乡镇成人教育除了为地区经济发展培养实用人才,并且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构成为“三教一体”农村办学体制。四是发挥乡镇成人教育的多种功能。乡镇成人教育应具有多元化的功能和目标,学校和地区政府必须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学水平使社会能更有效运作。五是争取各级政府支持。积极获取各级政府支持是促进乡镇成人教育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有效途径。除此以外,增加教师工资和专业发展同是有效发展乡镇成人教育的方式。

(二)强调双重教育体系

成人教育原本就是教育体系、教育制度创新的产物。她从传统的学校教育体系和制度中脱胎而出,因而她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教育的文明进步;同时她又是伴随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现实劳动者、广大民众素质提高的急需而生,以其“直接…有效”的服务特性深得青睐,如此她又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社会的文明进步。这就构成了成人高教的“双重性”。没有对传统教育制度、体系的创新,成人教育便无缘出现,更难言成长、壮大。缘于普教别于普教,正是成人教育生命的根。她将教育与社会紧密结合,肩负着多重服务功能,紧紧服务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事业发展,服务于两个文明建设,推进社会民主化进程,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三)强化时代性

站在时代高度,把握时代需求,伴时代而行,随时代而壮,这是成人教育在改革开放的沃土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这一经验充分说明,成人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必须主动适应时代变迁、时代需求,在追逐时代潮流中发展壮大。要紧跟时代、把握时代,首先要认识时代,关注时代的变化,辨析时代的特点。当今,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已显端倪、信息社会已具雏形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显著特点是“多变”“快变”“不确定”。成人教育要适应时代变化、适应时代要求,把“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响亮口号变成实际行动,关键在于通过改革、创新,提升优质服务效能,再塑成人高教育新体系。这个新体系要以现代教育观、终身教育观为统领,以继续教育为重点,以促使人们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增长才干、充实生活为内容,在优化学习手段、提供多样化学习形式为途径,以适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终身学习需要、促进学习化社会为目标,以自主办学、弹性管理为机制,以制度创新建设为保证。

二、乡镇成人教育课程规划工作模式创新

首先,任何课程的设计均应关注课程的目标和理念,成人教育课程中的理论也非常强调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社会政策等因素的探讨与分析,通过这些学理的分析与因素的探讨,可以进一步理清课程设计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就乡镇成人学校而言,推动知识解放和建立民众社会是其发展上的两大核心理念。因此,其课程的选择应激发民众社会的理想,鼓励乡镇参与的精神,由这一哲学理念建构出来“生活技能课程”和“农业技术课程”,目的在培养具有系统教育涵养的通识教育人才。鉴于乡镇成人学校课程规划在理念与实践上会产生一些落差与矛盾,因而课程设计首先需要针对哲学上的理念进一步加以理清,并针对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特性加以有效的区别,却不牵强要划分明确的界线,且了解这种分类的限制;其次,在课程的定位方面需要考虑心理学、社会学,以及社会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进一步将乡镇成人学校课程加以清楚地定位。

其次,乡镇成人学校课程在实践上存在落差,这一方面可能是规划理念与理论上所产生的缺失,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乡镇成人学校在现实环境条件上的不足,包括乡镇成人学校在经费上的不足、在人力上的欠缺、在专业上的培养不够、在组织架构上的不科学、相关教学资源及针对乡镇成人学校理念与大众的连接等方面不足等原因造成。因此,乡镇成人学校在组织行政与管理方面首先需要突破,也就是说,应该针对定位清楚的乡镇成人学校课程的实践过程,坚持贯彻执行的方向,也就是要针对课程规划的运作机制加以检讨,强化课程规划人员的专业素养,针对各类学程与教学设计,邀集各领域教师及教学能手,组成跨领域的课程审查小组,针对课程分类、教学内容,以及课程与乡镇成人学校核心理念、课程与该乡镇成人学校特色的连结性等,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逐步形成课程规划共识与课程实施内涵。

三、乡镇成人教育人力资源工作模式创新

(一)提高乡镇成人学校教师质量和待遇

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是成人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工作。优良的成人学校教师也需要通过国家考核制度,获取教学资格和认可。目前不少乡镇成人学校仍然未能全面聘任具备国家水平的教师和学校行政人员,偏远地区仍然依赖民办教师和一些没有全面接受教育专业培训的教师和行政人员进行教育工作。乡镇成人学校教师质量极有需要提升和改善,以利于教育革新和未来发展。另外,由于农村地区的办学条件有限和薪酬偏低,对于资深教师和高校毕业生并不吸引,这些现象均导致了师资素质参差不齐。虽然自上世纪90年代起,农村地区拖欠教师工资情况得到了有效改善,但是至今农村地区成人教育教师待遇仍然十分微薄,不仅办学条件差而且工作艰辛。因此,提升教师待遇是改善教师质量的一个重要策略。另一方面,借助政府政策,乡镇成人学校需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乡镇成人教育工作,并强化自身原有教师的专业教育培训和学术交流,以确保乡镇成人教师专业地位和教育质素。

(二)营造知识管理环境,孕育乡镇成人教育教师的知识管理能力

随着信息科技的提升,信息媒体影响了学习形式并借此来培养人才。学习环境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都能使学习者获得想要学习的内容。要提升知识管理能力,除了要靠各种研习和培训外,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师工作的场所,营造出一种知识管理的环境,使成人教育教师可以在其中创新知识,分享知识,累积知识,并且应用知识,以解决教学上的问题,提升其教学效果。所以最好能组成含有虚拟学习、制作进修课程、培育指导者等人员的组织或团队,协助成人教育教师营造出一种知识管理的环境,这样才能长期有效的帮助成人教育教师提升其知识管理能力。

四、乡镇成人教育信息化工作模式的创新

(一)乡镇成人教育数字学习网络的运作

乡镇成人教育数字学习网络的运作策略,应包含:科技应用与辅助学习机制、虚拟团队的运作策略两大方面。具体来看,应涵盖如下内容。

一是结合科技与辅助学习机制推动乡镇成人教育数字学习。网络科技工具的使用有多种型态,其在成人学习上应用最广的分别是:电子邮件、布告栏系统、邮件式电子讨论群组、使用者讨论群或新闻讨论群、互联网和电脑会议。乡镇成人教育数字学习网络科技在促进成人学习时最广为应用的辅助学习策略为:运用电子导师、电子伙伴及电子学习社群等机制,以培养学习者的反思学习能力;借助网络环境中同学、教学者、专家学者、实务工作者间的互动,增加学习者对自身学习信念、学习策略、学习经验及学习资源的应用,进行批判与反思的机会。同时,网络环境也可运用反思日志写作、历程档案、个案导向、探究导向及伙伴导向等不同形式讨论活动,以促进学习者反思能力的成长。

二是乡镇成人教育数字学习网络的虚拟团队运作策略。数字化学习网络必须要以虚拟团队的组织架构,通过共同标准开发共享式课程软件,借助教学资源的再利用与共享,以降低课程软件发展成本、缩短发展时程。虚拟团队发展数字学习课程软件的运作方式,包括:由教育政策制订人员、远程教学实验学校、标准制订人员、课程规划人员、教师和学习者等所组成的核心团队,通过共同的标准,跨越时空限制完成所需的课程软件,让使用者可借助网络取得所需课程软件,在不同作业平台上获得相同的学习效果。

(二)建立乡镇成人教育数字学习网络伙伴组织的合作策略

乡镇成人教育数字学习网络伙伴组织的成员,除了原有的乡镇成人教育伙伴之外,其核心伙伴应包括:地方产业和经济组织网络、电脑信息产业、乡镇成人教育数字化网络中心、区域性大学院校、系统设计团队及与其他乡镇成人教育网站进行联结,以共同创造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提供乡镇成人教育数字学习网络的服务,包括:建立“乡镇成人教育信息交换中心”;提供各项信息应用服务;组织乡镇成人教育数字学习研究会或研讨会;发行电子报、出版品和线上学习教材;建立“咨询和科技专家指导群”;定期评估乡镇成人教育数字学习网站的效能;共同创造一个能促进乡镇成人教育创新发展的线上信息。

在面对成人学习的思潮,每个人都必须持续积极学习,培养学习的技能,方能应对社会快速变迁和挑战。每个人必须具备成人基本教育的素养,才足以实践身为民众的社会责任及义务。从国家社会角度来说,进步主义成人教育学者认同成人基本教育的目标在于增进个人生活经验和促进社会进步,成人为应对社会变动需求,必须适时获取新知,以与其并驾齐驱。因此,国家有必要投入相当的经费与人力,推展乡镇成人基本教育,以提升全民教育水平,进而带动新农村建设的快速进行,进而驱动国家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宗水.浅谈加快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创新[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6,(04):39-40.

[2]黄伟.小议成人教育的教学管理模式与创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4):166.

[3]胡凤英.论成人高教的教育创新[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01):118-121.

[4]张珏.浅析成人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途径[J].今日科苑,2009,(12):273.

[5]张立岩.当前我国成人教育发展思路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5,(13):507.

[6]乐一,孙思忠.试论成人教育教学改革[J].华章.2011,(08):141.

乡镇社区教育工作经验篇4

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由于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我国的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半数以上。农村、农民等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其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也在农村方面。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开发乡土教材,为当地的农民提供培训,提高农民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提高他们在农业或生产、生活方面的技能,不断提高乡镇社区人们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激发人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优化乡镇本身的经济结构,为当地培养经济建设的人才,促进乡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有助于协调社会的发展,有助于乡镇社区人民的个性发展。不同的乡镇地区有其自己特殊的文化需求和生活轨迹,其民众在个性、生活方式、行为模式、价值观念等等都会有着不同之处,因此,乡镇社区的教育中心根据自己本地的实际生活需求、人民资质、特征进行深入地了解和调研,再开发出具有本土特色的乡土教材去对本社区居民进行培训,更有利于人民的自主选择性,使他们在满足个性需求的同时可以得到学习的机会和培训,在学习中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二、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开发乡土教材与培训的原则

实事求是,结合乡镇社区当地的实际需要。在开发乡土教材和对人员进行培训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不能盲目借鉴成功的经验和案例,要因地制宜地开发适合本地经济建设和人们生活、生产、劳动需求,尽量满足本地人们和经济法学的现实情形,既能为现实的经济发展服务,又能反映本地文化的特色,兼具知识性、实用性和操作性,把握好地方特色,发挥社区教育资源的优势[1]。

实践为先,提高乡镇当地人民的操作能力和水平。社区居民的教育与培训包括了已工作的成年人,对他们来说,过于理论性的知识和培训难以引起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操作性强、实用性强,具有实践意义的培训和教育才更有吸引力和价值。因此,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在组织教材时注意知识性和技能型的结合,让当地的人们可以学以致用。

制度化,深入浅出。开发乡镇社区教育的乡土教材是一个很巨大的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也并非随意收集一些资料就可以使用,这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因此,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整体制度作为保证,可以使工作有道可走,有规可依,可以提高社区教育资源开发的利用率和共享性。同时,开发的乡土教材涉及的层面要宽,但挖掘不一定要很深,注意民众的接受程度。

三、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开发乡土教材与培训的途径

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开发乡土教材与培训,要务求科学性、实用性、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结合。开发本土性的教材,并利用其对本乡镇社区人民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民众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社区教育中心在对民众进行培训时,要调动社区各方面的力量来发展社区教育,编写通俗易懂的乡土教材,如农业技能操作、缝纫、基础电脑操作等,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去培训,建造一支有知识、有技能的劳动队伍[2]。

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开发乡土教材与培训,要务求形式多样化、参与度高、具有本土特色。并利用其对本乡镇社区人民进行培训和教育,挖掘本地的文化资源和经济发展的模式与特征,结合多方面的力量编写出适应群众、贴近生活,多样化的乡土教材,满足乡镇社区民众教育的需要,合理配置乡镇社区内的不同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另外,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也应加大支持的力度,做好动态的调整、管理服务,做到从实际出发,解决实际生活需求。

参考文献

乡镇社区教育工作经验篇5

(一)提高乡镇成人学校教师质量和待遇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是成人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工作。优良的成人学校教师也需要通过国家考核制度,获取教学资格和认可。目前不少乡镇成人学校仍然未能全面聘任具备国家水平的教师和学校行政人员,偏远地区仍然依赖民办教师和一些没有全面接受教育专业培训的教师和行政人员进行教育工作。乡镇成人学校教师质量极有需要提升和改善,以利于教育革新和未来发展。另外,由于农村地区的办学条件有限和薪酬偏低,对于资深教师和高校毕业生并不吸引,这些现象均导致了师资素质参差不齐。虽然自上世纪90年代起,农村地区拖欠教师工资情况得到了有效改善,但是至今农村地区成人教育教师待遇仍然十分微薄,不仅办学条件差而且工作艰辛。因此,提升教师待遇是改善教师质量的一个重要策略。另一方面,借助政府政策,乡镇成人学校需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乡镇成人教育工作,并强化自身原有教师的专业教育培训和学术交流,以确保乡镇成人教师专业地位和教育质素。

(二)营造知识管理环境,孕育乡镇成人教育教师的知识管理能力随着信息科技的提升,信息媒体影响了学习形式并借此来培养人才。学习环境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都能使学习者获得想要学习的内容。要提升知识管理能力,除了要靠各种研习和培训外,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师工作的场所,营造出一种知识管理的环境,使成人教育教师可以在其中创新知识,分享知识,累积知识,并且应用知识,以解决教学上的问题,提升其教学效果。所以最好能组成含有虚拟学习、制作进修课程、培育指导者等人员的组织或团队,协助成人教育教师营造出一种知识管理的环境,这样才能长期有效的帮助成人教育教师提升其知识管理能力。

三、乡镇成人教育信息化工作模式的创新

乡镇社区教育工作经验篇6

二、具体目标

(一)提高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到2011年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3%;到2012年底,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4%;到2013年底,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5%; 学前特殊儿童和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园率有较大幅度提高。

(二)增加投入,加快幼儿园建设步伐。加强对幼儿园设点布局的管理,纳入本辖区总体规划。加大政府投入,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到2013年底,共新建、改建和扩建幼儿园84处。

1、2011年幼儿园建设目标。全县新建幼儿园12处,即清泉街道办事处中心幼儿园、柳林镇大梨园头幼儿园、北陶镇欧庄幼儿园、桑阿镇吕庄幼儿园、东古城镇田马园幼儿园、梁堂乡李梁堂幼儿园、范寨乡范寨幼儿园、甘官屯乡王二庄幼儿园、烟庄街道办事处赵辛庄幼儿园、万善乡中心幼儿园、城区幼儿园2处;改建幼儿园8处,即柳林镇中心幼儿园、贾镇中心幼儿园、斜店乡中心幼儿园、定远寨乡黎巴嫩幼儿园、辛集乡中心幼儿园、兰沃乡中心幼儿园、店子镇东大幼儿园、商业局联办小学幼儿园;扩建幼儿园13处,即清泉街道办事处第二中心幼儿园、清泉街道办事处刘村幼儿园、北陶镇中心幼儿园、清水镇汤村幼儿园、定远寨乡千户营幼儿园、店子镇董当铺幼儿园、店子镇化村幼儿园、店子镇里固幼儿园、店子镇张固幼儿园、万善乡王段幼儿园、冠星幼儿园、实验小学幼儿园、实验幼儿园。累计投资2011万元。

2、2012年幼儿园建设目标。全县新建幼儿园7处,即崇文街道办事处中心幼儿园、桑阿镇任菜庄幼儿园、梁堂乡安庄幼儿园、烟庄街道办事处后十里铺幼儿园、商业局联办小学幼儿园、城区幼儿园2处;改建幼儿园9处,即柳林镇元造户幼儿园、北陶镇肖城幼儿园、清水镇姚行幼儿园、斜店乡斜店幼儿园、范寨乡沙王庄幼儿园、甘官屯乡张官寨幼儿园、烟庄街道办事处梁辛庄幼儿园、店子镇中心幼儿园、万善乡田平幼儿园;扩建幼儿园7处,即清泉街道办事处代屯幼儿园、贾镇光彩幼儿园、定远寨乡李海子幼儿园、范寨乡西邢庄幼儿园、兰沃乡曲村幼儿园、冠星幼儿园、实验幼儿园。累计投资1362万元。

3、 2013年幼儿园建设目标。全县新建幼儿园5处,即崇文街道办事处八里庄幼儿园、贾镇张货营幼儿园、城区幼儿园3处;改建幼儿园9处,即柳林镇乔联幼儿园、柳林镇杨联幼儿园、北陶镇李元幼儿园、东古城镇中心幼儿园、斜店乡南史村幼儿园、范寨乡中心幼儿园、甘官屯乡七姓屯幼儿园、兰沃乡张庄幼儿园、兰沃乡韩路幼儿园;扩建幼儿园14处,即清泉街道办事处中心幼儿园、崇文街道办事处李八里幼儿园、贾镇马庄幼儿园、梁堂乡菜庄幼儿园、定远寨乡定寨幼儿园、辛集乡史庄幼儿园、烟庄街道办事处中心幼儿园、店子镇里固幼儿园、店子镇董当铺幼儿园、店子镇化村幼儿园、万善乡明天幼儿园、清水镇中心幼儿园、冠星幼儿园、实验幼儿园。累计投资962万元。「 1

4、做好县城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根据《山东省幼儿园基本办园条件标准(试行)》(鲁教基字〔2011〕10号)规定,新建住宅区应规划建设与居住人口相适应的幼儿园。原则上每5000人口的住宅小区应配建1所规模为6~8个班的幼儿园;每10000人口的住宅小区应配建1所规模为12~15个班的幼儿园。2011~2013年,建设4处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富华苑幼儿园、水韵新城幼儿园、赛雅新型社区幼儿园、金桂园幼儿园),同时,在县城区合理布局建设3处6个班以上规模、符合标准的公办幼儿园,满足学前教育发展需要。

5、各类幼儿园园舍建设全部达标。全县各类幼儿园建设要按照《山东省幼儿园基本办园条件标准(试行)》(鲁教基字〔2011〕10号)要求进行。活动室人均使用面积不低于2平方米,户外活动场地不低于4平方米(包括绿化面积),基本满足儿童活动需要。各级各类幼儿园的设施设备符合相关规定和安全、卫生的要求。市级示范园和市级乡镇、街道办事处中心幼儿园均要达到6个班以上规模,大、中、小班齐全;村级幼儿园在3个班以上规模,大、中、小班齐全。所有幼儿园班额为标准化幼儿园班额。新建幼儿园要严格按照标准实行三室配套楼房化建设,建设图纸需经县教育局审核。力争全县所有乡镇、街道办事处中心幼儿园达到省、市级示范园标准。积极推行“两餐一点”全日制办园模式,解决农村家长接送孩子不方便问题。

三、主要措施

(一)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学前教育发展的强大合力。各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要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统筹协调,健全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形成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合力。县教育局要完善政策,制定标准,充实管理、教研力量,加强学前教育的监督管理和科学指导。县编委要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县发改局要把学前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支持幼儿园建设、发展。县财政局要加大投入,制定支持学前教育的优惠政策。县住建局和县国土资源局要落实城镇小区和新农村配套幼儿园的规划、用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制定幼儿园教职工的人事(劳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和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政策。县物价局负责《收费许可证》办理,加强幼儿园收费管理。县公安局要加强对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的监督指导,整治、净化周边环境。县卫生局要监督指导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县妇联、县残联等单位要积极开展对家庭教育、残疾儿童早期教育的宣传指导。

(二)科学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学前教育资源。各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要统筹规划,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大投入,合理配置学前教育资源。一是每个乡镇、街道办事处都建设一所独立的、符合标准的公办中心幼儿园,小学附设的乡镇、街道办事处中心幼儿园应逐步剥离,独立建园,并合理配置公办幼儿教师。幼儿园服务半径一般控制在1.5公里内,与中小学布局调整、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根据人口、地理、交通等条件,以乡镇、街道办事处为单位统一规划。二是制定县城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和使用政策,严格落实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要求。县城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竣工后,应无偿移交县教育局用于举办公办幼儿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其用途。县城区幼儿园建设要充分考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三是扩大县实验幼儿园办园规模,到2012年底,增加室外活动、绿化、玩沙、玩水场地共计10亩。按省级实验幼儿园师生比(1:6)要求,增加公办幼儿教师57人,力争通过省级实验幼儿园复评验收。  2  

(三)狠抓规范管理,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1.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县教育局负责审批各类幼儿园,对符合办园标准的幼儿园进行评估验收,合格者依法颁发《山东省学前教育办园许可证》,建立幼儿园信息管理系统,并通过年检对幼儿园实行动态监管;未取得办园许可证和未办理登记注册手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2.进一步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管理,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按标准配备园长、教师、安保及其他工作人员,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与指导,完善设施设备。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掌握本辖区内民办幼儿园基本状况,优化新建民办幼儿园布局,积极鼓励有合法资质、良好信誉的社会团体、企业和公民举办幼儿园,加大引进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力度。3.坚持保教结合,提倡科学教育。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制定适合幼儿特点的保教内容和方法,抵制各种违背学前教育规律的商业活动和伪科学行为进入幼儿园;加强对幼儿园玩教具、幼儿图书的配备与管理,为儿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建立健全科学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不断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纠正小学化、学科化、成人化的倾向,保护和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求知欲,寓教育于生活、游戏,加强幼儿园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做好家园共育工作,使幼儿有一个快乐的美好童年。4.开展省、市级示范园创建活动。加强城乡帮扶结对工作,切实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促使学前教育资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积极开展学前教育科研,培养幼儿教师,加强信息交流,充分发挥省级实验幼儿园、市级示范幼儿园辐射带动作用。

(四)加强师资建设,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素质。1. 健全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把入口关。加大专业教师招聘力度,公开招聘具备条件的毕业生充实到幼儿教师队伍,中小学富余教师经培训合格后也可转入学前教育。合理确定师生比,城市师生比按1:10~15,农村师生比按1:15~20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2.加强岗位、学历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水平。县教育局要制订和完善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培训规划,按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将幼儿教师的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园长、教师培训,严格资格准入、持证上岗制度。3.注重引领,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以幼儿园为主阵地,培训教师的技能技巧、计划记录的撰写、案例分析与反思等。整合县内各园所的优质培训资源,发挥教学能手、教坛新秀、骨干教师的指导、带动作用,建立促使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选拔出一批优秀教师参加各级骨干教师培训。

乡镇社区教育工作经验篇7

一是实施综合配套改革必须突出发展主题,坚持有利于发展、强区裕民的原则。通过改革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通过发展促进改革。

二是着眼全局,坚持从稳定大局出发。保持社会稳定的原则。综合配套改革涉及到利益关系调整,必须从全局出发,认真落实政策,保护和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及时发现和化解各类矛盾,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三是稳妥推进,把握改革重点的原则。综合配套改革既要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又要突出乡镇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这个重点。按照“小政府,大服务”改革方向,精简机构,裁减冗员,理顺关系,大胆创新。提高工作效率,从根本上减轻财政负担和农民负担,从而把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四是民主决策的原则。涉及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和敏感问题,尊重实践。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科学论证,按民主程序决策。

五是协调一致的原则。局部服从全局,坚持整体配合。上下协调,形成合力,防止局部利益和部门利益干扰改革。

二、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1关于乡镇布局

综合分析我区乡镇布局、区位和服务城市的职能,区三个乡镇分布在市四周。这次改革不进行乡镇撤并,仍保持原有乡镇数量和名称,但各乡镇要结合这次改革精简机构,优化干部队伍,调整理顺职能,合理地做好合村并组后的完善配套工作,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优化、整合资源。

2乡镇党政机构设置

根据乡镇规模和实际工作需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乡镇党政机构设“三室一所”即:党政办公室、经济办公室、社会管理办公室和财政所。党政办公室主要承担乡镇党委、人大、政府以及共青团和妇联的各项日常工作,负责各项中心工作的组织和综合协调。经济办公室主要承担工业、农业、林业、水利和第三产业协调与经济发展相关的工作。社会管理办公室主要承担人口与计划生育、村镇规划建设、民政、民族宗教、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社会稳定、劳动和社会保障、科教文卫等工作,协调与社会事务相关的工作。财政所主要承担国有资产管理和财务收支等工作。

3乡镇事业单位改革

大力整合乡镇站所。改革后乡镇原则上设置“两个服务中心和若干站所”即: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畜禽防疫服务中心;每个乡镇设置农业站、林业站、水利站、计生站、文化站五个站所,按照公益性、经营性分类管理的原则。原农科站与农机站合并为农业站。乡镇服务中心、乡镇站所实行区乡双重管理,以乡镇管理为主的体制。利用非国有资产,依靠自有的技术和服务手段,面向农业、农村、农民开展有偿服务的经营性的单位,一律为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或中介组织,不再列为事业单位管理。

原则上实行专业归口,大力整合乡镇站所人才资源。以发挥专业人才特长。乡镇政府在调动人员时必须经区主管局同意、人事局批准方可调换人员,严禁乡镇自行调整站所工作人员,以保证乡镇站所人员素质逐年提高;站所人员不均的通过这次改革予以调整,将业务量少的站所的多余人员充实到业务量大、人员短缺的两个服务中心”和站所

4规范上级派驻机构

使用乡镇行政编制。法院、公安、司法、工商、地税、国土资源等部门可向乡镇派驻机构。工商、地税部门派驻乡镇机构原则上按经济区域设置。派驻乡镇机构的经费不得由乡镇承担。乡镇设立人武部。

5核定乡镇编制和领导职数

区三个乡镇均属较大乡镇,重新核定乡镇编制。经省政府批准。每个乡镇领导职数5名(不含武装部长、虚职和挂职锻炼职位)行政编制23个,事业编制35个。改革后,全区乡镇行政编制核定为69个,乡镇事业编制核定为105个。重新核定的事业编制实行财政拨款,编制数额由省实行总量控制,五年内不得突破。

实有人数71人,三个乡镇现有行政编制74个。其中,乡编制25个,实有人数24人;乡编制22个,实有人数21个;镇编制27个,实有人数26人。改革后每个乡镇行政编制为23个,乡需精简编制2个,精简人数为1人;乡将增加编制1个,充实人员为2人;镇需精简编制4个,精简人数为3人。

实有人数129人,三个乡镇现有事业编制105个。其中,乡编制35个,实有人数38人;乡编制35个,实有人数47个;镇编制35个,实有人数44人。改革后每个乡镇事业编制为35个,需精简人数为24人,其中乡需精简3人;乡需精简12人;镇需精简9人。

6实行竞争上岗制度和人员聘用制度

择优任用。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要按照岗位需求组织竞争上岗,乡镇机关公务员要按照职位实行竞争上岗。择优配备专业人员,留住业务骨干,并按照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的要求,实行全员聘用制。

7妥善安置分流人员

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全省乡镇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工作指导意见》政办发[]29号)及有关政策予以安置。保证思想稳定、不增加财政支出、不增加社会压力,对于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分流人员。确保基本生活的基础上,统筹安排分流人员,实现分流人员的平稳过渡,逐步消化。

1对富余乡镇党政领导干部。报组织部门同意后,采取以下办法妥善予以安置。一是担任乡镇“三大办公室”主任,保留原职级待遇;二是免去现任领导职务,离岗学习深造或参加区里的临时性中心工作,保留原职级待遇;三是对年富力强、熟知农村工作的副职人员,可安排到村一级任村书记;四是采取组织手段,调整交流。除上述安置办法之外,乡(镇)领导干部采取自愿报名,离岗、离职创业,享受区委、区政府制定的优惠政策。区委、区政府鼓励有能力的乡镇领导、干部领办企业或到企业任职,三年内保留原工资待遇;符合《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的提前离职、离岗条件,本人提出申请,经任免机关批准可以提前离职、离岗;经组织考核不称职或因健康原则不能坚持工作的免去领导职务。

2乡镇行政一般工作人员。提高综合素质;二是一定时期保留级别、工资等福利待遇的情况下,企业和村任职和自主创业;三是组织调整交流;四是符合《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的提前离岗条件,本人提出申请,经批准可以提前离岗;五是列编外待岗,等岗位出现空缺时,经考核优先上岗。

3对乡镇富余人员要进行分流。工资逐年递减,三年内完成,公司实行独立法人,自负盈亏。

乡镇还可通过其它有效途径安排富余领导和工作人员。

8转变乡镇政府职能

乡镇政府要按照“小政府、大服务”运行模式,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免征农业税改革试点新形势的要求。把主要精力转移到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努力建设服务型、法制型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乡镇政府的工作重点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区里要严格控制面向乡镇的检查、评比、达标活动。原区政府职能范围内的工作任务,改革后。不转移给乡镇承担;需要乡镇政府协助完成的工作,乡镇政府只提供服务,不承担责任;需区里和乡镇共同完成的工作,区里提供相应的经费保证,并赋予必要的权力。

三、推进区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1建立健全公共财政制度。区乡两级逐步建立健全公共财政制度。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要重点投向农村,并逐步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支出比重。原来由“三提五统”承担的农村社会事业经费纳入区、乡财政,打足预算,不留缺口。

2继续实行乡(镇)一级财政管理体制。本着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原则。从年起全区按照《市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乡(镇)一级财政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通昌政发[]1号)已经统一实行了乡镇一级财政管理体制,即:划分收支范围,体制收入按比例上解,超支不补,结余留用,一定五年”财政管理体制。乡镇一级财政管理体制经过两年的运转,运行态势良好,极大地调动了乡镇自主创业、自我发展的积极性,乡镇经济长足发展,乡镇财政实力增强,乡镇各方面工作都有很大起色。实践证明,乡镇一级财政体制有利于乡镇小城镇建设和乡镇经济发展,符合我区实际情况,经研究继续实行乡镇一级财政管理体制。

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一是加强上级财政部门对我区农村税费改革及免征农业税转移支付资金的管理力度,坚持预算审批制。保证不挤占,及时足额拨付。财政对村的补助经费,乡镇财政所要及时足额地拨付给乡镇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挪用。二是加强审计监督力度,区审计局负责对乡镇财政审计,区农村审计工作站负责对村级财务、村干部离任审计及村级转移支付资金审计。结合这次改革,区税改办将重新核定乡镇各项转移支付指标。三是严格执行预决算制度。乡镇年初要制定预算计划,支出项目要明细分列,各项支出要打足预算不留缺口。乡镇预算计划要报区政府审批。经乡人代会通过方可执行。

3合理划分事权财权。打足预算,不留缺口。

4明确财政支出责任。本着“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嫁给乡镇;区政府委托乡镇政府承办的事务,要足额安排专项拨款,不留资金缺口,不得要求乡镇安排配套资金;区政府制定的相关支出政策时,要充分考虑乡镇政府的承受能力。该乡镇负责的事情,必须由乡镇自行解决。

规范乡镇财政的收支。按照公益性、经营性分类管理的原则,区级要加强对乡镇财政的管理。大力整合乡镇站所。

四、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按照《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决定的意见》要求。

1落实地方政府分级管理责任制。区政府负责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规划、学校布局;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负责教职工队伍建设和教育经费的统一管理。乡镇政府负责组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治理校园周边环境等,积极筹措资金,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支持义务教育发展。各乡镇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要对外公示,接受各方面监督。建立政府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情况,研究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工作遇到问题。

2严格教职工编制管理。按照省有关部门核定给区的农村普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严格新聘教师录用条件,淘汰不合格教师。全区乡镇中小学教职工一律实行聘任制。

3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依法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规定。农村税费改革后上级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部分,统一纳入区财政年度预算,拨付区教育行政部门用于教育,依法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专题报告,并接受其监督和检查。确保农村税费改革后教育经费投入不低于税费改革前的水平,并逐年有所增加。调整优化教育投入结构,逐步提高义务教育投入占整个教育投入的比重,新增教育投入主要用于农村义务教育。教育经费实行部门预算管理,教职工工资由区级财政部门按国家规定标准统一发放。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由区财政按照省定标准统一拨付。建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专项资金。区、乡两级政府要从教育经费中划定专项资金,用于农村中小学校危房改造。切实做到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

4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区范围内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引导和鼓励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保证农村义务教育需要。本着“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原则,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育质量。

五、完善六项配套措施

组织相关人员制定具体实施意见。根据《关于研究探索化解乡村债务办法的指导意见》《省村级范围内一事一议筹资投劳管理办法》《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制度的通知》《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农商品价格和收费管理意见的通知》《省人民政府关于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欠税清理的意见》《省人民政府关于妥善解决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意见》等文件精神。

1探索和完善化解乡村不良债务办法。化解乡村两级不良债务总的原则是制止新债。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

一是严格制止举新债。各地各部门在农村办任何事情都必须量力而行。决不能通过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举债和担保贷款上项目或向乡村两级组织转嫁支出。今后,谁举债谁偿还,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不承担任何经济责任。

二是进一步摸清底数。各乡镇党委和各有关部门。对乡村两级债权、债务进行全面清理,登记核实。按债务构成和成因分清类型,主要是分清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欠债、乡办和村办企业欠债,明确偿还责任,分清银行贷款、财政支农周转金、事业单位借款等多种债务类别。分清兴办乡镇企业、农村电网改造、垫付农民农业税、公益事业建设费等举债类别,明确偿还责任,探索债务化解办法。

三是妥善处理税费尾欠。对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前发生的税费尾欠。暂缓清收,以后再作处理。对改革后新发生的农业税尾欠,不符合减免条件的要制定还款计划,依法逐步清收,具体工作由区农经局负责。

2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必须坚持群众自愿、量力而行、上限控制、贫困户适当减免的原则。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必须按照村民自治和村务公开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严格规范“一事一议”程序,做到公开透明,杜绝“暗箱”操作,不得强行以资代劳,不得变成固定收费项目。一事一议”筹资上限为每人每年15元。注重实效、控制上限严格规范的前提下,农民自愿通过劳动积累在村里为自己办事,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应当允许和鼓励。具体办法由区农经局制定。

3建立和完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同时加强服务,强化监督,坚决防止“隐形”负担的发生,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区、乡两级不得出台涉及农民负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文件和项目。严禁村级举债垫付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共同性生产费。

第一。纠正加重农民负担的行为。

第二。严禁村级举债垫付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共同性生产费用,农经局每年对农民负担进行一次专项审计。

第三。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坚持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农村义务教育收费一费制、农民负担监督卡制、村内兴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筹资筹劳“一事一议”制、村级报刊订阅限额制、加重农民负担举报制和责任追究制。切实把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工作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依据。区、乡农村审计站和农民负担监管办公室,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农民负担的专项审计工作。加强检查监督,及时查处涉及农民负担的大案要案,确保农民利益不受侵害。具体工作由区减负办负责。

4规范和完善涉农经营服务性收费制度。各类涉农经营服务性收费。不得利用各种手段强行服务、强制收费,严禁不服务也收费。要通过多种渠道,向农民群众公开涉农经营服务性收费标准和收费办法,增强透明度。

5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优待抚恤、医疗救助等制度。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农村卫生防疫体系。试点基础上,逐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具体工作由区民政局负责。

6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认真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条例》和吉政发[]11号文件。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保障发包方和承包方的合法权益,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一是对至今未开展二轮土地承包工作的要结合这次改革在年底完成;二是全面清理二轮土地承包中的遗留问题;三是全面清理农村承包合同;四是妥善解决农村承包合同纠纷。由区农经局制定出工作意见。

六、实施步骤

综合配套改革分三个阶段进行。

分专题进行调查研究,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区税改办要培训乡镇税改人员。摸清乡镇基本情况底数,制定实施方案,报区税改办审批。

研究政策措施,第二阶段运作实施。组织实施。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经区政府审批后,按步骤组织实施。

做好自查自检,第三阶段总结验收。区税改办按区里制定的统一标准。进行阶段性总结;申请区税改办对进行检查验收,准备迎接省、市的检查验收;对未达到阶段性目标的限期整改完成。

七、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1落实领导责任制。各乡镇党委和政府要把综合配套改革工作纳入重要日程。亲自抓,第一责任人,要亲自研究部署改革工作,亲自研究和解决改革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切实做到既挂帅又出征。各乡镇都要根据综合配套改革的任务需要,充实和加强税改办力量,并保持人员相对稳定,提供必要的经费和交通工具,保证税改工作正常进行。

2搞好部门配合。区各有关部门要站在改革发展的全局高度。主动配合,密切协作,形成合力。为保证改革任务的完成,区税改办协调各相关部门成立五个专题组,一是乡镇机构改革组,由区组织部、人事局牵头,负责核定乡镇编制、领导职数,制定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方案和人员分流具体政策,做好富余领导人员的安置、分流工作;二是区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组,由区财政局牵头负责制定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方案和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三是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组,由区教育局牵头负责制定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四是涉农配套措施组,由区农业局牵头负责制定化解农村不良债务办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等,建立农民增收减负的长效机制;五是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组,由区民政局牵头负责制定农村五保户供养、优待抚恤、医疗救助等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并组织实施。相关部门要认真负责,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任何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干扰改革。区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支持和配合乡镇政府搞好改革。

乡镇社区教育工作经验篇8

重视农村社区教育城镇化进程中重视农村社区教育。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是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既有物质资源的城镇化,也有人力资源的城镇化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城市化则更为重要。只有大多数的人口受教育程度提高了、思想观念的转变了,城镇化才算是真正的完成了。在这个过程当中依靠农村地区的基础性教育很难完成这个任务,只有利用无处不在的全程、全员、开放的农村社区“大教育”才能很好的完成。因此,各级领导要充分重视农村社区教育问题,提高社区教育的思想意识。重视总结社区教育的经验,并把社区教育纳入到政府工作规划当中是非常重要的。

继续完善政府统筹多方参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社区教育是一种全员、全程、开放的大教育,不是任何单方的力量所能完成,要全社区的各方都联合起来。因此,政府的行政性参与是非常必要的。行政性是我国社区教育的一个明显的特征,符合我国的现实国情。我国社区教育文件中提出的“党政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我国目前社区教育的主要管理体制,在今后的社区发展过程中还要继续完善这种由政府牵头、多方参与的管理体制,建立政府、社会、学校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以便协调各方面的力量,统筹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学校向社区开放,促进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相联结,促成教育社会一体化的实现。

认真总结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的经验指导农村社区教育发展。我国的社区教育从城市开始,经过了几年的实践,已有了研究的理论基础、积累了相应的一些经验,特别是发达地区的一些农村已开展了农村社区教育实验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做法,要对这些经验认真的进行总结以便于指导农村社区教育工作。如经济发达的江苏省不仅有全国的社区教育实验基地,还从城镇化建设的实际出发,有分类有重点的落实了一些省、市、县三级实验区进行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布实施,形成了与当地城镇化相适应的省、市、县、乡、村的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如全国第一个农村实验区江苏省江阴市以乡镇成人学校为中心联结党校、团校、妇女学校、老年大学、农民学校等社区内的教育类学校为一体,整合社区内的文化、科持资源,形成了与其城镇化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社会大教育体系。

农村社区教育经费投入问题。经费问题是保障农村社区教育正常开展的基础,在经费投入上,由于农村人口众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文化素质差,开展社区教育涉及人员的数量大、教育的类型和层次多,农村地区政府的财力有限,对于经费投入上,农村地区国家承担为主,但要多多渠道的筹措经费。农村社区教育人员队伍问题。农村社区教育能否正常有效的开展,人员队伍的配置是相当重要的问题。这部分人员分两类:一类是专门管理人员、一类是教师。各地政府应公开招聘或选派有组织管理能力,热爱社区教育工作的人员负责社区教育的管理工作,以保证社区教育的日常工作高效的开展;社区教育的教师是直接关系社区教育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因此,要在农村地区选一批素质高的专兼职的教师来担任社区教师。既可从外地聘用一些,也可从乡村中小学选拔一些教师。随着近年来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人口出生数逐年下降,小学生群体正在萎缩。以苏北某总人口为3.26万的乡镇为例,近5年每年人口出生数减少150-430人之间。学生群体的迅速萎缩,导致从2000年起每年将有8名左右小学教师要转岗改行,也就是说,在今后的5-7年内小学教师要过剩25%-28%,将其中的若干人员引向社区教育工作,让他们成为社区教育师资这既是可行的。而对这部分人享受教育行业人员同等待遇,以稳定人员队伍。

农村社区教育的资源和基地建设问题。社区教育的基础和资源是农村社区教育开展的生命力所在。由政府出面统筹文化、教育、农业、科技等各方,打通资源拥有之间的壁垒,盘活社区内教育资源、实现社区内教育资源共享,社区教育内的教育资料要向全社区内适当的开放,在经济发达乡镇成校要以成校为中心,充分发挥社区内成人学校职教中心的作用,联合社区内基础教育和相应的教育资源更好的发展社区教育,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成立社区学院。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要充分发挥社区内基础教育的作用,拓展其教育的功能,还要充分利用城市教育对农村地区的辐射作用,联合办学。为农村培训人才也要开展送学下乡活动。

农村社区教育要立足于社区,服务于社区。区域性是社区教育的一大明显特征,因此,各地的社区教育本着要要依靠社区,服务社区的宗旨。广泛利用社区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的力量办学,教育教学内容要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同时要满足社区内成员的多方面开展多种方式、多种层次的社区教育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如东部小城镇发展很快,第二、三产业发展迅速,人员的文化素质相对较高,这些经济发达地区除要培训人员再就业外、提高精神文明方式的服务性的内容要多些,;而如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人员的文化素质不高,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以教兴农的内容要多些。

社区教育在21世纪方兴未艾,已成燎原之势,必须坚持区域实践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针,及时总结新鲜经验,切实加强理论指导,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逐步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农村社区教育的体系。要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确保社区教育的正常运转。国家对社区教育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文件,已开展社区教育的地区要建立相应有关社区教育规章制度,以保证社区教育的开展,没有开展社区教育的地区要根据本区县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社区教育建设规划,要把社区教育和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列入同等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何静.关于我国农村健康教育的思考.湖北省健康研究所,1999,(7).

乡镇社区教育工作经验篇9

国家增投用于贫困地区的“普九”专项经费等,各地初等教育投资状况有所改善。但投资总量不足的现状在一定时期内将长期存在,教育不均衡现象也将长期存在[1]。乡镇教师的幸福感是目前大众关注的热点话题,面对城乡教学资源的不均衡,宣威市地区乡镇教师的幸福感高于城市,本文就乡镇地方的教师幸福感高的原因进行分析。

1.乡镇生存压力小于城市

虽然乡镇交通不便,但是自然环境明显高于城市,污染小是不争的事实生活压力小,住房问题容易解决,相比之下城市高额的住房问题,将长期的影响着城市教师的生活质量,房贷将是这部分教师在生活中的一笔大的支出。另一方面,生活费用也明显低于城市,这也是乡镇教师幸福感高于城市地区的主要原因。

2.乡村生活的环境优于城市

随国家对农业的重视程度的加大,地方乡镇的生活条件并不比城市差多少,另外,淳朴民风,对于大多数的年轻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可以尝试很多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理论,可能在教师成长的早期,选择到乡镇参加教学工作更有益于自身的发展。

3.教师的社会认可程度

以宣威地区为例,教师在乡村的社会地位高于城市,在乡镇上,一个乡镇有十年教育工作经验的教师工资在3000元左右,明显高于当地的农民收入,很多务农家长在孩子上大学之后都希望学生能够回到当地参与教育事业。

4.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低

学生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低于城市,在云南省宣威市,很多家长愿意把自己的孩子留在乡镇上接受教育,原因是城市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学生自制力差、不方便照顾等因素。相反不少城市中的学生常有迷恋网络、精神性疾病对初高中的学生来说不利于其在特定的年龄阶段的健康的成长。从宣威市历年的学生毕业情况及入学考试成绩来看,学生成绩与城市相比相差并不大,甚至有的地区有超过城市地区的情况。

教师的幸福感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产生的心理体验。只有真心爱教育的教师才会真正爱学生。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幸福的体验,才能不断思考教育的现象和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2]。马斯洛提出人的主要需要依其发展顺序与层次高低分为五个层次。其中生理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在乡镇的教师中更容易实现,随着政府对乡镇教育投入的加大、地方政府的积极配合、社会力量的参与,让更多乡镇教师在乡镇安下家来,及时考虑解决他们的子女上学、子女交通问题、创造乡镇教师创造进修深造条件、提升乡村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职业地位,乡镇教师将生活的更幸福。

乡镇社区教育工作经验篇10

二、基本原则

我区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基本原则是:

(一)坚持探索创新、积极稳妥的原则。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固有的管理模式,充分考虑改革的承受度和政策的连续性,创造性地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二)坚持系统配套、重点突破的原则。坚持统筹安排,巩固完善已改的、探索突破未改的,着力解决乡镇职能转变和权责不一问题,切实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体制性、机制性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

(三)坚持依法办事、注重实效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办事,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确保改革依法有序、取得实效。

三、改革内容

(一)稳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强化公共服务、严格依法办事和提高行政效率的要求,以“界定职能、理顺关系、强化功能、增强活力”为重点,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明确职能定位,正确履行职责。乡镇是国家政权的基础,承担着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管理、搞好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等重大任务。具体职责为:一是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实际,切实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和基层政权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二是制订实施本行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村镇建设等各项规划,改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是指导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组织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四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贯彻党的统战工作方针以及民族、宗教、侨台等政策,指导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工作和人民武装工作;五是抓好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人口和计划生育、土地承包等工作,切实做好民政事务、救济救助、就业培训、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协调和新型合作医疗实施等工作,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六是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做好经济社会统计和村级财务内审监督工作,建立健全减轻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机制;七是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指导村(居)民委员会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调解工作,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保护群众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八是完成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和上级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

2.综合内设机构,整合事业站所。乡镇机构设置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综合乡镇人口规模、区域特征、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统筹考虑,优化整合,综合设置。乡镇内设机构一般设置为党政综合办公室(人大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财政办公室)、社会管理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村镇建设办公室(招投标管理中心)、综合治理办公室(司法办公室、办公室)等五个内设机构。少数人口特别多、经济特别发达的乡镇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设1一2个内设机构。适度整合事业站所,乡镇事业单位一般设置为经济建设服务中心(安全生产管理中心)、公共管理服务中心(综合行政执法中心)、财政管理服务中心、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少数人口特别多、经济特别发达的乡镇可适当增加1—2个事业单位。各乡镇在设置“四中心”的基础上,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适当增设若干个工作机构。

3.理顺区、乡镇关系,明确职责权限。按照权责一致和依法行政的原则,合理界定区、乡镇两级政府的职责权限。乡镇要严格按照职能定位,认真履行职责,强化管理和服务。区委、区政府要进一步改进和创新对乡镇工作的管理方式,建立和完善与乡镇职能相适应的乡镇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乡镇对区级政府有关部门工作的评价机制,形成区、乡镇两级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区级政府部门需要乡镇政府配合并承担相关责任的,明确权利义务关系,赋予相应的办事权限,尤其是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市场监管、村镇规划与建设、公共卫生、食品安全、劳动与社会保障、水政水务、土地管理等领域,区级政府可赋予乡镇政府一定的监督管理职能和必要的行政处罚权,并落实相关责任。

4.精简领导职数,提倡交叉兼职。精简乡镇领导职数,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实行交叉兼职。根据我区工作实际和乡镇领导班子任职现状,乡镇党政班子职数一般掌握在7-9职,少数人口特别多、经济特别发达的乡镇可适当增加1-2个职数。

5.核定人员编制,实行岗位管理。根据中央和省、市有关要求,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重新核定乡镇行政和事业编制,实行控制总量、严格管理,保持平稳。同时,对全区乡镇所有在编人员实行全员岗位管理办法。其中,乡镇行政编制人员全部纳入到各综合办公室实行岗位管理;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全部纳入各中心统一管理,实行全员聘用制。

6.通过双向选择,实行竞争上岗。全区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一律要求通过双向选择,实行竞争上岗,提倡一人多岗。同时,对有志于经济建设第一线的人员,鼓励发挥特长,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各得其所、各尽所能。

(二)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全面加强以农村为重点的基础教育,加快中心乡镇教育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建立起区、乡镇两级政府责任明确、财政分级投入、经费稳定增长、管理以区为主的工作体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1.明确区、乡镇管理责任。区人民政府对全区农村义务教育负有主要责任。负责制定全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规划,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核定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负责农村中小学校长和教职工的管理;调整本级财政支出结构,增加教育经费预算,合理安排使用上级转移支付资金,确保按时足额统一发放教职工工资;统筹安排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逐步改善办学条件和逐步提高教师待遇;指导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维护学校的治安安全和正常教学秩序。

乡镇人民政府继续承担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办学责任。根据全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规划,制定并组织实施本乡镇义务教育发展规划,按规定负责学校建设项目的资金筹措和组织实施,负责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负责治理校园周边环境、维护学校治安安全和正常的教学秩序。

2.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区财政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调整支出结构,进一步统筹财力,担负起农村教育投入的主要责任,加大对教育的财政保障力度,依法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两个提高”。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在确保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同时,增加对农民培训的经费投入。乡镇政府要继续承担在农村学校教育基本建设、逐步提高教师福利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改善和提高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

3.深化教育事业改革。按照“初中向中心镇集中,中心小学、幼儿园向乡镇所在地和中心村集中”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农村中小学编制管理,鼓励城镇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配强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提升农村教师队伍教学水平。深化农村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新课程实验,逐步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全面加强素质教育。认真落实中央、省、市有关义务教育的相关政策,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扩大和普及十五年教育,从20*年秋季起,全区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杂费。进一步完善农村困难家庭学生补助政策,继续抓好农村教育“四项工程”。

(三)深化乡镇财政体制改革

按照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目标和事权财权相对应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区对乡镇的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努力形成有利于促进乡镇财政收入增长、有序规范乡镇财政支出、有效防范乡镇财政风险、有力促进乡镇经济发展新的乡镇财政管理体系。全面界定区、乡镇财政管理的职能,进一步明确区、乡镇的责任和义务,采取“收入归集、预算分编、指标控制、帐户特设、分级监管”的运作方式,规范乡镇财政的支出项目和支出范围,严格支出顺序,实行部门预算管理;坚持和完善区、乡镇财政结算体制、乡镇的预算分配权、乡镇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及财务审批权、乡镇的独立核算主体、乡镇内部财务管理职责、乡镇债权债务关系“六不变”;坚持乡镇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与管理权、核算权与监督权、收入环节与支出环节“三分离”,健全完善区对乡镇的财政管理体制。加快构建公共财政框架,鼓励乡镇培植财源,逐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保证乡镇必需的公共支出和必要的运转经费。适当调整农村教育费附加区、乡镇分成比例。

(四)加强乡镇村两级债务管理

按照“摸清底数,明确责任,逐步化解,制止新债”的要求,积极稳妥地开展化解乡镇村、不良债务工作。

1.清查核实。认真开展债务核查,全面摸清债权、债务底数,在分清债务性质的基础上,按照区别对待、分类化解的原则,分清债务责任,落实偿债责任和计划,制定化解乡镇债务的具体政策措施。

2.制止新债。按照《国务院关于20*年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2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有关问题的通知》(〔20*〕39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通知》(浙政发〔20*〕5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浙政办发〔20*〕6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湖政发〔20*〕60号)、《*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吴政发〔20*〕34号)精神,制定严格控制新债的政策规定,制止乡镇、村新债的发生。对违反规定造成新的债务的责任人,要依法依纪处理。

3.逐步化解。各乡镇要千方百计筹措和安排资金,区财政将按有关政策规定,对乡镇、村消化公益性负债给予适当奖励,力争用三年时间消化乡镇现有教育债务,并化解部分其他公益性债务。建立健全乡镇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统计、报告和统一归口管理等制度,构建乡镇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体系,建立乡镇政府性债务偿还责任制,切实加强乡镇政府性债务预警监控。

(五)建立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机制

进一步加大政府支持村级组织的力度,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引导农民参与农村生产公益事业建设,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和农村生产公益事业不断发展。

1.建立财政扶持村级组织运转的补助办法。建立政府财政补助制度,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必要开支。从20*年起,区、乡镇两级财政按1:1比例每年安排一定的扶持资金,对地处边缘、历史负债较重、收入来源较少、已影响正常工作运转且工作努力的经济薄弱村给予每年4-8万元的资金补助。

2.推进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村级组织工作规则》(试行)和《*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和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暂行规定》,规范村级组织的议事决策程序、运行规则和村级事务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促进村级组织运行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和民主监督程序化,健全和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的内容、方式和程序,加强村级财务管理。严格依法加强村集体资产、建设工程、经济合同的管理。

3.完善“一事一议”制度。从20*年起,取消向农民收取村公益事业金,对村公益项目所需的投资投劳,推行“一事一议”办法,对由乡镇牵头组织兴办跨村的社会公共事业和公益事业需要农民筹资筹劳的,由各村分别实施“一事一议”,区、乡镇财政根据项目性质给予专项资金补助;对因兴办村集体公益事业需向村民筹资筹劳的,在“一事一议”的同时,提请乡镇人民政府备案。并按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程序在村务公开栏内公开。

三、时间步骤

这次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责任大,必须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稳妥推进,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

(一)宣传发动阶段(3月至6月)。主要是调查摸底,制定工作意见、具体改革方案和相关配套改革政策。对我区农村综合改革有关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摸清当前阻碍农村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矛盾和突出问题,剖析原因,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办法。通过综合分析,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出台相关配套改革政策。

(二)组织实施阶段(7月至10月)。主要是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意见》总体要求和具体目标,因地制宜,扎实推进,基本完成农村改革各项任务。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程参与,督办指导。

(三)检查总结阶段(11月至12月)。主要是检查验收,完善提高,总结经验。各乡镇要认真搞好自查总结,区领导小组组织全面验收,监督检查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进展情况,认真总结农村综合改革的阶段性成果,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建立巩固改革成果的长效机制。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政策性强,工作量大。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把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到突出位置,落实工作责任,倾注精力抓紧抓好,切实做到党委政府统一部署,领导小组齐抓共管,成员单位各负其责,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乡镇要相应成立领导机构,组建工作班子,党委书记是改革的第一责任人。各乡镇、各有关部门领导要深入基层,广泛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和领导保证。

(二)坚持规范运作。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涉及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在改革过程中必须做到公开透明,规范运作。要严格执行政策,明确中央和省、市、区委关于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指导思想、改革原则、改革目标,坚定不移地执行各项改革政策,确保改革的严肃性。要公开透明,从方案的制定到竞争上岗的操作、分流人员的确定,都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禁暗箱操作,自觉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要坚持依法行政,按法律程序办事。

乡镇社区教育工作经验篇11

一、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明确政府主导发展思路,推进农村学前三年教育有质量普及

首先,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性的改革理念。公益性是学前教育的本质属性,主要体现为教育结果的正外部性、教育提供的非营利性和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山东省政府不仅在认识上明确学前教育事业是社会公益事业,而且通过一系列的政策举措来确保其公益性的实现,如明确普及农村学前三年教育的目标,资助农村弱势儿童入园,通过扩大教育机会保障教育对象的广泛性,通过严格办园准入标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督导评估确保教育质量和教育结果的正外部性。

其次,明确政府主导的改革思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民间资金有限,社会组织赢弱,将农村学前教育交由社会和市场主导难以有效保障公平。一些地方的经验教训也表明,政府放弃其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主导责任往往会导致普及率与教育质量的大幅下滑,学前教育公益性难以得到保障。基于此,山东省确立了政府主导的农村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思路。具体来说,即是要求各级政府在规划与政策制定、管理、督导评估方面承担全部责任;在投入、办园方面逐步承担主要责任,并通过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投入;在教师编制核增及确定最低工资标准方面承担全部责任,在教师社会保险及培训方面逐步承担更多责任。

第三,确立农村学前三年教育有质量普及目标。一是明确要求各地基本普及农村学前三年教育,到2012年,保证农村学前三年儿童入园率达到85%以上,学前一年儿童入园率达到99%以上,从而为更多适龄农村幼儿提供方便就近的学前教育机会。二是明确要求各地努力提高农村办园水平和质量,不断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规范化和优质化发展。到2012年,每个乡镇至少要有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所有村办幼儿园(班)达到《山东省学前教育机构审批注册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的基本条件;到2015年,70%以上乡镇中心幼儿园达到标准并通过省级认定;到2018年,乡镇中心园全部达标并通过省级认定。与此同时,山东省还注重培养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的农村幼儿教师,提出到2012年,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合格率达到80%以上,专科及以上学历达到30%以上,幼儿园园长、教师资格合格率达到80%以上,从而为有质量普及农村学前教育提供较好的师资保障。

二、制定政策规划,构建管理网络,提高政府主导强度

(一)召开高层级专门会议,形成政策规划保障体系

基于对农村学前教育普及战略意义和政府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作用定位的认识,山东省于1995、2001、2005、2008年先后共召开四次全省农村学前教育专门会议。2005年的全省农村学前教育专题研讨会提出农村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思路和政策举措;2008年全省农村学前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农村学前教育普及发展目标,并明确县乡政府在农村学前教育普及中的主导职责,包括规划与布局调整、投入、办园、监管等职责,构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机制。省级农村学前教育专门会议强化并提高了全省对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战略意义的认识,加强了政府对农村学前教育的组织管理力度和主导强度。

山东省还将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纳入高层级规划,通过制定系统化政策提高政府对农村学前教育的规划力度和规范化管理强度。一方面,山东省将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镇化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另一方面,制定了农村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总体政策,并针对农村学前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制定专门政策,形成了从省到地方、层层配套落实的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政策体系。目前,从省到不少地方如青岛市、威海市、潍坊市、寿光市、利津县、泰安岱岳区等均有加强农村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指导政策。同时,对于乡镇中心园建设、办园准入标准、教师队伍建设、督导评估等影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山东省也出台了专门有针对性的政策,以贯彻落实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总规划和总要求。

(二)构建“三级二线”管理机制,形成强有力的管理网络

山东省通过构建“三级二线”的管理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管理职责,强调行政管理与业务管理并行,从而大大提高了政府的组织管理强度与力度。“三级”指县、乡、村三级政府。山东省明确规定:县(市、区)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学前教育的领导,要将农村学前教育纳入本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将农村学前三年普及率、乡镇中心幼儿园建园率和幼儿园教师待遇落实情况等列入发展目标,并将总体规划目标分解到乡镇;乡镇则要结合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实际,统筹规划辖区内的学前教育,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筹措经费,改善办园条件,同时指导村民委员会办好村级幼儿园(班);村民委员会则要在乡政府的指导下办好村级幼儿园(班)。“二线”指行政管理与业务指导并行。山东省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各级各类幼儿园的管理。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负责学前教育工作;乡镇设专职幼教辅导员,负责全乡镇学前教育管理和业务指导。通过“三级两线”管理,山东省形成了强有力的管理网络,使农村学前教育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从而为农村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政府主导能力

(一)设专项纳预算,创新政府社会合作机制,扩大农村学前教育投入渠道和规模

确保教育事业经费投入充足、稳定是政府主导职责的重要体现。山东省政府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通过创新政府与社会合作机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办园,有效扩大了农村学前教育投入渠

道和规模。

首先,设立农村学前教育专项经费,逐步将学前教育纳入财政预算,不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山东省提出乡镇要安排学前教育发展经费,主要用于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和幼儿教师工资发放;公办幼儿园正常运转也由各级财政保障。东营市财政自1991年起坚持每年核拨1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奖励乡镇中心园建设,2004年更是划拨了450万元专款用于贫困乡镇中心园建设。枣庄市则要求地方财政安排占同期教育经费投人3%以上的学前教育经费,单列项目,专款专用,并做到与其他教育经费同步增长。

其次,创新政府与社会合作机制,吸引社会力量投入举办农村学前教育。山东省注重通过多种举措调动企事业单位、村民委员会和个人等社会力量投入办园的积极性。省教育厅明确规定:社会力量办园在审批注册、分类定级、教师培训、职称评审、评优表彰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享受同等待遇,对于新建、改建、扩建的民办幼儿园,各地要参照中小学校建设有关规定以及相关法规给予优惠和支持。一些地方还积极探索、创新政府与社会合作机制,如聊城市冠县是部级贫困县,当地政府财力有限,但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你投资,我使用;我发展,你受益”的发展思路,即由政府租赁,在一定期限内按略高于银行利息的标准向社会投资者返还,最终教学设施归幼儿园所有。在此发展思路的支持下,2003―2004年间,冠县共吸引社会资金686万元,在农村建起了129处规范化高标准的乡镇中心幼儿园,使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和机会得到了明显增加。

(二)以公办乡镇中心园建设为突破口,推进以公办为主的办园体制改革

山东省以公办乡镇中心园建设为突破口,推进以公办为主的农村学前教育办园体制改革,并通过乡镇中心园规范化建设提升农村学前教育整体质量。首先,明确乡镇中心园的公办性质和骨干示范、管理服务功能定位。山东省高度重视乡镇中心园建设,认为乡镇中心园是农村学前教育骨干力量,其质量与水平关系到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全局,因而明确要求乡镇中心园应是由乡镇政府筹资举办、教育部门主管、人事部门核定的独立法人事业单位,由此明确了乡镇中心园的公办、公益性质,并进一步提出乡镇中心幼儿园应是所在乡镇的“学前教育行政管理中心、师资培训中心、教育教研中心、信息资源中心、家长服务中心和儿童活动基地”,在农村学前教育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示范带动、发展导向、实践创新、管理指导等职能”。一些地市还探索出了“镇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以更好地发挥乡镇中心园的骨干示范、管理服务功能,如日照市岚山区实行“母子”管理,即由乡镇中心园充当总园(母园)的角色,村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为分园(子园);莒南县实行“一镇一中心,辐射行政村”的管理模式。

其次,明确乡镇中心园建设责任主体,并通过规划、投入、教师队伍建设、督导等制度保障,促进乡镇中心园规范化建设及其功能发挥。山东省明确指出,乡镇政府是中心园建设的责任主体,并进一步明确中心园建设中的规划、投入、教师队伍建设、管理督导等关键问题都应由乡镇政府负责解决,从而极大地保障了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具体来讲:一是将乡镇中心园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同时提出乡镇中心园规范化建设阶段目标。二是明确县乡政府在乡镇中心园建设和发展中的经费保障责任。山东省规定,乡镇中心园建设经费由乡镇财政投入保障,并可在保证中心幼儿园公办性质、隶属权不变的前提下发动社会捐资拓展办园经费来源;乡镇中心园的教师工资、日常运转、师资培训等人员和公用经费由县(市、区)、乡两级财政投入解决。另外,各地要设立专项经费,重点用于扶持奖励乡镇中心园规范化建设及贫困薄弱地区乡镇中心园建设,如东营市政府安排450万元专款,用于扶持贫困地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三是明确提出了有关教师编制结构及工资待遇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如乡镇中心园要配备公办园长和不低于50%的公办教师,有条件的可以全部配备公办教师。公办幼儿教师与当地小学教师享受同等待遇,聘任制非公办幼儿教师工资不得低于当地农民上年人均纯收入的1.8倍,并要为他们办理社会保险。四是将乡镇中心园建设及认定情况纳入各级政府政务督查和教育督导,并作为评定山东省学前教育先进县(市、区)和教育工作示范县(市、区)的重要依据,以此确保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任务如期高质量完成。

(三)建立健全农村幼儿教师编制待遇保障制度,创新教师管理体制

首先,核定编制,整合资源,提高农村公办幼儿教师比例。山东省提出两种思路逐步提高农村公办幼儿教师配备比例。其一,按比例核定编制。省政府明确要求乡镇中心园应配备公办园长和不低于50%的公办教师,有条件的可以全部配备公办教师,并将公办教师配备情况作为乡镇中心园认定的依据之一。其二,从现有或富余中小学公办教师中选配一定数额补充到幼儿教师队伍中。一方面鼓励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年龄在40岁以下的公办中小学教师到公办幼儿园任教;另一方面从中小学富余教师中选择符合幼儿园教师任职条件的人员,通过岗前培训,充实到公办幼儿园任教,并保证其公办教师身份和待遇不变。

其次,建立健全最低工资和社保制度,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待遇。工资待遇是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吸引力和教师队伍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为解决广大农村幼儿教师工资待遇长期低下、无保障问题,山东省明确要求各地尽快建立健全农村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努力维护幼儿教师合法权益。一是建立农村幼儿教师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工资是劳动者的基本报酬权利,而山东省农村幼儿教师工资水平长期较低,直到2007年全省农村幼儿教师平均月工资仍仅为527元。因此,山东省教育厅近几年来多次要求各地加快制定农村幼儿教师最低工资标准,并明确要求应不低于当地农民上年人均收入的1.8倍。工资可从财政、幼儿园收费和村公益金中支付。青岛市黄岛区规定农村幼儿教师最低工资标准应达到全区上一年农民人均收入的1.8倍以上,所需经费70%从街道办事处(镇)财政列支,其余30%从村(居)和幼儿园收入中列支。二是建立健全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社会保险制度。为让农村幼儿教师安心从教,山东省要求各地为农村在职幼儿教师办理基本保险,费用由幼儿园和个人按照一定比例负担。有的地方则由政府和园所承担,如利津县由乡镇政府和幼儿园按6:4比例共同承担非公办幼儿教师养老保险所需经费。

第三,创新农村幼儿教师管理体制。为调动农村幼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优化并稳定农村幼教队伍,烟台市福山区、安丘市凌河镇等地创造性地提出了“六统一”幼儿教师管理体制,即农村幼儿教师由各乡镇教办负责统一招聘、统一调用、统一考核、统一待遇、统一经费渠道和统一培训。基于对其成效的肯定,山东省教育厅于2008年在全省农村学前教育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推行这一管理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山东省农村幼儿教师队伍规范化建设力度和政府在其中的主导能力。

(四)创新并逐步健全督导评估体制,切实加强对农村学前教育的督导力度

首先,建立、完善督导责任区制度,明确督导责任主体。为使教育督导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山东省确立了以市、县(市、区)两级为主的教育督导责任区。对学前教育的督导由县级督导责任区负责。

每个县根据需要设若干督导责任区,每个责任区负责的幼儿园数一般为20-30所。每个督导责任区至少配备两名督学。督学主要由教研人员、教育管理者和优秀校(园)长担任,一些地方如潍坊市还成立了专门的学前教育督导团,寿光市则由教育督导室牵头组建了“学前教育专项督导小组”,以确保督导的专业性与科学性。

第二,启动学前教育专项督导制度,创新督导实施形式。为了加大对教育重点、难点与热点问题的解决力度,山东省于2008年之后实行专项督导与综合督导相结合的督导实施形式,并于2010年启动学前教育专项督导,将其作为评选学前教育先进县(市、区)的基本条件。农村学前教育是山东省学前教育发展与普及的重点与难点,因此省教育厅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教育督导机构要将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经费投入、保教质量、教师待遇等内容作为教育督导重点,在学前教育专项督导中赋予其更高的权重。一些地方如东营市在督导工作上走得更前、更深入,其于2003年实施的《东营市乡级政府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工作标准》即要求对农村学前教育有质量普及进行专项督导。

第三,建立并强化督导结果公示问责制,确保督导效果。一方面,强化督导问责机制,督促政府履行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主导职责。山东省将学前教育纳入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和“两基”巩固提高督导评估标准,并作为对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如潍坊、滨州、寿光等市。同时,一些地市还明确提出将农村学前教育普及与发展状况列入干部政绩考核目标。如滨州市提出将农村学前三年教育的普及率、农村幼儿园建园率等列入年度地方考核目标;寿光市把村办幼儿园工作情况纳入对乡镇干部和村干部的政绩考核标准。另一方面,实行督导结果公示制度。山东省要求各市县对农村学前教育普及和发展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督导评估,并要求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和家长的监督,形成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

四、启发

山东省通过一系列改革探索,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与发展,突出表现在农村学前儿童入园率持续提高,乡镇中心园建设率及质量不断提升,农村幼儿教师工资待遇及整体素质得到有效保障,其经验对我国其他地区普及农村学前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乡镇社区教育工作经验篇12

一、突出重点。确保普法工作全面落实。

提高决策水平。1抓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法制教育。

领导的法治意识、法制化治理水平直接影响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区领导干部学法在强调自学为主的同时,领导干部学法是四五”普法教育对象的重中之重。继续完善党委(党组)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利用专题讲座、机关政治学习日等定时间、定内容保证领导干部学法经常化,明确要求党委中心组学法每年二次以上。强化对领导干部学法测试考核,年初,区普法办下发了关于组织学习《干部法律知识读本〉学习与思考》作业本的通知,明确要求全区正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必需在规定时间独立完成作业并上交区普法办统一批改。

区普法办每年以《公务员学法作业本》为载体,为提高公务员搪法、守法、护法水平。通过各类法制培训、法制讲座和自学等形式,要求每位公务员依照保质保量完成。今年共发放放作业本4100余本,基本做到人手一册。

提高守法意识。2抓好青少年普法教育。

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加强对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也是四五”普法工作的重头戏,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主要以在校中小学生为主要对象。一是继续在全区法制学校推进“一化四有”即青少年学法要做到课堂化、达到教育有计划、学习有教材、授课有老师、课时有保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法制教育,并强化对法制学校考核。年初,普法办联合区教育局,对姜山中学、鄞州实验小学、姜山镇中学等几所学校进行了抽查,从抽查情况看,普遍做到一化四有”局部学校还将法律课作为选修课供学生选修,增强了学生的学法兴趣,为增养新世纪法律专业人才奠定了基础。二是开展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法制教育活动,各学校在抓好课堂教育主渠道的同时,还积极创新教育手段,丰富青少年法制教育内容。如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法制作文竞赛、法制黑板报评比、模拟法庭庭审、服刑人员以身说法等,将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结合起来。2月初,鄞州工商分局、鄞州区教育局、鄞州区消费者协会联合开展以“诚信、维权”为主题的有奖征文竞赛,全区有53所学校参赛,收到参赛征文稿969篇,从中评选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0名、指导奖4名、组织奖3个。三是以《鄞州普法》报发放为契机,将8万份《鄞州普法》报分发到全区中小学生手中,通过各中小学生开展“带法回家、送法下乡”活动,将免费法律顾问带进家。

提高公民法律素质。3以公民普法为目标。

提高依法维权能力,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历来是普法工作的重要目标。为使公民做到知法、守法,通过全区共开设198家村民(居民)法制学校、33家职工法制学校、63家外来人员法制学校、64家青少年法制学校,开课272期,受教育人数达53366人,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3月份,区普法办与区妇联联合组织全区广大公民积极参与在东方法治网”开展的华东六省一市妇女法律知识网络竞赛”活动,参与者踊跃。上半年,各职能部门还先后举行了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平安生产法》水法》税法》劳动法》环境维护法》浙江省条例》等法律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法律咨询、法制文艺演出、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各类专业法,营造浓厚的法制氛围。

紧贴社会,

二、面向大众。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

抓好宪法修正案的学习宣传。首先,1结合宪法修改。通过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向全社会进行广泛宣传,进一步在全社会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其次,通过在各镇(乡、街道)张贴宣传画、设立宣传窗,让全体公民了解和理解宪法修改案的内容和涵义。再次,通过知识大赛、演讲赛、印发《鄞州普法》宪法宣传专栏等途径宣传宪法内容。5月份,区普法办、司法局选派人员组团参与了市普法办组织的宪法》行政许可法》电视知识大奖赛,再掀《宪法修正案》宣传活动高潮。

区普法办就将此法列入今年全民学法的重点。为促进全区人民文明行车、文明行走、文明乘车良好习惯的养成,2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平安法》实施第一年。为使全区人民熟知《道路交通平安法》早在年初。区文明办、区普法办、交警大队、教育局等多家单位联合开展了文明交通行为”主题教育活动。镇(乡、街道)普法办则利用原有宣传教育阵地,通过举办培训班、演讲竞赛、征文竞赛、书画竞赛、悬挂横幅等形式广泛开展《道路交通平安法》学习宣传活动。3月23日,区交警大队在章水镇西山阁宾馆举办了为期3天的交通法制宣传培训班,对全区各镇(乡、街道)交安委工作人员及各交警中队宣传民警、驾协各分会宣传干事进行了系统培训,与会人员再利用所学知识深入基层向群众特别是驾驶员进行宣讲,从而提高全民交通意识。目前,全区人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平安法》熟知率达到70%以上,遵守交通法规意识明显增强。

继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之后又一部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法律。学习贯彻好行政许可法对于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于年月日起正式施行。公布施行是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进一步推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保证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省、市有关会议精神,鄞州区早部署、早落实,取得了初步效果。从不同层面狠抓了对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许可法培训。一是组织了全区领导干部的培训。2月底,邀请了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管此标记。华东政法大学的邹荣教授给区四套班子领导和各镇(乡、街道)各部门党政“一把手”作了行政许可法专题讲座。重点是协助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准确理解、正确掌握、深刻领会行政许可法的精神实质。二是依照学用结合的原则,对全区各部门、各镇(乡、街道)和由法律法规授权实施行政许可的组织分管行政许可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和具体工作人员,东钱湖宾馆集中两天时间,由市政府法制办郑洪翔副主任进行了集中授课,并组织了讨论,通过学习交流使这些同志初步掌握了行政许可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内容,为日后的再学习、再提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三是根据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工作方案的要求,由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和区政府法制办联合组织,对全区各镇(乡、街道)各部门所有公务员用三天时间开展了轮训,并进行了严格的集中式考试,对不合格人员要求补考。四是各镇(乡、街道)各部门都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通过个人自学和单位集中培训等形式对本单位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初步统计,全区有90%以上的镇(乡、街道)部门组织了行政许可法学习或培训。

整体推进,

三、学用结合。扎实推进依法治理工作。

重点做好了全国、省、市“民主法治示范村”迎检工作。年初,1深化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今年上半年。区普法办组织人员逐年对全区13家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67家区级“民主法治示范村”进行了自查,查漏补缺,对照《市考评规范实施细则》进行修订。

全国、省、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专项检查组对我区进行了专项检查。检查组领导在听取了区的汇报并亲临五乡镇明伦村、钟公庙街道汪董村检查后,2月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我区的工作起步早、工作扎实、效果显著。5月份区委编印了鄞州区村干部工作制度》并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各镇(乡、街道)要求认真贯彻执行,进一步促进了村级工作法制化、规范化、民主化建设,高桥镇芦港村村务提议制的基础上,区委组织部、区普法办又提出了村务提议、干部许诺”制度,并在全区各村贯彻执行,深化了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进一步推动社区民主法治建设,2以“民主法治社区”为载体。以第五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有利契机。通过建立和完善民主自治章程和居公约等自治性规章。推进社区法治建设工作。上半年,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全面推行民主选举,实施海选。并选择钟公庙街道飞虹社区作为试点,深化社区民主法治建设。各镇(乡、街道)还积极探索社区民主法治建设新路子,钟公庙街道剑桥社区通过与万里学院青年法学会结对形式,开展临时性法律援助、法制宣传、法律咨询等活动,进一步推动社区民主法制化建设。

上半年各部门、行业对行政许可依据、项目、实施主体、收费进行集中清理,3积极开展各行业依法治理工作。为保证行政许可法的贯彻实施。进一步提高了机关依法行政水平。为积极推进依法治企工作,区普法办在邱隘镇党委、政府的积极配合下,宁波东方压铸有限公司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试点工作。目前,各项工作正在实施过程中。上半年,区普法办、区教育局还在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学校法制教育校内外环境进一步优化年,无一名教师、学生违法犯罪。

完善考核,四、加强宣传。圆满完成半年各项计划。

交流各镇(乡、街道)区级机关各部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为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区普法办上半年狠抓普法宣传阵地建设,基本上做到依法治理普法教育简报每月一期,鄞州普法》报一季度一期,二报”已成为基层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指导性刊物,由区普法办主办的一月一法一案例”于每月初下发到各镇乡,再由各镇乡印发至各村、居,张贴在宣传窗内,深受群众的喜爱,成为我区农村宣传法律知识的主要载体。

做好今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基本保证。3月9日,强化对各镇(乡、街道)考核。区普法办、区司法局联合制定了年度鄞州区镇(乡、街道)普法办、司法所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方法》并下发到各镇(乡、街道)政府,考核方法采取镇(乡、街道)自查,区普法办平时抽查,年终统一检查考评相结合,考核效果纳入区政府目标考核中,与年终奖惩挂钩,并每季度通报各镇(乡、街道)党委、政府,通过半年运作,各项工作有了明显的改善,各类报表都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信息上报较以往有明显的增加,70%以上的镇(乡、街道)普法办都能完成任务数。

区普法办将组织人员对全区各部门、各镇(乡、街道)普法教育、依法治理工作进行综合验收。年初区司法行政会议上,今年是四五”普法的关键性一年。明年。区普法办就明确要求各镇(乡、街道)做好明年“四五”普法总结验收准备工作,对照“四五”普法规划和决议,逐条逐个进行查漏补缺,并要求尽快做好各类资料归档整理工作。上半年下基层指导工作中,进行重点强调。

五、下半年主要工作

重新上报新创建的民主法治村”名单,1各镇(乡、街道)根据并村进展情况。并按要求做好初评和复评的自查工作,迎接区组织部、民政局、司法局、普法办联合检查(预定在10月份)

制订和完善《居民自治章程》加快创建和完善“民主法治社区”活动步伐。2结合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

做好“四五”普法考核验收准备和自查工作。3依照各级“四五”普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

4按时完成公务员学法作业本收交、上交、批改、汇总及通报工作。

乡镇社区教育工作经验篇13

⒈抓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法制教育,提高决策水平。

领导干部学法是“四五”普法教育对象的重中之重,领导的法治意识、法制化治理水平直接影响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我区领导干部学法在强调自学为主的同时,继续完善党委(党组)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利用专题讲座、机关政治学习日等定时间、定内容保证领导干部学法经常化,明确要求党委中心组学法每年二次以上。强化对领导干部学法测试考核,年初,区普法办下发了关于组织学习《〈干部法律知识读本〉学习与思考》作业本的通知,明确要求全区正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必须在规定时间独立完成作业并上交区普法办统一批改。

为提高公务员搪法、守法、护法水平,区普法办每年以《公务员学法作业本》为载体,通过各类法制培训、法制讲座和自学等形式,要求每位公务员按照保质保量完成。今年共发放放作业本余本,基本做到人手一册。

⒉抓好青少年普法教育,提高守法意识。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加强对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也是“四五”普法工作的重头戏,我们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主要以在校中小学生为主要对象。一是继续在全区法制学校推进“一化四有”,即青少年学法要做到课堂化、达到教育有计划、学习有教材、授课有老师、课时有保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法制教育,并强化对法制学校考核。原创:年初,普法办联合区教育局,对姜山中学、鄞州实验小学、姜山镇中学等几所学校进行了抽查,从抽查情况看,普遍做到“一化四有”,部分学校还将法律课作为选修课供学生选修,增强了学生的学法兴趣,为增养新世纪法律专业人才奠定了基础。二是开展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法制教育活动,各学校在抓好课堂教育主渠道的同时,还积极创新教育手段,丰富青少年法制教育内容。如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法制作文比赛、法制黑板报评比、模拟法庭庭审、服刑人员以身说法等,将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结合起来。月初,鄞州工商分局、鄞州区教育局、鄞州区消费者协会联合开展以“诚信、维权”为主题的有奖征文比赛,全区有所学校参赛,收到参赛征文稿篇,从中评选出一等奖名、二等奖名、三等奖名、指导奖名、组织奖个。三是以《鄞州普法》报发放为契机,将万份《鄞州普法》报分发到全区中小学生手中,通过各中小学生开展“带法回家、送法下乡”活动,将免费法律顾问带进家。

⒊以公民普法为目标,提高公民法律素质。

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提高依法维权能力,历来是普法工作的重要目标。为使公民做到知法、守法,通过全区共开设家村民(居民)法制学校、家职工法制学校、家外来人员法制学校、家青少年法制学校,开课期,受教育人数达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月份,区普法办与区妇联联合组织全区广大公民积极参加在“东方法治网”开展的“华东六省一市妇女法律知识网络竞赛”活动,参加者踊跃。上半年,各职能部门还先后举行了《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安全生产法》、《水法》、《税法》、《劳动法》、《环境保护法》、《浙江省条例》等法律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法律咨询、法制文艺演出、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各类专业法,营造浓厚的法制氛围。

二、面向大众,紧贴社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

⒈结合宪法修改,抓好宪法修正案的学习宣传。首先,通过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向全社会进行广泛宣传,进一步在全社会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其次,通过在各镇(乡、街道)张贴宣传画、设立宣传窗,让全体公民了解和理解宪法修改案的内容和涵义。再次,通过知识大赛、演讲赛、印发《鄞州普法》宪法宣传专栏等途径宣传宪法内容。月份,区普法办、司法局选派人员组团参加了市普法办组织的《宪法》、《行政许可法》电视知识大奖赛,再掀《宪法修正案》宣传活动高潮。

⒉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第一年。为使全区人民熟知《道路交通安全法》,早在年初,区普法办就将此法列入今年全民学法的重点。为促进全区人民文明行车、文明行走、文明乘车良好习惯的养成,区文明办、区普法办、交警大队、教育局等多家单位联合开展了“文明交通行为”主题教育活动。镇(乡、街道)普法办则利用原有宣传教育阵地,通过举办培训班、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书画比赛、悬挂横幅等形式广泛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法》学习宣传活动。×月×日,区交警大队在章水镇西山阁宾馆举办了为期天的交通法制宣传培训班,对全区各镇(乡、街道)交安委工作人员及各交警中队宣传民警、驾协各分会宣传干事进行了系统培训,与会人员再利用所学知识深入基层向群众特别是驾驶员进行宣讲,从而提高全民交通意识。目前,全区人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熟知率达到以上,遵守交通法规意识明显增强。

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于××××年×月×日起正式施行。它的公布施行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是继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之后又一部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法律。学习贯彻好行政许可法对于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省、市有关会议精神,鄞州区早部署、早落实,取得了初步成效。从不同层面狠抓了对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许可法培训。一是组织了全区领导干部的培训。月底,邀请了华东政法大学的邹荣教授给区四套班子领导和各镇(乡、街道)、各部门党政“一把手”作了行政许可法专题讲座。重点是帮助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准确理解、正确把握、深刻领会行政许可法的精神实质。二是按照学用结合的原则,对全区各部门、各镇(乡、街道)和由法律法规授权实施行政许可的组织分管行政许可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和具体工作人员,在东钱湖宾馆集中两天时间,由市政府法制办郑洪翔副主任进行了集中授课,并组织了讨论,通过学习交流使这些同志初步掌握了行政许可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内容,为日后的再学习、再提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三是根据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工作方案的要求,由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和区政府法制办联合组织,对全区各镇(乡、街道)、各部门所有公务员用三天时间开展了轮训,并进行了严格的集中式考试,对不合格人员要求补考。四是各镇(乡、街道)、各部门都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通过个人自学和单位集中培训等形式对本单位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初步统计,全区有以上的镇(乡、街道)、部门组织了行政许可法学习或培训。

三、学用结合,整体推进,扎实推进依法治理工作。

⒈深化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今年上半年,重点做好了全国、省、市“民主法治示范村”迎检工作。年初,区普法办组织人员逐年对全区家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家区级“民主法治示范村”进行了自查,查漏补缺,对照《市考评标准实施细则》进行修订。

⒉月份,全国、省、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专项检查组对我区进行了专项检查。检查组领导在听取了我区的汇报并亲临五乡镇明伦村、钟公庙街道汪董村检查后,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我区的工作起步早、工作扎实、成效显著。月份区委编印了《鄞州区村干部工作制度》,并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各镇(乡、街道)要求认真贯彻执行,进一步促进了村级工作法制化、规范化、民主化建设,在高桥镇芦港村村务提议制的基础上,区委组织部、区普法办又提出了“村务提议、干部承诺”制度,并在全区各村贯彻执行,深化了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⒉以“民主法治社区”为载体,进一步推动社区民主法治建设,以第五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有利契机。通过建立和完善民主自治章程和居公约等自治性规章。推进社区法治建设工作。上半年,在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全面推行民主选举,实施海选。并选择钟公庙街道飞虹社区作为试点,深化社区民主法治建设。各镇(乡、街道)还积极探索社区民主法治建设新路子,钟公庙街道剑桥社区通过与万里学院青年法学会结对形式,开展长期性法律援助、法制宣传、法律咨询等活动,进一步推动社区民主法制化建设。

⒊积极开展各行业依法治理工作。为保证行政许可法的贯彻实施,上半年各部门、行业对行政许可依据、项目、实施主体、收费进行集中清理,进一步提高了机关依法行政水平。为积极推进依法治企工作,区普法办在邱隘镇党委、政府的积极配合下,在宁波东方压铸有限公司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试点工作。目前,各项工作正在实施过程中。上半年,区普法办、区教育局还在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学校法制教育校内外环境进一步优化,××××年,无一名教师、学生违法犯罪。

四、加强宣传,完善考核,圆满完成半年各项计划。

为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交流各镇(乡、街道)、区级机关各部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区普法办上半年狠抓普法宣传阵地建设,基本上做到依法治理普法教育简报每月一期,《鄞州普法》报一季度一期,“二报”已成为基层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指导性刊物,由区普法办主办的“一月一法一案例”于每月初下发到各镇乡,再由各镇乡印发至各村、居,张贴在宣传窗内,深受群众的喜爱,成为我区农村宣传法律知识的主要载体。

强化对各镇(乡、街道)考核,是做好今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基本保障。×月×日,区普法办、区司法局联合制定了《××××年度鄞州区镇(乡、街道)普法办、司法所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并下发到各镇(乡、街道)政府,考核办法采取镇(乡、街道)自查,区普法办平时抽查,年终统一检查考评相结合,考核成绩纳入区政府目标考核中,与年终奖惩挂钩,并每季度通报各镇(乡、街道)党委、政府,通过半年运作,各项工作有了明显的改善,各类报表都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信息上报较以往有明显的增加,以上的镇(乡、街道)普法办都能完成任务数。

今年是“四五”普法的关键性一年。原创:明年,区普法办将组织人员对全区各部门、各镇(乡、街道)普法教育、依法治理工作进行综合验收。在年初区司法行政会议上,区普法办就明确要求各镇(乡、街道)做好明年“四五”普法总结验收准备工作,对照“四五”普法规划和决议,逐条逐个进行查漏补缺,并要求尽快做好各类资料归档整理工作。在上半年下基层指导工作中,进行重点强调。

五、下半年主要工作

⒈各镇(乡、街道)根据并村进展情况,重新上报新创建的“民主法治村”名单,并按要求做好初评和复评的自查工作,迎接区组织部、民政局、司法局、普法办联合检查(预定在月份)。

⒉结合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制订和完善《居民自治章程》,加快创建和完善“民主法治社区”活动步伐。

⒊按照各级“四五”普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做好“四五”普法考核验收准备和自查工作。

⒋按时完成公务员学法作业本收交、上交、批改、汇总及通报工作。

⒌做好依法治企(民主法治企业)试点工作经验的总结、推广和全面普开工作。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