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和世界相处图书
人气:9

这样和世界相处

我们都需要走出内心的孤岛,你一直追寻的心灵良药,不是孤傲,而是给世界一个拥抱!阿德勒晚年成熟佳作,摆脱学术气,《自卑与超越》之后更适合普通人,写给逆境中仍对自己怀有期待的你。国内首版,精装典藏
  • 所属分类:图书 >成功/励志>心灵与修养>心灵/感悟  
  • 作者:[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著 [文韶华] 译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39993157
  •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6
  • 印刷时间:2016-06-01
  • 版次:1
  • 开本:32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精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的十五堂生活自修课,一步步带领你的心灵与世界和谐相处,走出自己孤单的岛屿,找到理想的生活状态。

心理学大师阿德勒在本书中生动细腻地阐述了作为独立个体的人各种形态、特质、行为习惯,进而剖析出适合自己的人生任务,修饰我们的生活风格,帮助读者建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社会兴趣,从而达到理想的生活状态。

如果:

你总是害怕和陌生人说话;

你总是对进入新环境感到胆怯;

你总是与周围的事物格格不入;

你总是孤单、焦虑、极度缺乏安全……

那么,请你听著名个体心理学大师阿德勒将通过本书与你娓娓道来:

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是可以被解决和超越的。

关键就在于,

你是否懂得建立“社会兴趣”,

为自己塑造健康的生活风格和对困境的认知,让自己适应社会,

进而借助社会的力量,去解决问题和超越困境。

人生,没有真正的,

但有真正的圆满。

你一直追寻的心灵良药,

不是孤傲,而是给世界一个拥抱。

编辑推荐

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对普通人而言有生活价值的一本书,国内首次翻译引进

特别针对解决以下几类人的问题:

①从小被父母百般宠爱,以至于总想让别人服从自己,从而不能与周围人好好相处的人;

②缺乏安全感、总是患得患失,对自己的现状和未来过于担忧,每日处于焦虑和恐惧的情绪之中的人;

③总是感到孤单,没有人认同和理解自己的人;

④对于进入新环境,如新学校、新工作单位感到恐惧的人;

⑤一直因为自卑而抬不起头来,总是小心翼翼地生活,不愿和他人有过多接触的人

本书在阿德勒去世后出版,是其一生的、成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作品。全书蕴含阿德勒一生思想精髓:“自卑感”与“创造性自我”,并强调人的“社会意识”,引导读者修正自己的生活风格,更好地融入社会,融入世界

通俗易懂,对于洞悉自己和周围人的言行所对应的内心世界,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是普通读者了解心理学、了解人性、人的内心和行为模式及生命的意义所在的心理学经典读物

精装品质,经典收藏

作者简介

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

生于维也纳,现代世界著名的精神分析学者,也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者,与弗洛伊德齐名,世界心理学史中无法避开的少数璀璨的心理学家之一,心理学界泰斗级人物。阿德勒曾与弗洛伊德合作过十年,后因对弗氏的泛性论不能苟同而散伙,继而发展自己的人格理论。其学说以“自卑感”与“创造性自我”为中心,并强调“社会意识”。其著作有:《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又名《自卑与超越》,What Life Could Mean to You)《生活的科学》《理解人性》《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教育》等。

目录

及时章 自己和世界的关系

第二章 你的“生活风格”,决定你的困境

第三章 人生的任务

第四章 身体与灵魂

第五章 体形、运动、个性

第六章 自卑情结

第七章 优越情结

第八章 失败的形态

第九章 娇生惯养者的非真实世界

第十章 神经官能症的性质

第十一章 性变态

第十二章 童年的早期回忆

第十三章 妨碍社会兴趣发展的境况

第十四章 白日梦、夜梦

第十五章 人生的意义

在线预览

人生就是所有问题的集合,寻找人生的意义也是一种问题。

每个人对人生意义的解释也不一样,因为它是测量思想、感情以及行动的基本依据。不过,真正的人生意义这张底片,是在个人犯错或遇到障碍时,才会显影出来的。

我们之所以会选择咨询、教育或治疗这一类工作,就是要缩小人生意义与个人错误行为间的差距。

举个例子来说明:许多古老民族的历史传说、个人创作,包括荷马、普鲁塔克及古希腊、古罗马的其他作家的作品,基督教经典、英勇冒险故事、童话、寓言、神话,都对人的性格做了深刻的描写。长久以来,在解读人类生活风格方面,都是诗人做得最成功。诗人们能够把个人的生活、行动、死亡在与时代的紧密关系中,用高超的手法整体性地表现出来,这是令人赞叹的。毫无疑问,在各个民族里面,也有许多不知名的人士,对人性有着超乎常人的了解,并且把他们的经验传给子孙。很明显,诗人以及那些对人性有超然了解的伟大天才,都对人与人的互动关系有着深刻的洞见,也因此显露出他们的不凡。这种才华主要来自他们对于人类的兴趣,他们超然的经验、非比寻常的知识与洞见,是社会兴趣带给他们的报酬。

他们的作品有一个共通特性,是人们一定会留意到的,那就是:能够预测人性的改变及其在行为上的表现。也就是说,他们用推测的办法,看到了隐藏在外在表现背后的东西,也就是他们看到了个人行为的“惯性律”。许多人称这种天赋为“直觉”,认为只有高人才能拥有这样的能力。然而事实上,这种天赋是最常见的,无论在错综复杂的生活里,或是在面对茫然莫测的未来时,每个人都会不自觉地使用它。

所有我们遇到的问题,对我们来说都是全新的经验,因为它们总会有些不同。因此,如果我们只用单一方法,例如“条件反射”来解决,就很有可能产生错误的判断。因为人生的每个问题都不同,也都有各自不同的要求,这让我们必须重新检视所有可以采用的行为模式。

心理学在脱离哲学范畴之前,一直是种对人不会有害的学问,当时一般民众对人性的认知,起源于哲学家的人类学研究。然而,即使在当时学风主要还是在找寻一些适用于大众的普遍法则,当然,也没忽视单一个体的人性。由于哲学家把掌控世事的法则转移到人性里去,学者们对人的研究有了许多不同的观点。然而,人心里面那个深不可测又不为人知的强大力量究竟是什么?康德、席勒、黑格尔、叔本华、哈特曼、尼采以及其他人,都在道德律、意志、权力、意志或是“下意识”等名词中寻找答案。而强调内省的功夫,也在这时期开始流传开来。透过这个方法,人们应该就能预言心理意向以及相关的行为。不过,这个方法并没有流传下来,人们也因此不再相信它。的确,因为没有人可以保障,从内省得到的东西具有客观的意义。

到了科学发达时代后,实验方法获得普遍的认同,并且被采用。人们利用逻辑和机器,谨慎选择问题及安排测验,希望对人的感官,对智能、个性、人格有更多了解。不幸的是,用这种科学方法来研究人性后,人格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就逐渐丧失了。后来出现的遗传学理论,又把整个人性都放弃了,事实上,遗传学也只能证明某人拥有的生物能力,而不是具有使用这个基因的能力。内分泌腺影响理论也指向同一方向,他们把力量集中在自卑的一些病患案例上,以及在器官有缺陷时,人们的心理补偿问题。

接着出现了精神分析学派,这让心理学经历了一次“文艺复兴”。无所不能的人类(命运主宰者)在性欲 (libido)的名义下复活了,在地狱中痛苦,在潜意识中得到巨细靡遗的描述,“原罪”也在罪恶感中得到同样的表现。这时,天堂没有列在精神分析的清单中,但是日后创造的“理想自我”概念,也就是“个体心理学”的“理想”理论,支持了这个观念。尽管如此,这个创新的理论是往生活风格、个人的惯性运动路线上,以及向人生意义的新方向迈出了一大步。尽管精神分析学说的创始人,沉迷于他的性隐喻,因而无法觉察到在人类前面盘旋的这个目标。此外,精神分析学说“被骄纵儿童”的世界拖累得太厉害了,使其总是把这一型人格看作是心理结构的永恒样式,也使其看不到人类进化中较深层的精神生活。其暂时成功,是无数骄纵放肆者支持的缘故,这些人很高兴地接受了精神分析的观点,认为这是可以放诸四海而皆准的规则,也因此更强化了他们自己的“生活风格”。

那些使用精神分析技巧的人,投入很大的能量和耐心,想借着这个理论来证明:人的表现行为、症状是和性欲连在一起的。

这个结论,使得人类的行为,在本质上看上去都像是一个虐待狂所表现出的冲动。

然而,“个体心理学”首先就很清楚地指出:“所有的失常行为,都是起源于骄纵儿童对世界的不满。”不过,精神分析也有一条认识进化冲动的途径——对冲动的暂时适应。可是这一努力没有成功,它以常见的悲观态度,把死亡意愿这一观念看成是人们最终要完成的目标。但这并非是积极且健康的适应策略,仅是期待终会到来的死亡而已。

因此,个体心理学坚决地站在进化的立场,而且从进化的观点把所有人的奋斗看作是个人追求的奋斗。对生命的渴求,不论物质的、精神的层面,都是和这种奋斗意志连在一起的。因此,到目前为止,当每个人的心理形式出现时,都是由负面向正面的状态前进。每个人在他生命初始时,都为自己设计了一些惯性定律,为了顺应这些定律,他会利用他内在的能力、缺陷,以及他对周围环境的最初印象,来设定他自己的行为法则和思考逻辑。惯性律人人不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节拍、旋律、方向。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把自己和那些无法达到的理想做比较,因此总是会受到自卑感的压迫,但也会因为它的驱策而向前奋进。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人总是在和自己,和自然,和世界的三种链接当中度过。愿你与这世界和谐相处,平安喜乐

2017-06-26 22:11:4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本书将自卑感与社会兴趣结合起来,又追溯至童年,修正生活模式,找到理想的生活状态。

2016-08-11 21:57:35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阿德勒其实也是非常伟大的心理学鼻祖,趁活动时收的,书质量很好,全五分。

2017-06-08 12:19:2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激励全球数十亿人心智成长的心理学经典巨著。这是一本十分值得一看的心理学著作,其作者在心理学发展史上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也拥有相当高的地位。

2016-06-30 08:25:4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有很多大量的实例论述,阐明了人生道路的方向和人生意义的真谛——建立“社会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而解决问题和超越困境,帮人们正确面对缺陷!

2016-06-30 23:36:1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爱他人,为别人着想,从合作中找到克服自卑的感觉。 人人都有自卑感,你的童年基本确定你的基调,在论述面对自卑中一直一个声调的说潜在是因为为了寻找优越感,也许也存在孤独不认同的原因,在不能被认可中,产生自卑。合作,也就意味,必然拒绝了一个人。有时候保持一定的孤独也是必要的。

2016-06-27 08:29:17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冲着书名和大家的评论和简介买的,但内容和另一本比感觉很一般,虽然里面有大量例子,个人感觉不适用,我比较愚钝吧,理解不了大师的精神。在慢慢看吧,也许我还没悟进去

2017-06-24 06:19:5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是一本最值得一看的心理学著作,在阿德勒死后出版,会集了阿德勒一生思想理论的精髓,因为在“自卑感”的基础上强调了“社会意识”,所以比起《自卑与超越》对于今天的人而言更有价值。阿德勒在心理学发展史上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也拥有相当高的地位。愈来愈多受它影响的人认为,阿德勒对心理学的贡献超过了弗洛伊德,这不仅是因为其提出的自卑与补偿作用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能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实际作用与直接影响,还因为其心理学在心理学历史中已成完整的体系,如心理学家墨菲所说:“阿德勒的心理学在心理学历史中是第一个沿着我们今天应该称之为社会科学的方向发展…

2016-07-01 00:20:2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送给对自己仍怀有期待的自己,渡过困境,融入社会,重塑心灵,创造成熟自我,达到理想生活状态。

2016-11-10 11:18:4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阿德勒的这本书,阐释了个体心理学与教育的莫大关系,关键词就是:自卑、优越感、合作、社会兴趣和教育,父母和教师都应该阅读。

2016-06-27 13:16:25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囤货中,这次买了好多书,带着孩子一起慢慢读~这本书是给自己读的,还没来得及读,书看起来不错,读书如吃饭,不挑食才能保证营养均衡。我希望她从小能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享受阅读的乐趣。

2017-03-12 12:33:1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人生的意义在于和别人合作作来推动人类进步。读了挺有启发,友谊可以帮助训练爱情。而心里有问题的人肯能也会有不幸的婚姻。总之,最实在的就是不要宠坏孩子,因为宠坏的孩子将会是社会的负担,也会是自己的负担,等他懂事了,他会埋怨你,不会感激你。其实,我也是个被宠坏的孩子。

2016-06-27 17:06:1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自己一直都比较自卑,现在发现是父母教育不当引起的,到也不怪他们,他们也不懂这些。书中讲人生态度很重要,童年时期形成的不正确的人生态度,会引起很多问题。也提醒我们以后教育下一代的重要性。

2016-06-27 17:01:1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自卑源于自我中心。自我中心导致对他人无兴趣,冷漠,以至于丧失感受力。所以解决自卑和缺乏感受力的方法就是停止一切从自己的感受出发。多关注他人,参与集体活动,从为他人做贡献中获得成就感和对他人的感觉。所以一切的问题,都要直接或者间接地通过建立社会兴趣来解决。

2016-06-28 06:21:4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向大师致敬,大师就是大师,打小就听大人在讨论阿德勒的,现在看他的书,我都是以朝圣的心态去看,真的看完非常有感触,也很受用。推荐大家。自卑与超越还没看,不过看书评也不错

2016-06-30 08:26:21
来自r***1(**的评论:

最近在看阿德勒心理学非常好的一本书,嗯,希望能够提升自己。阿德勒心理学非常好,就是当当的。快递现在变得反差速度非常的慢哎,很失望呀。

2017-06-05 06:43:3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它很好地解释了我童年时期的不少行为。既然全书在讲我们感受到的现实其实是我们自身对现实的诠释,那么理解自己的“过去与现在”是即将迈出未来的第一步。这本书启迪我如何对过去释然,并且避免走入“普遍失败者对人生意义错误诠释”的误区。强力推荐!

2016-06-27 16:59:52
来自梦***(**的评论:

在开始的阅读中犹如照一面镜子。人的行为,始终来自于自身对自己和世界的看法,会看到时间如何挥霍、随意的安排、自恋、自责、紧张和无助....第四章身体与灵魂部分:进化使然人的心里平衡总是被打破,而目标的压力会是人产生的自卑感。所以才需要这样和世界相处

2017-10-04 10:35:2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样和世界相处》一书,非常值得推荐,适合每位教育工作者细细品读。书中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就是建立社会兴趣,融入社会。

2016-06-28 17:55:1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心理学书籍,朋友给我推荐的,说阿德勒是必读的。作品那么多,挑了最新的、看介绍最完善、涵盖经典理论最全的一本。不亏是大师,将人生意义、人性剖析得很透彻,值得研究一下。还需要在安静的时候仔细阅读。

2016-06-30 23:30:3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我们对于一个‘人’的所有要求,以及我们能够给他的最高荣誉,就是他必须身为良好的工作者,所有其他人的朋友,和爱情与婚姻中的真正伴侣。一言以蔽之,他必须证明他是人类的一个良好的同伴”。我们永远生活在环境、人与人以及男和女的性别之间

2016-06-27 13:15:4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样和世界相处》是本新精神分析的心理学书,阿德勒的理论比弗洛伊德的要靠谱、通俗得多,也更注重实用,尤其强调儿童发展中合作精神的培养。里面一句话印象颇深:最需要劝告的父母是那些听不进劝告的父母。

2016-06-27 17:04:3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好像很多人都是每天忙忙碌碌的样子。匆匆行走之间,我们忽略的东西太多了。到底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任务是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阿德勒在这本书中有了充分的解释,多读些好的心理学书对内心的调整非常有用。

2016-06-29 10:07:04
来自宛***4(**的评论:

们都需要走出内心的孤岛,你一直追寻的心灵良药,不是孤傲,而是给世界一个拥抱!阿德勒晚年成熟佳作,摆脱学术气,《自卑与超越》之后更适合普通人,写给逆境中仍对自己怀有期待的你。国内首版,精装典藏

2017-01-31 12:54:2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阿德勒是我最喜欢的心理学家之一,他有着非常深厚精神分析流派的掌握,但是却不用难懂的术语来描述会人类的心理状态。无论是想个人成长的人,还是心理咨询工作者,都应该读他的书,了解人生的任务,学会融入社会,与他人合作,与世界和谐相处。

2016-06-28 14:30:2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此书原名《社会兴趣:人类将要面临的挑战》,是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的代表作之一。在书中,作者探索和研究了儿童时期的成长经历是个性形成的关键因素,它决定长大以后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为儿童教育领域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2016-06-27 08:12:15
来自海默mom**的评论:

一本经典的心理学著述,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带领你走出自己孤单的岛屿,与世界和谐相处。白色硬皮精装,软皮护封的纸质厚实精良。封皮苹果上的刺猬是寓意我们个人在用硬刺抵御世界的伤害保护自己的同时,更要拥抱和享受世界的甜美吗?

2016-10-13 07:12:43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