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素养优化诌议

摘要:新时代社会和科技发展进入新阶段,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科技期刊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在夯实编辑技能的基础上,更要参与科学实践提升科学素养,争取科学家的支持并吸引高质量稿件,要掌握一定的信息及传播知识,充分利用技术与平台拓展学术出版传播渠道,并且目光长远,做好职业规划。青年编辑只有融入新时代,顺应新潮流,才能推动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为出版事业服务。

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科技由追踪、模仿进入并行、引领阶段的时代。媒体融合的发展使出版业发生了巨大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大出版”时代,出版的经营模式、产业链条、业务功能和技术手段等方面都将迎来变革,为各国加强出版实力和提高文化影响力带来了契机,同时也对编辑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很多学者分别从图书[2]、报刊[3]、电视[4]、新闻[5]、网络[6]和期刊[7]编辑的角度讨论了新时代背景下编辑素养的提升。期刊编辑特别是科技期刊编辑除了工作的时效性强、知识范围广、读者和作者有一定的针对性之外,“编辑、出版、营销、推广网络平台的建设,研究数据、过程的采集、加工、,学术服务的个性化、即时化、多样化”已经开始成为学术期刊出版的重要任务和范式[4]。目前国内大专院校未设立科技期刊编辑专业,仅有少数设立编辑出版学专业,很多科技期刊编辑是经其他工作转岗而来,近年来则主要是吸收科技相关专业毕业生到编辑部工作,要适应岗位的要求,必须系统学习掌握一系列的相关知识并融会贯通[8]。进入新时代,我国提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要求,而随着出版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出版活动向现代化转型,大批80、90后新生代编辑队伍渐渐壮大起来,科技期刊的繁荣发展必须重视并大力提升青年编辑素养。本文执笔作者即是一位从事生物类科技期刊工作一年半的青年编辑,深深感受到目前我国虽是期刊大国,但科技期刊发展明显滞后于科技发展,期刊学术质量、传播时效性以及市场竞争力等方面较之发达国家还存在不小差距,因此从自身学习、工作实践与体会出发,探究新时代对青年编辑职业素养的要求以及提升方法和途径,并将积极践行,以更好地完成新时代赋予科技编辑做好学术出版与科学传播,推动与创新性国家相适应的科技期刊发展的使命。

1、明确科技期刊编辑的基本工作职责

编辑指“社会精神文化生产和传播系统中对人类初级的精神劳动成果进行组构、选择、加工、优化与创造并形成一定载体形式的社会文化活动和从事这项活动的专业人才”[9],学术期刊肩负着“传播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的使命”[10],科技期刊直接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明确一个行业基本工作职责是每一个从业人员首先也是必须明确的,而全媒体时代更应强调编辑的专业素养[11]。科技期刊编辑基本工作职责包括审稿、编辑校对稿件以及期刊出版和发行等工作[12]。具体要把关稿件的政治质量,选用内容方向符合期刊办刊宗旨、写作良好、学术水平较高且无学术不端行为的稿件,在编校过程中完善稿件的学术和文字写作及出版规范,增强稿件的可读性,使期刊按时按期出版,保证文章的时效性,笔者所在期刊目前要求青年编辑不仅完成稿件的审稿、编辑和校对,还要参与日常费用的收支、发行和传播工作,这样能够充分了解编辑部的工作流程,更好地为作者和读者服务。在新时代“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作者、编辑和读者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和便捷,使期刊能够获得更多的稿源,也使更多的读者通过各种媒体看到作者的研究成果,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期刊的发展,但也是对编辑的基本业务素养的考验和检验。青年编辑应通过系统学习、广泛交流和勤加实践尽快掌握审稿和编校方法及科技期刊整个编辑出版流程,准确执行出版相关标准,例如量和单位名称与符号,公式、表格和插图,文字术语和标点符号,数字符号和化学符号以及参考文献等的书写编排规范[7,13],生物类期刊还会遇到很多物种拉丁名需要掌握拼写和编排规则,国际传播期刊必须熟练运用外语,通过以上确保通过媒体融合平台推送的科技论文及信息的规范性和可读性,要做一个精益求精的工匠[7]。通过媒体融合的方式,学术期刊可以将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快速和精准地传播,但传播技术和方式的转变并不代表传播内容和价值的弱化[14]。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青年科技期刊编辑必须坚守编辑理想信念,牢记专业精神,发掘自身的工作特长,才能在正确的方向提升素养、尽责履职,做一名优秀的新时代编辑。

2、实现从文字编辑向科学编辑转变

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机构联合的《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中提到:“支持和鼓励期刊编辑深入科研一线,走向实验室和学术会场,实现由文字编辑向科学编辑的转变,努力建设一支学术视野广阔、办刊理念先进、专业基础扎实、管理运营能力强的复合型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人才队伍”[15]。我国期刊与国际一流期刊的差距和竞争力就体现在缺乏高质量高影响力的论文,这就要求科技期刊编辑必须着力提升科学素养以及沟通协调、组织优质稿件的能力,要紧跟时代步伐,时刻保持敏感性,关注科技前沿、学科热点和发展趋势,加强与科技工作者的交流,把获取的信息及时甄别和吸收[2],总结出对有利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提升的方法举措并在工作中加以实施。

当前科技期刊吸收的青年编辑科学素养普遍比以前来自各行各业、水平参差不齐的老编辑要高,提升起来也更快更容易,但青年编辑要成为新时代合格甚至是优秀编辑,还得继续加强修养,提高效率,做学习型编辑[8],除了通过日常学习与实践、线上线下继续教育培训和经常性行业交流提升基本编辑素养,还需创造条件进行专业深造,深入科研实践,多参加相关领域的国内外学术会议,一方面提升把握论文创新性和社会价值的能力,确保全媒体平推送论文相关图文、音视频信息的科学性,另一方通过交流碰撞发现热点和重要选题,调动专家兴趣参与期刊工作助力期刊高质量发展。我们通过交流学习得知,《中国科学》杂志社就通过引进专业背景强的青年人才作科学编辑、集中精力做学术内容,密切联系编委、召开务实高效的编委会议,关注重大项目和重点实验室,积极参加并主办学术论坛,充分运用全媒体平台包括社交媒体、新闻媒体推送论文及成果等举措,组织了很多高质量高影响力的稿件,打造世界一流刊群指日可待。《运动与健康科学(英文)》近几年在国际化方面得到快速发展,同时被SCI和SSCI数据库收录,他们强调英文科技期刊编辑在履行好日常工作职责外,还需要与国内外学者专家积极沟通,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采用邮件和社交媒体把自己家的“佳酿”点对点、面对面地从巷子里推出去,精准推送期刊内容,同时也可以有效扩大期刊审稿人、作者和读者队伍;他们鼓励青年编辑在职进修英语和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6]。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国际口腔科学杂志(英文版)》编辑部通过与国际知名生物医学期刊NatureMedicine和JournalofClinicalInvestigation编辑开展交流和学习了解到,两个国际期刊内部都有专门的科学编辑团队,全部具有生物医学研究背景,曾获得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能够对科学研究前沿信息充分了解,在审稿、约稿、修改和撰稿的过程中,在作者和专家学者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升了对学术期刊和编辑本人的好感,更利于科学编辑邀约到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他们建议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以科学编辑为职业方向,充分发挥自己在科技期刊中的主导作用,才能获得对编辑职业的认可度和荣誉感,从而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17]。现在很多科技期刊陆续在引进具有博士学位或者有科研工作经验的学者型编辑,但同时也必须提升现有编辑的科技素养,才能构建一支具有竞争力的编辑队伍。如同国内大多数期刊,笔者所在期刊青年编辑的很大一部分精力目前还放在文字编校方面,需要在政策和经费支持下,在夯实编辑基本功的基础上,加强科学素养方面的培养,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组织优质稿件、把握论文的创新性和社会价值以及开展社会服务上去,今后计划多学习专业知识、多参加学术会议,增加与学者和同行的交流,以及深入了解和学习同领域国际知名科技期刊经验。破局国内很多期刊目前的发展瓶颈就必须大力提升编辑科学素养,走出闭门编辑时期,争取科研人员的支持和吸引高质量的稿件。

3、掌握一定的信息传播技术

新时代里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要求编辑不仅具有业务和专业素养,还要有一定的信息传播技术知识以及敏锐的创新思维[18]。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新时代的科技期刊运营模式增加了新媒体形成了全媒体模式,即通过数字出版构建多种表现形式的内容平台[19]。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出版技术手段的改善,对旧的经营模式和业务功能也产生了巨大影响[20]。读者已不再仅仅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也充当了信息传播的主动参与者[18]。同时,决定期刊水平和出版质量的不仅仅是内容,用户的体验也变得尤为重要,包括服务、表现力及技术水平[21]。科技期刊的传播范围也不再局限于科技工作者,而是拓展到了向公众传播,加强了新闻化和科普化[22-23]。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非常重视媒体融合,强调“要研究把握现代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和一体化发展理念,推动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推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共享融通”[24]。计算机和云计算技术以及媒体融合发展缩短了作者、编辑和读者的距离,使编辑工作效率更高,期刊及论文影响更广更深入人心。新时代青年编辑是大量媒体终端的使用者,更容易将其运用到出版工作上来,因此除了基本业务和科学素养外,还需提升多媒体加工能力,掌握对文字、图片、数据、音频、视频等多种表现方式的综合处理运用,并进行合理的编排[11],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微博等以及国际新闻媒体和社交媒体;要积极主动培养大数据思维,了解大数据知识,并运用于编辑工作实践,如科学建立、维护和使用作者资源库和专家资源库,通过大数据分析行业动态、读者需求以及热点方向等[25]。在出版融合发展中,国际优秀的商业出版机构,比如爱思唯尔、施普林格等都已在内容融合、传播渠道、平台建设及经营管理等方面日趋成熟[26],青年编辑应该充分了解和学习国际出版机构的成功经验,从中得到启发,经消化吸收后运用到期刊的工作实践中去。国内《工程建设与设计》编辑部利用AR技术,将文章内容与视频结合起来,增强了与作者和读者的交流观感;《战术导弹技术》编辑部牵头组织开发了期刊的衍生品,并在微店销售,这样既优化了产品结构,又丰富了内容资源;《中华护理杂志》在征得作者同意后,改编了部分学术论文,并在微信平台专门设立的栏目上推出,有力地促进了二次传播[26]。笔者所在期刊充分利用网络首发,论文由原来的10个月后出版提速至2个月甚至更快即开启全球传播,利用网络便捷实施虚拟专题和精准传播,论文下载阅读量成倍增长,后续还将在音视频与学术社群互动方面进行更深入的融合。媒体融合从相加到相融势在必行,所以青年编辑必须注重新媒体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才能保证期刊在“互联网+”时代不断进步、影响力不断提升[18]。

4、目光长远,做好职业长期规划

青年编辑在从业的5~10年内,一定要潜心做好本职工作,夯实基础,多参加培训,加强同行之间的交流[12]。新的时代已经到来,但对于青年编辑来说,未来还将迎来更多的变革和挑战,“大出版”时代需要的是与之相匹配的复合型编辑人才[1]。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应该做好长远的职业规划,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2],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范围,成长为一个博学和专业的编辑工作者,即通过学习促实践,通过持续学习与切实实践实现职业规划目标。笔者所在期刊要求编辑定期建立工作台账,总结工作经验并且做近期以及长远的工作计划,定期汇报和交流,有助于青年编辑在工作中建立和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青年编辑尤其要重视学科专业的学术积累,学术研究跨专业、跨学科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对期刊编辑提出了新的学术要求。把握自身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和学术动态仍是编辑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才能形成审稿和改稿自信,对稿件提出有价值的指导意见[27],在新技术和新平台的助推下,才能更好地完成优化选题、组织稿件、与作者和读者沟通交流等工作,得到读者和作者的认可,实现期刊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正处于数字化管理技术应用初期,数字化系统很多功能仍然需要继续完善,存在一些资源需要继续被深度开发。青年编辑在未来的工作实践中要多思考多实践,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来提升传媒信息行业宣传效率,实现出版与技术方法之间更好的结合[28]。

5、结束语

新时代科学技术愈加发达,出版行业、学科专业和传播技术的各种资讯、教学资料以及实时直播等资源在网络上都能轻松及时地获取,同时国际国内的相关交流线上线下平台也非常丰富活跃,不管是初入行业的新手编辑还是经验丰富的资深编辑,都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立足现在,展望未来,才能把期刊办好。新时代科技期刊面临着大展身手的机遇和要求更高的挑战,在学术国际化、文化多元化的形势下,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必须坚定文化自信,顺应时代潮流,持续学习积累编辑业务、学科专业和传播技术复合型知识,提升综合素养,加强团队协作,不断促进科技期刊学术水平和传播力影响力提升以及创新繁荣发展,在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科研工作者和出版事业的同时积极参与到我国科技强国建设中去。

参考文献[1]黄李晓.“大出版”时代编辑素养刍议[J].新媒体研究,2019,5(5):119-120.[2]王虹,白永利.出版融合发展中编辑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J].编辑出版,2019,10(7):174.[3]王春燕.大数据时代行业报刊编辑的业务素养分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8(20):9-10.[4]李若飞.全媒体时代电视编辑应具备的素养和能力[J].传媒论坛,2019,2(13):87-88.[5]李超.媒介融合时代的编辑素养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7):57.[6]于健航.网络编辑的媒介素养与把关力的提升[J].中国编辑,2019,17(7):64-65.[7]何洪英,葛亮,杨莉娟,等.论媒体融合趋势下科技期刊编辑的素养[J].编辑学报2018,30(5):541-544.[8]史锐.科技期刊编辑的修养与提高[J].编辑学报,2019,31(2):231-236.[9]周国清.编辑主体论[M].长沙:岳麓书社,2009:112.[10]李立.论期刊编辑在文化信息传播中的角色功能[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28(6):69-72.[11]刘艳.数字时代新媒体编辑应具备的职业素养[J].新媒体研究,2019,5(4):78-79.[12]李俊,杜辉,杨红,等.“互联网+”环境下科技期刊青年新编辑职业规划探究[J].编辑学报,2019,31(1):128-130.[13]陈浩元.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4]黄江华.新时代学术期刊编辑素养的“六维”构建[J].科技与出版,2019,38(6):128-131.[15]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EB/OL].[2019-06-09][16]鲍芳.英文科技期刊编辑职业意识探赜:以《运动与健康科学(英文)》为例[J].出版与印刷,2019,29(2):39-44.[17]骆筱秋,王晴,袁鹤,等.从国际知名医学期刊看“科学编辑”[J].中国编辑.2018,15(9):66-69.[18]廖捷.论“互联网+”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职业素养的提升[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38(9):20-21.[19]何正国.全媒体出版的特点及期刊编辑的角色定位[J].新媒体研究,2018,4(2):28-29.[20]齐峰.时代呼唤“大出版观”[J].编辑之友,2010,30(8):24-27.[21]张晓东,游苏宁.推陈出新的办刊秘笈世界杂志的创新报告[J].编辑学报,2017,29(2):196-199.[22]贾鹤鹏,王大鹏,杨琳,等.科学传播系统视角下的科技期刊与大众媒体合作[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5):445-450.[23]俞敏,刘德生.全媒体时代提升科技期刊品牌影响力策略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12):1328-1333.[24]谈媒体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EB/OL].[2019-07-18][25]周国清,陈暖.论编辑理想与理想编辑:基于新时期编辑人才素养的思考[J].中国出版,2019,42(6):33-37.[26]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8)[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27]刘佳.新时代如何提升学术期刊编辑学术素养[J].传播与版权,2019,7(4):28-31.[28]蒋萍.数字时代传统出版如何借力新媒体发展[J].出版参考,2019,32(6):42-43.

作者:张曼夏;何洪英;葛亮;杨莉娟;朱丹;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编辑部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