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期刊编辑继续教育发展中的问题研究

作为一项独立的社会文化活动,期刊编辑工作是社会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知识性、创造性等社会文化工作的共性;同时又具有选择性、加工性、中介性等专业特性。期刊编辑工作想要取得突破和创新,需要期刊工作者及时地把握社会的政治、思想、文化的近期发展变化,不断更新和拓展自身的知识。尤其是在知识容量空前丰富、知识更新速度飞快、知识传播技术和获取手段先进多样的信息化时代,读者对期刊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期刊的品质高,而且还要求期刊提供的内容更专业、更丰富、更具体;社会对期刊编辑工作者也有新的标准要求取向:能力型、智慧型、精专型。工作环境在变、技术手段在变,社会的期待也在变,承担着文化知识提供者、知识组织者和知识生产者等多重角色的期刊编辑,不仅要掌握编辑出版知识、学科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还要通晓中英文语言知识、熟练运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显而易见,期刊编辑综合素质的提高、知识广度和深度的扩展、职业技能的掌握和熟练度的提高等终身学习问题,不可能通过任何教育机构或教育形式一次性解决,必须通过继续教育之路来实现。

继续教育是期刊编辑提升学识与能力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期刊编辑继续教育制度,探索形成了多样化的期刊编辑继续教育路径,继续教育对提高期刊编辑工作者的素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当前我国期刊编辑继续教育发展缓慢,在教育体系、教育模式、教育内容等方面都存在缺陷和不足。

(一)期刊编辑继续教育体系不完善

编辑工作是期刊出版的中心环节,编辑的工作素质是保障期刊出版物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我国早在2008年6月1日颁行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条例》就从法律的高度规定参加和接受继续教育是编辑的权利和义务。伴随着新闻出版的规范化管理以及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由国家和省级出版行政部门、出版协会、高校、编辑学会等学术团体为培训主体,以岗位培训、主编(社长)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等为培训内容,以研讨会、培训班、学术讲座等为培训形式的编辑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基本形成。但培训或研讨的时间长短不一,参加人员有限,也没有建立相应的培训标准,更说不上培训的系统化和普及化。时至今日,全国性的期刊编辑继续教育体系尚未形成,期刊编辑的继续教育工作仍处于碎片化状态,既没有完善的组织机构,也缺乏系统的培训内容和稳定的师资队伍,严重制约了期刊编辑继续教育工作的成效。

(二)期刊编辑继续教育内容滞后

期刊编辑作为成人其学习动机源于现实需求和内在压力,只有学习者感觉到学习能提高其工作效能、改善其生活质量,才能激发出强烈的学习欲望。而期刊编辑继续教育在惯性思维下运作,教育机制、教学模式多年一贯,在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地点、教学方式等方面未能与期刊编辑需求精准匹配。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学科交叉融合加速,新兴学科不断涌现,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异常活跃,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成为全球关注重点,催生出一系列新产品、新应用和新模式。期刊出版领域的知识创新和新技术应用也层出不穷,尤其是新媒体的冲击、刊网融合发展等给期刊编辑从工作理念、知识累积到工作技能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刊编辑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但目前期刊编辑继续教育的内容仍主要以思想意识形态、职业道德建设和常规业务基础知识培训为主,培训教材更新慢,知识陈旧,涉及新的信息技术和应用的内容不多,远远跟不上时展的要求。

(三)期刊编辑继续教育模式单一

在实践中,期刊编辑继续教育都是在出版主管部门、行业学会(协会)以及期刊社自身的推动下开展,采取的方式仍主要是层层目标分解下的短期集中培训,且以灌输式教学为主,通过培训班、学术讲座等方式实施,期刊编辑只是被动接受安排好的学习内容、学习计划和教学方式。这种培训学习将期刊编辑当作被动的接受者来灌输知识和技能,忽略了期刊编辑的成人身份,其学习的主体地位未受到应有的尊重和体现,导致编辑学习的无力感和低效率。在继续教育模式中,“面对面”的培训方式仍占主流,大部分期刊编辑继续教育主要以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短期培训班、专家讲座等方式完成。这种模式存在很多制约因素,编辑规模化离岗培训需要较大的人力和财力支持,对工作影响较大,杂志社(编辑部)一般很难承受。在线培训、远程教育虽然呼声很高,但由于前期投入巨大,技术难度大,培训资源整合困难,尚没有比较健全的期刊编辑继续教育网络平台,所以期刊编辑网上远程继续教育并没有在全国范围普遍展开。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