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孩子的目光图书
人气:12

关注孩子的目光

关注孩子的目光》是有着三十年儿童心理治疗临床经验佐佐木正美医生,数十年来遍历上百家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儿童心理咨询机构、儿童福利院、妇幼保健所等,与众多幼教老师对谈交流,为无数家长讲座培训的经验...

内容简介

关注孩子的目光》是有着三十年儿童心理治疗临床经验佐佐木正美医生,数十年来遍历上百家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儿童心理咨询机构、儿童福利院、妇幼保健所等,与众多幼教老师对谈交流,为无数家长讲座培训的经验总结。该书出版16年,仍位居日本亚马逊家教类图书排行榜第1名。

很多父母以为,只要在家里严格管教孩子,就可以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教养的人;以为只要知识丰富了,音乐技能或运动能力突出,就是一个出色的人。但事实并非如此。教育不是以强压弱,不是闭关修炼,更不是折腾,教育要让孩子有笑的能力和感恩的心,拥有自我提升与修复的正能量,过上幸福独立的生活。

“好孩子不是听话的孩子”,“满足孩子的需求就是在培养他未来的自立”,“孩子通过和伙伴游戏会学到社会性规则”……认真地读过本书,您一定会获得启发和帮助,抛却育儿中的焦虑不安。让我们一起为养育幸福独立的孩子而努力!

编辑推荐

出版16年,仍位居日本家教类图书排行榜第1名

30年临床经验儿童精神科医生,数十年为各种儿童机构老师和家长咨询、培训的经验总结

教育是为了让孩子学会笑和谢谢

笑的能力和感恩的心,会让孩子拥有自我提升与修复的正能量,过上幸福独立的生活

北京、山东、浙江、江苏、广东等十几个省市的家长传阅推荐

作者简介

佐佐木正美 1935年出生于日本前桥市。幼儿时期住在东京,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疏散到滋贺县的农村,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在此地度过。高中毕业后,一个人到了东京,在信用银行等工作了6年之后,于1962年进入新潟大学医学部医学科学习,1966年毕业。之后,到东京大学学习精神医学,就职于同爱纪念医院。

1969年留学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接受了儿童精神医学的临床训练。回国后,先后在国立秩父学园、小儿疗育咨询中心(横滨)工作了近20年。最近17年在东京大学精神科、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小儿科、御茶水女子大学儿童学科担任讲师,同时在北卡莱罗纳大学TEACCH(孤独症治疗教育项目)部学习并参加共同研究。其专业研究方向为儿童青年精神医学、生命周期精神保健、医疗福利学。

现为川崎医疗福祉大学教授(冈山县)、北卡莱罗纳大学临床教授,并参加了横滨市康复事业团的工作。著作有《儿童精神医学的临床实践》、《孤独症治疗指南》、《和埃里克森一起漫步》等多部。现居住于东京都町田市。

目录

婴幼儿期是打下一生人格基础的根本时期

婴幼儿时期是一生的“地基”

婴幼儿时期是打下人格基础的重要时期

婴幼儿时期的教育,很难重新来过

人际交往越差的家长育儿中的不安越多

不能忽视教育问题背后的时代背景

十个妈妈有八个焦躁

和丈夫沟通能够减少育儿中的不安

育儿中的不安从哪里来

孤独的父母依赖孩子

重视促进孩子和各种人的交流,养育合格的社会人

人需要有能让自己放松的人际关系

不要把和人交往当作痛苦,努力和别人一起放松

孩子是在和别人的交往中长大的

用细节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首先要相信别人的善意

好孩子不是听话的孩子

等待——育儿中的重要心情

无条件接受眼前的这个孩子

孩子遇到失败时家长应及时出现帮助

让孩子安心做自己想做的事

过度期待会成为孩子自由成长的障碍

逆反期是在为下一步的成长作准备

妈妈从怀孕起就要建立与孩子的亲密关系

妈妈的情绪会传达给胎儿

母体与胎儿交流的方式

妈妈的心理活动通过胎盘传递给孩子

妈妈日后的育儿行为与生产后的育儿方式息息相关

满足婴儿的需求就是在培养他未来的自立

埃里克森的研究——人的每个生命周期都有发展任务

婴儿期的发展任务——培养基本信任

被满足的婴儿才会对周围人充满信任

不能认为用哭泣来吸引人注意的孩子是不好的

孩子相信妈妈,才能相信别人

大人现在不听孩子的话,孩子以后就不会听大人的话

婴儿最早遇到的困惑

社会性参照——人的社会性存在基

养育孩子时,大人要把心和眼睛真正放在孩子身上

为什么有的人能遵守规则,有的人不能

培养社会性参照的关键时期

什么都按孩子的愿望满足,会把他惯坏吗

过度干涉才会让孩子丧失自主能力

在父母前无法放松的孩子

当自己的愿望被满足的时候,孩子容易学会信任

孩子通过不断重复地做同一件事发展主动性和创造力

不知疲倦的幼儿期的孩子

看着孩子到处活动的快乐

孩子的行为就像是科学家做实验

上学之前要有充分的和伙伴一起玩的经验

通过朋友了解自己

管教就是“重复地教 不急躁的等待”

大人在孩子两三岁时就要开始管教了

什么是好的管教

以大小便训练为例说说不好的管教

孩子不会一次就学会,大人要不断地教,耐心地等

强制性管教不能培养出孩子的自律性

培养自律性的重要时期

大人必先要自己幸福,才能让孩子幸福

你希望养育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关心他人的能力是怎样养成的

孩子会把身边的人当作自己的榜样

孩子越小就越容易变得和榜样一样

关心他人就是和别人一起快乐一起悲伤

自己越幸福就越能关心他人

在幸福的人身边长大的孩子是幸福的

孩子通过和伙伴游戏学到社会规则

在游戏中发现自己

一起制定游戏规则

开电车游戏

让孩子多交朋友的好处

还没有做好自立准备的年轻人

孩子在小学阶段要学会的最重要的东西

和朋友互相学习

朋友越多越能健康成长

拒绝上学的孩子

一到学校就躲进保健室的孩子们

缺少让心灵获得平静的地方

青春期是寻找自我的时期,家长要耐心守护

凝视自我的时期

通过别人的目光来确立自我

通过伙伴反观自己的内心

长时间打电话对青春期孩子的意义

找到志趣相投的伙伴

青春期综合征

温暖地守护孩子寻找自我的时期

富裕的社会带给我们的

现代人正在丧失保持身心健康的条件

被富裕破坏的东西

生活的便利扩大了人类的欲望

人不再能忍耐

无法控制自己的怒气

患有退避型神经症的年轻人

越来越难体会到喜悦

愤怒的情感增强了

把不好的事情归咎于别人的倾向

人际关系愈发冷漠

通过聊天和别人一起放松

致保育工作者:请保持充满爱的心灵

从事保育工作的价值

实现愿望的孩子和没有实现愿望的孩子

控制自己不骂孩子

不要视孩子的父母为敌人

考虑父母和孩子双方的幸福

从“只要尽到较大努力”中感受喜悦

致父母们:要如何度过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是谁在育儿

珍惜现在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让孩子感到放松的爱

无条件接受孩子的本色

理解孩子的愿望

折腾父母的孩子

当父母把自身的欲望当做重心时

父母绝不能对孩子说的话

接受长大之后的孩子

后记

关注孩子目光的佐佐木先生(中川李枝子 /文)

在线预览

婴幼儿时期是打下人格基础的重要时期

婴幼儿时期相当于建筑物的地基部分,之后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甚至是研究生、留学阶段等,则相当于建在地基上的其他部分。小学和初中就好比是柱子和地板,高中阶段就相当于外部装潢或是屋顶上的瓦片等。大学、研究生或是留学则相当于内部装修或者是地毯、家具。你尽可以这样一一对应。

大家可以发现,越是后面的阶段就越容易重新来过。像地毯、家具之类的,可以不断换新。不过,停留在人视线中的,总是后面做的这些事情。“从A 大学毕业的”,“到B 大学留学了”,这些就相当于波斯地毯或瑞典家具,客人看到之后会感叹、惊讶,觉得“真漂亮啊”,但这些随时可以更换。

然而,地基部分从建筑物开始建造的时候就看不到了,不会有人掀开地板去看,没有人会关心这个。可一旦出问题,我们就会发现地基对建筑的命运起了怎样的决定性作用。地基不坚固造成的损毁是不可修复的。

建筑如果倒塌了,可以另换一个地方重建。但是,人的一生不能重来。人们只能在将要倒塌的建筑物上加上支架或采用别的方法,小心翼翼以求它不会一下子倒掉。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如果没有在形成人格的婴幼儿时期打下坚实的地基,孩子长大成人后就会有很多问题。如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问题大人或问题青少年。

如果不在意地基,不管你在家里贴上怎样光洁的瓷砖,在屋顶上盖上怎样高级的瓦片,就算铺上进口的波斯地毯,摆上瑞典家具,房子还是不能住人。

等待——育儿中的重要心情

教育或者说养育其实就是等待。家长需要向孩子传达这样的信息:“我们会慢慢等你,不用着急。”不仅是孩子,所有人天生都有朝着好的方向去努力的能力。就算是受伤了,你放着不管,伤口也会慢慢痊愈。你要做的只是消毒,不让细菌感染。感冒了也一样,不用吃药,只要静静休息就可以恢复。

人的身体具有一种自愈能力,会自动地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当然除了衰老。但是对于那些正处于成长期的孩子来说,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成长发育。

所以,只要没有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所有孩子都会成为好孩子。虽然每个孩子的情况会有所差异,但是他们都会按照自己的素质、个性和能力充分发展。无论是养花、种菜、栽培果树,还是养育孩子,其实都是一样的,你只需要做好自己该做的,然后静静等待。当你能够感受到等待的喜悦和乐趣时,不管是养育孩子还是其他,都可以做得很好。

我最想告诉年轻妈妈和保育员们的就是:“孩子的很多发育和成长,比育儿书上写的更慢,你可以以更加放松的心态育儿。”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有的孩子晚上哭闹,有的孩子不会。孩子们在各个方面都有相当大的个体差别。有些孩子不能符合父母的喜好或期待,也不能勉强。

在物质贫乏的年代,很多时候父母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养育孩子,但是他们不会焦虑不安。现在虽然很多方面都比以前有更大的自由,但是当孩子稍有一点没有达到父母的期待,父母就会大怒。

过去的年代,很多事情都无法按照人们的设想实现,而且那时家庭成员也很多。所以父母或祖父母往往把孩子放在自己身边,片刻不离。他们会背着孩子,或是把孩子放在婴儿车里到处带着,总之会一刻不离地看着孩子。当孩子在背上哭泣或吵闹的时候,父母马上就会问:“宝宝这是怎么了啊?”

不管父母有没有满足孩子的要求,都不会忽视孩子的要求。他们不会毫无反应,无视孩子的期待、希望,这样能在孩子心中形成巨大的安全感、自信和对别人的信任。

以前的人在教孩子规矩的时候,不会很心急,他们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孩子离得了尿布,每个孩子最终都能学会用筷子吃饭,所以不用跟别人比,不用催促。他们也许并不会说“宝宝什么时候才能学会呢,好期待啊”这样的话,但是育儿时是放松和耐心的氛围。

怎样培养出孩子对生活的自信呢?要做到这一点,只需让孩子知道父母是他最坚强的后盾,是最理解他的人。然后,不慌不忙地养育他即可。

如果父母总是很着急,孩子长大以后会更加急躁,做什么事情都会浅尝辄止,没有定力,没有自信。他甚至无法等待自己,无法等到最终结果。所以,如果父母能够耐心地等待孩子成长,慢慢地等他学会什么,那么孩子也会学到这种等待的精神,学会忍耐。

因此,父母等待的态度会向孩子传达出“爸爸妈妈相信你”的讯息。这是向孩子传达爱的最简单易懂的方式。

无条件接受眼前的这个孩子

人越是被接受,就越容易有安全感,并真正独立。被接受就意味着真正的自己获得了认可。这对孩子来说意味着自己现在这样就挺好,这种安心感也就是自信。父母需要尽早给予孩子这种安全感。

有一个人无条件地承认自己,会让孩子极大地信任这个人,从而会以这个人为标准,信任其他很多人。因此,孩子可以通过信任父母,信任父母之外的人;可以通过信任老师和朋友,信任老师和朋友之外的人。每个人都需要尽早在自己的人生中拥有被别人接受的经历。有了这种认可,人才能够安心地生活,采取自己的行动。

人首先会向父母或祖父母要求无条件的爱和接受。在被认可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不会勉强朋友认可自己,反而拥有一种认可朋友的能力。相反,如果在成长的环境中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孩子在找朋友的时候就会一味要求别人的认可,不断地寻找接受自己的人。

到了上幼儿园和托儿所的时候,很多孩子会向老师要求这种认可和接受。对于孩子来说,这种的接受是必需的,因为这可以让他们的价值变得更大。事实上,这种接受和认可给予得越早越好。不过,即使给予得比较晚,父母和老师也要这么做,因为这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无论孩子多大,都需要认可他,接受他。

人需要不断获得别人的接受和认可。随着慢慢长大,孩子会和朋友发展出互相接受、互相依赖的关系。此时,越是在早期得到充分的接受和认可的孩子,就越容易接受对方,也越容易被对方接受,更容易交到朋友。但是,如果孩子一直处于孤独状态,就会出现到了青春期,还是没有伙伴和朋友的情况。我还观察到了这种倾向:想获得对方认可的年轻人,比较容易陷入早恋。恋爱是一种相互之间接受的关系。不过,恋爱本身也许只是一种临时的接受。

在父母或家人那里得到充分接受的孩子,很少在初中或高中阶段就陷入早恋。相反,如果孩子感到自己没有充分被父母或家人认可,则容易早恋。

那些早恋的孩子会像小孩子跟妈妈撒娇一样,在公园的长椅或电车上紧紧依偎着对方,不惧周围人的目光。而且,他们也比较容易爱上年长的人。在年龄相差较大的关系中,无论是恋爱关系还是夫妻关系,年长的人都会更多地接受对方。年轻人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弥补自己过去没有得到的爱的。

孩子长大以后,父母也要继续接受孩子。小学生也好,中学生也好,这一点意义重大。总之,父母应当给予孩子充分的接受和认可。

媒体评论

河北 阳阳妈(孩子8岁):佐佐木医生的这本书阐明了育儿理念和方法,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孩子成长的规律。爱孩子,就要接受孩子的全部,不仅爱他的聪明可爱,也要爱他的调皮和捣蛋。我们大人尚且不会今天知错了,明天就改正,那为什么要那么苛求孩子呢?用淡定平和的心态看待孩子的成长,不急不躁地等他长大,和他一起体验成长过程中的兴奋、快乐、沮丧和烦恼!

广东深圳 米菲:这是一本育儿书,告诉爸爸妈妈们如何培育人格健康的孩子;这是一本心灵治疗书,爸爸妈妈从中获得抚平育儿焦虑的力量;这也是一本心理解读书,让爸爸妈妈们反思育儿先育己的道理。当越来越多的爸爸妈妈们忙于给孩子们灌输知识、提高技能的时候,佐佐木先生的教诲如一阵清风,他温暖又坚定地告诉大家:请关注孩子的目光,请让孩子在与人交往中长大,请把育儿当作幸福和快乐的事情。

山东东营 虎虎昇威(孩子3岁):看过这本书后,我想到这样一个比喻——“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如果家长是内心强大、幸福健康的,那么孩子也必将迎着太阳长成参天大树;如果父母行为上有偏差,幸福感比较低,那么孩子的幸福感也大多不够饱满。所以,请做一名幸福的家长,把幸福、健康的思想通过日常生活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感受幸福,享受学习和生活。

江苏昆山 胡玥(孩子5岁半):看完佐佐木正美先生的书,感慨颇多。他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提出了孩子婴幼儿时期是人格培养的重要阶段,要培养有自律性的儿童,这些观点我都非常认同。特别是书中提到的“让孩子多交朋友的好处”这一论点。通过跟小朋友交朋友,我自己的孩子学会了分享、不攀比、不任性,体会到了互帮互助的乐趣,还学到了其他小朋友身上的优点。我们作为家长给孩子创造多交朋友的机会,这个应该不难吧。

江西南昌 悠妈(孩子2岁半):拿到这本书,越往后看越觉得,这不正是我一直以来寻而不得的一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建立正确认知的一本书”——吗?自认也算个爱学习的妈妈了。可读到此书时,却发现了不少令我感叹“哦,原来是这样子啊……”的观点。

广东珠海 梓昱妈:这是一本可以让我认真地一边看一边琢磨的书,它把父母教育中困惑问题的根源写出来了。其实育儿应该是轻松地,快乐地,不难做到的。与其说它是一本育儿书,不如说是一本父母的心理辅导书。

浙江 张雯:“学会与你的邻居建立更深入的联系”、“和丈夫沟通可以减少育儿中的不安”、“尽量满足孩子婴幼儿时期的要求其实更有利于他的自立”、“孩子与伙伴充分的游戏是他们形成健康的社会性人格的必要条件”……看完佐佐木先生《关注孩子的目光》一书,从他30年来对幼儿心理的研究结果中,我读到了一种“放松、开放、顺其自然”的爱的态度。

浙江 书意妈:看这本书的时候,脑子里一直呈现 “三分教,七分等”这句话。孩子是棵正在成长的幼苗,作为家长,除了施肥浇水外,另外需要做的就是——等待,怀一颗理解包容的心等待孩子的慢慢成长,这不仅仅是爱我们的孩子,体现的还是对生命的尊重。佐佐木先生不是简单的教,整本书都在帮助孩子表达他们的意愿,语言温暖朴实。孩子们太需要有个懂他们的人来表达一下他们的心声——“我们不是不听话,只是我们在成长!”而佐佐木先生就是那么一个懂他们的人。

浙江嘉兴 珠妈:这是一本故事书一样的育儿书。没有说教,只有沟通、交流,让我自己对照着静静地思考。物质丰富的社会带给我们什么?绿色生活不单纯是大气、土壤、水源,强大的压力造成焦虑、躁狂、冷漠的一代。我们能否还下一代、再下一代一个清新纯净的社会?这不是一本教导如何教育的书,它仅仅不急不缓地描述如何关爱孩子。读完之后,我盯着身边的孩子,看着她依旧清澈的眼眸,我想将来的路上我要与她携手同行。

浙江嘉兴 宣爸:这本书有系统的脉络,将我们一团一团的疑惑慢慢解开,从出生的青春期,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源于心理层面的成长,尤其是地基式的0-6岁时期,这一时期孩子获得的满足,形成的安全感主导了接下来各个阶段的顺利过渡,父母为孩子营造温情的家庭环境是实现孩子健康身心的基础。本书作者的个人色彩浓烈,读者很容易感受到是一位长者在叙述在讲解,有笑容很耐心。这本养育孩子的指导书,带给我们新的视野。

浙江嘉兴 马沈扬家长:翻开佐佐木正美医生的书,首先被“好孩子不是听话的孩子”这个标题吸引。那怎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呢?”带着这样的困惑,我走进了“等待——育儿中的重要心情”这个篇章。通过阅读,我明白了孩子的着急情绪其实来自于我的急躁。

浙江嘉兴 牛妈:《关注孩子的目光》书中提到,管教孩子=重复地教 不急躁地等待。这点也是我在这一年女儿小学生活中最深有体会的。她学习数学,并不是一教就会的,刚开始做进位加减法的时候,总是哭哭啼啼,做一百题得要花上一小时。她不明白、不理解,你给她讲了,她还是一脸迷惘。朋友家也是如此,通常是心平气和地陪写作业开始,暴打一顿作为结束。读完这本书,我更坚信给孩子时间的重要性。

北京 易锐昌:有幸拜读了佐佐木先生的这本书,让我再次感受到育儿确实是一项科学而又系统的过程,但愿中国每位父母都能体悟到其中的精华,并陪伴孩子享受其共同成长的乐趣。的确,当今浮华而焦躁的社会,诸多父母已经不再淡定,步步迷失自我,甚至还裹挟着孩子一起迷失。育儿先育己,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曾经的自我。

广东广州 植竣妈:“人越是被接受,就越容易有安全感,并真正独立。有一个人无条件地承认自己,会让孩子极大地信任这个人,从而会以这个人为标准,信任其他很多人。……在被认可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不会勉强朋友认可自己,反而拥有一种认可朋友的能力。相反,如果在成长的环境中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孩子在找朋友的时候就会一味要求别人的认可,不断地寻找接受自己的人。”这些话多么深刻和形象啊,绝不仅仅是对孩子适用,成年人的世界何尝不是如此?看看我们身边成年人的处世方式,基本也可以逆推他们曾经经历过一个什么样的家庭生活。

重庆 钫儿:读了《关注孩子的目光》这本书,突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看过很多给予孩子爱的书,但是佐佐木正美先生是一名儿童精神科医生,这让这本书的视角会有所不同。

广东深圳 朵米妈:“不治已病治未病”,是医道的较高境界。教养孩子亦然。《关注孩子的目光》,关注的其实是奠定人格基础的根本。这本书关注的不仅是孩子的表现,更是孩子的心情;关注的不仅是孩子的成绩,更是孩子的动机;它不仅呈现了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更是挖掘了造成问题的根源。一句话,这本书关注的不是付诸表象的育儿之术,而是深入内核的教养之道。就作者三十年儿童精神科临床经验来说,这确是本情怀满满,但干货很多的书。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Paradis**的评论:

关注孩子的目光,说得真好。虽然很多人或许觉得没什么,但是我相信大多数人,大多数大人可能完全忘了去关注孩子的目光。教育是为了让孩子学会笑和谢谢,这是多么重要的真知。在童年日益退化的今天,还有这么淳朴而且一语中的的主张,尤其弥足珍贵。我是在朋友的推荐下买这本书的,而这也是我目前急需的书。怎么当合格的父母真不是天性使然,还是要学习。这本书是专业的儿童精神科医生30年的临床经验,非常具有参考价值。而且很有说服力。推荐给所有想当好爸爸好妈妈的父母们。对孩子的爱真正的爱,不是别的,而是从来都不会忽视孩子的目光。

2014-04-22 16:49:33
来自话说什**的评论:

看到《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赠送的小册子,觉得很好,才决定买这本书。果然没有失望,“没有人自己不幸福,却能够去思考别人的幸福的。因此,教育者首先要问自己是否幸福。”“愿望经常被忽视的孩子,会故意做一些大人讨厌的事,好让大人关注自己。他们只是想确认大人是不是还会喜欢他。”书里有太多引发人思考的话,还好现在孩子小,非常适用。书也容易读。

2014-04-16 13:18:41
来自爱书320**的评论:

看完了,还是值得一看再看的,时刻提醒自己,关注孩子的目光,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2014-04-29 09:41:03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非常好的书 感觉国内很多教育理论都来自这本书

2016-12-29 19:58:28
来自喝奶的**的评论:

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可以更加理解他们的世界和情感,理解了,很多事情就会变得不那么复杂了,很多矛盾就不会发生了。希望爸爸妈妈们都能借鉴一下!

2014-09-21 09:53:43
来自小西湖**的评论:

时间太久了,用在当代,用在中国不一定适用,不过理念还是可以吸收借鉴的。就是关注孩子的需要。

2015-10-13 21:11:37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这本书,越早看越好!无条件得得满足婴儿的需求

2017-08-01 22:27:0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看了博客推荐的,感觉书还可以,家长就应该对看看家庭教育方面的书,毕竟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不论什么类型的家庭教育书籍都应该广泛涉猎

2015-05-12 14:00:2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关注孩子的目光(出版16年持续位居家教书排行前列,北京浙江广东十几

2015-12-21 14:31:0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关注孩子的目光看起来很简单,实际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孩子有时让人很抓狂。

2015-06-02 10:55:17
来自1***子(**的评论:

每一位家长,都应该看的一本书。本书是日本著名的儿童精神病医生写的,非常值得一看

2017-06-25 15:00:0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从孩子的需求出发,全方位的告知家长如何处理孩子的个个层面需要,适合准爸妈提前了解。

2015-12-24 10:13:34
来自微雨初**的评论:

非常实用,使用它对自己教育孩子掌握了方向?

2016-10-24 12:36:44
来自cliuliu**的评论:

拿到就读起来了。银捷快递很差劲。没有送货上门,就把包裹丢到速递易就算我签收了,都没有联系过我。速递易也没发验证码给我。我看到网上状态是签收了,打电话给当当查,才知道。电话打来打去,还另外出了两元存储费才拿到书。差劲!

2014-06-05 18:28:1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小时爱看书,在书的世界里不知寂寞,现在有自己的孩子了,也想给她创造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经常在当当网买书,希望有更多优秀的书籍更亲民的价格!

2016-10-28 12:52:0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关注孩子的目光,就是要把孩子当主体,父母是跟随孩子的,也就是那句话:看见,就是爱;而爱会很有力量

2016-04-23 17:35:06
来自舞台秀**的评论:

孩子快到3岁时,脾气得别冲,你说东她要西,不让偏让,那阵子真是让我头痛不已,不知道原因,到处买书找答案,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真是如获至宝呀。至少让我感觉孩子的表现是正常的成长过程,父母不要以自己的目光去评价,给孩子定个调,当你关注了孩子的目光,你就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虽然为人父母,但都要学习如何当好父母。

2015-09-26 15:05:41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关注孩子的目光,父母读书,能更好的理解孩子,亲子关系融洽。

2017-02-16 12:36:5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看了这本书之后对自己的育儿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困惑,不知道怎么办,不是说这本书的观点有问题,是平常人理解不到。直到遇到另一本书“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才理解了关注孩子的目光这本书。

2015-04-15 12:56:57
来自王昊鹏**的评论:

作者 常年如一日观察孩子,总结经验,最重要的是有一颗充满爱的心。书里面的很多例子都非常实用,值得家长和老师用心去琢磨体会。我做了很多笔记,发在微信朋友圈里,大家都觉得很好。

2016-05-19 09:10:33
来自刷子011**的评论:

这是近期的枕边书,很易读,但是非常有启发性,日本人在教育孩子方面本身就走的很靠前,我们需要从中吸取很多好的经验和理念,少走弯路,因为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错过了,或者错了,就不可能重头再开。推荐给妈妈们

2014-05-08 11:01:46
来自b***l(**的评论:

佐佐木医生的这本书阐明了育儿理念和方法,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孩子成长的规律。爱孩子,就要接受孩子的全部。

2017-03-08 16:12:31
来自s***恰(**的评论:

家长都苦于不知道要怎么教育孩子,但这本书让家长真的明白孩子,了解孩子,更好的教育孩子

2017-05-18 22:46:1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快递速度很给力,昨天下午拍的,今天早上就到了。很易读,但是非常有启发性,日本人在教育孩子方面本身就走的很靠前,我们需要从中吸取很多好的经验和理念,少走弯路,因为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错过了,或者错了,就不可能重头再开。推荐给妈妈们

2014-06-28 13:11:27
来自meilixi**的评论:

这本书阐明了育儿理念和方法,告诉家长如何培育人格健康的孩子;爱孩子就要如他所是,而不是非我所想。用静待花开的心态期待孩子的成长。和孩子一起体验成长过程中的兴奋、快乐、沮丧和烦恼!

2016-07-30 19:02:2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棵正在成长的幼苗,作为家长,除了施肥浇水外,另外需要做H的就是——等待,怀一颗理解包容的心等待孩子的慢关注孩子的目光(出版16年持续位居6家教书排行前列,北京浙江广东十几个省市家长传阅推荐,让孩子拥有自我提升与修复的正能量,过上幸福独

2015-10-17 20:27:40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