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基于影响要素的科技期刊提升对策

1科技期刊学术质量提升对策

提升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业界同人的不懈努力和各有关方面的积极支持与配合,以及科学、健全的体制机制做支撑。在世界科技经济飞速发展、信息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今天,唯有提升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才能永葆中国科技期刊的生命力、充分发挥科技期刊在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中应有的作用。

1)坚持办刊宗旨,规划与定位,把握期刊发展方向,培育期刊特色,吸引稿件。

要紧密围绕办刊宗旨,追踪科技发展前沿,精心策划、认真选题,加大向专家学者约稿的力度,多方开拓品质稿源,组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打造学术交流平台。尤其要注重报道基金项目论文,提高刊物学术地位。基金论文比是衡量一种刊物是否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科学创新意义的关键性指标。基金资助项目都是经过反复论证、多级审评筛选后确立的,由此进行科研所产生的系列论文一般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前瞻性,编辑人员应密切关注和把握学术研究动态,挖掘热点和主题,多渠道设法吸引稿件,及时发现和发表科技前沿的创新成果,努力为科学家群体提供舒心而高质量的服务,尽量满足作者对期刊的期待和合理需求,打造吸引高水平原创论文的服务体系。在注重培养品质作者队伍的同时,努力探索有效的奖励机制,鼓励中国科研人员学术成果在国内的首发权,改善我国论文外流现象,逐步形成良性循环,切实保护原始科研成果服务于国家创新发展体系。

2)实施品牌战略,树立精品意识,打造期刊。

要注重期刊学术品质,坚守质量及时生命观,同时要加强国内外同行交流,努力扩大期刊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中国科技期刊在世界期刊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和功能日益突出,不容小觑。要努力创建和培育自己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国内外一些名刊、大刊具有较高的品牌效应,形成了自身的品牌优势和辐射优势,已为广大读者认可和接受,并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其成功范例说明,品牌优势可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不断加剧。在学术界,发表专业论文的刊物对论文的传播影响力度极大。论文争相栖身期刊,而读者也希望阅读这些期刊了解先进的专业知识、技术和发展动态,形成了良性循环。应加大改革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我国科技期刊集约整合资源,整体健康发展,从根本上改变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科技期刊学术质量提升并造成资源浪费的科技期刊同题化、同质化现象以及低水平重复办刊的状况,强化总体布局与规划,对期刊数量和学科结构做定期动态调整。

3)重视人才培育,进一步提升科技期刊出版队伍素质。

人才是科技期刊生存与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是精品科技期刊建设之根本。国内外的实践经验都表明,要打造的科技期刊,必定要有的作者、的审稿者、的编辑。要注重和加强编审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素质、优化结构,要充分发挥编委和编辑人员的主体作用,在刊界构建汇才集智的良好环境。①组成强有力的编委队伍,并落实职责,使其在提升学术质量方面发挥更大作用。②选择合适审稿专家,建立的审稿人队伍,形成学术质量为本的审稿机制,依靠专家资源,把握并提升期刊的学术质量。进一步完善作者库、审稿专家库构建制度。③在明确学术期刊编辑定位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配备编辑队伍,建立常态化的岗位培训和学术交流制度,不断提高编辑的学术水平、业务能力和信息素养。具有精湛编辑实务的高素质编辑队伍,是期刊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是期刊质量的根本保障。一篇的学术论文不仅需要作者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审稿专家的严格审核,还离不开编辑的把关、润色和加工,使其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统一规范科技术语和计量单位等,并达到国家出版质量要求。

4)周期长短是衡量期刊学术水平高低的指标之一,要努力缩短出版周期,注重文章时效,提高期刊质量。

要压缩论文篇幅,增大信息密度,加快学术交流,这也是作者和读者的共同愿望。要严格遵守编辑规范和流程,坚持从收稿、送审、编辑、出版等多个环节严格把关,并在总结与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诸如流程和制度因素、人力因素、支撑设备和技术因素及其他因素,采取相应改进措施,例如细化投稿要求、提高送审率、增加编辑审查环节、改进编校分离模式,增强排版与编辑工作的互动等等,有效优化流程,缩短发表时滞,加快信息传播速度,提高期刊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

5)逐步改善期刊的学术评价机制。

科技期刊业应积极地参与建立一个完善、科学、合理、公正、更利于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科技期刊质量评价体系,消除我国现行期刊、论文评价体系因不够健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走出核心期刊的功能误区。建立针对不同期刊、群体、需求与特色的分类评价体系,实施多元化评价方法;要进一步细化期刊评价指标并合理赋值权重,尤其在评价导向方面,要改革机械、简单的“以刊代文”评价模式,做到“以论文水平论英雄”;积极推动学术评价机制改革,增强学术评价的正面引导和创新激励作用;要使学术回归其本质,期刊要以科研工作者的口碑为主,以被引频次等评价指标为辅,要侧重体现学术共同体的评价,着力体现刊载论文的主题新颖度和学术创新度,并将其纳入评价指标体系。

6)进一步完善学术规范,优化学术生态,合理运用CNKI等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提高学术论文的原创性。

要维护科学道德和树立优良学风,加强学术出版全过程各环节的诚信建设。应健全和完善监督审核机制,从各个环节加以有效防范,并形成长效机制。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作者自律的自觉性,使他们摒弃功利,去除浮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做好科研工作。要强化学术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加大规范论文评估、审阅和发表程序力度,完善论文查新制度,保护作者知识产权,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确保科技期刊健康发展。国外科技期刊的先进经验表明,针对作者、审者、编辑、出版等行为制定的相关职业道德规范,对于规范科学活动和保障期刊质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起到重要的约束作用。

7)加快实现开放存取(OA),创建国际化的期刊平台。

OA是使学术研究成果能借助互联网自由、顺畅并快捷传播,国际学术界和出版界积极提倡并推行的一种新型出版模式,它利用数字化出版和网络传播,使读者免费获取科研信息,有利于作者、编辑和审稿专家的互动交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文献调研显示,OA出版对于提高科技期刊的主要引证指标(如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即年指数)有明显促进作用,可以在短期甚至在的当年即可获得被引用,这有助于提高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我国是世界上科技期刊与科技论文产出大国,应尽快融入OA潮流,加速我国科技文献的国际传播。

8)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加强科技期刊数字传播能力建设,提升期刊质量,引领期刊知识服务。

主要体现在:利用网络平台,构建期刊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功能的网站多角度、多方位展示期刊形象;加入相关数据库;建立流畅的网络采编办公系统;实施数字化出版,加强知识服务功能;通过基于Web的HTML5和XML等技术,实现论文内容的结构化描述,更可为期刊内容深加工、语义挖掘和开放关联等提供基础;等等。我国科技期刊需要有一个适合多元化发展的以专业领域内各类资源与服务为一体的集群化网络出版平台,通过跨平台链接,能更快地融入国家科技交流体系,提升科技期刊自身的知识服务能力,进一步扩大期刊的影响力,适应信息化新时代的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