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法治化研究图书
人气:24

信访法治化研究

本书创新了信访法治化研究的理论方法,通过结合“信访行政人”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博弈论、阿罗不可能定理和公共危机管理视角,提出了“信访一体化”理论,将信访的民主性、科学性与合法性有...
  • 所属分类:图书 >法律>行政法  
  • 作者:[廖秀健]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09386224
  •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6
  • 印刷时间:2017-07-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本书创新了信访法治化研究的理论方法,通过结合“信访行政人”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博弈论、阿罗不可能定理和公共危机管理视角,提出了“信访一体化”理论,将信访的民主性、科学性与合法性有机统一,打通了学科局限,从理论上探索出中国信访法治化之规律,提出信访法治化之战略选择。本书结合我国20余省、市、区、县信访法治化创新实践之调查结果,提出了信访制度改革七条可行对策:一是信访功能的重新界定,二是转变观念、加快信访立法进程,三是完善信访前置性预防反馈机制,四是健全信访管理制度、合理划分职责权限,五是健全信访问责与考核机制,六是建立完备的信访导入、复核与终结机制,七则建议引入“信访中介”、建立基层信访组织;并对“阳光信访”、责任倒查、制度借鉴路径予以展望。

作者简介

廖秀健(1967—),西南政法大学法学教授、博士(后),西南政法大学信访法治与法治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挂职于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九三学社湖南省委第六、七届委员,香港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研究方向:行政法学、法经济学、危机与风险管理。出版《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法经济学分析与公共政策研究》、《美国对华反倾销法经济学研究》、《农业行政执法理论与实务》、《法经济学》、《房地产合同》等著作,主编或者参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全国统编教材,在《中国行政管理》、《人大复印资料》等刊物60余篇,主持或者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10余项。

目录

及时章信访法治化的理论基础 /

一、信访 /

一)信访的含义 /

二)信访的特征 /

三)信访利益的归属与本质 /

二、信访的地位与作用 /

一)信访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环节 /

二)信访是保障人民主权的重要政治手段 /

三)信访是公民参政议政的基本政治社会化方式 /

四)信访是党和政府倾听民意的重要途径 /

五)信访是维护政府公信与司法的潜在行为 /

三、信访法治化的规范分析 /

一)“法制”与“法治” /

二)信访法制化与法治化 /

三)信访法治化的价值 /

四、信访法治化的理论基础 /

一)一般的学理界定与文献梳理 /

二)信访一体化理论 /

三)“信访行政人”理论 /

四)公共选择理论 /

五)博弈论 /

六)阿罗不可能定理 /

七)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

第二章信访法治化的历史考察与可行性分析 /

一、信访法治化的历史考察 /

一)中国古代信访制度及其功能演变与评述 /

二)中国近代信访制度及其功能演变与评述 /

三)中国当代信访制度及其功能演变与评述 /

二、信访法治化的可行性分析 /

一)信访制度存废之争 /

二)信访制度的价值与可行性 /

三)信访法治化的可行性分析 /

第三章信访法治化的现实与困境 /

一、我国当前主要社会矛盾分析 /

一)主要的矛盾表现 /

二)矛盾的主要特征 /

三)矛盾产生的根源 /

二、我国信访的基本现状与困境 /

一)信访案件基数大且涉及范围广、总量下降但质量有待提升 /

二)信访体制建设逐渐完备、“截堵”现象仍十分严重 /

三)信访法治建设稳步推进、基本法缺失 /

四)网络化治理成常态,效力、配套制度相对不足 /

三、我国信访法治化的现状与困境 /

一)信访功能——越位与错位的交织 /

二)信访立法——前进与滞后并存 /

三)信访终结——增权与削权的失衡 /

四)信访导入——人治向法治的过渡 /

五)信访观念——传统与现代的冲突 /

第四章我国当前信访法治化困境的成因分析 /

一、信访法治化困境成因概述 /

二、“人治”与“法治”冲突 /

一)信访工作的两难困境 /

二)救济中的“人治”与“法治”矛盾 /

三、新旧信访观念冲突致使信访立法滞后 /

一)新旧信访观念冲突的表现 /

二)新旧信访观念冲突导致信访立法滞后 /

四、信访功能的定位陷入理论与现实的困境 /

一)信访功能陷入虚化与强化的两难境地 /

二)信访功能的法律定位模糊 /

三)信访功能与法律功能相冲突 /

四)信访的有效性难以实现 /

五、信访受理、监督、终结和导入机制衔接不协调 /

一)信访受理、监督、终结和导入机制的法律支撑有限 /

二)信访受理机制存在“高层化”与“基层化”的矛盾 /

三)信访办理、终结、导入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督 /

六、创新信访渠道的阻碍 /

一)“网上信访”渠道存在弊端 /

二)拓宽信访渠道存在体制障碍 /

第五章各地信访法治化的探索与创新 /

一、信访前置性预防机制 /

一)陕西省“网络问政—网络理政平台” /

二)上海城市“一号通”热线服务工作机制 /

三)湖北武汉“政府职能部门将公示制度” /

二、信访听证制度 /

一)广东白云信访积案听证化解制度 /

二)河北“非访”事项听证模式 /

三、律师信访参与机制 /

一)甘肃天祝“律师参与信访接待工作制度” /

二)上海杨浦“政府—律师—信访人”新型三元模式 /

三)湖北恩施“律师进村,法律便民”基层治理制度 /

四、信访问责考核机制 /

一)湖南“非法上访行为”刑事责任追究制度 /

二)广东白云“信访达标”官员考核制度 /

三)河北省“信访人评价信访工作满意度”制度 /

五、信访机制 /

一)湖北京山高岭村“信访制” /

二)四川仁寿“三三”调解制度 /

六、信访新型接待、办理工作机制 /

一)山东青岛“1 6 N”联合接访模式 /

二)湖南岳阳“十帮一”疑难信访化解模式 /

三)北京市“街乡—区县—市”联合接访平台 /

七、信访第三方参与机制 /

一)江西吉安信访第三方力量参与机制 /

二)山东济南信访积案“第三方评查处置”机制 /

第六章信访法治化改革的建议与对策 /

一、信访功能的重新界定 /

一)双向沟通——长效的前置性沟通反馈机制 /

二)多重监督——必要的多重监督制约机制 /

三)有限救济——非前置性的有限权利救济机制 /

二、转变观念、加快信访立法进程 /

一)树立信访法治理念、人本理念、效率理念和大信访理念 /

二)修改《信访条例》、制定统一《信访法》 /

三、完善信访前置性预防反馈机制的路径 /

一)“阳光信访”模式 /

二)“信访专员”道路 /

四、健全信访管理制度、合理划分职责权限 /

一)信访前置——“公民问政”向“公民理政”的转变 /

二)明确信访救济范围与边界——信访分类管理制度 /

三)赋予信访部门监督奖惩实权——信访归口与层级管理制度 /

五、健全信访问责与考核机制 /

一)健全信访工作群众满意度评价考核机制 /

二)信访责任追究机制——“责任承包”的倒逼 /

六、建立完备的信访导入、复核与终结机制 /

一)完善涉法涉诉信访导入机制 /

二)健全信访终结制度 /

七、信访中介——建立基层信访组织 /

一)“信访中介”的概念、功能界定 /

二)发展基层信访组织的对策建议 /

附录一山东省信访条例 /

附录二青白江区信访工作约谈、责任倒查和追究制度 /

附录三盘县信访事项三级终结制度(试行) /

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在线预览

本书从理论基础、历史沿革、现实与困境及现有的有益尝试方面对信访法治化进行了研究,试图寻找到一条可行的信访法治化路径。作者力求突破现有研究的局限,将研究的视野打开,除了强调信访功能、信访范围、信访规则、信访程序和信访依据需要法治化外,更强调需重视政府官员执政理念的法治化。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周二生**的评论:

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

2017-11-02 20:39:23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这本书可以

2017-11-07 10:45:57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