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科技期刊提升办刊质量的途径

1内容建设

期刊质量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评价期刊好坏的标尺,是期刊的生命线,是品牌科技期刊树立与发展的根本,是科技期刊品牌塑造中主管单位、主办单位、编辑出版单位最为重视的部分。当前科技期刊提升办刊质量的主要途径包括以下几方面。

(1)明确科技期刊定位。

当前科技期刊定位多由决策者依据办刊宗旨,结合市场化发展需要,从自身刊物实际出发,结合期刊发行量、评价指标体系、经济收益、国家出版政策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而确立的,并没有统一的制定、评判标准。部分科技期刊在长期办刊过程中,期刊定位已与社会、经济法制实际脱节,但又受种种因素制约,期刊难以转变原有的定位,造成科技期刊发展难以满足受众实际需求,严重影响期刊办刊质量。部分科技期刊追求大趋势、综合性办刊,过于追究市场化定位,导致科技期刊同质化竞争严重。

(2)提升内容质量。

大多编辑部从期刊自身定位出发,紧跟学术发展前沿,开展策划选题、约稿组稿,不断提升科技期刊办刊质量。同时,对作者自发投稿部分,着力从稿件内容规范化、标准化、深加工等方面把控好稿件质量关,黑马校对软件等新技术的应用,也大大节省了编辑的工作时间,提高了校对率,帮助编辑把握稿件内容。

(3)提升期刊品牌辨识度。

随着期刊的数字化发展,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往往通过搜索直接获取所需求的文章。科技期刊只有在期刊的封面、版面设计、页面美工等方面进行特色鲜明的设计才能更好的吸引读者的注意,尤其是品牌标识设计,能直接有效的提升读者对期刊的认同感。但根据调查,实际具有品牌标识的期刊仅占被调查期刊的25.1%,实施品牌形象设计的期刊则不到一半。

(4)加强编辑队伍建设。

在数字化科技期刊出版过程中,期刊编辑的工作职责由原来单一的论文加工修改向综合信息资源服务延伸。目前,期刊编辑已经具有较为完备的计算机能力、协作沟通能力、网络意识、服务意识,但在树立期刊品牌意识方面相对薄弱,主要体现在缺乏对期刊发展的长期规划以及短期目标的设定。

2传播手段

(1)自建网站。建立包括期刊资讯信息、过刊开放存取(OA)、期刊办公系统等内容在内的期刊杂志网站,完整展示期刊办刊理念、期刊定位等内容,成为期刊出版传播的主要模式。

(2)与第三方出版平台合作,包括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博看网、龙源期刊网等专业期刊网站等。平台合作模式,由于读者访问量大,对于具有一定品牌效应的期刊杂志,能进一步提升期刊品牌价值,巩固一定受众群体。

(3)与国外大型出版平台如Blackwell、二次文献数据库如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CA(化学文摘)等合作。

(4)微信等自媒体平台。

随着自媒体的快速发展,部分期刊杂志为进一步提升期刊影响力,服务读者,在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建立公众号,探索自媒体科技传播的新思路。但是从现有科技期刊传播方式的调查结果来看,传播方式主要为自建网站及与第三方出版平台合作,同质化现象严重,较少出现新颖的传播模式。同时,期刊OA出版普及率不高,截至2012年仅1086种OA期刊,占科技期刊总数的21.7%,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开放存取平台、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等OA期刊数据库才刚刚起步[7]。此外,数字出版多受到数据库等第三方平台裹挟,信息更新速度慢,缺乏自主权,不能发挥新媒体的优势,缺乏与读者之间的联动机制。

3运营方式

目前,中国科技期刊多为依赖拨款的“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或“事业单位行政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这种派生性质的编辑部缺乏自主经营权,编辑市场化意识弱,缺乏树立期刊品牌的理念与意识,期刊的经营方式与运行机制也都不适应市场化的运作与发展规律[8]。同时,科技期刊的盈利模式依然以财政拨款、广告收入为主,版面费收入和纸质出版收入在科技期刊总体收入的占比依然较低。在数字化阅读逐渐取代纸质阅读的当下,科技期刊、纸质期刊的销量持续下滑,纸质出版的收入不断减少而对于缺乏品牌影响、知名度不高的科技期刊而言,数据库的付费下载占比分成不能成为科技期刊收入的主要部分,通过学术活动、咨询活动、互联网增值服务等获得收入的机会也不大。并且,科技期刊编辑与读者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期刊编辑主要工作还是与作者、评审老师之间的沟通联系,这种被动、陈旧的经营管理模式无法形成以科技前沿需求为导向进行组稿、发行,推动科技进步的完整产业链模式,从而使得国内科技期刊影响力不足,稿源不断外流,科技期刊品牌建设处境更加困难。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