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文化概论图书
人气:7

中原文化概论

中原文化概论》是洛阳师范学院河洛文化研究中心吴涛教授的研究成果之一,也是洛阳师范学院重点支持的研究成果之一。全书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尤其适合大中专学校关于中原文化课程的教材使用,对于一般读者而言,也...
  • 所属分类:图书 >文化>文化理论  
  • 作者:[吴涛] 主编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34791956
  •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4
  • 印刷时间:2017-04-30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中原文化概论》是洛阳师范学院河洛文化研究中心吴涛教授的研究成果之一,也是洛阳师范学院重点支持的研究成果之一。全书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尤其适合大中专学校关于中原文化课程的教材使用,对于一般读者而言,也是一本不错的书籍,较为了解中原文化的概括。本书简要介绍中原文化的发生、发展、流变,中原文化的分类、特点、亮点,中原文化在文化强省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全书共分十二章,即天下之中、筚路蓝缕、千年帝都、儒脉兴衰、道可道,非常道、慈悲与普渡、文苑英华、武林风流、艺苑风华、宗亲血脉、民生日用、质朴与厚重、凤凰涅磐,解读了中原文化发展的历史,对一般读者了解中原文化,尤其是高校学生了解中原文化的发展脉络有一定的助益。

目录

及时章 地理视域下的中原

及时节 河南自然地理

第二节 从豫州到河南: 河南行政区划的演变

第二章 文明的曙光: 中华文明在中原的早期发展

及时节 文明曙光的初现

第二节 中华古史的传说时代: 三皇五帝的传说

第三节 中原文化根源性的解构与重建

第三章 中原帝都文化

及时节 郑州商城: 商朝早期的都城

第二节 殷墟与甲骨文

第三节 “土中”: 洛邑

第四节 古都开封

第四章 千年儒脉: 儒家文化在中原的发展

及时节 “元圣” 周公: 儒家的源头

第二节 孔孟在河南的足迹

第三节 两汉时期中原地区经学的兴盛

第四节 伊洛渊源: 理学的兴起及发展

第五章 道家文化在中原地区的发展

及时节 道家文化的源头: 老子

第二节 逍遥与无待: 庄子思想体系简介

第三节 魏晋玄学: 从正始玄风到竹林七贤

第四节 白日飞升: 由道家而道教

第六章 慈悲与普度: 中原佛教文化

及时节 佛教的东来

第二节 禅宗与少林

第三节 玄奘大师的求法之路

第四节 中原名刹及佛教对中原文化的

第七章 文学史上的中原

及时节 古典文学的源头

第二节 汉魏时期文学的自觉

第三节 唐诗与宋词

第八章 中原武术文化

及时节 天下功夫出少林

第二节 走向世界的太极拳

第九章 中原地区艺术风采

及时节 釉彩瓷花: 中原陶瓷艺术

第二节 翰墨丹青: 中原书法艺术

第三节 梨园天地: 中原戏曲艺术

第四节 凝重与飞动: 中原雕塑艺术

第十章 中原宗亲文化

及时节 姓氏的由来

第二节 尊祖敬宗

第三节 血脉情深: 中原根亲文化

第十一章 中原民俗文化

及时节 中原节庆文化

第二节 中原庙会文化

第三节 中原婚丧文化

第四节 中原饮食文化

第十二章 中原文化的传播与扩散

及时节 迁播四方的中原先民和中原文化

第二节 万流朝宗: 中原文化的传播途径

第三节 “中”: 今天的河南人

结语 凤凰涅

在线预览

三、汝瓷

汝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瓷之一, 因产于临汝(今汝州) 而得名。汝瓷约始于宋初, 盛于北宋晚期, 终于元末。

北宋皇室先用定州白瓷, 因为定州瓷是覆扣着烧成的, 因而其器物的口缘无釉, 到宋徽宗时以“定州白瓷器有芒, 不堪用”, 而汝瓷精美, 遂“弃定用汝”。后因宋室南迁, 窑址荒废, 工艺失传, 窑址成为历史悬案。前人一直搞不清楚汝窑和北宋官窑的关系。如童书业就认为, 汝窑就是官窑。不过, 2000 年,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找到了汝官窑址, 接着, 该窑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学术界普遍认为汝窑与北宋官窑不是一回事儿。

汝瓷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胎色: 汝窑瓷器胎体轻薄, 胎骨坚硬, 有铜骨之称。胎质极细腻, 呈香灰色, 所以俗称“香灰胎”。由于胎土中含有微量铜元素, 所以近光照之, 微见浅浅的粉红色, 这种特征在后世仿品中很难仿做。

釉色: 汝瓷宫廷, 所以制品不计成本, 以玛瑙入釉, 周煇《清波杂志》记载: “汝窑, 宫禁中烧, 内有玛瑙末为油(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蓝色较多, 也有豆绿、青绿、月白、橘皮纹等釉色。世称“天青为贵, 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釉面滋润柔和, 纯净如玉, 有明显酥油感觉。用放大镜观察,可见釉下有寥若晨星的稀疏气泡, 所以又称之为“青如天、面如玉、晨星稀”。据传说, 有24小时宋徽宗做梦, 见到了夏天雨后天晴云破的颜色, 于是下令工匠烧造他梦中所见到的天青色。最终, 工匠们竟然奇迹般地烧造出了这种颜色。

支钉: 宋代宫廷用汝瓷一般均采用满釉支烧, 为了保持满釉效果, 工艺上多是裹足支烧, 器底留有细小的支钉痕迹, 以单数居多, 视器大小, 分为三钉或五钉。这种特征也是后世鉴定真假宋代汝瓷的重要依据之一。

器型: 汝窑瓷器造型古拙, 制作十分考究、规整。由于当时崇古思想极为盛行, 所以器物多用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和玉器等式样。产品主要以陈设观赏品为主, 兼有少量日用瓷。常见有出戟尊、玉壶春、胆式瓶、三足樽、水仙盆、各式圆碗、盘等。尺寸普遍不大, 但制作相当精细。盘、碗、碟、洗的底非常规整, 往往微向外卷, 这种风格与早期五代越窑青瓷有很多相似之处。另外, 在传世的个别器物上还出现有文字。一种是在尊和纸槌瓶的底部刻“奉华”二字, 这应是宋奉华殿的供应之物; 一种是在碟的底部刻“蔡丙” 二字, 字均是烧成后再刻制。

开片: 汝瓷的开片堪称一绝, 即在釉面有极小的纹片, 细碎繁密, 宛如鱼子纹和蟹爪纹, 但不带有官、哥瓷器中常见的“金丝铁线” 的特征。开片的形成,开始时是器物于高温焙烧下产生的一种釉表缺陷, 行话叫“崩釉”。汝窑的工匠将这种难以控制的、千变万化的釉病, 通过人为的操作转换为一种自然美妙的装饰, 而且控制得恰到好处, 可谓巧夺天工。

北宋末年, 金兵南犯, 宋室南迁。汝窑被毁, 工匠流散, 汝瓷从此失传, 所以汝窑是五大名窑中烧制瓷器最短的一个瓷窑。早在北宋, 市面上就很少见到汝瓷。据周煇《清波杂志》记载: “唯供御拣退, 方许出卖, 近尤艰得。”北宋灭亡以后, 皇宫所藏几乎毁于兵燹, 只有少数流出宫外。

汝瓷一直被历代藏家所珍视, 就在距离北宋灭亡不久, 宋高宗赵构曾经到大臣张俊府中, 张俊献给皇帝的礼物就包括了汝瓷。可见, 在南宋时汝瓷已经十分珍贵。赵构将自己所珍爱的汝瓷精品交给宠妃刘贵妃珍藏, 并将刘贵妃住所“奉华堂” 的“奉华” 二字铭刻在汝瓷上。目前汝瓷传世不多, 全世界现存60 多件,其中北京故宫博物院17 件, 台北“故宫博物院” 23 件, 上海博物馆8 件, 其余流落在英国、美国、日本或私人手中。

清代诗人孙灏曾赋诗汝瓷, 诗云: “金盘玉碗世称宝, 翻从泥土求精好。窑空烟冷其奈何, 野煤春生古原草。” 这既是对汝瓷的肯定, 也是对汝瓷消亡的哀叹。后人一直试图仿制汝瓷, 但都没有成功, 以至于发出了“仿汝不似汝” 的感叹。

近年来, 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 宝丰县在保护、开发、利用汝瓷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现有汝瓷研究机构和烧制厂家18 家, 他们生产的汝瓷天青釉、月白釉通过了省部级专家鉴定, 具备了汝瓷的独有特征, 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匿名**的评论:

文化类的书,可以补充一下知识库

2017-11-03 13:14:04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