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探月·嫦娥二号环月纪实图书
人气:25

嫦娥探月·嫦娥二号环月纪实

读懂这本书,了解引力波,星球大战必读
  • 所属分类:图书 >科普读物>宇宙知识  
  • 作者:[张传军],[邱小林] 编著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05968950
  •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0-10
  • 印刷时间:2010-10-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嫦娥二号"是以嫦娥一号卫星的备份星为基础进行研制的,其主要任务是为探月工程二期进行前期工程验证和探测,是二期的"探路者"。

相比"嫦娥一号","嫦娥二号"技术更新、难度更大、系统更复杂,与之相应的风险也更大。"嫦娥二号"任务就像是一期工程向二期工程的一个跳板,既继承了嫦娥一号卫星的许多成熟技术,又根据任务目标的不同,增加了很多新技术,对探月工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整个深空探测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编辑推荐

嫦娥二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二颗绕月探测卫星,但它绝非嫦娥一号的简单重复。直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首次使用X频段测控、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这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将为今后的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奠定基础。

从地面迈向天空,再迈向太空,继而迈向深空、迈向另外一个天体,我们可以离开自己栖息的摇篮,奔向原本陌生的宇宙空间,这是科学的力量、进步的阶梯、文明的标尺。

目录

及时章 前

第二章 中国航天史

第三章 中国的探月历程

第四章 月球简介

第五章 月球的月湾、月湖、月谷、月溪

第六章 月球上的资源

第七章 人类去月球的意义

第八章 月壤

第九章 月球环境

第十章 月球的运动

第十一章 我国古代对月食的观测与预报

第十二章 国外探月情况简介

第十三章 月球探测大事记(1959.01—2007.10

第十四章 什么是《月球协定》

第十五章 月球探测工程的目的和意义

第十六章 一条科学的奔月路线图

第十七章 中国"嫦娥"为何选择如此复杂、漫长的旅行

第十八章 揭"秘"卫星定轨内幕

第十九章 长征三号甲——出色的大力士

第二十章 嫦娥卫星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

第二十一章 嫦娥飞行大扫描月

第二十二章 嫦娥卫星的克星——月食

第二十三章 嫦娥一号卫星传回来的首幅图像

第二十四章 首幅图像承载信息秘密初探

第二十五章 月球车

第二十六章 嫦娥二号关键点

第二十七章 嫦娥二号发射全跟踪

在线预览

第二章 中国航天史

1.中国的火箭是逼出来的——人造卫星、返回式技术

新中国成立后,领袖层明显地感觉到外来威胁的存在。因此国防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重要的议题。新中国的航天史始于1956年。那一年2月,钱学森先生向中央提出了《关于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3月,国务院制定《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12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1956年4月,航天工业委员会成立。,1956年5月10日,聂荣臻副总理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5月26日,总理主持中央军委会议讨论同意,并责成航委负责组织导弹管理机构和研究机构。1956年lO月8日,钱学森又受命组建了我国及时个火箭、导弹研究——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即现在的运载火箭研究院)。

1957年12月24日,一辆从莫斯科出发的专列抵达北京。车上除102名苏联火箭技术人员外,还有一份苏联"还给"中国的厚礼——两发P-1近程地地导弹。史书上记载着200年前,火箭故乡的中国康熙皇帝曾送给俄国沙皇两箱古代火箭;200年后苏联"老大哥"又将两枚现代火箭送给了中国这位"小弟弟"。1958年4月,开始兴建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58年5月17日,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掀起中国航天事业的及时个高潮。10月20日,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在酒泉建立了个卫星发射场。到了1960年,正当中国仿制P-2导弹的工作进入阶段时,中苏之间关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大论战开始了,被惹恼的赫鲁晓夫下令停止根据先前的协议正在进行的对中国的全部援助。

中国的火箭,的的确确是逼出来的。

就在苏联撤走专家17天后的1960年9月10日,次在自己的国土上,用苏联专家认为会爆炸的中国自己生产的国产燃料,成功地发射了一枚苏制P-2导弹。

而这时中国人按照苏联提供的图纸仿制出来的导弹,也开始进入的组装。人们把新中国航天人自己制造出来的及时枚导弹命名为"东风一号"。

1960年11月5日上午9时,枚仿制的火箭"东风一号"点火了。及时次引进弹发射成功,及时发仿制弹也发射成功,"东风一号"成为压倒西风的前锋。

头脑热起来的火箭人为一步登天异想天开地把V-2的图纸放大了一倍,制造出的"东风二号"的发射成为一次让所有科技人员记忆犹新的发射。

1962年3月21日上午9时5分53秒,东风二号在众望所归中点火升空。但是发射失败。1964年6月29日,"东风二号"又开始发射试验。这次"东风二号"连续三发都取得了成功。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拥有了可以远程打击的导弹盾牌。

有人说,当初年轻的共和国在一片废墟上迅速挺立,靠的是两根支柱:一根是大庆油田,一根就是"两弹一星"。邓小平说:"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1964年,中国的科学家们起草了《关于人造卫星方案的报告》。4月29日,国防科向中央报告,设想在1970年或1971年发射颗人造卫星。同年6月29日中国自行研制的中近程火箭再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7月19日,成功地发射了及时枚生物火箭。1966年10月27日,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弹头命中目标,实现核爆炸。同年11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开始研制。12月26日,中国研制的中程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时31分,中国自行研制的"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飞向太空。这是中国发射的及时颗人造卫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研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及时个里程碑。

1968年2月20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宣告成立,首任院长钱学森。

1971年3月3日,中国发射了科学实验卫星"实践一号"。卫星在预定轨道上工作了八年。9月10日,洲际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1974年11月5日,"长征二号"首次发射时由于火箭上一根控制信号导线在巨大的震动中折断,火箭在起飞20秒以后姿态失稳。当看到自己创造的似乎有生命的心血结晶在一瞬间变为烈火中纷纷坠落的残骸时,许多人几乎不相信眼前的现实,航天人流下了从不轻易流的眼泪。距及时次"长征二号"空中爆炸近一年后的1975年10月16日,第二枚"长征二号"和卫星送达酒泉卫星发射中心。11月26日11时27分52秒,火箭再次喷出火焰,这次火箭卫星不负众望。卫星发射三天后的11月29日10时53分,返回舱像一个听话的孩子按照原计划与星体分离。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同时,还创造了一个世界航天史的奇迹:首次发射返回式卫星即回收成功。苏联是在秘而不宣地发射了几颗卫星后才掌握了回收技术;美国虽是大大方方,却是发射到第13颗卫星时才掌握该项技术。美国宇航局局长1979年来华访问时,参观了当年研制卫星的部分实验室和工厂。参观结束,他问那些带他参观的中国人:"你们领我看的这些东西是真的吗?"

中国在发射了及时颗卫星之后不久,开始正式策划卫星通信工程。后来称为"331"工程。

这时人们发现手中现有的火箭派不上用场,必须研制新型能飞得更高更远的运载工具。1977年12月28日,七机部下发了《关于改变"三三一工程"运载火箭名称的通知》,将火箭的名称正式确定为"长征三号"。

"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货。与14年前上天的"东方红一号"相比,用途已从政治转为实用,它可以传送电视、电话、广播、数据等多种信息,作用可以覆盖中国全部领土领海。与它同时诞生的还有大量的地面试验设备。

P16-18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